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蘇聯與中國的關系歷史

蘇聯與中國的關系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6 04:30:21

Ⅰ 蘇聯與中國的關系

1.蘇聯成立之初,歐洲國家對其抱敵視態度,並進行封鎖,所以蘇聯向亞洲尋找專出路,主動向中國示好屬,北洋政府時期中國軍閥混戰,無暇跟蘇聯交往.
2.孫中山時期,蘇聯通過中國共產黨跟孫中山取得了良好的關系,當時的聯蘇(蘇聯)\聯共(共產黨)\聯工農便是最好的證明,其實黃埔軍校是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的,蘇聯提供了不少經費,軍械,教員.
3.抗戰時期,蘇聯擔心日本會從東邊發起進攻,所以對中國報有希望,但是德國方面太過厲害,蘇聯無暇東顧;.
4.打敗德國後,蘇聯出兵東北,向日本軍隊發起了進攻,注意:蘇聯對日作戰是有要求的,包括蒙古獨立都是其條件.
5.解放戰爭時期,蘇聯不相信共產黨會打敗國民黨,所以極力中國分治,直到渡江作戰前夕,蘇聯還建議劃江而治,當然,蘇聯更多是為自己考慮的
6.打敗國民黨後,中蘇關系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因為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了

Ⅱ 蘇聯和中國的關系如何

中蘇是同盟關系。《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於1950年2月14日簽定的條約,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0年。這個條約取消了1945年8月中華民國政府代錶王世傑和蘇聯政府在莫斯科簽訂的不平等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原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具有決心以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間的友好與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國主義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國家之重新侵略;亟願依據聯合國組織的目標和原則,鞏固遠東和世界的持久和平與普遍安全;並深信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之間的親善邦交與友誼的鞏固是與中蘇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為此目的,決定締結本條約,並各派全權代表如左: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特派中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周恩來;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特派蘇聯外交部部長安得列.揚努阿勒耶維赤.維辛斯基。
兩全權代表互相校閱全權證書認為妥善後,同意下述各條:
第一條
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盡力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間接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雙方並宣布願以忠誠的合作精神,參加所有以確保世界和平與安全為目的之國際活動,並為此目的之迅速實現充分貢獻其力量。
第二條
締約國雙方保證經過彼此同意與第二次世界戰爭時期其他同盟國於盡可能的短期內共同取得對日和約的締結
第三條
締約國雙方均不締結反對對方的任何同盟,並不參加反對對方的任何集團及任何行動或措施。
第四條
締約國雙方根據鞏固和平與普遍安全的利益,對有關中蘇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國際問題,均將進行彼此協商。
第五條
締約國雙方保證以友好合作的精神,並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幹涉對方內政的原則,發展和鞏固中蘇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關系,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並進行必要的經濟合作。
第六條
本條約經雙方批准後立即生效,批准書在北京互換。
本條約有效期間為三十年,如在期滿前一年未有締約國任何一方表示願予廢除時則將延長五年,並依此法順延之。
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訂於莫斯科,共兩份,每份均以中文與俄文書就。兩種文字的條文均有同等效力。
周恩來安.揚.維辛斯基
(簽字)(簽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全權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Ⅲ 中國和蘇聯關系的發展史

中國是一直被蘇聯侵略的
直到對中國後來才一些好處。

Ⅳ 有誰可以提供一些關於蘇聯與中國政治關系的歷史資料

關系開始
1950年2月,中蘇友好條約簽署,(條約的英文本可見黛博拉•凱佩爾:《一個紅色工廠的夢想:斯大林主義在中國的遺產》(紐約和倫敦1994年),第118-124頁。關於秘密協定的討論,參閱謝•岡察洛夫、約•劉易斯和薛禮泰的《不確定的夥伴:斯大林、毛澤東與朝鮮戰爭》(斯坦福1993年),第121-129頁。)這標志著中蘇友誼的正式開始。
在最初幾年裡,蘇聯派遣一些代表團和顧問到中國去講學。(蘇中友協官方雜志經常介紹代表團的訪問情況。請參閱《人民中國》(北京1950-1953年)。)但是中蘇聯盟並不像兩國希望世人相信的那樣密切,毛澤東和斯大林之間的關系充滿了猜疑和敵意。只要斯大林在世一天,蘇聯提供給中國的幫助就是最低限度的,主要限於零散的講學以及蘇共官員的對華訪問。在1950年至1953年間,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從俄文翻譯成中文的書本和文章的指導。(參閱凱佩爾的《一個紅色工廠的夢想》。)兩國之間缺乏密切關系這一事實無意中被記錄在蘇共官方的檔案中。從當時中央的組織形式上,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地位並不比別的人民民主國家高。眾所周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後,蘇聯馬上予以承認。然而,對處理對外關系負有監督責任的蘇共中央一直到1953年仍然由一些處理與其他非共產黨國家關系的部門和分支機構來處理中國問題,而對於其他的人民民主國家的事務則有專門的對應部門。一直到1953年3月蘇共中央機構改革以後,中國這一名字才出現在其組織機構圖中,那時它被合並在負責蒙古、朝鮮和日本事務的部門中。這似乎表明在很長時間里蘇共中央一直認為不值得把中國的地位提高到人民民主國家應享有的高度。
隨著斯大林的去世和赫魯曉夫的上台,兩國關系中的個人障礙得以消除,這至少持續了幾年的時間,兩國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一個真正幫助中國重建的計劃開始了,蘇聯幾乎所有的重要部門都派出顧問到中國工作,蘇聯人開始幫助中國在各地修築鐵路,發展工業,建造橋梁和工廠。

蘇共中央與顧問計劃
在伊萬•瓦西里耶維奇•阿爾希波夫(他是個工程師和機械工,並從20歲開始就成為一名黨員。他在32歲時成為烏克蘭第聶伯彼特羅夫斯克州克里沃伊縣黨的第一書記。)的領導下,蘇聯顧問計劃開始鬆散地實施。阿爾希波夫是斯大林親自挑選的在華最高經濟顧問,

(在1993年2月23日在莫斯科采訪阿爾希波夫時,我問他在中國時,他在哪個政府部門,他答道:「我不為任何人工作」。後來他解釋說,他是斯大林的私人使者。)於1950年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交往。這位未來的蘇聯顧問計劃的首腦在中國呆了近一年的時間,然後返回莫斯科擔任黑色冶金工業部副部長,直到1953年8月。斯大林死後,他再次被派到中國,這一次是去指導蘇聯擴大對中國經濟恢復的援助。從1953年底到1954年初開始,蘇聯為其援華顧問計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這一期間,有更多的蘇聯人被派到中國。同時我們還可從保存在蘇共文獻中的費德林(費德林早期擔任阿爾希波夫的翻譯。40年以後,他深感痛惜地說,「蘇中兩國的關系的發展在專家們毫無覺察的過程中結束了:這些中國問題專家是一批了解中國歷史和現狀以及中國人民精神生活的人。」見《斯大林與毛澤東》,《近現代史》1992年第5期,第98-113、109頁。)
在1954年7月呈送給中央的一份報告中可以看到在華的蘇聯顧問和技術人員工作情況的詳細描述,這樣的描述還是第一次。這份報告和其他類似材料一樣使我們得以從內部來了解這一計劃,了解蘇聯當時在中國介入的規模。
中蘇關系的動力,至少從蘇共中央的角度來說,是很清楚的。這個關於蘇聯顧問在華工
作情況的描述反映了蘇聯在解決問題時是通過指令自上而下地進行的,同時也反映了蘇聯無
視其決定所涉及到的參與者,即中國方面。
從費德林的報告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未曾提及的由高級官員組成的小組的內部工作和活動情況,這些人被稱為蘇聯高級顧問。他們首先討論了如何改進專家和技術人員的工作質量,以及如何同中國各個部門的領導建立起更為密切更為事務性的關系。他們接著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認為的中國的緊迫問題上。討論內容涉及到蘇聯在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角色和作用,發展一些工業部門,特別是銅和焦炭生產的可能性,以及發電站的建造。這些高級顧問們還討論了許多他們認為是中國薄弱環節的有待於解決的問題,例如,在項目計劃方面,在地質勘探方面,而這些方面在許多地方被指責是妨礙了建設。他們在這些領域制訂了目標,中國在城市規劃上也進行了努力,其目的在於促進他們計劃的未來項目的工作。在其他方面,他們還討論了改進銷售工業產品的方法,以及創造一項鐵路運輸發展和水路運輸發展為一體的計劃的途徑和方法。
報告中還說,高級顧問們聽取了曾經到新疆調查畜牧業問題的蘇聯專家對情況的說明。此外,他們還聽取了一個蘇聯能源專家在華工作情況的詳細匯報。該報告中包括許多蘇聯專家在華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他們的批評。之後,高級顧問們提出了一些旨在改進工作的建議。
蘇聯高級顧問是如何就其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決定同中國同志進行交流的呢?如果說中央的報告是可信的話,那麼所有這些決定都是由高層的蘇聯顧問做出的,很少有中國人參與其討論,其中未提起任何一個中國人。報告簡要說明,在討論了中國的諸多問題之後,蘇聯高級顧問們就此提出了建議,並馬上通知了中國有關部門的領導人。蘇聯人立即把自己以為是中國的最緊迫的問題的建議通知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和領導。費德林在報告中說,高級顧問們以為這將有助於其建議以較快的速度得以實施。這個報告還列舉了一個「成功」的例子,從蘇聯人的立場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這個例子說的是在蘇聯顧問的建議下,中國方面迅速採取了行動。這個小組的蘇聯人顯然在早些時侯就指出中國在勞動力方面需要進行改革。呈送給蘇共中央的報告說道,1954年1月,在蘇聯方面的建議下,中共中央命令勞動部、中華全國商業協會及其他有關部門在勞動力問題上進行合作。據該報告說,中國政府迅速指示各部門要加強工人的勞動紀律,建立工資制度、社會保障和保護勞動者的法律,以此來改進勞動法,以便消除現有的工資制度中的混亂現象,特別是取消最重要的部門和行業的工資等級制。蘇聯顧問注意到,中國的勞動標准在迅速提高,其速度比蘇聯還要快,因此也建議中國對此予以修正。
這個總結報告的准確程度如何呢?我們未找到任何文獻資料來說明這種建議是由蘇聯高級專家直接向中國政府提出並監督其實施的。這樣一份報告肯定讓蘇共中央人士感到震驚,因為蘇共中央組織非常官僚化,以致於答復一封簡單的信件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蘇共中央本身包括許多部門,所有這些部門都負有單獨的時而是互相重疊的責任,從而使之成為一個易於造成混亂而難以操作的機構。那些在華工作的蘇聯專家如果有幸要聽從蘇共中央的指示的話,他們會發現這個過程是如何的消耗時間和精力,是如何的艱難。例如,1954年4月,中共宣傳部向蘇駐華使館索要三個不同部門領導在蘇共中央會議上的發言稿的復印件。發言內容其實非常一般。(題目是「黨組織思想工作的任務」,「地方和黨的科學文化部門完成蘇共中央第九次會全規定的任務」,以及「現階段的蘇聯文學」。)
但是,索要發言稿這件事帶來了許多麻煩:在以後的幾個月里,蘇聯國內若干個部門信函交往不斷,最後蘇共中央拒絕了中共方面的要求。根據蘇共中央的解釋,前兩個發言稿只是針對當地工作所發出的指示,其內容僅供內部使用,沒有任何針對中國的東西。蘇共中央說,關於文學方面的發言稿並不涵蓋整個文學領域,而僅指幾個專門問題,況且,發言稿還只是草稿,沒有列印出來,因此也不允許寄往國外。蘇共建議中國方面參閱發表在《黨的生活》和《共產黨人》上的蘇共中央官方文章。

Ⅳ 歷史上俄羅斯和中國有哪些關系

歷史上俄羅斯和中國一直是友好互助的關系。

中俄1996年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2001年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11年建立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2014年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入新階段。

當前,中俄關系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形成了元首年度互訪的慣例,建立了總理定期會晤、議會合作委員會以及能源、投資、人文、經貿、地方、執法安全、戰略安全等完備的各級別交往與合作機制。

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深化,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發展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積極開展兩國發展戰略對接和「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務實合作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兩國人文交流蓬勃發展,世代友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不斷加深。中俄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密切戰略協作,有力維護了地區及世界的和平穩定。

(5)蘇聯與中國的關系歷史擴展閱讀

蘇聯解體後,1991年12月27日,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署《會談紀要》,確認俄繼承蘇聯與中國的外交關系。

中俄1996年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系,2001年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11年建立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2014年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入新階段。

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形成了元首年度互訪的慣例,建立了總理定期會晤、議會合作委員會以及能源、投資、人文、經貿、地方、執法安全、戰略安全等各級別交往與合作機制。

雙方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發展等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積極開展兩國發展戰略對接和「一帶一路」建設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務實合作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2019年6月5日,中俄兩國關系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

Ⅵ 歷史上中國和蘇聯的關系有哪些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91年蘇聯解體的四十餘年中,中蘇關系跌宕起伏,迂迴曲折,撲溯迷離,動人心弦;在這四十餘年中,既有情意融融的春天,也有秋風颯颯的秋天,更有白雪皚皚的冬天;在這四十餘年中,既發生過許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團結一致的美好故事,也發生過許多令人驚詫不已、啼笑皆非、悲痛遺憾的事件……這四十餘年的歷史,這四十餘年歷史中的許多事件,至今仍令人回味無窮,仍值得人們深刻思考……

大致分為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的召開。這是中蘇關系的友好合作時期。
第二個時期,從1956年2月的蘇共二十大到1965年3月的「19國共產黨莫斯科會議」。這是中蘇關系分歧,論戰和徹底破裂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從1963年7月14日蘇聯發表《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到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台。這是中蘇公開論戰階段。
在這一階段,雙方圍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總路線」及所涉及的一切重大問題,進行了指名道姓的、激烈的、公開的論戰。
第四個階段,是從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台到1965年3月「19國共產黨莫斯科會議」。這是中蘇兩黨關系的徹底破裂階段。
回顧四十年中蘇關系的歷史,特別是那段使整個世界驚詫萬分的中蘇公開大論戰的歷史,有許多經驗和教訓值得總結和汲取。以今天的認識水平來看,當時雙方所提出的許多理論觀點和採取的許多做法值得重新認識和反思。

Ⅶ 歷史上中國和蘇聯的關系變化及原因

在建國前,蘇聯一直支持老毛這邊,而且在20年代和30年代初,對中國GCD有直接的領導權力。但隨著中國革命的深入,中國GCD逐步開始自己獨立領導。。
建國後,在50年代中古和蘇聯的聯系是很緊密的。中國和蘇聯作為盟國共同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但隨著美蘇爭霸的冷戰形式逐步形成,中國開始注意不參與到冷戰之中,拒絕了蘇聯要求的和中國建立聯合艦隊等聯合要求,保持了政治的獨立,但是和蘇聯的關系開始惡化。
56年赫魯曉夫上台之後,對華政策開始改變,而且赫魯曉夫上台就猛批斯大林,讓老毛等老一輩的領導人很不滿。50年代末,中蘇關系迅速惡化,蘇聯撤走所有援華項目,並且逼迫中國償還貸款。加重了60年的經濟災難。
60年代開始,中蘇關系進一步惡化。不過在60年代初,中美矛盾仍是首要矛盾。。但到60年代末,隨著越南抗擊美國逐步占優,美國的直接威脅已經基本不存在。。而69年又爆發了珍寶島沖突。使得中蘇矛盾開始超過美蘇矛盾。。
70年代到80年代,中蘇矛盾已經遠超過中美矛盾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外部矛盾。蘇聯重點扶植越南鉗制中國,導致爆發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隨後一直持續到89年的邊界沖突。。中蘇關系直到戈爾巴喬夫改革後才開始緩和,他對蘇聯的改革中國非常感興趣,希望從中得到一些經驗。。不過隨著很快蘇聯內部解體,蘇聯不復存在。

Ⅷ 二戰 蘇聯 中國的關系

中國和蘇聯在早期是軍事同盟關系。建國初期,中國提出了「一邊倒」外交方針,即倒向社會主義前蘇聯一邊,在1951年,蘇聯與中國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在中國有不少海軍基地,蘇聯還向中國提供了10億的貸款,後來又援助中國軍工技術(包括原子彈技術)。至於華約和經互會,都是東歐地區的國家為了抗衡歐美資本主義陣營的北約和馬歇爾計劃針鋒相對搞的,同樣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蒙古和朝鮮當時同樣也沒有加入這兩個組織。

後來在斯大林死了之後,赫魯曉夫上台,希望能減少對中國的控制,逐步削減在華駐軍,向中方釋放好感,但被中方誤解,由此開始產生隔閡。後來赫魯曉夫對斯大林進行大舉批判,並修改了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不可調和等觀點,使得中蘇產生了思想理念上的沖突。1958年,蘇聯要求與中國組建聯合艦隊,中國認為這是蘇聯想要控制中國,予以拒絕,緊接著蘇聯檢討了20世紀20年代的公社化運動,引起了當時在進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的中國的不悅。終於,兩國的矛盾日益加深,逐漸難以調和。後來蘇聯尖銳的批評了中國的公社化運動,撤走了在華專家。而中國則指責蘇聯在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中對美妥協退讓。最終,中國認定蘇聯走上了修正主義與資本主義復辟的路線,正式與蘇聯劃清界限,自詡為反帝反修中心。緊接著,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文革期間,紅衛兵沖擊了蘇聯駐華大使館,中國提出了「打倒蘇聯社會帝國主義」的口號,而蘇聯也大舉在中蘇邊境增兵,最終爆發了珍寶島之戰。蘇聯甚至提出過,要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而這個時候中國是既被蘇聯不待見,也被美國不待見的。
同時,中美關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自此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和美國的關系持續升溫,而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則更是試圖將中國拉入同一陣營。而毛澤東也曾表示過希望與美國共同對付蘇聯的意圖,但是美國沒理睬。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總書記後,中蘇關系解凍,重新升溫。

在上世紀90年代末,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大形勢下,中國也因內部政治因素而讓美國找到了把柄,中美關系開始走下坡路。

而西歐國家,如法國,1964年就和中國建交了,總的來說,中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和蘇聯走在一起,屬於社會主義陣營。而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開始自立門戶。到八十年代初,中國和資本主義國家關系解凍,但是僅僅是解凍,沒有進一步發展。東歐劇變後,中國和美國成了政治上的敵人,經濟上的朋友。

Ⅸ 歷史上中國和蘇聯的關系變化

20年代-50年代 國民政府沒空答理,共軍同它貌合神離。
50年代-60年代 共軍當它老大哥
60年代-80年代 交惡 局部武裝沖突
80年代-90年代 恢復正常化

Ⅹ 歷史上中國和蘇聯有哪些關系

  1. 20世紀50年代,中蘇友好結盟;

  2. 20世紀60年代,兩國關系惡化;

  3. 20世紀70年代,這是一個轉折時期,形勢變化十分微妙;

  4. 20世紀80年代,雙方都調整政策,兩國關系逐漸緩和改善。

閱讀全文

與蘇聯與中國的關系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