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發展特點

世界歷史發展特點

發布時間:2021-03-07 11:41:17

❶ 世界各階段歷史特徵

世界近代史階段特徵

一、前資本主義時代(14、15世紀--17世紀中葉)
14、15世紀到17世紀早期,歐洲正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階段。
經濟方面,農業、手工業的技術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歐一些地區,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初期階段――工場手工業興起。商品貨幣關系也改變了農村的自然經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農村發展起來,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國際關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殖民主義國家開辟新航路,搶奪殖民地,開始用殖民主義的鎖鏈,把原來彼此孤立、隔絕的大陸連接起來。這也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海外殖民掠奪,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
思想文化方面,經濟和政治關系的變動引起意識形態領域的變化,新興資產階級掀起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體現了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解除了封建神學的精神枷鎖。
政治方面,一方面是下層人民群眾反封建斗爭高漲,另一方面是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要求取得政權,兩者結合為革命奠定了階級基礎。16世紀後期,世界上爆發了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獨立後的荷蘭迅速發展成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

二、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世界近代史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從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和發展、逐步形成世界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因此,世界近代史是一個人類社會的轉型時期。其轉變的基本特徵有三:一為經濟方面,由閉塞的、分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商品經濟轉化;二是法治取代了人治,建立以法律為標志的國家權力,以取代以君主為代表的貴族特權;三是公民取代臣民,人民得以參與國事,擁有法定的權利與義務,人的價值和尊嚴得到前所未有的體現。

第一階段:工場手工業時期(17、18世紀)

本階段是資本主義的童年時期,亦稱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資本主義的成長和封建制度的衰亡,是這一歷史階段的中心內容。

1、資本主義發展:
①經濟:封建自然經濟走向解體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本階段經濟領域中的主要發展趨勢。這種變化是西歐封建社會內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受到了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地理大發現的有力推動。正是在新航路開辟以後,西歐各國出現了一個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通過圈地運動、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等野蠻手段,西歐各國迅速積累起大量資本,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是歷史的進步,它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同時帶動了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反封建斗爭,並使世界各地區的聯系加強。但此時的資本主義從經濟發展上看仍處於初期階段,水平較低。此時占統治地位的生產組織形式是手工工場,分為分散的手工工場和集中的手工工場兩類,均由商人開辦,因此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並未截然分開,反而由商業資本控制著工業資本。由於受工場手工業生產能力的限制,這時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不充分,盡管代表著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但遠未對封建自然經濟形成優勢。而此時發展不充分的資本主義生產力水平,就決定了此時一些政治現象的特點:如,由於商業資本較工業資本為雄厚活躍,故商人、大金融家的力量較強,被稱為大資產階級。他們一般在本國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處於領導地位。又如,由於資本主義經濟還未對封建經濟形成優勢,從而直接限制了資產階級的力量,故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一般都呈現曲折復雜的特點,往往遭到占優勢地位的封建力量的反撲。而革命成功後,充其量只能確立起資本主義社會的若干基本原則,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資本主義社會。而當本階段接近終結時,世界上僅有四個資本主義國家(荷蘭、英國、美國、法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處於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後的社會形態中,資本主義遠未形成世界體系。這歸根結蒂是由於工場手工業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足以將封建制度徹底廢除,不足以改造社會,更談不上改造全世界。
盡管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已明顯暴露出來,各國發展各具特徵。西班牙、葡萄牙兩國最早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但殖民掠奪的財富並未轉化為資本,而大多用於統治階段奢侈生活的揮霍,因而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荷蘭在16世紀晚期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17世紀成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是其對外貿易、運輸等行業遠較工場手工業占優勢。這一特點不久就成為它在經濟發展中的弱點。17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發展也較為迅速。荷蘭的經濟地位和海上霸權很快就被擁有強大工場手工業的英國所代替。馬克思曾指出:「荷蘭作為一個優勢商業國走向衰落的歷史,就是商業資本在產業資本面前屈服的歷史。」這預示著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發展走向。法國本階段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也較快,18世紀成為歐洲大陸最發達的國家,其采礦和冶金業在全歐洲居於領先地位,絲織業和奢侈品生產也蜚聲國際市場。而俄國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均較為遲緩。17世紀在莫斯科、圖拉等地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但水平較低,並帶有很深的農奴制烙印。
②思想:商品經濟的突出特徵即為自由。因其只能通過市場運轉,而自由是進行市場活動的先決條件。商品市場上的買賣雙方、金融市場上的借貸雙方、勞動力市場上的僱傭雙方都要有選擇的自由、談判的自由、成交的自由和簽訂合同的自由。而取得這些自由的前提即人要有自由。由於商品經濟的這個基本要求,在本階段意識形態領域就出現了強調人的價值、尊嚴和權利的思潮,形成了以宣傳理性為中心的啟蒙運動。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斷,它以人的自然權利(天賦人權)來和封建主義的王權、神權和特權對抗,提倡自由平等、法治、社會契約和三權分立等主張。它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最充分的思想動員。同時,啟蒙思想家還為新的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各種國家的政治構想,為日後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的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如美國1787年憲法就集中體現了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
③政治:上述經濟發展和意識形態演變的趨勢可充分說明,此時的人類社會正處在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進程中。這一過渡有共同的規律,但其經過的道路各不相同。歸納起來可分為革命和改革兩種方式。但在本階段,成功完成過渡的例子只有走革命道路的極少數國家,改革尚處於萌芽狀態。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僅爆發在少數資本主義發展較快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革命的成功創造了物質前提。舊的社會體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是造成爆發的根本原因。因為資產階級的力量並未強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國際環境的原因,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曲折多變。例如:英國革命有過幾次反復,法國革命則更為明顯,美國獨立戰爭也經歷了先挫折後勝利的轉變,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一般說來,在革命的第一階段,資產階級在革命前所追求的目標大體均已實現,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但由於封建勢力的反撲以及外來勢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須繼續向前發展,必須大大突破預定的革命目標,才有可能鞏固既得的成果。當此任務完成時,這些超出革命預期目的的步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就必須在退回到成熟的起點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從階級關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領導者多是大資產階級及資產階級化的貴族(如新貴族、自由派貴族),人民群眾是資產階級的同盟軍,資產階級與人民群眾有一致的斗爭目標,但卻有不同的斗爭目的。當革命需要向前發展時,掌權的大資產階級就開始不能適應要求。此時主要的推動力量是下層群眾和革命陣營中更激進的派別。而最終革命成果得以鞏固和維護時,大資產階級又會重新執政。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主要表現在革命推翻了舊制度,使國家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資產階級掌握政權建立起資產階級專政,但政權組織形式有所區別。同時,這一時期的資產階級革命雖從時空觀念上講相去甚遠,但相互間卻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為美、法兩國的革命樹立了榜樣,而美、法兩國革命的聯系則更為緊密。
向資本主義過渡的另一條道路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推行者均為具有明智頭腦和長遠眼光的封建統治者。當國外已開始出現資本主義國家並明顯地顯示出先進性,而國內資本主義因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些統治者為維護封建統治,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而拋棄成法,採取一些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措施。這種改革不存在政權易手,有緩進、溫和的特點,其措施首先從經濟方面入手,極少涉及政治。對封建制度改革的力度相對較弱,封建殘余濃厚。因此,以改革的方式向資本主義過渡必定是個長期的過程。本階段並沒有以改革方式走完過渡全過程的事件。但這些改革均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從改革的背景和結果上看,反映了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必然性。
④殖民活動:在本階段,資產階級盡管只在個別國家掌握了統治權,但已經開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動。這是商品經濟特徵所決定的。在本階段,歐洲各國普遍推行重商主義經濟政策,一方面鼓勵本國發展工場手工業,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在海外大肆推行殖民擴張的政策,掠奪財富,賺取商業利潤。17-18世紀,荷蘭、英、法等國極力進行殖民擴張,成為繼西班牙、葡萄牙之後的新殖民強國。此時的殖民活動,以公開的殺人越貨式的殖民掠奪為主要方式,充滿暴力色彩,如公開掠奪貴重金屬、屠殺當地居民、黑奴貿易等。其基本動因即為資本原始積累。它在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同時,給被侵略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造成亞洲廣大地區的貧窮落後。

2、民族解放運動:
本階段民族解放運動的重心在美洲。由於在亞洲殖民勢力尚未充分滲透,只集中於南亞次大陸一帶和太平洋地區。而在非洲,殖民活動主要限於沿海地區,以進行奴隸貿易為主要形式。因此在亞非兩地,殖民勢力有限,民族解放運動尚未興起。而美洲是最早遭到西方殖民入侵的地區,此時已被瓜分完畢,受殖民活動的危害最大,殖民國家在這一地區的爭奪也較為激烈,所以該地區最早興起民族解放運動。在北美,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而受到英國殖民統治的阻礙,因此爆發了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民族解放運動,它的勝利為本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3.國際關系:
在本階段,西歐各國在對外進行殖民擴張過程中產生了尖銳矛盾,為爭奪殖民霸權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17世紀,英、荷兩國成為爭霸的主要對手;18世紀英法矛盾又逐漸突出。互相之間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這些戰爭從本質上說都是爭霸的商業戰爭。結果是英國先後戰敗對手,在18世紀後半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自18世紀90年代開始,歐洲各國對法國進行了連綿不斷的干涉戰爭。它帶有爭霸性質,是英法兩國爭奪殖民霸權的延續,也是法俄兩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的表現。但它更是歐洲資本主義力量和封建主義力量之間的一次斗爭。從結果上看,當時即使在資本主義力量最強的歐洲,封建勢力也要更為強大一些。

這上面也有:http://tieba..com/f?kz=107734400

❷ 概述明清時期世界歷史發展的特點

明清時期世界歷史發展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歐洲主要國家完成了從資本主回義萌芽到資產答階級革命再到產業革命的飛躍,相繼進入近代工業文明軌道,大大改變了世界面貌。在這一背景下,中華民族的工業化進程艱難起步。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時期手工業的興盛突出反映在民間私營手工業迅速發展,取代官辦工場、作坊,占據了主導地位.……在這種背景下,開始孕育出主要通過對運用生產技術和調配勞動力等環節加強管理來提高經濟效益的新型地主經營;從手工場主、包買商中轉化出類似西方資本主義勞動組合中的早期「資本家」。……據《明神宗實錄》、乾隆《蘇州府志》等文獻記載,「明萬曆蘇民無積聚,多以絲織為生。東北半城皆居機戶,郡城之東皆習機業」。……表明自明中後期至鴉片戰爭前,已經進入產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准備階段並向工業文明發展的過渡階段。
一一曹大為《明清農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的殞落》

❸ 17.18世紀世界歷史發展的主要特徵

本階段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徵仍然應從以下四條線索去分析,即1、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在政治上戰勝封建主義進而形成世界體系。2、被壓迫民族和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3、工人運動與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和發展。4、意識形態的變化。其中第一條線索最為復雜,是主線索,對另幾條線索起到了制約作用。它還包含殖民侵略、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和國際關系等。這四大內容也可看成近代四大進步的歷史潮流。17到18世紀世界歷史發展的總特徵是,世界處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和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總趨勢是,封建制度進一步解體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開始確立。
根據以上線索分析如下:
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1)經濟。工場手工業時期是資本主義的童年時期,繼14、15世資本主義萌芽在義大利等地首先出現後,16至18世紀,資本主義發展到手工工場時代,如16世紀的英國、法國、尼德蘭、乃至中國,17世紀的俄國等。主要原因在於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歐洲封建國家重商主義政策的推動。英、法等國利用新航路開辟後處於大西洋航線的中心地位,採取積極開展國內外商業貿易、剝削本國勞動人民(如英國圈地運動)、進行殖民掠奪、販賣黑奴四大手段,不斷增加資本的原始積累。這些不僅促進了手工工場的發展,也為下階段工業革命的產生和資本主義在政治上戰勝封建主義提供了物質條件。同時,也意味著封建的自然經濟、封建農奴制的不斷瓦解。
(2)政治。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決定了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反映在政治領域的特點是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一些先進國家的。16世紀的尼德蘭革命,17世紀的英國革命,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開了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過渡的先河。它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也為工業革命和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初步形成創造條件。本階段,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只有荷蘭、英國、美 國和法國,封建勢力還占絕對優勢。雖然資本主義的力量弱小,但作為新生事物,它的發展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它終將取代舊制度的歷史趨勢是不可阻擋的。17、18世紀,歐洲的法、俄、普、奧四國的封建改革,不得不推行重商主義的政策採用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與成果來強化封建制度,從反面也說明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已成為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勢。
(3)殖民侵略及其矛盾。本階段殖民擴張的特點是,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對美、亞、非三洲的侵略及其衰落,17世紀荷蘭、英、法的崛起及對美洲、亞洲的侵略。由於社會性質的不同,殖民侵略的目的也有所不同。西、葡、法等在16—18世紀屬於封建社會,殖民擴張的目的是掠奪財富、用於消費和享樂,故而國力不強只有衰弱下去荷、英兩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殖民擴張的目的是尋求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掠奪財富化為資本)故而強大起來。它們擴張的手段有異同,評價也有別、值得認真分析。殖民擴張必然導致為爭奪歐洲及世界市場、爭奪世界霸權的矛盾,由此,17世紀出現了三次英荷戰爭,18世紀英法戰爭,最終,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法國的戰敗說明,落後的封建國家無力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二、民族解放運動。封建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侵略必然導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斗爭也隨之開始。本階段,民族解放運動的重點在美洲,最早為美國的獨立戰爭,海地獨立革命揭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震撼了全世界。 這同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擴張有關。而更早的民族解放運動則發生在歐洲,尼德蘭革命不僅使荷蘭獨立,與美國獨立戰爭一樣,更體現了資本主義的崛起。民族解放運動是本階段三大進步歷史潮流之一。
三、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本階段,處在工場手工業時期的無產階級力量弱小,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尚未激化,還不能獨立地登上政治舞台與國際舞台。尚未形成一股強大的歷史潮流。
四、思想解放潮流。17至18世紀的啟蒙運動,
實質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興起和發展。這兩次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有著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其脈絡是「人文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首先要求人的自由。所以,文藝復興首先興起於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義大利。啟蒙運動於17世紀興起於資本主義發展最前列的荷蘭和英國,18世紀啟蒙運動的中心轉到了法國 。代表人物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以及最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家—盧梭。啟蒙運動猛烈地沖擊著封建的意識形態和封建制度,為後來全世界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作了輿論上的准備。

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採納。

❹ 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徵

螺旋式上升,曲折中前進。

❺ 論述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徵

時間發展,隨著人的思考認識的不斷增加,後人學習前人的,在前人基礎上經過努力獲得進步,獲得創新,社會也就不斷進步,人生活的越來越好,社會的發展有時雖然可能有些是倒退,但總結經驗教訓,獲得更大前進。

❻ 總結世界古代史歷史階段特徵 總結世界近代史歷史階段特徵

第一部分 史前人類 ★

1.人類的進化過程要了解,各個階段發現的典型化石代表要知道。

2.農業革命的意義與新石器時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點、內容和意義要知道。

第二部分 古代西亞諸文明 ★★

1.蘇美爾城邦的產生、發展及經濟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詞解釋和選擇題的形式來考查。

2.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謨拉比的統治和古巴比倫的社會經濟制度都是比較重點的知識,要注意理解並識記。

3.亞述帝國時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

4.新巴比倫王國的擴張與衰亡要掌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發明,猶太、以色列統一王國的形成及其分裂要掌握。

6.猶太教的形成與發展。

7.波斯帝國的建立與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要熟悉。

9.波斯帝國的歷史地位要了解並掌握。

第三部分 古代埃及文明 ★★★

1.古代埃及帝國形成的過程和採取的措施。

2.對金字塔的評價。

3.宗教崇拜與墓葬習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內容比較多,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要注意名詞解釋和選擇題的出現。

第四部分 古代印度文明 ★★

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作為名詞解釋往往會被考到。

2.早期佛教產生的社會背景、基本教義及其進步性和實質。

3.新興宗教與思想要知道。

4.孔雀王朝的政治經濟制度。

5.佛教的傳播過程和范圍要清楚。

第五部分 古代希臘文明 ★★★

1.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無論是簡答還是名詞解釋、選擇題,出的可能性都比較大,以及希臘城邦制度的特點和內容。

2.希波戰爭與伯羅本尼撒戰爭的原因及其影響要熟記,這是很重要的知識。要注意比較希波戰爭與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和歷史影響。

3.雅典民主政治繁榮的原因和表現。

4.馬其頓帝國與希臘化時代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要了解。

世界近代現代史階段特徵
1、14——16世紀:資本主義在歐洲興起時期
經濟: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資本主義萌芽產生;資本原始積累;工業生產組織的基本模式是手工工場;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雛形出現。
國際關系:早期殖民擴張。
思想:文藝復興。
2、16——18世紀: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
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以手工勞動為主,生產模式依然是手工工場。
政治:資產階級革命展開,資本主義的議會民主制度開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只是在少數國家確立,大多數國家仍處於封建制度統治之下。
國際關系:爭奪殖民霸權和歐洲霸權。
民族解放運動:中心在美洲(北美獨立運動和拉美獨立運動)
思想: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社會確立政治構想。
3、18世紀中期——19世紀中期:工業化初期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經濟: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向其他地區擴展;生產方式由手工向機器轉變;生產組織形式由手工工場向工廠轉變;資本主義市場體系初步形成。
政治: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確立統治地位。
國際關系: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初步形成。
民族解放運動:亞洲革命風暴。
思想:自由主義(亞當斯密)、民族主義、馬克思主義。
4、19世紀後半期——20世紀前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經濟:第二次工業革命;生產關系的變化,壟斷組織產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經濟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
政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政治發展不平衡,呈現兩種基本類型。
國際關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形成三對基本矛盾和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一戰。
民族解放運動:亞洲覺醒;
思想:列寧主義誕生。
5、1917——1929年:十月革命到二十年代的東西方世界
經濟: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恢復和發展;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日本崛起為東亞霸主;蘇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政治:資本主義世界進入相對穩定時期;第一個社會主要國家蘇聯的建立和鞏固;
國際關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峙與斗爭。
6、1929——1945年:大危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發展;蘇聯從1928年起實施了三個五年計劃。
政治:政治發展不平衡,英法美等國家保存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德日等國建立法西斯專政。
國際關系: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凡——華體系解體;法西斯國家的局部侵略戰爭發展為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民族解放運動:與反法西斯斗爭緊密結合。
7、1945年——20世紀70年代初: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冷戰共處和激烈競爭時期
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高速發展時期,日德發展尤為突出;戰後亞洲經濟的發展;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建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資本主義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
政治: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繼續完善發展,民主化和科學化趨勢加強,但社會危機和精神危機日益加深;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
國際關系:雅爾塔體系為基礎的美蘇兩極格局形成;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冷戰」;美蘇爭霸。
8、20世紀70年代初——現在:新舊世界格局的交替時期
經濟:1973年,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70年代,西方經濟陷入「滯脹」狀態;布雷頓體系崩潰,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70年代,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的經濟發展格局;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成為9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國際關系:美蘇爭霸,互有攻守;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解體,當前世界替時期。

❼ 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歷史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1、經濟上:
第一抄次工業革命在英襲法美等國基本完成,並向世界其它地區擴展(東亞日本);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2、政治上: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在世界許多地區展開,一系列國家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基本確立,並得到鞏固。
歐洲:1871年德國完成統一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俄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度;
美洲:1861~1865年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南北戰爭);
亞洲: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❽ 世界近代歷史的基本特點

世界近代現代史階段特徵
1、14——16世紀:資本主義在歐洲興起時期
經濟: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資本主義萌芽產生;資本原始積累;工業生產組織的基本模式是手工工場;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雛形出現。
國際關系:早期殖民擴張。
思想:文藝復興。
2、16——18世紀: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
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以手工勞動為主,生產模式依然是手工工場。
政治:資產階級革命展開,資本主義的議會民主制度開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只是在少數國家確立,大多數國家仍處於封建制度統治之下。
國際關系:爭奪殖民霸權和歐洲霸權。
民族解放運動:中心在美洲(北美獨立運動和拉美獨立運動)
思想: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社會確立政治構想。
3、18世紀中期——19世紀中期:工業化初期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經濟: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向其他地區擴展;生產方式由手工向機器轉變;生產組織形式由手工工場向工廠轉變;資本主義市場體系初步形成。
政治: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確立統治地位。
國際關系: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初步形成。
民族解放運動:亞洲革命風暴。
思想:自由主義(亞當斯密)、民族主義、馬克思主義。
4、19世紀後半期——20世紀前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經濟:第二次工業革命;生產關系的變化,壟斷組織產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經濟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
政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政治發展不平衡,呈現兩種基本類型。
國際關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形成三對基本矛盾和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一戰。
民族解放運動:亞洲覺醒;
思想:列寧主義誕生。
5、1917——1929年:十月革命到二十年代的東西方世界
經濟: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恢復和發展;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日本崛起為東亞霸主;蘇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政治:資本主義世界進入相對穩定時期;第一個社會主要國家蘇聯的建立和鞏固;
國際關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峙與斗爭。
6、1929——1945年:大危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發展;蘇聯從1928年起實施了三個五年計劃。
政治:政治發展不平衡,英法美等國家保存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德日等國建立法西斯專政。
國際關系: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凡——華體系解體;法西斯國家的局部侵略戰爭發展為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民族解放運動:與反法西斯斗爭緊密結合。
7、1945年——20世紀70年代初: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冷戰共處和激烈競爭時期
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高速發展時期,日德發展尤為突出;戰後亞洲經濟的發展;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建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資本主義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
政治: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繼續完善發展,民主化和科學化趨勢加強,但社會危機和精神危機日益加深;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
國際關系:雅爾塔體系為基礎的美蘇兩極格局形成;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冷戰」;美蘇爭霸。
8、20世紀70年代初——現在:新舊世界格局的交替時期
經濟:1973年,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70年代,西方經濟陷入「滯脹」狀態;布雷頓體系崩潰,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70年代,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的經濟發展格局;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成為9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國際關系:美蘇爭霸,互有攻守;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解體,當前世界替時期。

❾ 世界歷史發展的兩個向度是什麼,分別具有什麼特點

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系整體的過程。

❿ 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特徵體現在

D 排除4 ,就只能選D了 4肯定不是特徵的,雖然他是事實。因為世界近版代史最主要是資本主義產生、權發展、確立、改良的時期,如果4是特徵體現那世界近代史的重點就應該放在資本主義發展危機和階級對抗上了。 3嘛 ,那種說法不太恰當,因為近代史很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侵略和民族解放獨立運動啦,選2的話,豈不正好相反,特別是咱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執政受過他們侵略,編教科書的人或是出卷的人肯定不會讓你選3啦
唔,完畢。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發展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