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屈原中國歷史

屈原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7 12:32:29

1. 屈原的知名度,中國歷史上有能爆的嗎

屈原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屈原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也是政治家,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

2. 歷史人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回歸(今湖北宜昌答)。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3. 中國歷史人物 屈原是哪一朝代人

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辭賦家。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專,屈氏,名平,屬字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雲:「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內),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是一個黃老之學的傳播者,屈原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屈原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4.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BL嗎

傳說中是這樣的 五月的汨羅江畔,已少了向水中投粽子的百姓.只一對戲水的不知名的鳥兒,在江中盡情享受著那初夏的一分清涼. 它們也許不知道,這里的江底,埋藏著一顆脆弱的心,一個受傷的靈魂. 那是一段多麼美好的日子,江邊的白芷鬱郁蔥蔥,深吸一口氣,便得了滿肺的清香,再吸一口,便是渾身清爽.屈原獨自漫步江邊,享受著這美景.明日他便要入朝為官,為了那個忠君報國的志向,為了讓自己的學識和才華淋漓盡致地釋放.他對家鄉清澈的河水笑了,何里倒影的那張年輕俊朗的臉也對他報以一笑. 而當他第一次親眼見到楚懷王時,屈原才知道,自己來做官,並不是實現志向,展示才華那麼簡單. 屈原很慶幸自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可以常常見到他.不知為何,每當屈原見到楚懷王那聰敏靈動,宛如自己家鄉江水般明凈的眼睛時,便格外地想要表現自己的滿腹經綸.他向懷王闡述治國安邦的道理,為他頒發政令.屈原竭盡平生才華與心力,他只想讓楚國安定,百姓富足,僅僅為了懷王. 只是事情並沒有像屈原所希望的那樣發展下去.屈原忘了一點,懷王是一國之君,是無法同常人一樣,與別人親密無間的.今天,他還對你信任無比,明天,他就可以將你一腳踢開.而懷王也不例外.當屈原乘著馬車靜靜地駛出王宮時,他撩起帷幔,回過頭,久久地向大殿看去,他發現夕陽中的飛檐和脊獸竟呈現出一種從未有過的頹唐衰敗的感覺.而當他想到那坐於大殿上的人,心中便是一陣刀絞般的痛苦:他此時定是坐在黨人的阿諛奉承之上,迷失在歌舞昇平之中了吧.但屈原此時對懷王竟絲毫怨恨不起來.他並不想將桀紂於懷王相提並論.他悵然若失地轉過頭,強烈的夕陽將他雙眼刺痛.回家么?那裡有舒適的卧房和體貼的妻,但屈原了解,那裡只是自己肉體的避難所,而非心靈的歸宿. 除去了官服的屈原又來到江邊,那裡大片的江蘺與秋蘭瘋狂地吐露著醉人的香氣.屈原貪婪地呼吸著這芳香,似乎要在這些迷人的草兒中忘卻自己的惆悵.可他只要望一眼那一刻不停息的江水,便想起過去的日子,想起懷王.如果懷王是這清澈靈動的水,他願作這江邊莽莽的香花野草.為了他,吐露芬芳,為了他,奔走效勞.這樣想著,屈原心裡猛地一驚,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自己與懷王,除了君臣之禮,似乎還有點什麼別的東西,但屈原並不清楚. 夜幕降臨,屈原卻還無法入睡.他靜靜走到庭院里.月色如水,不知此時的懷王是否可得安寢.屈原仰首觀星象,只見秦國方向群星閃耀,明亮異常,而楚地上空則星光黯淡.屈原輕輕嘆氣,懷王的江山只怕坐不安穩了. 那天夜裡,屈原做了一個很美的夢--自己騎馬在前,懷王皇輿在後.二人奔跑在一片香草的芬芳中.屈原一回頭,便看見懷王明凈的笑容. 但夢終究是夢,事實證明了星象中的預兆.楚聽信秦,與齊反目,楚後又敗於秦.而楚懷王不顧屈原的勸阻,去了秦國求和.楚懷王啟程的那天,屈原久久地立在那裡,望著懷王的車馬小消逝遠處陰沉的天空下.屈原覺得眼睛很痛,是風沙迷了眼吧.他清楚,此次一別,便無法再見.懷王一去,楚國大勢已去.而自己也沒有繼續做官的必要了.眼中不斷浮現的懷王的笑臉,剎那間變得異常清晰起來. 果然,不久後傳來楚懷王客死於秦的噩耗.而此時的屈原,已回到了自己暫時的家.讓他的妻奇怪的是,這位忠臣聽說此事後,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悲痛.他只是一個人坐在窗邊,望著不遠處的江水與萋萋芳草,很溫柔地笑,眉眼間盡是暖意與安詳.只有屈原明白,此時此刻,他的心已不屬於這個世界了.只有在他在的地方,自己才能找到快樂,找到自己的價值.只有在那個世界,才能看到他明媚的笑容與江水般明澈的笑. 那天黃昏,屈原的妻發現屈原不在房內.出去找,也沒找到他.人們說他抱了石投了江.也許只有那江邊依依的香草知道,他是去尋找自己的愛.

5. 中國歷史上是否存在屈原一人

1、作品? 《楚辭》《天問》被證為西漢文人所作,《離騷》的確為先秦人作但非屈原。

2、史料? 在《史記》之前,從未有文獻記載過屈原這個人(不要提戰國策,戰國策成書比史記晚)。
3、內容? 《史記》裡面記載屈原的是《屈原賈生列傳》,賈生是西漢人,為何會把不同朝代的人並論?而且司馬遷承認過,不一定存在。司馬遷自己說是到楚地問的,而並非真正歷史。
4、端午節? 實為紀念伍子胥與曹娥。如果說屈原真有那麼牛逼的事,為何無文獻記載也不提此事?(但是給我保密,不然又要被棒子國偷了)而是在過了兩三百年之後才說。
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曹娥: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5、「愛國詩人」? 眾所周知,屈原跳進了汨羅江。在之前,屈原因為獻計但被拒絕而被貶官,但仍沒有罷官。最後,秦軍攻破郢都,屈原得到僕人的消息後投江。如果說愛國,那麼此刻絕對不會忘國投江,而是獻策。因為據他來看,只要愛國就一定會挽回楚國。而且他並沒有被逐出官場。很明顯,"愛國詩人」的頭銜稱不上,也不知是哪位後人給他戴的。
綜上所述,屈原很可能是個虛構人物,也可以說是一個腳本,但沒有真實存在

6. 關於屈原的簡要歷史

屈原於公元前340年正月十四誕生於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生經歷了楚威王回、答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
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於其手。後轉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公元前314年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懷王三十年被秦扣留,三年後客死異國,頃襄王即位,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一帶。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國家已經無望,於悲憤交加之中,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 自沉於汨羅江。

7. 屈原的歷史故事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回法度,舉賢任能,答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8. 屈原在歷史上的地位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8)屈原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屈原對生命的有限性有著清醒的認識,《離騷》中多次用到帶「恐」字的句子,抒發時間的緊迫感,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歲月匆匆,屈原渴望盡早建功立業,這既是一種自我鞭策和激勵,更是一種責任與擔當。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王逸說:「言我念年命汩然流去,誠欲輔君,心中汲汲,常若不及。

又恐年歲忽過,不與我相待,而身老耄也。」《離騷》中也多用「及」字句,如「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及余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表達抓緊時間積極進取的心態。

屈原常常通過用「朝」「夕」相對的句式來表達時不我待的心理。《離騷》說「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朝發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湘君》說「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兮北渚」,《湘夫人》說「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涉江》說「朝發枉陼兮,夕宿辰陽」。詩人希望趁年輕輔佐君王走上正途,字里行間流露出熾熱的生命焦灼感。而現實政治的昏暗,讓屈原不禁撫今追昔。《離騷》說:「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屈原關注時間的流逝,也體現在對四季美景的描寫中,如《懷沙》說:「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夏天蔥蘢旺盛,但以水流滔滔形容,說明詩人感受更深的是時間的一去不復返,以及被貶謫的流離之苦。

《少司命》說:「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屈原筆下的秋天,雖芳草萋萋,香氣四溢,然纏綿惆悵,唯美中含有絲絲涼意。

9. 屈原的歷史背景

屈原(約前340~約前275年),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戰國楚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
徒、三閭大夫,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齊抗秦。後被讒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游
泳於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後,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汩
羅江自盡。《史記》有傳,著有《離騷》、《九歌》、《天問》等不巧作品傳世。背景
屈原(前339~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
靈均,出身楚國貴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
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全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10. 戰國時期屈原歷史

戰國時期(前475年,一說前403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歷史上秦統一中國前屬於東周的一段歷史時期。關於戰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史學家有不同的爭議。《史記》定戰國的開始於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資治通鑒》定戰國的開始於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戰國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前221年),請參見秦統一中國之戰。戰國的名稱來自於西漢劉向編的《戰國策》。

戰國時期諸候混戰,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初期中國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家,但小一些的很快都被吞並了。剩下來的七個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參考: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諸侯兼並土地戰代替了春秋時期政治上的霸權爭奪,在這個時期鐵器代替了石器和青銅器,春秋時的井田制被取消,牛被用來耕地。各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得到發展。手工業的進步也很快。

這些發展也使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世襲的等級制度被瓦解,一些過去的貴族失去了他們的地位,而另一些那個時候的平民通過經商或其他的機會致富,甚至成為政治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官僚制度發生了變化。

為了應付這些變化,各國採取了不同的變法,秦國商鞅的變法為秦吞並其餘六國創造了條件,史稱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家爭鳴。墨子的墨家,韓非的法家自立一見,莊子發展了老子的道家學說,孟子為儒家在秦後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中原邊境的少數民族與中原的發展也息息相關。匈奴的威脅導致了戰國長城的修建。蜀,越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戰國時期的連年混戰使軍事理論和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
=======
屈平(約前340-約前278)字原,通常稱為屈原;羋姓屈氏。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閱讀全文

與屈原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