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民族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民族

發布時間:2021-03-07 14:21:55

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少數民族

(一)匈奴。中國史書語焉不詳,多為「向西方跑了」。一部分西遷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擊滅位於頓河以東的阿蘭國後,便開始扮演著推動歐洲民族大遷徙的主要角色,對歐洲歷史產生了很大影響。雖然如曇花般的匈奴王國在歐洲消失了,但是許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來。許多學者認為匈牙利人就是其後裔。匈牙利人與歐洲其他地方人的長相有明顯區別,匈牙利民歌很多與陝北、內蒙古的民歌在調上是一樣的。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佔有匈奴故地,五六十萬匈奴人遂『皆自號鮮卑』,都成了鮮卑人。一個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進程是很快的。」還有一部分南遷的匈奴融入漢族。匈奴作為一個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習俗仍部分保留下來了。(二)鮮卑。大多數的古鮮卑人後裔都融入了漢族,還有少部分融入了契丹,更少的一部分演變為了錫伯族。1636-1648年間,錫伯族軍民同科爾沁蒙古一起被清政府編入旗兵,成為蒙古八旗的一部分。1692年科爾沁蒙古統治者將所屬錫伯族軍民進獻給清政府,從此錫伯族擺脫了蒙古統治階級的統治,開始被滿族統治階級控制,並被編入滿洲八旗,移防黑龍江、吉林各地。1764年,清政府為了加強伊犁地區的駐防力量,抽調3000多名錫伯族軍民遷徙到伊犁。從此,錫伯族形成了東西分居、小聚居大分散的局面。(三)黨項。西夏亡國後,黨項族人民失去了共同生活的地域,不得不與其他民族間錯雜居,從而漸漸為藏族、蒙古族、回回族等族所同化。現在存在的後裔分布在四川,青海等地

Ⅱ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少個民族

一:匈奴部分:以匈奴為代表 二:東胡部分:以鮮卑、契丹、蒙古為代表 三:突厥部分:以突厥為代表 四:通古斯部分:以滿洲為代表 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少數民族都是由這五部分演化而來的 匈奴:主體在東漢時期被漢人消滅,剩餘部分西逃至歐洲,與馬扎爾人融合,構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東胡:秦時被匈奴滅亡,之後分成兩大部分:烏桓和鮮卑 烏桓:被曹魏消滅 鮮卑: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的演化為柔然 柔然:被突厥擊敗,分化為室韋(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 蒙古:為先秦時東胡的一部分,由鮮卑演化而來,一直生存到現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滅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人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鶻:主體由丁零人構成,融入了鐵勒和高車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時期,將突厥主體滅亡。回鶻生存到現在,即使今天的維吾爾族。 女真:來自肅慎,後為女真,為滿洲,一直生存到現在,即今天的滿族人。 黨項:羌族的一部分。後被蒙古人滅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後被漢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被漢人冉閔一次性屠殺20萬人,導致羯族滅種。 少數民族歷史演變的基本特徵 我國當代的少數民族在分布、人口數量、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在民族的起源、形成、歷史、演變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點,但由於他們都共同生活在我國廣闊的國土上,都受到漢民族不同程度的影響,因而在歷史演變的基本特徵方面,仍有許多共同之處。 (一)在族源方面。 每一個當代的民族都是由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古老部族演變發展而來的,都可以追溯出自己的民族起源。不同民族的族源主要有以幾種情況。 1.絕大多數民族都是來源於在國內土生土長的古代部族,但也有少部分民族的淵源產生在我國以外的地區,根據他們移入的不同情況,又可分出幾種類型。 一是遷入前就已經完成了民族的轉化過程,屬於已經形成的民族共同體的一部分。遷入我國後,有的仍然保持著原來民族的獨立性。如朝鮮族和俄羅斯族是分別形成於朝鮮半島上和俄羅斯境內的民族,於十八世紀開始陸續遷入我國。也有一些民族遷入我國後,在發展的過程中又融合了國內其他一些民族,重新形成為一個新的民族。這些境外遷入的民族就成了新的民族的族源。如回族,就是以來自中亞和西亞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為主體而形成的。 二是從外部移入到我國境內不是已經形成的獨立的民族,而是還處於民族形成前的部族或部落的聯盟階段。在我國境內逐漸演變並完成了民族的轉化,形成為當代的一個少數民族。如柯爾克孜族,其族源就是唐代前蘇聯境內葉尼塞河上游地區被稱為「黠戛斯」的人;撒拉族的先民,目前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在元代由中亞細亞的馬爾汗經過長途跋涉到青海東部的循化地區定居下來的;烏孜別克族的先民也是很早以前就從中亞地區遷入新疆的。 2.族源產生於國內的各民族中,多數既可找出向當代民族轉化的直接族源也可追溯出最早遠祖先世,而且這些最早的祖源都是一些歷史非常久遠的古老部族。從目前的民族起源研究來看,各民族的遠源在秦代以前基本上都已存在了。如滿族的最早先民肅慎人早在舜時代就活動在黑龍江流域地區。其他如高原和西北部分地區諸民族的先民西戎、氏、羌,南方各民族的遠源百越及以後分化出的駱越、甌駱,苗、瑤的先民五溪蠻,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等,都是在先秦時就活動在各地的古老部族。 各民族起源的直接族源,出現時間普遍較晚些,但多數也都在唐代以前。如蒙古族源自室韋,維吾爾族源於回紇,哈薩克族起源於突厥,藏族源於吐蕃,彝族源於烏蠻,白族源於白蠻,壯族、黎族源於俚,侗族源於僚等,分別在漢代、南北朝和隋唐時就已經存在和形成了。直接族源在唐以後才出現的民族很少,滿族的淵源女真是在宋遼時期才由(革末)吉人的一個分支演化而來的,是各直接族源中起源最晚的一個。這說明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很久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這些古老的民族與漢族及其前身華夏族有著長期的交往和滲透,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大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3.作為民族起源的古代部族,與當代民族之間的淵源關系非常復雜。大體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一個歷史上早期的部族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演變,最終只形成當代的一個民族。如古代的室韋與蒙古族、吐蕃與藏族、巴人與土家族等,一個祖源只與當代的一個民族有歷史的延續關系。 二是一個早期的部族,經過長期的演變與分化,最終形成了當代的多個民族。如當代的苗族、瑤族等屬於苗瑤語族的各民族,最早的遠祖先世都是五溪蠻;南方屬於侗傣語族的壯、侗、布依、水傣、黎等民族,最早的遠祖先世都與百越集團及其主要支分甌駱和駱越有密切關系;西南地區屬藏緬語族的哈尼、彝、白、納西、拉祜等民族同屬於古代的氐、羌系統;西北地區的維吾爾族和裕固族都是古代回紇演變而來的。 三是有的當代民族追溯不出一個在民族的形成過程中占重要地位的主體族源,他們一開始就是幾個原始部族的混合體。如哈薩克族最早的遠祖先世,就是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後四世紀期間活動在今新疆伊犁河谷和伊塞克湖周圍地區的烏孫人,及更早些時候就住在這里的塞種人、月氏人;回族的起源民族雖然都信奉伊斯蘭教,但卻分屬於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亞人等不同的民族。 (二)在民族的形成發展方面。當代的民族都經歷了非常曲折、漫長的演變過程。表現在: 1.當代的每一個民族,雖然形成的歷史時期不同,但在民族形成以後的發展中,沒有哪一個自起源到現在始終保持著當初的完整性和獨立性,相反,都摻雜有其他民族的成分,先後融合、吸收、同化、滲入了許多其他民族成員。那些被同化或收入的民族,有的在歷史上已經消失了,有的其分支又與他民族溶合後形成了另一個新的民族。 2.多數民族在形成初期都經歷了由血緣關系向地緣關系轉化的過程,首先是通過民族活動范圍的大體確定,使民族共同體得到進一步地穩定與發展。但不同民族向地緣關系轉化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是通過建立獨立的民族地方政權來實現的,是在先產生國家政權的基礎上,逐步使部族之間在經濟活動生活習慣、語言與意識等方面趨向一致,從而 完成民族的轉化。如藏族、蒙古族、滿族、白族、彝族等。 有些民族,從沒有獨立建立過國家政權,是通過中央政府設置行政機構的方式,使他們的地緣關系得到確定,而後逐步完成民族的轉化。這樣的民族較多,苗、瑤、侗、壯、土家、黎等民族都屬於此種情況。 3.民族起源的遠祖先民出現的時代相差非常懸殊,但完成民族的轉化、形成為一個獨立民族的時間卻非常接近。當代民族的遠祖先民,有的遠在舜禹時就存在了,有的在商周時出現。藏族的先民室韋是南北朝時才出現的。最早的與最晚的相差二千多年。但民族形成的時間,絕大多數是在唐代至宋代期間。唐宋兩代是我國當代少數民族最重要的形成時期。只有北方和西北地區的個別民族,由於流動性大,無穩定的活動地域,或由於其他原因,形成時間稍晚了些。如回族、哈薩克族形成於明代。最早的與最晚的相差只有五六百年。這是由於到唐代,封建中央政權更加鞏固,封建經濟高度發達,疆域不斷擴大,行政區劃逐漸穩定。這些對連續地區少數民族的轉化與形成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在民族地理分布的演變方面。當代少數民族都經歷了多次重新再分布的問題。歷史上每一個民族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具有共同的地域范圍。但是這些民族形成初期確定下來的共同地域,隨著民族的興衰和發展,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大體有三種情況。 1.有些民族,自形成以後其活動的地域范圍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始終保持著當初的狀況。南方多數民族基本上都屬於這種類型。如藏族自七世紀吐蕃興起時就活動在現在分布的高原大部分地區;彝族一開始形成時就居住在雲南西部橫斷山區和以四川大、小涼山為中心的兩個地區,直到現在仍然保持著這種分布格局;黎族的先民早在三千年前就居住海南島上,以後雖然由於漢族的遷入,使他們的范圍逐漸縮小到五指山及其以南地區,但從來沒有擴大到海南島以外地區。其他一些民族,如台灣島上的高山族、湘鄂川黔交界處的土家族,以及廣西的壯族、侗族等,現在的地理分布與民族形成初期的活動范圍基本一致。 2.多數民族形成以後,由於政治歷史和社會經濟等原因,有的分布地域范圍比原來的擴大許多,有的與原來的發祥地已毫無地域聯系。滿族和蒙古族,他們的發祥地分別在東北黑吉兩省的白山黑水之間和蒙古高原東北部的草原地區,以後這兩個民族都統一了全國,建立了中央王朝,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和統治全國的需要,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被推翻後雖然大部分已撤走了,但目前的分布范圍仍然遠遠超出當初的東北和蒙古地區。發祥地在遼寧的錫伯族、發祥地在大興安嶺周圍地區的達斡爾族、發祥地在新疆的維吾爾族,明清兩代,由於軍事征調,一部分離開了發祥地,錫伯族、達斡爾族到了新疆,維吾爾族到了湖南、雲南等地。還有原新疆的哈薩克族,建國前因受反動軍閥盛世才的迫害,一部分被迫流散到甘肅青海等,至今仍有一些哈薩克人居住在那裡。 3.我國當代少數民族的地理分布中,還有一些跨國的現象。這也是在民族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的。屬於這種類型的民族有:朝鮮族,是形成於朝鮮半島而後遷移到我國來的,並一直保持著本民族的獨立特徵;蒙古族,由於歷史政治的原因,一部分居住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哈薩克族,原來起源、形成和活動地區,都屬於中國的領土,後來因為沙俄割佔了我國大片土地,並推行「土歸民隨」的政策,使哈薩克族的相當一部分成了前蘇聯的國民;其他如南方的傣族、苗族等,發祥地都在我國境內,後由於遷移流動,一部分分布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等鄰國境內。

採納哦

Ⅲ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少個民族它們是如何演變的現在共有多少個民族

官方承認的有56個民族。

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等民族。

在中國,由於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等地區。

(3)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民族擴展閱讀

中國共有多少個民族,並不是一個不能變化的僵硬數字。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經濟交往的增加,兩岸學術交流也日益頻繁,大陸人文學者對台灣省內少數民族的概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學者們理應拿出做學問的勇氣,理直氣壯地提出自己的觀點。

既然島內各少數民族不認同「高山族」這一稱謂,又已有了自己滿意的族稱,我們就應尊重少數民族的自主選擇,實事求是地處理這一民族問題。何況尊重少數民族也歷來是我們的基本民族政策。

參考資料

56個民族_網路

Ⅳ 中國共有多少個民族都有哪些民族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識別並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

56個民族分別是:

壯族、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瑤族、朝鮮族、白族、哈尼族、哈薩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東鄉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納西族、羌族、土族;

仫佬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達斡爾族、景頗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溫克族、怒族、京族、基諾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羅斯族、裕固族、烏茲別克族、門巴族、鄂倫春族、獨龍族、塔塔爾族、赫哲族、珞巴族、漢族。

(4)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民族擴展閱讀

漢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於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2%;在台灣,漢族占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占總人口的95%和97%。

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布。

Ⅳ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民族

中國歷史上除了現在的56個民族外,是有其他民族的,這些民族或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或與異族融合,或被迫遷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16個,但是說起來太長,挑重點吧。匈奴,秦漢時期稱雄中原以北的強悍游牧民族,強勢時期約幾百年,相傳是夏朝遺民,以後都是小打小鬧,直到公元5世紀,北匈奴在歐洲建立起匈奴帝國,南匈奴幾乎同時在中國建起帝國,二者在東西方同時向定居文明發起了最後一次進攻。戰敗之後匈奴人便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了。陝西現在的劉姓,呼延,獨孤或許就是匈奴後裔,但並非絕對,西方匈牙利人的嗩吶和剪紙和陝西的也很像,尾音與陝西口音也相似,匈牙利詩人也說過:我們那遙遠的祖先,你們是怎麼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來到多瑙河邊建立起國家的?東胡,強盛時期同於匈奴,但被匈奴擊敗,余部聚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形成後來的烏桓族與鮮卑族。柔然,源於東胡族,鮮卑人的一支,柔然最盛時,其勢遍及大漠南北,使天山南路諸國如烏孫服屬,後鮮卑拓跋部創立的北魏政權與柔然互相征伐,至北魏太武帝擊敗柔然,改稱柔然為蠕蠕。後一部西遷中亞,另一部分分南北柔然,北柔然退到外興安嶺一帶,成為蒙古人的祖先室韋,南柔然避於今內蒙古境內,形成後來的契丹民族。突厥,是帶匈奴血統的,現在全球約有1億多人口是操著一口突厥族語言的,遍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突厥是中亞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土耳其人就自認為是突厥直系後裔,強勢時期的突厥主要是和隋唐打,最後榮光的後突厥帝國在武則天時代亡於回鶻。歷史上的民族大多都是這樣遷徙,改名,同化。現在少數民族身上多多少少有這些歷史民族的血統,他們不是滅亡了,大部分的只是改名和融合罷了。

Ⅵ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幾次民族大融合

【第一次】 春秋戰國時期進行於中國腹心地區,形成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 據載,雁北一帶上古屬冀州,春秋時為北狄所居,聚居的少數民族有林胡、樓煩等部。戰國時,趙國的勢力擴展到這里,趙武靈王曾胡服騎射,向北開拓疆土,傍陰山築長城,與匈奴、樓煩、林胡為界。當時雁北一帶為少數游牧部落居住。 到秦統一時,一直處於北方的匈奴成為秦的強敵。秦始皇築萬里長城防匈奴。秦末漢初,匈奴在冒頓單於統治下,武力達到了空前未有的強盛。它滅東胡,敗渾庚,征樓蘭,擁騎兵三十萬。西漢初年,連年侵入邊境,劫掠人口牲畜,「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成為邊境的大患。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三十萬北擊匈奴,被冒頓騎兵四十萬圍於平城,用陳平秘計才算解圍。至此以後的六十多年時間里,西漢政權一直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任其在邊境地帶肆虐。當時的雁北一帶,居民是極其有限的。除平城外,大約只有馬邑一座小城。到漢景帝時,由於經濟上的逐漸繁榮,軍事實力也逐漸增強,漢與匈奴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匈奴只能「小入盜邊」。公元前133年,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爭。漢兵三十萬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遣馬邑人聶翁壹誘匈奴主力,准備一鼓聚殲,不幸謀泄未成。從此就拉開了討伐匈奴大戰的序幕。之後的二十多年,漢派將軍衛青、霍去病連續三次討伐匈奴,大敗之。匈奴內部分裂後,南匈奴投降了漢朝,北匈奴遠逃荒漠。不久首領郅支單於被漢擊殺。從此匈奴親漢,北方邊境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塞外高原第一次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的和平景象。匈奴降漢後,漢安置降眾於朔方(內蒙)、雲中(雁北)一帶,稱為屬圍。 此後,西晉時期的十六國大亂,雁門一帶被一部新起的少數民族——鮮卑部佔領。 【第二次】 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遷徙出現對流,一部分漢族往周邊去,周邊少數民族往內地來。 東胡鮮卑族本來是居住在遼西的一個少數民族,東漢桓帝時,檀不愧建國。檀不愧死後,部眾離散。魏晉時,鮮卑部宇文氏,慕容氏,拓拔氏相繼興起,這些部落乘中原大亂之機,紛紛出兵侵佔中原,建都立國,如慕容部建前燕,宇文部建北周,拓拔部建魏。當時的雁北一帶較長時間都為鮮卑拓拔部佔領。拓拔部正處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度階段,完全是游牧部落,居並州塞外。此時黃河流域正經受前所未有的大破壞,塞外高原在這些游牧部落的統治下的經濟也不可能發達。 西晉初期(310)晉朝封鮮卑首領猗盧為代公,割剄領以北地(代縣勾注山以北)給猗盧。314年進封代王,建都盛樂(呼市南)。之後鮮卑內部混亂,互相殘殺。直到333年什翼犍即代王位,統一諸部,又開始強盛起來,但不久被前秦苻堅擊敗,逃漠北。386年什翼犍孫拓拔圭繼代王位,改國號魏,他東攻西掠,南伐中原,在參合陂大破後燕軍,佔領了黃河以北,398年建都平城(大同)。次年稱帝(魏道武帝),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北朝。從此,鮮卑部又在雁北定居。 北魏建都平城後,雁北一帶出現了第二次經濟繁榮時期,桑乾河兩岸又開始建立城邑。天興中(398-404)置恆州(雁北一帶)領八郡、十四縣。 這一時期,社會比較安定,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據《魏書》載:跋謂毗曰:「壘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廣為產甘,各相勸勵」(《北史·和跋傳》)。燕風出使前秦時對苻堅說,魏:「控弦之士數十萬,見馬一百萬匹,」堅曰:「雲中川自東川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餘里,每歲孟秋,馬常大集,略為滿川,以此推之,使人言猶未盡。」這些片段的記載說明,處於畿內地的雁北地區生產是大發展了,這一時期,鮮卑族又與漢族人民逐漸融合,這種狀況大約維持了一百多年。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隨著北魏的衰落,雁北一帶由畿地再次變成了邊疆,處於鮮卑北方的柔然逐漸強盛。魏在外長城設懷荒等六鎮防柔然。孝昌中年(526)柔然陷恆州。魏只好把雁北各州、郡、縣寄自肆州(忻州),從此,塞北經濟再次遭到破壞。北齊時,雖然再次統一北方,但由於時間短促(僅20餘年),經濟未來得及恢復。恆州一帶又被滅柔然而起的突厥部佔領。公元563年,突厥與周通婚,出騎兵十萬,自恆州分三路進關,合周兵攻齊晉陽,突厥沿路大掠,人畜不留。 【第三次】 宋、遼、金、元時期,進行於邊疆地區,不僅少數民族融合於漢族,而且大量漢族融合於少數民族。 中原結束了西晉以來三百多年的戰亂,到南北統一的社會繁榮時

Ⅶ 中國共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我知道中國共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拓展內容。

  1. 小聚居和大雜居。少數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各省、自治區。內蒙古、新疆、西藏、廣西、寧夏5個自治區和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l,200多個民族鄉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這些地區又都雜居著不少漢族,其比例也相當高。

  2. 分布范圍廣,但主要集中於西部及邊疆地區。全國擁有56個民族的省區有11個,佔全國31個省區的35.5%。盡管少數民族分布范圍很廣,但其人口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邊疆地區。我國陸地邊境線全長2萬多公里,絕大部分是少數民族地區。


Ⅷ 中國共有多少個民族

中國官方承認的有56個民族。

現今的中華民族包括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鮮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共56個民族。

在中國,由於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等地區。

拓展資料:

中華民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獲得認定的56個民族的統稱。

中華民族共包括56個民族。除此之外,也有數個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定的未識別民族。

中華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啟超在其1902年《論中國學術思想之變遷之大勢》的著作中提出,相關的歷史學及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以及許倬雲的《我者與他者的轉化及混合》。中華民族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代的有著不同的定義。

資料來源:網路中華民族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民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