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習完中國古代歷史,你對中國的歷史有什麼看法
歷史總是那麼喜歡捉弄人。其實,只要你留心當今世界文化的整體發展動態,你會看到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國人怎麼怎麼評價中國傳統文化之時,正是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掀起「中國熱」「中國文化熱」方興未艾的時候。眾所周知,日本企業讓美國都很頭痛,可就是這些曾經的戰敗者硬是經常到中國傳統文化里邊尋找精神武器。《論語》《老子》《孫子兵法》《三國演義》成為日本企業家的必讀書。他們的企業文化核心---團隊精神正是儒家家族倫理觀念在企業中的應用,無怪乎日本企業文化被稱為「家族主義企業文化」,日本的資本主義被稱為「儒家資本主義」。《孫子兵法》在韓國的銷售量創造了韓國銷售史的最高紀錄,它的精髓可以概括為「智信仁勇嚴」五個字,企業家稱之為「企業的經營指針」。新加坡近幾年恢復了中斷多年的儒家倫理教育,諸如勤勞、節儉、和諧、忠誠等思想。新加坡總理講出了他們這樣做的意圖:「新加坡人越來越西化了,人們的價值觀也由儒家倫理的克勤克儉和為群體犧牲的精神轉為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這樣的價值觀的改變將會嚴重削弱我們的國際競爭實力,從而影響國家的生存與繁榮。」我想,這個看法是頗有見地的。
日本、韓國、新加坡的經驗和教訓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它告訴我們應該積極吸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拒絕學習的盲目排外是愚蠢的,但我們不能也不應該照搬他們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念。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保守因素應當拋棄,但其重視倫理道德的全體價值觀卻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文化遺產。
日本學者村山孚說得好:「我希望中國朋友在時下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道路上,不要以為只有外國的新奇概念和奧妙的數學公式才是科學,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文化同樣是實現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宏大源流。」
我想上面一段話不僅對企業家是金玉良言,他同樣提醒我們所有的中國人,別在對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用以鄙視的眼光,我們應該正確定位和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㈡ 評價中國近代史
近代化,在英文里就是現代化,現代化研究已成為一門專門學問。現代化含義是: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進程,世界各國的現代化各有自身特點,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模式」。
「近代化」,指中國近代社會由傳統農業社會向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發展變遷的歷程,也即「轉型」。中國的近代化是在西方侵略者的侵略下被迫展開的,是與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緊密結合的,是在中西文化的沖撞和沖突中展開的,中國的近代化過程從空間看,包括經濟技術、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三個層次,從時間序列看經過三個階段:
①鴉片戰爭到洋務運動。鴉片戰時,林、魏及太平天國的洪仁玕,都提出了學習西方的問題,60年代,洋務運動興起,這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階段,是在機器技術方面向西方學習。
②戊戌——辛亥革命,一批批思想家不僅提出「以商立國」,而且還進一步提出政治上向西方學習,提出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的主張,並通過政治運動謀求政治改革,這一時期是近代化的深入,在制度方面學習西方。
③辛亥失敗——五四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建立,但問題並沒有解決。一部分知識分子提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提出人格獨立,精神解放,重新塑造國民人格,批判封建的道德思想文化,提出了建立新時代的新文化的問題,這是近代化的深入,思想心理層次。
中國近代化是沿著技術——制度——文化的路向層層深入的。當然,中國近代化充滿了艱難、曲折和失敗,但正是在這一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中,近代社會終於擺脫了長期停滯不前的狀態,處於巨大的社會轉型之中。所以,研究中國近代社會如何脫離傳統社會,如何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面近代化(資本主義)轉型過程,也是我們把握中國近代歷史的一條基本線索。
需要分清的是:近代化不等於西化。這是二個不同的概念,近代化是以我為主體的社會變遷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歷程;而西化則是以西方為本體的機械照搬,是一種靜止的狀態。當然我們也要看到,近代化的思想來源,則是西方模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學習西方,又是近代化的重要內容。在中國近代,洋務、戊戌、辛亥、五四都不同程度地提出學習西方問題,但我們也將看到,他們既學習了西方,又融和進了中國本土文化的因素,中國的近代化又是在自身歷史文化土壤上的近代化,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獨特道路。
學習中國近代史的目的和要求
大學學習不僅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學習方法、學習理論,它不是光看一二本談方法的書就會,而是蘊含於日常學習和實踐之中。
二個目的:一探索歷史規律,二是總結歷史經驗,以為今日的借鑒,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現代化模式,現代化作為一種社會運動,不能不受到歷史傳統的深刻制約,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把握中國歷史文化的精髓。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進行全面的反思,在這方面,歷史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學好中國近代史
近代史雖然只有八十年,但學術研究的廣度、討論問題之多,都超過古代史,可以說,對近代史上每一個歷史事件,人物都有不同意見。如何學好中國近代史:關鍵是認識大學學習歷史的任務和要求。大學學習中國近代史與中學有什麼不同?
中學:了解歷史事實,來龍去脈。
大學:把歷史作為一門科學來學習、研究,也就是我們學習的不僅僅是「史」,而是歷史學,我們學習的目的不僅是了解歷史,而是認識歷史。歷史分為本體和認識兩個方面,本體歷史就是人類過去所經歷所創造的一切,它是唯一的、永恆的,它一旦被創造出來,就無可改變。屬於認識層次的歷史,就是人對自己過去的回憶和思考,認識是豐富多樣的。每個時代都有對歷史的不同的認識。認識歷史的任務就是通過思考,盡可能完整准確地去把握歷史本體,當然由於認識的局限,每一個人事實上只是在一定范圍內認識歷史,正因為如此,這才加重了我們的責任:如何更好地認識歷史,這是我們學習時始終要明確的目的。
中學:掌握基本史實、年代、人物。
大學:不僅掌握了解一般史實,而且要了解與此史實有關的前因後果,了解其處於歷史長河中與其他史實的聯系,也就是通過史實把握這樣一些關系:社會總系統下各個子系統的關系,了解社會結構(經濟、政治、文化)及其之間的關系,必然與偶然的關系。
這一切,不能憑杜撰可以做到的,而是要研究歷史,尤其是鑽研,收集原始資料,並且藉助於一定的理論與方法來分析,研究這些材料,獲得新的認識。為了更好地認識歷史,一定要加強理論學習,閱讀史學理論書籍,閱讀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文化學的有關理論書籍,注意新觀念、新理論的借鑒和運用。
㈢ 求評價中國的一個歷史人物50字
李牧
他的復赫赫功業是對匈奴的戰制績上,李牧是趙國人,趙國一直受匈奴威脅。趙軍屢敗於匈奴,以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知恥而後勇。趙軍從裝備和作戰方式上高度學習匈奴,建立了讓六國震驚的騎兵部隊。李牧真正意義上的與匈奴一戰只有一次,但僅僅是這一次,就打的匈奴幾乎十年不敢南下
㈣ 對中國歷史朝代的評價有哪些
1、周朝。中國上古歷史的集大成者,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形成時期。西周歷史不僅是周朝的一部分,而且是了解周朝以前中國歷史的一把鑰匙。東周不僅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而且在這個時期奠定了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等諸多方面樹立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經典權威。同時,東周500多年的戰亂也給中國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2、漢朝。封建社會的第一個輝煌時期,漢族的形成時期,確定了此後「天朝大國」的基本格局。漢朝以前的中國,其中央政權的影響基本上限定在當代中國以內,只有到了漢朝時,中國才確定了其世界領先地位。同時,這也是漢族的形成時期,「漢族」名稱由此而來。漢朝的強大,時至今日仍為人稱道。
3、唐朝。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中國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時期。唐朝不僅武功卓著,而且文治斐然。唐朝開放包容的心態,胡漢一家的氣魄,不僅在當時享譽世界,而且也是此後的中國所難以企及的。唐朝強健的體魄和豐滿的面容,是文武之道的最佳表現。
4、宋朝。宋朝並沒有統一中國,北宋只是接近統一,南宋則是偏安了。宋朝雖然武功不盛,但是在文治方面,卻有著可與漢唐相媲美的成就。宋朝是中國人性格的轉折點,宋朝以後,中國人尚文而不尚武,至今仍可見其端倪。從某種意義上說,宋朝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5、明朝。明朝是南方漢人所建立的唯一大王朝,在很多方面與宋朝頗為相似,尚文而不尚武。與宋朝不同的是,宋朝雖然整體規模不大,但是社會與科技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明朝雖然整體規模很大,但是社會與科技水平開始落後於西方。明朝有一些與西方近代社會相似之處,但最終沒有突破封建社會的界限,與近代西方似是而非。
6、清朝。少數民族所建立王朝中影響最大者,中國在世界地位的最低點及轉折期。清朝前期曾盛極一時,晚期失去了世界第一的整體規模。清朝是封建社會發展的極限,也是現代中國的起點,其成敗得失既有歷史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個中緣由值得後人深思。
其他王朝,如秦朝、隋朝雖有重大歷史舉措,無奈統治時間較短;而統治時間較長的晉朝、元朝,要麼影響難及當代,要麼過於偏重世界,故都難以稱得上有重大影響的王朝。
㈤ 怎樣評價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是世界上延續最長最為完整的,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值得驕傲的,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在鴉片戰爭以前,一直是領先世界,是當時的超級大帝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於古代中國抗衡,從秦朝建立的統一多民族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開始,這種優勢一直保持到了清朝中後期,但從明清開始,中國封建君主實行閉關鎖國,不能與世界交流,作擁自大,逐步落後於世界,導致了鴉片戰爭的失敗,揭開了中國近代一百多年屈辱歷史的序幕,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歷史。評價中國歷史,要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醫學、對外交流等,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封建時代是較為完善的,在唐朝可以說是很發達的,只是到了清代這種封建政治體系走進了死胡同,不能與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相比,經濟上,在鴉片戰爭前,也就是清朝中後期,中國經濟仍占據世界30%左右,一直處於出超地位,正是因為這,英國才蓄謀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文化上,在唐宋時期,是非常繁榮的,明清時,八股取士,禁錮了思想,文化就有些凋敝了,軍事上,秦、漢、唐、元、明、清前期時代的軍事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像漢、元的騎兵在當時世界上是所向披靡的,根本沒有敵手,清後期,政治腐敗,軍紀渙散,加上鴉片的毒害,清軍戰鬥力就很低了,古代科技一直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四大發明更是改變了世界,醫學上,中醫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自成體系,留下了大量醫書典籍,對後世影響深遠,從秦漢時,中國就與外國進行友好交流,特別是唐宋時期,極度繁榮,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對外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歷史太龐雜,評價中國歷史不是幾百幾千字就能完成的,這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方面,中國歷史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從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還原最真實的中國歷史,更要熱愛中國歷史。
㈥ 評價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成就和歷史經驗 急!
歷史成就: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的勝利
㈦ 如何評價改革開放前後的歷史
抄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襲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㈧ 評價新中國成立這一歷史事件
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內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容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