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繪畫多少年歷史

中國繪畫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7 04:12:17

A. 中國畫的歷史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准。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

B. 最早的國畫距今多少年

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准。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

19世紀以後,在政治、經濟(特別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1949年後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台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 ,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在現代中國畫家中,許多畫家繼承並堅持傳統繪畫的基本模式,他們或以模仿、傳承前代畫家技巧、風范為原則,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力圖變革,在保存、發展傳統的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有金城、顧麟士等人,後者以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人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隨著西方美術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爭的深入,改革中國畫成為新的時代潮流。以留學日本、歐美的高劍父、高奇峰、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等人為代表,倡導將西方美術的寫實及近代西方美術的創作觀念與傳統的中國畫像融合,走出了一條改革、創新中國畫的新路子,使傳統的中國畫煥發了新的生機。其中高劍父、高奇峰等嶺南畫派畫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將日本畫法與傳統的撞水、撞粉法和沒骨法相糅合,創造出了一種雄勁奔放、具有時代感的新風格。徐悲鴻將西方繪畫的寫實手法融入傳統的筆墨之中,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性。林風眠則調和中西,並汲取民間美術的質朴與剛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穎的獨特風格。另外,陳之佛將中外裝飾藝術中的色彩融入工筆花鳥畫的創作,張大千借鑒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某些手法,創出潑彩畫法;李可染受西方畫寫生的啟發,直接對景寫生對景創作;吳冠中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觀念等表現中國畫傳統的詩情與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畫由過去士大夫和貴族娛樂自賞的貴族藝術轉向為「民眾的藝術」,由過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使中國畫在題材內容上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畫家們將視角投向社會現實,創作了一大批具有時代特徵的優秀作品。

20世紀20~30年代,畫家們對中國 畫的革新與發展,展開了論爭。如康有為提出「以復古為革新」、「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的主張;徐悲鴻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劉海粟提出要「發展東方固有的美術,研究西方藝術的精英」;林風眠主張「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陳師曾對文人畫的特質和意義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紓則反對革新,號召人們鄙棄「外洋新學」,唯以「古意為宗」;金城則極力主張:「宣聖明訓,不率不忘,衍由舊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們圍繞著素描是否可作為中國畫造型的基礎,以及如何看待筆墨技巧、看待各種新國畫等問題展開了一場討論。80年代中期,又圍繞著在改革、開放和現代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如何革新中國畫以適應時代的審美需要的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C. 把我國的繪畫叫做「中國畫」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中國畫」的名稱產生在明末,當時是指代中國歷代繪畫的一個總稱。
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國畫」這一概念初次誕生,至今已經有93年了。

D. 中國國畫歷史有多長!

中國國畫歷史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注主要特徵,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歷史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及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仍,民生疾苦,但是繪畫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苦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起。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該時期壁畫,藝術造詣極高。由於上層社會對繪事的愛好和參與,除了工匠,還涌現出一批有文化教養的上流社會知名畫家,如顧愷之等。這一時期玄學流行,文人崇尚飄逸通脫,畫史畫論等著作開始出現,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這個時期的繪畫注重精神狀態的刻畫及氣質的表現,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日趨流行。
隋唐時國家統一,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對外交流活躍,給繪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機運,在人物畫方面雖然佛教壁畫中西域畫風仍在流行,但吳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佔了絕對優勢,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人的山水畫、花鳥畫己工整富麗,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五代兩宋之後,中國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完備一,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朝廷設置畫院,擴充機構編制,延攬人才,並授以職銜,宮廷繪畫盛極一時,文人學士亦把繪畫視作雅事並提出了鮮明的審美標准,故畫家輩出,佳作紛呈,而且在理論上和創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獨的體系,其內容、形式、技法都出現了豐富精彩、多頭發展的繁榮局面。
繪畫發展至元、明、清,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在題材上,山水畫、花鳥畫占據了絕對的地位。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於世」,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倡導「師造化」、「法心源」,強調人品畫品的統一,並且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涌現了眾多的傑出畫家、畫派,以及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
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單純拘泥於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像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不僅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而且日益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鑒吸收。

E. 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發展歷程

中國古代繪畫起源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
先秦繪畫己在古籍中有記載,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多是神話人物,氣勢恢宏。魏晉南北朝,出現文人畫。隋唐發展快,產生名家。宋朝發展到高峰,元明清相繼發展。
中國古代繪畫起源很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們就用礦物顏色在岩石上塗畫拙樸的動植物紋樣和人形圖案,在陶器上描繪各種美麗的圖案紋飾,之後又在青銅器上刻鑄紛繁神秘的花紋及其他圖形。這些作品由於年代的久遠,所保存下來的實屬鳳毛磷角,卻使我們得以一窺早期繪畫的面貌。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繪制於紙絹上的獨幅繪畫作品,是出土於墓葬的隨葬品,距今己有2000多年的歷史。
早期的中國繪畫以作品的題材劃分為若干畫科,如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公元17世紀前後,歐洲繪畫傳入中國,為了與本土傳統繪畫相區別,舶來之歐洲繪畫作品冠名為"西洋畫",本土繪畫自然就稱為"中國畫"。因此,中國畫最初的稱謂,是相對於西洋繪畫(泛指歐洲繪畫)而言的。
中國畫是東方繪畫藝術的主流,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無論在藝術內容、形式,還是表現手法上,中國畫與西方繪畫都有極大的差別。
工筆重彩畫與水墨寫意畫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傳統的中國畫似乎就是水墨寫意畫,其實這是一個誤會。中國畫按照其技法及風格可分為兩大類型,即工筆重彩畫和水墨寫意畫。工筆畫又稱"細筆畫"。其繪畫風格工整細致,以規整並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勾畫出物象的輪廓,並注重於細部的刻劃,然後再敷以厚重、鮮亮的顏色。工筆畫所用顏料大多以礦物質製成,歷經多年,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色彩;整個畫面漂亮明麗,有著很強的裝飾效果。正因為這部分繪畫作品具有富麗堂皇的外觀,中國歷史上大多數宮廷畫家部採用此種畫法,以表現皇家氣派。
相對於工筆畫的就是寫意畫,又稱 "粗筆畫"。其畫風簡略,通過盡量簡練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神韻相意態,而並不十分在意所畫對象的逼真與形似。畫家在畫中多採用概括、誇張的手法,運用豐富的聯想,最大限度地抒發自己的情緒,張揚不同的個性。因此,寫意畫作品帶有一定的即興性、隨意性和偶然出現的意外效果,較難臨仿和描摹。它們幾乎部是用水墨完成的,有著素淡、清雅的外觀。這類作品在後期中國畫壇上佔有很大的比例。
從中國畫發展的歷史來看,早期的(公元12世紀以前)畫幅均為工筆重彩畫。晚期的作品則多是水墨寫意畫;再從作者的情形來看,工筆重彩畫的作者大都是職業畫家或工匠畫家,水墨寫意畫的作者則大多兼有文人的身份。
當然,在工筆畫和寫意畫之間還有一片開闊地帶,供畫家們在兩端取捨,從而形成折中的即半工筆半寫意的畫法。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
傳統的中國畫離不開詩詞。題款。篆刻,是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表述。
早期中國的許多文字,是根據對象的形狀或意義,用簡練的 線條描繪出來的象形艾宇。這與使用線條畫畫相似。中國文字的這一特點,加上書寫文字的形式本身帶有很強的藝術創造性,因而與繪畫有著某種天然的聯系,人謂之"書畫同源"。中國畫家(尤其是文人畫家。在作畫的過程往往十分自然地將寫字的筆法運用到繪畫中去;他們在創作中的情感,很多時候以詩句的形式——直接題在畫面上;並按中國文人的習慣,在畫的落款處蓋上刻有自己名號的硃砂紅印章。強調線條的表現力,強調繪畫筆墨的書法情趣,是品評中國畫作品格調高下的重要標准。
中國繪畫非常講究畫家綜合的藝術修養,畫家在下筆之先,一般已經將題詩的內容、宇體及印章在畫面中的位置作了通盤的考慮。畫中的詩何與圖像相輔相成,對畫面意境和構圖起到了某種補充和平衡的作用;印章的紅顏色義與黑白的(水墨)圖畫形成色彩的差異。將詩、書、畫、印四個分割的因素融為一體,組成一幅統一的畫面,是中國畫一個很重要的特色。
從畫面布局上看,中國傳統繪畫與歐洲繪畫有一個明顯不同,就是中國畫很注重在畫面留有空白。空白處並不是空無一物,它可以是山中的雲藹,可以是江面的晨霧,也可以是日月的光華,甚至可以什麼都不是。有人認為,"布白"是中國畫中最為人關注的要點。畫家強調畫面詩意的傳達,那些空白處也許正是詩意的不確定性、模糊檬攏的象徵,留給觀賞者想像的餘地。公元11世紀時的中國大畫家、大文學家蘇拭(1036-1101)曾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主張,這也是後來歷代畫家追求的境界。
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足鼎立
在中國畫中,人"物、山水、花鳥是三個最大的科目,也是最常見的題材。它們大致可以和歐洲繪畫中的人物、風景、靜物相對應。
以人物形象為賽主體的繪畫,是中國"古代繪畫各科目中出"現最早的,美術考古發現也證明了這一-點。原始社會的先民"們用白莖、紅礬土、霸炭黑在岩壁上畫的人寨形和動物圖案,可以"說首開人物畫的先霸河。至大約1500年前的魏昔南北朝時期,人物畫的藝術發展逐漸成熟。這一時代的霞著名畫家、藝術理論家顧檔之(348-409)提出了人物畫應"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主張,認為畫家不僅應當正確地描繪人物的外形,而且要注意刻劃人物的精神、氣質,即內在的東西。在此後的漫長歲月里,藝術家。藝術評論家幾乎無一例外地依循這一認識,從事創作和品評。人物畫在中國繪畫發展的前期有極其輝煌的歷史。
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稱為山水畫,是中國畫中最重要,也是影響最大的一個科目。它的興起比人物畫要晚得多,大約在唐代(618-907)趨於成熟,此後名家輩曲 名作不斷,盛極一時。山水畫的興盛,有其中國傳統文化上的深層的原因。中國古代哲人崇尚"天人合一",認為人與天地萬物是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賦能感知自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賦能感知自然。即便人在官場市井,心也嚮往著山水林木;親近自然、融人自然,成為中國文人 (包括畫家)最大的願望。畫家們在描繪自然景色中寄託內心的感情和追求,同時給予觀賞者以許多聯想與啟示。縱觀中國古代的繪畫史,山水畫畫家在所有畫家電 所佔比例是最大的。
中國畫的另一門類,以描寫花卉、竹石、鳥獸,蟲魚為主體,其中最常見的是將花、鳥組合在一起,故稱之為花鳥畫。花鳥畫給人一種特殊的觀賞情趣,其興起較山水畫為早,起先用於工藝品的紋樣上,到唐代開始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個獨立門類。中國古代文人喜好梅、蘭、竹、菊,認為它們清雅高貴,表現了文人清高脫俗的氣質。因此,梅蘭竹菊是花鳥畫中常見的題材。

F. 中國繪畫的歷史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注主要特徵,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歷史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及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仍,民生疾苦,但是繪畫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苦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起。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該時期壁畫,藝術造詣極高。由於上層社會對繪事的愛好和參與,除了工匠,還涌現出一批有文化教養的上流社會知名畫家,如顧愷之等。這一時期玄學流行,文人崇尚飄逸通脫,畫史畫論等著作開始出現,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這個時期的繪畫注重精神狀態的刻畫及氣質的表現,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日趨流行。
隋唐時國家統一,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對外交流活躍,給繪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機運,在人物畫方面雖然佛教壁畫中西域畫風仍在流行,但吳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佔了絕對優勢,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人的山水畫、花鳥畫己工整富麗,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五代兩宋之後,中國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完備一,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朝廷設置畫院,擴充機構編制,延攬人才,並授以職銜,宮廷繪畫盛極一時,文人學士亦把繪畫視作雅事並提出了鮮明的審美標准,故畫家輩出,佳作紛呈,而且在理論上和創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獨的體系,其內容、形式、技法都出現了豐富精彩、多頭發展的繁榮局面。
繪畫發展至元、明、清,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在題材上,山水畫、花鳥畫占據了絕對的地位。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於世」,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倡導「師造化」、「法心源」,強調人品畫品的統一,並且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涌現了眾多的傑出畫家、畫派,以及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
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單純拘泥於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像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不僅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而且日益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鑒吸收。

G. 中國古代繪畫史

國繪畫又名國畫,是現代人為區別於西洋畫而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泛稱。它包括卷軸畫、壁畫、年畫、版畫等各種各樣的門類。有時特指以中國獨有的筆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長期形成的傳統而創作的繪畫。中國畫現分為三大畫科: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有工筆與寫意兩大種畫法;有卷、軸、冊、屏等多種裝裱形制。

一、中國繪畫發展概況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僅從已知獨幅的戰國帛畫算起,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如果從內蒙古、甘肅、山東、新疆以及東北各地的原始岩畫及1986年發現於甘肅秦安大地灣原始地畫來看,它的歷史已不下5000年。以漢族為主包括各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採的形式手法,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繪畫。明清以來,特別是辛亥革命以後,隨著封建社會的崩潰,外來繪畫藝術不斷傳入,豐富了中國繪畫的體裁。中外藝術交流日益頻繁,使畫家從中得到吸收和借鑒,中國繪畫創作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油畫、水彩畫、漫畫、宣傳畫等相繼發展起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各個畫種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國古代繪畫

中國繪畫的最早遺跡可上溯到遠古的岩畫和繁榮於新石器時代彩陶器上的裝飾紋樣。黃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區。分布在渭水、涇水流域一帶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約7000~8000年間)已有繪著簡單紋樣的彩陶。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彩陶。新石器時代的繪畫,技巧上尚處於稚拙階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對人物、魚、鳥等外形動態亦能抓住主要特徵,並表現作者的信仰、願望,用以美化生活,猶如一片絢麗的彩霞,映現了中國繪畫史的黎明。

商、周時期的繪畫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繪畫應用的范圍主要是壁畫、章服以及青銅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紋飾。早期基本上是裝飾性圖案,到西周以後,開始有以表現人物活動為主的紀事性繪畫作品,繪畫的作者是百工。從風格上看,商代庄嚴神秘而縟麗,西周趨於典雅,春秋以後繪畫內容逐漸更多地反映社會生活,形象活潑生動,技巧上有著巨大的飛躍。

秦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國勢強盛,疆域廣闊,絲綢之路溝通著中外藝術交流,秦漢王朝與相鄰各族也有密切的接觸,這時期的繪畫更加重視繪畫的政治功能和倫理教化作用。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總的統一的時代風格,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第一個發展高潮。這時期的主的繪畫形式是純繪畫的宮殿壁畫、地上建築壁畫、墓室壁畫及與此相關的畫像石、畫像磚等。秦代為了宣揚秦始皇統一大業及其擁有的無上權威,而建造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內部,繪制有許多壁畫。漢代,從宮室殿堂到貴族官僚的府邸、神廟、學堂及豪強地主的宅院,幾乎無不以繪畫進行裝飾。漢代習俗事死如生,以厚葬為德,薄殮為鄙,這就是使得裝飾墳墓,為死者表彰功德的繪畫活動規模和數量都達到了空前高漲的程度。東漢趙岐甚至在活著的時候,就為自己的墳墓准備壁畫。畫像石是東漢時期重要的美術作品。因以刀代筆施於石材平面上的繪畫,因此稱石刻畫。其題材內容與墓室壁畫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四川、陝北等地區,江蘇、陝西、山西、安徽、河北、湖北等省也均有發現。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山東孝堂山畫像石、嘉祥武氏祠畫像石、沂南畫像石墓、安邱畫像石墓等,河南南陽畫像石及密縣打虎亭1號漢墓畫像石。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的帛畫「非衣」,內容豐富,色彩絢爛,帛畫以左右對稱、上下連貫的格局分三段描繪了天上、人間、地下的景象。眾多的人物、禽獸、器物被安排得有條不紊,疏密繁簡錯落有致。奇誕誇張的造型中體現出嚴謹細膩的寫實技巧。線條流暢挺拔,剛健質朴,設色以平塗為主,技法純熟,使用的礦物質顏料至今仍十分鮮艷。這幅帛畫是本期繪畫中的傑出作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體現了中國繪畫在漢代所達到的高度水平。秦漢時期以繪畫為專門職業的畫工日益增多。被羅致到宮廷的專門畫家被稱為「黃門畫者」或「尚方畫工」。

三國兩晉南北朝處於長期分裂混亂之中,戰爭頻繁,民生疾苦,但卻是繪畫史中的重要階段,繪畫藝術仍在曲折中得到發展。苦難的時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和發展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盛,遍及南北。石窟壁畫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特別是敦煌莫高窟都保存有大量的此一時期壁畫,展示出高度的藝術造詣。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迅速增多,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創作日趨活躍,如衛協的《詩·北風圖》,顧愷之的《木雁圖》、《洛神賦圖》等。肖像畫在這一時期很發達,如顧愷之的傳神寫照,就特別注重揭示對象的精神意向和表現對象的特定性格。山水畫和花鳥畫開始萌芽。有以王微、宗炳為代表所創作的山水畫。取義於中國古代「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的寓言,以蟬雀為題材的繪畫也頗為流行,賦予某種寓意性。涌現出一批有文化修養的上流社會知名畫家,如顧愷之等。繪畫史和繪畫理論著作開始出現。

隋唐兩代處於封建社會盛期,國家統一,社會相對安定,經濟繁榮及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與活躍,都給文化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運,中國隋唐時代的繪畫藝術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繁榮,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高峰之一。閻立德、閻立本兄弟及尉遲乙僧的繪畫活動,以及以敦煌220窟為代表的壁畫體現著此一時期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

人物畫在隋唐佔主要地位。著名畫家有閻立本、吳道子等。吳道子一生在京洛畫寺觀壁畫300餘堵,變相人物,千變萬態,奇蹤異狀,無有同者,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和自然高出縑素的效果,世稱為「吳裝」。中唐周□善畫天王和菩薩,創造了「水月觀音」這一具有鮮明民族特點的宗教畫新樣式,一直為後代沿襲,被稱為「周家樣」。唐代人物畫反映了當時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步輦圖》;有描繪功臣勛將的,如《凌煙閣功臣圖》;相鄰民族,如《西域圖》、《職貢圖》;皇室貴族,如《玄宗試馬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文人雅士,如《醉學士圖》。唐代山水畫有著多種風貌,金碧青綠與水墨揮灑並行,專門山水畫家日益增多,山水畫即將進入成熟階段。隋代展子虔所畫山水具有咫尺千里之妙,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畫技巧上更有提高。而吳道子於佛寺壁上畫怪石崩灘,達到「若可捫酌」的真實效果,又因一日之內能在大同殿壁上畫出嘉陵江三百里的山水,而與李思訓之作「皆盡其妙」。王維也以水墨山水著名。花鳥畫開始興起,唐代花鳥畫側重描繪鷹鶻、仙鶴、孔雀、雉雞、蜂蝶及花木竹石,大都工整富麗。由於武功隆盛和貴族游獵的風氣,使鞍馬等題材也成為繪畫專科並取得相當高的成就。由於印刷術的發明,版畫也隨之得到發展,唐代版畫多用於佛像印刷,敦煌莫高窟發現的金剛經扉頁畫顯示了較為成熟的雕印技藝。唐代繪畫不僅大膽汲取、借鑒外來藝術的表現技巧,而且還通過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傳播到其他國家,當時大食都城中有中國畫工獻藝,朝鮮半島上的新羅曾在中國以高價收購名畫家作品,中國繪畫通過中日兩國的使者、商人、留學生、僧侶等傳入日本,對日本古代繪畫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唐代繪畫燦爛而恢宏,具有昂揚磅礴的時代精神和風貌。

五代兩宋以後,中國歷史進入封建社會後期,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和完備,成為中古繪畫的鼎盛時期。由於唐末以來城市商業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使繪畫藝術服務范圍有所擴展,一些畫家進入手工業行列,其作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出售,增強了藝術與社會的聯系。

皇室貴族為政治需求及從裝飾環境出發,創建了宮廷畫院,集納優秀畫家,對繪畫創作提出更多的要求。宋朝統治者設置畫院,擴充機構,招攬人才,給畫家授以職銜,從而使宋代成為歷史上宮廷繪畫最興旺最活躍的階段。文人學士把書畫視為高雅的精神活動和文化素養,並對繪畫提出鮮明的審美標准,在創作和理論上都開始形成獨特體系。社會、宮廷、文人士大夫之間的繪畫創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響,使宋代繪畫在內容、形式、技巧諸方面都出現群彩紛呈、多方發展的局面。宋代繪畫題材較唐代有很大擴展,其中最有建樹的是廣泛表現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如《清明上河圖》、《貨郎圖》、《盤車圖》、《耕織圖》等;與節日民俗活動相結合的節令畫,如《大儺圖》、《冬至嬰戲圖》、《觀燈圖》等;借描繪歷史傳說反映人們對現實生活態度的歷史故事畫,如《文姬歸漢圖》、《採薇圖》等;描繪文人韻事如《西園雅集圖》等。五代兩宋時期山水畫發展最為顯著,五代時中原地區的荊浩、關仝,江南地區的董源、巨然分別以不同的筆墨技巧塑造了不同地區的山水畫,風格各異,對後世山水畫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宋代山水畫家輩出,各有專長和創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遠,范寬的崇山峻嶺和雪景,許道寧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繪四時朝暮、風雨明晦的細微變化,惠崇、趙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墨戲,李唐、馬遠、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詩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畫藝術的不斷變革和發展。花鳥畫也有著長足的發展,五代時江南徐熙的田園花果和西蜀黃筌的奇花異鳥分別具有野逸和富貴兩種不同風格。北宋趙昌的設色折技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敗荷鳧雁,以趙佶為代表的院體花鳥畫都具有高度水平;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鳥畫已開水墨寫意之先導。文人學士中流行的墨竹、墨梅、墨花、墨禽更著重表現主觀情趣,與民間畫工及宮廷花鳥畫的高度寫實、刻畫入微的畫風迥然不同。五代兩宋繪畫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創造,畫家注意對生活的深入觀察體驗,藝術上倡導寫實,具有精密不苟嚴謹認真的精神,但在創作中又注重提煉取捨,要求形神兼備,把工筆重彩技巧推向高峰。北宋李公麟又在純用墨線勾染的白描手法上作出貢獻,一些畫家在寫意人物花鳥上也進行了可喜的嘗試,豐富了繪畫的形式和表現技巧。

元、明、清時期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題材上山水、花鳥佔有絕大比重。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趣,提出「不求形似」、「無求於世,不以贊毀撓懷」,不趨附社會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自鳴高雅,表現閑情逸趣,涌現出難以數計的文人畫家和作品,許多畫家借繪畫抒寫高尚情操,發泄對黑暗腐敗勢力的不滿,藝術上敢於突破陳舊成法的藩籬,注意師法自然,勇於創造革新。文人畫注意筆墨情趣及詩文書法相結合的題跋。此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中,既有為正統文人畫奉為典範的趙孟□、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及「四王、吳、惲」,又有帶有鮮明個性的徐渭、陳洪綬、朱耷、石濤及揚州八怪中的鄭燮、金農等人。民間繪畫的書籍版畫插圖和年畫進入繁榮興盛時期。

H. 中國國畫歷史

中國國畫歷史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注主要特徵,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歷史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及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仍,民生疾苦,但是繪畫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苦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起。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該時期壁畫,藝術造詣極高。由於上層社會對繪事的愛好和參與,除了工匠,還涌現出一批有文化教養的上流社會知名畫家,如顧愷之等。這一時期玄學流行,文人崇尚飄逸通脫,畫史畫論等著作開始出現,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這個時期的繪畫注重精神狀態的刻畫及氣質的表現,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日趨流行。
隋唐時國家統一,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對外交流活躍,給繪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機運,在人物畫方面雖然佛教壁畫中西域畫風仍在流行,但吳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佔了絕對優勢,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人的山水畫、花鳥畫己工整富麗,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五代兩宋之後,中國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完備一,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朝廷設置畫院,擴充機構編制,延攬人才,並授以職銜,宮廷繪畫盛極一時,文人學士亦把繪畫視作雅事並提出了鮮明的審美標准,故畫家輩出,佳作紛呈,而且在理論上和創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獨的體系,其內容、形式、技法都出現了豐富精彩、多頭發展的繁榮局面。
繪畫發展至元、明、清,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在題材上,山水畫、花鳥畫占據了絕對的地位。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於世」,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倡導「師造化」、「法心源」,強調人品畫品的統一,並且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涌現了眾多的傑出畫家、畫派,以及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
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單純拘泥於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像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不僅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而且日益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鑒吸收。

I. 國畫已有多少年發展歷史

已有千年。
中國畫是在古老特殊的文明環境中產生的,繪畫的起源直溯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原始制陶人畫在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紋繪是最古老的繪畫創造.
大千世界,芸芸叢生,唯獨人類這個擁有語言和思維靈性的「 動物」 才真正懂得美,並由此而產生對美的需求和創造.美是人類探索的永恆主題,就形成了中國畫.中國繪畫的萌芽、發展到成熟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他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代.起初表現的僅是原始樸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為上層社會政教服務,同時也反映各時代跌宕的社會風貌與世俗的生活圖景.在這漫長的歷程中,直到人類在勞動過程中創造了實用器物和建築物,並在上面作裝飾布置的時候,才注意到對於畫面的利用,人們在上面所繪制的裝飾圖象,便開創了最初具有畫面構圖意識的先河. 這種以創造美為基本特徵和主要使命的藝術,它與人類的產生、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是同步的.早在三黃五帝的時候,就流傳「 史皇作圖」 、「 髁手作畫」 的佳語,早將人類帶進了一個更加復雜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交融的世界,光輝燦爛的中國繪畫史就從這里濃墨重彩的寫下了閃爍光彩的第一章.
中國繪畫歷史源遠流長,見於史料上記載的以伏羲氏畫八卦、黃帝畫制服、舜妹螺氏繪影像為最早.早期的繪畫經匠人的再造,刻在料上、青銅器上及繪在陶器上.直至漢代紙張發明後,畫家用毛筆在紙上繪畫,才逐漸演變成現在的中國畫.
中國繪畫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就是這樣的沿傳相續,嬗變演進,形成了它的傳統.這種傳統風格和民族的審美需求,又在時代的前進中不斷地得到充實、突破和創新,並又孕育和造就著新的風格的出現,成為華夏藝苑中的瑰寶,也是世界美術花園中一朵光彩奪目的奇葩.世界級的繪畫大師畢加索說「 真正的藝術在東方」 .中國畫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不僅形成了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而且流派紛呈,高手林立,古老卓越、博大精深的中國繪畫成為世界藝術之林的一面旗幟,一枝獨秀.
三國時期(220-265)是中國畫歷史上的重要發展階段.初期的繪畫題材以佛像畫和道教畫為主流.到了唐朝,漸漸地脫離了人物畫的山水畫,取代了釋道畫成為繪畫主要題材.由於唐詩的成就和影響,繪畫重情趣求意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空前突出,是文人畫興起的開端.五代的山水畫不但改變了晉唐時期空勾無皴的初級程式,並且有了皴染完備的山水派系.北宋的山水畫風沿波接,在五代的基礎上更趨成熟.南宋以後蓬勃發展的江南經濟促進了繪畫藝術的繁榮.「 南宋四家」 的崛起,成為當時畫壇的主流.元代文人畫派生而來,水墨山水特別興盛.明代初期,宮「 院畫」 興盛,畫風繼承兩宋「 院體」 .明嘉靖至萬曆年以後,在江南出現了「 吳門畫派」 ,後期相繼出現了多種畫派.清代初期的畫壇,「 四王」 受到皇室的扶植.但在江南出現了「 清初四僧」 和「 金陵八家」 為代表的一批反正統派的畫家,他們在繪畫藝術上反「 四王」 的臨摹之風,提倡藝術的創造意義給後世繪畫發展帶來巨大影響.清代中期「 揚州畫派」 的形成和晚清「 海上畫壇」 ,風格紛呈,旗鼓稱雄的大家如俊彩星馳,濟濟畫壇.他們敢於標新立異的繪畫探索精神和追求令人尋味的筆墨情趣,被現代著名畫家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等人所接受.
發展和演變分以下幾個時期::先秦兩漢時期民族繪畫風格的初步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的發展階段;繪畫趨向全盛的隋唐五代時期; 蓬勃興盛的二宋時期繪畫;以筆墨情趣為主流的元代繪畫; 明、清時期繪畫流派的涌現;繼承與發揚並存的近現代繪畫.
中國畫的發展到今天,按照范圍來分;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筆墨紙硯是中國畫的工具,中國畫的技法分為工筆和寫意,中國畫的線條美、構圖美、章法美,所表達出來的意境美、形式美、藝術美.
參考資料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曹林娣.中國園林文化[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3][明]計成著.趙農注釋.園冶圖說.濟南:山東書報出版社,2005.

[4]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

[5]金維諾.中國美術·魏晉到隋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6]薛永年.趙力.尚剛.中國美術·五代至宋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J. 畫畫有幾千年歷史

半坡人的人面魚身彩陶,有六七千年的歷史啦!

閱讀全文

與中國繪畫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