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的觀後感600字左右

世界歷史的觀後感600字左右

發布時間:2021-03-06 17:55:55

⑴ 求《世界歷史》觀後感,內容越多越好

《世界歷史.com》作為一本世界歷史的通俗讀本,對世界歷史中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版響的事件權以獨立標題、各自成節的形式加以記述,既注重每一小節內容的故事性與通俗性,又結合標題之間內在的歷史聯系與歷史規律,配以幾百幅珍貴精美的插圖,力求將世界歷史的豐富性與精彩性更直觀、更真實、多層面地表現出來。
書中上起史前文明,下迄科索沃戰爭,橫跨歐亞非美等各大洲,中外皆錄,古今縱覽,文圖並呈,體例上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全面記錄世界歷史的發展,使其成為當前一部時間跨度最長,體例最獨特的世界歷史。
書中以e時代最流行Blog閱讀方式,打破了傳統的閱讀概念,將世界歷史全方位、立體地展現出來,使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座世界歷史的博物館。書中所選精美圖片,囊括人物、戰爭場景、歷吏文物等門類,信息量大,可觀性強,配以准確精當的圖注文字,充分拓寬讀者視野,開辟思維想像空間。此外,每個篇目下的「相關鏈接」和「拓展閱讀」兩個小欄目不僅能幫助讀者輕松地獲得與篇目相關的信息,也能夠引領讀者在閱讀之餘向縱深層次邁進。

⑵ 《世界簡史⦆讀後感600字

《世界簡史》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赫伯特˙喬˙威爾斯。這本書引領我們追尋人類祖先前仆後繼所創造的偉大文明——日石文明、蘇美爾文明、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亞利安文明、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引領我們去晉見亞歷山大大帝、阿育王、羅馬皇帝、中國皇帝、羅馬教皇、俄國沙皇,去感受他們風雲激盪的人生和他們的雄才大略;還引領去拜謁人類偉大的靈魂: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孔子、老子等,去觸碰他們不朽的思想脈搏;還不忘引領我們去領略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所蘊含的真義和神韻,去感悟其靈性、靈氣和靈修;還毫不粉飾得把人類歷史上的血腥、殘暴、沖突、戰爭一覽無余的呈現在我們眼前,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
在看《世界簡史》這本書時,可以知道很多的知識,如: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剛看到這個題目時,我的心中便充滿了疑問:考古學家是從哪裡發現了遠古的生物的?那些生物長什麼樣?是大還是小等問題。於是,我認認真真的,一字一句的讀下去,嘴裡還念念有詞。讀著讀著,我便找到了答案。考古學家是從層岩石中發現了遠古的生物的,那些生物就是我們現在的生物的祖先,所以相差不了多少,大小也各不一樣。而且,我還知道了最早出現的動物是一種像蚜蟲的三葉蟲,後來還出現了有九英尺長的海蠍子,在比化石岩更古老的的岩石中,偶爾會出現一種分離狀態的碳——石墨。瞧!多麼有趣啊!
看完《世界簡史》後,我認為《世界簡史》不只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史書,他不拘泥於條條框框,他所真正關注的是人類文明進程中具有永恆價值的東西。從書中,我深深感受到人類所遭受的苦難而感到憐憫。更可貴的是他比較可觀的看待東西方文明,歌頌光明,憎恨黑暗。
歷史總會給人無限的感慨,就好像站在長江的入海口;歷史總會給人無限的疑問,就好像面對著一個難題;歷史總會給人無限的驚訝,就好像聽見一件聞所未聞的奇怪事;歷史總會……歷史給人太多的無限了,永遠也數也數不清。

⑶ 全球通史讀後感600字

《全球通史》讀後感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對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與一般卷帙浩繁的史書,讓史料、歷史事件佔多數,而是用一種定論性的話語將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的有關文明、朝代的更替、社會制度的變遷等等問題做了一個總結性的闡釋。在閱讀《全球通史》的過程中,無法對具體歷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當這些感悟印證到了現實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國歷史,便有了下面的幾點讀後感。
一、在人類社會邁入近代以前,人類的各種群族在各大洲自顧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種有明顯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這樣逐漸發展起來並形成了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這種力量又繼續推動著人類歷史的發展。
世界歷史進入近代以後,人類的好奇心衍變為強烈的野心,並逐漸對自己的生存空間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於是人們再也不像動物一樣隨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類在名為「國際交流」的幌子下開始了永無止境的爭斗,這在當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續。
放眼望去,世界歷史越來越是「實用主義」哲學或是「唯物論」的天下了。近代以來的一次次戰爭,一戰二戰,在炮火的轟鳴下人類在一次次地進行著力量的轉換。時至今日,這種力量的轉換還在繼續,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提到「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之類的話語,於是世界各國大多都在拚命發展經濟,希冀能建設成一個強大的過渡,在所謂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種「競爭」越來越形成一種怪圈,國際競爭的號角吹響到各個地區,我們看到現在的中國,發展經濟是頭等大事,GDP指標壓倒一切,經濟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這種「競爭」說白了就是「物質第一」、「一切向錢看」,我們在人類歷史的任何時期都不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我們在對比1500年以前的歷史特別是遠古歷史和1500年以後的歷史不難發現:創造了一直到今天我們都引以自豪的燦爛文化的遠古時期所發生的戰爭遠遠比近代以來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和豐富,人們的慾望也越來越強,戰爭也越來越多,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偏離了人類歷史正常的發展軌道,反思我們當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夠經受得住歷史的考驗。「物質資料的生產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我們對這一理論的理解是否有點誇大了呢?
二、《全球通史》對中國的介紹始於商朝,把商朝當作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朝來展開中國歷史,這和我們一般所認為的「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不一樣的。目前史學界尤其是外國歷史學家對我們所稱的「五千年文明」還有很多持懷疑態度,以至於我們國家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出現。這是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在外國人的壓力下我們屈從地去挖掘我們的祖先的墳墓並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年代久遠,難道「歷史悠久」便能加足我們以後在國際交往中說話的底氣?難道美國會因為一個國家的歷史長短來作為它外交政策的依據?我們對本身歷史的研究不應該建立在別人的要求下,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歷史。時間能說明什麼呢?只能說明過去。民族、國家乃至於我們個人的發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的。美國只有兩三百年歷史,但還不是生機勃勃,照樣生活得很好?
斯塔夫里阿諾斯意味深長地引用了伏爾泰的話作為題記開始講述1500年以後的中國:「我們不必被中國人的成就迷住心竅,以至竟承認其帝國的體制真乃世界有史以來是最好的。」我們承認,我們不是最好的,但又有誰能說證明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是最好的呢?
三、《全球通史》在最後說「人類還從未看到在他們面前如此燦爛奪目的前景,但人類也同樣從未見識過潛伏在這種景象後面的蘑菇雲。」 斯塔夫里阿諾斯以及現在眾多的歷史學家都認識到了科技在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著危險,美好中承載著毀滅,也許真的有那麼一天,人類會發展到窮凶極惡的最高境界,將那些所謂智慧結晶的恐怖武器搬出來施加在對方身上,或者說某些國家、某些民族試圖創造出更具有科學含量的威懾力量,在試驗或是檢驗、嘗試的過程中,科學突然和人類開了一個玩笑,發揮了它的威力,在人類看到結果的過程中也結果了自己。這一天會不會遙遠呢?
馬克思主義說,事物總是有著「產生—發展—消亡」的過程的,那麼人類呢?我們在不斷創造歷史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挖掘自己的墳墓嗎?我們會最終殊途同歸地走向末日嗎?對於我們每一個個體的人來說,生命的過程遠遠比結果來得重要,所以即使我們走向毀滅的必由之路也用不著驚恐。我們對於歷史的研究和認識,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認清現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來,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現在的一切。

⑷ 《世界歷史100集》觀後感800字 要原創的

這部紀錄片共采訪中外歷史專家學者200餘人,足跡遍布62個國家和地區,聘請了27位國際專業攝影師,探訪了322所博物館,得到了63個中國駐外使領館和77個國外駐華使領館的支持,內容包括了埃及的帝王谷、神秘的金字塔、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遺址建築等世界各地的奇異風景.
一部歷時8年才完成的專題片《世界歷史》在央視電影頻道每晚18:45非黃金檔播出,出乎意料的是開播一段時間後悄然走紅.「當人們在工作之餘打開電視機,在休閑中'看』半小時歷史,邊看邊聽,一定會很有收獲的,還可以適當地彌補一下自從中學畢業以後就留下的歷史空白.」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錢乘旦談到正在熱播的大型紀錄片《世界歷史》,稱學歷史已經進入「讀圖」時代.
《世界歷史》是我國第一部採用高清晰數字技術拍攝的世界歷史紀錄片.《世界歷史》長100集,耗時8年製作而成.從遠古人類起源到萬隆會議,娓娓道來,風格朴實.它從人類歷史的開端、遠古人類寫起,一直講到萬隆會議結束,展示了人類幾萬年生存、發展、斗爭、變革、進步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它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詳盡豐富的史料,綿密地展現出世界史全貌,用冷靜的史家筆法敘述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用實物展品和專家論證還原歷史現場的真實細節.它系統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人類歷史進程規律性的本質聯系,反映出走向未來的中國人民對世界歷史的獨立理解以及對中國和世界現實的復雜思考.
它跨越國度、跨越時空、跨越民族,以人類社會發展史為題材的紀錄片,以豐富的視聽手段再現自遠古人類起源到萬隆會議的浩瀚歷史圖景;開創了中國大型紀錄片製作歷史上多項先河,填補了國內沒有全景式世界歷史紀錄片的空白,也是我國第一部採用高清晰數字技術拍攝的世界歷史紀錄片.
整個影片依循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沿著歷史由低向高、由簡單到復雜不斷發展進步的脈絡,用形象和解說展現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世界史畫面.

⑸ 世界歷史觀後感300字以上

近代歷史上,中國和日本經歷了相似的災難,但結果卻大不相同。有人於是說,中國對待外來文化的方式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而日本則採取「全盤西化」的策略。這導致兩國所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不難看出,這一定是全盤西化論者。那麼,中日之間出現差別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先談中國的失敗
1、中國的封建制度比日本完善,經濟上自給自足和自我恢復能力更強。
中國畢竟是一個有著兩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大泱泱大國,船大難調頭,這是中國在改革面前非常遲緩的原因。而日本小國寡民,如果滅亡那必然是非常徹底的。加上幕府將軍實行的不是王道仁政,而大清畢竟剛剛經過康乾盛世,所以人民的態度也不一樣。尤其是我們的封建自然經濟,幾千年來非常穩定,所以缺少改革的必要。
2、中國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原則是正確的,但對於精華和糟粕的定義不太正確,導致了後來很多運動的失敗。
我們知道,我們對於西方,先學技術,後學政體,最後學文化。但學習技術,我們一直沒有真正學習工業生產;學習政治,我們也沒有真正調動人民參政;學習思想文化,那就僅僅是盲目的批判老祖宗。一句話,光看著人家搞,搞得好,不知道人家為什麼好。我們需要的是肥皂,然而洋人帶來的卻是手紙,當然用不好。五四運動之後,國民應該才算是真正醒悟,各派有識之士認識到人民力量的重要。事實上,正是由於這一點,才有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有人總是認為日本是成功的,可拋開高樓大廈、汽車手機,讓我們看看日本人的骨頭和大腦是什麼樣的。
3、日本也並沒有全盤西化,而是建立了武士道精神,事實上是為軍國主義和壟斷大資本家服務的。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是日本基本的社會架構,也就是貴族統治的架構沒有變。小人得志便猖狂,日本是這樣的民族,資本家是這樣的動物,小地主是都有這樣的通病的,三者結合在一起(明治維新的主力是中下級武士),你就不難想像日本的資本家是多麼的可惡,近幾年豐田公司的丑惡行徑,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惡習。我們知道,日本小國寡民,缺乏資源,要活命,最省錢(注意,不是好,僅僅是省錢)的辦法就是擴張。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打仗反而能夠給國內壟斷企業提供足夠的市場和資金。君不見美國隔幾年打一次,就是軍火商人搞得鬼。事實上,武士道精神由來已久,當年的倭寇就是秉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子罵的精神侵擾我東南海防的。所以,那些說日本全盤西化的人,是沒長腦子的,甚至日本人自己都不承認全盤西化。
4、日本現在道德淪喪的很厲害,最明顯的性服務泛濫,日本現在是小節很死板,大事喪天良。
日本有很多骯臟的行業,這里不便多談。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承認黑社會組織團體合法的國家之一。每年日本的捕鯨行為招致世界人民痛恨……前幾天北京書店裡流行一本《格林童話原版》,是日本的一位女作家寫的,裡面加入了很多暴力、色情、亂倫的內容。日本,是希望摧毀國民殘存的價值觀(甚至包括外國人的價值觀),來為他們最丑惡的軍國主義鋪墊。

以史為鑒,在今天,我們該怎麼做呢?
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或多或少引進了西方價值觀,導致中國人普遍沒有信仰。鄧小平說,要永遠讓社會主義價值觀占統治地位,否則中國就有滅亡的危險。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很多人只知道當年帝國主義殘殺共產黨人,殊不知他們為什麼。共產黨為多數人謀福祉,必須打擊少數人的利益,少數人當然反對。但是帝國主義國家就是少數人控制的,怎麼辦?殺。他們認為。1989年,歐洲絕大多數的社會主義國家崩潰。帝國主義國家後現在這些不算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裡樹立他們唯利是圖的價值觀,然後再煽風點火顛覆他們。1989年,我們中國也出現了類似的動亂,最後因為鄧小平的「打屁股政策」平息了。當時的中國比蘇聯還強大,朝鮮、越南就在中國邊上,古巴在美國自己家門口,打仗容易傷了美國人,就這樣,僅有的四個社會主義國家得以保全。如果我們從骨子裡全盤西化,那麼我們幾十年來建立的成果就會毀於一旦。那時,中國滿地都是文強,而老百姓只能淪落到連「開胸驗肺」都不如的地步。
6、清朝和民國的吸收沒有真正結合基本國情,沒有重視人民的力量,而是簡單的照搬西方歷史。古代佛教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證明,外來文化只有在結合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吸收,才能有生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在中國危難最重的時候,佛教來了,馬克思主義來了。就像一個血癌患者,給她體內注入新的血液,它就能恢復。當然,佛教是在三教合一之後才真正成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最初沒有中國化的佛教導致多少朝代滅亡;馬克思主義是好的,但如果不把它中國化,就會像博古李德一樣死板,最終差點導致人民革命失敗。共產黨之所以成功,因為共產黨重視人民力量。人民是最強大的,中國人民是最多的,只要中國人民站起來,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戰勝中國。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一條結論:任何事情,都要在立足基本國情的基礎上辦,否則只能失敗。

⑹ 《世界歷史》 讀後感 600字左右 好的再加分

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這個怪物使好幾條船發生了意外《海底兩萬里》讀後感 《海底兩萬里》寫於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敘述法國

⑺ 求求世界歷史觀後感500字左右謝謝急馬上要

《世界歷史.com》作為一本世界歷史的通俗讀本,對世界歷史中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回事件以獨立標答題、各自成節的形式加以記述,既注重每一小節內容的故事性與通俗性,又結合標題之間內在的歷史聯系與歷史規律,配以幾百幅珍貴精美的插圖,力求將世界歷史的豐富性與精彩性更直觀、更真實、多層面地表現出來。
書中上起史前文明,下迄科索沃戰爭,橫跨歐亞非美等各大洲,中外皆錄,古今縱覽,文圖並呈,體例上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全面記錄世界歷史的發展,使其成為當前一部時間跨度最長,體例最獨特的世界歷史。
書中以e時代最流行Blog閱讀方式,打破了傳統的閱讀概念,將世界歷史全方位、立體地展現出來,使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座世界歷史的博物館。書中所選精美圖片,囊括人物、戰爭場景、歷吏文物等門類,信息量大,可觀性強,配以准確精當的圖注文字,充分拓寬讀者視野,開辟思維想像空間。此外,每個篇目下的「相關鏈接」和「拓展閱讀」兩個小欄目不僅能幫助讀者輕松地獲得與篇目相關的信息,也能夠引領讀者在閱讀之餘向縱深層次邁進。

⑻ 求《大國崛起》或《世界歷史》或《探秘世界歷史》的觀後感,700左右

大國崛起觀後感
近段時間,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電視紀錄片,名字叫做《大國崛起》。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
歷史,原來是這么充滿趣味!這么深奧奇妙!
《大國崛起》這部記錄片分別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日本、俄羅斯(前蘇聯)、美國九個曾經在世界歷史舞台上擁有輝煌經歷的風雲大國的興衰故事。它們的強盛都離不開那些改變國家命運的重要人物和領導人。從哥倫布、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瓦特、莎士比亞、亞當·斯密、盧梭到伊沙貝爾女王、拿破崙、戴高樂、郫斯麥、彼得大帝、華盛頓。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真正的治國之道從是這里產生的。
每一個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大國,都可以當作我們的老師。西班牙與葡萄牙告訴我們:要有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才能使我們擁有別人不會擁有的東西;荷蘭告訴我們,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跡;英格蘭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崛起還得需要科學與文化思想的支持;法蘭西告訴我們: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長時間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則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更加深刻地證實了法蘭西的教訓;德意志還告訴我們只有統一完整的國家才能走上強國之路;日本告訴了我們:要使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蘇聯的興衰告訴我們:偉大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美利堅合眾國告訴我們: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前進道路。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國》,這裡面談到了中國唐宋的強盛時期,它是這樣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國城市就已經有很多的福利設施;一千多年前歐洲很亂很窮很落後,美洲未開發、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於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正朝著成為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
一千多年前中國華北的鋼鐵業年產就達一百二十五萬噸,而公元1788年歐洲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鋼鐵業年年產才有七萬六千噸。
一千年前的中國農業、商業、製造業、手工業、娛樂業都是世界最發達的……
一千年前世界與中國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是幾倍而是十幾倍。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於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令中國人無比自豪,但晚清時,清朝政府的腐敗卻讓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欺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得挨打,人民就會陷入痛苦與憤怒之中。
現在的中國終於像巨人一樣從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來,但我們卻沒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人的那份驕傲與自信,因為,我們還沒有站在最頂端。
怎樣才能使中國在歷史的大舞台上再現雄風?
看完《大國崛起》以後,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點,全國的人民要萬眾一心地為國家努力,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為國家出力,要記住:「國家興亡,我的責任。」大家團結協作,才能讓我們的祖國走向勝利。第二點,國家領導人應該注重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應該多多建設免費的小學與中學,要讓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國家才能培養大量的人才,才能實現成為強國的夢想。第三點,英明的領導人與有智慧的百姓一樣重要。國家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優秀的領導人才能制定正確的制度和戰略。第五點,即使擁有了以上四點,沒有歷史機遇,那麼崛起的道路還是非常漫長的,重要的歷史機遇可以使一個國家迅速崛起,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另外,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影響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歷史,它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從前人做過的事情中獲得經驗與教訓,它的缺點是容易在向別的國家學習並改善自己的時候與自己本身的傳統發生一些矛盾與沖突。
「國家興亡,我的責任」。讓我們大家都努力成為優秀的人才,將來為祖國創造光明的未來,讓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二十一世紀騰飛,再次遙遙領先於世界!

⑼ 世界歷史觀後感 1000字

近代歷史上,中國和日本經歷了相似的災難,但結果卻大不相同。有人於是說,中國對待外來文化的方式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而日本則採取「全盤西化」的策略。這導致兩國所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不難看出,這一定是全盤西化論者。那麼,中日之間出現差別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先談中國的失敗
1、中國的封建制度比日本完善,經濟上自給自足和自我恢復能力更強。
中國畢竟是一個有著兩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大泱泱大國,船大難調頭,這是中國在改革面前非常遲緩的原因。而日本小國寡民,如果滅亡那必然是非常徹底的。加上幕府將軍實行的不是王道仁政,而大清畢竟剛剛經過康乾盛世,所以人民的態度也不一樣。尤其是我們的封建自然經濟,幾千年來非常穩定,所以缺少改革的必要。
2、中國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原則是正確的,但對於精華和糟粕的定義不太正確,導致了後來很多運動的失敗。
我們知道,我們對於西方,先學技術,後學政體,最後學文化。但學習技術,我們一直沒有真正學習工業生產;學習政治,我們也沒有真正調動人民參政;學習思想文化,那就僅僅是盲目的批判老祖宗。一句話,光看著人家搞,搞得好,不知道人家為什麼好。我們需要的是肥皂,然而洋人帶來的卻是手紙,當然用不好。五四運動之後,國民應該才算是真正醒悟,各派有識之士認識到人民力量的重要。事實上,正是由於這一點,才有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有人總是認為日本是成功的,可拋開高樓大廈、汽車手機,讓我們看看日本人的骨頭和大腦是什麼樣的。
3、日本也並沒有全盤西化,而是建立了武士道精神,事實上是為軍國主義和壟斷大資本家服務的。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是日本基本的社會架構,也就是貴族統治的架構沒有變。小人得志便猖狂,日本是這樣的民族,資本家是這樣的動物,小地主是都有這樣的通病的,三者結合在一起(明治維新的主力是中下級武士),你就不難想像日本的資本家是多麼的可惡,近幾年豐田公司的丑惡行徑,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惡習。我們知道,日本小國寡民,缺乏資源,要活命,最省錢(注意,不是好,僅僅是省錢)的辦法就是擴張。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打仗反而能夠給國內壟斷企業提供足夠的市場和資金。君不見美國隔幾年打一次,就是軍火商人搞得鬼。事實上,武士道精神由來已久,當年的倭寇就是秉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子罵的精神侵擾我東南海防的。所以,那些說日本全盤西化的人,是沒長腦子的,甚至日本人自己都不承認全盤西化。
4、日本現在道德淪喪的很厲害,最明顯的性服務泛濫,日本現在是小節很死板,大事喪天良。
日本有很多骯臟的行業,這里不便多談。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承認黑社會組織團體合法的國家之一。每年日本的捕鯨行為招致世界人民痛恨……前幾天北京書店裡流行一本《格林童話原版》,是日本的一位女作家寫的,裡面加入了很多暴力、色情、亂倫的內容。日本,是希望摧毀國民殘存的價值觀(甚至包括外國人的價值觀),來為他們最丑惡的軍國主義鋪墊。

以史為鑒,在今天,我們該怎麼做呢?
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或多或少引進了西方價值觀,導致中國人普遍沒有信仰。鄧小平說,要永遠讓社會主義價值觀占統治地位,否則中國就有滅亡的危險。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很多人只知道當年帝國主義殘殺共產黨人,殊不知他們為什麼。共產黨為多數人謀福祉,必須打擊少數人的利益,少數人當然反對。但是帝國主義國家就是少數人控制的,怎麼辦?殺。他們認為。1989年,歐洲絕大多數的社會主義國家崩潰。帝國主義國家後現在這些不算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裡樹立他們唯利是圖的價值觀,然後再煽風點火顛覆他們。1989年,我們中國也出現了類似的動亂,最後因為鄧小平的「打屁股政策」平息了。當時的中國比蘇聯還強大,朝鮮、越南就在中國邊上,古巴在美國自己家門口,打仗容易傷了美國人,就這樣,僅有的四個社會主義國家得以保全。如果我們從骨子裡全盤西化,那麼我們幾十年來建立的成果就會毀於一旦。那時,中國滿地都是文強,而老百姓只能淪落到連「開胸驗肺」都不如的地步。
6、清朝和民國的吸收沒有真正結合基本國情,沒有重視人民的力量,而是簡單的照搬西方歷史。古代佛教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證明,外來文化只有在結合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吸收,才能有生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在中國危難最重的時候,佛教來了,馬克思主義來了。就像一個血癌患者,給她體內注入新的血液,它就能恢復。當然,佛教是在三教合一之後才真正成功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最初沒有中國化的佛教導致多少朝代滅亡;馬克思主義是好的,但如果不把它中國化,就會像博古李德一樣死板,最終差點導致人民革命失敗。共產黨之所以成功,因為共產黨重視人民力量。人民是最強大的,中國人民是最多的,只要中國人民站起來,世界上就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戰勝中國。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一條結論:任何事情,都要在立足基本國情的基礎上辦

《世界歷史.com》作為一本世界歷史的通俗讀本,對世界歷史中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事件以獨立標題、各自成節的形式加以記述,既注重每一小節內容的故事性與通俗性,又結合標題之間內在的歷史聯系與歷史規律,配以幾百幅珍貴精美的插圖,力求將世界歷史的豐富性與精彩性更直觀、更真實、多層面地表現出來。
書中上起史前文明,下迄科索沃戰爭,橫跨歐亞非美等各大洲,中外皆錄,古今縱覽,文圖並呈,體例上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全面記錄世界歷史的發展,使其成為當前一部時間跨度最長,體例最獨特的世界歷史。
書中以e時代最流行Blog閱讀方式,打破了傳統的閱讀概念,將世界歷史全方位、立體地展現出來,使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座世界歷史的博物館。書中所選精美圖片,囊括人物、戰爭場景、歷吏文物等門類,信息量大,可觀性強,配以准確精當的圖注文字,充分拓寬讀者視野,開辟思維想像空間。此外,每個篇目下的「相關鏈接」和「拓展閱讀」兩個小欄目不僅能幫助讀者輕松地獲得與篇目相關的信息,也能夠引領讀者在閱讀之餘向縱深層次邁進。

歷史是無比的殘酷,我不得不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沒有戰爭,
我佩服歷史上所有偉大的天才人物,他們的事跡讓我感到自己愈加的平凡和渺小。
一個人可以讓世界充滿罪惡,比如希特勒,比如墨索里尼。
一個人可以拯救一個國家,比如羅斯福,比如戴高樂,比如彼得大帝。我常常在想,這些偉人是如何修煉出來的?
但是,在正與邪的斗爭中,正義永遠是勝利的一方!
這是我們每個人安全的活在世上的保證,感謝這些偉人,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把歷史拉進了正常的軌道。
我崇拜的周恩來總理,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我又一次在看萬隆會議的影響資料上看到了他的身影。他敏捷的思維,出眾的口才,高貴的人格魅力,一生都是我學習的楷模。
歷史太長太悠久,我不知道該怎樣書寫才能表達我看了這個片子以後的感覺。只是感到自己才學太是淺陋,真是學海無涯啊,我所知道的,永遠都是那麼那麼的少!

⑽ 關於世界史的讀後感500字

《世界史》讀後感

世界史是最宏大的史學著作,它與其它一切歷史——政治史、生活史、學科史、民族史、人物史等等——它是全面的。也就是說在極小的篇幅裡面(當然幾十萬字是必要的)囊括歷史的全部經歷。也正因為它的野心宏大,所以必須是大線條的揮毫,以一字千鈞的筆力凝練出最重要的脈絡。
因此世界史有著它獨特的特性和構思。首先,他必須關注全部時間。歷史是對過去的重構。打個比方,我們回憶小時候的一件事,會有獨特的邏輯和體會;如果我們的同齡人回憶起同樣的一件事,也會有著他自己的邏輯和體會。如果剛好兩人相遇,聊起同樣一件事,可能會相互彌補,也可能相互沖突,也很可能幸運的完全一樣。但即使是我們能夠完整清晰的回憶起一件事,也不能說我們的回憶就是歷史存在本身。我們的回憶只是對過去的重構和再發現。而從這方面歷史就可以理解成是人類,或者某一國家、民族或者一群人、一個企業的對過去的共同回憶。考古發現以及失傳文本的出現就像我們某一天收拾房間的時候找到以前的日記或者是某個有特殊意義的信物,會喚起早已「消失」的某種回憶。當然,歷史學的工作是一個高度智識的過程,需要嚴格的推理和考據支持。
「時間能沖淡一切」似乎是我們共有的經驗,越久以前的事情我們的記憶會越模糊,而靠近當前,記憶就會越豐富越細膩也越龐雜。當歷史學的眼光碰觸到了上古時代,會發現那時的歷史只剩下神話傳說,而到了今天,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每一個小時都能產生耗盡人的一生都無法讀完的歷史原始資料。幾乎所有的東西的「從無到有」都出現在這個跨度裡面。如何用一本書將這兩個極端之間的內容全部囊括起來,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事業。
麥克尼爾的《世界史》依然採用了大時段的劃分。全書包括四個部分:
Part I Emergence and Definition of the Major Old World Civilizations to 500 B.C.
Part II Equilibrium Among the Civilizations 500 B.C.—A.D. 1500
Part III The Dominance of the West
Part IV The Onset of Global Cosmopolitanism
前兩部分明確表明了時間的截點,而後兩部分講的是公元1500年後的內容,考慮到當時世界交流中錯綜復雜的線索已經是劃一的區分變得困難或者意義不大,因而題目裡面沒有出現明確的時間符號。這簡單的四個標題已經體現了作者對整個世界史的考察眼光以及寫史意志。
時間分段的方法體現在全書的各個章節裡面,由於每一章節關注的是某個具體的族群,這一工具的運用顯得方便很多。節點往往是大的歷史事件,例如穆罕默德領導的伊斯蘭崛起,又如法國大革命。而節點之間的容量則留給歷史主體的演變——人們的政治、生活、經濟等等方面的發展和變化。這樣,整部世界史就被分成一段一段放在不同的盒子里,我們翻開其中一個盒子,就能找到想要的東西。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的觀後感600字左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