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有名的地主
紅樓夢里的四大家族、黃世仁是虛構的人物。
要這樣的話,周扒皮算一個。《飛狐外傳的》風天南也是。
石崇是晉代的豪強地主。
劉文彩是歷史中較著名的。
『貳』 古代中國大地主有哪些
古代中國最大的地主就是皇帝。
『叄』 中國歷史上最壞的地主是誰
中國歷史上最壞的地主是劉文彩.
劉文彩,字星廷,屬豬,四川省大邑縣的安仁鎮人。劉文輝的五哥。弟兄6人,家有田30多畝,兼營釀酒。少小無成。
1921年,劉文輝任川軍旅長,駐防宜賓,委劉文彩為四川煙酒公司宜賓分局長,後又委敘南船捐局長、宜賓百貨統捐局長、川南稅捐總局總辦等職,千方百計為劉文輝搜刮軍費。販賣鴉片,濫征捐稅,怨聲載道。
1931年二劉之戰中,劉文輝兵敗,劉文彩將其贓物4,500多箱、銀圓800多萬運回安仁鎮老家。
1949-10月,病危回安仁鎮途中,在雙流縣地界病死。
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作為中國舊時地主階級的總代表,已經作古的劉文彩可謂出盡了風頭。據人講:劉文彩是四川大邑縣安仁鎮的惡霸大地主,住在豪華的地主庄園里,過著驕奢淫逸的腐敗日子。他殘酷剝削當地農民,搞得鄉鄰家破人亡。印象最深的是劉家的水牢,不知害死了多少勞苦大眾;還有就是劉文彩六十多歲了,強迫青年婦女給他喝人奶……
總之,劉文彩可謂罪行累累,欠下了很多血債。事實上,1949年劉文彩就去世了。解放後,劉家的財產全部充公,生產資料全分給了當地的農民。在大躍進時期,劉文彩的墳墓被鏟平,屍骨丟在野外,連棺材也被一個孤寡老人利用起來,成了別人的葬身之所。劉文彩的地主庄園由當地政府利用起來,成了「大邑劉氏地主庄園博物館」,作為階級斗爭的活教材,向世人開放。在人們眼裡,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歷史有時愛開點玩笑,事實勝於雄辯,劉文彩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喜劇性人物
『肆』 為什麼說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封建社會是地主階級統治的社會,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秦始皇作為封建社會的創始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地主階級政治家」當之無愧!
『伍』 地主的歷史
一、 地主的產生與變遷:
從奴隸社會分解出來的自耕農起,雖然歷代王朝更替時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溯土之濱莫非王民,土地從王權所有制起,既而由國家授田制,到絕大部分土地都演變成個人所有的私有制。相對於奴隸所有制、國家公有制來說,這種生產關系對於生產力發展是有了很大進步。因為奴隸制時奴隸是沒有人身自由,而封建時代的佃農與土地主人只是租賃土地的契約關系。所以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後者比前者是歷史一大進步。
人與地 ,人的發展歷史大多時期是人與土地的關系。古時候人少地多,就爭奴隸,用以勞動。漸漸人多地少了,就爭城奪地。於是來場戰爭,戰爭之後,就要死掉大批人。換個朝代,逐漸恢復,人又多了。元末明初,發生次「洪武血洗」,於是扯江西,填湖南,來個大移民。例如移來湖南常寧的人,初來時,插標為記,任民圈地,以後又從湖南分遷四川。中國兩千多年來,就是人爭土地。這就是農耕社會人與土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西方社會,自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現代化起,人的發展逐漸轉移到第二、三產業領域,人與土地的關系,就漸漸緩和下來。於是他們的企業家和地主便將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用到經營土地上,變成了現代化的農業企業。消滅了地主也消滅了農民。
可是在不發達和發展中的國家和地區,由於科學技術滯後,生產效率偏低,而人又大量增添,依賴土地生活者日益變成嚴重問題。於是民國初年,有識之士,開始往城市工商業轉移,但是由於民國時期國無寧日,連年戰亂,社會不穩,工商業者首當其充,於是資本家又將部分資本轉往鄉村,購買土地,以求安定生活。此其中國工商業難以發達,而地主不減原因之一。
中國傳統文化觀念,是落葉歸根,凡在外做官經商者未到老時便到鄉下購置地產,一旦老了便告老還鄉,或者出了問題就退往鄉下一蹲,這就叫狡兔有三穴。此又是中國鄉村雖然落後,但人們還是希望定居鄉村。因此又是地主難以減少原因之一。
二、地主所有制為什麼在歷史發展中能夠存在兩千多年之久?
1、鄉間人們需要人際相通、錢物借貸、這中間自然發生土地買賣,也就形成社會人際的正常秩序。於是土地不斷變化,貧富時有分化,擁有土地多者,就變成了地主,無地或少地的成了貧農或雇農,土地比他們又多一點的能夠維持一家生計的成了中農,土地再多一點或租他人的土地耕作、或出租一些土地給他人耕種而想將來生活更好點的叫做富農。於是農耕社會里的人就以擁有土地多少分成了多種階層。但是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正如古雲: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民間也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又道是「風水輪流轉」,「哪有窮人窮到底,哪有富貴栽了根」。這都是形容貧富在不斷變化的。
土地分化有多種原因:既有因人有天賦的智愚之異,又有後天的賢能與不孝之別。既有變化莫擇的天災、人禍橫飛,還有偶然的機遇優劣之變。既有父輩先人遺產之惠,又有個人為非作歹而身敗名裂之慘。陶潛曾寫過的《桃花源記》那種「男耕女織,怡然自樂」的人際間毫無差別的社會,最後還是讓漁人迷惘得「不知所終」。因此多元化的人際社會的風險與機遇並存。
2、人們不僅可以有夢想成真的浪漫,更需要現實的吃喝拉撒,特別在農耕社會里人們除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填飽肚子外,還要娶妻活子、成家立業、傳宗接代、抗災治病、養老送終,甚至還要活得快活點,都是做人的應有之義。當時又沒有工業化,以上諸問題都是靠買賣或出租土地來解決。於是貧農租地或當雇庸以爭生存,中農買地以保溫飽,富農以積地圖發展。古先哲孟子曰:人無恆產,則無恆心。否則,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成了你的,天下還不大亂。但是人們這樣苦幹一輩子,就能到頭了嗎?對於這個家庭來說,於是就想到最後得個安康、享受一點。於是地主產生了。從這個涵義上來說,地主這個階層就是農民尚往的目標。於是地主又是鄉間的儲蓄所。
3、但是這還沒有個完,隨著社會文明進化的發展,於是進一步又想到關心自己又關注社會群體來。這種想法就不是單靠種地人所能想的,即使能想也是無財力所能做到的。例如不但送自己子女讀書,還要辦族學、鄉學以培養社會人才。過去朝庭開科取士,選拔人才,但是發蒙起到考試的成長過程,培養讀書人的這個關鍵的環節就都是靠民間來完成的。於是地主就是國家培養和輸送人才的唯一力量。至於人民的愛國主義教育也都是地主們傳承的。這種現像直到清末科舉廢學校興開始,將教育轉移到學校。但是鄉學甚至高等學堂也還多數是地主與其士紳出錢出力辦起來的。
4、還要有人維持鄉村治安、發展文化、社會救濟、關心公益、祭祀祖宗、傳承道德等等,自然都落到地主族群。地主出錢,地主中精英的士紳、族長勞心,於是社會有序了。當時朝政不下縣,鄉村一切公共事務的管理就都是地主中的士紳、族群擔負了。即使當時也產生過一些貧寒出身的人才,但是好多都與地主們有一定淵緣,或在地主家主辦的私塾寄讀,或者地方和族間公產的支助下得成。完全由自己打造的人才,除非是投犁鋤從軍的武士了。
5、歷史上的田糧國課,多數時間主要是按土地計征,而地主田多,自然這筆負擔的大多數就落在地主頭上了。所以地主又是國家財政的有力支撐者。即使有徵兵服役之事,地主很少出力,但是他們也必須出錢換人去做。
所以地主階層在當時就是鄉村社會和諧與穩安的一股重要支柱。
因此中國任你改朝換代,除非戰火直接燒到村莊人們的家園,它是難以亂的。這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能夠長期維持的結果。所以從歷史的發展來說,地主族群在幾千年漫長的農耕社會應是有其歷史功勞的。就以中國歷史上的無數次農民革命的興起,也大多數有地主階層中的精英分子參與甚至領導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來看,領導農民革命者也是很多地主階層家中出身的精英人士。
當然只要是有人群所在,什麼階層必定都有好人和壞人,地主階層也逃不出這個規律。好人、壞人,好事、壞事都有。但是從農耕時代的整個地主階層來說,在歷史上還是有他的應有功能這點應該承認的。這就是地主的社會價值。地主階層能夠生存幾千年的應有之道。
『陸』 中國5000年歷史以來,一共有多少人當過地主
大地主,小地主數不清的
『柒』 中國歷史中,有沒有心地善良的地主啊
別的不說,看看國民黨那些抗日名將們。很多都是地主,富商家庭出身。
『捌』 中國最大的地主是誰
劉文彩,字星廷,屬豬,四川省大邑縣的安仁鎮人。劉文輝的五哥。弟兄6人,家有田30多畝,兼營釀酒。少小無成。
1921年,劉文輝任川軍旅長,駐防宜賓,委劉文彩為四川煙酒公司宜賓分局長,後又委敘南船捐局長、宜賓百貨統捐局長、川南稅捐總局總辦等職,千方百計為劉文輝搜刮軍費。販賣鴉片,濫征捐稅,怨聲載道。
1931年二劉之戰中,劉文輝兵敗,劉文彩將其贓物4,500多箱、銀圓800多萬運回安仁鎮老家。
1949-10月,病危回安仁鎮途中,在雙流縣地界病死。
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作為中國舊時地主階級的總代表,已經作古的劉文彩可謂出盡了風頭。據人講:劉文彩是四川大邑縣安仁鎮的惡霸大地主,住在豪華的地主庄園里,過著驕奢淫逸的腐敗日子。他殘酷剝削當地農民,搞得鄉鄰家破人亡。印象最深的是劉家的水牢,不知害死了多少勞苦大眾;還有就是劉文彩六十多歲了,強迫青年婦女給他喝人奶……
總之,劉文彩可謂罪行累累,欠下了很多血債。事實上,1949年劉文彩就去世了。解放後,劉家的財產全部充公,生產資料全分給了當地的農民。在大躍進時期,劉文彩的墳墓被鏟平,屍骨丟在野外,連棺材也被一個孤寡老人利用起來,成了別人的葬身之所。劉文彩的地主庄園由當地政府利用起來,成了「大邑劉氏地主庄園博物館」,作為階級斗爭的活教材,向世人開放。在人們眼裡,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玖』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主是誰有多少土地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家產清單如下:房屋3000間
田地8000頃,銀鋪42處,當鋪75處,赤金60000兩,純金,大金元寶100個, 1000兩一個,100個,多少,十萬兩; 和珅故居小銀元寶56600個,100兩一個,566萬兩。銀錠900萬個,洋錢58000元,制錢150萬文,銅錢,150萬文。吉林人參600餘斤;玉如意1200餘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圓那麼大的珍珠,10粒,大紅寶石10塊,大藍寶石40塊,銀碗40桌,珊瑚樹11支,每支都一米以上高,紗緞綢羅,綾羅綢緞,做衣服的料子,一共有14300匹,毛呢嗶嘰20000板,狐皮550張貂皮850張,其他的皮又各種粗細皮56000張,銅器和錫器361000件,名貴瓷器10萬件。鏤金八寶炕床24座,西洋鍾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貂皮男衣713件,貂皮女衣650餘件,雜皮男衣860件,雜皮女衣437件,錦夾單紗女衣3118件,錦夾單紗男衣3808件,貂帽54頂,貂蟒袍37件,貂褂短罩48件,貂靴124雙)。
家人606名,婦女600名,奴才373名。當鋪75座,估銀3000萬。銀號42座,估銀40萬。古玩店13座,估銀30萬。玉器庫2間。估銀7000萬。綢緞庫4間,估銀80萬。瓷器庫2間,估銀1萬。梨木紫檀傢具組合6件。可稱其為歷史地主之最,貪腐之最。
另外還有一個有詳細史料記載的現代地主劉文彩
劉文彩(1887年-1949年10月17日),中國四川大邑縣安仁鎮人,著名的大地主。其家產最盛時有田產12000餘畝,還有銀行字型大小22處、當鋪5個、街房684間、碾子10座、公館29個,家藏大量金銀珠寶。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拾』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哪些
有:秦始皇、管仲、商鞅、祖沖之、朱熹、孔子等。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2、管仲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姜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謚號為敬。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3、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4、祖沖之
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5、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