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古代傢具歷史

中國古代傢具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7 22:42:39

Ⅰ 中國傢具的發展歷史

中國傢具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夏商、春秋戰國、漢朝、三國兩晉、隋唐、五代、宋、元、明到清傢具的風格各異,它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並發展著。


中國傢具的初始時期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受鬼神觀念的影響,這時期的傢具裝飾紋樣十分莊重威嚴,常用饕餮紋。漆木器具鑲有蚌殼裝飾,青銅器裝飾壺門,影響了後幾千年的傢具。


春秋戰國時期的傢具代表有楚式漆木傢具、彩繪木床、楚式小座屏等。這時期的漆木傢具是我過漆木傢具的主要源頭。傢具裝飾紋樣以龍鳳鳥紋和浪漫神奇的圖案為主,常用浮雕和透雕手法,色彩明艷絢麗,它同樣深受濃厚的鬼神觀念影響。戰國時期「H」形的憑幾造型厚重古拙,是漆器藝術的開端。


精美絕倫的中國漢代傢具除了光亮動人的漆木傢具外,還有玉制傢具、竹製傢具和陶制傢具。這時期的傢具品種開始增多,已經有榻屏、廚和櫃、鏡台和獨坐板凳。漢代席地起居的傢具系列是我國低矮行傢具系列的代表時期。


三國兩晉時期的傢具是中國傢具發展史上的過渡階段,它出現了低形和高型傢具系列,並且與中原傢具結合發展(如胡床),一些地區的傢具逐漸增高,但整體還是以矮型傢具為主。


唐代是一個繁華興盛的時代,傢具製造上既繼承傳統又吸收外來藝術的優點,它繽紛華麗又豐滿端莊,傢具高低並存,有桌子、逍遙椅、腰鼓型座墩。而五代傢具繼承且發展了唐代傢具的風格,變得簡朴實用。


到宋代時期,高型傢具已經十分普遍。高足床、高幾、巾架、太師椅、抽屜廚等等簡潔雋秀,仿建築構架,採用洗練單純的框架結構,明清的框架傢具受其影響。


元代由於統治者追求豪華享受,傢具亦顯得形體粗大,花式華美。如釉里赭花卉寶座,它是元代傢具的典型代表。


明代的手工業十分發達,因此傢具發展也十分繁盛,美觀且實用,明代傢具在中國傢具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的造型簡練、做工精緻、繁簡相宜、木材堅硬、紋理優美。深受世人欣賞,明式座椅和明式屏風品質精美、馳名中外。


清朝時期傢具造型厚重華貴,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傢具風格,有廣式、蘇式、京式等。對現代傢具影響較大。

Ⅱ 中國傢具發展的歷史..

中國傢具
中國古代傢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史前時期,原始的先民們就用勞動的雙手創造了傢具,創造了傢具藝術。當中,就有最古老的傢具--席(供人席地而坐)和各種原始木器--木案、木俎、木幾等,為低矮型傢具的源頭。 中國傢具 當然用我們今天的目光看中華民族幼年時代的傢具藝術創作,是有些粗糙和幼稚,但它卻是我國古代傢具發展史上的童年。因為有了它,才會有以後浪漫神奇的低矮型傢具,華麗潤妍的漸高傢具,民族精粹的明式傢具,雍容華貴的清式傢具。它是我國古典傢具的源頭,將永遠顯示著不朽的魅力。 彩檜木案於1978年在襄汾陶寺遺址2001號墓出土,用木板斫銷成器。案面和案足外側塗繪,所用的顏料大多為天然礦物,如紅色用硃砂,赭色用赤鐵礦。出土時,案板已稍塌陷,變形,案上正中放折腹陶(溫酒 器),此器為商周銅禁之祖型。它是我國迄今出土最古的木質傢具。
編輯本段夏商西周--原始古拙 質朴渾厚
中國傢具
夏商時期傢具乃是我國古代傢具的初始時期,其造型紋飾原始古拙,質朴渾厚。這一時期傢具有青銅傢具(如青銅俎)石質傢具(如石俎)和漆木鑲嵌傢具(如漆木抬盤)。漆木鑲嵌蚌殼裝飾,開後世漆木螺鈿嵌傢具之先河。 由於當時人們思想意識中存在著濃厚的鬼神觀念,商代傢具裝飾紋樣往往有一種莊重、威嚴、兇猛之感。 饕餮紋俎於1979年在遼寧義縣花兒樓窖藏出土。銅質,面板為長方形,下為相對的倒凹字形板足,板足空當兩端 中國傢具 有二半環形鼻連鉸狀環。板足飾精緻的細雷紋。饕餮紋,鈴上亦飾有花紋,銅鈴製作精巧,其形式為我國青銅著錄之罕見。此器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傢具源流 漆木器具:自新石器時代出現的漆木技術,發展到夏商時期,在漆木上已經鑲嵌蚌殼裝飾,開後世漆木螺鈿嵌傢具之先河。 青銅器中裝飾壺門(四足板狀造型,前後二足之間出現了兩個對稱的特點)在中國傢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
編輯本段春秋戰國
中國傢具
春秋戰國時期傢具,以楚式漆木傢具為典型代表,形成我國漆木傢具體系的主要源頭。楚式傢具品類繁多:各式的楚國俎、精美絕倫的楚式漆案漆幾、具有特色的楚式小座屏、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床……楚式傢具有絢麗無比的色彩,浪漫神奇的圖案,以龍鳳雲鳥紋主題,充滿著濃厚的巫術觀念。楚式傢具作為一種工藝美術的早期形式,其簡練的造型對後世傢具影響深遠。
彩繪木床
我國最早的卧具,為後世各類床具的始祖。
楚式小座屏
標志著中國傢具開始具有純粹的裝飾欣賞價值。
雕刻手法
被廣泛應用到傢具裝飾中,有浮雕和透雕等。開後世傢具雕刻之先河。 中國傢具
傢具源流
戰國"H"形憑幾: 其造型厚重古拙,標志著工藝美術從厚重的青銅藝術向輕巧的漆器藝術發展。 工藝源流 青銅鑄造工藝大大發展,出現了"失蠟法"鑄造方法。
編輯本段秦漢--品類繁多 精美絕倫
中國傢具
漢朝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到第一個鼎盛時期,整個漢朝傢具工藝有了長足的發展。漢代漆木傢具傑出的裝飾,使得漢代漆木傢具光亮照人,精美絕倫。此外,還有各種玉制傢具、竹製傢具和陶質傢具等,並形成了供席地起居完整組合形式的傢具系列。可視為中國低矮型傢具的代表時期。 傢具源流 獨坐板枰:漢代出現新型小坐具,為歷代坐具的鼻祖。 幾(品種增多):活動幾、多層幾、卷耳幾,甚至出現桌子的雛形。 榻屏:為屏與榻相結合的新品種,標志漢代新興傢具的誕生。 廚和櫃:漢代出現的新傢具,有別於傳統的箱笥,多為,貯藏較貴重的物品。 鏡台:漢代壁畫出現了最早的鏡台形象。為圓形底座上貫長方板,頂上安裝圓盤。
編輯本段三國兩晉--嶄露新風 婉雅秀逸
中國古代傢具形制變化,主要圍繞席地而坐和垂足坐兩種方式的變化而變化,出現了低型和高型兩大傢具系列。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中國古代傢具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上承兩漢,下啟隋唐。這個時期胡床等高型傢具從少數民族地區傳入,並與中原傢具融合,使得部分地區出現了漸高傢具:椅、凳等傢具開始漸露頭角,卧類傢具亦漸漸變高,但從總體上來說,低矮傢具仍佔主導地位。 傢具源流(傢具由低型向高型發展,上承兩漢,下啟隋唐。) 胡床(座具):促使了高型和中原原有的低矮傢具進行融合。如睡眠的床在逐漸增高,上有床頂和蚊帳,可垂足 坐於床沿。 憑幾:出現造型奇特的三足曲木抱腰憑幾。 椅、凳:在壁畫上出現最早的椅凳形象。
編輯本段隋唐--繽紛世界 華麗潤妍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傢具製作在繼承和吸引過去的和外來文化藝術營養基礎上,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唐代傢具在工藝製作上和裝飾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格調。從而使得唐代傢具製作的藝術風格,擺脫了商周、漢、六朝以來的古拙特色,取而代之是華麗潤妍、豐滿端莊的風格。 傢具源流(高低型傢具同時並存) 桌:桌子逐漸增多並廣泛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逍遙椅:從三國的胡床上設靠背,演變而來,逐漸出現在世俗的社會里,不再是僧侶所獨有。 腰鼓形座墩:在魏晉南北朝出現的菩薩坐具,到了唐代更為精美和流行,而且形式明顯增多。
編輯本段五代--逐漸成熟 趨於簡朴
五代時期傢具工藝風格在繼承唐代傢具風格的基礎上,不斷向前發展。這時期傢具是高低傢具共存,向高型傢具普及的一個特定過渡時期。傢具功能區別日趨明顯;一改大唐傢具圓潤富麗的風格而趨於簡朴。 傢具源流 椅、凳、桌:等高型傢具逐漸成熟; 屏風:由小座屏變得形體高大; 傢具裝飾陳設:由不定式格局變為相當穩定的陳設格局。
編輯本段宋(遼金)---成熟普及 簡潔雋秀
宋代,高型傢具已經普及到一般普通家庭,如高足床、高幾、巾架等高型傢具;同時,產生許多新品種:太師椅、抽屜廚等。宋代傢具簡潔工整、雋秀文雅,不論各種傢具都以朴質的造型取勝,很少有繁縟的裝飾,最多在局部畫龍點睛:如裝飾線腳,對傢具腳部稍加點綴。(見頂圖)但也缺乏雄偉的氣概。 傢具源流 桌椅:純仿建築木構架做法,採用洗練單純的框架結構,為明清框架傢具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並出現了以官階命名的"大師椅"。 屏風:由於幾乎家家戶戶堂必設屏風,因此著重屏風的位置的擺放。審美意義往往大於實用價值。
編輯本段元代--形體粗大 雕式華美
元代是我國蒙古族建立的封建政權。由於蒙古族崇尚武力,追求豪華的享受,反映在傢具造型上,是形體厚重粗大,雕飾繁縟華麗,具有雄偉、豪放、華美的藝術風格。而且風格迥異:床榻尺寸較大、坐具為馬蹄足等。 釉里赭花卉寶座(圖1)高24.1cm、長29.3cm、寬15.3cm,屬景德鎮窯,座面呈長方形;後背為三扇屏風,左右各一扇,共計五扇屏風;四足為雲頭轉珠紋。寶座整體滿飾花卉蔓草紋。釉里赭花卉紋寶座給人感覺是造型飽滿,形體重厚,色彩深艷。代表著元代傢具的典型風格。 傢具源流 床榻:由於蒙古族人體形碩大,床榻變得比較大。 桌子:基本繼承兩宋的形制,但高型桌增多,並出現了抽屜桌(見圖2)。 羅鍋棖:改桌子的直棖為羅鍋棖是元朝人對中國傢具舒適性和適用性的一種創造性貢獻。 明代--民族精粹 古雅精麗 明式傢具是中國古典傢具發展史上的輝煌時期。 中國古代傢具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至到明朝為大盛,其中硬木傢具最為世人所推崇和欣賞。明式傢具用材講究、古樸雅緻。選用堅致細膩、強度高、色澤紋理美的硬質木材,以蠟飾表現天然紋理和色澤,浸潤了明代文人追求古樸雅緻的審美趣味。 明式傢具作為民族的精粹在我國古代傢具史佔有崇高的地位。從此,我國傳統民族傢具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以"硬木傢具"為代表的新紀元。 傢具源流 明式床榻:其種類更多,有榻、有酷似一座小房屋的架子床、有庄嚴肅穆的羅漢床、有房中套房的拔步床等等。 明式座椅:開始採用硬木製造 ,品質精美,馳名中外,品種繁多:有像古代官帽式樣的官帽椅;有圈背連著扶手的開光座墩等等。 明式屏風:較之宋代屏風無論在製作上,還是在品種樣式上都有了大的發展,製作更為精巧。樣式有六屏、八屏、十二屏不等。特別出現了有名的"披水牙子"。
編輯本段清代--盛世風度 雍容華貴
清代傢具工藝製作精湛,達到了封建時期的高峰。清式傢具在繼承傳統傢具製作技術的過程中,還吸收了外來文化,形成了鮮明的時代風格。又由於經濟的繁榮,還形成了不同地區的傢具風格,如廣式、蘇式、京式等,各具特色。清式傢具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上以渾厚穩重、裝飾上以富麗繁縟、工藝上以技術精湛而著稱。 而且,清式傢具距離我們現在時間較近,流傳下來許多傢具實物,對我們現代社會影響較大。 傢具源流 凳墩:總體造型大致延續明式風格形式,但有地區的區別:廣式部外裝飾和變化比較大;京式則繁縟雕琢並出現銅飾件等方法。 交椅:入清以後漸少使用,制者日稀,成為被時代淘汰的一種傢具。
編輯本段清朝椅凳精品
名副其實的一統碑椅 清式靠背椅在明式靠背椅的基礎上有很大的發展,製作精細,最有特色的是一統碑式靠背椅。 常用回紋的扶手椅 回紋是清式傢具中最有代表性的裝飾紋樣,是一種方折角的迴旋線條,以至人們把帶有回紋的傢具作為清式傢具的代名詞。 氣派非凡的寶座 清式扶手椅比明式扶手椅有更大的發展,其中一種外形碩大的扶手椅,俗稱"寶座"。整個寶座金碧輝煌、氣派非凡,成為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
編輯本段中國古代傢具造型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兩種方式,傢具形體變化主要圍繞著低矮傢具和高型傢具兩大系列。 其中,秦漢時期傢具是典型的低矮型傢具。那時,人們席地而坐,所用的傢具一般為低矮型,如:席子、漆案、漆幾等。隨用隨置,並沒有固定的位置。 到了三國時期,從少數民族傳入了高型坐具:胡床。經過演變,中原地區出現了漸高傢具圓凳,方凳等等。卧具床、榻等也漸漸變高。但佔主導地位的仍然是低矮傢具。 再到隋唐,多數人垂足而坐,高型傢具迅速發展到完全定型,形成了新式高型傢具的完整組合。典型的高型傢具椅子、凳、桌子等,已經出現並且在上層社會中流行。直到宋代,才完全普及。 中國古代傢具發展到明清時代,基本定型為高型傢具,而且能夠依據人體的不同身形而制定傢具的造型。中國古代傢具的發展完全成熟。

Ⅲ 中國古代傢具最鼎盛的時期的時期是哪個時期

明清是中國古典傢具的鼎盛時期。
明代傢具特點:造型簡練、以線為主;結構嚴謹、做工精細;裝飾適度、繁簡相宜;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清代傢具特點:造型渾厚、莊重;裝飾富貴、華麗 。

Ⅳ 古代傢具文化的歷史

是董伯信先生積二十餘年之功才完成的力作。全書按歷史時間順序,對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

不同種類的傢具,作了系統、全面的介紹,名為「綜覽」,十分恰切。作者首先在「緒論」中對新石器時代的傢具作了討論,然後將商周以後的傢具的生產、演變分為三個階段:一、商周至三國時期為低矮型傢具的流行階段;二、兩晉至五代是低矮型傢具向高坐型傢具轉變的承前啟後的過渡期;三、宋代以後則流行高坐型傢具。明、清兩代,實為中國古代傢具的高峰期。作者特地各設一個專章,詳加介紹。在「清代傢具的形成及其特點」一章中,作者還以《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府的陳設、介祉堂的實物陳設為例,具體說明清式傢具的形態特徵、功能與藝術風格。

全書的介紹以各時期遺址、墓葬考古發掘出土及存世的實物為主要材料,以相關文獻記述、繪畫中的傢具形象資料為輔助,結合文字說明,按傢具的不同用途、品種、形態,一一分別展開。全書圖像數百幅,印刷精良,彩圖中傢具的色澤、紋理清晰可見,質地似手可感。作者精心選用的大量的繪畫名作、小說與戲曲作品的木刻插圖,很多是藝術名作。因此,《中國古代傢具綜覽》是一部兼具學術性、資料性、鑒賞性的好書。有此一編,讀者可以比較系統地了解中國古代傢具藝術的產生、發展、成熟的脈絡,認識中國古代傢具文化的深厚內涵與獨特風格,提高對傢具文化的理解。

Ⅳ 中國古代傢具史

你看看這個網頁回吧答
http://ke..com/view/626378.htm

Ⅵ 想了解中國古代傢具史應該看什麼書。

嘉木堂傢具文房系列 一套8本 1500元包快遞
年輕時伍嘉恩在歐、美、加求學,197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明朝傢具,1981年回到香港,1987年在中環畢打行一樓創辦Grace Wu Bruce,正式從收藏家跨度到職業行家。起初她只做博物館、行家生意,不喜歡與不知明朝傢具好壞的人打交道,只願意和明朝傢具追求者交流。結果資深收藏家接踵而來,倫敦知名骨董商Eskenazi過去伍嘉恩是他的客戶,現在回過頭來要她讓傢具給他,原因是香港緊臨古傢具貨源地中國大陸,擁有地利之便,伍嘉恩比歐美骨董商更能得到資訊和貨源。她的店自然成了歐美博物館專家、行家來香港必到之處,除此香港本地也慢慢出現喜歡明朝傢具的收藏家,如業承耀醫師等。正因為伍嘉恩對明朝傢具的專業,她在香港的店成了經營明朝傢具的象徵。 在中環畢打行,為讓這些傢具看起來像雕塑藝術品,表現出明朝傢具的線條、比例之美,伍嘉恩把展出的明朝傢具都放置在台座上,展示空間也全部漆成白色,放在純白空間、台座上的傢具,看起來有如雕塑藝術品,而不單只是用具,這對當時歐美、亞洲、甚至全世界的中國古傢具愛好者,是新的體驗與驚訝。因此伍嘉恩在香港中環畢打行創辦Grace Wu Bruce首展立刻吸引全世界中國古傢具愛好者目光,讓中國明朝傢具地位從實用性提升到藝術品的陳設品味。 回到香港的伍嘉恩更常接觸到中國文化,到蘇州後對中國庭園十分心儀,便嘗試將二份喜愛結合為一。中國庭園的奧妙就在借景,景借的好,空間便有生機、有變化,以致1993年參加倫敦GHAF展時,便把中國庭園做為空間規劃元素,例如把庭園常見的圓門、六角門、花瓶門做為過道區隔展覽空間,讓空間充滿趣味生機,再把展出的古傢具放回它該有的位置,空間還是純白、沒有舊建設的繁雜,展品一目瞭然,讓明代傢具在擬古的現代空間找到它新的生命,這次空間規劃贏得當年博覽會的設計大獎。除此,在1994年香港亞洲藝術Art Asia展,更建了一幢模擬蘇州園林現代古建築來展示她的明朝傢具。 1994年嘉木堂搬到了新址,在中環靠近荷里活道的亞畢諾道三號環貿中心701室。這是一幢商業大樓,新址位於七樓,為讓新址能呈現明代傢具之美,她營造了一個有如庭園般的明代傢具空間。入口有石板間道,純白仍是她堅持的,在倫敦、新加坡、香港博覽會見過的現代蘇州庭園移到了新址。迎面而來,王世襄所寫《嘉木堂》三個書法大字正掛在牆上。過去伍嘉恩經營的傢具店,只有英文名Grace Wu Bruce,沒有中文名,王世襄就以伍嘉恩喜歡木製古傢具,為她取了《嘉木堂》,從此伍嘉恩的店有了中文名。
1998年伍嘉恩更在倫敦設立倫敦《嘉木堂》,一如香港《嘉木堂》的空間規劃,倫敦《嘉木堂》也是純白的展示空間,從1987年創立香港《嘉木堂》、1998年創立倫敦《嘉木堂》至今,伍嘉恩共為中國明朝傢具舉辦過二十八次展覽,相信比全中國的類似展覽次數還要多,這二十八次展覽為中國明朝傢具從只是用具,變化成藝術雕塑品的觀念起了重要奠基作用。 2002年伍嘉恩對中國文房清供感興趣,並與《翦淞閣》、《泥留齋》兩位收藏家在10、11月分別在香港、倫敦舉辦展覽,這兩位展覽的專業與鑒賞能力,讓伍嘉恩《嘉木堂》順利打入了清供經營項目,從此在項目上佔有一席之地。
伍嘉恩與文房清供的接觸比明朝傢具要早的多,學生時代便常逛骨董店,零用錢幾乎都花在這些小玩意上。1987年開業經營明朝傢具後,喜歡收藏文房清供的興趣卻不曾間斷。香港馮平山博物館和東方陶瓷學會1986年舉辦《文房萃珍展》,她便曾參與統籌,這個隱而不宣的興趣直到去年才以《翦淞閣——文房清供展》對外宣告。
伍嘉恩成功的關鍵在於為文房清供打到新的定位,過去雖然有許多人經營文房清供市場,但多是一般的文房品,無法論述它的來歷和作者,但伍嘉恩《嘉木堂》展出的文房清供品,件件都有清楚來歷論述,這就有如瓷器市場的官窯,器物上有款、有皇帝年號,同樣的,嘉木堂展出的文房清供多有作者款或製作年代,如此便區隔了與其他業者的差距,進而為文房市場開辟出一條類似官窯瓷器鑒賞之路

Ⅶ 中國傢具發展史

傢具一詞,它們詞意包括很廣,但通常一般指由木匠所製造的「桌椅板凳」之類。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內以床為主,地面鋪席;再後來出現屏、幾、案等傢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礎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漢、魏各時期,沒有太多變化,有凳、桌出現,但不是主流;直到漢代,胡床進入中原地帶,到南北朝時期,高型坐具陸續出現,垂足而坐開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兩種形式並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習慣。
真正開始垂足高坐從宋代,各種配合高坐的傢具也應運而生。元、明、清各代,對傢具的生產、設計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兩代,成為傳統傢具的全盛時期。
中國歷代傢具的特質,在於它不僅僅通過各歷史時期的演變,完善其服務於人類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集出在其特定環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藝術風格。在現存的位數眾多的明清傢具中,比較集中的體現出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沉重的歷史文化價值。這就使傢具成為中華民族值得驕傲並珍視的文化遺產之一。
宋代以前的生活方式起居習慣都與後來差別很大,所以我們今天幾乎無法見到宋以前的傢具實物。宋以後的千年當中,人們習慣於垂足高坐,並產生大量既美觀又實用的傢具,明清傢具是傢具的黃金時代,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明及清代前期傢具製造業空前繁榮,大致上可歸於兩個原因,一是城市鄉鎮的商品經濟普遍發達起來,社會時尚的追求也從另一個側面刺激了傢具的供需數量;另一個原因可能與海運的開放有關,硬質木材大量湧入,使工匠們有發揮的空間,竟相製造出在堅固程度和美觀實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傢具。
人類脫離洞穴生活後,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部落紛爭、城邦混戰的徘徊時期。中國在商代進入青銅文明時期,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當時高超的鑄造技術和不凡的審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當中,祭祀活動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寄託於上天的佑護。禮器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也有一部分器物可視為早期的傢具,起到置物、儲存等作用。比如「俎」,就是一種專門用來屠宰牲畜的案子,並把宰殺完的祭品放在上面;再如「禁」,是商周時期放酒器的檯子,造型渾厚,紋飾多為恐怖的饕餮紋。
此外,商代已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髹漆技術,並被運用到床、案類傢具的裝飾上。從出土的一些漆器殘片上,可以看到豐富的紋飾,在紅地黑花之外,還鑲嵌象牙、松石等,其技術達到了很高水平。
春秋時期,奴隸社會走向崩潰,整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大有提高,人們的生存環境也相應地得到改善,與前代相比,傢具的製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現了象魯班這樣的技術高超的工匠,不僅促進了傢具的發展,而且在木構建築上也發揮了他們的才能。由於冶金技術的進步,煉鐵技術的改進給木材加工帶來了突飛猛進的變革,出現了豐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鐵制的鋸、斧、鑽、鑿、鏟、刨等等,為傢具的製造帶來了便利條件。相傳鋸子就是由魯班發明的,工藝的改進也促進了傢具的改進。
當時主要的傢具品種是幾、案等。其中木製品大部分都以漆髹飾,一則為了美觀,顯示傢具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二則是對木材起保護作用。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坐、跪於地上,所以幾、案都比較低。
床的出現,使人類的生活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木材埋於地下,受潮受壓,容易腐敗;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受到水、火的損害,所以我們很難見到那時的實物。在河南信陽出土的彩繪大床,是極其難得的物證,可以看出楚國的傢具製造情況,亦可依此推斷它的前身。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使用屏風的記載,它起到分割空間、美化環境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其製作和髹飾都已相當精美。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規模龐大的阿房宮是秦始皇大興土木的一個標志性建築,當時的輝煌都隨著戰火和天災付之一炬,豪華的陳設和恢宏的殿堂都無處找尋了,我們只能藉助於史料記載和文學作品來想像當時的境況。
漢代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內生活以床、榻為中心,床的功能不僅供睡眠,用餐、交談等活動也都在床上進行,大量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都體現了這樣的場景。床與榻略有不同,床高於榻,比榻寬些。設置於床上的帳幔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蟲、冬日御風寒,同時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顯示身份、財富的標志。
幾在漢代是等級制度的象徵,皇帝用玉幾,公侯用木幾或竹幾,幾置於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著重要作用。案的作用相當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為飲食用桌,也用來放置竹簡、伏案寫作。
隨著對西域各國的頻繁交流,打破了各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胡床就在此時傳入我國,這是一種形如馬扎的坐具,以後被發展成可折疊馬扎、交椅等,更為重要的是為後來人們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礎。
從魏晉六朝至宋元時期,前後千年有餘。中國社會此期間出現過激烈變動,魏晉南北朝連年戰亂,李唐王朝太平盛事,宋代市井生活日益繁榮,元帝國疆域遼闊,史無前例。這些劇烈的變動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元朝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對雄偉壯麗的東方帝國贊頌有加,東方文明的光芒與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這一時期,中國人的生活以及中國人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傢具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席地而坐」是魏晉以前中國人固有的習慣,從東漢時期開始,隨著東西各民族的交流,新的生活方式傳入中國,「垂足而坐」的形式更方便、更舒適,為中國人所接受,這種坐姿的傳入與佛教的傳入有直接關系,尤其到魏晉南北朝以後,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形態開始了。
盡管漢末至六朝這一段時間政治混亂、戰爭頻仍,但其間的精神生活卻很自由很開放,藝術創造充滿熱情。在戰亂中疲於奔命的人們對佛教所描繪的來世充滿幻想,而超脫凡俗的高士放浪形骸,隱居山野,陶淵明、竹林七賢,就出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佛教的日益盛興,促進了大規模地建設廟宇、石窟,其中的陳設、用具也都受到外來影響,出現了墩、椅、凳等高型傢具。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見到當時傢具的實物,參考資料只能藉助於同時期的壁畫、石刻、文字記載或其他工藝品的仿製品。從唐代的繪畫中可以看到椅、凳、雙人胡床、墩等傢具,但這些傢具僅限於上層社會或者僧侶所使用。這與承襲前代席地而坐的習慣有關,或許是當時的人們把床、榻都理解為高的地面。在裝飾方面,浮雕配件或繪畫圖案,都與佛教有很大關系。
隋朝只維持了37年,在傢具方面沒有什麼特殊的東西,也看不出有什麼變化。真正的繁榮時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現了蓬勃進取的精神風貌,長時間的戰亂和流離失所在江山統一後,人們的生活熱情得以爆發。「貞觀之治」帶來了社會的穩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唐代的傢具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顯現出它的渾厚、豐滿、寬大、穩重之特點,體重和氣勢都比較博大,但在工藝技術和品種上都缺少變化。豪門貴族們所使用的傢具比較豐富,尤其在裝飾上更加華麗,唐畫中多有寫實體現。這一時期的傢具出現復雜的雕花,並以大漆彩繪,畫以花卉圖案。
從唐代敦煌壁畫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蓮花座、藤編墩等,還可以見到形制較為簡單的板足案、曲足案、翹頭案等。文人士大夫們多追求素雅潔凈,所以這一時期的立屏、圍屏多素麵無飾。床榻類無多變化,因襲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獨立榻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門望族們以追求豪華奢侈的生活為時尚,許多重大宴請社交活動都由繪畫高手加以記錄,這給我們研究、考察當時人們的生活環境提供了極為可靠的形象資料。五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畫面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時期傢具的使用狀況,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條案、屏風、床、榻、墩等等。完整簡潔的形式也向我們預示了明式傢具前期形態,為中國歷史傢具的最完美階段打下了基礎。
從10世紀中晚期開始,宋王朝展開了它經濟發展、城市繁榮的畫卷。
宋時高座傢具已相當普遍,高案、高桌、高幾也相應出現,垂足而坐已成為固定的姿勢,中國歷史上的起居生活變革由坐姿而定。城鎮世俗生活的繁榮使高檔宅院、園林大量興建,打造傢具以布置房間成為必然,這給傢具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宋代以及稍後的遼、金歷時300餘年,傢具發展經歷了一個高潮時期,高檔傢具系統已建立並完善起來,傢具品種愈加豐富,式樣愈加美觀。比如桌類就可分為方桌、條桌、琴桌、飯桌、酒桌以及折疊桌,按用途愈分愈細。宋代的椅子已經相當完善,後腿直接升上,搭腦出頭收攏,整塊的靠背板支撐人體向後依靠的力量。圈椅形制完善,有圓靠背,以適應人體曲線。胡床改進後形成交椅。幾類發展出高幾、矮幾、固定幾、直腿幾、捲曲腿幾等各種形式。宋代傢具在總體風格上呈現出挺拔、秀麗的特點,裝飾上承襲五代風格,趨於樸素、雅緻,不作大面積的雕鏤裝飾,只取局部點綴以求其畫龍點睛的效果。
相對而言,元代立國時間也比較短,統治者採用的政策是漢制,所以,不僅在政治、經濟體制上沿襲宋、遼、金各代,傢具方面亦稟承宋制,工藝技術和造型設計上都沒有大的改變。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抽屜桌,抽屜作為儲物之匣方便開取,是一大發明,它更大程度地加大了傢具的使用效果。而這一新事物的出現也許更多地歸功於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從魏晉六朝至宋遼金元這千餘年間,中國王朝不斷更替,其中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融合,社會取向一直沿著封建儒家的統治路線運行。當西方正在黑暗的中世紀苦苦摸索,力圖走向新的啟蒙之時,中國的封建王朝又在不斷更替,元代也即將結素,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更世俗,更多樣化的新時代。

Ⅷ 求介紹中國古代傢具史的書籍

《中國傢具真偽識別》胡德生
《傢具史話》李宗山
《中國紅-傳統傢具》專
《古屬典傢具:中國明清傢具收藏鑒賞》
《中國床榻藝術史》
《傢具里的中國》
嘉木堂傢具文房系列,一套8本。
我國古代傢具主要有席、床、屏風、鏡台、桌、椅、櫃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傢具,最早由樹葉編織而成,後來大都由蘆葦、竹篾編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見席子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床,是席子以後最早出現的傢具。

古代傢具_網路
http://ke..com/view/626378.htm#2_1

Ⅸ 中國古代傢具的介紹

《中國古抄代傢具》主要內容:本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方興未艾的茶文化熱,又為宣傳和弘揚中國民族文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為此,我們在上海文化出版社的有力支持下,在廣大同仁的熱忱鼓勵下,決心在浩如煙海的茶文化領域中,努力尋求和發掘中國茶文化的精髓:古代茶具,將它編印成冊,奉獻給讀者。旨在通過此舉,能對中國古代茶具的歷史文化、生活藝術、社會文明等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使植奶於中華大地的茶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煥發出新的異彩,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

Ⅹ 中國傢具發展歷史,誰能詳細的解釋一下

傢具一詞,它們詞意包括很廣,但通常一般指由木匠所製造的「桌椅板凳」之類。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內以床為主,地面鋪席;再後來出現屏、幾、案等傢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礎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漢、魏各時期,沒有太多變化,有凳、桌出現,但不是主流;直到漢代,胡床進入中原地帶,到南北朝時期,高型坐具陸續出現,垂足而坐開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兩種形式並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習慣。
真正開始垂足高坐從宋代,各種配合高坐的傢具也應運而生。元、明、清各代,對傢具的生產、設計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兩代,成為傳統傢具的全盛時期。
中國歷代傢具的特質,在於它不僅僅通過各歷史時期的演變,完善其服務於人類的使用價值,同時還凝集出在其特定環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藝術風格。在現存的位數眾多的明清傢具中,比較集中的體現出精湛的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沉重的歷史文化價值。這就使傢具成為中華民族值得驕傲並珍視的文化遺產之一。
宋代以前的生活方式起居習慣都與後來差別很大,所以我們今天幾乎無法見到宋以前的傢具實物。宋以後的千年當中,人們習慣於垂足高坐,並產生大量既美觀又實用的傢具,明清傢具是傢具的黃金時代,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明及清代前期傢具製造業空前繁榮,大致上可歸於兩個原因,一是城市鄉鎮的商品經濟普遍發達起來,社會時尚的追求也從另一個側面刺激了傢具的供需數量;另一個原因可能與海運的開放有關,硬質木材大量湧入,使工匠們有發揮的空間,竟相製造出在堅固程度和美觀實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傢具。
人類脫離洞穴生活後,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部落紛爭、城邦混戰的徘徊時期。中國在商代進入青銅文明時期,從現有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當時高超的鑄造技術和不凡的審美趣味。在先民的日常生活當中,祭祀活動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寄託於上天的佑護。禮器成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也有一部分器物可視為早期的傢具,起到置物、儲存等作用。比如「俎」,就是一種專門用來屠宰牲畜的案子,並把宰殺完的祭品放在上面;再如「禁」,是商周時期放酒器的檯子,造型渾厚,紋飾多為恐怖的饕餮紋。
此外,商代已出現了比較成熟的髹漆技術,並被運用到床、案類傢具的裝飾上。從出土的一些漆器殘片上,可以看到豐富的紋飾,在紅地黑花之外,還鑲嵌象牙、松石等,其技術達到了很高水平。
春秋時期,奴隸社會走向崩潰,整個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到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大有提高,人們的生存環境也相應地得到改善,與前代相比,傢具的製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現了象魯班這樣的技術高超的工匠,不僅促進了傢具的發展,而且在木構建築上也發揮了他們的才能。由於冶金技術的進步,煉鐵技術的改進給木材加工帶來了突飛猛進的變革,出現了豐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鐵制的鋸、斧、鑽、鑿、鏟、刨等等,為傢具的製造帶來了便利條件。相傳鋸子就是由魯班發明的,工藝的改進也促進了傢具的改進。
當時主要的傢具品種是幾、案等。其中木製品大部分都以漆髹飾,一則為了美觀,顯示傢具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二則是對木材起保護作用。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是坐、跪於地上,所以幾、案都比較低。
床的出現,使人類的生活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木材埋於地下,受潮受壓,容易腐敗;使用過程中也容易受到水、火的損害,所以我們很難見到那時的實物。在河南信陽出土的彩繪大床,是極其難得的物證,可以看出楚國的傢具製造情況,亦可依此推斷它的前身。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使用屏風的記載,它起到分割空間、美化環境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其製作和髹飾都已相當精美。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政治、經濟、文化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規模龐大的阿房宮是秦始皇大興土木的一個標志性建築,當時的輝煌都隨著戰火和天災付之一炬,豪華的陳設和恢宏的殿堂都無處找尋了,我們只能藉助於史料記載和文學作品來想像當時的境況。
漢代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內生活以床、榻為中心,床的功能不僅供睡眠,用餐、交談等活動也都在床上進行,大量的漢代畫像磚、畫像石都體現了這樣的場景。床與榻略有不同,床高於榻,比榻寬些。設置於床上的帳幔也有重要作用,夏日避蚊蟲、冬日御風寒,同時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顯示身份、財富的標志。
幾在漢代是等級制度的象徵,皇帝用玉幾,公侯用木幾或竹幾,幾置於床前,在生活、起居中起著重要作用。案的作用相當大,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用案作為飲食用桌,也用來放置竹簡、伏案寫作。
隨著對西域各國的頻繁交流,打破了各國間相對隔絕的狀態。胡床就在此時傳入我國,這是一種形如馬扎的坐具,以後被發展成可折疊馬扎、交椅等,更為重要的是為後來人們的「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礎。
從魏晉六朝至宋元時期,前後千年有餘。中國社會此期間出現過激烈變動,魏晉南北朝連年戰亂,李唐王朝太平盛事,宋代市井生活日益繁榮,元帝國疆域遼闊,史無前例。這些劇烈的變動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元朝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對雄偉壯麗的東方帝國贊頌有加,東方文明的光芒與歐洲中世紀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這一時期,中國人的生活以及中國人在生活中所使用的傢具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席地而坐」是魏晉以前中國人固有的習慣,從東漢時期開始,隨著東西各民族的交流,新的生活方式傳入中國,「垂足而坐」的形式更方便、更舒適,為中國人所接受,這種坐姿的傳入與佛教的傳入有直接關系,尤其到魏晉南北朝以後,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形態開始了。
盡管漢末至六朝這一段時間政治混亂、戰爭頻仍,但其間的精神生活卻很自由很開放,藝術創造充滿熱情。在戰亂中疲於奔命的人們對佛教所描繪的來世充滿幻想,而超脫凡俗的高士放浪形骸,隱居山野,陶淵明、竹林七賢,就出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佛教的日益盛興,促進了大規模地建設廟宇、石窟,其中的陳設、用具也都受到外來影響,出現了墩、椅、凳等高型傢具。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見到當時傢具的實物,參考資料只能藉助於同時期的壁畫、石刻、文字記載或其他工藝品的仿製品。從唐代的繪畫中可以看到椅、凳、雙人胡床、墩等傢具,但這些傢具僅限於上層社會或者僧侶所使用。這與承襲前代席地而坐的習慣有關,或許是當時的人們把床、榻都理解為高的地面。在裝飾方面,浮雕配件或繪畫圖案,都與佛教有很大關系。
隋朝只維持了37年,在傢具方面沒有什麼特殊的東西,也看不出有什麼變化。真正的繁榮時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現了蓬勃進取的精神風貌,長時間的戰亂和流離失所在江山統一後,人們的生活熱情得以爆發。「貞觀之治」帶來了社會的穩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唐代的傢具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顯現出它的渾厚、豐滿、寬大、穩重之特點,體重和氣勢都比較博大,但在工藝技術和品種上都缺少變化。豪門貴族們所使用的傢具比較豐富,尤其在裝飾上更加華麗,唐畫中多有寫實體現。這一時期的傢具出現復雜的雕花,並以大漆彩繪,畫以花卉圖案。
從唐代敦煌壁畫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蓮花座、藤編墩等,還可以見到形制較為簡單的板足案、曲足案、翹頭案等。文人士大夫們多追求素雅潔凈,所以這一時期的立屏、圍屏多素麵無飾。床榻類無多變化,因襲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獨立榻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門望族們以追求豪華奢侈的生活為時尚,許多重大宴請社交活動都由繪畫高手加以記錄,這給我們研究、考察當時人們的生活環境提供了極為可靠的形象資料。五代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畫面向我們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時期傢具的使用狀況,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條案、屏風、床、榻、墩等等。完整簡潔的形式也向我們預示了明式傢具前期形態,為中國歷史傢具的最完美階段打下了基礎。
從10世紀中晚期開始,宋王朝展開了它經濟發展、城市繁榮的畫卷。
宋時高座傢具已相當普遍,高案、高桌、高幾也相應出現,垂足而坐已成為固定的姿勢,中國歷史上的起居生活變革由坐姿而定。城鎮世俗生活的繁榮使高檔宅院、園林大量興建,打造傢具以布置房間成為必然,這給傢具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宋代以及稍後的遼、金歷時300餘年,傢具發展經歷了一個高潮時期,高檔傢具系統已建立並完善起來,傢具品種愈加豐富,式樣愈加美觀。比如桌類就可分為方桌、條桌、琴桌、飯桌、酒桌以及折疊桌,按用途愈分愈細。宋代的椅子已經相當完善,後腿直接升上,搭腦出頭收攏,整塊的靠背板支撐人體向後依靠的力量。圈椅形制完善,有圓靠背,以適應人體曲線。胡床改進後形成交椅。幾類發展出高幾、矮幾、固定幾、直腿幾、捲曲腿幾等各種形式。宋代傢具在總體風格上呈現出挺拔、秀麗的特點,裝飾上承襲五代風格,趨於樸素、雅緻,不作大面積的雕鏤裝飾,只取局部點綴以求其畫龍點睛的效果。
相對而言,元代立國時間也比較短,統治者採用的政策是漢制,所以,不僅在政治、經濟體制上沿襲宋、遼、金各代,傢具方面亦稟承宋制,工藝技術和造型設計上都沒有大的改變。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出現了抽屜桌,抽屜作為儲物之匣方便開取,是一大發明,它更大程度地加大了傢具的使用效果。而這一新事物的出現也許更多地歸功於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
從魏晉六朝至宋遼金元這千餘年間,中國王朝不斷更替,其中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融合,社會取向一直沿著封建儒家的統治路線運行。當西方正在黑暗的中世紀苦苦摸索,力圖走向新的啟蒙之時,中國的封建王朝又在不斷更替,元代也即將結素,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個更世俗,更多樣化的新時代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傢具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