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1787世界歷史事件

1787世界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6 16:35:43

Ⅰ 美國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

1776《獨立宣言來》
1781獨立戰爭結束源
1787《聯邦憲法》
1917美國對德國宣戰(一戰)
1921華盛頓會議
1928《非戰公約》
1929美國經濟危機
1933羅斯福新政
1941簽訂《大西洋憲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
1942
簽訂《聯合國宣言》
中途島海戰
1943開羅會議
德黑蘭會議
1945
雅爾塔會議

Ⅱ 美國近代歷史重大事件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 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 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 並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81年, 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 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 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 他們採取一項原則, 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 同時, 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 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 此外, 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 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 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 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沖突(1850-1869)
引起內戰的原因, 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 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 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 對這個國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驗。 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 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 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 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 金融的中心, 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 另組政府,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 內戰爆發了, 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 1865年, 北方戰勝了, 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恢復統一, 而且, 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29)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 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 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59)
經濟大恐慌, 影響的不只是美國, 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 經濟大恐慌, 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 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 工廠商店關門, 銀行倒閉,一片蕭條。 1932年, 羅斯福當選總統,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 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 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 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美蘇兩國, 關系日趨惡化, 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 加緊准備, 一如戰時, 這種狀態, 被稱為「冷戰」。

70年代中期, 經濟一度復甦,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 美國建國200周年, 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1981年4月12日, 美國成功地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1985年, 里根連任總統, 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Ⅲ 1787年有哪些戰爭或重要歷史事件

(1)美國領土的擴張:
①手段:贖買、武裝顛覆或入侵。
②結果:19世紀中期,美國領土從大西洋沿岸擴展到太平洋沿岸,形成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西進運動」。
③影響:給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帶來災難;使西部領土得到開發,客觀上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美國兩種經濟形勢的矛盾也隨之加深。
(2)美國兩種經濟形勢的矛盾:
①北方工商業資本家要求保護國內原料和市場,擴大工業品出口,提高關稅,限制工業品進口;希望廢除奴隸制,增加自由勞動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
②南方奴隸主把棉花等原料大批銷往英國,並從英國大量輸入工業品,力主降低關稅,擴大進口,擴充奴隸數量,在西部擴展奴隸制。
③矛盾的焦點在於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3)廢奴運動的高漲:19世紀上半期,廢奴運動不斷高漲。廢奴主義者積極呼籲廢除奴隸制,並積極付諸行動。南北雙方的矛盾日趨尖銳。
(4)內戰的導火線:1860年,代表北方資產階級利益、主張限制奴隸制的美國共和黨候選人林肯當選為總統。
[編輯本段]經過
(1)內戰的爆發和初期戰況:
①1861年,南方的一些州建立南部同盟,接著挑起戰爭。
②戰爭初期,北方軍隊節節失利。
(2)戰局的轉折:
①為扭轉戰局,林肯政府先後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②1863年,在葛底斯堡戰役中,北方軍隊獲勝,開始掌握戰爭主動權。
(3)戰爭的結束:1865年,南方軍隊投降,內戰結束。
[編輯本段]影響
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進一步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起飛鋪平了道路。
[編輯本段]內戰的起因
南北戰爭的根本原因是南方的三十萬奴隸主,在新移民區擴張奴隸制的,威脅了自由州的存在和發展,侵犯了包括南方自由人民在內的聯邦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南方州的戰爭目的不是從聯邦中退出,而是要同北方州爭奪邊境州和其他未開墾地區的土地,要把奴隸制擴展到整個北美大陸。南方奴隸主的生存和發展驅使南方州對北方開戰。北方州除了應戰,沒有其他選擇。
新的歷史學者卻認為:內戰原因不是因為奴隸制度,而是由於不同意識形態文化背景導致價值觀點不同,戰爭爆發深層次原因是圍繞國家的統一和分裂,林肯認為在國家分裂面前,奴隸制的存廢是不重要的,而導致國家分裂的原因除了意識形態和文化背景以外就是南北方是兩個不同的市場環境,和不同的經濟制度。
然而,要對一個歷史事件性質做出判斷,要求我們一不能憑當事人的聲稱和主觀意願,二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該事件本身,而要去揭示造成該事件的客觀矛盾運動。在分析北美內戰的起因時,存在兩種傾向。一種傾向認為北方不同意南 方州獨立,是違背憲法的行為。另一種意見認為,林肯解放奴隸只是迫 不得以。於是南北戰爭就不應當被認為是廢除奴隸制的問題。
第一種意 見顯然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南方奴隸主不會以獨立為目標。奴隸制的內在要求迫使南方去爭奪更多的土地。這種政策必然要同自由農民和資產階級的利益發生沖突。在沖突不能在聯邦內部通過議會、政治談判來解決時,就必然以造成聯邦破裂的內戰形式來解決。社會政治斗爭是經濟領域斗爭的反映,而同倫理道德沒有關系。必須正確地從社會生產的矛盾中發掘出美國內戰的根本原因,而許多人還在法律、習俗、民族特性、倫理道德方面摸索這場戰爭的起因,是看不清內戰的性質的。
另一種意見,把一個當事人的主觀願望作為事件的客觀原因,也是站不住腳的。用一個時代的意識形態去解釋一個時代的特性,這種智慧還不如一個小店主。因為後者還能把人的行為同言辭相區分,前者則把人的語言等同於人的行為。我們相信林肯的話是誠懇的,他只是迫不得以解放了黑奴。但是,在歷史的必然性面前,個人的主觀願望是不可能成為社會進程的根本動因的。
一、南北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聯邦?
南方是挑起戰爭的一方。在戰爭開始前,北方觀望了數月。與此同時,南方的分離主義者們已經在劫掠聯邦要塞、軍火、船塢、關稅局、船隻、武器,損毀國旗,扣押駐軍。最後,是南方在桑特堡打響了美國內戰的第一槍。南方的國防部長沃克在接到桑特堡的消息後公然說:沒有人知道從這里開始的戰爭將在哪裡結束。他同時預言南方聯盟的旗幟將在五月飄揚在華盛頓國會山上空。
北美內戰的內在原因其實已經被南方的戰爭口號所回答。他們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奴隸制的聯邦。
讓我們回顧回顧南方奴隸主在美洲擴展奴隸制的歷史。1787年的大陸會議和1789年的憲法會議規定了蓄奴地區的永久界限。1820年的密蘇里協議則把密蘇里州變成一個蓄奴州,同時擴大了蓄奴地區的范圍。1854年的堪薩斯- 內布拉斯加法案又一次擴大了蓄奴區的范圍。奴隸制不再有固定疆界。任何多數人贊成蓄奴的州都可以成為蓄奴州。在此法案和南方奴隸主操的縱下,新墨西哥州成為蓄奴州。盡管南方奴隸主運到新墨西哥的奴隸還不足50個!
在對外政策方面和在內政方面一樣,布坎南為首的聯邦政府成為南方奴隸主的工具。他的政府不僅在國內為奴隸制在新移民區的擴張大開綠燈,在海外,他也積極為奴隸主攫取更多的土地。他的奧斯坦宣言公然把奪取古巴(包括使用武力)作為國家的目標。在他的政府的支持下,北墨西哥已經分裂,針對中美洲國家的冒險征服一直在進行。聯邦已經成為三十萬南方奴隸主的工具。
二、對堪薩斯的爭奪帶來的影響
在堪薩斯問題上,北方人民對南方奴隸主的妥協走到了轉折點。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剛一通過,南方奴隸主組織的先遣武裝就進入了堪薩斯州,力圖通過武力驅逐當地的新移民。布坎南的聯邦政府支持他們的行為。但是北方人民這次不再坐視不管。他們也成立了武裝的解救組織,保衛新移民的利益。共和黨從這一組織中誕生。奴隸主看到武裝行動失效,就又去聯邦政府尋求幫助。這一次斗爭主要在眾議院展開。在此次斗爭中,民主黨內部分裂成為北方和南方的支持者。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的提案人道格拉斯也加入了反對南方的陣營。因為南方奴隸主在堪薩斯的作為踐踏了新移民區人民的主權原則。
共和黨的綱領是:新移民區不再為奴隸制提供一寸土地。奴隸制只能存在於它原先存在的南方州。這一政綱是南方奴隸主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答應的。 因為南方的奴隸制不能只存在於南方。它的內在邏輯規定了它必須向新移民區擴張。
三、南方奴隸主為什麼要把奴隸制引入新殖民區?
土地是奴隸制經濟的核心問題。美國的奴隸制如果被限制在原先的土地上,它就註定走向滅亡。
奴隸制經濟同自由小農的經濟不同。依靠簡單、廉價勞力的奴隸制經濟只有建立在大片肥沃土地上才能獲利。而建立在精耕細作,更多依靠資本、勞力、智力和能量投入,較少依賴土地自然肥沃度的現代農業,是與奴隸制格格不入的。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一些原先使用奴隸勞動的州逐漸變成為為南方蓄養奴隸的州,比如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長久的奴隸制經濟也使得部分南方州土地肥力的耗盡,不得不做起蓄養和販賣奴隸的生意,比如南卡羅來納州。於是,一部分奴隸主亟需大片未開墾的土地,另一部分奴隸主則要藉助奴隸貿易發財。這就是南方奴隸主需要在更廣大的土地上建立起奴隸制的根本動因。
政治上,蓄奴州的公民人口趨勢是越來越少於自由州,南方奴隸主對聯邦的控制就越依賴於參議院。因為在參議院中,不論人口多寡,每州都有兩個代表。為了擴大奴隸制在聯邦的影響,把新加入聯邦的州變為蓄奴州就成為一種有力的手段。
在蓄奴州內部,不到三十萬的奴隸主階級要面對幾百萬貧困的白人自由民。這些自由民對奴隸主財產的威脅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通過海外冒險和在北美大陸內部的土地爭奪,引導這些自由民產生對新土地的渴望和有朝一日成為奴隸主的夢想,南方的奴隸主才能把身邊的危險能量轉移到其他無害的地方上去。
由此可見,奴隸制是北美內戰的根源。南方奴隸主在新大陸擴張奴隸制的企圖打破了聯邦內部的力量平衡。南方州的目的不是要脫離舊的聯邦,而是要在新大陸上建立起另一個奴隸制聯邦。
在下面,將繼續指出內戰的實質不在於南方州要脫離聯邦,而在於南、北雙方對邊境州的爭奪。南方在戰爭中想得到的不是獨立,而是邊境州的土地。這些邊境州的絕大多數人口是自由民。有的州已經加入北方聯邦。這些州包括:馬里蘭州、弗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密蘇里州和阿肯薩州。
四、邊境州和蓄奴州的狀況
被大段南北走向的山脈所分割的大西洋延岸的低地和密西西比平原是美國 奴隸制的家園。插在兩平原中的山區,富含煤炭、鹽、石灰石、金屬礦石、黃金,適於多種產業的發展,則是自由民的地區。奴隸制在這里沒有根基。 在邊境州內,生活在這些高地上的自由民構成了邊境州人口的大多數。 以下是每一個邊境州和蓄奴州的狀況。
得拉維爾:在事實上是聯邦的一員。絕大多數人口反對奴隸制。該州只有1798名奴隸。南方宣布了對得拉維爾的領土要求。
馬里蘭:687,034名人口中有87,188名奴隸。絕大多數人站在聯邦一邊。但 奴隸主佔有重要職位。這是因為少數的奴隸主階級通過傳統權力的繼承、 政治上的欺騙和高度聚集的財富,保證了他們的政治特權。
弗吉尼亞:南北方軍隊的主要駐扎地。該州的西北部高地有15,000名奴隸 及二十倍於此的自由民。東部低地有五十萬奴隸。向南方州販賣奴隸是該 地區的一項主要收入。在東部地區的政治頭目們通過操縱州立法會做出退 出聯邦的決定,並為南方軍隊敞開大門後,西北弗吉尼亞當即退出弗吉尼亞州,加入聯邦。
田納西:在一百多萬居民中,有僅三十萬的奴隸。該州已處在南方軍事戒 嚴令的統治下。在1861年的冬天,奴隸主們建議就退出聯邦舉行全民公投。 絕大多數人為了不給分裂分子提供借口而反對了公投。就是後來已經處於 南方軍隊的統治之下,仍然有1/3強的人在公投中支持聯邦。田納西的東部 山區是反抗南方統治的中心。南方不得不用軍隊把東田納西置於其控制下。 類似的情形也存在於北阿拉巴馬、西北喬治亞和北卡羅來納的北部地區。
密蘇里:在一百多萬人口中有大約十多萬奴隸。在1861年的公決中,該州的人民決定不退出聯邦。身為州長的傑克遜卻公然違背人民的意願,帶領 著武裝從德克薩斯、阿肯薩和田納西進攻密蘇里,妄圖用武力迫使該州退出聯邦。
新墨西哥:那時還不是一個州。在布坎南總統時代,為了向該州輸送一部奴隸制憲法,南方向該州運送了25名奴隸。該地區支持聯邦。南方州於是從德克薩斯向新墨西哥派遣了武裝的冒險分子。該地區人民已向聯邦政府尋求包護。
南卡羅來納州、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馬是分離主義運動的靈魂。南卡羅來納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擁有眾多的奴隸人口。
肯塔基則有些特殊。在一百多萬的人口中,奴隸有二十多萬。該州的三次公決都支持聯邦政府。但是該州的高層官員卻都是狂熱的蓄奴主義支持者。 在南方聯盟忙於撲滅東田納西的反抗時,作為折衷,南方聯盟認可了該州的中立。可是不久南方軍就進攻了「中立」的肯塔基。肯塔基人民才從中立的夢中驚醒。立法會公開宣布支持聯邦。伊利諾伊、印第安納和俄亥俄州的志願者們也匆匆來到肯塔基,幫助肯塔基人民驅逐南方的武裝。
南方聯盟合並密蘇里和肯塔基的企圖暴露了「為退出聯邦的權利而戰」的借 口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南方聯盟只承認人民退出聯邦的權利,而不承認人民保留在聯邦中的權利。
五、廢除奴隸制勢在必行
既然奴隸制已經 成為聯邦繼續存在的障礙,那麼,為什麼不幹脆廢除奴隸制?在一些邊境州中,還有一些忠於聯邦的奴隸主。為了爭取這一部分人,林肯一再聲明不廢除奴隸制。但是,對邊境州的爭奪已經從外交和議會轉移到戰爭中來了。戰爭的邏輯將迫使聯邦政府爭取最廣大的支持,打擊南方最薄弱的環節,即奴隸制。
[編輯本段]第一階段
1860年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美國民主黨遭到慘敗,這就成為南方奴隸主脫離聯邦和發動叛亂的信號。南部蓄奴州南卡羅來納州首先脫離聯邦,接著喬治亞州、亞拉巴馬、佛羅里達、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薩斯諸州相繼脫離, 並於1861年2月宣布成立「南部同盟」,另立以傑斐遜·戴維斯為總統的政府。1861年4月12日叛亂政府軍開始炮轟在南卡羅來納的聯邦薩姆特要塞,14日被攻陷。林肯政府於4月15日發布討伐令,內戰爆發 。不久,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田納西、阿肯色4州退出聯邦參加南部聯盟。
戰爭初期北方實力大大超過南方,北方有2234萬人口,南方只有910萬,而且其中有380多萬是黑奴。北方有發達的工業,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和豐富的糧食,而南方幾乎沒有工業,鐵路也很少。但南方有充分的軍事准備,擁有裝備及訓練都較精良的軍隊,名將輩出包括「西點第一名將」——萊斯特·李,「石牆」——傑克遜,「不敗的猛將」——約翰斯頓,「little貝利撒留」——史蒂文森等等絕大多數優秀的西點軍校畢業的將領都投向了南方。而且,內戰前夕J.布坎南總統曾設法把大量武器和金錢輸送到南方去。林肯政府在內戰初期進行戰爭的目的是恢復南北的統一,擔心觸動奴隸制度會把一些邊境奴隸州推向南方叛亂者一方,從而失掉邊境諸州這個重要的戰略地區。由於北方政府不肯宣布解放奴隸。因此,在內戰第一階段,北方在軍事上連遭失敗。在1861年7月馬納薩斯和1862年夏的半島戰役中,北軍損失慘重。北軍雖然在西線取得一系列輝煌戰果,從南軍手中奪取了幾個重要戰略據點,但是這些戰果都被東線的慘敗所抵消。
在北方軍事上屢次失敗的情況下,共和黨內部的激進派及社會上的廢權主義者提出解放奴隸和武裝黑人的主張。林肯也意識到解放奴隸的必要性。

Ⅳ 美國歷史事件的時間表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5年4月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1776年7月6日發表《獨立宣言》
1777年薩拉托加戰專役
1783年英屬國承認美國獨立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國總統
1861年4月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1862年9月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65年南北戰爭以北方勝利告終

Ⅳ 美國歷史重大事件

1、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是始於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范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之外。

由於英國一直以來對殖民地進行剝削,對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北美人民奮起抗爭。

始於1775年4月的萊剋星頓槍聲,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2、南北戰爭

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

戰爭以南方聯盟炮擊薩姆特要塞為起點 ,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北方為了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後來,演變為一場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爭。

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准。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

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南北戰爭給當時的歐羅巴觀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卡爾·馬克思說,南北戰爭代表了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大戰爭。南北戰爭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3、西進運動

西進運動(Westward Movement)是指美國東部居民向西部地區遷移的運動, 始於18世紀末,終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

但是,隨著西進運動的進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殺,倖存者被強行趕到更為荒涼的「保留地」。印第安人被迫遷徙之路也被稱為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

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文明被毀滅,印第安人作為人類幾大人種之一,整體上被基本滅絕。

美國獨立後掀起了長達一個世紀的西進運動,西進過程中,大批移民出於不同的原因遷往西部,客觀上緩和了資產階級內部矛盾,擴大了國內市場,破壞了自由州與蓄奴州的平衡,為南北戰爭的勝利打下基礎。

西進運動是美國拓寬疆土,吞並土地的一種侵略行為,它開發了如今的美國西部地區,消滅了眾多印第安文明,當時西部的土地都是印第安部落的。

有一幫先驅者向西部探索,並和印第安部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一直行進到太平洋,就是現在墨西哥一帶。後來大量人包括政府和軍隊湧入西部,通過劫掠、誘導、欺騙、屠殺印第安人,並開發西部地區。

4、工業革命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 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5、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羅斯福於1941年3月簽署《租借法案》,向與德意日作戰的國家提供物資。

8月14日,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大西洋憲章》,9月24日蘇聯政府聲明同意其基本原則,接著召開莫斯科三國會議,奠定了美英蘇戰時合作的基礎。

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次日,美英對日宣戰。英美在開始時接連敗退。1942年5月,美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擊退日軍。同年底至次年初,美國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中擊敗日軍,美軍由守勢轉為攻勢,太平洋戰爭出現轉折。

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8月英美聯軍在北非登陸。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使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局勢發生根本性變化。

同年7月,美英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9月在義大利南部登陸。10月義大利投降。

1943年 11月,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舉行德黑蘭會議。1944年6月,英美等國的聯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逝世,杜魯門繼任總統。

5月,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7月,美英蘇三國首腦舉行波茨坦會議,美英就處理德國、波蘭等問題與蘇聯達成協議。美英中發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美蘇就蘇軍對日作戰取得了一致意見。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9日美軍又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盟國駐日最高統帥,美軍進駐日本,實現了由美國獨家控制日本的局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

Ⅵ 十大世界歷史事件

按時間順序排:
一:東非的埃塞爾比亞發現迄今為止450萬年的人類古化石.
二:古代四大文明的古內國.[埃及 希臘 印度 中國容]
三:基督教的建立.
四:古羅馬帝國的建立[公元前600--公元23年]
五:中世紀歐洲的分裂和黑死病.
六:十字軍東征
七:歐洲文藝復興
八:歐洲罪惡的殖民運動和販賣黑奴.
九:工業革命
十:法西斯軸心國的覆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Ⅶ 世界重大歷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獨立 中國成立
三次工業革命 美國內戰 中國近代的戰爭 第一次內鴉片戰爭 第二容次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抗日戰爭 中國的內戰 蘇聯解體 東歐劇變 海灣戰爭 伊拉克戰爭 ......

Ⅷ 1918世界歷史上,有什麼大事件

1,1918年5月15日,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狂人日記》,是國內首次發表白話小說。

2,1918年5月20日,孫中山辭去大元帥職務,乘船離開廣州赴上海。

3,1918年8月,列寧與托洛茨基一起創立蘇聯紅軍和蘇聯紅海軍,因布勒斯特和約的分歧意見,遭到左派社會革命黨暗殺並受傷,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4,1918年11月11日,德國政府代表埃爾茨貝格爾同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東德車站簽署停戰協定,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8)1787世界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918年曾爆發史上"最殺人"流感上千萬人死亡。

1918年殺人流感史稱「西班牙流感」。1918年5月,西班牙因流感死亡800萬人,殺人流感因此得名。其實,早在1918年初春,殺人流感就在美國堪薩斯州的福特·雷里軍營爆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軍營里就有1100多人被感染,46人死亡。

不過,由於這種流感最初的死亡率似乎並不高,所以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後,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士兵渡過大西洋,這種流感開始在歐洲傳播。遍布於歐洲西部各地的美國兵營,到處彌漫著殺人流感的陰霾,被殺死的美國士兵的人數,佔美軍死亡人數的一半。

1918年9月,隨著戰時物資的航運,殺人流感在美國波士頓登陸,隨即傳遍全美。這一次,美國人終於看到了殺人流感的猙獰面目。僅僅在10月,美國就被「西班牙流感」殺死了2萬人,死亡率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5%;在紐約僅10月23日一天,就有851人死亡。

1918年11月11日,戰爭結束,在慶祝停戰日遊行時,人群聚集在一起通宵達旦地狂歡,致使數百萬人染病,又有數萬人因此喪生。

在幾乎整個1918年裡,殺人流感沿著貿易路線和海運航線向全球傳播,橫掃北美洲、歐洲、亞洲、巴西和南太平洋,造成極為嚴重的傷亡。印度的死亡率特別高,每1000人中就有50人死於殺人流感。

Ⅸ 1787年憲法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憲法歷史應該是古代的宋朝或者是古代的明朝的。

Ⅹ 1787年的事件

1787年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福建漳州平和縣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17歲時隨父母到台灣,遷居於彰化大里杙(前依重溪後為岸里社番,當地為漳州庄且林姓族大丁多),趕車度日,素喜交結,曾任縣衙捕役。1783年,天地會漳州平和縣人嚴煙渡海來台,在彰化阿密里庄(今台中縣烏日鄉光明村)開布店並傳授天地會。林爽文聞知會內人眾,患難相救,乃於次年4月從其同鄉嚴煙入會。1786年9月,林爽文邀平日意氣相投的林泮、林領等人結盟入天地會,並約會各處村莊,互相傳習,入會者日多。林爽文平時為人爽快,得來銀錢肯濟助他人,因此大里杙一帶會黨視其為老大。此外,林爽文並一向帶領弟兄在附近村街糾搶。
乾隆五十一年(1786)底,新任知縣俞峻抵彰化縣上任,因聽聞大里杙會黨恃險抗官,准備乘歲末結伙搶劫,而主張嚴辦。差役則借機索詐,林爽文堂兄之子林泮等會黨房屋均被兵丁焚毀。林泮等遂糾集會黨抗官拒捕,並邀林爽文領導會黨起事。但林家族長林石與林繞等,反對此種抗官謀反行為,除再三勸阻外,並將林爽文藏於山內糞箕湖地方,不許其出來,以免堂兄弟脅其出面領導(林石為台灣霧峰林家開台始祖,其第五代孫林文察於1863年因戰功升任大清福建陸路提督)。1787年1月9日,俞峻親自前往搜捕,庄眾驚懼。16日夜,劉升等乃集結會黨及庄民千餘人,襲陷大墩軍營,殺害俞峻等官員,接著沿途邀集會黨與無賴並脅迫庄民同行,眾至二千餘人,於17日夜陷彰化縣城,釋放獄中囚犯,搶劫倉庫,並殺害台防同知劉亨基、理番同知長庚等官員。
劉升率眾攻陷大墩軍營與彰化縣城後,以大盟主劉為名發出許多安民告示,但眾人議論紛紛,很多人不服,從而推舉為人義氣的林爽文為首。於是林爽文自稱盟主大元帥,號「順天」,設官分職,以縣署為盟主府,脅迫大小村莊順從。當時林爽文31歲。
林爽文眾伙於1787年1月24日攻陷諸羅縣城(嘉義市),隨即南擾下茄冬(台南後壁嘉苳村)、掠鹽水港(台南鹽水),沿途邀集糾結,至府城時幾乎達數萬之眾。1月30日,庄大田(福建漳州平和縣人,8歲時渡台)率眾陷鳳山縣城,並殺害知縣與典吏等官員。
2月上旬,林爽文與庄大田兩股人馬合力猛攻台南府城,但因楊廷理率兵民力抗而未能攻下。另一方面,總兵柴大紀於3月中旬收復諸羅縣城。至此,官兵與林爽文等變民形成以諸羅縣城與府城為主,以鹿港、鳳山等地為輔的長期拉鋸戰。清廷乃抽調浙江、湖廣、貴州、金川、北京等地共四萬大軍,分三個階段增援台灣。
清廷第三階段增援時,由於戰況無甚進展,乾隆皇帝乃派名將欽差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辦理將軍事務福康安、護軍統領參贊海蘭察、護軍統領舒亮及普爾普等並五千援軍於12月9日抵鹿港,當地居民夾道擁觀。
福康安抵台後,率軍一路沖殺,16日援抵諸羅城。此外,福康安派統領普爾普,南下進剿,25日至府城。28日,福康安揮兵回攻斗六門(雲林斗六)。1788年1月2日攻克林爽文巢穴大里杙,殺林眾二百餘人。1月中旬大軍再乘勝追擊,大敗變民於集集埔(南投集集),殲滅二千餘人,河灘、山下屍體遍地縱橫。25日攻克林爽文余黨據險以守的小半天。2月3日追抵獅子頭社,當時林眾因「生番」的截殺,山溝內屍骸縱橫遍地,數里不絕,河溪中淹斃尤眾。10日在老衢崎(苗栗竹南附近)地方捕獲林爽文。
福康安率軍於25日攻取大武壟。3月12日出兵風港(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並追至柴城,水陸並進,層層圍殺,殲敵二千餘人,是日並在琅嶠捕獲庄大田。歷經一年兩個月,驚動全台的林爽文事變終告結束。
「福康安現系有功之人,一切過失皆可不問」當乾隆皇帝得知福康安、海蘭察於1787年12月16日收復諸羅城後,即諭令將二人由侯爵晉封為公爵。到獲悉3月12日擒庄大田,平定亂事後,乾隆皇帝更是在其諭中寫下「福康安現系有功之人,一切過失皆可不問」的贊許豪語。此外,乾隆皇帝親制《剿滅台灣逆賊生擒林爽文紀事語》、《福康安奏報生擒庄大田紀事語》及《平定台灣功臣像序》等三篇,詳述用兵機要及賞功罰罪大端,以滿漢文字書寫,於台灣府城及廈門兩地建碑碣三座,鐫刻於石,盼海疆人民知曉乾隆勤政愛民、明慎用兵之意。
嘉賞民番對在平亂過程中,曾協助官兵義民分路堵截林爽文的「熟番」,乾隆諭令賞給「效順」匾額;至於曾協助搜捕脫逃亂黨的「生番」,則就其所喜歡的內地物件如布匹、鹽、茶等物酌量從優賞給;對有功義首曾中立(文舉出身)補放同知,黃奠邦(武舉出身)亦授同知,劉逢春授湖北京山縣知縣,張源懃授江南安慶府通判,林文湊授千總實缺等;台灣阿里山總社番頭目阿吧哩、大武壟總社番頭目樂吧紅、傀儡總社番頭目加六賽、屋鰲總社番頭目華篤哇哨等,並曾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初赴北京瞻覲。

閱讀全文

與1787世界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