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的權臣最後的下場都怎麼樣了
後世都說春秋里的鄭庄公是春秋第一霸主是權謀 鼻祖,但鄭庄公麾下輔臣祭足也應該是春秋第一權臣,是漢代的霍光。權臣,是封建時代必然出現的政治怪胎。權臣的最終歸宿要要麼篡位如曹操,要麼身敗名裂如霍光,唯獨鄭國有一位權臣能獨辟蹊徑輔佐鄭國父子四代君王。而一世平安。真是權傾天下文武兼資。出將入相,廢立君王。他就是有著春秋第一權臣之稱的鄭國上卿祭足。
鄭厲公敗走,引發姬突恩師高渠不滿,一心要為鄭厲公報仇,在公元前695年也就昭公登基 第二年、高渠彌在與鄭昭公出去打獵時,在野外射殺了鄭昭公。鄭厲公得知以後不敢回朝登基,祭仲與高渠彌只好做罷。改立鄭昭公的弟弟公子亹為國君。史稱鄭子亹。
公元前694年,鄭子亹出國前往衛國訪問(聯合國會議,諸侯會盟)祭足對鄭子亹道:大王和齊襄公有仇,大王此去必有不測,勸說鄭子亹取消行程。鄭子亹言道:齊國強大,吾兄(指鄭厲公)還虎踞櫟邑,如果我不去參加盟會,我還是合法國君和政府嗎?說不好,齊國就會和宋國一樣迎立鄭厲公。鄭子亹不聽祭仲勸告,執意前往國外訪問。祭足稱病未去。但事實證明了祭仲的遠見。
七月初三日,鄭子亹與齊襄公會面,齊襄公誅殺鄭子亹,將高渠彌五馬分屍。祭仲到陳國迎接鄭子亹的弟弟公子嬰回國即位,史稱鄭子嬰。時年公元前694年。不到7年鄭國四換國君,這個春秋初期最強大國家就此衰敗,成了朝秦暮楚之國。公元前682年祭仲去世、年紀大概60多歲吧,在那時已屬高壽。
B.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權臣
司馬昭,早年抗蜀,戰功卓著。其兄司馬師死後繼大將軍之位,把持朝政。版曹髦死後立槽奐為帝權,後又滅蜀。死後數月,其子司馬炎稱帝,建立晉,追尊司馬昭為文帝。
兩漢傳承四百餘年,才子佳人如雲,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流芳百世,賈長沙一篇《過秦論》標榜千古;名將帥才輩出,霍驃騎輕騎出塞卻匈奴七百餘里,封狼居胥為兩漢名將典範,竇伯度重兵壓境取漠北匈奴王庭,勒石燕然為後世傳唱兩千餘年。他們如顆顆星辰點綴在漢室的夜空之中,其中一顆明星閃耀,光照千古,就是歷經四朝而不倒,以臣子之身廢天子皇權,實為一代名臣典範的霍光。
霍光,驃騎將軍去病弟也。不過霍光是父親霍仲孺回家鄉任小吏時正妻所生,而霍去病則是霍仲孺在平陽侯府與一個丫鬟私通所生,但是霍仲孺不知道自己有這么一個孩子,他更不知道與他私通的丫鬟有一個叫做衛子夫的妹妹,未來更是唯一一個征服漢武帝劉徹的女人,還有一個叫做衛青的弟弟,未來更是與霍去病成為「帝國雙壁」北征匈奴,立不世之功勛。
C.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權臣,你認為哪位權臣歷史地位最牛
歷史上的有名的權臣真的超級多,例如曹操就是很出名的權臣,甚至憑借一手「挾天子以令諸侯」建立自己的政權。但是要比哪個權臣是最厲害的,曹操可能還排不上號,因為他只是挾持了皇帝,不曾殺害過皇帝,有的權臣竟然敢對皇帝下手,更有甚者竟然殺害過三個皇帝!沒錯,說的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宇文護。
宇文護又立了宇文覺的長子宇文毓為帝,這個宇文毓過於悲慘了。他被殺的原因竟然是他太過親力親為、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的太好了,讓宇文護感到了威脅,於是被宇文護毒殺了。這是宇文護第三次對皇帝下手了,不過宇文護最後過於狂妄自大,覺得自己是比皇帝還尊貴的人,最後被宇文毓的弟弟宇文邕設計斬殺,結束了他囂張的一生。
D.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權臣都有誰
(一)曹操──治世能臣亂世奸雄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有一位一代奸雄憑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狠辣本色,挾天子以令諸候,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中,可望一統天下。豈料赤壁之戰一役,不敵孫權及劉備的聯盟,粉碎了他的夢,這位領盡風騷的人物,就是漢末的權相──曹操。
(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時代,有一位雄才偉略的政治家,初會蜀漢劉備時,已提出三國爭雄的構想。他為劉備兩父子運籌惟幄,鞠躬盡瘁,終於建立蜀漢政權,跟魏、吳兩國鼎立,寫下天下三分的傳奇歷史,他就是被後世譽為智慧化身的天才軍事家兼治國奇才──諸葛亮。
· · · · · · (更多)
目錄:
(一)曹操──治世能臣亂世奸雄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有一位一代奸雄憑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狠辣本色,挾天子以令諸候,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中,可望一統天下。豈料赤壁之戰一役,不敵孫權及劉備的聯盟,粉碎了他的夢,這位領盡風騷的人物,就是漢末的權相──曹操。
(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時代,有一位雄才偉略的政治家,初會蜀漢劉備時,已提出三國爭雄的構想。他為劉備兩父子運籌惟幄,鞠躬盡瘁,終於建立蜀漢政權,跟魏、吳兩國鼎立,寫下天下三分的傳奇歷史,他就是被後世譽為智慧化身的天才軍事家兼治國奇才──諸葛亮。
(三)王導──融合族群締造東晉
西晉經歷「八王之亂」後,北方外族意圖南侵中原。有一位出身政界名門的貴族,運用他巨大的政治影響力,令跋扈的北方士族跟南方勢力和平共處。他更擁立好友司馬睿為新君,在南方建立東晉王朝,世人稱當時為「王與馬,共天下」,他就是造王者──王導。
(四)王安石──變法革新不恤人言
北宋時代,有一位政治家當權後,眼見國家積弱,決定厲行變法,推行「熙寧變法」,掌管政權長達七年,為他帶來位極人臣的權位,但因他的性格專橫跋扈,為自己扶植新黨勢力,被迫跟天下人為敵。橫眉冷對千夫指,他就是鐵面宰相──王安石。
(五)秦檜──喪心病狂逢權所欲
北宋亡國後,宋室南渡,南宋偏安於臨安,有一位大奸大惡的奸臣出現,他除了蒙蔽皇帝,作惡多端外,甘當金人間諜,賣國求榮,更陷害忠良,殺害民族英雄岳飛。他就是擺布南宋長達十八年的一代權奸──秦檜。
(六)張居正──強政勵治獨裁良相
晚明時期,朝政腐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黑暗時代。有一位政治家為了鞏固權力,不惜勾結太監,打擊異己。但他不擇手段,不是為自己的私慾,而是想改革腐政。他對幼主嚴厲管教,目的是為培訓天子成才。這位千古爭議的獨裁良相,就是明朝萬曆年間的帝師兼內閣首輔──張居正。
(七)魏忠賢──權閹之最國之蟊賊
明末,有一位權傾一時的宦官,乘皇帝玩物喪志,荒廢國事,有機可乘奪取統治大權。為了拉攏關系,不惜跟皇帝的奶媽相好,殺害忠臣,成為一個把持朝政的大權閹。在他長達七年的高壓統治下,政局黑暗,摧毀了明朝二百多年的基業。這位被吹捧為「九千歲」的大權閹,就是明熹宗天啟年間的太監頭目,兼東廠管事人──魏忠賢。
(八 ) 鰲拜──一代權奸攬政三朝
清初,有一位開國功臣,在擁立清太宗時,功不可沒,是不折不扣的忠臣,為了扶助幼主,不惜押上人頭,冒險挑戰搶奪帝位的人。可惜權力令人腐化,由忠臣變為權奸,最終晚節不保。他就是滿清開國的三朝元老,對小皇帝康熙恃老賣老的輔政大臣──鰲拜。
(九)和珅──奴才貪官斂財誤國
乾隆年間,清朝出了一位中國歷史上天字第一號的貪官,他甚至連送給皇帝的禮物也貪,根據估計,他貪污得來的財富,足以應付當時政府十年的開支。他能貪得如此徹底、如此猖狂,只因皇帝對他寵信有加,他就是乾隆年間最得皇帝信任的權臣──和珅。
(十)袁世凱──出賣共和喪權辱國
清末民初,滿清積弱已久,中國已是強弩之末,有一位唯利是視的軍事家出現,他不單成為民國第一任的大總統,在狼子野心的驅使下,當上總統後,他竟想披上龍袍。為了實現當皇帝的夢想,不惜勾結帝國主義,出賣國家,他就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軍事強人──袁世凱。
E.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權臣是誰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權臣應該是宇文護吧,殺了三個君王,實在是讓人佩服,他幹了連曹操,司馬懿都不敢做的事情。
F.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權臣有哪些
1、霍光(?-前68年),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後上官氏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後霍成君之父。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劉賀,出現了「昭宣中興」的盛世。霍光常被人與伊尹相提並論,稱為「伊霍」。後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可惜後來落得個滿門抄斬,只能說太功高蓋主了!
2、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不知道如果曹操能一統天下,結束「孫、劉、曹」三足鼎立局面後,會不會稱帝。
3、王導(276年—339年9月7日),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王導去世,葬禮規格同霍光、司馬孚,為東晉中興名臣之最。
4、郭子儀(697年-781年),唐代政治家、軍事家。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公元765年,單騎退回紇,大破吐蕃。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做過將,當過相」,可謂一生顯赫!
5、秦檜(1090—1155年),南宋著名奸臣、主和派代表人物。為相十九年,歷封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秦檜是狀元出身,博學多才,書法頗有造詣。如今,我們所說的宋體,就是秦檜所創立。1142年,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了抗金名將岳飛,從此,秦檜之名,遺臭萬年。
6、嚴嵩(1480年-1567年),他是明朝著名的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曾揚言:朝廷無我富。嚴嵩書法造詣深,字體方嚴渾闊,筆力雄奇博大;字體豐偉而不板滯,筆勢強健而不笨拙,其歷史和書法藝術價值極高,可惜人品與書法水平大相徑庭。
7、張居正(1525年-1582年),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1573年,萬曆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當時外邦只知道有首輔張居正,不知有皇帝朱翊鈞。張居正死後,神宗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屍。家屬或餓死或流放,多年來張居正對神宗的陰影太深了。
8、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原名李進忠,皇帝賜名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9、鰲拜(?—1669年),清初權臣,出身瓜爾佳氏,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清朝三代元勛,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以戰功封公爵。被稱為「滿洲第一勇士」,清入關初期,可謂影響時局的人物。
10、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曾任一等忠襄公、文華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和珅做官,位極人臣,富甲天下,1799年,被嘉慶帝抄家,家中財產相當於清政府財政收入十五年總和,民間有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G.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權臣
堪比周公的霍光
霍光是西漢名將霍去病的弟弟,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是他平步青雲的起點。霍光為人謹慎,漢武帝很器重他,死前任命他擔當年幼的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希望他能夠像周公輔佐周成王那樣輔佐漢昭帝,這樣霍光就成為了輔政大臣,掌握了朝野大權,所謂「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
霍光顯然超額完成了漢武帝的遺命。他不僅粉碎了燕王劉旦篡位的陰謀,保證了漢昭帝皇位的穩固(當然也是為了自保),而且在漢昭帝死後,他又廢除了荒淫無道的劉賀(在位僅27天,無帝號),另立漢宣帝,這是一大功績。如果說他真正對於百姓的功績,那就是他改變武帝末年急征暴斂、賦稅無度的政策,與民休息。
但是很遺憾,霍光的一世英名被他的妻、子,族人毀於一旦。他雖然潔身自好,但卻未能阻止他的族人結黨營私,他的妻子為了使女兒成為皇後,不惜毒死了當時的皇後,而諸如此類的惡行,罄竹難書,霍光活著的時候還無人敢問,但是他死後,漢宣帝馬上秋後算賬,霍氏一族落了個被滅族的下場。
「攜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曹操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大白臉,大奸臣,他是把「攜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發揮到了極致的一代梟雄。
當然這種判斷是有歷史的局限的,是站在漢正統的立場上的評價,現在我們知道,所謂忠臣、奸臣這種判斷是沒有意義的,屬於封建殘余而已。曹操作為一個優秀的統治者,是有很多功績可以稱贊的,比如建立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比如實施軍隊自給自足的屯田制,比如保護祖先文化的「文姬歸漢」的事跡等等,而他本人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
關於曹操大家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他的生平事跡也就沒有贅述的必要了,稱他是權臣實在是恰如其分,因為他最終也沒有自立為帝,也許是不希望自己留下王莽一樣的罵名。不過他的兒子曹丕卻是當仁不讓的稱帝了,並追封曹操為「魏武帝」。
「王與馬共天下」的王導
王導的權臣之路基本上是效仿了先秦時期的呂不韋。就像呂不韋找到了一個「奇貨可居」的秦國太子異人一樣,王導在長安淪陷,晉朝生死存亡之際,傍上了當時沒有多少地位和聲望的皇位繼承人司馬睿這個潛力股,並且運用自己全部的資本和手段全力幫助司馬睿,終於使他鞏固了自己的皇位,成功的在南方建立起了東晉王朝,這就是晉元帝。
晉元帝登基的那天,「囤積居奇」的王導迎來了收獲的季節,晉元帝見到王導,居然邀請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這便是「王與馬,共天下」這個典故的由來。晉元帝認為他能夠得到這個皇位,全靠王導、王敦兄弟的力量,所以,對他們特別尊重。他封王導擔任尚書,掌管朝內的大權;又讓王敦總管軍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職。
要說王氏一族在東晉的地位,就不能不提門閥氏族,這些家族高高在上,藐視眾生,不與庶族通婚,以保證其血統的高貴,由此家譜這門學問興盛起來。而門閥氏族的巔峰,就是王、謝二氏,王氏就是王導的家族,謝氏指的是指揮「淝水之戰」的宰相謝安的家族,唐人劉禹錫詩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王謝」二字,指的就是這兩個家族,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未能「遺臭萬年」的桓溫
桓溫也是東晉時期的人,是南康公主的駙馬,執掌東晉大權,後來官拜大司馬、大將軍,幾次北伐,很有武功(是功績不是功夫)。但是實際上,在東晉乃至後來的南朝宋、齊、梁、陳,類似桓溫這樣的權臣不乏其人,甚至宋、齊、梁、陳這些王朝的更迭都是權臣篡位而來,而桓溫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在於篡位未遂。
談起桓溫的生平很有趣味,實在是編故事的好材料。他的很多事跡都演繹出了成語,比如肝腸寸斷,比如我見猶憐,這些故事都頗有傳奇性,但是和主題的關系不大,就不做描述了。但是有一個成語倒是值得一說,就是「遺臭萬年」。
桓溫一生有兩個心願,一個是北伐,收復疆土,再一個就是渴望取晉帝而代之,登基做皇帝。有一次,他撫枕而嘆:「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遺臭萬載耶?」在文帝死後,他開始謀劃篡位,抓緊時間遺臭萬年。可惜他鬧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未及行事就病死了,既沒有流芳百世,也沒能遺臭萬年。他的兒子倒是完成了他的遺願,作了幾天皇帝。
以己為鑒的趙匡胤
歷史上有很多權臣對本職工作不滿足,謀求升遷,升無可升,最後索性篡位作了皇帝,而這其中名氣最大的就要數宋太祖趙匡胤了。
趙匡胤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兵馬大元帥,掌握後周的軍政大權。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權臣幼主,這是歷代篡位的大好時機。一年之後,趙匡胤策劃了一出「陳橋兵變」的好戲,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
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耽心此後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宴請那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和節度使諸如石守信、王彥超等人,推杯換盞之際,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迫使他們主動交出自己的兵權,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可惜福兮禍之所伏,這樣做雖然防止了兵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後來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趙匡胤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生前身後兩重天的張居正
張居正的生平和漢代的霍光頗為類似,也是三朝元老,輔政老臣,也是精明強干,在世時也是勵精圖治,死後族人也落個家破人亡。所不同的是霍光的族人完全是咎由自取,而張居正的族人卻是為張居正本人所累。
張居正真正大展宏圖是在萬曆年間,當時皇帝年幼,張居正身為首輔,獨攬朝綱。於是乎便銳意改革,變法圖強,在吏治、財政、軍事、稅收等方面均有建樹,尤其在稅收方面,創立了一條鞭法,從此成為我國封建社會後期主要的賦役制度。
至於說張居正死後的結局,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作為帝師,對年幼的皇帝過於苛刻,動輒訓斥,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何況是皇帝,只不過因為過於害怕張居正,萬曆皇帝隱忍不發。另一方面張居正的改革侵害了很多大官僚大地主的權利,積怨已深,也是礙於張居正的權勢不敢發作。於是張居正死後,深厚的積怨來了個總爆發,新政被廢除,張居正一家被迫害致死十餘人,張居正本人也幾乎被掘墓鞭屍。簡直和英國人克倫威爾一個下場。從此以後,明王朝更加腐朽,無可救葯了。
號稱「九千歲」的魏忠賢
宦官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殘酷禮制。歷朝歷代都有宦官禍國的例子,可能是由於生理殘缺而導致心理上的變態,宦官禍國往往比一般的權臣更加變本加厲,更加罪大惡極。而魏忠賢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謂古今權臣,為禍無出其右。
魏忠賢是自行閹割做了太監的,對自己尚且如此殘忍,其為人可想而知。目不識丁的魏忠賢很走運,服侍了一位歷史上有名的文盲皇帝朱由校。這位熹宗皇帝,因為文化水平太低,對政事不感興趣,獨獨喜歡做木匠活,往往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由此大權很快就落到了秉筆太監魏忠賢手裡,魏忠賢手握東廠、錦衣衛等特務機構,爪牙遍布朝野,瘋狂的鎮壓了反對勢力東林黨人,大權獨攬。有好事者稱其為「九千歲」,並在各地為其修建生祠,一時間風光無限。
魏忠賢能胡作非為,仰仗的是荒嬉度日、懶於政事、稀里糊塗的天啟皇帝的撐腰。天啟7年,熹宗病死,信王朱由檢入繼帝位,改元崇禎,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畏罪自殺,結束了他罪大惡極的一生。魏忠賢本是一個無賴賭徒竟能左右天下,禍國殃民到這種地步,這不能不說是封建專制制度的流弊,頗值人們反思。
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多爾袞
很多人談到多爾袞的名字,就會聯想到順治皇帝的生母庄妃,把多爾袞之所以選中福臨為帝,歸結於他與庄妃的「風流韻事」。可謂「愛江山更愛美人」,那麼實際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多爾袞一度是要同自己的侄子,皇長子豪格爭奪皇位的,但是眾大臣群起反對,堅決擁立皇子為帝。多爾袞感到立自己為帝已不可能,迅速提出他的意見,主張立皇太極幼子福臨為帝,如此就阻止了敵對勢力豪格稱帝,保護了自己的權力。多爾袞以退為進,自己讓了一步,但作為輔政王,也是實際掌權者。順治皇帝福臨年紀幼小,於是便出現了主弱臣強的權臣經典模式,多爾袞自此大權獨攬,成為攝政王。
縱觀多爾袞的一生,文治武功,縱橫捭闔,為清朝入關乃至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他退出帝位爭奪,保證了上層權力機構的平穩交接,對於剛剛誕生的清王朝來說,居功至偉,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完成了多爾滾稱帝的夢想,追尊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不過這個稱謂,後來又被乾隆皇帝收了回去,恢復睿親王封號。
H.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權臣,他們的下場都是怎樣的
權臣。用最簡單地話說,就是沒有皇帝的名分的“皇帝”,是權勢之臣,掌控國家實際權力的人。為人跋扈而專橫。他的存在嚴重地威脅道了皇權的權威和皇帝本人。自古權臣就兩個下場,一個是謀朝篡位如曹操,一個戶滅九族如霍光。再無第三條可走。權臣,是封建時代必然出現的政治怪胎。唯一善終而後世留名的就一個-諸葛亮。題主的十大權臣從哪裡聽到的?那就找找。
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出現兩個權臣,一個是曹操,一個是諸葛亮。歷史對二人的評價則是截然不同。,罵一個奸臣的話,必然是操莽之心,對一個賢相的評價必然是孔明再世。這兩個人就不多說了,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了。
三國以後是兩晉南北朝,謀朝篡位比比皆是,司馬昭父子篡魏建晉,南北朝劉裕篡晉建宋,蕭道成篡宋建齊。蕭衍篡齊建梁。陳霸先篡梁建陳。基本上都是後朝篡前朝。楊堅篡篡周建隋。天下分裂二百六十四年,再次大一統。
應該說,自宋以後,由於封建制度完善,再無權臣秉政篡位。這也是華夏時代尚武精神喪失的標識,內斂含蓄成為民族主流意識,而尚武奮進逐步消失。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I.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權臣
三國曹操,西晉王導,秦國呂不韋,清朝著名貪官和坤啊,清朝鰲拜,明朝宦官「九千歲」魏忠賢,清末民初的袁世凱
J. 中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權臣
商朝的 尹伊
周朝的 周公旦
秦國的 呂不韋、趙高
西漢的 霍光
三國的 曹操、司馬父子
西晉的 王導
唐朝的 郭子儀
後周的 趙匡胤
明朝的 張居正、魏忠賢
清朝的 鰲拜、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