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考古學論集

中國歷史考古學論集

發布時間:2021-03-07 09:15:23

① 本人選修課考古,需寫一篇關於考古的論文,3000字以上,望各位大大們施以援手。。。。謝啦。

自己去挖幾個古墓吧,開個玩笑。
坐享其成?似乎大學有點太滋潤了吧,你自己到網站上找幾篇文章就行,就論述文物保護不力啊等等很多都可以做論文的。

② 我想學習考古,有哪些書籍可以參考

一、教材類
如果想全面了解考古學這一學科,最簡易的方法就是看通論性質的教材。以下排名分先後:
1、科林·倫福儒、保羅·巴恩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譯:《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文物出版社,2004年。
據原書第3版(Thames & Hudson,2000)譯出(現在已出到第5版,是英美最流行的考古學教材)。厚達640頁,「168元吉利的價格顯然也不是中國的窮學生能夠享受的」。書評見陳洪波2005、陳勝前2007
2、羅伯特•沙雷爾、溫迪•阿什莫爾著,余西雲等譯:《考古學:發現我們的過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據原書第3版(McGraw-Hill,2003)譯出。共565頁,也是大部頭,但定價88元,相對倫福儒那本還是更加便宜和吉利。此書還有一個相對簡潔的版本即Ashmore.W,Sharer
RJ:Discoveing Our Past:A Brief Introction to Archaeology,中譯本是溫迪·安西莫、羅伯特·夏爾著,沈夢蝶譯:《發現我們的過去:簡明考古學導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因為譯者可能沒有考古學背景,譯文有點怪異,不建議看。
這兩本書視野開闊、圖文並茂、便於深入,兼容性和系統性都很強,對基本概念、方法與原理的介紹細致入微(有點網路全書的味道),研究實例也都經過精挑細選。從門外漢、初學者到研究者,都能從書中汲取營養。要通讀這兩本皇皇巨著即使連考古專業的學生恐怕也有些困難,但是就目前來看,國內還沒有其他任何一種書(包括譯著)能取代其地位,90年代及以前的教材就更加難以相提並論。另外很多人都存在一種誤解,以為中國歷史和文明悠久、文物豐富,所以考古學必然發達;要認清中國考古學在世界上的地位,明白考古學的「正統」在西方,國外的書非看不可。

3、陳淳:《當代考古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陳淳:《考古學研究入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這兩本書從編寫的體例和思想看,與其他國內教材偏重介紹考古發現的特點迥異,具體的教育效果有待實踐和時間檢驗。但至少對愛好者來說,只要有系統性且不枯燥就足夠了。兩本內容有些重復,擇一即可。

4、戈登·柴爾德著,安志敏、安家瑗譯,陳淳審校:《考古學導論》,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
《上海三聯人文經典書庫•考古學系列》(陳淳主編)中還包括柴爾德的《歷史發生了什麼》、《歐洲文明的曙光》、《人類創造了自身》,可參看。

從《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開始比較好,但也僅僅是基礎。最好去聽課,找到筆記、試卷或老師推薦的教材,掌握他們教學體系的重點,再去看主要授課老師的重要論文或著作、各段考古的基本材料

③ 論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的關系

一般而言,歷史學是指文獻史學,而考古學是指建立在考古資料(實物)上回的史學,兩答者研究方法、學科理論均有本質不同。但其研究目的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復原古代歷史,解決我們從哪裡來的問題,以為未來(即我們向何處去的問題)提供解答的參考。
相比文獻史學,考古學受時間、空間、內容的限制少,具有較強的客觀性,是研究史前史的唯一方法和研究歷史時期歷史的重要參考方法。但讀懂考古材料不但對歷史學知識要求很高,還對人類學、社會學、自然科學知識有很高要求。因此考古學具有交叉學科和綜合學科的特點。
在我國學科體系中,考古學與歷史學並列,同為一級學科。

④ 關於中國考古學通論兩個版本的問題~

這是博雅論壇上考北大前輩震旦之星的復習體會:希望對樓主有用。
北大考古考研復習體會
時間長了恐怕忘了,趕緊寫出來,希望對有志北大考古考研者有所幫助。只針對考古專業。

1、准備時間:不能太長,容易心理疲勞。我的時間是70天,但最後感覺也很疲倦,這時候是學生期末考試的時候。經常看見「天道酬勤,慎終如始」的條幅掛在教學樓門口,不斷給自己打氣,總算慎終如始地堅持下來。

2、復習材料:
最重要的:北大考古筆記(中國考古學各段、考古學導論)應該是必須的。以筆記為復習主線,筆記起碼要看三遍。筆記中 講的往往很簡略,要去找別的書或論文,了解前因後果。

參考書分為兩種級別:
第一種,很重要,建議你最好看:
二十世紀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之《舊石器時代考古》(王幼平著)、《新石器時代考古》(張江凱、魏俊)《夏商考古》(陳旭)《兩周考古》(趙叢蒼、郭妍利)《秦漢考古》(趙化成、高崇文等)《隋唐考古》(齊東方)《宋元明考古》(秦大樹)(遺憾的是很重要的那一段《魏晉南北朝考古》不是北大老師編寫的,關注的內容就大異其趣了,但仍然是要看的,這一段我認為應重點注意有代表性的墓葬和城址特點,這是老師講得比較多的)
《 網路全書考古卷》這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綜合性的條目。現在出了新版,應該好買。我當初找這書費了很多時間。至於《新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不知道書名是不是這樣)雖然好,但因為是80年代出的,看完以後很多資料還得另外再看,所以我把它舍棄了。但它是很基本的東西,如果時間夠的話,最好找來看看。

另一種參考書不是必須,但也有幫助,我列出來,有時間有條件的話盡量找來看看:(我考的是前段,因此比較重視史前內容。)

《走向二十一世紀的考古學》嚴文明著,三秦出版社,1997年,這書只能買到舊書。很重要。主要是導論。
《考古學是什麼》俞偉超,很好。
《考古學理論》陳淳,值得一讀,可以煥發你的思考
《考古學理論方法技術》欒豐實等著,導論參考書,值得一讀
《考古學讀本》北大出版社,很好,收集了一些重要的論文。
《石器研究》王幼平,了解舊石器製作與舊石器文化相關問題。如果考舊石器,一定要看。
《中國史前考古學導論》張宏彥著,分專題撰寫體例,具有整合作用,部分內容很不錯。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徐旭生著,這可謂經典。這方面內容我個人比較感興趣。
《夏商周考古》張之恆、周裕興著,作為分段考古的參考也是有必要的。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蘇秉琦著,這書可以看看,日後研究文明起源是必看的。
《古代文明十講》李學勤,重要
《中國古代陵墓考古研究》董新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關於古代墓葬發現與研究綜述的書,這本書我是在圖書館看的,最後階段我花了兩天通讀一遍,覺得很值。
《考古學一百五十年》丹尼爾,眾所周知,閱之有益。
《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研究》(1895——1949)陳星燦
《中國古代建築史》劉敦楨主編,較為重要。對於整體把握古代建築發展線索很有意義。
《環境考古學》湯卓煒主編,《田野考古學》馮恩學主編,看你是否需要了解更多
倫福儒和巴恩的那本大部頭(《考古學的理論、方法、實踐》)、張光直的《考古學專題六講》這兩本書是很好的,如果你有時間,最好找來看看。我因為時間關系,沒買來看是個遺憾,以後要補上。
楊寬那本古代城市研究的書,也是很重要。不過我不太接受那種論述風格,不肯擠出時間去看,只是大概翻了翻。

二十世紀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之《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屈家嶺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甘青地區史前考古》《農業考古》《秦文化》《楚文化》這幾本也是我看得比較多的,內容對於考試而言都比較重要,如果要多了解就看看,但有的寫得不太好。該叢書也有分專題的,但由於時間原因我沒有買來看。有興趣自己可以弄來看看。
另外還有一些書很多人可能搞不到,也就不必說了,比如蘇秉琦、鄒衡所著或主編的論文集等。

還有一些可能較為重要但忘掉了,等想起來再補充。

論文方面較為重要的有:
王幼平、嚴文明、趙輝、張弛、李伯謙、徐天進、劉緒、王迅、雷興山、趙化成、齊東方等等北大先生的論文,能找到的都要看,很重要。本論壇找找,有一些;
其他尋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看看。

歷年十大考古發現要了解。

最後,歷年考題要知道。這也很重要。我會另開一帖,包括別人做的部分參考答案。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考試試題(大題)主要就幾個方面(專題),文明起源,稻作起源,城市,墓葬等(08大題還有早期陶器,這也是早年解釋題常考的),因此你就知道不僅可以通過時間先後去全面復習,還要通過專題來復習。至於小題的解釋題,要拿好的分數,就看你的知識面了。

說實話,要看的東西還是不少的。歸根結底還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要記住「慎終如始,天道酬勤」,你的努力,老天是能看見的。

記得有人說考好需要三要素,一是扎實功底,二是運氣,三是一手好字。本來功底扎實的話就不需要運氣,畢竟運氣是不可以捉摸的東西。但功底怎麼才叫扎實?就沒有底線了,東西太多了。因此運氣還是需要的。平時生活要注意多做善事,恭敬神明,孝敬父母,自然會有好運氣的。你別不信。

還要補充一點,要多上博雅論壇,多發言,一定有收獲的
http://bbs.pkuarch.com/viewthread.php?tid=2381&extra=page%3D1
多上博雅考古論壇,你會有很大的收獲!

⑤ 學考古的書有哪些,介紹一下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
《中國大網路全書 考古學》
《夏商周考內古學論文集》
《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容續集)》
《中國青銅文化結構體系研究》
《中國考古學 夏商卷》
《中國考古學 兩周卷》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
《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
《中原青銅文化系統的幾個問題》
《中國考古學的跨世紀反思》(下)
《周代棺槨多重製度研究》
《國學研究》
《漢代考古學概說》
《秦漢考古》
《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
《從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漢「獨立陵園制」的演化軌跡》
《文物》
《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
《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

《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
《考古學是什麼:俞偉超考古學理論文選》
《走向21世紀的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
《舊石器時代考古》
《中國遠古人類文化的源流》
《新石器時代考古》
《中國通史 遠古時代》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仰韶文化研究》
《史前考古論集》
《中國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
《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墓地研究》
《考古學研究》
事實

⑥ 從中國考古學的發展史談談中國考古學的特點

第一期,解放前,由歷史與語言研究所主導,在傅斯年的領導下,主要工作是李濟內主持,探索上古時代容,比如殷墟的商文化來龍去脈。待梁思永歸國後,標志著現代考古學在中國的開始(因為李濟是偏向人類學的,對於田野並不是很在行),特別是後岡三疊層的發現。直到抗戰爆發,在長沙聚會後考古開始衰落,轉向西南後方,進行了一系列民俗、民族學調查研究,比如吳金鼎等人。
第二階段,解放後到文革時。類型學開始在考古發掘研究中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以蘇秉琦為主的北大,夏鼐等轉入考古所,在隨後的學術發展方向上沒有蘇等人影響大。這是中國考古學的第一個發展高潮,開始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利用豐富的地下材料和廣闊的地域關系來構建史前考古文化序列。
第三階段,就是改革開放後至今了。八十年代慢慢引入西方考古學理論,產生了不斷的爭論與反思。類型學雖然還占據並且將長期占據研究的主流,但其他研究方法也受到重視。像一些分支學科蓬勃發展起來,多學科研究越來越重要。

具體你可以參照陳星燦的中國史前考古學史和沈頌君的中國考古學史。還有閻文儒的。欒豐實的考古學理論方法實踐也可以。

⑦ 關於中國考古的書籍

一,中國考古探秘紀實叢書
古墓、珠寶、古屍、陪葬 ,神秘的面紗背後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復活的軍團: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之謎》
本書真實地再現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個兵馬俑發現,發
掘的詳細經過。。。。。。

2、《尋找北京人:「北京人」頭蓋骨失蹤之謎》
1929年,北京周口店發掘出來的「中國北京猿人」轟動了當時的世界,被譽為「整個地球人類的震撼!」然而。。。。。。

3、《嶺南震撼:南越王墓發現之謎》
本書用紀實文學的形式,敘述了南越王墓發現、發掘那曲折而動人的經過,也充分展現了南越王國風起雲涌、大喜大悲的歷史畫面。

4、《日暮東陵:清東陵地宮珍寶被盜之謎》
1928年7月,流氓軍閥孫殿英率部,以剿匪及軍事演習為名,荷槍實彈進入東陵,用七天七夜的時間,打開乾隆、慈禧兩座地宮,劈棺拋屍,將價值連城的曠世珍寶洗劫一空,釀成了中外文明史上驚天動地的大案。 。。。。。。

5、《風雪定陵:地下玄宮洞開之謎》
這是一部全景式、多側面反映新中國以科學考古手段發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長篇紀實文學。

6、《萬世法門:法門寺地宮佛骨再世之謎(修訂本)》
位於陝西扶風縣的千年古剎法門寺寶塔,在一個風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員無意間在塔下發現了秘密玄宮,這便是埋葬著釋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國無數珍寶並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門寺地宮。本書從不同側面,披露這座迷宮的發現、發掘經過,以及佛祖真身舍利東來中國的秘密過程,為中國歷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空間。

二,《天國的靈光:佛像》

本書是走進珍寶世界系列圖中的一冊,全書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紹了漢、十六國時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間的豐富多彩,造型各異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詳細的文字介紹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對讀者的欣賞。全書印刷精美,圖文並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識性及鑒欣賞性,是文物愛好者的重要參考工具書。

三,《唐李憲墓發掘報告(精)》
本書是關於李憲夫婦葬墓的發掘報告。本書記錄了該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內裝飾壁畫以及種類繁多的隨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銅、銀、玉、玻璃料器等媽媽,這些都為唐代的社會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四,《徐州獅子山楚王陵--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序 我們的心願引子壹 漢兵馬俑坑的發現貳 發掘清理兵馬俑叄 尋找兵馬俑陪葬坑的主墓肆 陵墓的初探、試掘到正式批准發掘伍 內外墓道發掘告捷陸 會戰主墓室柒 清理的珍貴文物捌 解答楚王陵墓的兩個問題後記

五,《中國(世界)歷史未解之謎》&《中國(世界)考古未解之謎》

六,《帝國的輝煌》
本書是關於秦始皇兵馬俑及秦文化的考古科普圖書。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本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向大眾介紹了秦國歷史以及秦所創造的

七,《定格歷史(隱藏於古墓中的奧秘)》

八,《滿城漢墓--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滿城漢墓的發現,揭示了西漢時期諸侯王的墓葬結構和埋葬制度,為研究漢代冶煉、鑄造、漆器、紡織等手工業和工藝美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劉勝墓全長約52米,最寬處約38米,最高處約7米,由墓道、車馬房、庫房、前堂和後室組成,竇綰墓和劉勝墓的形制大體相同。兩墓的墓室龐大,隨葬品豪華奢侈,共出土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絲織品等遺物1萬余件,其中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著名器物。

九,《走進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記》
繼發現震驚世界的三星堆遺址之後本書紀之初,在成都平原又傳來了令人再次震驚的考古大發現:一個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國邑遺址,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駭然現世……考古工作者將此遺址命名為「金沙村遺址」。
本書作者親自參與了金沙村遺址的發掘工作,他們以如花的妙筆,將田野考古和豐富的知識以及科學求實的態度融為一體,撰寫了這本書。 作者將帶你一起穿越數千年時光隧道,走進古蜀都金沙村,去體會古蜀人的社會生活

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本書集中展示了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問世30餘年來的研究成果。

十一,《西藏考古與藝術》
找尋失落的文化——西部西藏前佛教時期重要考古遺跡調查報告(1992-2002)札達盆地岩畫的發現及對西藏岩畫的幾點認識丁冬:西藏西部一處前佛教時期居住遺址的發?? 西藏西部陶器製作工藝的觀察和初步研究 De-ga g.yu-tshal(榆林窟)之會盟寺的比定圖像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松贊干布塑像的再觀察

十二,《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大發現》
周口店北京直立人(俗稱「北京人」)遺址發掘與研究,是世界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20世紀中國考古學重大事件之一。此遺址被列入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中國境內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眼前的這本小冊子,作者盡力將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發現與研究這一段牽涉眾多學科和專業性很強的歷史,融會了國內外相關的重要考古發現,寫成一本雅俗共賞的書

十三,《考古人類學隨筆--張光直作品系列--張光直作品系列》

這是考古學家張光直教授的隨筆集,收錄其80及90年代所寫書序、講演稿、報刊文字及訪談記錄。內容涉及考古人類學研究理論與發展,學者介紹,學界軼聞掌故、考古時事及對學術的前瞻。以隨筆的形式,讀者不僅可了解張光直學術上的直知灼見,於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位詼諧、寬容、樂觀、熱富有社會使命感的尊長。這是「張光直作品系列」中的一本。

十四,《秦公帝王陵》
本書是一部全面研究秦公、秦王和秦帝陵墓的專著。作者通過實地考察,獲取了充足、完備、翔實的一手資料,詳細介紹了秦陵四大陵區即西垂陵區、雍城陵區、櫟陽陵區和咸陽陵區的陵墓、陵園、陵寢建築、陪葬墓、陪葬坑等情況。特別是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秦始皇陵,其規模之大在世界帝王陵中也屬罕見。秦始皇皇陵的考古發現,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佔有特殊重要地位,成為世界認識中國古代燦爛輝煌文明的重要窗口。

十五,《趣味考古》
本書包括趣探事源,趣談考古,趣覓古跡,趣話文物幾個篇幅,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考古文化的歷史演變與發展,探究了考古中的來龍去脈之謎。

十六,《考古的故事:中國卷·彩圖版》

本書作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叢書的一種,力圖通過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解讀中國考古。編者在參考大量歷史文獻、考古資料並結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考古者、考古過程、考古等多種角度來探索中國古代文明,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考古探索過程中難以言表的身心體驗。

紅山玉器圖鑒
·粟特人在中國(歷史、考古、語言的新探索)
·走進漢畫
·宜德彝器圖譜
·清代地方私帖圖錄-甲種本之二十
·戴志強錢幣學文集-甲種本之十七
·中國傳統漆器/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書系
·廣西考古文集(第二輯)--紀念廣西考古七十周年專集
·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三卷)
·中國考古學(第5卷)=Chinese Archaeology
·古墓--雅俗中國叢書
·走進考古現場
·南宋官窯與哥窯(杭州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宋元青白瓷鑒藏
·國寶
·中國尋寶地圖
·國寶沉浮錄
·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三編)上下
·考古探險·古代王朝的歷史蹤跡
·考古探險·絕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考古探險·記錄神秘的歷史碎片
·考古探險·再現歷史的神秘輝煌
·考古探險·醫病史中的生死輪回
·再現昔日的文明:東方大港寧波考古研究
·鑒識古印
·唐代墓室壁畫研究
·明清床榻
·盈握珍玩
·木樣年華(中國古代傢具)
·皇室文玩珍藏
·讓你價值連城(收藏家發跡的秘密)
·洛陽考古集成(隋唐五代宋卷)
·洛陽考古集成(夏商周卷)
·簠齋金文化
·音樂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簠齋金文題識
·河西漢塞調查與研究
·昭陵唐墓壁畫
·龍山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胡漢之間:「絲周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
·文物鑒定與研究
·科技考古(第一輯)
·西漢孤魂:馬王堆漢墓發掘之謎
·古玩談舊聞--文玩鑒賞叢書
·龍骨坡(200萬年前的山寨(彩色版))
·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問題
·東方考古(第1集)
·中國古陶瓷鑒定基礎
·翡翠首飾價值考成(上、下冊)
·中國陶瓷史
·中國文物年鑒.2005
·巴東羅坪
·民族考古學家宋兆麟--中國民間人物
·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中國民間人物
·冶山存稿(南京文物考古論叢)
·歷史與文化的考古學探究-原匈奴、匈奴
·古今神秘現象全紀錄--考古篇
·中國考古學通論(修訂本)
·最新田野報告:考古(《紐約時報》科學版)
·大考古(考古·文明·思想)
·中國考古未解之迷
·世界考古未解之謎:彩圖版
·中國考古地圖
·世界考古大探索(世界懸疑與文明大探索)珍藏版(4)
·火壇與祭司鳥神--中國古代祆教美術考古手記(紫禁書系)
·故宮博物院學術文庫--中國考古學(走向與推進文明的歷程)
·古代玉器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天文考古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沙漠考古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古代銅鼓通論(中國考古文物通論)
·世界考古奇案(探索未知世界系列叢書)
·考古學、生物學、地理學(環境網路系列)
·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考古學論文集(上,下)
·龍骨坡----200萬年前的山寨[雙色版]
·新石器時代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分)(上、下冊)
·探索· 考古發現
·考古的歷史--彩色人文歷史
·世界著名考古發現探秘(少年的文化之旅)/少年博覽叢書
·青桐王都-----殷墟考古大發現
·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分)(上、下冊)
·世紀設計提案--設計的未來考古學
·考古學:追尋人類遺失的過去(插圖本)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彩色未解之謎系列
·考古的故事 (世界卷)
·沉艦--3000年海戰史的考古之旅
·吳城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吳城文化研究(考古新視野叢書)
·古代漆器(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宋元明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帛畫(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屈家嶺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紅山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馬王堆漢墓(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石窟(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服飾(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裴李崗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秦兵馬俑坑(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城市(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隋唐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璽印(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秦漢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曾侯乙墓(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農業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夏商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第一輯(8本套裝)
·古代岩畫(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滇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秦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20世紀中國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舊石器時代考古(二十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楚文化(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廣州南越王墓-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中國重大考古發掘手記--秦兵馬俑
·(正背翻)中國 世界考古未解之謎
·語石 語石與同評-考古學專刊丙種第四號
·青藏鐵路西藏段田野考古報告(西藏高原田野考古系列叢書)
·揭陽考古(2003-2005)
·鄭州宋金壁畫墓(中國·鄭州考古)
·中國鄭州考古四鄭州大師姑2002--2003
·清江考古(長陽地區考古發掘報告)(精)
·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精)--中國文庫
·中國考古學----走進歷史真實之道(中國文庫)
·中國化石古人類和舊石器文化考古發現與研究1901--2000(東北地區卷)
·2003年三峽文物保護與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原考古大發現3楚墓疑雲
·中原考古大發現1叩醒商城
·中原考古大發現2殷墟之謎
·中原考古大發現4龍門佛光
·中國考古探秘-風雪定陵(插圖版)
·中國考古(英文)
·美術考古學導論(劉鳳君)
·中國考古學史 (插圖珍藏本)
·考古學讀本
·考古學讀本
·華南及東南亞地區史前考古:紀念甑皮岩遺址發掘3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考古學讀本
·中國名硯攬勝
·考古探險·古代王朝的歷史蹤跡
·考古探險·絕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考古探險·記錄神秘的歷史碎片
·考古探險·再現歷史的神秘輝煌
·考古探險·醫病史中的生死輪回
·金沙:21世紀中國考古新發現
·西沙水下考古(1998-1999)
·民國交通聯運圖印花稅票(附資料庫光碟)
·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考古學理論導論/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學譯叢
·理論考古學/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考古學譯叢
·考古人類學隨筆--張光直作品系列--張光直作品系列
·華南考古(1)
·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二卷)
·吳城--1973~2002年考古發掘報告
·中國名窯地圖
·文物與考古基礎知識
·東方考古(第1集)
·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
·棗林崗與堆金台(荊江大堤荊州馬山段考古發掘報告)
·西拉姆講述考古的故事(上下)
·胡漢之間(「絲綢之路」與西北歷史考古)
·高句麗遺跡(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渤海遺跡(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魏晉南北朝考古(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敦煌吐魯番文獻(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石刻(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簡牘/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青銅王都(殷墟考古大發現)/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
·2002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考古新視野叢書
·中國史前考古學導論(張宏彥著)
·閩寧村西夏墓地(精)/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叢刊
·閩侯曇石山遺址第八次發掘報告(精)/福建文物考古報告
·文字考古(1)(精)
·文物與考古基礎知識(張昌倬主編)專升本)
·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大發現--古代文明探索之旅叢書
·美術與考古(上下冊)--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13
·許昌漯河錢幣發現與研究
·臨海文物志
·上海文博論叢·第13輯
·漢長安城武庫
·羊城考古發現與研究(1)
·戰國中山國靈壽城(1975-1993年考古發掘報告)
·中國史前考古學導論
·中國考古未解之謎世界考古未解之謎/彩色未解之謎叢書
·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2000年卷)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
·白玉鑒賞
·石器研究(舊石器時代考古方法初探)
·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200年卷)
·中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2000年卷
·中國出土玉器全集(15卷)
·潛江龍灣:1987-2001年龍灣遺址發掘報告 上下
·文物學
·明清青花瓷畫鑒賞
·古玩指南:銅器
·古玩指南:玉器·鑲嵌
·馬王堆漢墓探秘
·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窯址標本·河南卷
·隋代虞弘墓
·北齊徐顯秀墓
·面向大地的求索(20世紀的中國考古學)
·敦煌考古漫記
·陳萬里陶瓷考古文集
·大地灣考古研究文集
·廈門考古與文物(第二輯)--廈門文化叢書
·真如集:浙江考古學會學術論文集
·揭陽考古 (2003-2005)
·名家收藏趣談
·棗林崗與堆金台--荊江大堤荊州馬山段考古
·新世紀的中國考古學--王仲殊先生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
·陶瓷器玩藏文圖--精緻生活叢書
·棗林崗與堆金台--荊江大提馬山段考古發掘報告
·神木新華
·清代御窯瓷器
·旅遊文物鑒賞
·銖積寸累:廣州考古十年出土文物選萃
·清三代青花蓋罐
·西湖名人墓葬(西湖全書)
·鈞台窯發現與探索
·中國考古學(英文版 全四冊)
·來自地下的聲音:中國歷史考古大發現
·沙漠考古
·華夏神都:全方位揭迷三星堆文明
·守望硯田
·故宮博物院50年入藏文物精品集
·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分)共二冊
·陶白捐贈文物選集
·原州古墓集成
·滿城漢墓--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八卷
·文博叢談
·捐獻銘記
·漢英文物考古詞彙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文物精品集
·中國陶瓷簡史:英文
·Pediatric Anesthesia Handbook
·揭陽考古(2003-2005)
·河南舊石器考古與第四紀研究論文集
·文物精華
·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91)
·考古大懸疑
·從長安到雅典(中外美術考古游記 全三冊)
·美洲考古大發現:被征服者扼殺的文明
·中國歷史考古大發現:來自地下的聲音
·西亞北非考古大發現:打開歷史之門
·古希臘羅馬考古大發現:歐洲文明之源
·中國史前考古大發現:文明的曙光
·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
·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
·絲綢之路石窟壁畫彩塑保護
·安陽殷墟出土玉器
·考古大懸疑(發現·探索叢書(經典版))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社科文獻精品譯庫
·長清西漢濟北王陵(中國重大考古發掘記)
·宋元明考古(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兩周考古(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古代帛書(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燦爛佛宮(敦煌莫高窟考古大發現)(古代文明探索之旅)
·屈家嶺文化(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大汶口文化(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馬王堆漢墓(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美術與考古(上下)(台灣學者中國史研究論叢)
·晚清民國瓷器
·西域考古圖記
·南通博物苑文物精華
·曇石山文化研究
·漢代青銅容器的考古學研究
·希臘藝術與考古學
·夏商周歷史與考古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
·中國北方草原古代金銀器
·中日兩國考古學·古代史論文集
·古錢幣
·太原隋虞弘墓
·龍泉東區窯址發掘報告
·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4輯
·邢台糧庫遺址
·襄陽王坡東周秦漢墓
·山東20世紀的考古發現和研究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
·硯談/把玩之旅叢書
·西亞考古史(1842--1939)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七卷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一)
·中國考古未解之迷:圖文版
·昆蟲羊甫頭墓地
·觸摸塵封的歷史
·官窯內造款作品集/古玩與收藏叢書
·洛陽王灣--田野考古發掘報告
·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考古卷)
·甲骨文拓片精選:書體分類及臨摹指要
·收藏雜學
·考古中國4D
·考古中國3D
·考古中國2D
·考古中國1D
·齊文化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巴蜀考古論集
·大家小書·野人獻曝
·中國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
·古代青銅器/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四川歷史考古文集
·中國古玉鑒藏
·考古學論文集(外一種)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上.下
·龍泉青瓷賞析
·中國考古學要論
·淘寶上海
·錦灰三堆
·舊都文物略
·古陶珍寶:唐三彩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十卷 考古論集
·2003成都考古發現
·東方考古(第1集)
·成都考古發現(2002)
·中國史前考古研究論集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第八卷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二)
·郭沫若全集 考古編 第四卷 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
·語石;語石異同評(考古學專刊)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上)
·人類的十大考古發現
·潛山薛家崗
·中國化石古人類和就石器文化考古發現與研究(1901-2000)·東北地區卷
·探索·考古發現
·湖南考古2002(上下冊)
·夏商周文明研究·五 殷商文明暨紀念三星堆遺址發現七十周年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大彩文庫:古硯
·大彩文庫:漆器
·大彩文庫:清代玉器
·大彩文庫:古茶器
·耶穌最後的法老:提示西方文明的真實歷史
·天下第一劍:兗州鎮水劍縱橫談
·乾陵文化研究(一)
·唐惠庄太子李

⑧ 中國考古學發展史

新石器考古資料目錄

綜合性報道和研究

中國最近發現之新史料 李濟講 余永梁筆述 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5集
57—58期1頁 1928年12月
中國之史前遺存 繆鳳林 東方雜志 25卷11期59頁 1928年6月
中國史前史 翁文灝講 歷記 清華周刊 30卷6期9頁 1928年12月
有史以前中國社會概論 白進彩 新晨報 副刊 297—300,;304—505,1929年6月
17一22日
中土生前時代的光景——石器時代 湘靈 清華周刊 35卷5期23頁 3:卷6期4
頁1931年3—4月
中國史前文化的推測 楊筠如 暨大文學院集刊 2集1;頁 193l年6月
史前人類及其文化 林惠祥講 陳元恆記 廈大周刊 12卷13期1頁、1932年12月
史前文化 王進展,安徽大學月刊 1卷1期1頁 1卷3期:l頁 1卷4期1頁 1
卷S期1頁 1933年2,4、5、6月
中國史前文化概略 裴文中 益世報社會思想 7—58期 1933年12月11,18日
中國原始人類與其社會之形成 徐心芹 朔望半月刊 1期14頁 1933年,月
中國古代社會斷論(史地講座講稿之一) 衛聚賢 史地叢刊(大夏大學) 1輯1頁
1933年11月
中國的原始社會 程憬 大陸雜志 2卷2期97頁 2卷3期,l頁 2卷4期101頁
1933年8—10月
中國古代氏族社會之研究 鍾道銘 東方雜志 31卷1期161頁 1934年1月
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 乃鼎 圖書季刊 1卷3期 1934年
中國的氏族社會 衛聚賢 新中國雜志 1卷,期1頁 1卷6期1頁 1934年4,6
月 行素雜志 1卷5—6期 1935年1月
中國史前經濟考 何建民 中國經濟 2卷12期1頁 1934年12月
中國史前社會的研究 徐平 文化批判 2卷2—3期208頁 1935年1月
中國史前社會 非斯著 蘇亦農譯 中國經濟 3卷3期1頁 譯自日本《歷史科學》
1934年11月號 1935年3月
中國原始共戶社會經濟研究 吳澤 勞動季報 8期87頁 1936年3月
中國石器時代底生產技術 陶大鎬 說文月刊 2卷5期49頁 1940年8月
原始時代東北居民與中國之關系 田鳳章 禹貢半月刊 7卷:期1頁 1937年5月
一年來之中國考古學 鄭師許 中華月報 2卷1期9頁 1934年
十年來之中國考古學 鄭師許 大夏 1卷5期 1934年
中國考古學之過去與未來 李濟 東方雜志 31卷7期 1935年
中國考古學概述 張永康 湖南大學季刊 1卷6期1頁 1935年
史前我國史的輪廓 何炳松 暨南學報 1卷1期1頁 1936年6月 中學月刊4—5
中國石器時代社會研究 岑家梧 現代史學 3卷2期1頁 1937年4月
史前舉研究概述 岑家梧 廣州學報 1卷1期1頁 1937年1月
中國遠古文化遺址的分布 何天行 說文月刊 1卷2期 1938年
過去之中國的化石與石器發現考略 劉銘恕 文化批判 4卷2期60頁 1937年4月
期合刊 1947年
史前之東北與中原的關系 鄭師許 現代史學 4卷4期28頁,1942年3月
史前期的人類社會 中英 中國學生 1卷L期34頁 1942年11月
中國史前期概況 金樨 中國學生 1卷6期24頁 1943年3月
史前學發達略史 裴文中 現代學報 1卷6,7合刊1頁 1948年
我國史前文化 鄭師許 中山學報 1卷1期7頁 1卷8期67頁 2卷1期26頁
2卷2期3頁 1941年11月;1943年1,8月 1944年2月
史前史與地質年代 阮維周 大陸雜志 1卷6期I頁 1950年9月
中國史前文化 李濟 大陸雜志 2卷11期:頁 1951年6月
中國史前年代的新估計 安特生 趙光賢譯 光明日報 1951年1月27日版
論安特生對中國史前史分期的根本錯誤(評《中國史前年代的新估計》) 許轂 光明日
報 1951年3月17日5版
論中國史前年代答許轂先生 趙光賢 光明日報 1951年6月23B
中田考古學的現狀 夏鼐 文物參考資料 1954年1期60頁
關於考古學上文化的定名問題 夏鼐 考古 1959年4期169頁
環東海地區考古學的民族學的幾個問題 國分直一著 許成章譯 文史薈刊 第二輯
1960年
新中國的考古學 夏鼐 考古 1962年9期453頁
試論原始社會史的分期法問題 楊坤 學術研究 1964年4期36頁
史前時代人類的文化 宋文薰 大陸雜志,42卷1期13頁 1971年1月
近六十年來中國史前史的研究 宋唏 史學匯刊 1971年4期143頁
三十年來的中國考古學 夏鼐 考古 1979年,期385頁
筆談建國三千年來文物考古工作 安志敏等 文物 1979年10期1頁
一九七九年的中國考古研究 王世民 考古 1980年2期159頁
建國以來中國考古學的發展 蘇秉琦 史學史研究 1981年4期9頁
中國考古學的黃金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考古 1984年10期865頁
簡談田野考古工作的理論與實踐•石興邦 考古與文物 1981年3期,頁
一九八O年的中田考古研究 王世民 考古 1981年3期243頁
關於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問題 蘇秉琦、殷瑋璋 文物 1981年5期lo頁
一九八一年的中國考古研究 王世民 考古 1982年5期499頁
尹達同志談考古學研究 中原文物 1982年3期1頁
地層學與器形態學 蘇秉琦、殷瑋璋 文物 1982年4期1頁
地層學與類型學的若干問題 張忠培 文物 1983年,期60頁
燕山南北、長城地帶考古專題座談會紀要 文物 1983年12期,5頁
燕山南北地區考古--1983年,月在遼寧朝陽召開的燕山南北、長械地帶考古座談會上
的講話(摘要) 蘇秉琦 文物 1983年12期90頁
考古資料整理中的標型學研究 嚴文明 考古與文物 1985年4期30頁
從考古學物質文化上觀察中華民族融合的痕跡 佟柱臣 社會科學戰線 1985年2期研究考古學文化需要探索的幾個問題 張忠培 《文物與考古論集》 177頁 1986年
12月
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試論當前考古工作重點和大課題 蘇秉琦 遼海文物學刊
1986年創刊號2頁
遼西古文化古城古國——兼談當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點或大課題 蘇秉琦 文物 1986
年日期41頁
做考古學新時期的開拓者 蘇秉琦 《考古學文化論集》(一) 297頁 1987年12月
對於中國考古學現階段發展方向的拙見 張光直 《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 48頁 1987
年12月
考古學與考古學文化 趙朝洪 中國文物報 1988年3月18日4版
論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李伯謙 中國文物報 1988年11月4日3版
考古學文化研究的反思 星燦 中國文物報 1988年11月18日3版
文化人類學知識與考古學研究 容觀復 史前研究輯刊 28頁 1988年
中國考古學的現在與未來 張忠培 中國文物報 1988年1月15日4版
中國考古學從初創到開拓 蘇秉琦 中國文物報 1988年4月15日3版
1987年中國史前考古重大發現 朱齊 北京科技報 1988年6月第3版
新中國考古學的回顧 徐蘋芳 隙望周刊 40期15頁 1989年
新中國考古學回顧 徐蘋芳 隙望《梅外版) 40期36頁 1989年
碩果累累的中國考古學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光明日報 1989年9月11日
2版 ,
我國文物考古工作四十年回顧 黃景略 中國文物報 1989年9月29日第2版
一九八八年我國考古學的重大發現 朱齊 北京科技報 1989年9月19日3版
中國考古工作過去十年成就令人矚目 人民日報 1989年5月19日4版
我國考古重大發現四十年巡禮 谷叢 北京科技報 1989年10月4日3版
考古學發展史的回顧與思考 李水城 《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 129頁
1989年8月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 費孝通 北京大學學報 1989年4期1頁
關於考古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張忠培 文物研究 1989年5期46頁
試論「漩渦地帶」的考古學文化研究 高蒙河 東南文化 1989年1期1頁
考古學文化縱橫關系的若干問題 董琦 四川文物 1989年2期3頁
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問題的學習和探索 肖一亭 江西文物 1989年:期79頁
關於「考古類型學」問題——為北京大學七七至七九級青海、湖北考古實習同學而講
俞偉超《考古類型學的理論與實踐》 1頁1989年5月
中國田野考古與史前學 鄭德坤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8卷1期1頁。
1976年
關於「考古地層學」問題 俞偉超 《考古學文化論集》(一) 1頁1987年12月
考古發現與古史研究 石興邦 中外歷史 1987年2期3頁
國外考古和中國考古的動態一安志敏先生在河南講學紀要 曹漢剛 文物報 1987年
8月21日2版
環渤海考古與青州考古 蘇秉琦 考古 1989年1期49頁
器物本位與聚落本位 周星 中國文物報 1989年6月30日3版
原始社會史研究中的若干理論問題 叢林歷史教學問題(華東帥大) 1982年6期40頁
從現有原始遺存看古代原始社會 時墨庄 人類學研究 224頁 1984年1月
從考古資料看我國原始社會氏族聚落的平面布局 鞏啟明 人類學研究 214頁 1984
年1月;《半坡博物館三十年學術論文選編》 160頁
1989年我國考古材料中反映的原始社會 曾騏 中山大學學報 1984年3期63頁
原始社會史研究中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觀點 陳啟新 中山大學學報 1984年3期
53頁
試談原始社會旱期的分期 杜耀西、黎家芳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 1980年2期23頁
原始社會史分期間題討論綜述 龔若棟 歷史教學問題 1981年2期
近年來我國學術界關於原始社會分期問題的討論概述 伊力奇 光明日報 1982年5月
24日論
從摩爾根的原始社會分期法到馬克思主義的原始社會史分期法楊坤 史前研究
1983年1期7頁
原始社會史分期學術討論會紀略 紀聞 民族研究 1984年2期63頁
關於人類起源及原始社會史的分期 陳國強 雲南社會科學 1984年4期47頁
試論原始社會史分期的幾個問題 范志文 史前研究 1984年4期81頁;新華文摘
1985年1期54頁;《半坡博物館三十年學術論文選編》 233頁 1989年試論原始社會的賦余財產 李啟謙 齊魯學刊 1985年5期43頁
平均分配不是原始社會的分配特徵 金安江 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 1987年1期
17頁
中國原始社會晚期歷史的幾個特徵 佟柱臣 考古 1960年:期󈵣頁;《中國原始社
會史文集》 101頁 1964年10月
從羿的悲劇看中國原始社會解體期 鄧啟耀 思想戰線 1981年1期6頁
從我國的考古材料看私有制的產生和原始社會的解體 張景賢 歷史教學 1987年10 期2頁
從說文解字看原始社會 秦和鳴 歷史社會季刊 1卷2期135頁 1947年月

⑨ 考古學專刊的甲種

為研究性著作,收書達三十餘種,現掌握資源不過二十餘種。已經和即將出版的有:
【甲種第一號】《積微居金文說》楊樹達撰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 北京 中國科學院 1952年
【甲種第一號】《積微居金文說》2版(增訂本)楊樹達著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59年
【甲種第二號】《殷虛卜辭綜述》陳夢家著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56年
【甲種第三號】《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郭沫若著 上海 上海書店 1999年
【甲種第四號】《考古學論文集》夏鼐著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61年
【甲種第五號】《梁思永考古論文集》梁思永著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59年
【甲種第六號】《新中國的考古收獲》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61年
【甲種第七號】《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郭沫若著 新1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61年
【甲種第八號】《金文叢考》郭沫若撰 影印本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4年
【甲種第九號】《卜辭通纂》郭沫若撰 石印暨影印本 東京文求堂 日本昭和8年(民國22年 1933年)
【甲種第十號】《甲骨文字研究》(郭沫若考古論著之一)郭沫若著 新1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62年
【甲種第十一號】《石鼓文研究 詛楚文考釋》郭沫若著 影印本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2年
【甲種第十二號】《殷契粹編》郭沫若著 新1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65年
【甲種第十三號】《考古論集》郭沫若著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2年
【甲種第十四號】《考古學和科技史》夏鼐著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79年
【甲種第十五號】《漢簡綴述》陳夢家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0年
【甲種第十六號】《漢代考古學概說》王仲殊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年
【甲種第十七號】《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甲種第十八號】《中國新石器時代論集》安志敏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2年
【甲種第十九號】《安陽殷墟頭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年
【甲種第二十號】《科技考古論叢》王振鐸著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年
【甲種第二十一號】《中國古代天文文物論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9年12月
【甲種第二十二號】《中國考古學論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建所40年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3年5月
【甲種第二十三號】《殷墟的發現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北京 科學 1994年
【甲種第二十四號】《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北京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1998年
【甲種第二十五號】《考古求知集》(考古研究所中青年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4月
【甲種第二十六號】《夏鼐文集》夏鼐著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
【甲種第二十七號】《西周銅器斷代》陳夢家著 中華書局出版 2004年5月
【甲種第二十八號】《21世紀中國考古學與世界考古學》(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50周年大會暨21世紀中國考古學與世界考古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
【甲種第二十九號】《中國考古學 夏商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年
【甲種第三十號】《中國考古學 兩周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年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考古學論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