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上騎兵戰三大天才

世界歷史上騎兵戰三大天才

發布時間:2021-03-06 08:49:49

A. 中國歷史上排名前三的騎兵天才將領要詳細介紹。

項羽在中國騎兵發展史上的作用
秦末楚漢時代的起義軍領袖西楚霸王項羽是歷史上回最早提出用利用騎兵的高速沖擊答力打閃擊戰的人,在無馬鐙的時代項羽就想到了後世騎兵戰術主流的突擊戰術,這在軍史上是相當超前的,用騎兵突擊打亂敵軍陣腳,步兵緊跟騎兵的步伐殲滅被突散並落單的敵軍,這種步騎協同作戰的思想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正是由於項羽在與劉邦的戰爭中大規模使用騎兵給劉邦造成了多次慘烈的打擊,才使劉邦認識到騎兵的力量並下定決心組建騎兵部隊,盡管這第一隻騎兵部隊的主帥灌嬰起用秦國降將李必、駱甲為校尉訓練騎兵,但戰術上依然是在模仿項羽的騎兵戰術。這也間接性的為後世漢帝國擁有強大的騎兵部隊打下了基礎

B. 細數世界歷史上十大軍事奇才有哪些人

一、成吉思汗(元)
這個世界上有人不知道成吉思汗的名字么?沒有。成吉思汗,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英雄。他的蒙古騎兵讓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心驚膽寒。他 生平爭戰無數,滅國百餘,兵威之勝無人能及。他的子孫建立起的蒙國帝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人們稱他們為「世界的征服者」。成吉思汗,輕騎兵之王。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聖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將國號「大蒙古國」改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謚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謚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二、亞歷山大(馬其頓)
一直感覺亞歷山大是個傳說中的神話人物。伊蘇斯一役,他以四萬餘人對抗波斯大流士的十六萬人。以五千人傷亡的代價擊斃敵軍十萬。在高加米拉之戰中,更是一 舉打敗波斯軍20餘萬人(有史料稱:大流士集結了來自24個部族的軍隊約100萬人),而自己僅傷亡數百。這一切都太讓人無法相信了。他的戰爭的觸角一直 到達印度。有時候想一想,如果那個時候,他的軍隊繼續前進,前進,最終到達中國,將會是怎樣一副情況,中國的戰國名將能敵得過他么?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古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帝國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他足智多謀,在擔任馬其頓國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東征西討,先是確立了在全希臘的統治地位,後又滅亡了波斯帝國。在橫跨歐、亞的遼闊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葯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創下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輝煌業績,亞歷山大東征雖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一定危害,但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經濟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亞歷山大死後,亞歷山大帝國分崩離析。
三、漢尼拔(迦太基)
如果有人問我在世界歷史上你最喜歡的將領是誰?我會毫不猶豫的說出漢尼拔這個名字。他是一個孤膽的英雄。在與羅馬的戰爭中,他率領六萬人插入羅馬境內,孤 軍奮戰,屢創奇跡。坎尼一役更是把他的生命推上的巔峰。但是,愚蠢的迦太基的權貴們卻斷送了這個上帝賜給他們的天才。漢尼拔最終成了一個失敗者,但是,他 的名字比任何一個勝利者都讓人尊敬。
漢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國迦太基名將,軍事家,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一。年少時隨父親哈米爾卡·巴卡進軍西班牙,並在父親面前發下一生的誓言,終身與古羅馬為敵,自小接受嚴格和艱苦的軍事鍛煉,在軍事及外交活動上有卓越表現。現今仍為許多軍事學家所研究之重要軍事戰略家之一。被譽為戰略之父。

四、拿破崙(法國)
在世界近現代史上,有誰能和拿破崙相提並論?拿破崙,這個差一點就成了全歐洲大皇帝的人,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大奇才。土倫戰役拿破崙初露崢嶸。之後,他在 軍事上的成就簡直讓人無法相信。試問有誰還能像他那樣取得那麼多場輝煌的勝利?試問有誰能像他那樣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顫栗? 他是法國人心中永遠的驕傲。整 座阿爾卑斯山都在我的腳下!」
拿破崙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在位期間稱「法國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自胖子查理後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布了《拿破崙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對外他五破反法聯盟的入侵,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全面戰爭,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殖民地有法國殖民地、荷蘭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歐洲各國除英國外,其餘各國都向拿破崙臣服。他還分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跡與短暫的輝煌成就。

拿破崙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戰敗並被流放。1821年,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拿島。1840年,他的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國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巴黎傷殘老年軍人院)。
五、儒略·凱撒(古羅馬)
凱撒大帝,古羅馬的象徵。同時他也是一位極會用兵的人物。他征戰高盧,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後來,他與龐培爭雄,在法薩羅一戰以弱勝強,一舉擊潰龐培。其後兵鋒指處,無人能敵。小亞細亞、北非、西班牙,一次次戰爭中,凱撒幾乎成了勝利的代名詞。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又譯蓋烏斯·朱利葉斯·凱撒、朱利亞斯·凱撒),即愷撒大帝,羅馬共和國(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並且以其卓越的才能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奠基者。
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的時間里征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公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歷》。
公元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愷撒死後,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開創羅馬帝國並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

C. 中國古代騎兵戰法三大天才是誰

1、李牧(戰國)
2、衛青(漢朝)
3、霍去病(漢朝)
1, 李牧(戰國)
戰國時代,不僅僅是中原諸侯紛亂爭霸的英雄史,也是中國北地百姓飽受匈奴人肆虐的血淚史。列國的諸侯在中原戰場上打的正歡,匈奴的騎手卻在中國北方千里邊塞上如入無人之境。偉岸的長城在草原驕子們的眼中不過是一堆粗笨的擺設,庄嚴的戰車步兵方陣在胡人騎手的馬刀下化成送肉上俎的拈板,與匈奴人的搏鬥彷彿是與自己影子之間無望的追逐,成為一代又一代華夏軍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
還好趙國擁有了李牧,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正處於童年成長時代的漢家騎兵用無數的鮮血與犧牲灌溉著戰勝游牧騎兵的勝利之花,直到公元前244年,一個叫李牧的趙國將軍親手在雁門關外摘下那燦艷如血的果實。在這之前,他是趙國支撐國家安危的柱石,在這之前,他的趙國騎兵隊是如日中天秦國也懼怕三分的王者之師,在這之後,東西線到北線,他似一個不知疲倦的救火隊員一樣,奔波在趙國邊境每一寸戰火燃燒的土地上。北上雁門,是這位一生未嘗一敗的將軍軍事生涯中最沉重的一場挑戰,他將面對一個之前中原騎兵未曾戰勝過的強敵,綿延數十年的北地烽火與殺戮,註定將在他的手中完成一個凝血的終點。
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原騎兵並不具備與馬背民族在大草原上爭鋒的實力,主動出擊的結果勢必是一場驅羊入虎口的自殺式攻擊。於是李牧出人意料的選擇了沉默與忍耐。匈奴肆虐侵擾的時候他在忍,舉國攻擊他膽小怯懦的時候他也在忍,將士們滿懷激昂的求戰的時候他依然在忍,「不抵抗將軍」的恥辱罵名彷彿是一塊沉重的石頭,一度長久壓在他堅如鋼鐵的脊樑上。魯迅說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與淋漓的鮮血,李牧正是這樣的哀痛者與幸福者,漫長的忍耐不是怯懦的退縮,卻是沉默中爆發的固有前奏。
反擊的那一天終於來了,公元244年的春天,大舉南下的匈奴人第一次品嘗到了漢家刀鋒掠過脖頸的痛苦滋味。誘敵深入,疲敵勞頓,重兵合圍,,在沉默中忍耐太久的李牧似計算精密的電腦程序一般完成了這孫子兵法式的三部曲。步兵集團居中阻擊,戰車弩兵集團的遠程射殺,騎兵軍團兩翼合圍,訓練有素的趙軍彷彿是一架運轉嚴整的機器,在轉瞬間扼住10萬匈奴騎兵命運的咽喉。兩路包抄的一萬三千名趙軍騎手彷彿兩把在青石上磨礪了太久的鋒利砍刀,輕松的撕開匈奴人看似不可戰勝的騎兵軍陣。驕橫的匈奴單於第一次體會到了為人魚肉的痛苦滋味,一整天的會戰很快演變成一場絕望的追殲屠殺。十萬匈奴騎兵全軍覆沒,匈奴單於僅帶了十幾名隨從倉皇逃竄。「胡人不敢南下牧馬」,賈誼筆下統一的秦王朝傾國之力謀取的慘勝,在李牧的手中以畢其功於一役的神奇方式實現了。他也以這場酣暢淋漓的勝利,洗刷了公眾輿論加在自己身上的種種屈辱罵名,遺憾的是,他可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卻無力逃脫暗箭的打擊,秦國人的反間計讓這位縱橫沙場的名將最終死在了他所誓死保衛的祖國君臣的手中,而在他的身後,李牧悲情的結局彷彿是一個宿命一般的劇本,輪回似的上演在無數中華名將的人生路程里。
2, 衛青(漢朝)
後世有許多人對衛青的成功尤其不忿,原因自然是衛青與漢武帝之間的「裙帶」關系,以及大文豪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的種種同情之辭。但在我看來,這更多的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講葡萄酸的心態做祟。衛青能夠在漢武帝時代平步青雲,原因絕非僅僅是親戚關系和運氣好這樣簡單,更重要的原因是,衛青身處在一個中國軍事思想大變革的時代,傳統的步車作戰思想勢必將被大規模騎兵作戰思想所取代,正如今天具備現代戰爭觀念與高科技戰爭思想的青年才俊能夠取代那些觀念陳腐的老將軍一樣,衛青的成功也是同樣的道理。
衛青的功名是戰場上一刀一劍拼出來的,公元前129年漢朝對匈奴的第一次反擊戰,在三路大軍連遭敗績的情況下,惟獨衛青以莫大的膽氣橫穿八百里,端掉匈奴人的聖地龍城。這場僅僅殲敵八百人的勝利,其意義不僅僅在於粉碎了匈奴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更是對漢朝軍事思想的革命。之後的河套會戰與漠南會戰,年輕的衛青將孫子兵法的誘敵方略與騎兵戰的高機動性完美結合,聲東擊西,大膽穿插,兩次痛打匈奴人的主力騎兵軍團,公元119年的漠北大會戰,更是衛青一生用兵生涯的傑作,在右路軍未曾到達且遭匈奴單於主力軍隊合圍的不利局面下,衛青以莫大的耐心執行穩守反擊的戰略,在敵人最疲憊的時刻打出最迅猛的拳頭,最終擊潰了匈奴單於主力,這是漢匈戰爭歷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仗,衛青穩中求勝的作戰風格,是匈奴人胸膛里揮不去的痛。
3、霍去病(漢朝)
在漢朝抗匈名將的排名里,世人往往以衛青為翹楚,而如果單以騎兵戰的能力而論,春風得意的霍去病彷彿是一把嘯傲長空的倚天劍,兵威所至,誰與爭鋒。
如果說衛青是一個受中國傳統兵法成長起來的古典將領的話,那麼霍去病彷彿是一個天生為騎兵而生的狂人。同為貴族子弟,他沒有趙括式紙上談兵的迂腐,同為青年才俊,他少了一分少年郎的青澀與懵懂,多了一分讓後來人盪氣回腸的自傲與張狂。
他曾經對漢武帝說,他自己的頭腦就是一部兵書,受不得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無論為人處事還是打仗,他都彷彿是一隻草原上自由的蒼鷹,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他可以大大咧咧的和皇帝說話,肆無忌憚的頂撞領導,他可以用極端的方式殺死與自己舅舅作對的李敢,可以口無遮攔的嘲笑思想古板守舊的大臣將軍們,他甚至在你死我活的戰爭之餘還不忘記享受生活,帶上自己專職的廚師和球童上前線。種種離經叛道的行為讓他即使在千年之後也承受了不少詬病,但他的身上卻同樣有著中國軍人最古樸的品質:忠與孝,義與勇,他對於情如生父的舅舅衛青的孝,他對於有知遇之恩的大漢帝國的忠,他力冠三分威震敵膽的勇,他在酒泉與戰士們齊享美酒,同甘共苦的俠義情懷,即使經歷千萬年的時光,依然讓人心嚮往之。歷史上真實的霍去病,以他天馬行空的人品處事,與他美如神話一般的沙場功績,構成了一個立體的少年英雄形象,即使經過無數歲月浪花的跌盪,卻還在一代又一代熱血男兒的心中,澎湃著壯闊的波瀾。

D. 世界三大天才軍事家

第一位應該是孫武,他的不朽巨著《孫子兵法》至今廣為流傳,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還成為了西方著名軍事學院的必修課,充分說明其重要性。幾乎後世的所有著名軍事理論家,一些天才戰略戰術家都是他的忠實信徒。
第二位應該是克勞塞維茨,根據自己的軍事生涯以一部《戰爭論》,充分的揭示了戰爭的玄機,將戰爭是政治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斗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決辦法。並且還闡述了作戰中的很多基本原則。
第三位真的很難說,優秀的太多了,若米尼,杜黑,馬漢,毛澤東都是太優秀了,但是我還是選擇毛澤東,一個影響了世界的軍事思想,理論天才。他的《論持久戰》一本看似以當時中國的國情而寫的巨著,卻影響了世界,成為當今西方高級軍校的必修課程。而在實際的當中不論是戰略還是戰術,他都是那麼優秀,從當時的四次反圍剿中充分看出來毛在戰術方面優秀,而在後來的解放戰爭剛剛開始他就以巨人的眼光看到了中國的未來,三大戰役他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卻是戰略的制定者,連每場戰役消滅多少國民黨軍隊都寫的清清楚楚,跟後來的戰果幾乎沒有差距。是歷史上少有的在戰略戰術方面有天才能力,在軍事理論方面有影響後世的宏偉巨著的國家領導人,因為孫武和克勞塞維茨的軍事理論光芒太過耀眼,所以毛只能屈居第三!

E. 中國歷史上的三大騎兵天才是那三位

1, 李牧(戰國)
戰國時代,不僅僅是中原諸侯紛亂爭霸的英雄史,也是中國北地百姓飽受匈奴人肆虐的血淚史。列國的諸侯在中原戰場上打的正歡,匈奴的騎手卻在中國北方千里邊塞上如入無人之境。偉岸的長城在草原驕子們的眼中不過是一堆粗笨的擺設,庄嚴的戰車步兵方陣在胡人騎手的馬刀下化成送肉上俎的拈板,與匈奴人的搏鬥彷彿是與自己影子之間無望的追逐,成為一代又一代華夏軍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
還好趙國擁有了李牧,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正處於童年成長時代的漢家騎兵用無數的鮮血與犧牲灌溉著戰勝游牧騎兵的勝利之花,直到公元前244年,一個叫李牧的趙國將軍親手在雁門關外摘下那燦艷如血的果實。在這之前,他是趙國支撐國家安危的柱石,在這之前,他的趙國騎兵隊是如日中天秦國也懼怕三分的王者之師,在這之後,東西線到北線,他似一個不知疲倦的救火隊員一樣,奔波在趙國邊境每一寸戰火燃燒的土地上。北上雁門,是這位一生未嘗一敗的將軍軍事生涯中最沉重的一場挑戰,他將面對一個之前中原騎兵未曾戰勝過的強敵,綿延數十年的北地烽火與殺戮,註定將在他的手中完成一個凝血的終點。
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原騎兵並不具備與馬背民族在大草原上爭鋒的實力,主動出擊的結果勢必是一場驅羊入虎口的自殺式攻擊。於是李牧出人意料的選擇了沉默與忍耐。匈奴肆虐侵擾的時候他在忍,舉國攻擊他膽小怯懦的時候他也在忍,將士們滿懷激昂的求戰的時候他依然在忍,「不抵抗將軍」的恥辱罵名彷彿是一塊沉重的石頭,一度長久壓在他堅如鋼鐵的脊樑上。魯迅說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與淋漓的鮮血,李牧正是這樣的哀痛者與幸福者,漫長的忍耐不是怯懦的退縮,卻是沉默中爆發的固有前奏。
反擊的那一天終於來了,公元244年的春天,大舉南下的匈奴人第一次品嘗到了漢家刀鋒掠過脖頸的痛苦滋味。誘敵深入,疲敵勞頓,重兵合圍,,在沉默中忍耐太久的李牧似計算精密的電腦程序一般完成了這孫子兵法式的三部曲。步兵集團居中阻擊,戰車弩兵集團的遠程射殺,騎兵軍團兩翼合圍,訓練有素的趙軍彷彿是一架運轉嚴整的機器,在轉瞬間扼住10萬匈奴騎兵命運的咽喉。兩路包抄的一萬三千名趙軍騎手彷彿兩把在青石上磨礪了太久的鋒利砍刀,輕松的撕開匈奴人看似不可戰勝的騎兵軍陣。驕橫的匈奴單於第一次體會到了為人魚肉的痛苦滋味,一整天的會戰很快演變成一場絕望的追殲屠殺。十萬匈奴騎兵全軍覆沒,匈奴單於僅帶了十幾名隨從倉皇逃竄。「胡人不敢南下牧馬」,賈誼筆下統一的秦王朝傾國之力謀取的慘勝,在李牧的手中以畢其功於一役的神奇方式實現了。他也以這場酣暢淋漓的勝利,洗刷了公眾輿論加在自己身上的種種屈辱罵名,遺憾的是,他可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卻無力逃脫暗箭的打擊,秦國人的反間計讓這位縱橫沙場的名將最終死在了他所誓死保衛的祖國君臣的手中,而在他的身後,李牧悲情的結局彷彿是一個宿命一般的劇本,輪回似的上演在無數中華名將的人生路程里。
2, 衛青(漢朝)
後世有許多人對衛青的成功尤其不忿,原因自然是衛青與漢武帝之間的「裙帶」關系,以及大文豪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的種種同情之辭。但在我看來,這更多的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講葡萄酸的心態做祟。衛青能夠在漢武帝時代平步青雲,原因絕非僅僅是親戚關系和運氣好這樣簡單,更重要的原因是,衛青身處在一個中國軍事思想大變革的時代,傳統的步車作戰思想勢必將被大規模騎兵作戰思想所取代,正如今天具備現代戰爭觀念與高科技戰爭思想的青年才俊能夠取代那些觀念陳腐的老將軍一樣,衛青的成功也是同樣的道理。
衛青的功名是戰場上一刀一劍拼出來的,公元前129年漢朝對匈奴的第一次反擊戰,在三路大軍連遭敗績的情況下,惟獨衛青以莫大的膽氣橫穿八百里,端掉匈奴人的聖地龍城。這場僅僅殲敵八百人的勝利,其意義不僅僅在於粉碎了匈奴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更是對漢朝軍事思想的革命。之後的河套會戰與漠南會戰,年輕的衛青將孫子兵法的誘敵方略與騎兵戰的高機動性完美結合,聲東擊西,大膽穿插,兩次痛打匈奴人的主力騎兵軍團,公元119年的漠北大會戰,更是衛青一生用兵生涯的傑作,在右路軍未曾到達且遭匈奴單於主力軍隊合圍的不利局面下,衛青以莫大的耐心執行穩守反擊的戰略,在敵人最疲憊的時刻打出最迅猛的拳頭,最終擊潰了匈奴單於主力,這是漢匈戰爭歷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仗,衛青穩中求勝的作戰風格,是匈奴人胸膛里揮不去的痛。
霍去病(漢朝)
在漢朝抗匈名將的排名里,世人往往以衛青為翹楚,而如果單以騎兵戰的能力而論,春風得意的霍去病彷彿是一把嘯傲長空的倚天劍,兵威所至,誰與爭鋒。
如果說衛青是一個受中國傳統兵法成長起來的古典將領的話,那麼霍去病彷彿是一個天生為騎兵而生的狂人。同為貴族子弟,他沒有趙括式紙上談兵的迂腐,同為青年才俊,他少了一分少年郎的青澀與懵懂,多了一分讓後來人盪氣回腸的自傲與張狂。
他曾經對漢武帝說,他自己的頭腦就是一部兵書,受不得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無論為人處事還是打仗,他都彷彿是一隻草原上自由的蒼鷹,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他可以大大咧咧的和皇帝說話,肆無忌憚的頂撞領導,他可以用極端的方式殺死與自己舅舅作對的李敢,可以口無遮攔的嘲笑思想古板守舊的大臣將軍們,他甚至在你死我活的戰爭之餘還不忘記享受生活,帶上自己專職的廚師和球童上前線。種種離經叛道的行為讓他即使在千年之後也承受了不少詬病,但他的身上卻同樣有著中國軍人最古樸的品質:忠與孝,義與勇,他對於情如生父的舅舅衛青的孝,他對於有知遇之恩的大漢帝國的忠,他力冠三分威震敵膽的勇,他在酒泉與戰士們齊享美酒,同甘共苦的俠義情懷,即使經歷千萬年的時光,依然讓人心嚮往之。歷史上真實的霍去病,以他天馬行空的人品處事,與他美如神話一般的沙場功績,構成了一個立體的少年英雄形象,即使經過無數歲月浪花的跌盪,卻還在一代又一代熱血男兒的心中,澎湃著壯闊的波瀾。

F. 世界歷史上十大軍事天才都有誰

第一位:成吉思汗,世界上還人不知道成吉思汗的嗎?答案是沒有。

成吉思汗是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締造者,他旗下的蒙古鐵騎讓東方的儒家世界、西方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膽戰驚心。他平生發動戰爭無數,滅國百餘,兵鋒所指,無人能敵。

他的後人按他的方略所建立起的蒙古帝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被人稱為“世界的征服者”。

就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一樣,阿拉伯人也不例外。哈立德早年參加過反對穆罕默德的伍侯德戰役和壕溝戰役,在隨後的統一戰爭和對外征服戰爭中屢建奇功,被阿拉伯人驕傲地稱為“安拉之劍”。

哈立德在率軍完成了統一阿拉伯半島,進軍伊拉克後,通過沙漠行軍,巧妙地繞過東羅馬帝國的邊防線,一舉攻佔了大馬士革。在與東羅馬帝國軍隊的決戰—雅穆克河戰役中,一舉擊敗了數倍於已的敵軍,徹底地征服了敘利亞,使當時的東羅馬帝國皇帝—另一位傑出人物希拉克不得不悲哀地揮手告別敘利亞:“美麗的敘利亞,永別了!”

第九位:隆美爾,納粹德國陸軍元帥,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一起被並稱為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隆美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出色的將領之一。法蘭西戰役,他所率領的第七裝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該師殲滅敵人數量之多,自身損失之少,推進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無不令人嘖舌。在北非戰場,他更是屢屢以弱勝強,創造了一系列輝煌戰績。他強悍勇猛時,如下山之猛虎;他狡詐機智時,如機警的狐狸。是勇猛與機智的結合體。

丘吉爾是這樣評價隆美爾的:“盡管我們在戰爭浩劫中相互撕殺,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第十位:李舜臣,李氏朝鮮時期的名將,也是訖今為止朝鮮歷史上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人物。稱他為百難得一遇的海戰奇才一點都不為過。

在朝鮮陸地上屢戰屢敗的情況下,李舜臣卻在海上連戰皆捷,奪取了制海權,粉碎了日軍水陸並進的計劃。鳴梁海峽一戰,更是以十二艘艦船擊退三百三十餘艘日艦,創造了世界海戰史的一大奇跡。不但徹底粉碎了日軍西進的企圖,還成功實施了海上封鎖。

G. 中國騎兵戰三天才都是誰

給你貼個我看到的吧

★★★1, 李牧(戰國)
戰國時代,不僅僅是中原諸侯紛亂爭霸的英雄史,也是中國北地百姓飽受匈奴人肆虐的血淚史。列國的諸侯在中原戰場上打的正歡,匈奴的騎手卻在中國北方千里邊塞上如入無人之境。偉岸的長城在草原驕子們的眼中不過是一堆粗笨的擺設,庄嚴的戰車步兵方陣在胡人騎手的馬刀下化成送肉上俎的拈板,與匈奴人的搏鬥彷彿是與自己影子之間無望的追逐,成為一代又一代華夏軍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
還好趙國擁有了李牧,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正處於童年成長時代的漢家騎兵用無數的鮮血與犧牲灌溉著戰勝游牧騎兵的勝利之花,直到公元前244年,一個叫李牧的趙國將軍親手在雁門關外摘下那燦艷如血的果實。在這之前,他是趙國支撐國家安危的柱石,在這之前,他的趙國騎兵隊是如日中天秦國也懼怕三分的王者之師,在這之後,東西線到北線,他似一個不知疲倦的救火隊員一樣,奔波在趙國邊境每一寸戰火燃燒的土地上。北上雁門,是這位一生未嘗一敗的將軍軍事生涯中最沉重的一場挑戰,他將面對一個之前中原騎兵未曾戰勝過的強敵,綿延數十年的北地烽火與殺戮,註定將在他的手中完成一個凝血的終點。
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原騎兵並不具備與馬背民族在大草原上爭鋒的實力,主動出擊的結果勢必是一場驅羊入虎口的自殺式攻擊。於是李牧出人意料的選擇了沉默與忍耐。匈奴肆虐侵擾的時候他在忍,舉國攻擊他膽小怯懦的時候他也在忍,將士們滿懷激昂的求戰的時候他依然在忍,「不抵抗將軍」的恥辱罵名彷彿是一塊沉重的石頭,一度長久壓在他堅如鋼鐵的脊樑上。魯迅說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與淋漓的鮮血,李牧正是這樣的哀痛者與幸福者,漫長的忍耐不是怯懦的退縮,卻是沉默中爆發的固有前奏。
反擊的那一天終於來了,公元244年的春天,大舉南下的匈奴人第一次品嘗到了漢家刀鋒掠過脖頸的痛苦滋味。誘敵深入,疲敵勞頓,重兵合圍,,在沉默中忍耐太久的李牧似計算精密的電腦程序一般完成了這孫子兵法式的三部曲。步兵集團居中阻擊,戰車弩兵集團的遠程射殺,騎兵軍團兩翼合圍,訓練有素的趙軍彷彿是一架運轉嚴整的機器,在轉瞬間扼住10萬匈奴騎兵命運的咽喉。兩路包抄的一萬三千名趙軍騎手彷彿兩把在青石上磨礪了太久的鋒利砍刀,輕松的撕開匈奴人看似不可戰勝的騎兵軍陣。驕橫的匈奴單於第一次體會到了為人魚肉的痛苦滋味,一整天的會戰很快演變成一場絕望的追殲屠殺。十萬匈奴騎兵全軍覆沒,匈奴單於僅帶了十幾名隨從倉皇逃竄。「胡人不敢南下牧馬」,賈誼筆下統一的秦王朝傾國之力謀取的慘勝,在李牧的手中以畢其功於一役的神奇方式實現了。他也以這場酣暢淋漓的勝利,洗刷了公眾輿論加在自己身上的種種屈辱罵名,遺憾的是,他可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卻無力逃脫暗箭的打擊,秦國人的反間計讓這位縱橫沙場的名將最終死在了他所誓死保衛的祖國君臣的手中,而在他的身後,李牧悲情的結局彷彿是一個宿命一般的劇本,輪回似的上演在無數中華名將的人生路程里。
★★★2, 衛青(漢朝)
後世有許多人對衛青的成功尤其不忿,原因自然是衛青與漢武帝之間的「裙帶」關系,以及大文豪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的種種同情之辭。但在我看來,這更多的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講葡萄酸的心態做祟。衛青能夠在漢武帝時代平步青雲,原因絕非僅僅是親戚關系和運氣好這樣簡單,更重要的原因是,衛青身處在一個中國軍事思想大變革的時代,傳統的步車作戰思想勢必將被大規模騎兵作戰思想所取代,正如今天具備現代戰爭觀念與高科技戰爭思想的青年才俊能夠取代那些觀念陳腐的老將軍一樣,衛青的成功也是同樣的道理。
衛青的功名是戰場上一刀一劍拼出來的,公元前129年漢朝對匈奴的第一次反擊戰,在三路大軍連遭敗績的情況下,惟獨衛青以莫大的膽氣橫穿八百里,端掉匈奴人的聖地龍城。這場僅僅殲敵八百人的勝利,其意義不僅僅在於粉碎了匈奴人不可戰勝的神話,更是對漢朝軍事思想的革命。之後的河套會戰與漠南會戰,年輕的衛青將孫子兵法的誘敵方略與騎兵戰的高機動性完美結合,聲東擊西,大膽穿插,兩次痛打匈奴人的主力騎兵軍團,公元119年的漠北大會戰,更是衛青一生用兵生涯的傑作,在右路軍未曾到達且遭匈奴單於主力軍隊合圍的不利局面下,衛青以莫大的耐心執行穩守反擊的戰略,在敵人最疲憊的時刻打出最迅猛的拳頭,最終擊潰了匈奴單於主力,這是漢匈戰爭歷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仗,衛青穩中求勝的作戰風格,是匈奴人胸膛里揮不去的痛。
★★★霍去病(漢朝)
在漢朝抗匈名將的排名里,世人往往以衛青為翹楚,而如果單以騎兵戰的能力而論,春風得意的霍去病彷彿是一把嘯傲長空的倚天劍,兵威所至,誰與爭鋒。
如果說衛青是一個受中國傳統兵法成長起來的古典將領的話,那麼霍去病彷彿是一個天生為騎兵而生的狂人。同為貴族子弟,他沒有趙括式紙上談兵的迂腐,同為青年才俊,他少了一分少年郎的青澀與懵懂,多了一分讓後來人盪氣回腸的自傲與張狂。
他曾經對漢武帝說,他自己的頭腦就是一部兵書,受不得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無論為人處事還是打仗,他都彷彿是一隻草原上自由的蒼鷹,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他可以大大咧咧的和皇帝說話,肆無忌憚的頂撞領導,他可以用極端的方式殺死與自己舅舅作對的李敢,可以口無遮攔的嘲笑思想古板守舊的大臣將軍們,他甚至在你死我活的戰爭之餘還不忘記享受生活,帶上自己專職的廚師和球童上前線。種種離經叛道的行為讓他即使在千年之後也承受了不少詬病,但他的身上卻同樣有著中國軍人最古樸的品質:忠與孝,義與勇,他對於情如生父的舅舅衛青的孝,他對於有知遇之恩的大漢帝國的忠,他力冠三分威震敵膽的勇,他在酒泉與戰士們齊享美酒,同甘共苦的俠義情懷,即使經歷千萬年的時光,依然讓人心嚮往之。歷史上真實的霍去病,以他天馬行空的人品處事,與他美如神話一般的沙場功績,構成了一個立體的少年英雄形象,即使經過無數歲月浪花的跌盪,卻還在一代又一代熱血男兒的心中,澎湃著壯闊的波瀾。
★★★4. 陳慶之(南北朝,粱)
南北朝是一個讓人不願回首的朝代,漫長的長江分界線兩端,百多年來,無數熱血男兒懷著光復山河的偉大夢想,一次又一次渡江而上,興師北伐,卻在胡人騎兵軍團的沖鋒下屢戰屢敗,在那個騎兵決定戰鬥成敗的時代里,南朝漢族政權在北方騎兵的持續打擊下疲於奔命,只能憑借長江這條天然的障礙勉強維持。騎兵,是南朝軍人心中解不開的疙瘩,如梗在喉,積郁在胸。就在這樣的時代里,一個叫陳慶之的將軍脫穎而出,寫下了一段讓南朝漢人揚眉吐氣的不老神話。
公元529年,北魏發生內亂,粱朝將軍陳慶之受命率領七千騎兵護送叛逃南朝的北魏北海王元顥回洛陽爭王位,或許是粱武帝佛經讀多了,相信真有天神相幫,所以才做出了這么一個瘋子一般的決定,要知道七千粱軍過了長江,面對的將是北魏雄視天下的數十萬騎兵軍團,幸運的是,雖然天神沒有,戰神卻有一個,陳慶之就在這樣荒唐的決定下開始了他作為戰神的傳奇人生。首戰睢陽,七千粱軍將北魏七萬大軍打的全軍覆沒,次戰考城,又打得兩萬北魏軍潰逃,兩仗下來,北魏便報銷了九萬精兵。北魏的實際掌權者爾朱榮慌了,親率三十萬大軍前來迎戰,卻又被陳慶之打得潰逃,於是鮮卑騎兵徹底崩潰了,虎牢關,榮城,洛陽,北魏經營數十年的幾大堅城相繼落到了陳慶之手中,陳慶之和他的子弟兵彷彿上足了發條的鬧鍾一樣在中原大地突馳著,在經歷了五胡大動亂的紛爭以後,漢人軍隊又一次踏上了這片夢寐以求的失地。而完成這一奇跡的,僅僅是陳慶之手中的七千騎兵!如果說霍去病的勝利還是採用了避實擊虛的方略的話,那麼陳慶之的勝利卻是戰場上硬碰硬的奇跡。
你更想不到的時候,這位創造下中國古代冷兵器奇跡的大將,卻是一個連弓都拉不動的讀書人,騎術也糟糕的可以,在成為方面大將之前,他幾乎是以宮廷侍衛的身份陪著粱武帝下了二十年棋。他的生活做派更象是一個艱苦樸素的模範幹部,不喜歡奢華用品,從不與人吵鬧紅臉,工作勤勤懇懇,學習手不釋卷。然而在他隱忍與謙讓的背後,是軍隊鐵一般的紀律與一往無強的精神,在他滿腹的經綸裡面,有陷之死地而後生的謀略與戰則必勝的大智慧。公元529年那一系列的奇跡並非是一場偶然,而是一個儒將幾十年苦心經營與精心謀劃的結晶。在南北朝時代南強北弱的大歷史背景下,陳慶之的勝利彷彿是羅丹巴爾扎克雕象下那隻近乎於完美的右手,或許與歷史的「潮流」不和諧,卻即使在被斬斷以後,依然傲然的張著勝利的姿態,透著英雄的信念與錚錚的鐵骨。
★★★5. 李靖(唐朝)
在李唐開國以前,漢家軍隊在胡擄鐵騎的沖鋒面前輸了太多次。在李唐開國以後,中國北方在突厥的馬蹄聲下也呻吟了太久。而李靖註定是為洗雪百年華夏積郁之恥而生的。公元629年的定襄會戰,他率領三千漢家精騎爬兵卧血,以一次精彩的大迂迴穿插直搗突厥人的陰山老巢。赫赫強悍的突厥帝國竟然一敗而亡,那位夢想逐鹿中原的頡利可汗,只能無奈的迎接以階下囚的身份在長安聊度殘生的悲慘命運。古往今來,只有漢家的君主在胡擄的朝堂上青衣行酒,李靖破突厥,俘可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立下前無古人的輝煌奇功。晉朝兩位末帝倘若泉下有知,必當舉杯同慶,含笑於酒泉。
如果霍去病是這個世界上最兇猛的刀手,那麼李靖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陰狠毒辣的刺客,刺客與刀手的區別在於:對比刀手狂飆突進式的沖鋒,刺客往往選擇沉默。刺客以沉默洞悉敵人的弱點,在漫長的忍耐中尋找攻擊的方向,在電光火石之間完成必殺的追魂一刺,李靖是那個年代裡最高明的刺客,騎兵是李靖刺穿敵人心臟的寶刀匕首。他的騎兵奔襲戰重在一擊致勝,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在第一時間摧毀敵人的指揮中樞,象武俠小說里許多劍客對決的固定情節一樣,突厥這個橫行草原百年的龐然大物就這樣在驚愕間倒在李靖的刀鋒之下。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靖這樣的將領只有在唐朝才能獲得成功,因為只有唐朝這樣一個強盛的朝代,才能為李靖的成功提供最基本的保證。唐朝的軍工體系彷彿是一家技術尖端的冶煉廠,為李靖打磨出最鋒利的匕首。唐朝的戰馬儲備量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里最雄厚的,唐朝的騎兵裝備也是冷兵器時代漢家騎兵最好的。府兵制更是為唐朝訓練了大批素質優良的沙場騎手。然而神兵利器只有在高手的手中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從輔公佑到蕭銑,從突厥到吐谷渾,從為唐王朝開國馬踏川蜀,到為保國安邦追亡逐北,李靖的刀下倒了了太多的挑戰者。無論對手的武功是何家路數,無論對手的戰法變換了何種方式,李靖的致命一刺永遠讓人防不勝防,彷彿古龍筆下三少爺不可戰勝的最後一劍,遇神殺神,戰無不勝。經歷了數百年分裂與苦難的中華民族,也在這一場又一場輝煌的勝利中,拉開了又一個黃金盛世的起點。
與這位刺客的沉默相對應的,是他縝密如絲的心計,他用兵的慎重與謹慎,和他在關鍵時刻的果敢與決絕,是後世兵家嘆為觀止的妙筆。他的細致更貫穿於他的官場生存之道上,他可以從細微的小事身上體察到君王態度的變化,尋找到最有利於自己的安身之道。平滅突厥後,他主動交出了兵權,唐太宗派候君集向他學兵法時,他從細微的小事身上覺察到候君集的禍事,因此刻意保持與候君集的距離,避開了候君集後來禍亂遭株的株連。面對朝堂御史在他一次次打勝仗以後吹毛求疵一般的責難非議,他以莫大的胸懷選擇了忍耐退讓,甚至在一度不得不歸家休養的時候,也從未有任何怨言。正是這種處事的機敏讓他在功高震主的風口浪尖上全身而退。然而透過這種被歲月風浪磨礪出的圓滑,我們更多的看到的是一顆忠誠的心,當吐谷渾作亂的時候,已經被解除兵權的他再次臨危受命,慨然出征。當高句麗肆虐東北邊境時,已是生命最後一息的他依然主動請櫻。一個人的處事方式和保身手段,或許會因為過於油滑而遭到道德家的責備。然而李靖,無論年齡如何的累積,無論性情如何的改變,靈魂內里卻依然不改熱血軍人的情懷,在他圓滑的處事方事背後,是一個軍人鐵肩擔安危的傲然風骨。
★★★王忠嗣(唐朝)
民間有句老話,世界上沒有後悔葯可以買。王忠嗣就是大唐王朝最沉重的一貼後悔葯,是他以一個老軍事家敏銳的目光覺察到安祿山謀反的禍心,也是他以安邊持重的戰略思想,將大唐王朝的盛世推向了頂點,更是他懷著一顆忠誠的心,為保國安民的執著理想不計個人榮辱,最終開罪於一直提拔賞識他的唐玄宗,付出了一個忠臣最沉重的代價。如果,僅僅是如果,王忠嗣在天寶初年對安祿山的彈劾可以獲得李唐王朝的認同,再如果,755年漁陽烽火時,率兵平叛的是王忠嗣將軍,那麼歷史又會是怎樣一個結局?遺憾的是,歷史永遠沒有假設。
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讓歷史永遠記下了李光弼等人的姓名,而英年早逝的王忠嗣將軍,卻是大唐盛世頂峰時代最閃耀的將星。
王忠嗣的人生沉浮註定是與大唐盛世的興衰血肉相連的。8歲那年,他的父親死於反擊吐蕃的松洲會戰,痛惜愛將的唐玄宗將王忠嗣收養於宮中,與皇子一起長大。那是大唐開元盛世的開始,18歲那年,王忠嗣打了一生里的第一次戰斗,在河西以300騎兵奇襲吐蕃,斬殺千人,而當時的大唐王朝,正如春風得意馬蹄疾的王將軍一樣,噴吐著勃勃的青春生命。從37歲開始,王忠嗣以方面大將的身份南征北戰,漠北會戰擊滅契丹,薩河內山會戰擊滅突厥,強大的突厥帝國從此以後徹底成為一個歷史概念。積石山會戰大敗吐蕃,唐朝掌握了河西地區所有的戰略要地,形成了對吐蕃軍事對峙的主動權。大唐黃金時代的赫赫武功,也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走向顛峰。40歲那年,王忠嗣掛四鎮節度使將印,手握唐朝三十萬精銳軍隊,達到了個人戎馬生涯的權力頂峰,而與李林甫等權臣的矛盾也日益逼近,官場斗爭里的明槍暗箭也把他推入了你死我活的旋渦中,恰如此時的大唐,在盛世的外面下,也早已經潛伏了深深的危機。
在盛唐的諸多武將里,王忠嗣是一個擅長充分發揮集中機動兵力打殲滅戰的天才,他的戰爭第一原則並非是攻城掠地,而是最大限度的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他的騎兵軍團是公元八世紀戰場上最劇烈的龍卷風,無論是突厥人還是契丹人,或是吐蕃人,都曾經深深體會到他風卷殘雲式的攻擊方式。對於人口稀少的游牧民族來說,與王忠嗣的作戰是不折不扣的噩夢,但是身為一個名將,王忠嗣並不好戰,他不貪求殺敵賞功的榮耀,身為封疆大吏,他更多的是一個建設者而非破壞者,無論在漠北還是在河西,他都確立了一整套的軍事選拔制度與邊疆建設制度,將大唐王朝的邊境打造成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當與他同品級的將領都爭著在邊境出擊,甚至主動挑釁敵人謀求戰功的時候,他卻敏銳的看到了窮兵黷武對於國家的危害。他用細致與耐心的經營打造邊防,卻從不主動挑起戰爭。他告誡自己的部將們:軍人的職責在於守衛國土,而不是無端挑起戰端。他牽掛的不是個人的軍功獎章,卻是國防建設的百年大計。這正為他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當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強令王忠嗣發動石堡城會戰時,素來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王忠嗣選擇了拒絕,當部將李光弼為他的前程擔憂時,他卻坦然告訴所有人:這一仗對於國家的邊境安全沒有任何意義,只會徒增士兵的傷亡,造成無謂的犧牲,而我王忠嗣絕不會用士兵的鮮血去染紅自身的官袍。透過這震撼千古的對話,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超越了歷史與階級概念的大寫的人,不僅僅為他赫赫的軍功與長遠的戰略眼光,更為他對於生命價值的無私尊重。
悲劇終於到來了,在石堡城事件之後,王忠嗣因李林甫的陷害蒙冤入獄,是部下哥舒瀚抱著唐玄宗的腿苦苦哀求,才保下了他一條命,公元749年,這位功勛卓著的唐朝名帥病逝於湖北漢陽,享年43歲。就在同一年,大唐帝國以巨大代價奪取了石堡城,卻終究因為無法守御而放棄,如王忠嗣所料,這是一場白白犧牲數萬軍人生命的無謂戰爭。六年後,素來以邊功得到唐玄宗信任的安祿山舉兵叛亂,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徹底斷送了唐王朝的黃金時代。當狼狽出逃的唐玄宗回望長安漫天的烽火時,他會想起王忠嗣嗎?
★★★7,狄青(北宋)
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在重文輕武,舉國輕歌燕舞的北宋王朝里,山西人狄青是北宋靡靡之音里最悲壯的一曲戰歌。北宋號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身份的提升在繁榮了文化的同時,卻帶來了中華民族剛烈民風的衰退與中國文化知識階層道德的淪喪。武將是北宋最悲慘的職業,官職被文臣壓制,指揮處處掣肘,功大時時遭忌,真個是「打仗他們來,黑鍋自己背。」甚至平民百姓也恥於習武為兵。在那個強敵四臨的時代里,文化經濟高度繁榮發達而民風又極度孱弱的北宋,是游牧民族充血的眼睛裡最可口的一盤美餐。
還好北宋擁有狄青,這個生不逢時又忠心耿耿的國家守護神,在北宋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黃金時代里,漫長的帝國邊境正是靠這群身份低賤卻毫無怨言的軍人苦苦支撐。宋夏大戰,西夏黨項騎兵馳騁於千里秦川大地,孱弱的北宋大軍在黨項騎兵的持續打擊下疲於奔命,從好水川到三川口,幾乎輸掉了最後一絲必勝的信念。是狄青的到來為北宋穩定住了戰局,他的部隊是北宋大軍中少有的敢於同西夏軍隊正面硬碰硬作戰並取得勝利的部隊,他的騎兵沖鋒讓西夏精銳鐵騎聞風喪膽,他作戰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卻從不盲動,相反精於謀略,往往選擇在最准確的時刻發動最致命的打擊。在西北的軍旅生涯里,他經大小二十五戰未嘗一敗,
戰場上的狄青是百戰百勝的猛虎,官場上的狄青卻是一隻任人宰割的綿羊。他的武將出身成為了他官場悲劇所在,從他建功立業的第一天起,他就生活在北宋王朝懷疑的眼光里,號稱剛直為國的北宋士大夫階層,卻視狄青為不相容的異類,從歐陽修到文彥博,從賈黯到李兌,這些文臣或忠或奸,卻在對待狄青的問題上結成了驚人的同盟。當狄青南征立大功,榮任樞秘史後,這種集體性的陷害活動達到了高潮,中國知識階層的偏俠與陰詐,在這個過程里暴露得淋漓盡致。從表面上看,這些人有著高尚的說辭,比如「武將擅權,非國家之福。」而真實的原因是,在北宋政治階層里占據主流的文官士大夫階層,是不允許武將有任何嶄露頭角的機會的,因為這將威脅到他們好不容易謀取到的主流政治地位。在這樣的情景下,武將狄青成為了最慘重的犧牲品,他可以在戰場上多次以弱勝強,但是出身決定了官場是他永遠打不贏的戰爭。比較搞笑的是,歐陽修彈劾狄青的奏摺寫得如此荒唐,居然稱狄青的提拔與陰陽五行犯沖,因此必須貶罷,對比秦燴陷害岳飛時的「莫須有」說辭,這位一向被評價為名臣的北宋大儒可謂無恥十倍。
於是僅僅當了四年樞秘史的狄青黯然外放,他曾經用盡一切方式來避免悲劇的發生,他謙虛,低調,身上沒有武將驕橫的做派,相反卻有草根精英的沉默與朴實。他行事公正,賞罰分明,為官廉潔奉公,可他越是把一切作的完美,悲劇就越進一步的加速度。這是北宋文官治國時代特殊的悲劇。即使在貶罷陳州之後,那些文官們依然不肯放過已是落毛鳳凰的狄青,在朝廷特務的監視與謠言的中傷中,離京不到半年的狄青鬱郁而終,而處心積慮要除掉他的北宋文官集團,也終於可以輕松的吐了一口氣了。
而在狄青的身後,在歐陽修們彈冠相慶的陰詐笑容里,北宋的國恥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個以國家穩定的名義肆意摧毀中華民族剛烈之氣與尚武精神的王朝,一次又一次上演著自毀長城的古老故事,最終在靖康之恥的兵火里,品嘗到了忘戰必亡的痛苦果實。
★★★8,岳飛(南宋)
武穆廟被清朝人拆了,〈〈滿江紅〉〉依舊唱在熱血青年的心中,刻板的歷史教科書或許可以抹去他「民族英雄」的名分,卻永遠無法取代歷史給他的證明,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天地之間有稈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在宋金戰爭血肉相搏的大背景下,岳飛本有可能成為那顆定盤的星。
朱仙鎮大捷的故事化為說書先生的演義話本,數百年來在民間大地上流傳不衰,以至讓無知者懷疑岳家軍的真實性。孱弱的宋朝居然能夠擁有這樣一支無堅不摧的王者之師,山河破碎的年代居然還有那樣一場北逐頑敵的盛景。可這卻是歷史真實的事實。無論〈〈金史〉〉還是〈〈宋史〉〉都真實記錄了岳飛大軍橫掃金國鐵浮圖的輝煌武功。驕橫的女真人曾自豪的宣稱女真「滿萬不可敵」。沉默的岳家軍用扎馬刀與背鬼騎兵粉碎了這個無聊的謊言。從偃城到穎昌,岳家軍的戰旗飄揚在黃河兩岸,南宋一度迎來了宋金戰爭的最好局面。
南宋抗金名將多多,韓世忠擅長水軍作戰,劉琦擅長城池防禦戰,惟獨岳飛是唯一一位擅長騎兵作戰的將領。宋朝騎兵之孱弱,為中國封建王朝歷代之最,一方面,幽雲十六州的淪陷讓宋朝失去了充足的戰馬供應,另一面,僵化的軍事機制使宋朝的軍事作戰理念和士兵素質都處於停滯狀態。而這種停滯恰恰是與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相符合的。岳飛的成功正在於打破了這僵化的平衡,與南宋諸將顯赫的家世相比,岳飛是一個真正出身於草根的平民英雄,草根的身份給予了岳飛民間最朴實的尚武精神,坎坷的磨難給予了岳飛剛正敢言的品格,他的岳家軍來自北逃的難民與民間的團練武裝,是一支真正意義的人民「子弟兵」。他們有著中國古代軍隊最嚴格的訓練體系與戰斗紀律,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對百姓秋毫無犯,對敵人如虎狼一樣兇猛。在成為正規軍以前,他們度過了漫長而痛苦的磨礪期,正如人民解放軍一樣,他們也是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一步步走向強大。這支軍隊的大多數戰馬都來自於同金兵作戰的繳獲,在無數次的失敗與碰撞中,他們累積出戰勝金國騎兵的經驗。背鬼騎兵是岳飛軍中最強大的騎兵隊伍,遠勝於女真人最強悍的重裝騎兵軍團。更與宋朝同類軍隊不同的是,岳家軍是一支富有信仰的軍隊,他們是為光復山河而生,卻非為個人利益而賣命,在整個宋朝野戰能力孱弱的大背景下,岳飛的出現是那樣另類與不和適宜,卻真正的挽救了一個民族的命運。
★★★9,徐達(明朝)
從小他就是個喜歡聽戰爭故事的孩子,尤其喜歡聽村裡老人講述岳飛抗金的故事,在小夥伴們做游戲的時候,他高出別人一籌的智謀總能讓他成為游戲的贏家。那個時候沒有人回想到,在元末農民大起義這個復雜的戰爭游戲里,幾十年後的徐達會成為最出色的玩家,他將陳友諒玩進了絕路,將張士誠玩進了牢房,將赫赫無敵的蒙古騎兵玩出了漠北。中國歷史的大一統從來都是由北向南的固定劇本,卻在徐達的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元1368年的明朝北伐開了中國歷史南方統一北方的先河,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從此敲響了分裂與滅亡的喪鍾。
騎兵是蒙古人橫掃歐亞的最大本錢,也是末代蒙古元王朝安身立命的最後法寶。蒙古騎兵曾驕傲的相信,只要跨上戰馬,他們永遠是最優秀的戰士。劉福通的北伐被蒙古騎兵擊滅了,韓山童的宋政權被蒙古騎兵擊滅了,當元帝國最後的猛將們正陶醉於這如夕陽余輝一般的最後勝利時,他們沒有想到,一個叫徐達的漢人和他的騎兵部隊將在中華大地橫空出世,在公元1368年的北伐戰爭里徹底終結蒙古騎兵不可戰勝的神話。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徐達為主將,率25萬大軍兩路北伐,先取山東,再取河南,最終攻陷元大都,新生的明帝國版圖在徐達的馬鞭下如滾雪球一般的膨脹著,元順帝如喪家犬一般倉皇出逃,統治中國九十七年的元王朝徹底宣告滅亡。然而在徐達眼裡,這些還遠遠不夠,這些勝利大多隻打疼了元帝國的漢人部隊,對元帝國的精銳蒙古騎兵並未造成直接打擊。真正的決戰在太原開始了,面對蒙古第一猛將擴敦帖木兒的十萬蒙古精騎和圍點打援的戰法,徐達以夜襲戰的方式將蒙古軍打得全軍覆沒。在之後的定西蘭兒峪會戰中,徐達再次以中央突破的戰法擊敗擴敦帖木兒,打得這位蒙古第一猛將扔下部隊帶著老婆孩子倉皇逃竄,這是兩場明蒙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仗,徐達先後消滅了蒙古近二十萬精銳部隊,是對苟延殘喘的蒙古帝國最沉重的打擊。

H. 中國古代三大騎兵戰天才到底誰是第一高手

1、趙武靈王 趙雍:胡服騎射開創中國騎兵大規模建制的開始,其戰法有點接近於「窮追猛打」內容
2、霍去病:騎兵靈活運用,千里穿插,長驅直入,靈活多變,其戰法的最大特點就是「水無常形,兵無常勢」
3、李靖:滅東突厥和吐谷渾的最大功臣,以少勝多,衛公兵法基本上是集前人兵法於大成,多兵種配合,騎兵運用神出鬼沒。

I. 中國騎兵戰三天才是哪三個

李牧、衛青、霍去病

J. 世界歷史上兵家十大奇才

1.

李舜臣是朝鮮歷史唯一一個拿得出手的人物。

他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海戰奇才。

很難相像在朝鮮壬辰衛國戰中沒有了他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鳴梁海峽之戰中,他以十二艘戰艦擊退倭艦三百三十餘艘更是創下了世界海戰史上的一個奇跡。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十位

——李舜臣(朝鮮)

指揮藝術:8

聲名指數:5

綜合指數:6.5

2.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隆美爾這個名字。

當時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人,因為他有一個美麗的外號「沙漠之狐」。

他是二戰中最出色的將領之一。

法蘭西戰役中他率領的第七裝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該師殲滅敵人之多、自身損失之少、運行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都讓人無法相信。

在北非的戰爭中,他更是屢屢以弱勝戰,創下無數輝煌戰績。

他強悍勇猛,如同下山之虎;他狡詐多智,如同機警之狐。

他是勇敢和機智的夢幻組合。

丘吉爾曾這樣評價隆美爾:「盡管我們在戰爭浩劫中相互撕殺,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九位

——隆美爾(德國)

指揮藝術:8

聲名指數:6

綜合指數:7

3.

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的英雄。

阿拉伯民族也不例外。

在公元七世紀阿拉伯民族的擴張中涌現出了無數的名將。

卡立德便是其中之一。

他被阿拉伯人驕傲地稱為「安拉之劍」。

他率阿拉伯大軍在雅穆克戰役中大破東羅馬軍。

他使得當時另一傑出人物東羅馬皇帝希拉克悲哀地和敘利亞告別:「美麗的敘利亞,永別了!」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八位

——卡立德(阿拉伯)

指揮藝術:8

聲名指數:6

綜合指數:7

4.

蘇沃洛夫,俄國歷史上的第一名將。

他是西方戰爭史上罕見的用兵奇才。

他在俄土戰爭中屢建奇功,他在遠征義大利時大敗法軍。

他是拿破崙時代唯一一個能於拿破崙相匹敵的統帥。

可歷史卻遺憾地沒有能給他們正面交鋒的機會。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七位

——蘇沃洛夫(俄羅斯)

指揮藝術:9

聲名指數:7

綜合指數:8

5.

你知道坦克戰么?你知道閃電戰么?

如果是,那你一定聽說過古德里安這個名字。

因為他是坦克之父,因為他是閃電戰英雄。

古德里安,堪稱二戰中陸地上最優秀的統帥。

初戰波蘭,閃電戰粉墨登場,一舉擊潰了堅強的波蘭人。

再戰法蘭西,他在兩周之內橫掃法國。他的進攻速度不僅令對手,甚至令他的上級和希特勒都感到心驚膽寒。

三戰蘇聯,他更是將閃電戰發揮至極詣。在五個月內,連戰連捷,兵鋒所指,擋者披糜,戰車直逼莫斯科城下,俘虜蘇軍幾達兩百萬人。

雖然德國戰敗了,但請你記住這個人的名字——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六位

——古德里安(德國)

指揮藝術:9

聲名指數:8

綜合指數:8.5

6.

凱撒大帝,古羅馬的象徵。

同時他也是一位極會用兵的人物。

他征戰高盧,積累了足夠的實力。

後來,他與龐培爭雄,在法薩羅一戰以弱勝強,一舉擊潰龐培。

其後兵鋒指處,無人能敵。

小亞細亞、北非、西班牙,一次次戰爭中,凱撒幾乎成了勝利的代名詞。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五位

——凱撒(古羅馬)

指揮藝術:8

聲名指數:10

綜合指數:9

7.

在世界近現代史上,有誰能和拿破崙相提並論?

拿破崙,這個差一點就成了全歐洲大皇帝的人,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大奇才。

土倫戰役拿破崙初露崢嶸。之後,他在軍事上的成就簡直讓人無法相信。

試問有誰還能像他那樣取得那麼多場輝煌的勝利?

試問有誰能像他那樣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顫栗?

他是法國人心中永遠的驕傲。

「整座阿爾卑斯山都在我的腳下!」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四位

——拿破崙(法國)

指揮藝術:9

聲名指數:10

綜合指數:9.5

8.

這個世界上有人不知道成吉思汗的名字么?

沒有。

成吉思汗,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英雄。

他的蒙古騎兵讓東方的儒家世界、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亞的伊斯蘭教世界全部心驚膽寒。

他生平爭戰無數,滅國百餘,兵威之勝無人能及。

他的他的子孫建立起的蒙國帝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人們稱他們為「世界的征服者」。

成吉思汗,輕騎兵之王。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三位

——成吉思汗(蒙古)

指揮藝術:9

聲名指數:10

綜合指數:9.5

9.

如果有人問我在世界歷史上你最喜歡的將領是誰?

我會毫不猶豫的說出漢尼拔這個名字。

他是一個孤膽的英雄。

在與羅馬的戰爭中,他率領六萬人插入羅馬境內,孤軍奮戰,屢創奇跡。坎尼一役更是把他的生命推上的巔峰。

但是,愚蠢的迦太基的權貴們卻斷送了這個上帝賜給他們的天才。

漢尼拔最終成了一個失敗者,但是,他的名字比任何一個勝利者都讓人尊敬。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二位

——漢尼拔(迦太基)

指揮藝術:10

聲名指數:9

結合指數:9.5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用兵奇才第一位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上騎兵戰三大天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