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發展史1949至今
新中國成立——科技事業新的起點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的中國國內僅有30多個專門研究機構,全國的科學技術人員不超過5萬人。中國的科學技術需要在一片「廢墟」上重建。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作為新中國的主要政府研究機構,並在隨後的幾年裡陸續成立了中國科協、中國氣象局、國家地質部等科學技術協調與研究機構。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
新中國的建立,激發了大批海外學子的殷殷報國心。正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任教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後異常興奮,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國外的終身教授職務和優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國。
1955年,航空動力學家馮·卡門的學生、時任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的錢學森,歷經險阻,回國效力。後來的幾十年間,他為發展中國的國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貢獻。
到1957年,歸國的海外學人已經有3000多人,約佔新中國成立前在海外留學生和學者的一半以上。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紛紛回到祖國,大多數人成為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奠基人或開拓者。在中國科學院選定的第一批233名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中,近2/3是這批歸國的海外學人。
同時,中國政府大力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建立科研機構。在短短的時期里,中國初步形成了由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國務院各部門研究單位、各地方科研單位、國防科研單位五路科研大軍組成的科技體系。
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國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科學技術事業開始進入了一個有計劃的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這一年,中國政府成立了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組織全國60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制定出中國第一個發展科學技術的長遠規劃,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擬定了57項重大任務。此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於1962年提前完成,從而奠定了中國的原子能、電子學、半導體、自動化、計算技術、航空和火箭技術等新興科學技術基礎,並促進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的誕生和發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基礎上,中國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學技術規劃綱要》(簡稱《十年規劃》)。
中國政府在1958年對科技管理機構進行調整合並,成立了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陸續成立了各級科委,形成了中國的科學技術管理體系。中國科學技術事業進入了國家計劃下的現代發展時期。
1964年,周恩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簡稱「四個現代化」。
在此期間,科技事業得到迅速發展。1959年,地質學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陸相生油」理論,打破了西方學者的「中國貧油」說;1960年,物理學家王淦昌等人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學家們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此過程中,中國形成了一批學科較齊全、設備較好的研究所,培養了一支水平較高、力量較強的科研隊伍。到1965年,全國科學研究機構已達到1700多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達到12萬人。這是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繼續發展的基礎
㈡ 關於中國的歷史資料
關於中國的歷史資料:約公元前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中國報國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
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㈢ 中國輝煌的歷史
大家好!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輝煌,是歷史天空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但是,那光瑩亮潔的背後,卻有著不可消逝的瑕疵點點!那,就是國恥,是我們不該忘記的恥辱!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穿越時空:1860年,圓明園,熊熊大火怒吼了三天三夜,稀世珠寶沒了、文化珍品沒了,只留下了滿目狼瘡、滿腹憤懣;1900年8月,北京,八國聯軍強行攻入,大肆燒殺、搶劫,慘劇整整持續了八天,被殺的人數至今無法統計,多麼悲慘的屈辱;1931年9月18日,沈陽,日本關東軍偷偷炸毀了一段鐵路,然後誣陷是中國軍隊所為,開始了對東北三省14年的踐踏和蹂躪,把中國人當成奴隸和牲畜,當作細菌試驗的犧牲品;1937年12月13日,南京,日本侵略軍進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殺,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殺害中國人30餘萬,製造了駭人聽聞、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無需再列舉,百年創痛滔滔,都是因為軟弱因為無能!落後不只是挨打,還要被肆意宰割!所以,我們需要振興需要強大!
看過電視劇《李小龍傳奇》的同學,一定還會記得李小龍遭受的屈辱和埋沒!記得他對著「東亞病夫」那塊牌子飛起憤怒的一腳!那一腳踢出了抗爭踢出了尊嚴,踢出了中國人不服輸的頑強個性!因此,他在大洋彼岸,孤身一人置換了星空,讓五洲震盪、四海翻騰,讓外國人摔杯悔恨,不得不刮目相看這個黃皮膚的中國人!
中華當自強!因為自強,「嫦娥一號」飛天登月!「神州七號」太空舉步!因為自強,四川大地震讓愛沸騰中國!北京奧運,驚艷世界無與倫比!
每當升旗時,鏗鏘的國歌就會響起,那是中華民族不屈的歌唱。是在昭示我們,時刻准備著,挺直龍的脊樑!「少年強則中國強」!和平的月光親吻著我們稚嫩的面龐,但我們不能忘記追逐噴薄萬丈光芒的太陽——那就是中華民族的振興強大、五星紅旗的紅艷閃亮!
老師們、同學們:
我演講的題目叫《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同學們,想必你們都知道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入北京圓明園的事件吧!他們把圓明園內凡是能拿走的,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牲口搬運;是在運不走的,的就任意破壞。最可惡的是在10月18日和19日他們為了銷毀證據,竟放火燒了圓明園。這一藝術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化成一片灰燼。現在給我們留下的只是幾根孤零零的柱子和無盡的遺憾與憤怒。
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也就是九·一八事變。讓全國人民陷入了深深的苦難。1931年9月18日至25日一周內,關東軍佔領遼寧、吉林兩省的30座城市,並完全控制了12條鐵路線。
日軍控制的鐵路除南滿、安奉兩路外,對北(平)寧(沈陽)、中東(由哈爾濱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長春)、沈(陽)海(龍)、四(平)洮(安)、吉(林)長(春)、吉(林)敦(化)、大(虎山)通(遼)、洮(安)昂(昂溪)、吉(林)海(龍)、營(口)溝(幫子)各線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控制。
沈陽是我國的軍事基地,就在半天不到的時間就佔領了。不是他們攻打佔領的,而是我們自己拱手相讓給他們的。在這里我們就看出了當時我們中華是多麼的懦弱呀,手無扶雞之力。
在1840年6月英國發動鴉片戰爭,1841年1月英軍就侵佔了香港島。
看過《南京大屠殺》這本書和電影的同學,一定難以忘記日本人的兇殘。他們殺害了將近30多萬人,老人、婦女、兒童一個都不放過。日本人還舉行殺人比賽,看誰殺的多。在電影裡面說他們是禽獸,這些事是只有禽獸才能幹出來的。
外國侵略者給我們留下的痛苦,深深的刻在我們的心裡。日本人到現在都沒有死心,一直都還想著侵略中國。原來的日本首相小泉,去參見敬過神社後,多個國家表示不滿。我感覺他根本看不起我們中國人,遲早有一天我們會讓他刮目相看。現在中國的科技是愈來愈發達,「神州五號」、「神州六號」等都相繼飛上了太空,我相信以後的中國肯定會更發達。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新的棟梁,祖國新的花朵,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讓祖國更加美好。「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讓這句話記在我們的心裡,永不忘記,激勵我們奮發圖強。
我的演講完畢。
親愛的同學們:
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祖國資源豐富,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正因為這豐富的資源,才使別國的強盜狼狽為奸!我們這美麗的祖國曾經被他們折磨得傷痕累累。
早在一八四零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一八四二年簽定《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一八五六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一八六零年英國又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然而,他們的狼子野心越來越大。一八九八年英國又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個島嶼,租期九十九年!這難道不是國恥嗎?
我們祖國不僅領土上遭到了搶占,而且歷史文物也受到了巨大的損失。
例如圓明園。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園中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每一個都價值連城。正是這些珍貴的文物,才讓英法聯軍流出了口水。
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這幫豺狼闖進圓明園。珍珠首飾等一個勁兒地往口袋裡放。大花瓶等龐大的東西一律毀掉。為了銷毀罪證,十月十八日,十九日,三千五百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三天之後,圓明園搖身一變,變成了一片廢墟。這難道不是國恥嗎?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這個可恨的日子不能忘記!
終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國人經過種種磨難,終於把香港奪了回來;堅強的中國人重新站了起來!快看我們的生活多麼好。我們可以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我們可以盡情在開滿鮮花的公園里游戲;我們可以在家中享受一切美好的待遇。但無論生活怎樣好,我們還是應該刻苦讀書,掌握科學知識,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請同學們永遠記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㈣ 中國建國歷史60周年
死去無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示兒(陸游)
2、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3、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訴衷情(陸游)
4.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
5.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書憤(陸游)
6.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關山月》陸游
7、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關山月》陸游
8、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金錯刀行》陸游
9、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金錯刀行》陸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陸游
11、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陸游
12、「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隴頭水》)
1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4、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陸游《病起書懷》)
15、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6、「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鷓鴣天》
17.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辛棄疾)
18.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破陣子(辛棄疾)
19.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永遇樂(辛棄疾)
2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辛棄疾
22、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辛棄疾
23、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辛棄疾
24、「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楊濟翁
25、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烏江》)
2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岳飛)
27、「歸來報明主,恢復舊神州。」岳飛
28、「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
29、「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岳飛
30、.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題臨安邸(林升)
31、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讀陸放翁集四首(梁啟超)
3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3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34、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戰國策》)
3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3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3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步出夏門行》)
39、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
40、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唐·李百葯《元景安傳》)
41、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同上)
4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
4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44、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唐·柳宗元《韋道安》)
46、一寸丹心為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明·於謙《立春日感懷》
47、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49、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50「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51、粉身碎骨尋常事,但願犧牲報國家。(清·秋瑾《失題》)
52、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清·徐錫麟《出塞》)
5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
愛國詩詞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鱠,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㈤ 中國報紙的歷史
《中國近代現代史》的康,梁成立的報社。中華民國的成立政府成立以前的《同盟會》的報社。以及共產黨成立的報社。我只記得這些。給你個建議,去書店看看《中國近代現代史》的高中教材吧,不一定要買。
㈥ 新中國成立至今的發展史
新中國成立——科技事業新的起點
1949年10月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的中國國內僅有30多個專門研究機構,全國的科學技術人員不超過5萬人。中國的科學技術需要在一片「廢墟」上重建。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作為新中國的主要政府研究機構,並在隨後的幾年裡陸續成立了中國科協、中國氣象局、國家地質部等科學技術協調與研究機構。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
新中國的建立,激發了大批海外學子的殷殷報國心。正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任教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後異常興奮,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國外的終身教授職務和優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國。
1955年,航空動力學家馮·卡門的學生、時任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的錢學森,歷經險阻,回國效力。後來的幾十年間,他為發展中國的國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貢獻。
到1957年,歸國的海外學人已經有3000多人,約佔新中國成立前在海外留學生和學者的一半以上。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紛紛回到祖國,大多數人成為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奠基人或開拓者。在中國科學院選定的第一批233名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中,近2/3是這批歸國的海外學人。
同時,中國政府大力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建立科研機構。在短短的時期里,中國初步形成了由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國務院各部門研究單位、各地方科研單位、國防科研單位五路科研大軍組成的科技體系。
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國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科學技術事業開始進入了一個有計劃的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這一年,中國政府成立了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組織全國60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制定出中國第一個發展科學技術的長遠規劃,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擬定了57項重大任務。此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於1962年提前完成,從而奠定了中國的原子能、電子學、半導體、自動化、計算技術、航空和火箭技術等新興科學技術基礎,並促進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的誕生和發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基礎上,中國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學技術規劃綱要》(簡稱《十年規劃》)。
中國政府在1958年對科技管理機構進行調整合並,成立了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陸續成立了各級科委,形成了中國的科學技術管理體系。中國科學技術事業進入了國家計劃下的現代發展時期。
1964年,周恩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簡稱「四個現代化」。
在此期間,科技事業得到迅速發展。1959年,地質學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陸相生油」理論,打破了西方學者的「中國貧油」說;1960年,物理學家王淦昌等人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學家們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此過程中,中國形成了一批學科較齊全、設備較好的研究所,培養了一支水平較高、力量較強的科研隊伍。到1965年,全國科學研究機構已達到1700多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達到12萬人。這是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繼續發展的基礎
㈦ 中國國歌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七首國歌
國歌是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標志,能反映民族的心聲和意志,除我們所唱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外,中國歷史上還另外產生過6首國歌。
1896年,我國清朝政府派遺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作為外交特使赴西歐和俄羅斯作禮節性訪問,在歡迎儀式上要演奏來賓的國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當時根本不知道國歌的意義和作用,哪有什麼國歌。於是臨時找了一首適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絕詩加以改編,配以古曲,作為國歌臨時使用。歌詞為:"金殿當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雲車駕六龍。"因為李鴻章最早使用此曲,後改稱《李中堂樂》。這就是舊中國最早的一首國歌。
1900年以前,我國還未正式使用過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國歌。外國殖民者入侵中國後,打著自己的國旗,唱著自己的國歌,在中國領土上橫行霸道。中國人深感氣憤屈辱。出於外交需要,1911年清政府效仿西方諸國宣稱"立憲",以法律條文頒布了國歌,歌名叫《鞏金甌》,歌詞是:"鞏金甌/承天幬/民物鐵鳧藻/喜同胞/清時興遭/真熙嗥/帝國蒼穹保/天高高/海滔滔。"這首歌因不合國情民意,一天也沒傳唱,頒布了僅一個月,辛亥革命爆發,《鞏金甌》成了清王朝的葬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首國歌。
1912年1月1日,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臨時革命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國歌,由沈恩孕作詞,沈彭年作曲,歌詞是:"東亞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曲調昂揚流暢,歌詞通俗凝煉。這是我國第三首國歌。
1915年,袁世凱篡奪了中華革命臨時政權,廢棄了孫中山頒布的國歌,啟用《中華雄踞天地間》為國歌,歌詞是"中華雄踞天地間/廊八埏/華胄從來昆化巔/江湖浩盪山錦連/勛華捐開堯天/億萬年。"這首歌曲雖短小精煉,但宗旨是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搖旗吶喊,剛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滾滾浪潮淹沒。
1916年袁世凱下台。1920年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徵集國歌,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的作曲家肖友梅將《尚書》中的《卿雲歌》選作歌詞並作曲,全歌僅四句16字,歌詞是:"卿雲燦兮/纖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並由教育部下令於1921年7月在全國傳唱。這首歌為軍閥混戰的舊中國歌功頌德,塗脂抹粉,遭到國民的唾棄。
中國歷史上第六首國歌是1930年國民黨政府根據孫中山1924年在黃雨軍校的訓詞為歌詞,由程懋銘作曲的《國民黨黨歌》。歌詞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建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由於歌詞主題突出,內容厚重,故廣為流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才有了真正代表勞動人民心聲和意志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它是電影《風雲兒女》中的主題歌,由著名詩人、劇作家田漢1935年在上海監獄中揮筆疾書而成,人民音樂家聶耳飽醮激情譜曲。每當唱起這首歌,就銘記國家、民族創來的艱辛,就想起蘆溝橋、平型關、延河水、沂蒙山
㈧ 中國報的歷史事跡
1946年2月1日,前財政部部長敦李孝式為首的籌組委員會,發起創辦《中國報》 。
1947年1月,《中國報》有限公司編輯部正式成立並設於峇都律,陳宗岳出任當時的主編。。而經理部則在吉隆坡諧街。
1950年5月23日,在世界第二次大戰結束後的第二年,《中國報》的印刷部慘遭馬來亞共產黨投擲手榴彈,並槍斃一名印刷部守衛。
1953年6月29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地的瓊籍人士抵制《中國報》,起因是因為當時的《中國報》刊載了許雲樵翻譯巴素博士所著的「東南亞華僑史」 (The Chinese In Southest Asia),造成海南人的誤會。
1958年,《中國報》編采部及印刷部遷往吉隆坡十五碑阿都三笏律的自置大廈,然而經理部仍留在馬結街二號的大廈。
1969年,《中國報》被當時政府勒令停刊30天,但經過上訴後只停刊10天。這次停刊事件是因為馬來西亞發生歷史上最慘痛的種族暴亂慘劇「513」事件。
1969年11月,馬來西亞中文報進入新的旅程碑,《中國報》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家採用美國七彩柯式印刷的中文報章。
1984年4月,《中國報》廠址遷往陳秀蓮路,當時的董總主席林晃升擔任董事經理,當年6月《中國報》版面由傳統直排格式改為橫排格式。
1985年11月23日,全球經濟大蕭條,《中國報》也因此經不起連年虧損而停刊。
1986年7月25日,《中國報》在出版界奇才周寶振的收購下得以復刊,整份報章以七彩印刷,結果報份由2萬份突飆升到10萬份,創下大馬報業紀錄。
1990年5月19日,推出《中國報》晚報(夜報),並打著「今日事,今日知」的口號,在報章市場上扎穩根基,奠定了在雪隆區中文報銷量之冠的地位。
1993年,豐隆集團接管《中國報》,《中國報》遂成為南洋報業集團屬下的子公司,同年報份銷量更沖破20萬大關。
1994年5月,在霹靂州怡保設立印刷廠,並耗資250萬帶頭啟用數碼傳版系統,以便在吉隆坡的編輯部可以傳送版面。
1995年8月19日,《中國報》第三次搬遷至孟沙區的 80,Jln Riong Off Jalan Bangsar, 59100 Kuala Lumpur.
1995年8月,檳城的北賴設立印刷分廠。
1996年4月,柔佛州的淡杯設立印刷分廠。
1998年2月,《中國報》添購新的DGM印刷機同時全面啟用電腦排版系統。
2000年4月16日,《中國報》正式推出電子報網站。
2001年5月28日,馬來西亞最大華人政黨馬華公會通過華仁控股收購南洋報業。
2004年,《中國報》電子報網站在大馬10大網站排行榜中,榮膺最受歡迎的中文電子報。
2004年11月19日,《中國報》與當地電視台 Channel 9 合作,製作《新視界》電視雜志。
2005年1月6日,《中國報》從美國購入DGM440無軸彩色印刷機,成為東南亞區域首家擁有這種先進印刷機的報館。
2006年,位於吉隆坡陳秀蓮路新印刷廠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