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有哪些
在中國,20世紀中期前有兩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第一次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陳獨秀、胡適之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近代西方先進思想的推動下,沖破了幾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籠,高喊 「科學和民主」,開展新文化運動,推動著中國社會大改造。先進的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進入了嶄新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
第二次是40年代的延安整風運動。 毛澤東領導了這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沖破斯大林、共產國際及其中國代理人的「左」傾教條主義的思想牢籠,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了毛澤東思想,從而指導了中國革命在1949年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中國近現代的思想大解放分為近代和改革開放以後。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解決的是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問題,樹立了實踐標準的權威。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實際上解決的是對社會主義計劃體制傳統觀念的看法,樹立生產力的標準的權威以突破凡事都問姓「社」 姓「資」 的禁錮為主要目標。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沖破了姓「公」姓「私」,沖破了所有制崇拜,又一次解決了人們頭腦中的許多問號,一步步地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B. 中國歷史上的思想論戰有哪些
第一次論戰:
1898年1月24日下午三時,資產階級維新派康有為與封建頑固勢力的代表李鴻章、榮祿、翁同龢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論戰。論戰主要是圍繞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等問題進行的。這場維新派新與守舊的論戰,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正面交鋒,它使一些知識分子開始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形成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動了維新變法運運的高漲。
第二次論戰:
1905年到1907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保皇派與資產階級革命展開了一次長達三年的論戰。同盟會成立後創辦的機關報《民報》是保皇派的主要陣地,雙方都在各自的報紙上宣傳自己的主張。論戰基本上是圍繞著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制度等問題進行的,通過論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傳播,有力地推動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來。
第三次:前期新文化運動(1915—1917年)
辛亥革命失敗後,北洋軍閥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在思想領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受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出現了「短暫的春天」,資產階級隊伍一度壯大起來,為了啟迪廣大人民的覺悟,以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和胡適為代表的激進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以《新青年》為陸地,在思想文化領域里同封建勢力展開了十分激烈的斗爭。
在新文化運動中,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提倡民主,反對封建的特權政治;提倡科學,反對迷信和愚昧;提倡資產階級新道德,反對封建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的一次偉大戰斗,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喚醒了中國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知識分子,促使他們拋棄腐朽的封建思想,追求民主與科學,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形成了近代以來中國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四次論戰:
1919年,胡適在《每周評論》上發表了《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文章,挑起了「問題」與「主義」之爭。他公開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反對從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會制度,他主張一個一個地研究問題,一點一滴地解決問題,這是在宣揚資產階級改良的主張。李大釗很快發表了《再論問題與主義》的文章,有力地回擊了胡適的挑戰。他們對胡適的論點,指出「一方面因然要研究實際的問題,一方面也要宣傳理想的主義」社會主義者必須研究怎樣把理想應用於實際環境。胡適認為提倡「根本解決問題」是空談,李大釗反駁說:「必須有一個根本的解決,才能把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都解決了的希望」。
問題與主義之爭,是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斗爭的第一外回合,這場爭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使許多青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C. 中國古代歷史上公關思想公關事件
墨子救宋的故事。
公元前440年前後,墨子約歲時,楚國准備攻打宋國,請著名工匠魯班製造攻城的雲梯等器械。墨子正在家鄉講學,聽到消息後非常著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帶領三百名精壯弟子,幫助宋國守城;一面親自出馬勸阻楚王。墨子急急忙忙,日夜兼行,鞋破腳爛,毫不在意,十天後到達楚的國都郢(今湖北的宣城)。到郢都後,墨子先找到魯班,說服他停止製造攻宋的武器,魯班引薦墨子見楚王。墨子說:「現在有一個人,丟掉自己的彩飾馬車,卻想偷鄰居的破車子;丟掉自己的華麗衣裳,卻想偷鄰居的粗布衣,這是個什麼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這個人一定有偷竊病吧!」墨子趁機對楚王說:「楚國方圓五千里,土地富饒,物產豐富,而宋國疆域狹窄,資源貧困。兩相對比,正如彩車與破車、錦綉與破衣。大王攻打宋國,這不正如偷竊癖者一樣?如攻宋,大王一定會喪失道義,並且一定會失敗。」 楚王理屈辭窮,借魯班已造好攻城器械為由,拒絕放棄攻宋的決定。墨子又對楚王說:「魯班製造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勝的法寶。大王如果不信,就讓我與他當面演習一下攻與守的戰陣,看我如何破解它!」楚王答應後,墨子就用腰帶模擬城牆,以木片表示各種器械,同魯班演習各種攻守戰陣。魯班組織了九次進攻,結果九次被墨子擊破。魯班攻城器械用盡,墨子守城器械還有剩餘。魯班認輸後故意說:「我知道怎麼贏你,可我不說。」墨子答道:「我如道你如何贏我,我也不說。」楚王莫名其妙,問:「你們說的是什麼?」墨子義正辭嚴他說:「他以為殺了我,宋國就守不住,但是,我早已布置好,我的大弟子禽滑厘能代替我用墨家製造的器械指揮守城,同宋國軍民一起嚴陣以待!即使殺了我,你也無法取勝!」這番話,徹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頭,楚王知道取勝無望,被迫放棄了攻打宋國的計劃。這就是墨翟陳辭,止楚攻宋的典故
D. 分別找出中國歷史上人文主義體育思想和科學主義體育思想的具體案例!急急急急急急!
1996年我國把體育學列為一級學科,1997年在體育學下設體育人文社會學等4個二級學科。內體育人文社會學的設置,顯示容出中國的體育理論開始重視人文學科。經過專家學者的努力,體育的科研項目進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規劃,也進一步展現了體育的人文價值
紀世界教育改革,在其發展走向上,同樣是沿著兩條主要線索進行的:一是以適應外在的、社會科技和經濟發展為旨趣;一是以適應內在的、受教育者自身精神的、道德的需要為鵠的。現代教育在理論淵源上與兩大哲學思潮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理論甚至完全出自相關的哲學派別。體育學科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個縮影,不同時期的體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必定受到兩大哲學思潮的影響。我國體育思想對立的實質與流派一段時期以來,我國體育思想界出現了較為混亂的局面。各種體育思想流派都試圖堅持自己的理論,排斥其它的觀點,甚至相互詆毀。這種體育思想矛盾對立的現象是有其認識論根源的。
E. 中國歷史上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
其他的還有:教育要為政治服務。。。
F. 中國歷史上有那些思想解放
近代:
在中國,20世紀中期前有二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第一次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陳獨秀、胡適之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近代西方先進思想的推動下,沖破了幾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籠,高喊 「科學和民主」,開展新文化運動,推動著中國社會大改造。先進的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進入了嶄新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
第二次是40年代的延安整風運動。毛澤東領導了這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沖破斯大林、共產國際及其中國代理人的「左」傾教條主義的思想牢籠,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了毛澤東思想,從而指導了中國革命在1949年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改革開放: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解決的是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問題,樹立了實踐標準的權威。通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大討論,以突破「兩個凡是」的禁錮為主要目標,端正了思想路線,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根本方針政策。正是這鄧小平首倡「真理標准討論」,以解放思想的沖擊與震撼,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由教條回到了實踐;使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由空想回到了科學;使我們對世界形勢的認識由對抗回到了緩和。沒有解放思想的啟蒙先導、撥亂反正,當今中國發生的一切歷史性變化都無從談起,都無從認識。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實際上解決的是對社會主義計劃體制傳統觀念的看法,樹立生產力的標準的權威,由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掀起的新時期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以突破凡事都問姓「社」 姓「資」 的禁錮為主要目標,以三個有利於作為判斷一切是非的根本標准,解決了人們頭腦中的許多問號,沖破了人們頭腦中阻礙經濟發展的羈絆,成為我國經濟加速發展和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模式的強大「推進器」,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而且隨著人們思想的不斷解放,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規范,市場在釋放經濟活力、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沖破了姓「公」姓「私」,沖破了所有制崇拜,又一次解決了人們頭腦中的許多問號,一步步地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同非公有制經濟一起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共同為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做著貢獻。
G. 歸納中國歷史上的主要思想家及其主要觀點 ,不少於六人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倫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范,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
2.老子:中國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一說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政治上他主張「無為」,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回到「小國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3.墨子:(約前468-376年)春秋末戰國初思想家、學者,墨家學派創始人。魯國人(滕州),墨子出身平民,自稱「北方之鄙人」。宣揚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
4.孫子:孫武字長卿,春秋末年齊國人,生卒年月未見史載,約與孔丘同時期。強調政治、經濟在戰爭中的作用;它強調戰術的靈活性,提出「兵無常勢」,「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思想貫穿於全書始終。
5.5.孟子:(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鄒(今山東鄒城市)人。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6.莊子:莊周(約前369-前286),世稱莊子。戰國時期宋國蒙人。莊周的道家思想在學術上的表現,主要是效法老子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並且把它發展到了一定高度。
7.荀子:(約前325-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H.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思想解放
近代:
在中國,20世紀中期前有二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第一次是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以陳獨秀、胡適之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近代西方先進思想的推動下,沖破了幾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籠,高喊 「科學和民主」,開展新文化運動,推動著中國社會大改造。先進的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進入了嶄新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
第二次是40年代的延安整風運動。毛澤東領導了這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沖破斯大林、共產國際及其中國代理人的「左」傾教條主義的思想牢籠,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造了毛澤東思想,從而指導了中國革命在1949年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改革開放: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解決的是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問題,樹立了實踐標準的權威。通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大討論,以突破「兩個凡是」的禁錮為主要目標,端正了思想路線,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根本方針政策。正是這鄧小平首倡「真理標准討論」,以解放思想的沖擊與震撼,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由教條回到了實踐;使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由空想回到了科學;使我們對世界形勢的認識由對抗回到了緩和。沒有解放思想的啟蒙先導、撥亂反正,當今中國發生的一切歷史性變化都無從談起,都無從認識。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實際上解決的是對社會主義計劃體制傳統觀念的看法,樹立生產力的標準的權威,由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掀起的新時期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以突破凡事都問姓「社」 姓「資」 的禁錮為主要目標,以三個有利於作為判斷一切是非的根本標准,解決了人們頭腦中的許多問號,沖破了人們頭腦中阻礙經濟發展的羈絆,成為我國經濟加速發展和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模式的強大「推進器」,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而且隨著人們思想的不斷解放,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規范,市場在釋放經濟活力、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沖破了姓「公」姓「私」,沖破了所有制崇拜,又一次解決了人們頭腦中的許多問號,一步步地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經濟同非公有制經濟一起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共同為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做著貢獻。
I. 中國歷史上思想犯
這種事情很多,通抄常電視劇中襲都說一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是說,我沒有罪過,但是你看我不順眼,你隨便給給我加個罪名,怎麼能找不到借口呢。武則天時期,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大肆使用酷吏,於是有了「腹誹」之稱,就是思想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