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皇帝那為屬羊

中國歷史皇帝那為屬羊

發布時間:2021-03-07 10:40:18

Ⅰ 歷史上哪些革命家屬羊

中國歷史上屬羊的革命家:
一、帝 王
漢宣帝(前90--前49)西漢皇帝劉詢
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賢用能,產生了大批賢相和循史。親政十八年,平獄緩弄,輕緩薄賦,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廣開言路,合史稱其職,民安其業。又置西域都護,加強邊防。甘露二年(前52年),匈奴呼韓邪單於稱臣降服,威震域外。
北魏道武帝(371--409年)
在位時,開始「分土定居」,發展農桑,引用漢族土人,推動拓跋族向封建制轉化,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晚年,精神失常,被兒子拓跋紹所殺。初謚宣開帝,改謚道武帝。
宋文帝(407--453)南朝宋皇帝劉義隆
即位後,清除專權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等,堅持武帝集權政策,壓抑豪強兼並,清理戶籍,減免同步稅,勸課農桑,獎掖儒學,使用權封建經濟文化得到較好發展,史家譽為「元嘉之治」。後因全面防禦北魏進攻,耗竟民力,國勢漸衰。為子劭所殺,謚文帝。
北魏孝文帝(467--499)北魏皇帝元宏
鮮卑族政治家。471--499年在位。即位時5歲,政事由其母馮太後主持,相繼頒行班祿制、三長制、 均田制等。太和十四年(490)親政後,繼續整飭史治,加速北魏政權的封建化。不久遷都洛陽,全面改革鮮卑舊俗:規定以漢服代替鮮卑服,以漢語代替鮮卑語,遷洛的鮮卑人以洛陽為籍貫,死後不得歸葬平城;又改鮮卑姓為漢姓(如他自己拓跋氏改為元氏);鼓勵鮮卑貴族到漢士族聯姻;參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等。在改革中,曾嚴厲鎮壓圖謀抗拒的守舊貴族,並處死太子恂。經改革,加強了鮮卑拓跋部的漢化和封建化,促進了民族融合。
唐太宗(599--649年)唐朝皇帝李世民
在位期間,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度。吸取隋王朝的敗亡教訓,竭力把賦役剝削控制在法定范圍內,並耐心聽取和接受意見,從諫如流;發展和完善科舉制度,在統治階級中努力做到不計親疏、門第、種族選拔人才;下令編修《氏族志》,以現行官爵高低定門戶等第;削弱門閥制度影響,抵抗少數民族統治者對內地的侵擾。貞觀四年(603年)擊滅東突厥。在蒙古草原設置了行政機構。九年,擊敗西部的吐浴渾。十四年消滅高昌,打通了西域門戶。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使漢藏兩族人民的關系空前密切。晚年,生活走向奢侈,營建日廣,並發動對高麗的戰爭,階級矛盾日有發展。
宋孝宗(1127--1194)南宋皇帝,宋太祖七世孫,字元永。
即位後,起用張浚等抗戰將領,追復岳飛,並於1163年發動抗金戰爭,旋即戰敗。後來起用秦柃和湯思退等人,簽訂"紹興和議",割讓秦商二州。改稱侄皇帝。以後曾用王淮理財備戰爭。使宋金處於體休戰狀態。1189年退位,當太上皇。
遼宣宗(971--1031年)遼朝皇帝耶律隆緒。
982--1031年在位。喜讀書,能詩文。十二歲即位,數次率軍南下攻宋,又親征高麗。在位期間,曾變更刑法,實行賦稅制,使遼進一步封建化。又通過戰爭,擴大勢力,被稱為遼的全盛時期。
明英宗(1427--1464年)明朝皇帝朱祁鎮。
宣宗長子,出生四月,即立為皇太子,九歲即帝位,建元正統。有大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薄)等輔政,國家尚安定平穩,社會經濟也有發展。然而他年幼嬉戲,寵信宦官王振,命掌司禮監。王振生性狡黠,至皇太後去世及三楊等相繼去世,即擅權跋扈,大臣下獄者不絕,政治開始衰敗,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導致葉宗留、鄧茂七等浙江、福建等地的起義。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喇也寇邊、王振挾帝親征,"土木之變"中被瓦喇俘虜,逾年乃還,尊為上皇,南閑居八年。景泰八年(1457年),乘景帝病重,將軍石亨,宦官曹吉祥等發動政變,擁他復位,史稱"南宮復辟"或"寺門之變"。誅殺功臣於謙及大學士王文,為王振立"旌忠詞",賜祭葬,改元天順,重用復辟功臣石亨、曹吉祥等,未久石亨跋扈,曹吉祥謀反。廟號英宗。
努爾哈赤(1559--1626年)建州女真首領,後金的建立者。
愛新覺羅氏。1583--1626年在位。先世出於韓朵里部,幼年家道中衰,流落扶順,萬曆十一年(1583年)被推為首領後,以替父祖報仇為名,起兵攻打建州阿克蘇護河部首領尼堪外蘭。十五年,築城於費阿拉;二十一年,統一建州各部,並向海西女真、東海女真發展。其間,接受明朝冊封,任建州衛都督僉事,龍虎將軍。三十一年,遷赫圖阿拉(在今遼燈新賓),又命額洋德尼等借用蒙文創滿文。四十三年,確立八旗制度,次年稱汗,建立後金政權。天命三年(1618年)以"七大恨"誓師,公開反明。薩爾滸之役,大獲全勝,逐步占據遼沈。六年,下令實行"計口援田"。推動女真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發展。十年,定都沈陽。次年,圍攻寧遠,因被炮擊傷,死於沈陽雲雞堡。廟號清太祖。
二、將相名臣
竇融(前16--62年)東漢初大臣。
字周公,抉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新莽時,經王邑推薦,任波水將軍,賜黃金千斤。王莽敗,他率軍歸降劉玄。後由大司馬趙萌薦為鉅鹿太守。又轉為張掖屬國都尉。劉玄敗,他聯合酒泉、張掖。敦煌等五郡,割據河西,經酒泉太守梁統等推為河西五郡大將軍。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乃歸漢,從踴隗器,封安豐侯,累進大司空。竇氏家族自此成為東漢著名外戚,干預政治達幾十年。
曹操(155--220年)東漢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字孟德,小名阿瞞。安徽毫縣人。少時機警,有權術,任俠放盪,不治行業。二十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都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 。黃巾起義爆發,任騎都尉,參加鎮壓黃巾軍,遷為濟南相。不久占據兗州,誘降青州黃巾軍一部,選其精銳為"青州軍"。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遷都許昌,興辦屯田,整訓軍隊和部屬。十三年,進位丞相。從建安二年至十六年(197--211年),先後擊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集團,征服烏桓豪強,統一北方。赤壁之戰爭慘改之後,他注重用人唯才,抑制豪強,加強集權,使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發展。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著《孫子略解》、《兵書摘要》等。善詩歌,今存詩二十餘首,較完整的散文四十餘篇,皆為後世傳誦。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
司馬懿(179--251年),三國時魏國大臣。
字仲達,河南溫縣人。出身土族家庭,少時即被名士們贊許,以為"非常之器"。曹操要任用他出來做官,他稱病不仕,後經多方威脅,乃出山。為人多智計劃,善權變。初為文學掾,後任太子中庶子,主辦軍屯,是魏國重臣。明帝時,任大將軍,多次出諸葛亮較量。明帝即位,他受遺詔輔政。249年,控制中央禁軍,發動政變,迫使太尉王凌自殺。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政。其孫司馬為代魏稱帝,建西晉朝。他被追尊為晉宣帝。
侯景(503--552年)北朝東魏將領。
字萬景,鮮卑化羯人。初為戍兵,跟從米爾榮鎮壓葛榮起義,後又依附高歡。東魏時,職位通顯,位居宰輔。高歡死,他又投靠西魏,旋又附梁,受封河南工。太清二年(548年)被東魏擊敗,奔壽春,聞武帝對己有反復,乃勾結覬覦皇位的蕭正德,起兵叛梁,攻陷台城。困死梁武帝,立蕭綱,縱兵大掠吳會。後西征江陵失利,反回建康(今南京),自立為帝,改國號漢。生性殘忍酷虐,且軍紀敗壞,大失人心,史稱"侯景之亂"。不久即被王僧辯,陳霸先擊敗,在入海北逃途中,被部下誘殺。
斛律光(515--572年)北齊大臣.字明月,山西朔縣人。
少工騎射。初為侯景部屬,後被齊提升為都督。能射飛雕,每射必中,人稱"射鵰都督"。長期從事對北周的戰爭,564年,與同將尉遲迥、王雄大戰於芒山,全勝而歸,以功遷長太尉。570年,再次擊敗周將宇文桀,直逼河南。旋又擊敗宇文憲,被任為右丞相,並兼刺史,又徙左丞相,封清河郡公。因遭後主所忌,以謀反罪被殺,滅其族。
牛僧孺(779--847年)唐朝重要大臣
。字思黯,甘肅靈台人。貞之進士。憲宗之和三年(806年)以賢良方正對策,與李宗閔、皇甫提等拮斥時政,語言鯁直,激怒李吉甫,長久不行敘用。唐穆宗時,累官至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時,任武昌節度使。文宗立,李宗閔當國,屢次推薦,還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是晚唐"牛李黨爭"牛派的首領。執政期間,排斥李德裕等黨人,主張姑息藩鎮。開宗時,李德裕為相,他被貶為循州長史。宣宗時,還朝病卒。有傳奇文集《玄怪錄》。
桑維翰(899--947年)五代十國時期後晉大臣。
字國僑。河南洛陽人。初以進士及第,為河南節度掌書記。勸石敬瑭求援於契丹以叛後唐。後晉建立後,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知樞密院士。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生任相州等地節度使,為政主張不屈服於契丹,出帝時封魏國公。開運三年(946年)十二月,杜威等引契丹軍南下滅晉,他被威部將張彥澤所殺。
范質(911--964年)五代後周和北宋初的大臣。
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清河縣)人。後唐長興進士。歷後唐、後晉、生漢,官至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後周廣順初,任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等。後任北宋宰相。任期間,廢宰相見天子時坐論之禮,議事以札子進呈。
呂端(935--1000年)北宋大臣。
995年繼呂蒙正為相,宗稱他"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不久,讓相位於寇準,自任參知政事。為緩和西夏與宋的關系作出了貢獻。太宗死後,太監王繼恩等陰謀廢太子,被他發覺乃與群臣擁立真宗為帝,貶遂王繼恩。加僕射,後為太子太保。
岳飛(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
字鵬舉,河南湯陰人。出身農家,1122年從軍,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在宗澤部下作戰。趙構即位,他上書指責黃潛善、汪伯彥等,反對南逃,被革職。後從王彥抗金於太行山,復從宗澤、杜充守開封,屢敗金兵。四年,敗金兵於常州、鎮州、收復建康,任通、泰州鎮撫使 ,出兵援楚,不勝,退守通泰。紹興初,討平李成、張用、瑛成等割據勢力。鎮壓江西農民起義。高宗手書"精忠岳軍"制旗賜之。四年,收復襄陽等六郡,授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使。五年,從張俊鎮壓鍾相、楊么起義 ,部將牛皋擒楊么。六年,聯絡太行山忠義軍自武漢移居襄陽,進取河南、陝西許多州縣,並出兵淮西,大勝,官拜,又屢奏北伐中原,不許。九年,金人求和,他反對和議,秦檜忌之。十年,金人南下,他進兵中原大破兀術拐子馬,乘勝進軍朱仙鎮,北主忠義軍紛紛來歸,士氣高漲,以"直搗黃龍府"相激勵。正待渡黃河之際,高宗、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急令班師,他悲憤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回京後任樞密副使。未幾,秦檜等羅織罪名,被誣陷入獄。1142年,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時年三十九歲。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岳忠武王文集》。
韓胄(1151-1207年)南宋大臣。
韓琦曾孫,寧宗韓皇後的叔祖。寧宗即位,任樞密都承旨,與宰相趙汝愚不和。朱熹、彭龜年因指責過他,均得罪。1196年,興"慶元黨禁",趙汝愚、朱熹等六十人被陷。1205年,伍平章軍國事,請寧宗下詔北伐,由於用人不當,出師後,西線叛變,東線失利,轉而採取妥協求和方針。金人不肯,再次用兵。1207年,史彌遠與楊皇後密謀,乘其入朝之機,殺於宮內玉津園。次年,劈棺取其首極函送金廷,遂成"嘉定和議"。
申時行(1535--1614年)明朝大臣。
字汝默,號瑤泉,晚年號休休居士,江蘇蘇州人。嘉靖進士,授修撰。以文學受知張居正。萬曆六年任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再進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在官期間,唯圖自保,無所建樹,萬曆十九年辭職。有《賜閑堂集》。
葉向高(1559--1627年)明朝大臣。
字進卿,號台山,福清(今福建福清)人。萬曆進士,選庶吉士。1606年,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萬曆皇帝不理朝政,閣臣僅他一人。奏請增閣臣、補缺官、罷礦稅,皇帝不聽。七年後,堅辭去職。及光宗即位,復召為首輔。天啟年間,魏忠賢擅權,欲興大獄,因他在朝,尚不敢放肆。1624年,閹黨攻擊和迫害東林黨人,他知國家前途將盡,難有振作,乃辭職歸鄉里。有《葉台全集》、《說類》等。
曾國藩(1811--1872年)清朝大臣,湘軍首領
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穆彰阿的門生。原任京官,1852年奉詔在湖南辦團練,創建湘軍,造戰船,建水師。1854年,發表《討粵匪檄》,攻擊太平天國是開天闢地以來"名教之奇變",以後遂專門圍剿鎮壓太平軍。升任兩江總督,節制蘇、皖、浙四省軍務,李鴻章、左宗棠為其助手。1870年任直隸總督,查辦天京教案。1872年病死,有《曾文正公全集》。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首領。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1853年,在家鄉組織團練抵抗太平軍,屢遭敗績後,投曾國藩為幕僚。1861年受曾國藩委派,按照湘軍編制,組成淮軍。1865年任兩江總督,鎮壓捻軍。1870年任直隸兼北洋大臣,掌握了晚清的軍政大權。為了挽救朝統治,擺脫內外危機,他大辦洋務,陸續開辦了不少企業和實業。又組建北洋艦隊。一貫主張妥協投降,反對抵抗侵略,曾導致中法、中日戰爭失敗,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有《李文忠公全集》。
鄧廷楨(1775--1846年)清朝大臣,今江蘇南京人。嘉慶進士。道光六年(1826年)擢升安徽巡撫,興利除弊,折平冤獄,政績卓著。十五年,升兩廣總督。十九年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整飭海防。1841年初調任閩浙總督,加強守備。七月,英艦進犯廈門,他親率水軍擊退侵略軍。嗣後投降派誣陷,與林則徐同時革職,充軍新疆伊犁。後起用為陝西巡撫、甘陝總督,在西北大力組織墾荒。
李秀成(1823--1864年)太平天國將領。廣西藤縣人。1859年封忠王。
劉光第(1859--1898年)清末維新派人物。今四川富順人。戊戌變法時被殺,為"六君子"之一。有《介白堂詩文集》、《衷聖齋文集》。
王金發(1883--1915年)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加入光復會。1907年與秋瑾共謀起義,被鎮壓,逃亡日本。1911年辛亥革命後,參與光復上海、杭州等戰役。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1915年在杭州被捕殺害。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

Ⅱ 歷史上哪些偉人是屬羊的

唐太宗(599—復—649年)唐朝皇帝李世民
努爾哈赤制(1559——1626年)建州女真首領,後金的建立者
曹操(155——220年)東漢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司馬懿(179——251年),三國時魏國大臣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飛(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河南湯陰人。
曾國藩(1811——1872年)清朝大臣,湘軍首領。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穆彰阿的門生。原任京官,1852年奉詔在湖南辦團練,創建湘軍,造戰船,建水師。
司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傑出的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共二百九十四卷。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首領。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
蔡和森生於一八九五年三月,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

Ⅲ 中國歷史人物比較有名的哪些是屬羊的比如:慈禧

唐太宗(599——649年)唐朝皇帝李世民
努爾哈赤(1559——1626年)建州女真首領,後金的建立者專
曹操屬(155——220年)東漢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司馬懿(179——251年),三國時魏國大臣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飛(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河南湯陰人。
曾國藩(1811——1872年)清朝大臣,湘軍首領。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穆彰阿的門生。原任京官,1852年奉詔在湖南辦團練,創建湘軍,造戰船,建水師。
司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傑出的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共二百九十四卷。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首領。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
蔡和森生於一八九五年三月,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

Ⅳ 歷史上屬羊的名人有哪些

1.曹操(155——220年)東漢末出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大名阿瞞。安徽毫縣人。

2.司馬懿(179——251年),三國時魏國大臣。字仲達,河南溫縣人。

3.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各人」之一。

4.岳飛(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河南湯陰人。

5.司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出色的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共二百九十四卷。

6.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領袖。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

7.袁世凱 (1859--1916年)北洋軍閥領袖。河南項城人。

8.劉詢 漢宣帝(前90--前49)西漢天子,前74--前49年要位。字次卿,武帝曾孫。

9.唐太宗(599——649年)唐代天子李世民。李淵次子。627——649年在位,年號貞觀。

10.努爾哈赤(1559——1626年)建州女真領袖,後金的建立者。愛新覺羅氏。1583——1626年在位。

11.曾國藩(1811——1872年)清代大臣,湘軍領袖。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村夫。

12.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

(4)中國歷史皇帝那為屬羊擴展閱讀:

十二生肖屬相羊:

古人視羊為「德畜」,善群、好仁、死義、知禮。善群,羊喜歡聚群。好仁指羊善良,有角但不好鬥。死義指羊被宰殺時安靜,視死如歸,故有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知禮指羊知恩,羊羔跪乳象徵孝道。

《周易▪泰卦》以十—月為復卦,一陽生於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於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冬之春來,陰消陽長。在歲首用「三陽開泰」寓示吉祥平安,民間改作「三羊開泰」,以年畫剪紙等描繪三隻大羊祈禱國泰民安。

上古神話中名叫「獬豸」的獨角神羊,是司法審判之神皋陶的助手。王充《論衡·是應》:「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又《雜五行書》:「縣(懸)羊頭門上,除盜賊」。[33]獬豸還是明孝陵神道六種墓前瑞獸之一。

Ⅳ 中國古代皇帝列表

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嬰。

2、漢朝:太祖/高皇帝(世稱漢高祖)劉邦、孝惠皇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孝景皇帝劉啟、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孝昭皇帝劉弗陵漢廢帝/昌邑王劉賀、劉詢高宗)、元皇帝劉奭、(統宗)/孝成皇帝劉驁、孝哀皇帝劉欣、(元宗)/孝平皇帝劉衎、孺子嬰劉嬰(王莽攝政。劉嬰未稱帝,僅為傀儡皇太子)。

3、新朝:新皇帝王莽。

4、玄漢:更始帝劉玄。

5、東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顯宗/孝明皇帝劉庄、肅宗/孝章皇帝劉烜、(穆宗)/孝和皇帝劉肇。

孝殤皇帝劉隆、(恭宗)/孝安皇帝劉祜、前少帝北鄉侯劉懿、(敬宗)/孝順皇帝劉保、孝沖皇帝劉炳、孝質皇帝劉纘、(威宗)/孝桓皇帝劉志、孝靈皇帝劉宏、後少帝/弘農懷王劉辯、孝獻(孝愍)皇帝劉協。

6、北宋:太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趙匡胤、太宗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趙炅(趙匡義、趙光義)、真宗 贗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趙恆、仁宗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趙禎、英宗 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趙曙、神宗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趙頊。

哲宗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趙煦、徽宗 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趙佶、欽宗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趙桓。

7、南宋:高宗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趙構、簡宗 靖文元懿殤孝皇帝趙旉、孝宗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聖武明聖成孝皇帝趙昚、光宗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趙惇、寧宗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趙擴、理宗 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趙昀、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趙禥、恭宗 孝恭懿聖皇帝趙顯、端宗 裕文昭武湣孝皇帝趙昰、懷宗 恭文寧武哀孝皇帝趙昺。

8、西夏:太祖 神武皇帝李繼遷、太宗 光聖皇帝李德明、景宗 武烈皇帝李元昊、毅宗 昭英皇帝李諒祚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 聖文皇帝李乾順、仁宗 聖德皇帝李仁孝、桓宗 昭簡皇帝李純佑、襄宗 敬穆皇帝李安全、神宗 英文皇帝李遵頊、獻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9、金朝:太祖 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聖武元皇帝完顏旻(完顏阿骨打)、太宗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完顏晟、熙宗 弘基纘武庄靖孝成帝完顏亶、廢帝/海陵煬王完顏亮、世宗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帝完顏雍、章宗 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仁孝帝完顏璟、衛紹王完顏允濟、宣宗 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帝完顏珣。

哀宗 敬天德運忠文靖武天聖烈孝庄皇帝完顏守緒、昭宗 定文匡武閔懷皇帝/末帝/後主完顏承麟。

10、元朝:烈祖 神元皇帝孛兒只斤·也速該、太祖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睿宗監國仁聖景襄皇帝孛兒只斤·拖雷、太宗 英文皇帝孛兒只斤·窩闊台、定宗 簡平皇帝孛兒只斤·貴由、憲宗 桓肅皇帝孛兒只斤·蒙哥、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兒只斤·忽必烈、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完澤篤汗孛兒只斤·鐵穆耳、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孛兒只斤·海山。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孛兒只斤·碩德八剌、晉宗 致孝皇帝/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興宗 德孝皇帝/天順帝孛兒只斤·阿刺吉八、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孛兒只斤·和世琜、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惠宗 宣仁普孝皇帝/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昭宗 武承和孝皇帝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11、明朝:太祖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惠宗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恭閔惠皇帝朱允炆、成祖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朱棣、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朱高熾、宣宗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朱瞻基、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朱祁鎮。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鈺、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朱見深、孝宗 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朱厚熜、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朱載垕。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朱翊鈞、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朱常洛、熹宗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思宗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檢。

12、南明:安宗 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朱由崧、紹宗 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朱聿鍵、文宗 貞天應道昭崇德毅寧文宏武達仁閔孝節皇帝朱聿鐭、昭宗 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13、清朝:太祖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世祖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愛新覺羅·福臨、聖祖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世宗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高宗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仁宗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愛新覺羅·顒琰、宣宗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文宗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庄儉顯皇帝愛新覺羅·奕詝、穆宗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愛新覺羅·載淳。

德宗 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廢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5)中國歷史皇帝那為屬羊擴展閱讀:

女皇:

公元528年在位,謚號北魏殤帝(元姑娘、元氏) ,年號武泰,在位不到一年。

公元653年在位,文佳皇帝(陳碩真)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率眾起義,自稱「文佳皇帝」。

公元690—705年,謚號則天大聖皇帝,又稱武媚、武曌、武則天,武士彟次女,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年號: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神龍,在位15年。

公元1164—1178年西遼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年號崇福,在位14年。

皇帝是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中國帝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約從戰國中期以後,首先出現於趙、楚、秦等國。《史記·趙世家》載:趙肅侯十五年經營壽陵。《秦始皇本紀》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由此可見,這是君王墓稱「陵」之始。因為當時封建王權不斷增強,為表現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墳墓不僅佔地廣闊,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墳墓就稱為「陵」。

Ⅵ 中國的歷史皇帝分別叫什麼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陽(陝西西安)
千古一帝秦始皇帝嬴政大帝
第1任秦始皇帝嬴 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滅六國,完成統一,第一次統一全國,稱始皇帝.
第2任二世皇帝嬴胡亥BC209—BC207年在位3年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嬰BC207年在位數月
大秦王朝共2帝3傳立國15年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蘇銅山)
第1任西楚霸王項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西楚王朝共1王立國5年

大漢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漢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長安(陝西西安)
第1任高帝劉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劉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廢帝劉恭BC187年高後呂雉攝政
第4任廢帝劉弘BC187年高後呂雉攝政BC187—BC179年攝政8年
第5任文帝劉恆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劉啟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劉徹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劉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劉賀BC73年
第10任宣帝劉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劉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劉驁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劉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劉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劉嬰公元6—9年王莽攝政4年西漢王朝END
西漢王朝共15帝立國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長安(陝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國15年

玄漢王朝23—25年首都長安
第1任更始帝劉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漢王朝共1帝立國3年

東漢王朝25—220年首都洛陽
第1任光武帝劉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劉綉)
第2任明帝劉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劉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劉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殤帝劉隆106年
第6任安帝劉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嬰帝劉懿126年
第8任順帝劉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沖帝劉炳145年
第10任質帝劉纘146年
第11任桓帝劉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靈帝劉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劉辯190年
第14任獻帝劉協190—220年在位31年東漢王朝END
東漢王朝共14帝立國196年
兩漢共29帝立國411年END

三國時代(魏蜀吳)220—280年歷時61年

曹魏帝國220—265年首都許昌遷回洛陽
第1任文帝曹丕220—227年在位8年
第2任明帝曹睿227—240年在位14年
第3任齊王曹芳240—254年在位15年
第4任高貴鄉公曹髦254—260年在位7年
第5任元帝曹奐260—265年在位6年
曹魏帝國共5帝立國46年END

蜀漢帝國221—263年首都成都
第1任昭烈帝劉備221—223年在位3年
第2任後主劉禪223—263年在位41年
蜀漢帝國共2帝立國43年END

東吳帝國222—280年首都建業(江蘇南京)
第1任大帝孫權222—252年在位31年
第2任會稽王孫亮252—258年在位7年
第3任景帝孫休258—264年在位7年
第4任烏程侯孫皓264—280年在位17年
東吳帝國共4帝立國59年END

大晉王朝265—420年立國156年
西晉王朝265—317年首都洛陽
第1任武帝司馬炎265—290年在位26年
第2任惠帝司馬衷290—307年在位18年
公元291年西晉爆發八王之亂
八王之一汝南王司馬亮
八王之二楚王司馬瑋
八王之三趙王司馬倫
八王之四齊王司馬冏
八王之五長沙王司馬乂
八王之六成都王司馬潁
八王之七河間王司馬顒
八王之八東海王司馬越
晉自五馬(司馬)渡江天下遂分為二,又有五胡亂華十九國並立
第3任趙王司馬倫301年在位四個月
大分裂時代公元304—589年共286年
其中五胡亂華十九國時代304—439年共136年
第4任惠帝司馬衷290—307年
第5任懷帝司馬熾307—313年在位7年公元311年八王之亂END
第6任愍帝司馬鄴313—317年在位5年
西晉王朝共6帝立國53年
東晉王朝317—420年首都建康(江蘇南京)
第7任元帝司馬睿317—322年在位6年
第8任明帝司馬紹322—325年在位4年
第9任成帝司馬衍325—343年在位19年
第10任康帝司馬岳343—345年在位2年
第11任穆帝司馬聃345—362年在位18年
第12任哀帝司馬丕362—366年在位5年
第13任廢帝司馬奕366—371年在位6年(海西公)
第14任簡文帝司馬昱371—373年在位3年
第15任孝武帝司馬曜373—397年在位25年
第16任安帝司馬德宗397—419年在位23年
第17任恭帝司馬德文419—420年在位2年
東晉王朝共11帝立國104年
兩晉共17帝立國156年END

五胡亂華十九國
五胡指:匈奴〈羯〉鮮卑 羌〈氐〉實為三胡,依古老的說法,他們都是黃帝姬軒轅的後裔
十九國:開國年 國別 開國君主 民族 首都 亡國年 年數 亡於
304 成漢帝國 李雄氐 成都 347 44 晉
304 漢趙帝國 劉淵匈奴 平陽(山西臨汾) 329 26 後趙
319 後趙帝國 石勒羯 襄國(河北邢台) 351 33 冉魏
320 前涼王國 張茂漢 姑藏(甘肅武威) 376 57 前秦
337 前燕帝國 慕容皝鮮卑 鄴城(河南臨漳) 370 34 前秦
350 冉魏帝國冉閔漢 鄴城(河南臨漳) 352 3 前燕
351 前秦帝國 苻健 氐 長安 394 44 西秦
384 後燕帝國 慕容垂鮮卑 中山(河北定縣) 407 24 北燕
384 西燕帝國 慕容泓鮮卑 長子(山西長子) 394 11 前燕
384 後秦帝國 姚萇羌 長安 417 34 晉
385 西秦王國 乞伏國仁鮮卑 金城(甘肅蘭州) 431 39 胡夏
386 後涼王國 呂光氐 姑藏(甘肅武威) 403 18 後秦
397 南涼王國 禿發烏孤鮮卑 樂都(青海樂都) 414 18 西秦
397 北涼王國 1任段業 漢 張掖(甘肅張掖) 439 43 北魏
2任沮渠蒙遜 匈奴
398 南燕帝國 慕容德鮮卑 廣固(山東益都) 410 13 晉
400 西涼王國 李暠漢 酒泉(甘肅酒泉) 421 22 北涼
405 西蜀王國 譙縱 漢 成都 413 9 晉
407 胡夏帝國 赫連勃勃匈奴 統萬(陝西橫山) 431 25 吐谷渾
407 北燕帝國 1任高雲 朝鮮和龍(熱河朝陽) 436 30 北魏
2任馮跋 漢 和龍(熱河朝陽)

南北朝時代439—589年共151年

南朝劉宋帝國420—479年首都建康(江蘇南京)
第1任武帝劉裕420—422年在位3年
第2任少帝劉義符423—424年在位2年
第3任文帝劉義隆424—453年在位30年
第4任廢帝劉劭453—454年在位1年
第5任孝武帝劉駿454—465年在位12年
第6任前廢帝劉子業465年
第7任明帝劉彧465—473年在位9年
第8任後廢帝劉昱473—477年在位5年
第9任順帝劉准477—479年在位3年
劉宋帝國共9帝立國60年END

南朝蕭齊帝國479—502年首都建康(江蘇南京)
第1任高帝蕭道成479—483年在位5年
第2任武帝蕭賾483—494年在位12年
第3任鬱林王蕭昭業494年
第4任海陵王蕭昭文494年
第5任明帝蕭鸞494—499年在位6年
第6任東昏侯蕭寶卷499—501年在位3年
第7任和帝蕭寶融501—502年在位2年
蕭齊帝國共7帝立國24年END

南朝蕭梁帝國502—557年首都建康(江蘇南京)
第1任武帝蕭衍502—550年在位49年
第2任簡文帝蕭綱550—551年在位1年
第3任豫章王蕭棟551年8月—552年
第4任武陵王蕭紀552年4—11月
第5任元帝蕭繹552-—554年在位3年
第6任貞陽侯蕭淵明555年5—10月
第7任敬帝蕭方智555—557年在位3年
蕭梁帝國共4帝7傳立國56年END

後梁王國第1任蕭察557
後梁王國第末任蕭巋587立國30年共86年END

南朝陳陳帝國557—589年首都建康(江蘇南京)
第1任武帝陳霸先557—560年在位4年
第2任文帝陳蒨560—567年在位8年
第3任廢帝陳伯宗567—569年在位2年
第4任宣帝陳頊569—583年在位15年
第5任後主陳叔寶583—589年在位7年
陳陳帝國共5帝立國33年END

北朝北魏帝國386—534年首都平城(山西大同)遷洛陽
第1任道武帝拓拔珪386-—409年在位24年
第2任明元帝拓撥嗣409—424年在位16年
第3任太武帝拓撥燾424—452年在位29年
第4任南安王拓撥餘452年
第5任文成帝拓撥浚452—466年在位15年
第6任獻文帝拓撥弘466—471年在位6年
第7任孝文帝拓撥宏(改漢姓元宏)471-—500年在位30年
第8任宣武帝元恪500—516年在位17年
第9任孝明帝元詡516—528年在位13年
第10任孝庄帝元子攸528—530年在位3年
第11任長廣王元曄530—531年
第12任節閔帝元恭531年
第13任安定王元朗531年
第14任孝武帝元修(攸月)532—534年在位3年
北魏帝國共11帝14傳立國150年END

北朝東魏帝國534—550年首都鄴城(河南臨漳)
第1任孝靜帝元善見534—550年在位17年
東魏帝國共1帝立國17年END

北朝西魏帝國535—556年首都長安
第1任文帝元寶炬535—551年在位17年
第2任廢帝元 欽551—553年在位2年
第3任恭帝拓撥廓554—556年在位3年
西魏帝國共3帝立國22年END
北魏東魏西魏合稱後魏共計15帝18傳立國171年

北朝北齊帝國550—577年首都鄴城(河南臨漳)
第1任文宣帝高洋550—559年在位10年
第2任廢帝高殷559年10月—560年在位1年
第3任孝昭帝高演560/8—561/11月在位1年
第4任武成帝高湛561—564年在位3年
第5任後主高緯565/4—576年在位11年
第6任幼主高恆576—577年在位1年
北齊帝國共6帝立國28年END

北朝北周帝國557—581年首都長安
第1任孝閔帝宇文覺557年
第2任明帝宇文毓557—560年在位3年
第3任武帝宇文邕560—578年在位18年
第4任宣帝宇文(文武貝)578/6—579年
第5任靜帝宇文闡579/2—581/2月在位2年
北周帝國共5帝立國25年END

隋國公楊堅第二次統一全中國結束了長達286年之久的大分裂時代
大隋王朝581—619年首都大興(長安)(陝西西安)
第1任高祖文皇帝楊堅581—604年在位24年(有著名的開皇之治)
第2任煬帝楊廣604—618年在位15年(當2年太上皇)
世宗孝成皇帝楊昭
第3任恭帝楊侑617—618年在位2年
第4任秦王帝楊浩618年
第5任皇泰帝楊侗618—619年在位2年
大隋王朝共5帝立國39年

大唐王朝618—907年首都長安
第1任高祖李淵618—626年在位9年
第2任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23年
第3任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35年
第4任中宗李顯683年12月在位數月
第5任睿宗李旦684年2月在位數月
唐朝立國73年武後武曌武則天臨朝執政7年公元690年滅唐朝建立自己的武周王朝

武周王朝690—705年首都長安
第1任女帝武曌武則天690—705年在位16年
武周王朝共1帝立國16年

唐朝復辟
第6任中宗李顯705—709年在位5年
第7任少帝李重茂710年6月在位幾日
第8任睿宗李旦710年6月—712年在位3年
第9任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45年
第10任肅宗李亨756—762年在位6年
第11任代宗李豫762—779年在位17年
第12任德宗李適779—804年在位25年
第13任順宗李誦805/1—8月
第14任憲宗李純805—820年在位15年
第15任穆宗李恆820—824年在位4年
第16任敬宗李湛824—826年在位2年
第17任文宗李昂826—840年在位14年
第18任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6年
第19任宣宗李忱846—859年在位14年
第20任懿宗李漼859—873年在位15年
第21任僖宗李儇873—888年在位16年
第22年昭宗李曄888—900年在位13年
第23任廢帝李裕900—901年
第24任昭宗李曄901—904年在位4年
第25年哀帝李柷904—907年在位4年
唐王朝共25帝立國276年END

小分裂時代公元907—979年共73年
五代十一國時代907—979年共73年
區分 國別 開國帝王 民族 首都 興亡 年數 亡於
五代 後梁帝國 朱溫漢 大梁(河南開封)907—923 17 後唐
(遼帝國) 916—1218 303
後唐帝國 李存勖沙陀人洛陽 923—936 14 後晉
後晉帝國 石敬瑭沙陀人大梁936—946 11 遼國
後漢帝國 劉知遠沙陀人大梁947—979 33 大宋
後周帝國 郭威漢 大梁 951—960 10 大宋
(宋帝國) 960—1279 320
十一國 岐王國 李茂貞漢 鳳翔(陝西鳳翔)907—924 18 後唐
南楚王國 馬殷漢 潭州(湖南長沙)907—951 45 南唐
吳越王國 錢鏐漢 錢塘(浙江杭州)907—978 72 大宋
前蜀王國 王建漢 成都 907—925 19 後唐
南吳帝國 楊渭 漢 揚州(江蘇江都)910—937 28 南唐
桀燕帝國 劉守光漢 幽州(北京) 911—913 3 後唐
南漢帝國 劉岩漢 廣州 917—971 55 大宋
南平王國 高季昌 漢 江陵924—963 40 大宋
閩帝國 王延鈞漢 福州 933—945 13 南唐
後蜀帝國 孟知祥漢 成都 934—965 32 大宋
南唐帝國 徐知誥沙陀人 金陵(南京) 937—975 39 大宋

宋州節度使趙匡胤第3次統一全中國結束了73年的小分裂時代
大宋王朝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王朝960—1127首都開封
第1任太祖趙匡胤960—976年在位17年
第2任太宗趙匡義976—997年在位22年
第3任真宗趙恆997—1022年在位25年
第4任仁宗趙禎1022—1063年在位41年
第5任英宗趙曙1063—1067年在位4年
第6任神宗趙頊1067—1085年在位18年
第7任哲宗趙煦1085—1100年在位15年
第8任徽宗趙佶1100—1125年在位25年
第9任欽宗趙桓1125—1127年在位2年
北宋王朝共9帝立國168年

南宋王朝1127—1279首都杭州
第10任高宗趙構1127—1162年在位36年
第11任孝宗趙昚1162—1189年在位27年
第12任光宗趙敦1189—1194年在位5年
第13任寧宗趙擴1194—1224年在位30年
第14年理宗趙昀1224—1264年在位40年
第15任度宗趙禥1264—1274年在位10年
第16任恭帝趙顯1274—1276年在位1年
第17任端宗趙昰1276—1278年在位2年
第18任末帝趙昺1278—1279年在位2年
南宋王朝共9帝立國153年
兩宋共18帝立國320年END

蒙古帝國(大元王朝)1206—1368年首都大都(北京)
第1任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1206—1227年在位22年
第2任監國孛兒只斤拖雷1228—1229年在位1年
第3任太宗孛兒只斤窩闊台1229—1241年在位13年
第4任乃馬真後1242—1246年在位5年
第5任定宗孛兒只斤貴由1246—1249年在位3年
第6任海迷失後1249—1251年在位3年
第7任憲宗孛兒只蒙哥1251—1259年在位9年
第8任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1259—1271年改國號元—1294年在位36年
第9任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1294—1307年在位13年
第10任武宗孛兒只斤海山1307—1311年在位4年
第11任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1311—1320年在位9年
第12任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1320—1323年在位3年
第13任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1323—1328年在位5年
第14任天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1328年9月
第15任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耳1328—1329年在位1年
第16任明宗孛兒只斤和世(王束)1329年1月
第17任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耳1329—1332年
第18任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1332年10月在位
第19任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1333—1368年在位36年
蒙古帝國共15帝19傳立國136年大元王朝1271—1368年北遷共立國98年END

大明王朝1368—1644年首都北京
第1任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31年
第2任惠帝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4年
第3任成祖朱 棣1402—1424年在位22年
第4任仁宗朱高熾1424—1425年在位1年
第5任宣宗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10年
第6任英宗朱祁鎮1435—1449年在位14年
第7任代宗朱祁鈺1449—1456年在位7年
第8任英宗朱祁鎮1457—1464年在位8年
第9任憲宗朱見深1464—1487年在位23年
第10任孝宗朱佑樘1487—1505年在位18年
第11任武宗朱厚照1505—1521年在位16年
第12任世宗朱厚充1521—1566年在位45年
第13任穆宗朱載垕1566—1572年在位6年
第14任神宗朱翊鈞1572—1619年在位48年
第15任光宗朱常洛1620年在位1年
第16任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7年
第17任思宗朱由檢1627—1644年在位17年
大明王朝共16帝17傳立國277年END

大清王朝1644—1911年首都北京(包括後金1616—1644年計28年)
第1任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616—1627年在位11年
第2任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627—1643年在位17年
第3任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43—1661年在位18年
第4任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61—1722年在位61年
第5任世宗愛新覺羅胤(衤真)1722—1735年在位13年
第6任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35—1795年在位60年
第7任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96—1820年在位25年
第8任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820—1850年在位30年
第9任文宗愛新覺羅奕詝1850—1861年在位11年
第10任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61—1874年在位13年
第11任德宗愛新覺羅載(氵恬)1874—1908年在位34年
第12任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1908—1912年2月11日在位3年
滿清帝國共12帝立國296年大清王朝立國268年END
1912年2月12日清晨愛新覺羅溥儀宣布退位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帝制時代

Ⅶ 歷史上有多少君王 偉人是屬羊的

唐太宗(599——649年來)唐朝皇帝李自世民
努爾哈赤(1559——1626年)建州女真首領,後金的建立者
曹操(155——220年)東漢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司馬懿(179——251年),三國時魏國大臣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飛(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河南湯陰人。
曾國藩(1811——1872年)清朝大臣,湘軍首領。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穆彰阿的門生。原任京官,1852年奉詔在湖南辦團練,創建湘軍,造戰船,建水師。
司馬光(1019——1086年)北宋大臣,傑出的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共二百九十四卷。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首領。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
蔡和森生於一八九五年三月,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

Ⅷ 古代有屬羊的皇帝嗎

有人做過統計,中國歷史上屬羊的皇帝共計21帝,占總人數餓7.6%。秦二世胡亥、晉宣帝司馬懿、魏武帝曹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光緒帝載湉、洪憲皇帝袁世凱等名人都屬羊。

Ⅸ 歷史上的皇帝都是什麼屬相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屬相,皇帝也不例外。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開始,直至大清王朝滅亡,宣統皇帝退位。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一共經歷了350帝,已知生年的約有291帝。哪個屬相的皇帝最多?快來看看你跟“帝王命”距離有多近吧!

中國古代從秦始皇贏政開始到清宣統皇帝溥儀止,共經歷了約350帝,其中目前已知生年的有約291帝,按照人數從多到少排列及代表人物如下:
1.兔:共計34帝,佔11.7%, 其中代表人物有:東漢漢光武帝劉秀;三國魏文帝曹丕;清乾隆皇帝弘歷 。
|由此可見,屬兔的皇帝遙遙領先,那你是什麼屬於什麼生肖呢?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皇帝那為屬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