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沿革

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沿革

發布時間:2021-03-06 11:57:48

① 中國建築發展史

1、夏商周

最早的建築就地取材,築土構木、建房架屋,大致上有以下三種形式:干闌式-長江流域,潮濕多雨,人居樓上因地制宜;木骨泥牆式-黃河流域,傘架方式,圓形結構;夯土牆-奴隸時代,與青銅器時代制度有關。

2、春秋戰國、秦漢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大帝國,並且在咸陽修築都城、宮殿、陵墓。今人從阿房宮遺址和始皇陵東側大規模的兵馬俑列隊埋坑,可以想見當時建築之宏大雄偉。此外,修築馳道,築長城,鑿靈渠。

漢代繼秦又進入大規模營造建築時期。漢武帝劉徹先後五次大規模修築長城,開拓通往西亞的絲綢之路。西漢末年還在長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東漢光武帝劉秀依東周都城故址營建了洛陽城及其宮殿。

3、魏晉南北朝

代表建築:龍門石窟 雲岡石窟 敦煌莫高窟

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此期間,傳統建築持續發展,並有佛教建築傳入。東漢時傳入中國的佛教此時發展起來,南北政權廣建佛寺,一時間佛教寺塔盛行。

據記載,北魏建有佛寺三萬多所,僅洛陽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有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這一時期的中國建築,融進了許多傳自印度、西亞的建築形制與風格。

4、隋唐

代表性建築:隋唐洛陽城 趙州橋 大雁塔

隋朝修建了都城大興城,營造了東都洛陽,經營了長江下游的江都。開鑿了長約2500公里的大運河。還動用百萬人力,修築萬里長城。煬帝時期,名匠李春在現今河北趙縣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鎮興建了大量寺塔、道觀,並繼承前代續鑿石窟佛寺,遺留至今的有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禪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大理千尋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5、宋、遼、金時期

在建築藝術方面,自北宋起,就一變唐代宏大雄渾的氣勢,而向細膩、纖巧方面發展,建築裝飾也更加講究。北宋崇寧二年,朝廷頒布並刊行了《營造法式》。這是一部有關建築設計和施工的規范書,是一部完善的建築技術專書。

6、元、明、清

代表性建築:故宮 明孝陵

元代營建大都及宮殿,明代營造南、北兩京及宮殿。在建築布局方面,較之宋代更為成熟、合理。明清時期大事興建帝王私家園林,形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造園高潮。

明清兩代距今最近,許多建築保留至今,如京城宮殿、園林,兩朝的帝陵,江南的園林,遍及全國的佛教寺塔、道教宮觀,及民間住居、城垣建築等,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光輝華章。

② 簡述中國古建築的發展歷程

原始雛形:

早在5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國原始人就知道利用天然洞穴作為庇護所。在北京、遼寧、貴州、廣東、湖北、浙江等地發現了原始人居住的岩洞。

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的宗族部落以黃土為牆、木架和草泥建造半窟民居,然後發展為地上建築,形成聚落。在長江流域,由於潮濕多雨的條件下,經常有水和動物的危害,已發展成為干籬笆建築。

第一個高潮:

公元前221年,皇帝吞並漢、趙、魏、楚、燕、齊六國後,建立了一個集中的帝國,利用國家的人力物力,在咸陽建立了首都、宮殿和陵墓。今天,可以從阿房宮遺址和始皇陵東側大規模的兵馬俑列隊埋坑,可以想見當時建築之宏大雄偉。

第二個高潮:

隋唐建築不僅繼承了歷代建築的成就,而且整合了外部影響,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建築體系,將中國古代建築推向成熟階段,對韓國日本影響深遠。

最後的高潮是:

元、明、清六百多年來統治著中國,在這期間,除了元、明末年的短期分裂主義戰爭外,中國總體上保持著統一的局面。隨著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已經結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緩慢,建築史只能是發展的最後一個高潮。


(2)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沿革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基本上有兩種布局方式。一個庄嚴宏偉,整齊對稱,另一個曲折靈活。例如京都、皇宮、壇廟、陵寢,官府的衙署廳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宮觀以及祠堂、會館等,大多採取前一種形式。

其平面布置具有明顯的中心軸,其中主要建築物布置在中心軸的兩側,附屬建築物布置在中心軸的兩側。此布局具有清晰的主布局和次布局,左右對稱。

另一種布局方式則與之相反,不求整齊劃一,不用左右對稱,因地制宜,相宜布置。舉凡風景園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鎮等等,大都採用這種形式。

③ 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過程

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以及封建社會的早、中、晚五個歷史階段。大約在奴隸社會的商周時期,開始出現規模較大的宮殿和陵墓,以及以宮、室為中心的大小城市。與此同時,木構架也逐漸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方式,隨著公元5世紀左右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後,新的生產關系和中央集權的建立,經濟趨於繁榮,社會相對穩定,故而有能力修建起規模空前的宮殿、陵墓、長城、馳道和水利工程等,建築技術有了很大發展,建築藝術形態日漸成熟,至漢代時,中國古代建築的一些典型特徵已基本形成,而後經過500多年的發展演變,至唐宋時代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到了它的頂峰,出現了當時世界上最大、規劃最嚴密的都城——長安城。

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時代,中國古建築在某些方面更趨完美,但同時也走向衰微。著名的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中國古代以宮室為中心的都城規劃思想在此得到了最完整、最精彩的體現,其建築群體布局藝術可謂臻於化境。始於商周時代的中國園林,至明清時也達到了極度的藝術境界,著名的皇家園林有圓明園、頤和園、北海、承德避暑山莊等,私家園林則以江南的蘇州、揚州等地最為興盛,名園佳作不勝枚舉。此外,在明清時代,中國各少數民族的建築也有了相當的發展,現存的著名建築有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日喀則的「札時倫布寺」,以及雲南傣族的「緬寺」、貴州侗族的「風雨橋」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築群芳吐艷、異彩紛呈的景象。

④ 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沿革及其特點有哪些

1)開成時期:原始社會—漢代;特點:中國木結構建築技術已日漸完善。人們掌握了夯土技術,內燒制了磚瓦,建造容了石建築。
2)發展時期:魏晉南北朝;特點:磚瓦的產量、質量及木構架技術都有所提高。大量興建佛教建築。
3)成熟時期:隋唐時期;特點:磚的應用更加廣泛,琉璃的燒制更加進步,建築構件的比例逐步趨向定型化。
4)大轉變時期:宋朝;特點:宋朝建築的規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為秀麗,絢爛而富於變化,出現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台。
5)發展時期:元朝;特點:興建大量藏傳佛教寺廟及伊斯蘭教禮拜寺。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築藝術影響到全國。
6)高峰時期:明清時期;特點:磚的生產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數量及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築已經高度標准化、定型化。

⑤ 中國古代建築及歷史演變的內容簡介

本書為藝術院校影視美術設計、舞台美術、建築、環藝設計等專業的「古代建築專」課程所用的教材。教屬材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古代官式建築,包括木作、磚瓦作、石作、油漆彩畫作等,較全面、通俗地介紹了中國古代建築的設計與製作;二是中國古代建築歷史演變,重點介紹自原始社會至清代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特點。

⑥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

不過總體來說中國古代建築都是以斗拱,粱坊為主要構架的框架式結構,這種框架比較結實耐用

⑦ 中國古代建築及歷史演變的作者簡介

何寶通,副教授,男,漢族,中共黨員,1938年出生,天津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後留校任教。曾任美術系副主任、學院副院長,並兼任中國電影美術學會副秘書長和中國建築史學會學術委員等職。講授過《電影美術設計》、《建築》等課程。他擅長書法,潛心建築藝術。曾在電影《我們的田野》、《一代妖後》,以及電視劇《末代皇帝》、《三國演義》中任美術師、總美術師,獲《末代皇帝》美術飛天獎ABE獎。《三國演義》拍攝前後,他作為總美術師,更是鑽研古籍,遍尋古跡,為風雲際會的三足鼎立設計了富有該歷史時期特徵的布景造型的藝術形象,並發表了有關赤壁古戰場的寫景散文,和《漢代文化與〈三國演義〉的造型設計》的長篇論文。

前言
第一篇 中國清代官式建築
第一章 中國古代建築特點
第一節 中國古代建築特點
第二節 清代建築則例注釋
第二章 平面構成
第一節 平面構成法則
第二節 院落的幾種形式
第三章 基座
第一節 基座的結構與製作方法
第二節 基座高、面闊、進深的計算方法
第四章 斗拱
第一節 斗的功能與類別
第二節 斗主要構件名稱及尺度
第三節 幾種斗拱構件組合程序
第五章 柱、梁、枋、檁桁
第一節 柱
第二節 梁(柁)
第三節 枋
第四節 檁桁
第六章 板、椽、連檐及其他構件
第一節 板
第二節 椽及連檐
第三節 其他構件
第七章 翼角造型結構
第一節 翼角的形成
第二節 老角梁、子角梁
第三節 窩角梁、遞角梁、翼角椽
第八章 幾種常見的古代建築形式
第一節 硬山式建築
第二節 懸山式(挑山)建築
第三節 廡殿式(五脊式)建築
第四節 顯山式(歇山式)建築
第五節 其他形式建築
第九章 攢尖式建築
第一節 無斗單檐四角攢尖亭
第二節 無斗單檐六角亭
第三節 無斗單檐八柱圓亭
第四節 無斗重檐四角亭
第十章 牌樓、門類、游廊、影壁
第一節 牌樓
第二節 門類
第三節 垂花門、游廊
第四節 影壁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建築裝修
第一節 外檐裝修
第二節 內檐裝修
第十二章 油漆與彩畫
第一節 油漆
第二節 和璽彩畫
第三節 旋子彩畫
第四節 蘇式彩畫
第五節 其他構件的彩畫
第二篇 中國古代建築歷史演變
第十三章 原始社會時期建築(公元前六、七千年至公元前21世紀)
第一節 河姆渡文化
第二節 仰韶文化
第三節 龍山文化
第十四章 奴隸社會時期建築(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476年)
第一節 夏、商時期建築(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
第二節 西周、春秋時期建築(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476年)
第十五章 封建社會前期建築(公元前475年至公元589年)
第一節 戰國時期建築(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第二節 秦朝建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第三節 兩漢、三國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80年)
第十六章 封建社會中期建築
第一節 隋朝(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
第二節 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
第三節 宋、遼、金時期建築(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
第十七章 封建社會後期建築(公元1279年至公元1911年)
第一節 元朝建築(公元1279年至公元1368年)
第二節 明朝建築(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第三節 清代建築(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
參考文獻

⑧ 中國建築發展歷史

1、創立時期:

周至春秋戰國(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埃及、希臘、西要)

2、成熟時期:

秦漢(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希臘、羅馬)

3、溶匯時期:

魏晉南北朝(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早期基督教時期、拜占庭時期)

4、全盛時期:

隋唐時代(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拜占庭時期、早期歌德時期)

5、延續時期:

宋遼金元(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歌德時期)

6、停滯時期:

明清(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文藝復興之後)

(8)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沿革擴展閱讀:

中國從上古至清末,營造了許許多多傳世的宮殿、陵墓、廟宇、園林、民宅,其建築形態及營造方式遠播東亞各國。

中國古代建築不僅是我國現代建築設計的借鑒,而且早已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成為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欣賞中國古建築,就好比翻開一部沉甸甸的史書。

中國古建築有著豐富的雕塑裝飾。古建築的雕塑一般分作兩類,一類是在建築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頂、梁頭、柱子之上的。題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等,龍鳳題材更被廣泛採用。

雕塑的材料根據建築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磚有瓦,有金有銀,有銅有鐵。另一類是在建築物裡面或兩旁或前後的雕塑,它們大多是脫離建築物而存在的,是建築的保藏物或附屬物。建築物內的雕塑多為佛、道寺院內的佛、道教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建築史

⑨ 誰知道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沿革,急!急!急!

古建築修繕不同於建設工程,它是對古建築實施保護的實踐活動,是自然科學內研究成果的體現。容古建築保護措施的合理與否,對古建築的安全與價值至關重要。文物不能再生,在保護措施上的任何一點疏忽,其造成的後果往往是不可挽回的。

⑩ 中國從古到今建築的演變

您好!此回答為轉載,但希望您能夠有所收獲。
1.《考工記》匠人營國制的內容,解釋,意義合和影響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都城九里見方,每邊辟三門,縱橫各九條道路,南北道路寬九條車軌,東面為祖廟,西面為社稷壇,前面是朝廷宮室,後面是市場和居民區.朝廷宮室市場佔地一百畝。其被認為是當時諸侯國都城規劃的記錄,也是中國最早的一種城市規劃學說。以後無論是隋唐都城長安、元明清都城北京,還是中小城市,都留下了《考工記》王城規劃的痕跡。
2.主要歷代都城的規劃特點
城市的形成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飛躍,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強調戰略思想和整體觀念,強調城市與自然結合,強調嚴格的等級觀念,這些城市規劃思想和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城市規劃的成就,集中體現在作為「四方之極」「首善之區」的都城建設上。中國戰國時期的都城採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築城以衛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漢長安城將宮室與里坊結為一體,三國時曹魏鄴城採用城市功能區分的規劃形式。南北朝時代的洛陽城加強了全面規劃,為中國古代前期城市建設的高峰--隋唐長安城的建設起到了先導作用。隋唐長安城將宮室、壇廟和官署位於南北縱軸線的兩側,道路網劃分為若干棋盤格,每一棋盤格稱為坊,繞以坊城,自成一區。長安城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它展示了唐代的建築技術和文化發展水平。日本、朝鮮等國的都城建設都是仿長安城修建的。元大都的規劃吸取了春秋戰國時理想都城的規劃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處理,由大都城演變而成的明北京城已集中國古代都城城市規劃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遠近郊區大力經營園林和離宮別館,使北京城為中國封建時代規劃和建設的輝煌實例。
3里坊制與街巷制城市面貌的區別
街坊以道路劃分,仍採取類似閭里的形式,稱「里坊制」。 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實行「里坊制」城市的典範。當時,全城劃分為108個里坊(每個面積25~70公頃,大體相當於今天一個大型的居住小區)。這些里坊內部有井字形道路系統,四周圍以高牆,坊牆不得隨意開門開店,夜晚實行宵禁。坊內居民實行「連保制度」,以便於統治和管理。北宋東京(今開封)完全採取一種新的規劃形制。商業、手工業和城鎮中各種行業的發展與自古沿襲下來的「里坊制」規劃形制的矛盾愈來愈突出,其焦點是:商業市場的活動空間須要擴大和開放,而舊形制下市場過份集中且用地緊錮。這是開放與封閉的矛盾。北宋東京的規劃重新把宮城(大內)布置在城市中心,構成「大內—里城—羅城」三套城牆的格局,這主要是防禦上的考慮。形制上的最大突破,莫過於徹底廢棄了「里坊制」,取消了坊牆,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設置商店,並沿著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商業和各種行業的布置是開放型的。它們分布在城市各條主要街道上,並按一定專業相對集中布置,「瓦子」則是「娛樂區」。
里坊
胡同
宮殿
1.p明清故宮的布局特點及藝術成就
從布局來看採用了很嚴整的(整飭)布局.A突出了中軸的空間序列,其中軸線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長的一條中軸線.B採用了層層封閉的規劃形象,層層分隔產生了深遠的空間.C尺度的處理也很嚴謹,外朝空間是內廷的四倍,比例為9:5,象徵」九五之尊」.北京故宮的皇家建築,集中地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特徵,是保存至今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組。體現了一整套的禮制要求,運用了陰陽五行等象徵手法,在雕刻,繪畫,文學等其它的藝術手段上也有相當高的造詣。
2名詞解釋
東西堂制 大朝居中,兩側為常朝。漢代開東西堂制之先河,晉、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東西堂制。隋及以後均行三朝縱列之周制。
三朝五門制 周制三朝五門:外朝——決定國家大事;治朝——王視事之朝;內朝——辦理皇族內部事務及宴會。皋門 庫門 雉門 應門 路門。 隋唐的三朝五門:承天門、太極門、朱明門、兩儀門、甘露門。外朝承天門、中朝太極殿、內朝兩儀殿。
軸心舍 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稱,用於官署。
住宅
1.p各典型民居類型的特點:
四合院 是華北地區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種,這種住宅的布局特點是強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響和成熟的尺度與空間安排.住宅嚴格區分內外,尊卑有序,講究對稱,對外隔絕,同時注意對內的生態環境,綠化和風水的制約.其過程要素為正房(坐北朝南,家長居住),以硬山居多.東西廂房(第二代居),倒座(會客,書房),大門,耳房,後罩房(小姐居),抄手廊.構成模式為一名兩暗,一正兩廂,沿軸線縱深布局,以正房為主體,其院寬是」正房+耳房」,總寬,坎宅巽(音訊xun)門;並將勾連搭搭頂的垂花門作為前宅和後宅的分界.
徽州民居 A、「四水歸堂」以天井為中心四周高牆圍護以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
B、設有平房多、樓上廳。C、精美磚雕。D、樓層面鋪方磚利於放火隔音。
克家土樓 A、以家族利益為核心。B、秩序性、整體性、懷舊情結。
C、滲透風水理論。D、防衛體系嚴密。
窯洞 天然土起拱為特徵。隔音防噪冬暖夏涼、生態平衡。
缺點:潮濕、不通風、施工周期長。
2.p名詞解釋
照壁 在大門裡面,座落在廂房山牆上的稱照壁。
倒座 四合院的前院部分主要用作門房、客房、客廳。
生土建築 泛指由未經過焙燒,而僅僅經過簡單加工的原狀土質材料建造的建築,包括土坯建築、土窯洞... 生土夯築的台墩、城牆、烽火台等。
第三章壇廟
1.天壇的設計手法及成就
天壇的規劃意匠和象徵手法.為表現天的精神功能需要.
1. 採用宏大的用地規模.故宮960×760.天壇1650.3×1723.2130公頃,比皇帝高,創造」天」的氣氛.
2. 總體布局,軸線偏東.
3. 從建築形象表現」天」.a.以圓象天,圜丘,皇穹宇的外圍牆的圓形牆,祈年殿.b.盡量用矮牆來擴大形象,取得開闊的氣勢.c.通過高台基(圜丘,祈年殿),重檐屋頂(祈年殿)來擴大建築體量.d.用純凈色彩表現天(藍色).
4. 創造崇天的境界.提供了兩個看天的視點,祈年殿和圜丘.同時又用丹陛橋來連接圜丘和祈年殿,形成了一條」看天的路線」.
5. 運用了一系列象徵的手法.
a. 數的象徵.祈年殿的柱子,檐柱12根(12時辰)金柱12根(12月)同時兩者又是24節氣,加上井口柱4根(四季)為28星宿.圜丘台基的直徑.上,1×9丈=9丈,中3×5丈=15丈,下3×7丈=21丈,形成三層台基.圜丘的地面鋪石為,9×1,9×2,9×3……9×9.9為陽數之極.
b. 幾何圖形的象徵.內外壇牆的形式是北圓南方,體現」天圓地方」.
c. 方位象徵. 建築,主建築坐北朝南,最高等級,齋宮坐西朝東,次之.丹陛橋,神道為正中,御道,王道分別在西東――突出皇權和天的關系.另牌位,版的位置.
d. 色彩象徵,祈年殿的三重檐(藍色)反映出天不是神聖的色彩,而是理性的光彩.
天壇體現的」尚無思想」和」以少總多」的方法.
綠化的大量運用和建築的數量和體量上的少來充分體現」天」.通過主軸線來控制建築.同時用擴大台基來表現建築.不以形象取勝,而以境界取勝.有的節省,」無」上做文章,物質功能簡單,精神功能復雜.
天壇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有些建築還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幾何學原理,因此具有重要科研價值。

陵墓
1.唐乾陵的布局特色
乾陵位於乾縣北梁山上。梁山分三峰:北峰居中為主,前方東西兩峰對峙而且形體相仿,猶如門闕。兩峰之間依勢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宮即在北峰,鑿山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隧道墓門用石條層層填塞,縫隙以溶鐵汁澆濤錮閉,因此,迄今無損。

乾陵地上情況大致是:主峰(陵體)四周為神牆,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門,各設門獅一對。神牆四隅建角樓(角闕)。南神門內為獻殿址,門外列石象,自南往北:華表、飛馬、朱雀、石馬(五對)、石人(十對)、碑、華表南即東西乳峰,上置乳闕(相當宋陵乳台);闕南又有雙闕為陵南端入口(相當宋陵鵲台)。這種善於利用地形和運用前導空間與建築物來陪襯主體的手法,正是明清宮殿、陵墓布局的淵源所自。
2.名詞解釋
木 墓
兆域
方上 累土為堆,呈截頂方錐體形的封土。
1.p十三陵的布局特色
宗教建築

1.p分類 我國古代「佛塔」的簡稱,俗稱「寶塔」。佛塔起源於印度,又名「窣堵波」或「塔婆」,為梵文的音譯,用以藏舍利和經卷等。平面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層數一般為單數。用木、磚和石等材料建成。其類型有樓閣式塔(如山西應縣木塔、福建泉州開元寺雙石塔、河北定縣開元寺磚塔、河南開封佑國寺琉璃塔)、密檐塔(如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京天寧寺塔)、喇嘛塔(如北京妙應寺白塔)、金剛寶座塔(如北京大正覺寺塔)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凈藏禪師塔)等數種。(分法2)我國的古塔建築多種多樣,按結構分為實心塔和樓閣式塔兩種。實心塔是用磚石材料砌出的實心體,有「阿育王」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剛寶座塔四種式樣,不能登臨。樓閣式塔內有塔室,可以攀登眺遠。樓閣式塔有密檐樓閣式、樓閣式、磚木混合式四種形式,多為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和圓形等,層數多為單數,主要由木、磚、石、琉璃、鐵等建築材料建造。
實例:
應縣木塔 佛宮寺釋迦塔,即應縣木塔。據明代應州志載:「木塔玲瓏,即寺觀志釋迦塔也。建自遼時,巨木為之,約高千仞,上下玲瓏,遠瞻百里。」塔位於山西省應縣城內、創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930多年。塔平面為八角形,直觀五層六檐,其中四層是暗層,共九層、高67.31米,底層直徑為30米、是我國現今僅有的最高大,最古老的重樓式木結構塔。
嵩岳寺塔 是北魏宣武帝時所建,是我國最古的磚塔之一。外部為12角密檐式。所謂密檐,指檐與檐之間的塔身距離很短,各層檐下都不開門窗,有的只開一個小孔。嵩岳寺塔共15層,外形呈拋物線,內部為八角,塔身四面有入口,這種形式在目前所存古塔中極少見。塔的建築技術很高超,雖用青磚黃泥砌成,但歷1400餘年,仍巍然屹立在嵩山。
妙應寺白塔 現存元代藏傳佛教大塔。又稱白塔。位於北京阜成門內。因塔身通體皆白而得名。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建。當時入仕中國的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曾參與設計與修築工程。塔高50.9米,下部為三層方形折角須彌座,其上為半圓突起蓮瓣組成的覆蓮座和承托塔身的環帶形金剛圈,方形折角塔基自此過渡到圓形塔身,自然而富裝飾性。塔身似碩大的覆缽,上有7條鐵箍環繞,頂端承托直徑9.9米、上覆40塊放射形銅板瓦的華蓋,其周邊懸掛36個銅質透雕的流蘇和風鈴,每個高1.8米,有鏤空花紋,風來鈴響,清脆悅耳。華蓋上為銅質小塔形寶頂,高約5米,重4噸。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塔前增建寺院,賜名大聖壽萬安寺,由四層殿堂和塔院組成,規模宏大,為元世祖營建大都城的重要工程之一。明元順元年(1457)改為今名。
神通寺塔 山東濟南朗公穀神通寺單層石塔一座,俗呼「四門塔」。平面正方形,四面辟門,中立方墩,墩四面各坐一像。塔身單層,平素無飾。上部疊澀出檐,上砌方錐形頂,頂上立剎。塔形制與雲岡浮雕所見單層塔極相似,其剎與浮雕塔剎完全相同。塔無建造年代校注[3],唯造像有東魏武定二年年號(公元544 年),揆之形制,或屬此時。
大正覺寺塔
寺廟
1.佛光寺大殿(平,立面) 晚唐建築,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為殿堂型構架.是兩個唐代木構架建築之一,是中國木構架體系進入成熟期後保留下來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築風貌的典型實例.立面特點:
① 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邊上越高,每個高起2寸.② 正脊 --典型的凹曲線(明清為直線).垂脊平直,平緩有力,不象太和殿那麼陡.③ 五個開間相等趨於正方形,盡間減小.④ 沒有仙人走獸.⑤ 屋頂較扁,檐口微翹.單檐四阿頂.(明清稱廡殿頂)⑥ 升起(生起),有側腳,外槽向內傾斜89.5度.(側腳:指外槽柱子向內傾斜,角柱從兩個方向向內傾斜,而外槽柱子從心間向角柱逐漸升高)(生起:逐漸增加某一類構件高度的做法,稱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間向角柱逐漸加高.)⑦ 斗拱肥碩.⑧ 出檐深遠.
內部空間處理:
① 空間層次豐富,從室內看,明栿在下,平暗在上,襯托著明栿層次多,豐富.② 尺度把握較好,平暗的格子很小,對比之下感覺室內空間的尺度很大.③ 空間比例嚴謹,內槽柱子與平暗圍合成了一個趨近於正方形的空間.④ 斗拱製作靈活,柱頭鋪作,補間鋪作有下昂(雙杪雙下昂),內轉改為偷心造(不設橫拱)即插拱內槽柱子內側為七鋪作偷心造,由於佛像的圓光罩很佔地方,設橫拱則放不下,故全部採用偷心造,很靈活.
獨樂寺觀音閣 獨樂寺在河北薊縣縣城內,相傳始建於唐,後經遼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現存遼代建築尚有山門及觀音閣二處。觀音閣山門面闊三間(16.63米),進深兩間四椽(8.76米),單檐四阿頂,舉高約1/4。建在石砌台基上。平面有中柱一列。此門屋檐伸出深遠,斗拱雄大,台基較矮,形成庄嚴穩固的氣氛,在比例和造型上是成功的。觀音閣位於山門以北,亦建於統和二年,面闊五間(20.23米),進深四間八椽(10.52米)。外觀二層,有腰檐平座,內部三層(中間有一夾層)。屋頂用九脊殿式樣。台基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平面上減去當心間縫中柱,形成了六邊形的井口,以容納高16米的遼塑十一面觀音像。柱子僅端部有卷殺,並有側腳。上下層柱的交接用了叉柱造,由於上層和夾層的檐柱較底層檐柱收進約半個柱徑,在外觀上形成穩定感。位於底層斗拱以上和平座樓板以下的夾層,在柱間施以斜撐,加強了結構的剛度,這種做法和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同出一轍,它經受了近千年來多次地震的考驗,證明結構是合理的。
布達拉宮 在拉薩市西約2.5公里的布達拉(普陀)山上,是達賴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宮殿,也是一組最大的藏式喇嘛教寺院建築群,可容僧眾兩萬餘人。相傳始建於公元八世紀松贊干布王時期,後毀於兵燹。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起,由五世達賴重建,主要工程歷時約五十年,以後陸續又有增建,前後達三百年之久。此宮依山而建,經過漫長的石磴道行至山腰,才到達宮的入口。此處帶箭窗的碉樓大部由白石砌成,僅在檐邊及石欄牆用白瑪草塗紅裝飾,外觀簡潔明快。上部中央的紅宮是整個建築群的主體,也是達賴喇嘛接受參拜及其行政機構所在,有經堂、佛殿、政廳、圖書館、倉庫、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堂靈塔以及平台、庭院等,最大的經堂可容納五百喇嘛誦經。紅宮以東是達賴喇嘛的住所,位置較紅宮稍低,裝飾十分華麗。紅宮附近又設有佛像及佛具製造所、印經院、馬廄、守衛室、監獄和喇嘛住宅等。布達拉宮高二百餘米,外觀十三層,實際只有九層。由於它起建於山腰,大面積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築彷彿與山崗合為一體,氣勢十分雄偉。在總平面上沒有使用中軸線和對稱布局,但卻採取了在體量上和位置上強調紅宮和色彩上前後形成鮮明對比等手法,因此仍然達到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效果。紅宮之上又建金殿三座和金塔五尊,陽光下金光燦爛,更加突出了這組建築的重要性。在建築形式上,既使用了漢族建築的若干形式(金殿屋頂、達賴喇嘛住所的裝修……),又保留了藏族建築的許多傳統手法(門、窗、脊飾……),這反映了兄弟民族建築形式的密切結合,也表現了藏族建築藝術的高度精華。此外,宮內尚有許多壁畫,對研究當地的歷史和藝術都很有價值。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沿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