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沒有反應歷史上世界各地區疆域變化的圖冊
可以推薦你去抄看一下《全球通史》,美國人斯塔夫里阿諾斯寫的,北大出版社的,各大網站都有賣,我在成都的一家新華文軒書店裡也有看到。這本書是比較好的世界通史,上面很多附圖也是很好的,幾乎可以了解到你想要的,加以文字可以更好地了解。
B. 世界各國歷代疆土版圖變遷動畫 是怎麼製作的
需要很細心很細心的去調,實在不行可以嘗試一下c4d
C. 求沖古到今世界地圖(國家疆域,名稱)的演變。 特別是亞非歐的。 最好有地圖。
絕塵穿雲行,歷史地圖大版全權
http://muxiang37.blog.163.com
D. 求一個優酷視頻:世界歷史 帝國版圖演變
亞歐大陸帝國演變
E. 中華疆域變遷史的領土變遷
五千多年以前,在亞洲的黃河流域出現了許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部落首領有:黃帝、堯、舜、禹。
大約在公元前1988年至公元前1979年之間,禹的兒子啟廢除禪讓制度,在河南禹縣的鈞台稱王,建國號夏。夏朝的領土在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之間,面積大約有五十萬平方公里。夏朝的末代君王叫桀,擾民太甚,天下人反。
大約在公元前1579年,夏所屬部落首領成湯滅夏,定都河南商丘,建國號商。商君武丁擴土四方,佔領湖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區,面積擴大到一百萬平方公里。商朝的末代君王是紂王。紂王擾民太甚,天下人反。
大約在公元前1066年,商所屬部落首領姬發滅商,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周,史稱西周。姬發大封諸侯。周朝初期的面積與商朝差不多,大約有一百萬平方公里,擁有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等地區。後來又擴充,東北邊到達黑龍江地區,東邊臨海,東南方最遠到達江蘇無錫地區,南邊到了安徽巢湖地區,西邊到了甘肅東部,北部佔有內蒙古的部分地區,面積大約有二百五十萬平方公里。
公元前1002年,西周康王攻入蒙古地區。
公元前985年,西周昭王攻入湖北、安徽地區。
公元前964年,西周穆王攻入青海地區。
公元前960年,西周穆王攻入新疆的昆侖山地區。
公元前845年,西周厲王攻入淮河流域。
公元前822年,西周宣王佔領淮河流域。
公元前771年,西周臣申侯滅西周。
公元前770年,西周遺臣姬宜臼稱王,定都河南洛陽,建國號周,史稱東周。東周各代君王無能,所屬各諸侯國紛紛自強,史稱「春秋戰國」。各地人才暢所欲言,史稱「百家爭鳴」。
公元前551年,魯國貴族遺腹子孔丘誕生,創立儒家學說。
公元前249年,秦國滅東周。
公元前246年,秦嬴政繼承王位,立志統一天下。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
公元前228年,秦國滅趙國。
公元前225年,秦國滅魏國。
公元前223年,秦國滅楚國。
公元前222年,秦國滅燕國。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天下統一,統一度量衡,史稱「萬世開基」。秦嬴政改稱秦始皇,定都陝西咸陽。秦國佔有陝西、山西、河北、北京、遼寧、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重慶、四川、甘肅、寧夏等地區,面積大約有三百萬平方公里。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軍向北攻擊匈奴,佔領黃河以東至陰山的地區。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修築萬里長城。秦軍佔領廣西、海南島等地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燒掉不利於統治的各種書籍,史稱焚書。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活埋四百六十多名各地學者,史稱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河北廣宗西北。秦始皇子胡亥即位,史稱秦二世。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擾民太甚,天下人反。匈奴人冒頓單於建立匈奴政權。
公元前206年,平民劉邦滅秦,稱漢王。秦遺臣趙佗稱王,建國號南越,佔有廣東、廣西、海南島及周圍地區。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稱帝,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漢,史稱西漢。此時漢朝的面積與秦朝大致相同。
公元前196年,南越王趙佗歸降漢朝。
公元前194年,西漢人衛滿渡鴨綠江,稱王,定都平壤,建國號朝鮮。
公元前141年,西漢武帝即位。
公元前134年,西漢武帝召見儒者董仲舒,決定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影響後世數千年。
公元前119年,西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率軍攻擊匈奴,佔領蒙古全境及貝加爾湖地區,封狼居胥山。
公元前115年,西漢臣張騫向西開通絲綢之路,西漢產品銷售到歐洲地區。
公元前111年,西漢武帝派楊仆率軍滅南越國,佔領廣東、廣西、海南島、越南等地區。一支西漢軍佔領四川、貴州等地區。
公元前109年,西漢軍佔領雲南地區。
公元前102年,西漢武帝派李廣利率軍佔領烏茲別克的塔什乾地區,兵臨伊朗、阿富汗等地,西域眾國皆歸降西漢。
公元前99年,西漢武帝派楊仆、荀彘()率軍佔領朝鮮地區。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的五十六個國家,由西漢臣鄭吉負責。
史稱: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青海羌族人歸降西漢。西漢全盛時,面積大約有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佔有黑龍江、吉林、遼寧、朝鮮、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甘肅、寧夏、江蘇、上海、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重慶、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越南、貴州、青海、內蒙古、蒙古、海南島、新疆、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哈薩克、俄國中部及東南部分等地區。
公元前36年,西漢臣陳湯在西域滅匈奴郅支單於,留下傳世名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後世一位學者評論:中國之教始於孔丘,中國之政始於秦始皇,中國之境始於漢武帝。他總結的真對呀。 公元8年,西漢國戚王莽滅西漢,稱帝,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新。王莽擾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23年,西漢皇親劉玄滅新,稱帝,定都陝西西安。
公元25年,西漢皇親劉盆子滅劉玄,稱帝,定都陝西西安。西漢皇親劉秀稱帝,定都河南洛陽,建國號漢,史稱東漢。
公元27年,東漢帝劉秀滅劉盆子。
公元73年,東漢使者班超出使西域,西域五十餘國歸降東漢。
公元91年,東漢臣耿夔(kui)率軍佔領阿爾泰山地區,將匈奴政權徹底瓦解,威脅中原地區三百年的匈奴之患被解除。
公元184年,東漢皇帝擾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220年,東漢臣曹丕滅東漢,稱帝,定都河南洛陽,建國號魏,史稱曹魏,佔有河北、北京、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安徽、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區。
公元221年,東漢臣劉備稱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國號漢,史稱蜀漢,佔有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區。
公元229年,曹魏臣孫權稱帝,定都江蘇南京,建國號吳,史稱東吳,佔有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台灣等地區。
公元263年,曹魏滅蜀漢。
公元265年,曹魏臣司馬炎滅曹魏,稱帝,定都河南洛陽,建國號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天下統一。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稱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國號大成,史稱成漢。
公元308年,西晉臣劉淵在山西稱帝,定都山西臨汾,建國號漢。
公元315年,漢臣拓跋族人猗盧稱王,建國號代,佔有蒙古地區。
公元316年,漢滅西晉。
公元318年,西晉皇親司馬睿稱帝,定都江蘇南京,建國號晉,史稱東晉。天下進入南北朝時期。
公元319年,漢臣劉曜(yao)稱帝,定都陝西西安,改漢為趙,史稱前趙。前趙臣羯族人石勒稱王,定都河北邢台,史稱後趙。
公元329年,後趙滅前趙。
公元337年,東晉臣鮮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稱前燕。
公元347年,東晉滅成漢,佔領四川地區。
公元350年,後趙臣石閔滅後趙,稱帝,建國號大魏,史稱冉魏。石閔改名冉閔。
公元351年,後趙臣氐族人苻健稱王,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大秦,史稱前秦。
公元352年,前燕滅冉魏,佔有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區。
公元370年,前秦滅前燕。
公元376年,前秦滅代。
公元382年,前秦帝苻堅統一北方。
公元383年,前秦帝苻堅發兵欲統一南方,在安徽淝水被東晉軍隊擊潰。
公元384年,前秦臣鮮卑人慕容泓稱王,建國號燕,史稱西燕,佔有陝西地區。前秦臣鮮卑人慕容垂稱王,建國號燕,史稱後燕,佔有河北地區。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萇(chang)稱帝,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大秦,史稱後秦。前秦臣拓跋圭稱王,建國號魏,史稱北魏。
公元394年,後秦滅前秦,佔有陝西、河南、甘肅等地區。後燕滅西燕。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連勃勃稱大單於,建國號大夏。
公元417年,東晉滅後秦。
公元420年,東晉臣劉裕滅東晉,稱帝,定都江蘇南京,建國號宋,史稱劉宋。
公元423年,北魏皇親拓跋燾即位,稱北魏太武帝。
公元431年,北魏滅大夏。
公元436年,北魏滅後燕,佔領遼河流域。
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
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發兵攻劉宋,欲統一南方,不勝,天下依舊分裂。
公元479年,劉宋臣蕭道成滅劉宋,稱帝,定都江蘇南京,建國號齊,史稱南齊。
公元502年,南齊臣蕭衍滅南齊,稱帝,定都江蘇南京,建國號梁,史稱南梁。
公元534年,北魏臣元善見稱帝,定都河北臨漳,建國號魏,史稱東魏。
公元535年,北魏臣元寶炬稱帝,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魏,史稱西魏。
公元550年,東魏臣高洋滅東魏,稱帝,定都河北臨漳,建國號齊,史稱北齊。
公元557年,西魏臣宇文覺滅西魏,稱帝,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周,史稱北周。南梁臣陳霸先滅南梁,稱帝,定都江蘇南京,建國號陳。
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
公元581年,北周國戚楊堅滅北周,稱帝,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隋(sui)。
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滅陳,天下統一,結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琉球群島歸降隋朝。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死,其子楊廣繼位,稱隋煬(yang)帝。隋朝全盛時,東、南至海,
西到新疆,北到內蒙古,面積大約六百萬平方公里。隋煬帝擾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618年,隋臣李淵滅隋,稱帝,定都陝西西安,建國號唐。
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淵子李世民即帝位,稱唐太宗。唐朝全盛時,領土東至日本海,西北到達裏海,北部包括貝加爾湖和葉尼塞河上游,南至越南及西沙群島,面積大約有一千六百萬平方公里。
公元630年,西北各國歸降唐朝,尊唐太宗為天可汗。
公元632年,西藏王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定都拉薩。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嫁西藏王松贊干布,史稱:西藏歸唐。彝(yi)族人在雲南建南昭國。
公元668年,唐軍佔領朝鮮地區。
公元690年,唐皇後武則天滅唐,稱帝,建國號周,史稱武周。
公元705年,武周皇親李顯滅武周,稱帝,建國號唐。
公元738年,南詔國歸降唐朝。
公元762年,唐臣大欽茂在東北地區稱王,定都吉林敦化,建國號渤海,佔有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區。
公元880年,唐秀才黃巢驅唐,稱帝,定都西安,建國號齊。
公元884年,唐軍滅齊。
公元907年,唐臣朱溫滅唐,稱帝,定都河南開封,建國號梁,史稱後梁。後梁封錢棰為吳越王,定都浙江杭州,史稱吳越國,佔有江蘇、浙江等地區。唐遺臣王健稱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國號蜀,史稱前蜀,佔有四川、甘肅、陝西、湖北等地區。後梁封馬殷為王,定都湖南長沙,建國號楚,佔有湖南地區。天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公元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機稱帝,定都內蒙古巴林左旗,建國號契丹,佔有蒙古地區。
公元918年,唐遺臣劉蟄在廣東廣州稱帝,建國號漢,史稱南漢,佔有廣東、廣西地區。
公元919年,唐遺臣楊隆演稱帝,建國號大吳,佔有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區。
公元923年,唐遺臣沙陀部人李存勖(xu)稱帝,定都河南洛陽,建國號唐,史稱後唐。後唐滅後梁。
公元924年,後唐封高季興為王,定都江陵,建國號荊南,佔有湖北地區。
公元925年,後唐滅前蜀。
公元926年,契丹滅渤海國。
公元933年,後梁臣王延鈞稱帝,定都福建福州,建國號閩,佔有福建地區。
公元934年,後唐臣孟知祥稱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國號蜀,史稱後蜀,佔有四川地區。
公元936年,後唐國戚沙陀族人石敬瑭稱帝,定都河南開封,建國號晉,史稱後晉。
公元937年,大吳臣徐知誥滅大吳,定都江蘇南京,建國號齊。後晉滅後唐。
公元938年,齊帝徐知誥改名李升,改齊為唐,史稱南唐。
公元945年,南唐滅閩。
公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契丹國改稱遼國。後晉臣劉知遠稱帝,定都河南開封,建國號漢,史稱後漢,佔有山西、陝西、河北等地區。
公元951年,後漢臣郭威滅後漢,稱帝,定都河南開封,建國號周,史稱後周。後漢臣劉閔(min)稱帝,定都山西太原,建國號漢,史稱北漢。
公元955年,南唐滅楚。
公元960年,後周臣趙匡胤滅後周,稱帝,定都河南開封,建國號宋,史稱北宋。
公元965年,北宋滅後蜀。
公元963年,北宋滅荊南國。
公元971年,北宋滅南漢。
公元975年,北宋滅南唐。
公元978年,吳越國歸降北宋,北宋統一南方,佔有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江蘇、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廣東、海南島等地區,領土面積大約有四百萬平方公里。北宋朝廷過度集權,天下英雄無用武之地。
白族人定都雲南大理,建國號大理,佔有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南部、緬甸、泰國、寮國等地區。
公元979年,北宋滅北漢。北宋攻遼,欲統一北方,失敗。
公元1038年,北宋臣黨項族人李元昊(hao)稱帝,定都寧夏銀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佔有寧夏、甘肅、陝西、青海、內蒙古等地區。
公元1115年,遼臣女真人完顏阿骨打稱帝,定都黑龍江阿城南,建國號金。
公元1125年,金滅遼。
公元1127年,金滅北宋,俘宋徽宗、宋欽宗。北宋皇親趙構在河南商丘稱帝,建國號宋,史稱南宋。南宋佔有江蘇、安徽、江西、上海、四川、重慶、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廣東等地區,南宋面積大約有二百萬平方公里。南宋佔領西沙群島及南沙群島。
公元1130年,金臣劉豫稱帝,定都河北大名,建國號大齊,史稱偽齊,佔有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等地區。
公元1131年,遼皇族耶律大石在烏茲別克稱帝,建國號遼,史稱西遼。
公元1133年,西遼帝耶律大石定都吉爾吉斯坦的托克馬克。
公元1137年,金滅偽齊。
公元1138年,南宋歸降金。
公元1206年,金臣蒙古人鐵木真即大汗位,稱成吉思汗,定都蒙古後杭愛省,建國號蒙古,佔有蒙古地區。
公元1207年,蒙古皇親術赤率軍佔領西伯利亞地區。
公元1218年,蒙古軍滅西遼。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率軍佔領烏茲別克,蒙古軍一部佔領伊朗。
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率軍佔領阿富汗,蒙古軍一部佔領土庫曼。
公元1222年,成吉思汗率軍攻入印度河流域。
公元1223年,蒙古臣哲別率軍佔領烏克蘭地區。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亡於甘肅清水縣。蒙古軍隊滅西夏。
公元1234年,南宋與蒙古國聯合滅金。
公元1235年,蒙古軍隊攻入俄羅斯地區。
公元1238年,蒙古皇親拔都率軍佔領俄羅斯的莫斯科。
公元1240年。蒙古皇親拔都率軍佔領烏克蘭的基輔市。
公元1241年,蒙古皇親拔都率軍攻入波蘭、匈牙利。蒙古軍隊的一部佔領奧地利的維也納。蒙古軍隊的一部佔領亞得里亞海東岸。
公元1247年,西藏地區歸降蒙古國。
公元1253年,蒙古皇親忽必烈率軍滅大理國,佔領雲南及周邊極為遼闊的地區。
公元1256年,蒙古皇親旭烈兀率軍佔領伊朗地區。
公元1257年,蒙古軍隊佔領越南河內。
公元1258年,蒙古皇親旭烈兀率軍滅伊拉克地區的黑衣大食國。
公元1260年,蒙古皇親忽必烈即蒙古國大汗位。蒙古皇親旭烈兀(wu)率軍佔領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及周邊地區。
公元1269年,朝鮮歸降蒙古國。
公元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稱帝,定都北京,改蒙古為元。
公元1274年,元軍攻入日本福岡地區。
公元1279年,元軍滅南宋,結束了從五代十國到南宋共三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天下統一。
公元1281年,元軍攻入日本平戶島地區。
公元1283年,元軍攻入緬甸。
公元1284年,元軍攻入越南。
公元1285年,緬甸歸降元朝。
公元1292年,元帝忽必烈派元軍攻入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地區。元朝庭面積最大時,大約有三千九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公元1351年,元朝廷擾民太甚,天下人反。
公元1368年,平民朱元璋驅元,稱帝,定都江蘇南京,建國號明。元順帝率余部返回蒙古地區。
公元1369年,朝鮮歸降明朝廷。
公元1372年,西藏、琉球群島歸降明朝廷。
公元1388年,明朝廷統一全國。領土面積最廣時,北邊到達烏第河,東至日本海,西到哈密,包括西藏,南到南海諸島。面積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左右。
公元1405年,明太監鄭和率船隊七次出航西洋,到達東南亞地區、南亞地區、中東地區、非洲東海岸地區,鄭和後來宣稱:走遍各地。
公元1421年,明帝朱棣(di)定都北京。
公元1436年,越南歸降明朝廷。
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佔領澳門。
公元1616年,明臣女真人努爾哈赤在遼寧新賓老城即汗位,建國號金,史稱後金,佔有黑
龍江、吉林、遼寧等地區。
公元1636年,金汗努爾哈赤子皇太極稱帝,將金改為清。蒙古各部歸順清政府。
公元1642年,荷蘭人佔領台灣。
公元1644年,明驛卒李自成驅明,稱帝,定都西安,建國號順。清軍滅順,定都北京。平民張獻忠在四川稱帝,定都成都,建國號大西。
公元1646年,清滅大西。
公元1651年,俄國人佔領黑龍江流域的雅克薩城。
公元1654年,琉球群島歸降清政府。
公元1661年,清滅明。
公元1662年,明遺臣鄭成功驅荷蘭人,佔領台灣。
公元1683年,清軍佔領台灣。全盛時,面積大約有一千四百萬平方公里。
公元1689年,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北部邊界。
公元1697年,清軍平定蒙古大汗葛爾丹的獨立活動。
公元1716年,新疆准葛爾的策妄阿拉布坦佔領西藏地區。
公元1720年,清軍佔領西藏地區。
公元1724年,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區羅卜藏丹津的獨立活動。
公元1726年,清政府在雲貴五省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
公元1727年,清政府平定西藏的獨立活動。
公元1728年,清政府與俄國簽定條約,確定中俄中段邊界。
公元1758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獨立活動。
公元1762年,清軍佔領新疆地區。
公元1769年,緬甸歸降清政府。
公元1790年,越南歸降清政府。
公元1792年,尼泊爾歸降清政府。
公元1793年,清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定《欽定西藏章程》,約定:今後西藏地區的重大事項由中原中央政府決定。
公元1828年,清軍平定新疆維吾爾人張格爾的獨立活動。
公元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定《南京條約》。根據此條約,香港地區歸英國管轄。
公元1846年,俄國佔領清政府的巴爾喀什湖東南的喀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七河地區。
公元1851年,清秀才洪秀全稱帝,建國號太平天國。
公元1854年,俄國佔領清政府的阿拉木圖地區,包括伊犁河下游地區。
公元1858年,清政府與俄國簽定《璦琿條約》。
公元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世界第一宮廷花園圓明園。清政府與俄國簽定《中俄北京條約》。
公元1864年,清軍滅太平天國。清政府與俄國簽定《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根據此約定,俄國占據清政府西境的3個大湖??巴爾喀什湖、齋桑湖和伊塞克湖,連同周邊地區,共達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公元1867年,塔吉克人阿古柏在新疆稱汗,建國號哲德沙爾。
公元1875年,日本國佔領清政府的琉球群島。
公元1877年,清滅哲德沙爾,佔領新疆地區。
公元1882年,清政府與俄國簽定伊犁界約、喀什噶爾界約、科塔界約、塔爾巴哈台西南界約和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俄國據此佔有清政府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公元1885年,清政府與法國簽定條約,法國根據此條約佔領越南地區。
公元1886年7月24日,清政府與英國簽定《中英會議緬甸條約》,將雲南南部的果敢、班洪等四縣割讓給英國管轄,這個地區就是現在的金三角地區。
公元188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定《藏印條約》,英國根據此條約佔領錫金地區。
公元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國簽定《馬關條約》,日本國根據此條約佔領清政府的遼東半島、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清政府承認朝鮮地區獨立。
公元1900年,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國、義大利國、奧地利國組成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公元1904年,英軍佔領拉薩。
公元1907年,英軍根據《中英續訂印藏條約》,全部退出西藏。
公元1921年,蒙古宣布脫離中華民國
F. 德國在歷史上的疆域變化
1918—1937年德國疆域圖
1、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
2、薩爾煤礦區由法國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3、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即西上西里西亞,波茲南,西普魯士);但澤劃歸波蘭。
4、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奧伊彭、馬爾梅迪和毛來斯納。)。
6、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回歸丹麥。
7、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梅梅爾(默默爾)1252年由條頓騎士團建立。1422年確立了普魯士省與立陶宛之間的邊界,梅梅爾被包含在普魯士的范圍裡面,一直到1919年這條邊界都未曾變動過。巴黎和會中簽署了協議,德國放棄梅梅爾,交予協約國主要國家處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佔領。不過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歸還該地區,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並。
9、承認盧森堡的獨立。
德意志第三帝國版圖
現在德國地圖
1、西部,德法有爭議的阿爾薩斯和渃林兩個州讓給法國
2、北部,石勒蘇益格州讓給丹麥
3、東部,西里西亞州全部,勃蘭登堡州部分地區以及奧得河流域,但澤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領土讓給波蘭
3、東普魯士被蘇聯強占,即現在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4、南部工業基地波希米亞,獨立為現在的捷克等地。
總計,德國共損失了40%以上的領土。從龐大的德意志帝國淪為地理上的小國。
今天的德國只有35.6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連挪威、日本都不如,但這是兩次大戰割地賠款的結果。從歷史地圖上看,一戰前夕的德國比今日德國要大上50%左右(包括阿爾薩斯和洛林),二戰前夕(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前)也比現在大。現在那些地方基本都給波蘭了,包括普魯士、西里西亞的大片領土。一戰前德國面積540858平方公里 ~
G. 世界歷史版圖中,疆域最大的十個國家是哪些
世界歷史上,疆域最大的國家依次是:
1、大英帝國 面積3400萬平方公里
2、蒙回古帝國 面積3320萬平方公里
3、沙皇俄答國 面積2280萬平方公里
4、蘇聯 面積2240.22萬平方公里
5、俄羅斯聯邦 面積1707.54萬平方公里
6、西班牙帝國 面積1585萬平方公里
7、清帝國 面積1470萬平方公里
8、元帝國 面積1400萬平方公里
9、倭馬亞哈里發王朝 面積1320萬平方公里
10、唐帝國 面積1237萬平方公里
H. 有沒有這樣一個軟體,可以顯示從古至今任一年世界各國的疆域變遷.
沒有,暫時也不抄可能有。
歷史上很多消失的國家至今沒有被發現,如周初分封的很多小國;
還有的國家的歷史是糊塗賬,比如夏商周斷代就沒搞清楚;出土編鍾的地方到底是隨國還是曾國也不清楚……
還有被政治家掩蓋歪曲的歷史;
各國有爭議的歷史如克什米爾的歸屬,高句麗是中國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還是棒子國的祖先……
你如果編寫了這個軟體,一定會引起多國的政治糾紛。甚至有可能比拉什迪的下場還慘。
I. 中華疆域變遷史的歷史沿革
遠古 迄今為止,中國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六、七千處,遍及全國。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後期人類活動的范圍。這些分散的原始氏族和部落,經過長期的戰爭和融合,形成了2個主要的部落聯盟:一是活動於黃河中游的夏人,一是活動於黃河下游的夷人。以後夏人部落不斷擴展,與東部夷族相融合,成為最大的華夏部落聯盟。 夏朝 傳說中的大禹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國──夏朝。據考古和文獻資料,夏朝的中心地區在今豫西嵩山附近的潁河上游伊洛河流域和黃河北岸的古濟水流域,晉西南也是其重要統治區。夏朝東面疆土還擴展到了豫東黃河下游地區,夏朝後期都城斟灌、帝丘、老丘、西河等都在這一地區。其勢所及南至江漢北,東近淮泗。中國的主體民族華夏族就是在這一地區發展起來的。 商朝 繼夏朝興起的是商朝,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商族相傳是東方的古老部落,始祖是契。傳十四世至湯,才滅了夏朝。大體在今黃河中下游地區,不出今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圍。近年有人認為鄭州商城、偃師商城都可能是湯都西亳。成湯滅夏至盤庚五遷,始居於殷。盤庚(第二十商王)遷殷後,國勢強大。武丁(第二十三商王)以前,商朝的疆域北面擴展到了易水,南抵淮河,西至太行、伏牛山脈,東至海。武丁以後疆域更為擴大,東北可能到達了遼寧,南抵江淮(湖北黃陂盤龍城即為歸附商朝的一個方國),西北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成為古代東方的強大奴隸制國家。
商朝的周圍還有許多部族和方國(即已歸屬的部落國家)。在今東北的有肅慎,灤河下游有孤竹,內蒙古東南部和山西境內有鬼方、方、土方,陝西北部有羌方、犬戎、熏育(葷粥),西部有周、氐,西南為巴、蜀,長江中游為濮、楚人,淮河流域為淮夷等等。 西周 公元前11到前8世紀建立周朝的周人,起源於今陝西武功一帶,原為商朝西部的一個方國。後遷居豳(今陝西彬縣、旬邑一帶),以後又南梁山,至於岐山下的周原。
從周文王開始沿渭河向東發展,翦除了商朝在關中的勢力,遷都於豐(今西安市西南灃河西岸)。武王即位,為經營東方,又將國都東遷於灃河東岸的鎬(今西安市西南斗門鎮一帶)。數年後滅殷,控制了商朝統治區。武王死後,周公東征,相繼征服了商朝殘余勢力和東方諸小國。周朝的疆土大於商朝,為了控制新取得的領土,即推行分封制,即將周朝王畿之外的地區分封給宗室、勛戚功臣、先聖後裔,建立統治據點,以拱衛周室。據記載,周初分封71國,以後仍陸續有所分封,多至數百國。其中主要的有東方的齊、魯,北方的燕、晉等大國,此外,還,黃河下游的衛、管、陳、曹、蔡,漢江流域的「漢陽諸姬」,長江下游的宜和太湖流域的吳。總之,當時疆土北方封國燕,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西面至今甘蕭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東面的封國齊魯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勢力所及還可能到達了巴蜀一帶。周公在今洛陽附近營建雒邑,作為控制東方的政治中心。 春秋時期 春秋初年,四周夷狄入侵,華夏區域縮小。「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西方關中地區為犬戎所佔,東方的山戎、北戎曾侵擾燕、齊、鄭等國,南方的淮夷勢力也伸入中原地區。 最強大的是狄, 居於晉中以北、狹北及太行山兩麓,地域廣大,並四齣侵擾,向南向東發展。中葉以後,五霸迭興,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相繼和戎狄展開斗爭。齊並山東半島諸夷,晉並太行東西大河南北諸戎狄,秦並關中自隴以東諸戎。中原地區的戎狄、東夷浙與諸夏融合,南方的楚越「蠻夷」之地也多諸夏化。故至春秋末年諸夏范圍又有所擴展。
春秋戰爭之際,中原地區諸國逐漸合並,疆界屢易。到戰國時形成了韓、趙、魏、齊、楚、燕、秦七大強國,即所謂戰國七雄。夾在七雄之間還有十幾個小國。這時七國強大,紛紛向四邊開疆拓土,置郡縣,修長城。秦國在惠文王時南攻楚漢中,取地600里,置漢中郡。昭襄王時滅義渠等戎而置隴西、 北地2郡(在今甘肅東部),疆界擴展至今的涇、 渭上游和洮河流域。 於是築長城,西端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北沿北地、上郡北界,至今陝北黃河西岸。今仍有遺址存在。 公元前316年滅巴、蜀,置巴、蜀二郡,將四川盆地也劃入秦國版圖。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華夏諸國的周圍分布有許多蠻夷戎狄。靠近中原地區的戎狄,先後被韓、趙、魏、秦並合,遂與華夏族融合。東夷、淮夷也為齊、魯等所融合。南方越族的許多地方成為楚國領地。較遠的如北邊的林胡、樓煩,原居晉、陝、冀北部和內蒙古地區,先曾為晉、秦、燕大敵。戰國時受趙、燕攻擊,漸次退出長城以外,為匈奴所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從秦到兩漢(公元前221—公元220)共400年,以漢族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規模基本奠定。因此,這一時期的疆域在中國歷史上有開創性意義。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即統一六國前一年,東南並閩越和東甌,置閩中郡,有今福建全省及浙江東南部。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南五嶺並南越,置桂林、南海、象3郡,相當今廣東、廣西2省;北逐匈奴,拓地至陰山, 將河套地區開置九原郡。 於是將戰國的燕、趙、秦長城重加修築和連接,形成了「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的秦長城。史載其時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響戶(北回歸線以南),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此外,秦始皇還開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賓至雲南曲靖一線,控制了當地的部族國家邛、冉等等,將政治勢力伸入了雲貴高原。
漢武帝繼位後,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前100)內(斷向外擴展疆土。 北方疆域的開拓。 公元前127年漢將衛青出擊匈奴,收復了隴西、北地、上郡的北部,還收復了河南地。北邊疆界達陰山以北。 置河西四郡。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擊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設置酒泉郡。以後至公元前67年間陸續分置了張掖、敦煌、武威3郡,合稱河西4部,連同公元前81年在湟水流域設置的金城郡,又稱河西5郡。 南方的擴展。公元前111年又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鬱林、蒼梧、合浦、交趾、 九真、日南、象8郡。次年又跨海於海南島上置珠崖、儋耳2郡。 以上10郡包括今兩廣地區和越南北部,較秦時更為擴展。 公元前138年東甌王迫於閩越的威脅,舉國內遷至江淮之間。公元前110年漢朝滅閩越,又遷其民於江淮之間,後來又在今福建全省和浙江南部設置冶(今福建福州市)、回浦(今浙江臨海東南)2縣(屬會稽郡。 西南7郡的設置。 公元前135—前109年開西南夷,在夜郎、且蘭、邛、、冉、白馬氐、勞浸、靡莫滇、昆明等部族地置犍為、柯、越、沈黎、汶山、武都、益州7郡,除了武都郡在今陝甘2省的嘉陵江上游外,其餘6郡在今雲貴和川邊地區,西南界達到了今四川邛崍山和雲南高黎貢山和哀牢山一帶。 東北樂浪4郡的設置。公元前108年滅了由燕人衛滿在朝鮮半島上建立的衛氏朝鮮,以朝鮮及其附屬國地置樂浪、玄菟、真番、臨屯4郡,把東北疆界推至朝鮮半島中、北部,東至日本海,南抵漢城以北一帶。 西域都護府的設置。西域一詞有廣狹二義:狹義的西域指今甘肅敦煌古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今帕米爾)以東的今新疆地區;廣義的西域還包括蔥嶺以西遠至中亞或更遠至歐洲東部和北非地區。 公元前2世紀初,匈奴的勢力已到了西域地區,控制了當地許多分散的小國。漢武帝時曾於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二次派張騫出使西域,企圖聯合烏孫、大月氏,以抗擊匈奴。公元前102年又遠征在費爾干納盆地的大宛獲勝。 自此西域震恐,多遣使來貢。於是在敦煌至羅布泊之間設立交通亭站,在輪台(今新疆輪台東南)、渠犁(今庫爾勒)等處屯田。這時漢朝只控制到天山南路。北路自烏孫以東猶在匈奴控制之下。至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天山南北才完全擺脫匈奴的統治。漢朝置西域都護府於烏壘城(今輪台東)。都護轄區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南的烏孫、帕米爾地區的無雷和費爾干納盆地的大宛等。 漢武帝時漢朝疆域空前遼闊: 東抵日本海、 黃海、東海暨朝鮮半島中北部,北逾陰山,西至中亞,西南至高黎貢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 北方地區,自三國至西晉,南匈奴大量遷入邊郡;原居於邊郡的烏桓叛服不常,公元207年為曹操所擊破,再遷內地。
十六國時期,「五胡」在中原紛紛建立政權,北方疆域有所擴展。如後趙控制了河套以南,前燕滅了宇文部擴展到老哈河流域,前秦控制了河套地區的大黑河流域。所以北魏統一北方後,北面疆域到了陰山、河套,與柔然為界。
5世紀初,柔然向漠北挺進,佔有了鄂爾渾河、土拉河流域。此後勢力漸強,其版圖東至大興安嶺,南鄰大漠與北魏對峙,西逾阿爾泰山,包有準噶爾盆地,北至貝加爾湖。為北魏政權北面的勁敵。5世紀中葉,其勢力還伸至今新疆地區。 隋朝 6世紀中葉在中國北方蒙古高原上興起的突厥人,552年滅柔然汗國,建立了突厥汗國。583年前極盛時期的疆域:東至遼河下游,西至裏海,南至大漠北,北至貝加爾湖。建牙於郁督軍山(今鄂爾渾河上游)。後南到陰山,逼臨周齊,成為中原王朝北邊的強大鄰邦。
隋朝初建,突厥就侵擾東北、北、西北三邊。583年東西突厥分裂為2個汗國後,東突厥居阿爾泰山以東的蒙古高原,西突厥居阿爾泰山以西至雷翥海(裏海,一說鹹海),包括准噶爾盆地、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流域。隋朝即乘機取得河套地,不過勢力未超過陰山。自西漢元帝時棄珠崖後,經7個半世紀,又復為中原王朝的疆土。至隋末,吐谷渾復國,收復了隋朝所佔故地,又脫離了中原王朝。 唐朝 唐朝在太宗、高宗時期(647—683)是疆域擴展期。630年唐朝滅東突厥,北面疆域推至陰山以北600里,將漠南收入版圖。646年又滅了漢北的薛延陀(鐵勒諸部之一),北至貝加爾湖的大漠南北全入唐版圖。於是在漠北設安北都護府(627年置燕然都護府於烏加河北,663年移治回紇本部土拉河畔,改稱瀚海都護府,669年改名安北,仍治漠北),統轄漠北鐵勒諸部都督府州;在漠南置單於都護府(663年置雲中都護府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土城子,664年改稱單於),統轄漠南突厥諸部都督府州。這是唐朝北方疆域的極盛時期。不久。679年在單於都護府境內突厥叛唐,682年突厥復國。唐朝勢力退出漠北,單於都護府並入安北都護府,移治陰山以南。7世紀初興起於薛延陀北面的回紇,原臣屬突厥。東突厥亡後,與薛延陀平分漠北。744年建國,745年滅東突厥,斥地愈廣,「東極室韋,西金山,南控大漠,盡得古匈奴地」。建都鄂爾渾河,為漠北一大強國。
安史亂後,唐帝國削弱,疆土收縮。周邊各族因長期受到隋唐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在這過程中加強自己政權的建設。
西面吐蕃的崛起。吐蕃居住今西藏雅魯藏布江一帶。6世紀末與吐谷渾、 勞毗同為青藏高原上三大勢力。至7世紀下半葉吐蕃統一了青藏高原,後多次與唐朝爭奪安西4鎮。 宋朝 公元10世紀下半葉—13世紀下半葉,中國分裂為好幾個政權,在中原的有宋、遼、金、夏,在邊區的有大理、吐蕃和西州回鶻、哈汗國、西遼。
北宋因五代梁晉漢周之舊建都開封,太祖時先後消滅了割據南方的荊南、馬楚、後蜀、 南漢、南唐諸國。至太宗初,吳越、漳泉獻地,太平興國四年(979)滅北漢,建成了中原地區的統一王朝,疆域基本上沿襲了五代十國後期的范圍。
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市),其疆域僅限於秦嶺、淮河以南,東南沿海的澎湖列島。 遼朝 遼朝南以雁門山關、大茂山和白溝河下游(今白溝鎮、霸縣、信安鎮一線)與北宋分界。北為西北路招討司、烏古敵烈統軍司統轄漠北諸部族,北界在今蒙古國和俄羅斯邊界之北,東循外興安嶺至海,東面據有渤海國故地,南面跨越鴨綠江、圖們江有今朝鮮東北部。黑龍江下游的室韋諸部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諸部,均為其羈縻地區。西境轄有阿爾泰山地區的粘八葛部。 西夏 西夏初據夏州,旋遷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1020年遷都懷遠鎮(今寧夏銀川市),築城居之,升為興州。1033年升為興慶府。其疆域盛時西至古玉門關,北至今額濟納旗和後套地區,南至祁連山,東有河套至陝北的橫山,先後與宋、金分界。 金朝 1115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崛起於松花江支流阿什河(金時稱按出虎河)。1125年滅遼,1126年滅北宋,1142年與南宋罷兵議和,成為北中國一大強國。其疆域南以淮水、秦嶺與南宋為界,東至日本海,東南與高麗接壤,西鄰西夏、吐蕃、略如北宋舊界,北邊東段抵外興安嶺。 元朝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又一次擴展時期。其與漢唐不同者,是由邊區少數民族佔有了全部漢族地區的統一帝國。正因為將廣大邊區加入了統一大家庭,故其所建帝國的疆域十分遼闊。本文述及的元朝疆域是指元朝皇帝直接統治的版圖,不是指整個蒙古帝國。
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奉鐵木真為大汗,尊號成吉思汗。此後至1279年蒙古先後征服西遼、西夏、金、吐蕃、大理,最後滅南宋。
元朝在東北置遼陽行省,其南界抵達遼東半島南端,東南與高麗接壤。東至於海,在黑龍江口奴兒乾地置征東元帥府。1286年前還征服了今庫頁島上的骨嵬。在北方設置了嶺北行省,轄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西伯利亞中部和中國內蒙古東部、北部和黑龍江部分地區。西南方面統一吐蕃地區,置宣政院轄地,使青藏高原第一次成為中原王朝的直屬版圖。1254年滅大理國,建立雲南行省,南界還到了緬甸、泰國境內。脫離了中原王朝數百年之久的雲貴高原又加入了統一的大家庭。在海疆方面第一次在澎湖列島設立行政機構巡檢司。 明朝 1368年元順帝北遁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 明兵進入大都(今北京市),元作為中原的統治王朝至此結束(殘余勢力保據漠北,史稱北元,1402年後改稱韃靼)。繼之而起的明朝直接統治了原來的南宋、大理和西夏、金的大部分地區,對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和吐蕃地區則採用羈縻統治的方式,漠北仍為蒙古後裔靼韃、瓦所有。今新疆地區為察合台後裔亦力把里的領土,而介於亦力把里和甘肅之間的嘉峪關以外哈密等衛,則也在明朝的羈縻統治之下,其版圖遠比元朝為小。
明朝在今藏、 青、 川西置烏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並分封闡教、闡化、輔教、贊善、護教五王;在今阿里和拉達克設有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封建古格等三王。明朝前期滇省轄境很大,在今國境外的有緬甸、木邦、孟養、大古刺、底馬撒等宣慰司在今緬甸境內,有寮國宣慰司在今寮國境內,有八百大甸宣慰司在今泰國境內。但明朝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力比較幾乎沒有,不同於內地土司。萬曆以後基本上都脫離了與明朝的羈縻關系此外,1407年(永樂五年)又將宋元以來安南地(今越南北、中部)收入版圖,設置府州縣200多個,統以交趾布政使司,推行與內地完全相同的統治。當地於1427年(宣德二年)撤兵棄守。明統治越南北、中部前後凡20年。 清朝 清朝疆域的形成是秦漢以來中華各兄弟民族長期交往、融洽的結果。清朝的統一不僅是依靠軍事力量的強大,主要是各地區經濟發展中相互依賴,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帝國,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清朝合並蒙古諸部及其統治下的回部、西藏、青海等地,歷時達130餘年之久。17世紀20—30年代,漠南蒙古諸部先後歸附後金。
17世紀下半葉,活動在天山北路的准噶爾強大,1688年襲擊漠北的喀爾喀蒙古。喀爾喀部眾降清,移牧漠南。
1690年准噶爾又進擾漠南,清兵開始反擊,准噶爾敗退。
1696年破准噶爾於漠北,次年喀爾喀蒙古還牧漠北,漠北遂入版圖。套西、青海和碩特蒙古於1688、1698年先後降清。
1717年准噶爾奪和碩特部所據西藏,1720年清軍護送達賴入藏,准部敗退,西藏入清。
1755年平定天山北路准噶爾本部, 未幾又叛,1757年再次平定。
1759年又平定本在准噶爾統治下乘准部覆滅、圖謀獨立的天山南路的回部(維吾爾)。於是天山南北路全入版圖。至是,17世紀以前的明朝、女真諸部和東西蒙古組成了一個統一的帝國。
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即乾隆中葉至道光初期是清朝疆域極盛時期。道光以後,外來帝國主義勢力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訂立,遂使疆土日蹙,這是近代中國疆域變遷的一大特點。 中華民國
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之後,因國家動盪,中央政府對邊疆控制力甚微。對外蒙,西藏均無實際控制,外蒙西藏屬於實際上的獨立狀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由於張學良誤判形勢採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整個東北成了日本控制下的「滿洲國」。中華民國政府雖從未承認,但也無可奈何。外蒙古在1921年曾試圖獨立,當時的北洋政府未予承認。唐努烏梁海地區在蘇聯的策動下於1924年宣布成立烏梁海共和國,1926年又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1944年正式加入蘇聯。1945年,根據《雅爾塔協定》,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中華民國政府因為蘇聯違反雅爾塔協議為由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並通過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譴責蘇聯。2002年才與蒙古國互設代表處。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表新聞稿,表示「民國35年我國憲法制定公布時,蒙古(俗稱外蒙古)獨立已為我政府所承認,因此,當時蒙古已非我國憲法第4條所稱的『固有之疆域』。」否定外蒙古為中華民國法定領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開羅宣言》,台灣、澎湖、滿洲光復。大連、旅順、威海衛、廣州灣等租界也先後收回。1947年中華民國派人員軍艦接收南海諸島。但今日,南海諸島為多國所有。目前兩岸政府均認為南海諸島全部和釣魚台列島主權歸屬自己。總體上說,民國疆域與清朝末年最大的不同是在1946年的外蒙古獨立與1945年的「台灣光復」。而藏南、江心坡、帕米爾等地的實際控制權在清末民初時已不屬於中國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的領土范圍是:東起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西至帕米爾高原,南到曾母暗沙,北到漠河。但在東北和西南仍一直存在著領土爭議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部、太平洋西岸。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國。中國領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南端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約5500公里;東起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西到帕米爾高原,東西相距約5200公里。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接壤,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中國大陸海岸線長約1.8萬公里。海岸地勢平坦,多優良港灣,且大部分為終年不凍港。中國大陸的東部與南部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渤海為中國的內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是太平洋的邊緣海。
在中國海域上,分布著5400個島嶼。其中最大為台灣島,面積3.6萬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島,面積3.4萬平方公里。位於台灣島東北海面上的釣魚島、赤尾嶼,是中國最東的島嶼。散布在南海上的島嶼、礁、灘總稱南海諸島,為中國最南的島嶼群,依照位置不同稱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J. 世界歷史上疆域(版圖)最大的國家
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不是羅馬帝國,不是英帝國,也不是俄羅斯帝國,而是由中華民族的蒙古族英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及其後繼者在25年的時間里,以總數不到20萬人的軍隊,先後滅亡40多個國家,征服720多個民族,消滅各國軍隊人數超過千萬,征服各民族人口數目達六億,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其穩定時期版圖面積超過3500萬平方公里,版圖最大時期面積超過4400萬,占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還多.而現在整個亞洲的陸地面積(包括所有島嶼)不過44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