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統一的歷史
晉來(西晉,東晉); 十六國; 南北朝自(南朝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分北宋與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 中華帝國; 中華帝國皇帝 袁世凱,年號洪憲
② 中國歷史上統一的標准
民族融合
③ 中國歷史上皇帝加強統一的措施有哪些
秦: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制,皇帝總覽大權,地方設立郡縣,為郡縣制。
西漢:初年內為郡國制度,容也就是郡縣制分封制並行,中央沿襲秦朝制度,後來漢武帝加強君主專制,中央設立內廷,外廷制,任用自己信任的侍衛等分割宰相權利,地方實行推恩令,防止地方勢力過大。
元:地方設行省制度,中央為行中書省,宰相權利較大但也被制約。
明:胡惟庸案明太祖後廢除宰相制度,設殿閣大學士,陪同皇帝處理政務但不作為正式機構,後來內閣制度逐漸形成,但權利取決於皇帝,仍為非正式機構,地方為府州制度。
清:大部分沿襲明朝,初年有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利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皇帝,後來康熙帝設南書房,雍正帝設軍機處,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④ 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的統一,都是以武力的方式實現的 為什麼
民主的和平過度,甚至公開選舉?我們可沒那麼超前。民族素質和文明發展決定了,我們還很落伍。都是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為了個人野心,不惜犧牲國家和人們的利益。這就是古代的中國。
⑤ 中國歷史上共有幾次大統一局面,分別是在什麼朝代
四次,分別是:
第一次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戰國的分裂局面。
第二次西晉,專司馬屬炎滅東吳,結束了三國的分裂局面(時間短暫)。
第三次隋朝,隋文帝滅南陳,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第四次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宋、遼、西遼、西夏、金、大理的分裂局面。
大統一局面的共同原因:
1、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分裂時期的局部統一為統一創造了條件。
2、人心導向:人民反對戰爭,渴望統一。
3、經濟動因:分裂時期經濟仍有發展,為統一奠定經濟基礎。
4、民族融合:分裂時期仍存在民族交往,民族融合增強,有利於統一。
5、中心人物:傑出人物如秦王嬴政、隋朝楊堅等的雄才大略,在統一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6、中心力量:秦、西晉、隋、元統一前都實現了富國強兵,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力量,打破了力量均勢,為統一的實現提供了保證。
⑥ 中國古代統一的歷史時期有哪些
三次大統一時期1.秦滅六國統一中國 2.隋兼並陳統一中國 3.元朝滅掉金宋統一中國.
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以宗法制度為基礎的分土封侯制.周王是最高統治者,既是中央機構的首領,又是諸侯的共主.周王以下實行分封制,形成一種壓在廣大勞動人民頭上的「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寶塔式的統治,並且世卿世祿.
漢景帝下令取消了諸侯王的治民權,又減縮諸侯王的統治機構,降低王國官職的等級,使之成為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級地方行政單位,基本上解決了劉邦實行諸侯王制度的弊病,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漢武帝改革中樞體制、改革財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中央集權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劉秀退功臣,進文吏、雖置三公、加強監察制度、集軍權於中央.
元朝的行省制,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上得到了保證,對後世影響很大.元朝以後,行省的名稱一直沿用了下來.
歷史上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
1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華夏族與周邊的少數民族匈奴、東胡、戎、越等族通過經濟文化交流和戰爭,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這一融合兼並過程,為後來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2魏晉南北朝時期.蜀國與西南少數民族聯系加強,吳國境內的山越和漢族共同開發了江南,西晉內遷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與漢族聯系日益密切.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這次大融合高潮的頂點在南北朝時期.
3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該時期戰爭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兩宋時期,封建生產方式逐漸向邊疆地區擴展,周邊各族迅速封建化.元朝時期,國家統一,北方民族南遷,中原民族向邊疆遷移,形成了新的民族.
⑦ 總結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幾次大統一時期.比較這幾次統一在社會背景,統一方式,歷史意義等方面的異同點
秦:秦始皇經過十餘年的征戰,掃盪六國,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
漢朝也是統一了,不回過是繼承答了秦的統一。
西晉:司馬氏掌握魏國大權後,於263年滅蜀,司馬炎於265年代魏,280年破吳,三分歸一統。
隋:北周消滅北齊,統一北方,後又迅速衰落,這時權臣楊堅終於發動政變取代了幼主,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軍南下,陳叔寶投降,結束南北對立。
唐朝也是同樣繼承隋朝的統一。
元: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後東征西討,到了忽必烈時,已經先後消滅了金、西夏、回鶻、吐谷渾、吐蕃、大理等國,1279年,崖山之戰,南宋滅亡,完成統一。
明清至今,都是統一的。
綜上所說,統一的朝代共11個,結束長期分裂統一全國的,就4次秦、西晉、隋、元。
⑧ 中國古代史上三次大統一是什麼
三次大統一:秦。西晉,隋朝 加強中央集權: 西周,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的 宗法制, 確立了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製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國」和「家」密切的結合在一起。 漢代,漢承秦制,中央設丞相御史太尉(三公),太尉專管軍事,分設內外朝;地方實行郡縣制。 元朝,中央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地方行省制度,西藏歸屬中央 史上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分別是: 第一次高潮: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華夏族與周邊的少數民族匈奴、東胡、戎、越等族通過經濟文化交流和戰爭,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這一融合兼並過程,為後來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高潮:魏晉南北朝時期。蜀國與西南少數民族聯系加強,吳國境內的山越和漢族共同開發了江南,西晉內遷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與漢族聯系日益密切。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這次大融合高潮的頂點在南北朝時期。 第三次高潮: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該時期戰爭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兩宋時期,封建生產方式逐漸向邊疆地區擴展,周邊各族迅速封建化。元朝時期,國家統一,北方民族南遷,中原民族向邊疆遷移,形成了新的民族。這次大融合高潮的頂點在元朝。
⑨ 中國歷史上實現全國統一的朝代有哪些
有秦朝、西漢、東漢、西晉、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1、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
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2、西漢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為前漢。
西漢的政治制度多沿襲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實行郡國制,而此時的牛耕和鐵器普遍流行。西漢時期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
西漢也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等領域的成就輝煌燦爛,隨著絲綢之路,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西漢出土文物種類豐富,展現出多姿多彩的風貌。
3、東漢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東漢在文化、科技、軍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鄭玄將經學推向高峰並開創鄭學,科技上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軍事上迫使北匈奴西遷,佛教在此期間經白馬寺傳入中國。
東漢豪強地主勢力擴張並形成門閥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內遷,北匈奴西遷後鮮卑人占據漠北,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4、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
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
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允許邊民內遷以來,大量游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
西晉時期以仿鑄造青銅器的高溫燒制的青瓷聞名。西晉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醫王叔和著有《脈經》,地理學家裴秀編有《禹貢地域圖》,史學名著《三國志》即由陳壽所著。
5、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朝代。
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初創三省六部制,完善於唐朝,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
另外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治,興建了隋唐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
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一統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朝
⑩ 中國歷史一共有幾次統一
從夏開始,至今大約四千一百多年。讓我們先來宏觀的看看在這漫長的四個千年中中國的統一與分裂的線條:
夏, 16王,大約500年,聯邦制的統一國體。
商, 17代31王,大約600年左右,聯邦制統一國體。
西周,13王,257年,聯邦制統一國體。
以上三代是中國第一種統一的國家形式。說她是聯邦制,主要是諸侯國的軍政自治權比較獨立。也不是西方的鬆散聯邦制。遠古國家性質是一個專門問題,不想在這里拉扯過多。
東周,即春秋時代,25王,100餘諸侯國,大約300餘年。
戰國,7大戰國,30餘小諸侯國,大約250年左右。
以上兩段是中國文明發展的大黃金時代,是中國創立新型統一國家的過渡時期,而不是通常意義的分裂時期。
秦帝國,兩任皇帝,15年,統一帝國。 楚漢相爭,5年內亂(分裂)。
西漢, 15帝,215年,統一時期。
新, 1帝,15年,統一時期(後期三年內亂)。
東漢, 14帝,196年,統一時期(初期8年內外戰爭,後期24年內亂)。
三國, 60年,分裂時期。
西晉, 4帝,52年,統一時期(後期15年內亂)。
東晉南北朝,12帝,264年,大分裂時期。
隋, 5帝,39年,統一時期(後期3年內亂)。
唐, 25帝,276年,統一時期(中間及後期內亂大約30年)。
五代十國,52年,大分裂時期。
北宋, 9帝,163年,統一時期。
南宋, 10帝,157年,大分裂時期。
元, 13君,88年,大分裂內亂時期。
明, 19帝,294年,統一時期。
清, 10帝,296年,統一時期。
1840年後的160年,只算共和國50年基本統一,其餘110年全部記為內亂、 外侮、分裂時期。
根據以上粗線條,中國前兩個千年基本統一,後兩個千年(秦帝國之後)中,統一時期為1215年,分裂內亂時期為785年(加上統一時期的中後期內亂, 大約800多年)。
從總的方面說,中國民族的統一占據了主流,分裂內亂終歸統一。一個基本規律是,強盛的中國全部是統一時期,積貧積弱的中國全部是分裂內亂時期。世界上沒有一個大民族象中國這樣歷經如此多的分裂內亂而每次都能整合自己,最終回歸統一潮流!分裂勢力在中國歷史上沒有成功過一次,中國的國土沒有因為分裂內亂而永遠丟失那怕一寸!不能不說,這是世界民族史的奇跡。 中國民族智慧中最為眩目的明珠就是統一意識。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將統一意識化做如此恆久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