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南島的由來
海南島的由來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大約在人類出現的第四紀,由於地殼斷裂才與大陸分離,其間形成15~30公里寬的瓊州海峽,此島孤懸南中國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島」。 歷史上海南島有三種古稱:珠崖、儋耳、瓊台。據文獻資料,"珠崖"源於"郡在大海崖岸之邊,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於海南島古部落的綉面習俗〔在臉面上刻上花紋,塗以顏色,耳朵上戴有裝飾用的耳環而下垂〕,因而得名;"瓊台"源於"境內白石有瓊山,土石皆白而潤",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置瓊管安撫都監台,遂稱為瓊台。而根據考古工作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200處遺址和歷史文獻來推斷,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島,並有人類活動。據《瓊州府志》記載,秦代海南屬其遙領的范圍,沒有任何建制。西漢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儋耳,珠崖兩個郡。到元帝初元三年(三元前46年)撤郡僅設一個縣叫「朱盧縣」。南北朝梁武帝時,設制為州,稱「崖州」。隋朝時設臨振、珠崖兩郡,唐代設崖州、瓊州、振州、儋州、萬州五個州。到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無大變更。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民國初期,海南廢道設公署,後經改行政督寨區、特別行政區。解放後,海南改為行政區,設行政區公署,1988年建省,稱為海南省。 海南建制的演變,自漢初在瓊崖置郡縣到1988年建省,歷時2098年。隨著朝代變更,地名也常有改變,故海南地名有稱「崖州」、「瓊州」、「瓊崖」。在詩文和題詞中,有稱「海外」、「南極」、「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代才常有出現,民國之後普遍使用,其正式作為海南地方政區的稱謂是解放後的1951年,稱「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為省,稱「海南省」,簡稱「瓊」。
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2200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② 海南島的歷史是什麼
遠古到唐代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治今瓊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屬交州刺史管轄。這是海南島歸入中國版圖最早的兩個行政地名,標志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西晉時,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
唐代改郡為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為儋州。治所仍在義倫縣。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於唐代的瓊州 ,屬嶺南道。後屬南漢。
宋元時期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自始總領海南地區。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為瓊州路軍民安撫司。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不久,升定安縣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隸廣西行中書省。
明清時期
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初承襲明制,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隸屬於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府城),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澄邁(治今老城鎮)、定安(治今定城鎮)、文昌(治今文城鎮)、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城鎮)、儋州(治今中和鎮)。
民國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設瓊崖道於瓊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島。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隸屬行政院,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設在海口。
新中國成立時期
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海南別稱瓊崖、瓊州,西元前110年,中央政府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標志著海南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1988年4月13日,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獨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正式成立。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2018年4月13日,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2018年6月3日,經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調研、統籌規劃,決定設立海口江東新區,將其作為建設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點先行區域。
③ 海南歷史
含玉
翰思
翰思
④ 海南在中國古代各朝代的名稱
秦代:越郡外境
西漢:海南島設置珠崖郡(治今瓊山)、儋耳郡(治今儋州)
東漢: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南北朝:崖州
隋朝:珠崖郡
唐代: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於唐代的瓊州。
天寶元年(724年):昌化郡
乾元元年(758年):儋州
民國元年(1912年):海口鎮
民國十五年(1926年):海口市
民國二十年(1931年)2月13日:瓊山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別行政區
1950年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8年4月13日: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4)中國海南歷史擴展閱讀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的大雪梨,長軸作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公里;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公里。
海南省的管轄范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陸地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
⑤ 誰知到中國海南島的歷史情況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由於此後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
瓊州府(治今瓊山市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鎮)、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並而成。
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況: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區解放,1949年3月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下轄白沙、保亭、樂東3縣,行政委員會駐白沙縣毛貴(今五指山市毛陽鎮)。1950年遷駐加釵,同年八月遷駐番陽,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專署級),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等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首府駐地由抱由鎮遷駐保亭縣。1954年,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范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又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並在此基礎上合並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並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並為榆林縣,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並為瓊中縣,樂東縣和崖縣、東方、昌感等縣的部分合並為樂東大縣。1959年至1961年又先後恢復原7縣建置,並從東方大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通什鎮。
1984年崖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設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轄七個縣兩個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需要,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內建立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⑥ 海南的歷史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 。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 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這是海南島歸入祖國版圖最早的兩個行政地名,標志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 。元帝初元三年(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65年間,海南島在中央王朝管轄之下。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東吳黃龍三年(公元231年),吳大帝孫權派兵平定交州 ;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吳大帝孫權派兵平定交州東吳時期,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西晉時,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 。
南北朝時,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隋朝煬帝時,海南島共設兩郡(珠崖郡、臨振郡)十縣,珠崖郡治設在義倫縣。後從珠崖郡中分出延德、寧遠兩縣、設置臨振郡。珠崖、臨振兩郡,由揚州司隸刺史管轄 。
唐代改郡為州,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於唐代的瓊州 ,屬嶺南道 。後屬南漢。 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平南漢 。
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 ,自始總領海南地區。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在海南島設置瓊州路安撫司,隸屬湖廣行中書省。至元十七年,隸屬海北海南道 ,道治在今雷州市 。
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改為瓊州路軍民安撫司。元文宗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為乾寧軍民安撫司。不久,升定安縣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隸廣西行中書省 。 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 。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從廣西劃撥廣東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海南道。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初承襲明制,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隸屬於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澄邁(治今老城鎮)、定安(治今定城鎮)、文昌(治今文城鎮)、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城鎮)、儋州(治今中和鎮)。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瓊州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1858年6月27日簽訂的《中法天津條約》共42款,另有《和約章程補遺》其中增開瓊州(今海口)、潮州、台灣、淡水、登州、江寧六口 。 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設瓊崖道於瓊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島 。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年),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瓊崖綏靖委員會公署於海口 。
1935年,廣東省分設9個行政督察區,海南為第九區,專署設海口。1946年,瓊崖辦事處和第九區公署設於海口 。 1949年,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隸屬行政院,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設在海口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全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8專區和北江臨時行政委員 。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性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州、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2縣、3自治縣 。
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8年4月,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成立 。
⑦ 海南島的歷史
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大約在人類出現的第四紀,由於地殼斷裂才與大陸分離,其間形成15~30公里寬的瓊州海峽,此島孤懸南中國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島」。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由於此後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
瓊州府(治今瓊山市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鎮)、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改「撫黎局」為「撫黎專員公署」,加強對黎族地區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廣東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區劃分為白沙、保亭、樂東3縣,推行鄉保甲里制。
據許崇灝《瓊崖志略》記載,當時白沙縣是析原儋縣屬的雅叉、白沙、元門、龍頭、炳邦峒;昌化縣屬的霸王、烏烈、大坡、保平、馮虛峒;感恩縣屬的吳什峒;陵水縣屬的南流、十萬峒;定安縣屬的新市、營根鋪、加釵、小水峒和思河圖;崖縣屬的紅毛上、下峒和道裁、紅茂村;瓊山縣屬的加泉、林灣峒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保亭縣是析原崖縣屬的首弓、三弓、不打、六羅、抱龍、同甲、水滃峒;陵水縣屬的保亭、五弓、六弓、七弓、烏牙峒和嶺門、白石圖;萬寧縣屬的稅司、南橋、西峒、北峒;樂會縣屬的竹根、太平、加曹峒和合水圖;定安縣屬的船埠、南引、加冬圖和母瑞山等邊沿山區合並而成。
樂東縣(當時又叫樂安縣)是析原昌化縣屬的七差;感恩縣屬的東方、馬隆、雞叨、峨差、峨逆、抱由、甲中、峨溝;崖縣屬的樂安、多澗、抱善、抱江、龍鼻、潭寨、多港、頭塘、萬沖、番陽峒等山區合並而成。
6.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海南島的建置為行政區,1951年設行政公署,駐瓊山。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保亭縣沖山鎮(今五指山市沖山鎮)。
1950年5月海南島宣告解放,成立海南軍政委員會,實行軍事管制。 次年4月,成立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稱廣東省海南行政公署。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職權。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一元化」領導,1976年10月改稱海南行政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改稱海南行政區公署。1984年10月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海南行政區管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並直轄北部的瓊山、文昌、臨高、澄邁、瓊海、屯昌、儋縣、萬寧、定安9縣1市,設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1987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省實行省直接管轄市縣的體制。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建置沿革情況:
1948年6月五指山地區解放,1949年3月成立「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下轄白沙、保亭、樂東3縣,行政委員會駐白沙縣毛貴(今五指山市毛陽鎮)。1950年遷駐加釵,同年八月遷駐番陽,直轄白沙、保亭、樂東、瓊中4縣,屬瓊崖人民政府領導。1951年1月撤銷瓊崖少數民族自治區行政委員會。
1952年7月1日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專署級),區人民政府駐樂東縣抱由鎮,行政區劃包括樂東、白沙、保亭、瓊中、東方等5縣,共16個區、132個鄉。1953年自治區首府駐地由抱由鎮遷駐保亭縣。1954年,將原屬海南行政區的崖縣、陵水兩縣劃歸自治區管轄,范圍擴大到7個縣,32個區,459個鄉。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改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縣共成立56個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遷至海口同海南行署合署辦公。又將州內原284個鄉(鎮)並為107個大鄉(鎮),並在此基礎上合並大縣,將原州轄7個縣並為4個,由昌感、東方和白沙的一部分合並為東方大縣,保亭、陵水、崖縣及萬寧的興隆農場合並為榆林縣,瓊中縣及白沙的部分地區合並為瓊中縣,樂東縣和崖縣、東方、昌感等縣的部分合並為樂東大縣。1959年至1961年又先後恢復原7縣建置,並從東方大縣分出一部分地區成立昌江縣。1961年11月恢復自治州行政機構,州政府搬回通什鎮。
1984年崖縣撤縣建三亞市,1987年設立通什市。自治州管轄七個縣兩個市。
1987年12月,因建省辦經濟特區的需要,撤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在自治州內建立了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黎族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三亞市升格為地級市,通什市為縣級市,兩市繼續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
⑧ 海南有多少年歷史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大約在人類出現的第四紀,由於地殼斷裂才與大陸分離,其間形成15~30公里寬的瓊州海峽,此島孤懸南中國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島」。
歷史上海南島有三種古稱:珠崖、儋耳、瓊台。據文獻資料,"珠崖"源於"郡在大海崖岸之邊,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於海南島古部落的綉面習俗〔在臉面上刻上花紋,塗以顏色,耳朵上戴有裝飾用的耳環而下垂〕,因而得名;"瓊台"源於"境內白石有瓊山,土石皆白而潤",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置瓊管安撫都監台,遂稱為瓊台。而根據考古工作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200處遺址和歷史文獻來推斷,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島,並有人類活動。據《瓊州府志》記載,秦代海南屬其遙領的范圍,沒有任何建制。西漢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儋耳,珠崖兩個郡。到元帝初元三年(三元前46年)撤郡僅設一個縣叫「朱盧縣」。南北朝梁武帝時,設制為州,稱「崖州」。隋朝時設臨振、珠崖兩郡,唐代設崖州、瓊州、振州、儋州、萬州五個州。到宋代,設一州和三個軍,瓊州領五縣,南寧軍領3縣,萬安軍領2縣,吉陽軍領3鎮。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無大變更。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襲明代。民國初期,海南廢道設公署,後經改行政督寨區、特別行政區。解放後,海南改為行政區,設行政區公署,1988年建省,稱為海南省。
海南建制的演變,自漢初在瓊崖置郡縣到1988年建省,歷時2098年。隨著朝代變更,地名也常有改變,故海南地名有稱「崖州」、「瓊州」、「瓊崖」。在詩文和題詞中,有稱「海外」、「南極」、「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代才常有出現,民國之後普遍使用,其正式作為海南地方政區的稱謂是解放後的1951年,稱「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為省,稱「海南省」,簡稱「瓊」。
⑨ 海南的人文歷史是怎樣的
根據最新考古材料,最遲在1萬年前,海南島就開始了人類的活動。先秦時期海南屬百越之駱越。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先秦古籍對南方地區的族群,常統稱為「越」,秦漢文獻稱之為百越、諸越。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晉武帝太康元年,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西晉時,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隋朝煬帝時,大業三年改崖州為珠崖郡,後又析西南地區置臨振郡。大業六年庚午,又將原二郡改置為珠崖、儋耳、臨振三郡。儋耳郡治所在義倫縣(治今儋州市西北)。海南島共設兩郡(珠崖郡、臨振郡)十縣,珠崖郡治設在義倫縣。後從珠崖郡中分出延德、寧遠兩縣、設置臨振郡。珠崖、臨振兩郡,由揚州司隸刺史管轄。
唐代改郡為州,唐武德五年改儋耳郡為儋州。治所仍在義倫縣。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於唐代的瓊州[13] ,屬嶺南道。後屬南漢。
明代海南設瓊州府,領儋、萬、崖三州10個縣。
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昌江、陵水、感恩、崖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別行政區成立,隸屬行政院,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設在海口。
1984年,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成立。
1988年4月,海南從廣東省劃出,獨立建省。
⑩ 有關海南的歷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中國第二大海島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南沙群島的油田多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東南亞的華僑最多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有個開國大將張雲逸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天天可以吃夜宵到天亮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有個亞洲最大論壇博螯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大陸的越冬作物天然室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熱帶水果多到可以當飯吃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天天可以跳到大海里洗澡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全國最大的椰子和檳榔輸出地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曾經創造小船打敗軍艦的奇跡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有座全世界最高的海上觀音神像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有個情人要死要活的天涯海角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世界上第二家七星級酒店落戶三亞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世界小姐大賽先後在那裡舉辦了4次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還有原始社會的鑽木取火技術遺傳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我國僅存的兩個原始熱帶林區之一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有個亞洲最大的富鐵礦場→石祿礦場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有個空氣質量世界第二、全國第一的三亞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我國最大的熱帶亞熱帶的農林特產基地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俄羅斯和東北人避寒度假的東方夏威夷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有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敢抬棺材進諫皇帝的海瑞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有中國解放戰爭唯一的女性作戰部隊紅色娘子軍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來了黃道婆學了黎族的紡織術、中原才有象樣的衣物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冬天男生還可以光著膀子,女生還可以穿短袖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八灶的海南粉現在升價5元一份而已!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只是西門K摟否的東西比較好賣!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車站那顧擁擠! 海南沒什麼牛的、就是這里曾從事著中國以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人口奇跡的南繁育種基地實驗!也造就了世界上名字最值錢的育種之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