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古代中國商業經濟知識表歷史

古代中國商業經濟知識表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6 08:14:38

㈠ 需要「中國古代經濟史大事年表

從秦漢開始吧
古代
漢:趙過推廣耦犁 出現代田法
北魏:實行均田制
南北朝:使用灌鋼法
隋唐:出現曲轅犁 創制了筒車
宋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推廣了稻麥復種制 出現高轉筒車 出現五大名窯
明朝:絲織業進入鼎盛時期 蘇州和杭州市最著名的絲織業中心
明朝中後期:江南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近代
鴉片戰爭後: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衣食住行和風俗習慣也受到西方的影響
19世紀60至90年代:洋務運動興起,以自強求富為旗號,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築從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外國開始在上海設立電話公司
1905: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定軍山》首映成功,中國電影開始起步
1909:馮如製成了中國的第一架飛機。
1920: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天津航線開通

新中國
1950:中央政府制定了《婚姻法》,實行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
1953:中國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6:中共召開八大,制定了正確的路線。同年,三大改造完成
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吧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1980:深圳 珠海 汕頭 廈門經濟特區建立
1984:中央開始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
1985:國務院決定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1990:中央決定開放上海浦東新區
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4: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200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3:上海開通了世界上第一條商業性磁懸浮列車線路。

PS:借鑒

㈡ 中國古代商業發展歷程是什麼

1.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
(1)先秦:商民善於經商,後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商朝都城已成為繁華的商業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之稱。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互相交流,在中原市場上可買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馬、東方的魚鹽和西方的皮革;許多城市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如齊國臨淄、趙國邯鄲、楚國郢等;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大商人,如春秋後期的范蠡(「陶朱公」)和戰國後期的呂不韋。

(2)南北朝:南北朝時,不少城市遭到戰爭破壞,商品經濟發展緩慢;北魏以後,北方商品經濟有所恢復;與之相比,南方商品經濟相對比較活躍。北魏時,洛陽城內市場很多且有周長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賈周流天下或遠走異域。建康(南京)城內建有四市,市內唐鋪林立;秦淮河兩岸商旅雲集,交易興盛。草市(農村集市)開始出現,含義有二:一是販飼馬料之市;二是草草構成之市。

(3)隋唐: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葉的市場廣泛,唐朝中期政府開始徵收茶稅;隋唐商業的四個特點如下:一是交通發達(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備有供客商騎用的「驛驢」;以運河、長江為主的水運也很方便;從長安、登州、揚州、廣州等地出發的對外交通也很發達);二是貨幣統一(由五銖錢到開遠通寶);三是市場發達(場所固定——市;官員管理——物價和稅收等;邸店櫃坊——邸店兼營旅店、貨棧和交易場,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店鋪限定——營業面積;時間限定——市的買賣時間;夜市草市——繁華大城市裡有夜市,偏遠的農村有定期舉行的草市);四是商人眾多(大商人、中等商人、小商小販、胡商、外商)。

(4)宋元:北宋時期的商業有了一個新的轉折。其表現在:①解除了商業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許工商業者「以資買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結合的趨勢。③商稅收入在政府財政收入結構中比重劇增。④市鎮的集市發展,城市商業區域擴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閑文化發展,如瓦肆的出現和宋詞的發展。王安石變法的理財措施中有「市易法」,由政府設立市易務,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國家的收入。

(5)明朝:清代前期棉花、蠶桑、茶葉、油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還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促進了農業生產商品化。國內商業繁榮(市場大——國內市場擴大、品種多——農產品和手工業品品種達到兩百餘種、販運快——區域間長途販運發展較快、城市多——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商貿城市,全國出現了數十座較大的城市、向農村——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江浙地區以工商業著稱的市鎮蓬勃興起);對外貿易艱難(實行閉關政策,限制對外交往)。

2.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
(1)先秦:商朝人善於經商,以貝為幣;戰國時期,各國出現了鐵錢,秦國使用圓形方孔錢,稱半兩錢(齊國使用刀形幣,趙國使用鏟形幣,楚國使用蟻鼻形幣)。

(2)秦漢:規定圓形方孔錢作為通行全國的貨幣。漢代以黃金和銅錢為主幣。漢代的銅錢重量幾經變化,至武帝鑄五銖錢才穩定下來。

(3)三國:那時貨幣減少,布帛、穀物成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廢止銅錢,使用實物交易,以後行廢不定。

(4)隋唐:仍鑄五銖錢,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舊幣,有利於貿易的發展。唐初改革幣制,唐高祖下令「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新鑄的「開元通寶」,成為唐朝通用的貨幣,後來發行量很大。以後歷代的貨幣都以它為範式。設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比歐洲地中海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北宋時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由金屬貨幣發展到紙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紙幣的推廣,減輕了商人攜帶金屬貨幣的負擔,有利於商品交換,反映了商業的高度發展。

(6)明清:明初,主幣是紙鈔,輔幣是銅錢,禁止民間使用金銀交易。到明中後期,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主要貨幣。

㈢ 古代中國手工業經濟和商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高中歷史``在線等``寫多點``拜託!

農業:
1 在原始階段經歷了「刀耕火種」的落後方式
2 傳統農耕方式是小農戶的個體經營,長期以來耕作技術沒有革命性的進步
3 賦稅和徭役壓抑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而阻礙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4 土地高度集中,農民與地主矛盾激化,起義不斷
5 歷朝歷代的水利興修抵禦了自然災害,推動了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手工業:
1 手工業生產部門不斷增加,勞動分工越來越細
2 手工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3 手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4 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
5 經濟重心南移與手工業生產布局呈相應變化
6 中國古代手工業生產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還遠銷亞、非、歐等許多國家,廣受歡迎和贊譽

商業:
1 商業產生之後不斷發展,到宋元時期空前繁榮
2 商業活動的形式有國內貿易、邊境貿易和對外貿易
3 類似於銀行的櫃坊、紙幣很早就出現了
4 政府對商業的控制逐漸減少
5 官營和專賣長期存在
6 商人的社會政治地位低下。

一)農業方面的表現是:①產於江南的水稻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糧食作物,並開始向淮河和黃河流域推廣,還從越南引入了優良品種占城稻;②棉花在兩宋時期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北宋時,棉花在兩廣和福建普遍種植,到南宋後期擴展到長江流域。
(二)手工業方面的表現:①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江浙一帶和四川絲織業生產發達;②棉紡織業於南宋後期迅速興起,浙江出土一條南宋時棉毯,細密厚軟,工藝水平相當高。③制瓷業:定窯、鈞窯、歌窯等久負盛名。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出產的瓷器質地細膩,色澤瑩潤,後來發展為著名的瓷都,直到現在我們還喜歡用景德鎮的瓷器。④宋朝時我國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進的國家。這一時期,我國的造船業多集中在東南沿海,規模宏大,廣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㈣ 中國近代和古代歷史經濟發展的知識(農業、工業、商業等)

中國古代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由於統治階級長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導致中國古代的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十分艱難。從宋朝宋太宗開始,就有了「海禁政策」,接下來的元、明、清的政策更加嚴格,清朝便達到了頂峰——閉關鎖國。工業發展較多是輕工業,如:麻紡織業、棉織業、陶瓷業、造紙業 ,也有重工業,像:冶鐵業、造船業。
至於近代,洋務運動興起,近代洋務派創辦軍事工業和民辦工業;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在「師夷長技」的思想指導下,創辦了一批軍工企業。從此,中國就有了使用機器進行生產的工廠。
中國近代商業是指從清代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的新式商業。
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的傳統商業已有發展。但最大宗的商品糧食和土布還都是農民家庭生產,並主要是自給有餘的產品。商業網集中城鎮,廣大農村基本上還處於自然經濟狀態,商業屬於前資本主義性質,大商人資本集中在鹽、絲綢、茶、木、葯材等行業。
進入20世紀後,通商口岸的近代工業(包括外商工廠)發展很快。它們的產品也進入這個商業網。棉花、小麥、煙葉等工業原料的貿易也經這個商業網向口岸集中。隨著口岸人口膨脹,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也改變了傳統流通渠道,而以通商口岸為中轉和消費中心。據1936年國內埠際貿易統計,機制工業品已佔貿易總額的34%,並以上海等地的生產為主;埠際貿易中大米的40%,葯材的46%都是運到上海。估計1936年埠際貿易總額約達47億元,比19世紀末增長約20倍。
中國近代商業缺乏完整統計,總計約有100多個行業,趨勢是不斷發展的。以上海為例,1900年前後有棉布商一百三四十家,五金商58家,百貨商約100家,西葯商6家;到抗日戰爭前,棉布商增至七八百家,五金商897家,百貨商約1000家,西葯商165家,分別增長幾倍乃至一二十倍。從業人員、資金、營業額等也都有相應增長。根據30年代的一些調查估計,全國約有坐商164萬戶,從業人員859萬人,另有行商312萬人。估計1936年私人商業資本約達30億元。 官僚資本和商業投機化 1927年以後,出現另一種新的商業資本,即官僚商業資本。它是在國民黨政府實行金融壟斷的基礎上,憑借政權力量發展起來的。首先插手的是出口貿易,1936年起先後壟斷了鎢、銻、錫的運銷。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借口統制經濟,實行多種物資的統購統銷、公營專賣,獨占絲、茶、桐油、羊毛、豬鬃的收購和出口,管制棉花、紗、布貿易。同時國民黨政府大官僚的私人商業也利用特權,投機壟斷,發「國難財」。抗戰勝利後,它們又勾結美帝國主義,壟斷了部分進口貿易。

㈤ 中國古代商業發展歷程

先秦:

商民善於經商,後世將經商的人稱為「商人」;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商朝都城已成為繁華的商業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之稱。

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互相交流,許多城市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如齊國臨淄、趙國邯鄲、楚國郢等;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大商人,如春秋後期的范蠡和戰國後期的呂不韋。

南北朝:

南北朝時,不少城市遭到戰爭破壞,商品經濟發展緩慢;北魏以後,北方商品經濟有所恢復;與之相比,南方商品經濟相對比較活躍。北魏時,洛陽城內市場很多且有周長近八里的大市;一些富商大賈周流天下或遠走異域。

隋唐:

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葉的市場廣泛,唐朝中期政府開始徵收茶稅;隋唐商業的四個特點如下:一是交通發達,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備有供客商騎用的「驛驢」;以運河、長江為主的水運也很方便;二是貨幣統一,由五銖錢到開遠通寶。

宋元:

北宋時期的商業有了一個新的轉折。其表現在:解除了商業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結合的趨勢。商稅收入在政府財政收入結構中比重劇增。市鎮的集市發展,城市商業區域擴大到城外。

明清:

清代前期棉花、蠶桑、茶葉、油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還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促進了農業生產商品化。國內商業繁榮,國內市場擴大,農產品和手工業品品種達到兩百餘種,區域間長途販運發展較快,全國出現了數十座較大的城市,對外貿易艱難。

(5)古代中國商業經濟知識表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特點:

中國古代商業的興衰是受地主經濟的發展規律所制約的,反過來,封建商業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地主經濟的發展。在我國封建社會,商業資本往往用於購買土地,放高利貸,捐官買爵,而不向工業投資。

因此,它的發展是與社會的一般經濟發展成反比例的。特別是富商大賈,往往是與官僚、地主、高利貸者相結合,成為「四位一體」的豪強,更富有兼並性、割據性和破壞性,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經常動亂不安的一個重要根源。

近代中國,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長期淪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攻,又使大片國土淪為日本的殆民地。

在這個時期,大買辦、大地主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支柱,它們代表中國最落後最反動的生產關系。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從通商都市直至窮鄉僻城,造成了一個買辦的和商業高利貸的剝削網。這是中國最落後最反動的商品交換關系。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商業也得到緩慢的發展。1927年以後,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建立了新型的國昔商業、合作社商業,並保護和發展了私營商業,為新中國商業的建立和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㈥ 中國古代歷史表

中國是人類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早在約八百萬年以前,在雲南的開遠、祿豐等地已經生活著古猿。此後,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產生了不同時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時經歷了原始人群、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幾個階段。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步入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非淺。

㈦ 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歷史小論文 1500到2000字的

1、戰國時期:封建城市興起,商業興盛,但此時城市基本上是依附於政治中心的,商業活動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官僚地主和大商人。
2、西漢前期:國家統一,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促進商業的繁榮,出現了一些大都會。
3、隋唐時期:封建國家長期統一,政治安定,封建社會進入繁榮時期,商業也呈現繁榮景象。長安、洛陽商業盛極一時,唐都長安的城市建設表現出極高的水平。
隋唐: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葉的市場廣泛,唐朝中期政府開始徵收茶稅;
4、北宋時期:有了一個新的轉折。其表現在:①解除了商業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②政府允許工商業者「以資買官」,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形成地主、官僚、商人逐步結合的趨勢。③商稅收入在政府財政收入結構中比重劇增。④市鎮的集市發展,城市商業區域擴大到城外。⑤城市的消閑文化發展,如瓦肆的出現和宋詞的發展。
5、明朝時期:城市經濟、商品經濟非常活躍,這個時期城市經濟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①城市的生產性和商業性更為突出,對政治中心的依賴性大大減弱。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現的手工工場,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明朝棉花種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引進玉米和甘薯,清代廣泛推廣;
6、清朝前期:商業在明代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一大批城市產生。清代前期棉花、蠶桑、茶葉、油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還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促進農業生產商品化。

閱讀全文

與古代中國商業經濟知識表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