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浙江大學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浙江大學

發布時間:2021-03-06 10:05:01

1. 中國歷史上最早建立的大學有哪些

太學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夏、商、周,大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大學名為成均, 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大學名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2]。

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零落。

當東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後,戎馬未歇,即先興文教。東漢太學始創於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采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至漢質帝時,太學生人數已有3萬餘人。

國子監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為「監生」。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

國子學或國子監,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國子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

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但同時,國子監與太學也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

(1)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浙江大學擴展閱讀:

古代的大學和我們今天的大學有著較大的區別。大學一詞最早見於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中,歷朝歷代大學教授的內容是逐漸增加的,在漢代之前主要的學習內容是詩、書、禮、樂等內容,負責教授的老師古代被成為博士。後代經各朝代不斷完善發展,加入了武學、算學等其它學科。

古代大學中主要的考核方式也是以考試為主,只有不斷地通過各種考試,你才能順利畢業找到比較好的工作。

古代的大學完全是有政府撥款資助的,衣食住行均由政府負責。在古代大學中,你只能選擇詩、書、禮、樂等古典經學,至於你的愛好在這里是不被允許的。

不過由於古代的大學招生比較嚴格,從大學畢業以後就是國子生肄業了,是可以直接分配做官的,不像現在的大學畢業之後還要辛辛苦苦的去找一份收入微博的工作。古代的國子生社會地位是很高的,基本上可以算為中流階層。

2. 中國第一所大學誰創辦的

中國最早的大學國是那一所長期以來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是前身是嶽麓書院、有千年歷內史的湖南大容學,有的說是清朝盛宣懷最早創辦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學,有的說是前身是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的。但如果說誰是中國官辦最早辦的大學,則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無疑,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武漢大學前身(1893)和浙江大學的前身(1897)是中國傳統的書院,並不能列入大學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聖約瀚大學則是中國唯一一所大學,當然也是最好的大學了。

3. 中國第一所大學是什麼建立於多少年

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

中國官辦最早辦的大學,則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無疑,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武漢大學前身(1893)和浙江大學的前身(1897)是中國傳統的書院,並不能列入大學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聖約瀚大學則是中國唯一一所大學,當然也是最好的大學了.

(3)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浙江大學擴展閱讀:

誕生於西方中世紀的「大學」被引入、移植到中國的土地上,最早發生在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第一次浪潮之中。1571年,歐洲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在澳門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所西式小學——聖保祿公學。1594年,其升格為大學,並以聖保祿學院(俗稱「三巴寺」)之名正式注冊成立。這不僅是中國的土地上出現的第一所西式大學、教會大學,而且是整個遠東地區創辦最早的西式大學之一。

過去一段時間,有不少學者認為上海聖約翰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聖約翰書院1891設立正館(即大學部),首批招收學生2人(次年再招1人),正式開設了三年制的大學課程。1895年,正館首批3名學生畢業。

1896年,聖約翰書院經改組、擴建,成立由文理、醫學和神學三科組成的大學部。1905年,該校將正館學制統一改為四年,年底,按照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大學條例成功注冊,「得授予美國大學畢業同等之學位」,其中文名稱也在不久後正式改為「聖約翰大學堂」。

聖約翰書院(聖約翰大學)建校初期,曾經在中國教育史上創造過多個「第一」:第一份文理綜合性大學學報,第一場運動會,第一個校友會,第一個研究生院,第一份學校發行以及學生自辦的英文刊物,第一次引入考試名譽制、選科制等西方教學制度,第一座現代化的大學體育館

4.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大學是哪家是什麼時間創辦的

中國真正的第一所大學而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聖約瀚大學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學模式設立的大學,這所實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學最終在1949年後被強行解體了。但相信歷史會最終恢復歷史的本來真實面目。

聖約翰大學(Saint John's University),簡稱聖約翰、約大。誕生於1879年,初名聖約翰書院,1881年學校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成為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

聖約翰大學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該校的校友影響甚至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近現代的無數領域歷史。入讀者多是政商名流的後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擁有很濃厚的教會背景。學校直到1947年才向國民政府注冊。

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並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



京師大學堂1898年,經光緒皇帝下詔,京師大學堂在孫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創立,最初校址在北京景山東街(原馬神廟)和沙灘(故宮東北)紅樓(現北京五四大街29號)等處。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正式大學。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1902年12月,京師大學堂恢復。國立北京大學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大學。

5. 浙江大學的歷史

浙江大學的淵源——求是書院創建於1897年,是中國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最早創辦的幾所新式高等學校之一。1901年起曾幾度易名並一度停辦;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國立第三中山大學(由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和浙江公立農業專門學校改組為第三中山大學工學院和勞農學院);1928年4月1日改名為浙江大學.1928年7月1日起,冠以「國立」兩宇,稱國立浙江大學,下設工、農、文理3個學院。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浙江大學被迫輾轉西遷貴州。在中國著名氣象、地理學家竺可楨校長領導下,浙扛大學篳路藍縷.歷經艱辛,崛起為當時國內有重大影響的幾所著名大學之一。由於學校的許多教授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仍堅持科學研究,並作出了傑出的成績,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來校考察後說,我在此發現了東方的劍橋。1946年秋學校遷返杭州。至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學已發展為擁有文、理、工,農、師范、法、醫7個學院、25個系、9個研究所,1個研究室的綜合性大學。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進行調整,浙江大學的學科和院系設置發生了很大變動。其部分系科調整到省外兄弟院校,部分院系或獨立成校,或與之江大學,浙江省立醫學院等院校組合重新建校。之江大學前身為建於1897年的育英書院;浙江省立醫學院前身為建於 1912年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浙江大學文學院。理學院的一部分、之江大學的文理學院和浙江師范專科學校合並,建立浙江師范學院, 1958年又與新建的杭州大學合並.定名杭州大學;浙江大學的農學院單獨分出成立浙江農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的醫學院與浙江省立醫學院合並,成立浙江醫學院,1960年更名為浙江醫科大學。調整後的浙江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源出一脈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均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浙江大學成為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以工為主、理工結合、人文經管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高校,1995年成為列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重點大學之一。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也分別成為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於國內同類高校前列,在海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並分別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和重點建設項目立項論證。四所學校對浙江省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經國務院批准,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四校合並;合並後的學校仍定名「浙江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實行教育部與浙江省共建共管。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面向21世紀在我國組建若干所規模大、層次高、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具有重要示範意義,必將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

6.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大學是什麼時候設立的

中國最早的大學是那一所長期以來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是前身是嶽麓書院、有千年歷史的湖南大學,有的說是清朝盛宣懷最早創辦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學,有的說是前身是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的。
中國真正的第一所大學也不是北洋大學堂,而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聖約瀚大學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學模式設立的大學,這所實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學最終在解放後被強行解體。
中國官辦最早辦的大學,則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無疑,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武漢大學前身(1893)和浙江大學的前身(1897)是中國傳統的書院,並不能列入大學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聖約瀚大學則是中國唯一一所大學,當然也是最好的大學了。所以中國大學成立時間順序應該如下:
1、北洋大學,中國近代第1所代最早的大學大學,為今天津大學的前身。
2、南洋公學為盛宣懷1896年(光緒22年)創建於上海,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大學。"南洋",泛指華東沿海一帶。清末民初,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各省為"南洋",稱江蘇以北沿海各省為"北洋"。
1959年7月31日,起源、根植並輝煌於上海"南洋公學"的交通大學完全分立,經教育部批准,分別成立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
3、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之一。它開辦於1898年7月3日,屬於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後,改稱北京大學。

7. 有誰知道浙江大學的歷史

浙江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全國重點大學,前身求是書院成立於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創辦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曾被分為多所單科性學校,其中在杭的四所學校,即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於1998年9月重新合並,組建為今日的浙江大學。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基礎堅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於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綜合型大學,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計劃」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現任校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人工智慧專家潘雲鶴教授。

學校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蘇滬,東接甬港,南聯閩粵,是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城市。學校設玉泉、西溪、華家池、湖濱、之江、紫金港等6個校區,佔地面積5.33平方公里,分布於杭州市區不同方位。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與西湖美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浙江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科學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蜚聲海內外,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竺可楨、馬寅初、盧嘉錫、蘇步青、錢三強、王淦昌、貝時璋、陳建功、錢令希、談家楨、谷超豪、鄭曉滄、梁守盤 、夏承燾、姜亮夫、李政道、吳健雄、路甬祥等著名學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學習。浙江大學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140餘人,其中在浙大就學者就有80餘人。
浙江大學的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門類。學校現有110個本科專業,39個博士後流動站,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8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64個,另有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法律碩士(JM)、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碩士、體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風景園林碩士、獸醫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工程碩士、建築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1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學科24個,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7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4個,國家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4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職人員1100餘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職人員2400餘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4000餘人。研究生17000餘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1000餘人,博士研究生6000餘人;另有攻讀專業研究生學位4500餘人;本科生24000餘人,外國留學生1200餘人。
學校綜合辦學條件優良,基本設施齊備。校舍總建築面積200餘萬平方米。擁有計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先進的教學科研機構。科學館(樓)、體育館(場)、活動中心、游泳池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開展中外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完備的條件。各校區圖書館總建築面積8.3萬余平方米,總藏書量626萬余冊,是全國規模最大、分布面最廣、學科覆蓋最全的綜合性大學圖書館之一。出版社1家。附屬醫院6家,總床位數5459張。學校還創辦了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並在南昌、寧波、溫州、嘉興、紹興等地設立了分園。總長達120公里的高速計算機骨幹網路以及特設的公交線路將各校區和附屬醫院聯為一體。
「國有成均,在浙之濱」。如今,有著百年輝煌歷史的浙江大學,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點之一,她將通過改革與發展,努力建設成為以「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為辦學特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為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號
郵編:310027
傳真:0571-87951358
電話問詢台:0571-87951111
Email:[email protected]

歷任校長一覽

校名 職位 姓名 任期
求是書院至浙江高等學校時期
求是書院 總辦(兼) 林 啟 1897-1900
求是書院 總理 陸懋勛 1900-1901.9
浙江求是大學堂 總理 勞乃宣 1901.10-1902
浙江大學堂 總理 勞乃宣 1902-1903.6
浙江高等學堂 監督 陶葆廉 1903.7-1904
浙江高等學堂 監督 陸懋勛 1904-1905
浙江高等學堂 監督 項藻馨 1905-1906.7
浙江高等學堂 監督 吳震春 1906.8-1910
浙江高等學堂 監督 孫智敏 1910-1912
浙江高等學堂 校長 邵裴子 1912-1912.6
浙江高等學堂 校長 陳大齊 1912.7-1913
浙江高等學堂 校長 胡壯猷 1913-1914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至國立浙江大學時期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 校長 蔣夢麟 1927.7-1930.7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 校長 邵裴子 1930.7-1931.11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 校長 程天放 1932.4-1933.3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 校長 郭任遠 1933.4-1936.2
國立浙江大學 校長 竺可楨 1936.4-1949.5
浙江大學時期
浙江大學 校長 馬寅初 1949.8-1951.5
浙江大學 校長(兼) 沙文漢 1952.10-1953.1
浙江大學 校長(兼) 霍士廉 1953.4-1958.4
浙江大學 校長 周榮鑫 1958.4-1962.3
浙江大學 校長(兼) 陳偉達 1962.6-1968.4
浙江大學 校長(兼) 錢三強 1979.2-1982.6
浙江大學 校長 楊士林 1982.6-1984.2
浙江大學 校長 韓禎祥 1984.2-1988.2
浙江大學 校長 路甬祥 1988.2-1995.4
浙江大學 校長 潘雲鶴 1995.4-1998.9
浙江大學 校長 潘雲鶴 1998.9-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名譽校長 劉 丹 1982.6-1989.9
原杭州大學(含浙江師范學院)歷任校(院)長
浙江師范學院 浙江師范學院院長(兼) 劉 丹 1952.2-1952.12
浙江師范學院 浙江師范學院院長 俞仲武 1952.12-1957.6
浙江師范學院 浙江師范學院院長 陳 立 1957.6-1958.11
杭州大學 杭州大學校長(兼) 林乎加 1959.9-1962.5
杭州大學 杭州大學校長(兼) 呂志先 1962.5-1964.4
杭州大學 杭州大學校長(兼) 王家揚 1978.7-1979.2
杭州大學 杭州大學校長 陳 立 1979.2-1983.10
杭州大學 杭州大學校長 薛艷庄 1983.10-1986.1
杭州大學 杭州大學校長 沈善洪 1986.1-1996.6
杭州大學 杭州大學校長 鄭小明 1996.6-1998.9
原浙江農業大學(含浙江農學院)歷任校(院)長
浙江農學院 浙江農學院院長(兼) 吳植椽 1952.12-1957.6
浙江農學院 浙江農學院院長 金孟加 1957.6-1960.3
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校長(兼) 李豐平 1960.3-1961.10
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校長 丁振麟 1961.10-1965
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校長(兼) 陳作霖 1978.4-1979.3
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校長 丁振麟 1979.3-1979.6
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校長 朱祖祥 1980.3-1983.10
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校長 陳子元 1983.10-1989.9
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校長(兼) 李德葆 1989.9-1993.3
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校長 夏英武 1993.3-1997.12
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校長 程家安 1997.12-1998.9
浙江農業大學 浙江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朱祖祥 1984.6月-1996
原浙江醫科大學(含浙江醫學院)歷任校(院)長
浙江醫學院 浙江醫學院院長(兼) 洪式閭 1951.10-1955.4
浙江醫學院 浙江醫學院院長 王仲僑 1956.5-1958.9
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醫科大學校長(兼) 鄭 平 1960.2-1963.9
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醫科大學校長(兼) 李蘭炎 1964.3-1968.11
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醫科大學校長(兼) 王耀庭 1978.7-1979.3
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醫科大學校長 王季午 1979.3-1984.1
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醫科大學校長 鄭 樹 1984.1-1996.11
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醫科大學校長 陳昭典 1996.11-1998.9
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醫科大學名譽校長 王季午 1984.1-1998.9

8.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大學是什麼時候設立的叫什麼名字

百年大學史:中國的第一所大學是哪家
作者: 王東方
中國最早的大學國是那一所長期以來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是前身是嶽麓書院、有千年歷史的湖南大學,有的說是清朝盛宣懷最早創辦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學,有的說是前身是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的。其實長期以來受政治等各種因素影響,歷史的真象被長期淹沒。湖南大學的前身嶽麓書院根本不具備現代大學的任何特徵,京師大學堂誕生於北洋和南洋之後,更談不上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只不過解放後受政治影響一直被官方訛傳罷了,隨著歷史被越來越公正的研究後,即使是北大也不敢再自稱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不過中國真正的第一所大學也不是北洋大學堂,而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聖約瀚大學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學模式設立的大學,這所實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學最終在解放後被強行解體。但相信歷史會最終恢復歷史的本來真實面目。
但如果說誰是中國官辦最早辦的大學,則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無疑,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武漢大學前身(1893)和浙江大學的前身(1897)是中國傳統的書院,並不能列入大學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聖約瀚大學則是中國唯一一所大學,當然也是最好的大學了。到19世紀前後,北洋、南洋則是黑暗中國的科學和進步的啟明燈。北洋則誕生不久天津就開始鬧義和團,此後又是八國聯軍入侵,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南洋大學則由於地處文人薈萃的上海租界,一直致力工業救國的,發展更好一些,因此到本世紀二十代前可以說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京師大學堂是光緒帝變法設立的清朝最高學府,但由於受封建主義影響,入學的大多的是紈絝子弟,直到蔡元培主校時校風才為之一振,四海人才會聚,五四運動更使之成聞名中外、留名青史。當然五四運功並只是北大一家的功勞,北師大等北京其它學校以及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學也有功勞,但歷史往往只記住最傑出者。五四運動使北京大學成中國當時最有名的大學,特別是人文方面更是無人能望其項背,但當時的北大理工科還很差。理工科還是南洋、北洋強。南洋大學於1921年並入唐山、北京兩校後,改稱交通大學,是當時最好的理工學府。北洋大學即後來的天津大學,理工科也十分強勁。但南洋北洋雖有理、工、管,但缺乏文科,還不是綜合大學。
二十年代中期,北伐成功,國民黨定都南京,國內形勢趨向穩定。中國大學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國民黨從四處收集人才開始組建中央大學,想將之建為國民政府的最高學府,到了三十年代終於建成當學科門類最齊全的中央大學,但中央大學由於與政治聯系緊密,經常捲入各種政治運動中,師資流動很大,學術和教育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學生有的很優秀,有的則是達官貴人子弟不學無術。清華也於二十年代崛起,由於清華前身是留美預備學校,起點好,廣延名師,短短就發展成為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文、理、工都有很強的實力。北京大學則改名為北平大學,由於蔡元培的離去和全國重心的南移,有些衰落。張伯芩和范嚴孫在天津創辦了私立的南開大學,發展也很快。同濟大學成為有名的理、工、醫大學,此外全國有名的大學還有東吳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聖約瀚大學、燕京大學等。
總的看二十年代,二十年代中期到抗日戰爭前,中國最好的大學是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和北平大學,不相上下,時稱北高南名(南指中大前身東南),北清華、南交大之稱。中大是國民黨官方最高學府,學科龐大,名師眾多,但缺點是由於基礎是從無到有,師生良莠不齊,沒形成很有特色的校風。交通大學下設上海、唐山、北平三分部,規模更巨,致力於工業救國、基礎好,底子厚,理工科無人能及,缺點是由於隸屬交通部,只限於理工,基本沒有文、醫等,十年間沒有中大、清華發展快。清華則以火箭速度發展,文、理質量雄居全國之首,名師薈萃,蔚為壯觀。北平大學文、理科依然不錯,工則較差,比之五四運動名望下降,但仍屬一流。除四強外,再下來就是北洋、東吳、同濟、浙大、南開、山大、復旦等。
抗日戰爭爆發後,各大學開始內遷。清華、北平、南開遷到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中大和交大遷到陪都重慶,浙大遷到貴州。西南聯大合聚三校之力,無疑是當時全國最好的大學,名師璀璨,學生優異,也可以說是當時世界的名校,但三校雖然聯合,其實也是各自為政,註定最後不可能合成一校。中大和交大內遷重慶,但在南京和上海都留下偽中大和偽交大,交大的唐山和北平分部在茅於升帶領下則遷至貴州。內遷使交大和中央實力大受影響,無法與西南聯大比肩。浙大則創造了一個神話,在竺可楨帶領下,在戰火中成長壯大,一舉成為最好的大學之一。李約瑟到貴州發現這么貧苦的地方居然有這么好的大學,驚訝之餘,稱贊其為東方劍橋,雖然老外言過其實,但也說明當時浙大的強大,這也是浙大學子最為驕傲的時期。北洋大學顛沛流離遷到西安,與其它學校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從此北洋開始衷落,抗戰勝利才免去消亡的命運,在南開的土地上重建北洋大學,解放後改稱為了現在的天津大學。抗日戰爭其間,西南聯大一枝獨秀,中大、交大、浙大則不相上下。
抗戰勝利後,各校遷回舊址,開始了新的發展。清華在西南聯大時期又招集了一批名師,分校後更加強大,中大和交大也開始恢復元氣,浙大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力頭,北平大學則停滯不前甚至有些不如燕京大學,南開從私立成為國立大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經過西南聯大時期也更為有名。抗戰到解放前,中國最好的大學則是清華、中大、交大、浙大。其次是北平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東吳大學、武漢大學、燕京大學等。國民黨退到台灣,主要帶走了清華、交大、中大、北大四所大學的教師,組成後來的台灣清華大學(原清華校長梅貽琦)、交通大學(原交大校長凌宏勛)、台灣大學(原北平大學校長傅斯年)、中央大學。目前台大、清大、交大都遠好大陸相應的大學。
解放後,共產黨開始接受舊國立大學,52年進行了院校調整,學習蘇聯單科大學模式,除北平大學即後來北京大學,民國幾所名校都被拆七零八散,南京以中大和金陵大學為主被肢解組合成幾個大學,面目全非,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為主要繼承人。交大理科、管理被拆到復旦等校成為純工科大學,唐山、北方兩交大也相繼獨立。浙大按理、工、農拆成幾部分,理科主要並入了復旦。清華也調整為純工科大學,北大和復旦則是院校調整的最大受益者。特別是復旦一舉成為全國頂尖大學。清華、交大等校還支援東北建立起了專門學習蘇聯的聞名哈工大和哈軍工。可以說52年的院校調整中大、浙大、和交大是最大的受害者,清華文理被調到北大,地處首都工科保留完整並有所加強。南開和天大也進行文理、工的組合。院校調整後,全國最好的學校校則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交大、哈工大。56年交大為了支援西北決定西遷,最後由於受到強烈反對又分成西安、上海兩部分,最分別獨立上海、西安兩交大,也無法與北大、清華、復旦抗爭了。50年代末為兩彈一星等科研需要,抽調精英組成實力強大的中國科技大學,其實力甚至趕超清華。六十年代哈工大由於中蘇關系惡化,教師流失,實力大損。因此六十年代文革前中國最好的大學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四所,實力最強,名聲最大。
小平復出後迎來了改革開放,高校迎來的春天。南京大學一位教師的一篇文章引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中在的傳人南京開始為人所知。中科大文革南遷至合肥是一歷史敗筆,但八十年代初招成少年班又使之聞名全國。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因其悲慘命運受到中央同情,在七五、八五期間與北大、清華、復旦共同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五所高校之一。中央的傳人南大、以及浙大(曾隸屬中科院)則繼續被歷史遺忘記,但始終自強不息,最終於九十年再度崛起。在八十年代,最好的大學仍是北大、清華、復旦、中科大四所,其它如南開、上交、西交、同濟、人大、南大則相差不多。
進入九十年代,南大、浙大的崛起使高校格局大亂,特別是南大SCI論文超過北大、清華連續六年位居全國高校之冠。復旦、科大則開始衰退。西交由於地理位置大差、上交由於地理位置太好停滯不前。北大由於種種原因,也不再鶴立雞群。清華踏實肯干,勢頭強勁。此外華中理工、東南、天大、哈工大等校發展也很快。南開、同濟、武大、中山、吉大等老牌學校浙失光彩。清華、北大、復旦、南大、上交、浙大、西交七所教委所屬高校率先進入211工程,再加上中科院所屬中科大,共八所成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211工程一定程度促進了各校的競爭,也一定程度互助攀比,最終成了半拉子工程。
各校都忙著合並為巨無霸大學,新浙大已經組建,成為全國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的大學,南開、天大將合並,武大、華中合並可能已經泡湯,北大將並北醫、北航,清華將並美院、協和,復旦並二醫、財大和二外,上交並上醫、上農,天大大亂,誰能在亂中取勝還未可知。最近北大、清華、復旦、上交、西交、南大、浙大教育七所和中科院屬中科大,以及國防科工委屬哈工大已經進入沖擊世界知名大學九所,還有一所據說是留給南開和天大合並後的大學。清華、北大18億,復旦、上交、南大、浙大各12億,西交、科大、哈工各9億。不知是否會再成為一個211工程,只能看21世紀。

9. 中國建立最早的大學是哪一所

中國真正的第一所大學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
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9年9月1日,原名是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S. J. Sekoresehewsky)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並而成,在滬西梵皇渡購地興辦。於4月14日破土動工,9月1日開學招入第一期學生。辦學初期設西學、國學和神學三門,上海方言授課,1881年學校的英語老師卜舫濟牧師(F. L. Hawks Pott)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這是中國首個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886年年輕的卜舫濟出任校長,時間長達52年,對聖約翰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1892年起學校正式開設大學課程,並且將英語作為最重要的學科教授。1896年學校形成文理科、醫科、神學科及預科的教學格局,為滬上唯一高等學府,對東南地區高等教育的改革產生深遠影響。1905年,學校成為正式的大學,並在美國華盛頓州注冊,大學設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神學院四所大學學院以及一所附屬預科學校,成為獲得美國政府認可的在華教會學校。此時的聖約翰已經初具規模,擁有了一座1884年美國紐約克拉克遜女士巨額資助興建的教堂,後經重建成為該校禮堂兼聖公會教堂(80年代末該教堂被拆除後改建為華東政法學院圖書館),一座1894年建造的以創辦人名字命名的中國式教學樓「懷施堂」(90年代初該堂改稱「韜奮樓」)和另一座1903年用庚子賠款所建起來的「思顏堂」(紀念學校的第二任校長中國籍牧師顏永京先生)。1913年,聖約翰大學又開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開始招收女生,後來發展成為一所擁有5個學院(原來的4所加上後來的農學院)16個系的綜合性教會大學,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入讀者許多多是政商名流的後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擁有很濃厚的教會背景。學校直到1947年才向國民政府注冊。
聖約翰大學(Saint John's University),簡稱聖約翰、約大。誕生於1879年,初名聖約翰書院,1881年學校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成為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
聖約翰大學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該校的校友影響甚至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近現代的無數領域歷史。入讀者多是政商名流的後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擁有很濃厚的教會背景。學校直到1947年才向國民政府注冊。
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並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浙江大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