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大學近代中國歷史

大學近代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7 03:42:14

㈠ 大學的中國近現代史考點是什麼

大學的創造力主要來自於一種超凡脫俗的文化品位、獨立品格和價值追求、「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以學術自由和文化機制為主導的運行機制,以及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和創新活動

㈡ 大學生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意義

大學生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意義如下:
一、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近現代史教育,可以彌補他們歷史知識的不足與匱乏,提升他們的基本歷史素質,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清除他們頭腦中各種錯誤的政治觀點。
毫無疑問,當代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後,將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為了保證先進生產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為了保住無數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帶領人民群眾取得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果實,必須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近現代史教育,讓我們的青年牢記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屈辱的歲月,中國人民奮斗的征程,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二、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近現代史教育,是弘揚黨的優良傳統、保證和促進黨和國家事業勝利發展的需要。
歷史是不能割斷的。今天的中國,不過是昨天中國的繼續;只有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昨天」和「前天」的斗爭歷史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工作,才能擔當起「明天」的重任。如果不了解過去的歷史,就會妨礙我們對當前實際的正確認識和對未來發展的科學把握。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高度重視對青年學生的歷史教育,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教育,形成了歷史教育與歷史研究的優良傳統。
三、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近現代史教育,是增進與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內容與重要手段。
1、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近現代史的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培養其崇高的民族精神、激發其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在中華民族綿延不斷的歷史文化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愛國主義觀念和民族精神,歷來就是動員中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禦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近現代史的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培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他們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3、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近現代史教育,有助於他們科學地認識與把握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堅定其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
4、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近現代史教育,有助於他們加深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有助於增強對當代中國社會的時代責任感,有助於他們增強在實踐中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的自覺性與堅定性。
一百多年的中國近現代史是我國歷史上一段極為重要的時期。屈辱與苦難、奮斗與犧牲、光榮與輝煌,構成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豐富而斑斕的畫卷。大力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中國近現代史教育,可以使他們釐清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事實,探索和理解其發展規律,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以及愛國主義水準,加強他們對國家、民族、社會主義道路的信仰力和凝聚力,健康成長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㈢ 高中學的歷史(中國近現代史)與大學的 中國近現代史的區別多麼

不多
大學就是多了很多換位思考
也多了許多史料
你就是會發現,以前高中給你的關於某些事情的定義其實是可以反駁的。

㈣ 大學,中國近代史,重點

大學《中國近代史》的重點內容很多,限於字數,只能給導論部分的。
1.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因為1840年到1842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由於戰敗,中國被迫與英、美、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簽訂了一批不平等條約,它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第一,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這是根本原因。
第二,中國的階級關系改變了,出現了新的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 第三,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第四,中國的歷史任務也相應的改變了。
2.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內涵和特徵是什麼?
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質指的是,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的領土主權、領海主權、司法主權等遭到了破壞,喪失了完全獨立的地位,但是仍然維持著獨立國家和政府的名義,還有一定的主權,與完全由宗主國直接統治的殖民地尚有區別,因而被稱為半殖民地。
就我們中國的半封建社會來說,指的是中國已不是完全的封建社會,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故稱為「半封建」。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
第一,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第二,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並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第三,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廣大地區內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
第四,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但它的發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
第五,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極不平衡。帝國主義國家分別支持不同的政治勢力以分裂中國,導致中國處於不統一狀態。
第六,近代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在各種壓迫之下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破產,過著飢寒交迫的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3.近代中國的兩對主要矛盾及其關系,兩大歷史任務及其關系? 兩對主要矛盾及其關系
(1)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2)相互關系:兩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織,而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兩大歷史任務及其關系
(1) 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2)名族獨立人民解放 相互關系
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造前提;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有利維護民族獨立、促進人民解放。【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前提,後一任務是前一任務的必然要求和最終歸宿以及根本保證。 】

㈤ 怎麼復習大學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分兩個部分:1840年到1919年是舊民主主度革命時期,1919到1949是新民主主義回革答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可以分若干個歷史事件,比如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等等。新民主主義革命也可以分若干時期,比如大革命時期,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等等。你自己細細的分類處理下,就學會了!

㈥ 大學中國近代史求問!!!高分!!!

理論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論人民民主專政》 實踐上: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一)開展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斗爭 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依然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的統治,同北洋軍閥的統治沒有本質的區別。他是維護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利益,從而鞏固自身統治的。中國人民要爭取民族獨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須同這個反動統治階級作堅決的斗爭。大革命失敗後在國民黨的統治下,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沒有改變,反革命力量大大超過了有組織的革命力量。白色恐怖籠罩著全國城鄉。中國革命轉入低潮,在嚴峻的考驗面前,中國共產黨人表現了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八七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後期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方針。 八七會議以後,舉行了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中國革命由此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二)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武裝奪取政權理論 1925年,毛澤東先後寫了《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中國農民問題》、《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系統地分析了農民問題。提出要進行農村武裝斗爭,明確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並領導創建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為重點,到農村去發動農民,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建設根據地,這是1927年以後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所要求的,是對1927年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斗爭經驗的科學概括。它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當時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做堅決斗爭基礎上形成的。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革命心道路的開辟,遵循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依靠實踐經驗的積累。
(三)毛澤東不僅在實踐中首先把革命進攻的方向指向了農村,而且從理論上闡明了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和農村應當成為黨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澤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社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文章,明確指出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展暴動,是一種特徵;還科學闡明了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於根據地建設這三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澤東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並且無疑議的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大革命失敗後,在糾正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同時,由於對中國情況的復雜性和中國革命的長期性缺乏認識,中國共產黨內開始滋長一種「左」的急躁情緒。從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之前,「左」傾錯誤先後三次在黨中央的領導機關取得了統治地位。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五)隨著革命心道路的開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復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逐步發展起來。紅軍游擊戰爭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農村根據地成為積蓄和鍛煉革命力量的主要戰略陣地。遵義會議後,在毛澤東等的領導下,中央紅軍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翻越人跡罕至的夾金山,擺脫了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贏得了戰爭的主動權。
(六)總結歷史經驗,加強共產黨自身的思想理論建設。《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闡明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批判黨內的關門主義和對於革命的急性病,系統地決了黨的政治路線上的問題。《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總結土地革命戰爭中黨內在軍事問題上的大爭論,系統地說明了有關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方面的諸問題。《實踐論》、《矛盾論》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揭露和批評黨內的主觀主義尤其是教條主義錯誤,深入論證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科學地闡明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㈦ 大學近代史

1.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鴉片戰爭是中國回近代史的開端,原因答有四:

第一,戰後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中國的發展方向發生變化,如果沒有外來勢力干擾,中國最終也會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而鴉片戰爭後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不可能獲得正常發展,中國也就不可能發展為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而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戰前中國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而戰後主要矛盾包括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及中華民族與外國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會主要矛盾復雜化。 

第四是革命任務發生變化,原先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封建勢力,戰後則增加了反對外國殖民侵略的任務,革命的性質也由傳統的農民戰爭轉為舊民族主義革命

㈧ 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學是哪個大學啊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大學,其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回 1951年,經院系答調整定名為天津大學。 1959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首批指定為國家重點大學,也是我國首批進入「 211工程」的院校之一。 2000年,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簽訂共建協議,天津大學成為國家在新世紀重點建設的若干所國內外知名高水平大學之一。

閱讀全文

與大學近代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