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建築是什麼工程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長城修築的歷史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 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公元前七八 世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為了相互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 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長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 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自衛。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 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里長城區 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並滅了六國諸侯,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紛爭的局面, 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一國家的大業。為了鞏固統一帝國的安全和生產的安 定,防禦北方強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隸主的侵擾,便大修長城。除了利用原來燕、趙、秦部分 北方長城的基礎之外,還增築擴修了很多部分,「西起臨洮,東止遼東,婉蜒一萬余里」,從 此便有了萬里長城的稱號。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 城。計有漢、晉、北槐、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 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其中以漢、金、明三個朝代的長城規模最大,都達到了5000 千米或10000千米。它們都不在一個位置上。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 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清朝康熙時期,雖然 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 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
長城的防禦工程體系 綿延萬里的長城它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 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為例,在萬 里長城防線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 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7000多千米的長城,稱作「九邊重 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為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內的防務 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兵力防守。總兵官平時駐守 在鎮城內,其餘各級官員分駐於衛所、營城、關城和城牆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內。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在2000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 富的經驗。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經 驗。2000多年一直遵循這一原則,成為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 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 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可稱得上是「巧奪 天工」的創造,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 城的遺跡。
●長城的城牆。是這一防禦工程中的主體部分。它建於高山峻嶺或平原險阻之處,根 據地形和防禦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處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而在高山 險處則較為低矮狹窄,以節約人力和費用,甚至一些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采 取了「山險牆」和「劈山牆」的辦法,在居庸關、八達嶺和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區的長城城 牆,一般平均高約七八米,底部厚約六七米,牆頂寬約四五米。在城牆頂上,內側設宇牆, 高一米余,以防巡邏士兵跌落,外側一面設垛口牆,高2米左右,垛口牆的上部設有望口, 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觀看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牆頂上,還建有層 層障牆,以抵抗萬一登上城牆的敵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時, 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重大的改進,在城牆頂上設置了敵樓或敵台,以住宿巡邏士兵和 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禦功能極大的加強。
●關城。是萬里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 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收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稱「一夫當 關,萬夫莫開」,生動地說明了關城的重要性。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 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著名的如山海關、黃崖關、居庸關、紫荊關、 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偏關、嘉峪關以及漢代的陽關、玉門關等。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 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系統。有些重要的關城,本身就有幾重防線,如居庸關除本關外,尚有南口、北口、上關三 道關防。北口即八達嶺,是居庸關最重要的前哨防線。
●烽火台。是萬里長城防禦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為傳遞 軍情的設施。烽火台這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長城一開始修築的時候就很好地 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傳遞軍情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傳遞的方法是白天燃煙,夜間舉火,因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見到,夜間火光很遠就能看見。這是一傳遞 信息很科學又很迅速的方法。為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採用了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 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 傳遞頃刻千里。在古代沒有電話、無線電通訊的情況下,這種傳遞軍情信息的辦法可以說 十分迅速了。關於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緊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險處或是 峰迴路轉的地方,而且必須是要三個台都能相互望見,以便於看見和傳遞。烽火台在漢代 曾經稱過亭、亭隧、烽燧等名稱,明代稱作煙墩。它除了傳遞軍情之外,還為來往使節保護 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還有些地段的長城只設烽台、亭燧而不築牆的,可見烽火台在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性。
❷ 中國五大工程、六大古都、七大著名朝代、八大著名皇帝、九大歷史名人、十大名著 分別是什麼
沒有標准答案嗎?俺來試答一下吧:
五大工程:古代的五大工程俺覺得應該是都江堰、長城、靈渠、大運河、明故宮。現代的五大工程應該是青藏鐵路工程、西氣東輸工程、西電東送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三峽工程。
六大古都:西安(長安)、洛陽(雒陽、神京)、北京、南京(金陵、建康)、開封(東京、汴梁)、杭州(臨安)。
七大著名朝代:秦、漢、唐、宋、元、明、清。
八大著名皇帝:這個就真的是見仁見智了,俺覺得是秦始皇(千古一帝,肯定有他的份)、漢武帝(擊匈奴,揚國威)、隋煬帝(一說暴君,就想到他了)、唐太宗(明君的楷模)、宋太祖(主席的詞里都說了嘛: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位肯定要有。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開創了300餘年的精彩兩宋)、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大名哪個不曉?)、明成祖(雖然殘暴,但不可否認他幹了大多數皇帝一輩子都沒做到的事,遷都北京,使這座城市做為中國政治中心的地位一直延續到現在,下西洋,修大典,征漠北……)、清聖祖(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九大歷史名人:這裡面就不說皇帝了吧。屈原、項羽、張衡、諸葛亮、李白、岳飛、唐寅(伯虎)、鄭成功、孫中山。
十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❸ 中國古代著名四大工程
很多工程都是非常著名的和偉大的中華民族是勤勞智慧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古代勞動人民巧奪天工,創造了許多人間奇跡,如大運河、萬里長城、都江堰、北京故宮、江南園林直到今天仍倍受世界人民推崇。尤其是萬里長城更成為今天中華民族的象徵。本專題將著重介紹中國古代興修的重大水利工程和建築工程,分析這些工程的經濟效益、文化價值及政治意義。
知識梳理
★歷代興修的水利工程
(1)戰國:秦國的都江堰、鄭國渠。
(2)秦:開通了秦渠、靈渠和江南運河。
(3)兩漢:農田水利地區特色明顯。
①黃河流域以營建灌溉渠系為主,著名工程有六輔渠、白渠、龍首渠等。
②江淮、江漢之間以修治天然陂池為主,著名工程有六門陂。
③東南以排水築堤、變濕淤之地為良田為主,著名工程有鑒湖等。
④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築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兒井。
(4)三國兩晉南北朝:曹魏興復了芍陂、茹陂等許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處,都要通渠灌溉。
(5)隋唐:開通大運河有利於農田灌溉。唐朝設專官管理水利事業,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僅江南興建和修復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過了六朝的總和。
(6)五代十國:興修水利工程,如安豐塘(南唐)、捍海塘(吳越)。
(7)元:開鑿會通河(山東東平到臨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
★古代開挖的運河
(1)古江南河——開挖於春秋時期的吳國,溝通蘇州和揚州間的水道,它是中國開挖最早的運河。
(2)邗溝——開挖於春秋時期的吳國,溝通長江與淮河水系。
(3)靈渠——開挖於秦朝,秦始皇伐南越時,由史祿負責興修,溝通了湘水和灕水。這條運河連接了向北流的湘江和向南流的灕江,使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之間溝通,以後歷代又曾多次修繕利用。
(4)隋朝大運河——開挖於605年,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全長四五千里,以東都洛陽為中心,東北通到涿郡,東南到餘杭,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5)元——開鑿了從山東東平到臨清的會通河。後來又開鑿了從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這就使原有的運河連接起來。
★古代對黃河的治理
(1)大禹用疏導的方法治理黃河。
(2)西漢武帝、東漢明帝都進行過大規模的黃河治理工程。
(3)元朝政府多次征發農民和兵士,治理黃河。
★古代著名的建築工程
(1)趙州橋——隋朝工匠李春設計建造,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注意:趙州橋的特點,與地理、物理等學科聯系。)
(2)萬里長城——從戰國到明,歷代都修建長城。最重要的是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到鴨綠江。
(3)隋唐長安城——13朝古都,唐長安城的布局和特點。
(4)明清北京城——1417年明政府開始營建北京,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北京城有三重,從里到外依次是宮城、皇城和京城。 註:非本人所寫
❹ 中國古代三大工程是那三個
中國古代三大工程是指新疆的坎兒井、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
1、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而新疆維吾爾語則稱之為「坎兒孜」。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
2、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始建於周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
國家文物局2012年宣布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此前,國家文物局曾於2009年首次公布明長城調查數據,中國明朝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
3、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4)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工程擴展閱讀: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中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跡。
❺ 中國歷史上有五個大工程最為逆天,分別是哪五個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逆天的大工程,但是我認為有這五個大工程最為逆天,分別是京杭大運河、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秦代高鐵和坎兒井。
坎兒井這項工程起始於我國新疆維吾爾族地區。大家都清楚,新疆常年乾旱缺水,那麼如何才能使大家都能用到飲用水,保證日常生活需要哪?於是我國智慧的古人們就發明並挖掘了坎兒井工程,整個工程十分復雜又巧妙:它由豎井、渠道、澇壩等幾個部分組成,原理是將水收集到地下。然後讓地下水通過暗渠匯集,最後到地面。非常智慧。
❻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幾個
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鄭國渠、靈渠、都江堰。
一、它山堰
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水利工程。屬於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樞紐工程。
位於浙江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它山旁,樟溪出口處。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縣令王元瑋創建。
它與國內的鄭國渠、靈渠、都江堰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二、鄭國渠
鄭國渠,是古代勞動人民修建的一項偉大工程,屬於最早在關中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 300 余里(灌溉面積號稱4萬頃)。
鄭國渠在戰國末年由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十年後完工。
三、靈渠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四、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
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
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四大水利工程的歷史意義:
一、鄭國渠
鄭國渠修成後,大大改變了關中的農業生產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較大的涇水進行灌溉,增加土質肥力,農業,迅速發達起來,雨量稀少,土地貧瘠的關中,變得富庶甲天下 (《史記·河渠書》)。
二、它山堰
如今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無引灌作用。它山廟經重新修築後,增設了「它山堰水利陳列館」且在每年的農歷三月三和十月十(傳說王元偉築堰那年正好33歲,十月十日為他的生辰)恢復古廟會。
2015年10月13日凌晨,當地時間12日晚,在法國蒙彼利埃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2015年入選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單。
三、靈渠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
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
四、都江堰
都江堰的創建,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
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
❼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工程是什麼
寓公移山
❽ 中國古代偉大工程有那些
中國古代偉大的工程有,長城,大運河,北京故宮,等等,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❾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工程建築
中國石窟的重要遺存,有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專陽龍門石窟等。屬⑦園林和園林建築。中國傳統園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形體環境,其構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築。它是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反映著傳統哲學、美學、文學、繪畫、建築、園藝等多門類科學藝術和工程技術的成就。按隸屬關系,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和風景名勝四大類。其中現存最著代表性的園林有蘇州網師園、拙政園、留園,揚州個園,無錫寄暢園,北京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等。 中國傳統建築的功能類型,除上述7類外,還有軍事建築、商業建築,以及橋梁等公共交通設施,坊表等建築小品。其中長城經歷了2000餘年歷史 ,延袤萬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河北趙縣安濟橋(趙州橋)建於7世紀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單拱石橋,比西方出現同類結構要早700年左右。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卓越成就。
❿ 中國古代著名工程
最有名的是長城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修建,其他的歷朝歷代有靈渠,長城,鄭國渠,都江堰,京杭運河。
這都是本人寫的了,樓主, 小弟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