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民科

中國歷史民科

發布時間:2021-03-06 03:59:51

⑴ 霍金是民科嗎

近日,物理學家來霍金源來到中國開設微博,賺足了人們眼球。霍金對中國表達了喜愛之情,但他也許不知道,在中國有一批把他捧為上帝,卻時不時想要推翻他的人,這群中國人叫做「民間科學家」。
科普作家盧昌海將「民間科學家」一詞定義為沒有接受過系統科學訓練,也無意接受系統科學訓練,遠離某一學科的基礎文獻,但卻試圖「研究」學術界最艱深、最宏大的課題,試圖「推翻」最具實證基礎的理論的人。這個定義基本符合我們對「民科」的一般認識。雖然業余科學家在世界各國都不乏其人,但符合以上定義的「民科」卻幾乎是中國特殊歷史環境下的獨特產物。
中國「民科」的一大特色是向早已確立為科學共同體共識的理論發出挑戰,例如有工程師試圖證偽萬有引力定律、光速不變和能量守恆定律,試圖發明永動機者更不乏其人;或是試圖攻克令科學共同體束手無策的理論難題,例如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或「四色定理」。這兩類行為的背後幾乎都有共同的心態:身為外行卻對科學共同體極度蔑視。要追溯這種心態的來源,就不能不提大躍進、文革時期對專家和學術權威的貶低和對「人民群眾創造性」的極端誇大。

⑵ 民科的社會評價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副研究員鄭永春表示:
「熱愛科學不是壞事,但科學研究有著嚴格的規范。「民科」所從事的所謂「科研」,與真正的科學研究存在本質區別。
首先,科學是基於現象和數據基礎上,經過邏輯、推理和演繹得到的合理認識。「民科」與科學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是否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來解決問題。
其次,真正的科學研究十分重視學術民主,批判和質疑更是科學的本義。所以,科研論文投稿之後要接受嚴格的專家評審,科研成果要進行同行評議,這都是科研領域最普遍的做法。錯的就是錯的,對的就是對的,科學理論的真偽判別並不會因為是誰提出的而有什麼變化。但「民科」們往往不能正確面對質疑,更給不出合理答復,認為科學界在打壓他們,甚至認為整個現代科學理論都有問題。
再次,真正的科學研究非常重視學術傳承和科研合作。而「民科」們的理論往往橫空出世,沒有科研傳承,他們的「科研」基本靠單打獨斗。
民科缺乏邏輯求證的科學方法,按照這種方式做「科研」不僅不會對人類文明進步有任何實質性貢獻,往往還會影響個人生活。」
中國「民間科學家」人數之多可謂世界第一,也沒見中國的科學發展也是世界第一。技術發明和科學研究不能混為一談。有些技術發明並不需要用到高深的科學知識,靠長期的摸索、經驗累積甚至靈機一動也可以做到,如果要鼓勵的是「民間技術發明」,恐怕沒有什麼人會反對。
批評「民間科學家」的人大概沒有人主張要以思想定罪、禁止「民間科學研究」,所以「民間科學家」的支持者大談什麼思想自由,純屬無的放矢。但是,我們應該在法律上寬容「民間科學家」,卻不應該在學術上也寬容他們。在學術上科學家們彼此之間也相互不寬容,為什麼要特地去放民間科學家一馬呢?他們既然自稱在研究科學問題,那麼人們當然也應該用科學的標准來衡量其研究。有人說這是「科學主義」,莫非想說對科學問題不用科學的標准,反而該用玄學的標准?
更有趣的是,還有這么要求人們寬容荒謬的:「荒謬挑戰科學的勇氣,在知識上也不是毫無意義,科學澄清了荒謬,更能顯示科學的力量。」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罪犯挑戰警察的勇氣,在社會上也不是毫無意義,警察肅清了罪犯,更能顯示警察的力量?
「民間科學研究」也不是完全無害的。「民間科學家」往往過於痴迷而影響了個人和家庭生活,這且不說,他們往往還具有受迫害情結,利用各種機會控訴科學界如何壓制、迫害他們,甚至號稱科學界在製造「冤案」。這種聲音如果被媒體放大,獲得人文學者的支持,民間科學家真被當成了挑戰黑暗的科學界的「英雄」、「烈士」,讓公眾對科學界產生誤解,難道不是一種會影響科學進步的社會公害?
前沿的科學研究是最具專業化的。如果有人認為科學研究人人可做,號召人人搞科研,大躍進便是前車之鑒。
媒體也不宜炒作這些人,不要讓公眾對科學界產生誤解,以為真有天才受到了科學界的打壓,也不要去鼓勵科學妄想家,這顯然無助於他們恢復正常的生活。並無科學專業識別能力的記者要認清自己的定位,不要也想到科學界當無冕之王。科學研究有自己的規律。在科學史上,從來沒有外來干預促進了科學發展的先例,不管這類干預是來自政治的、宗教的,還是媒體的。 力挺「民科」反映了科學教育的欠缺。教育不是鼓吹一些科學成果,賣弄一些科學概念,而其根本應該是培養學生具有科學思維,理解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最重要特質就是理性和質疑,對任何呈現的結論或成果,都要有理有據地予以接受 或者拒絕。所謂「理」,就是任何科學結論都應該滿足邏輯上的自洽,通俗地講就是要「編圓了」。所謂「據」,就是任何科學的結論都應該得到事實依據的支撐。從某種意義上說,那麼多娛樂明星、微博大號、讀者網 友力挺「民科」郭英森,與前幾年那麼多明星權貴熱捧王林大師有相似之處。而幕後炒作此噱頭的營銷號,顯然像王林大師一樣深諳民眾科學素養匱乏的現實,輕易地撩撥就能達到其網路營銷的目的。
有人說,科學界也有造假、不端行為、「學霸」作風,歷史上也曾經有過當時科學界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後來發現是錯誤的,認為是錯誤的後來反而被承認是正確的事例,那麼,我們憑什麼就要相信學術界的判斷,不去擔心學術界有可能製造冤假錯案呢?
第一,個別的科學家的所作所為並不能代表科學界,學術造假、不端行為並非科學界的主流,也不可能成為科學界的主流。它們恰恰是科學界的主流所反對的,與科學本身水火不容的。它們是科學研究中的不正常現象,經不起檢驗。
第二,歷史上雖然有過一開始被認為是錯誤的學說後來獲得平反的例子,但是這不等於現在被認為錯誤的學說就是受到了冤枉。事實上,在歷史上被認為錯誤的學說,絕大部分仍然是錯的。正如一個被告不能拿與己無關的冤假錯案為自己辯護一樣,一個科學學說是否成立,要看它是否有充分的證據,而不能以學術界曾經有過的失誤作為自己成立的理由。
第三,科學有自我修正的能力。科學界發生的種種演變(錯誤的變成正確的,正確的變成錯誤的,主流變成支流,支流變成主流等等),都是科學界內部的事,從來就不是科學界之外的力量所能推動的。非科學因素的干預其效果只能適得其反。科學研究是最專業化的行業,如果連科學家們對某個科學問題都會看錯的話,其他行業的人士憑什麼就認為自己比科學家們更高明?歷史上可曾有過哪個政治家、哲學家、作家、記者、節目主持人等等人士對某個科學問題的看法要比當時的科學界看法更正確的例子?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最早研究「民科」的專家之一田松曾對「民科」下過定義。「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或者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們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本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總的來說,他們的工作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價值。」
田松認為,「民科」和「業余科學愛好者」有區別,後者可以愛看星星愛收集蝴蝶標本,但絕不會去推翻顛覆天文學的重大理論。更關鍵的是後者會用科學共同體認可的方式與主流科學界交流。
田松把「不能交流」看作鑒別「民科」的核心判據。「民科」大多偏執地認為自己懷揣著天下最了不起的科學理論,任何人的不同意見都聽不進去,認為別人不懂,或者認為權威在打壓他,或者認為別人要剽竊他的理論。由於偏執,「民科」往往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世俗社會也難有正常交流,甚至為了心中的「科學理想」妻離子散。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周雲認為,任何科學發現,普通人可以看不懂,但相同專業的科學家群體能夠看懂,並有能力判別其高下真偽。正如引力波,其實真正能明白的人沒幾個,但人們選擇相信,因為這一理論得到了科學家共同體的認同和褒獎。「科學家共同體通行的規則就是科學精神,也就是『拿證據來證明』的精神,而不是說空話的精神,站隊的精神,煽情的精神。」
從這個角度講,判斷「民科」是真科學還是偽科學,還是要看其具不具備科學精神。
「民科」往往未接受過系統的科學訓練,但仍對科學研究懷有濃厚興趣。一些人出口必驚人、理論必新奇,甚至成了知名「網紅」。對待這一群體,需要科學的態度。倘若打著科學的幌子博名博利,則必須給予噓聲和喊打。對於科學,來不得半點浮躁,想要不下苦功便有大成,也就同小說中偏方治百病,吃顆「神葯」就能武功蓋世沒什麼兩樣了。
舉凡聞名的科學家,無不是付出汗水和智慧方才推動科學發展。科學研究不是簡單的腦洞大開、名詞堆砌,而首先要樹立崇尚科學的態度,經歷專業的科學訓練,儲備扎實的科學知識,積累豐富的科研經驗。科學研究也不是誇誇其談,而要懷有腳踏實地的精神,真刀真槍的實干,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坐得住板凳的靜氣。說白了,就是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才能在科學研究中登堂入室。別忘了,縱使被戲稱為「民科」的愛因斯坦、華羅庚,也曾接受系統專業的科學教育,涵養了高深的學養,通過勤勉的努力、苦心的鑽研,發揮豐富的想像力才取得成功。 民科被普遍認為文化程度不高,對於基本科學知識和科學界的「游戲規則」缺乏應有認知,和科學工作者之間缺乏共同交流的平台,性格偏執;造飛機,造潛艇,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設計永動機。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很多隻是農民和下崗工人,區別於體制內的專業人才,他們被稱為「民間科學家」,簡稱「民科」。在互聯網搜索,近幾年中國農村裡至少有二十餘人在忙著造飛機,而在媒體上公開宣稱已經解決哥德巴赫猜想的民間研究者就有幾十人。
如果細分的話,上述例子中的兩類人還不能歸為一類。相比痴迷於「推翻達爾文猿變人論」「如何製造永動機」「宇宙爆炸說四大錯誤」,且一旦被專家批評證偽就認為是被「學術迫害」的人們,通過經驗積累而做出一些技術發明的民間科學愛好者還算是可以溝通的人群。盡管總體而言,兩類群體都有某種程度上的偏執病。民科中因搞發明創造和研究而被視為「異類」,花光積蓄,妻離子散的大有人在。
沒有專業知識的零基礎科研
盡管面臨各種山寨和不靠譜,但很多人依然覺得民間科學家的創新精神和豐富的想像力是值得推崇的,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也值得鼓勵,不少媒體也為其鳴冤。然而,科學畢竟是有門檻的。沒有專業知識,完全從頭做起的科學研究發明,無異於「重新發明一個輪子」或者「在沙漠上建一座高樓大廈」。北京大學副校長王義遒評價民科說,「你會覺得比較可惜,他們確實有一些想法,但基礎太差,想的東西沒有科學根據或早就是人家解決了的,但自己不知道。」
77歲的老人陳敏道,為了解決用尺規作圖三等分一個角的難題花了36年,然而近200年前法國數學家伽羅華的群論就可以證明尺規作圖不可能三等分一個角,而直到2003年他才知道這是古希臘三大作圖難題之一的題目。要麼是本身基礎知識缺乏,要麼是固執的質疑權威,民間科學家們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試圖一舉做出重大科學發現,證明重大難題,推翻重大科學理論,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
與現代科技背道而馳
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多學科多部門、多方位系統管理、大兵團協同作戰的時代。每個大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發機構,每年投資過億元的新技術研發項目都很常見,而且這些研究人員素質較高,針對性較強,管理體系嚴密,同時還與社會上的一些高校、科研機構合作。
而民間科研工作者,他們不僅僅缺乏資金、試驗、人才、實驗儀器和專家指導,更重要的是缺市場信息客戶需求、研發管理體系、設備工藝、成本核算等等方面的要求和評價體系。成功的機率非常小甚至機會渺茫。隨著專業研究機構研發管理水平的上升,民間發明者的空間愈來愈小,從民間發明到民生應用有了難已逾越的鴻溝,民間發明者視為珍寶的創新,實用價值並不高。
「官科腐敗」不代表「民科靠譜」
民間科學是中國社會比較特有的現象,「官科」是任職於「官方(government)」科學研究機構的科學家,由於歷史原因,沒有私營企業和私立研究型大學、私立研究機構;因而,流落民間的科學研究,難以受到嚴格的科學訓練,隨著社會的多種經濟形態發展,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科學研究機構和民營科技型企業等,從而,民間科學研究的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不再應該將「民科」等同於缺乏科學訓練的業余科學愛好者,例如,美國著名科學家克萊格·文特爾的基因組計劃和人造生命等研究,就是典型的民間科學家代表。
對民間科學家的贊賞,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對「官方(government)科學家」的不信任。固然,體制內的科學家能享受到更多的經費和科研資源,也不可否認社會上存在不少名不副實的教授專家。但官科的權威,不在於學術資源的優勢,而在於其對學術成果嚴格的評價體系。將民科理解為棲身民間的科學家,將學術界定義為官科是錯誤的,因為它關注的只是行為和發布渠道。
如果一個身在民間的研究者如果以學術渠道為主發布研究成果,接受同行評議,他就不是民科。反過來,一個身在學術界甚至有過傑出成就的人若只能以非學術渠道為主來宣稱重大「研究」,那麼無論他身在何處,名聲是否顯赫,起碼在該項「研究」中的表現可被視為民科。評價科學成果或者學術水平,應該以研究本身的價值和科學性為依據,而不能因「科學家」在民間就高唱贊歌。
根源在於反智風潮
「民科」現象,在時下的年輕人中已經越來越少,從媒體報道看,也多集中於中老年人,而且經歷過文革等社會動亂時期,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僅具有中小學知識水平。除了教育匱乏的背景,他們其實也是反智運動的受害者。自五六十年代起,從官方發動群眾搞得熱火熱火朝天的土法煉鋼和土法造坦克,到文革時期蔑視正統學科,誇大人民群眾的創造力,無一不是在解構科學的權威和反智。
這種傳統,在科普和基礎教育做的好的地方,基本已經沒有可供發育的土壤。但在田間地里,在得不到教育資源的地方,接觸不到現代科學的人,仍然懷抱一個偉大的科學夢,哪怕這種科學夢到最後只是一個科學妄想,但在他們眼中,神聖不可侵犯。

⑶ 一些民科的奇葩觀點也不知道是從哪

嘿嘿
奇葩觀點就是異想天開啦。嚴格地說,創新,就是在異想天開指導下的活動。如果沒有異想天開的思想,創新也就不可能存在。所以,一些奇葩的觀點,不僅僅是民科人士有,所有的人都有,只是這些奇葩的觀點,沒有公布,別人不知道而已。
比如被譽為當代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它們中間除了高鐵,其餘三項都是民科的發明!!!而這些,在成長起來之前,就是奇葩觀點,也都被人說成是笑話,但是成長起來了,就變成了神話。這個神話,剛剛萌芽的時候,不就是一個典型的奇葩觀點嗎。
民科,是民間科學(家)工作者的簡稱,原本是一個中性詞彙。但是近些年來,因為個別民科狂人的狂妄表現,使人們對民科有些反感,故而變成略有貶義的詞彙了。
實際上,民科,應該定義為:沒有編制,沒有國家資助,完全靠自己或企業的力量,專研自己感興趣的科技項目的人士。從歷史上看,牛頓及其以前,所有的科學家都是各自為陣,都是民科人士。以後,因科技知識大爆炸,個人再也難以完成難度高內容復雜的項目,從而由國家,或企業,或大學,或成科研機構,組織大批人員共同來完成科技項目。這樣免去了科技人員的至少是生活費的來源問題,可以專心搞科研,為人類發現新知識。
不過,民間依舊有不少人士,他們中間,不乏高學歷人士,不乏理論深厚者,不乏讀書破萬卷者。他們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沒有外界支持的情況下,會不顧一切的獨自專研下去,比如搞發明的,研究數學的難題,研究某段歷史的,研究……等等,我們應該持包容態度,不要戴變色眼鏡去看他們,如果給予適當的支持,就更加好了。也許,他們中間還會產生一個中國的馬科斯呢。

⑷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頻頻打出」民科「這個詞來嘲諷

如果把偽科學和某種特定身份如民間科學家劃等號,則是別有用心的人進行學術話語權不當競爭的手段;在把不是偽科學當做偽科學進行攻擊的同時,為真正的偽科學開綠燈。以反偽科學為名的反民科,應該在揭示「民科」和偽科學概念的基礎上,明確說明「民科」和偽科學之間的內在必然聯系。很遺憾,目前沒有一個以反偽科學為名,反民科的人能做到這一點。什麼是民科?民科就是偽科學;什麼是偽科學?偽科學就是民科—-這就是反「民科」者的基本邏輯。

不過根據本人的觀察和概括,「民科」一開始系指我國體制外、非官方的民間科學家,但後來逐步延伸所研究課題不屬於自己所學專業領域,或在所研究領域沒有取得博士學位的科學家。「民科」概念的實質不是一種對科學家群體的分類,而是把「民科」和「偽科學」劃等號的學術評價,因此「民科」是貶義詞。

由於人類歷史上大量的第一流的科學成果都是民間科學家取得。把「民科」和「偽科學」劃等號既不符合歷史,也不符合邏輯,沒有科學學根據。之所以「民科」和偽科學之間能建立起某種內在關系,是別有用心的人對「民科」概念作了內涵延伸和外延擴大。

目前對「民科」是偽科學做了最全面論證的,是科學史學者田松。田松:「民科」是「指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他們或者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們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礎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總的來說,他們的工作不具備科學意義上的價值。」其中,「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礎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是「民科」與另一個群體「業余科學愛好者」之間的根本區別。

然而,根據形式邏輯,要對「民科」這一「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做出具備某種屬性或特徵的全稱判斷,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之一:完全歸納或因果必然分析。很顯然,田松對「民科」這一「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做出普遍屬性的判斷時,既沒有完全歸納,也沒有進行必然關系分析,純粹就是對「民科」本質特徵的現象羅列。

因此這樣的羅列是武斷的、沒有科學根據的。正是在這種不完全歸納,甚至完全沒有歸納的基礎上形成的,「民科是偽科學」的全稱判斷,成為「民科是偽科學——某人是民科——某人原創理論是偽科學」這樣的三段論推理的大前提。但因為大前提「民科是偽科學」既不是建立在完全歸納的基礎上,也不是建立在因果分析的基礎上,所以這個三段論推理的大前提不成立。

在我國,所謂民間科學家就是指的體制外的科學家;而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區分只有中國才有,在非社會主義國家、包括西方國家根本就沒有體制內和體制外之分。如果只有體制內的科學家才屬於「科學共同體」,體制外的民間科學家就屬於「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那豈不是說其他非社會主義國家的科學家都屬於「在科學共同體之外」?

如果田松辯解說,他指的科學共同體的內外標准不是體制內外,而是另外的標准,那又怎麼能把「民科」「指在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民科」難道不是 「民間科學家」的縮寫嗎?在中國「民間科學家」難道不是指體制外科學家嗎?如果田松的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不是指的體制外的「民間」科學家,那麼他對「民科」下的定義就是牛頭不對馬嘴。給概念下牛頭不對馬嘴、形式脫離內容的定義,純粹就是偷換概念的胡扯蛋。

此外,田松上述給「民科」下的定義說明他自己還沒有真正搞清楚「科學共同體」概念。科學共同體是基於同一科學或學科範式基礎建立起來的科學家或學者群體,把科學家或學者組成群體的紐帶就是「學科範式」,也就是田松的「科學共同體的基礎範式」,因此所謂的「科學共同體」實際上是「範式共同體」。不同的「範式共同體」之間的區別不是「科學共同體」和「非科學共同體」的區別,而是不同「科學共同體」之間的區別。

人類科學發展過程就是範式轉換過程;與範式轉換過程相對應的,總體上就是舊的「科學共同體」瓦解、新的「科學共同體」建立的過程。舊的「科學共同體」瓦解、新的「科學共同體」建立的過程和範式轉換過程雖然是對應的,但不是同步的——範式轉換意味著舊的「科學共同體」瓦解、新的「科學共同體」建立,但不等於和舊的範式轉換、新的範式形成的同時,就能在新的範式基礎上馬上形成新的「科學共同體」。

從新的範式出現到新的「科學共同體」建立之間必然會出現一個在舊的「科學共同體之外進行所謂科學研究的一個特殊人群」,就是這些「特殊人群」形成新的科學共同體的雛形。田松把這些「特殊人群」定義為游離「科學共同體」之外的「民科」、「偽科學」,實際上是否定了人類科學發展過程是範式轉換的過程,說明田松缺乏基本的科學史知識與科學學常識。

無論是知識的發展、哲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本質上都是理論的發展。任何科學的發展都是通過原創理論的產生來實現。沒有原創理論就沒有科學的發展,人類科學史就是原創理論的產生、發展史。所以嚴格意義上,學術評價的唯一標準是理論的原創性。一般情況下,理論的原創程度高低與學術水平高低、實踐價值大小、學者的學術地位成正比。這才應該是學術評價中「科學共同體的基礎範式」。

因此,民科是偽科學,某人是民科,所以某人的原創理論是偽科學這樣的邏輯不成立。「民科」概念純粹是有完整學歷,卻沒有像樣學力紀錄、高分低能技不如人的無能之輩,用可憐的身份自尊掩蓋身價自卑、用曾經考場上的輝煌掩蓋現實成就的尷尬、掩蓋自己無能,取得心理平衡的通道和進行惡性競爭,以爭奪學術話語權的工具。

因此,民科不是偽科學,「民科」概念才是偽科學。那些聲嘶力竭歇斯底里對「民科」口誅筆伐的人,沒有一個有原創理論,他們根本不知道原創理論是怎麼產生的。

我國自古就有「真正的高手在民間」的說法,科學藝術發展的真正源頭是社會實踐。高校和社會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高校的創新動力與創新靈感離不開社會的創新氛圍與創新需要。沒有民科的蓬勃發展,創新型大學將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國「民科」和「官科」的現狀與未來:

學歷完整性、職務正規性、頭銜顯耀性、身份顯赫性、待遇優越性、學風浮躁性,「官科」優於「民科」; 理論原創性、知識系統性、邏輯嚴密性、學風嚴謹性、學術規范性、實踐有效性,「民科」優於「官科」。
發表論文的「刊物級別」、論文引用率、擁有大學講台、掌握學術話語權、佔有媒體宣傳制高點、攻城略地大獎小獎各種榮譽地位統統拿下的,「官科」優於「民科」;真正能創立原創基礎理論、改變人類歷史、在人類科學史上刻下痕跡,青史留名奠定中華民族學術地位,為國家為民族爭光的,不是目前風光無限的「官科」而是暫時默默無聞的「民科」。

在我國以反「偽科學」為名的反「民科」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民科是偽科學—某人是民科—某人的原創理論是偽科學,這樣的邏輯能夠在社會上通行很難說真的僅僅是出於反「偽科學」。如果真的僅僅是反「偽科學」沒必要把「偽科學」和「民科」——特定身份捆綁在一起,沒必要把「偽科學」和「民科」兩個概念劃等號。以反偽科學為名,反民科的危害在於:不是用原創理論檢驗博士學位是否合格,而是用博士頭銜衡量原創理論是否成立,用顛倒學術評價標准來抬高學歷貶低學力。以反「偽科學」為名,反「民科」是以合法名義掩蓋非法目的,用身份評價代替學術評價的實質,是高分低能的假「博士」對真學力的挑戰。

在反「民科」浪潮中跳得很高的人,實際上都是一些沒有原創能力的人。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史車輪不可阻擋,歷史規律不可抗拒。任何試圖一手遮天,倒行逆施,刻意扭曲顛倒人類文明價值體系,用「官科民科」的區分固化社會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不僅僅是異化和笑話,而是反人類。「知識誠可貴,學分價更高。只要拿文憑,兩者皆可拋」,「60分萬歲,70分受罪」,很難想像在這樣被動學習的環境中,能培養出具備出世界一流的原創成果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很難想像經過這樣的被動學習形成的「學歷」與「學力」、「科班」與「科學」能劃等號。沉湎於「科班」和「科學」、「民科」和「偽科學」劃等號的幻覺中,嚴重扼殺了人的創造力,造成除了讀教科書外全民不讀書,全民業余時間鬥地主打游戲機的現象。其結果是,我國大學生包括博士生數量全世界最多、人均閱讀量全世界最少,網吧爆滿、圖書館冷清,與建立國民創新體系的目標背道而馳。

不可否認,在目前的教育政策與價值觀導向環境中,「讀讀讀,書中自有田螺姑娘」是可能的,「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萬兩」也是現實的,但「讀讀讀,書中自有原創理論」只是痴心妄想。

面對「民科」出原創成果的能力優於科班這一客觀事實,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唯我獨大的一批不知天高地厚的假博士,整天一隻手柱著一根金箍棒,一隻手對著「民科」豎起中指,指著鼻子暴跳如雷,破口大罵,也只能是螞蟻緣槐,蚍蜉撼樹,自欺欺人,自取其辱。

頂著西方頂級名校博士頭銜,而根本不知道原創理論怎麼產生的人,也就根本不知道教育體制和科研體制、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怎麼銜接。不是從理論本身考察新理論是否真理,而是從一個人的身份、是否科班出身判斷新理論是否成立,使高校教學目標和科研目標完全脫節乃至根本對立。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弱將手下無強兵。沒有原創理論、根本不懂原創理論怎麼產生的人,本來不具備學術評價的話語權。執迷於「科班」概念、「國際慣例」和「雙頂級」標準的所謂世界頂級名校博士,把持我國高校領導權與學術評價話語權,只能培養出一大批高分低能、有博士學位無博士學力的庸才。

「民科」「官科」的學術標準是統一的,「民科」、「官科」的二元區分沒有科學根據,「官科」是真科學、「民科」是偽科學的學術評價標准沒有科學根據。我國要建立國民創新體系,不是反「民科」,而是要根本改變扼殺人的創新精神、壓抑人的創新能力的公費買文憑陞官的行政化的教育體制,與用公款買書號和版面學歷評職稱的行政化學術體制。

在中國目前的「官本位」與學術、教育雙行政化的體制下,體制內根本不要想出什麼重大突破性的原創成,如果有也是人在體制內成果在體制外。「偽科學」這個概念本身可以成立,但絕大多數偽科學不是民科而是官科,不在體制外而在體制內。

⑸ 民科到底能發明出什麼東西

嘿嘿
嚴格地說,當代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回網購,它們中間除了高答鐵,其餘三項都是民科的發明!!!
民科,是民間科學(家)工作者的簡稱,原本是一個中性詞彙。但是近些年來,因為個別狂人的狂妄表現,使人們對民科有些反感,故而變成略有貶義的詞彙了。
實際上,民科,應該定義為:沒有編制,沒有國家資助,完全靠自己或企業的力量,專研自己感興趣的科技項目的人士。從歷史上看,牛頓及其以前,所有的科學家都是各自為陣,都是民科人士。以後,因科技知識大爆炸,個人再也難以完成難度高內容復雜的項目,從而由國家,或企業,或大學,結成科研機構,組織大批人員共同來完成科技項目。這樣免去了科技人員的至少是生活費的來源問題,可以專心搞科研,為人類發現新知識。
不過,民間依舊有不少人士,他們中間,不乏高學歷人士,不乏理論深厚者,不乏讀書破萬卷者。他們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沒有外界支持的情況下,會不顧一切的獨自專研下去,比如搞發明的,研究數學的難題,研究某段歷史的,研究……等等,我們應該持包容態度,不要戴變色眼鏡去看他們,如果給予適當的支持,就更加好了。也許,他們中間還會產生一個陳景潤呢

⑹ 民科寫的歷史類著作有哪些

推薦格魯塞的《草原帝國》以及陳序經的《匈奴史稿》。
誠然,格魯塞那個年代東回西方文獻交答流不足, 查閱資料很不方便,東方人缺失西方古典文獻,西方人缺失東方古典文獻。不知道的東西很容易腦補,而腦補一腦補,就跟民科無異了。
但就算是文獻資料嚴重缺失的時代,俄羅斯有巴托爾德,中國有馬長壽。他們都比滿嘴跑火車的格魯塞和盲目借鑒歐洲民科學說的陳序經姿勢水平高多了。更何況格魯塞在《草原帝國》中還多次提起巴托爾德。
不過格魯塞的《草原帝國》如果刨除了五胡十六國的腦補內容,還是一本很偉大的游牧民族史普及讀物。

⑺ 中國地圖是畫的發現者對民間科學的貢獻大嗎

貢獻大小,需要看地圖的歷史意義和利用價值。
1,歷史意義。
長期以來,在沒有人造地球衛星和自動測繪儀器的歲月里,中國地圖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通過實地手工測繪產生的、也就是畫的~😄
歷史上的中國疆界,在所有的朝代、甚至當朝都沒有過固定不變的。
如果這張地圖,能夠准確的表示中國歷史某個時期的地理概況。
那麼這張「畫的」中國地圖,便擁有了歷史上的意義。
2,當這張「畫的」中國地圖,能夠成功的充分證實,疆界內的某塊地域是中國的領土,如西部邊境整個帕米爾地區的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那麼這張中國地圖便擁有了極高的實際應用和利用價值。
……
雖然,經緯線是五十多萬年以前中國人科學發明創造的定位報時系.統.工程,您認為自秦朝以來的中國民間有能力去組織人馬進行實地測繪中國地圖的浩大工程么~
恐怕,就是現代的有錢人也不會私自利用地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實地調查測繪吧~
就算是有人這樣做了,恐怕朝-廷也不會答應。
甚至還有可能帶來災難,朝-廷的事情豈能讓民間來管呢~
……
所以,在沒有解決這些問題時,這張「畫的」中國地圖,並不能確認具有民間科學貢獻的意義。

⑻ 民間科學家能登上歷史舞台嗎

當然可以了,我國古代的很多發明都是由民間科學家完成的,漢朝的丁公發明了七輪扇,畢升的活字印刷術,寫出天工開物的沈括,他們都只是民間科學家,把發明創造當做愛好,但是在歷史舞台上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⑼ 中國歷史學家為什麼隱瞞"三星堆"研究

沒有隱藏吧。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布專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屬有5000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⑽ 民科能不能成為科學研究的主力軍民科 一開始指我國體制外、非官方的民間科學家,後延伸為泛指所研究課

民科本意是指民間科學愛好者的簡稱,亦稱民間科學家。"民科"這個詞回從字面上看是中性的答。但近年中國有一部分民科搞起了坑蒙拐騙,導致一些科研人員很看不起民科。於是「民科」一詞變得含有貶義色彩。民間科學家,在帶有負面的含義時,與英文的Crank類似,表示一種持有某種獨特的、不為主流學術界所接受的理論(不一定是自然科學理論)的人。他們可能孜孜不倦地不斷投入精力和時間、金錢進行研究、宣傳、拉贊助,並拒不接受專業人士所提的批評意見。研究資金一般來源於宣傳、拉贊助,也有一部分是自由資金!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民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