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找找中國歷史上許多英雄人物請找一位讀一讀
英雄 就要普通大眾都能知道名字並且對歷史做出貢獻的人才能稱為真正的歷史英雄,而不是一堆道內貌岸容然的說辭:
1:秦始皇 統一六國,第一個皇帝,建立後世2000多年的整個封建體制,每有個中國人都不會不知道這個名字;
2;關羽 盡管是被神話的角色,盡管他沒在歷史上做出突出貢獻,但中國人習慣了 ,相信除了歷史學家很少有人願意去接受關羽是個普通武將這一事實;
3:項羽 這個名字無須詮釋,中國歷史上最強的人就是他了;他推翻了第一個封建王朝;
4:漢武帝 他第一次提出要沖出長城把匈奴人幹掉
5:曹操 沒有他,三國會更亂,請不要指望孫\劉能平定天下
6:李世民 開創中國最強盛的王朝不是那麼容易的呀
7:劉邦 他因為項羽而青史留名
8:鐵木真 靠 這傢伙打到歐洲去了
❷ 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須知道了解的歷史故事
如果是小故事的話,比方說孟母三遷之類的簡短小故事可以從《三字經》《上下五千年》之類的少兒讀物里頭找。
如果是大事件的話就比較難定了
比如說:
武王伐紂
齊桓晉文之霸(不說春秋五霸主要是因為考慮到「必須」這個層面,其他的可以忽略)
勾踐卧薪嘗膽
商鞅變法
秦始皇一統天下(包括這一時期修長城,阿房宮,焚書坑儒之類的事)
楚漢之爭
漢武帝獨尊儒術(包括討伐匈奴)
王莽亂政
光武中興
三國時期
五胡亂華(及由此出現的南北朝時期)
隋朝建立(科舉制度的出現)
貞觀之治
武周代唐
開元盛世
安史之亂
黃袍加身(北宋的建立)
王安石變法
靖康之恥
岳飛精忠報國
明朝的建立
燕王之亂
鄭和下西洋
張居正變法
戚繼光抗倭
抗日援朝戰爭
後金的崛起
清朝的建立
康雍乾盛世
————————————————————————————————(這條線是恥辱線)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
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是洋務運動的終結,就不單列了)
八國聯軍進北京
辛亥革命
共產黨的建立
抗日戰爭
國共內戰
新中國的成立
文化大革命
改革開放
。。。。。。
古代的歷史發展與土地有著很深的密切聯系,其本質基本上是一個王朝的興起,輝煌再到衰落,都是土地的再分配,這種分配機制使得該皇朝達到該時期農業文明的輝煌,然而由於特權階級的影響力擴大土地兼並嚴重,最後王朝只能垂死掙扎,直到滅亡。用一句古話就是:民以食為天!
❸ 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應該讀歷史
無論何時,人都應該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以史為鑒,傳承和發揚自己國家的文化,否則,還有什麼資格自稱是這個國家的人
❹ 怎樣讀中國歷史
王學泰:我讀過他的《中國人史綱》,還有這個《通鑒紀事本末》等著作。首先是文筆,柏楊不單純是把文言文翻成了白話文,而是把一個枯燥的,我們現代人很難讀懂的文學作品翻譯成非常流暢的白話文,每一篇都像是短篇小說似的,讀起來非常有興趣。
劉蘇里: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員使這么大勁用於中國歷史,我想直接原因跟他九年的牢獄之災有直接的關系,就是說,每一個人對歷史的感受,很難想像僅僅是通過讀這種文字就能夠獲得那麼切身的感受。我個人其實也是這樣一個了解歷史、讀歷史、喜歡歷史,包括對柏楊東西的喜歡,是這么一個過程。我們生命本身的展開跟歷史當中某一段感受能契合,你是門外看戲也好,還是感同身受,這種感受會油然而生。
柏楊先生用力於歷史是與他想挖掘中國文化的問題有直接的關系。我們今天讀歷史,做歷史寫作,還有多少人能夠像柏楊先生當年那樣對歷史發奮。這個作品當中所蘊含著柏楊先生幾近生死的體驗和對中國文化幾近生死的體驗。我們喜歡歷史,讀歷史,從歷史當中想得到什麼東西,柏楊先生是能夠給我們啟發的。
《醜陋的中國人》和《紀事本末》之間的關系,恰好在兩點上可以有對應的參考。一方面就是說,《紀事本末》展開了醜陋中國人更加細致的那一面,整個《紀事本末》當中我讀到的故事,差不多全是爾虞我詐的故事,勾心鬥角的故事,互相殺戮的故事,強佔地盤,合縱連橫,這一撥取代另一撥,這種醜陋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是這樣,西方歷史上大體也是如此。
還有一個啟發就是說,我們祖先的歷史盡管是血淋淋的,但是你可以看到歷史發展脈絡,發展到今天,人這個物種在進步,包括中國人也在進步,以至今天,我們可以在傳媒上面討論自由問題,民主問題,自由憲政問題等等。
我想柏楊先生是不是有這樣的意圖,讓我們從血腥的歷史當中看到,我們人類,我們中國人曾經就是那樣一個德行,同時又不能灰心,我們經過一千幾百年,因為柏楊先生這本書寫到一千年,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性使我們從征伐惡斗當中走過來,建立一種比較清明的制度,這就是我讀這兩本書的一些感受。
雷頤:我記得最開始知道柏楊還是20多年前他的《醜陋中國人》,那麼火,好幾個出版社都出了,完了之後社會反響很大,也引起了很大的政治性的壓力,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很難想像。
前兩年有一個出版商讓我推薦幾本書,我說柏楊的《中國人史綱》很好,但是出了好久了,不一定暢銷,他們就讓我寫了序,結果沒想到就暢銷了。柏楊的書實際上是想挖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面負面的東西,叫劣根性也好,醬缸文化也好, 80年代我們對傳統文化反對是很激烈的,甚至比他還激烈,但是為什麼沒有他那麼大的效果,是因為沒有他的歷史積淀厚。
柏楊先生讀歷史是在監獄里用生命讀出來的,有過生死的考驗,這個地方讀出來的歷史和純學者讀出來是不一樣的,這也是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他對歷史的體驗體悟和看法更加深刻,要超過學者,學者寫出來往往是一堆的術語,而他是濃縮了生命的體驗。
柏楊先生的書不是學術著作,但是並不是說學術著作才有深刻的見解,有很多小說,甚至對歷史的見解透徹超過學術著作,柏楊先生作品就屬於這一類,用自己生命體驗寫的歷史著作。
❺ 中國人的歷史誤讀
歷史良籍必抄須以判斷見長,因為這種著作的好處就在於方法、在於真實、在於所選事件最宜於為人所知。本書就秦檜、岳飛之仇、宋江投降、曹操、曾國藩、諸葛亮等歷史上的真人真事,獨辟蹊徑,另有一番解讀,讓人讀後不僅不禁換一種思維去重新審度歷史……
歷史研究在真正意義上是一種為政治進行的教育和訓練。……最有益的,或者說惟一的,學會在命運中保持尊嚴的方法,就是:回憶起他人的災難。——古希臘《通史》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❻ 中國有官方修史的習慣,很多時間也不確定,而讀西方古代史,很多事件發生的年份很確定,可信嗎
西方史更靠不住
和戰爭一樣,歷史也是有迷霧的,在歷史的長河裡無數文明被摧毀,無數真相被淹沒,無數人物被扭曲,但在故紙堆中、廢墟下面、古墓當中,或口口相傳,總是留下一些蛛絲馬跡,給後人帶來無盡的遐想。美洲的歷史相對短暫、澳洲非洲的歷史比較簡單,印度的歷史比較混亂,歷史和神話混雜在一起,反倒要藉助玄奘、法顯等中國人的游記來考證自己的歷史,馬克思他老人家很不厚道的說:印度沒有歷史。
那麼歐洲和中國呢?
本人認為中國的歷史自商周以前的歷史主要來自山海經等著作,可信度較低,除了部分輪廓外,很多細節基本上可以當成神話來讀,周以後的歷代中央政權都有蘭台一類的專門機構記錄朝野大事,結合現代考古證據分析,大體是可信的,尤其是軍國大事,不過經過焚書坑儒後很多兩周的歷史文化資料都永遠的消失了,現代對兩周社會進行全景描述時總是少了很多細節性資料。
秦漢以來則是學術活動尤其是民間文化的大發展時期,浩如煙海的官方權威記載、民間小說戲劇散文詩歌等形式多樣的資料,使我們可以對各歷史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進行細微的觀察、研究。
再說說歐洲歷史,說句老實話,他們的歷史太零亂,首先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歷史和文明延續不斷,及時強盛的羅馬其歷史和文化也總是被類似馬其頓之類的小腳色頻繁打斷,而且西方式的毀滅可比焚書坑儒厲害多了。西方歷史界的圭臬『荷馬詩史』和『歷史』怎麼看都像文學著作,倒是聖經之類被教會深度閹割的文獻更多承載著歷史的重任。經常看到西方的考古報告說一座古墓的發現解開了一個國家被塵封的歷史,類似這種情況在中國可能很少出現,一座大墓打開後,很少出現不知道墓主的情況。
由此看來,因為西方的文獻缺乏可信度,他們更加依靠考古挖掘來研究歷史、鑒證歷史,所以談到中國歷史是也習慣性的對文獻不信任,事事、處處要考古實證,而中國的歷史學者研究西方歷史時又會習慣性的相信文獻,導致大部分中國人認為西方的歷史也是信史。
說句題外話,歷史劇對於中國的導演、編劇和劇務始終有一種中國式的折磨,也就是人們對歷史太了解了,情節、服裝、道具有一點瑕疵都逃不過人們的眼睛,相比起來外國的導演們就幸福多了,他們表現的歷史誰都說不清,所以我怎麼表現是我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也是很多迷信外國電影的人自己都不了解的原因。中國的東西自己清楚,電影里情節有什麼漏洞、道具有什麼瑕疵、表演有什麼不到位的地方,觀眾一清二楚,但外國的電影就不同了,即使有和國產電影相同的漏洞,自己不了解實際情況,看不出來,所以很多人始終覺得外國電影好,和婚姻與愛情一樣,距離產生美!
❼ 中國人的悠久歷史
那就要看您怎麼看這個問題,您要的是漢族人的歷史,還是漢族人的祖先所建立的國家中京城周邊的人群的歷史。
如果單撇下人這字,而求中國之意,那好解釋,那就中間的國家,即是天子之國所在的位置,就是京城的周邊地區。歷史上各個朝代的人都將天子腳下的土地稱為中國,以此為區別於這個天子所不直接統治的邊疆地區。
而中國人,這三個字合起來,就得這樣解釋,居住在中國的土地上的人,這樣說來,只有天子周邊的不管你是何種民族的居民才能被為中國人,而即便是在邊遠漢族人也不能稱為中國人。
根據文明的發展,只要有文字出現了,就會出現中間與周邊,大與小,上與下,這些方位區分的名詞,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文明都可能稱自己的政權的中心地帶為中國。可是根據史料記載,只有我們國家在稱自己的最高統治者的中心才有這種習慣,而且也被一直延用至今,而別的文明,比如歐洲的西亞各個文明,由於地理上我們國家是比較封閉的原因,他們各比我們更加能自己並不可能是世界中心。所以中國人的這稱謂也就成了我們的專利,這個專利的來歷我強調一下,是由於中國大陸這個封閉的地理條件,使得只是有了強權的政治,就可使周邊的小國一個不少的統一在一個國家裡。
所以說,中國這詞的出現,應該是周邊各族認同其共的首領是誰的時候,這個時間應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錄的帝王開始,那就是黃帝。
這樣中國人這個詞也就好解釋了,而中國人的歷史起點,也就是黃帝周邊直接由黃帝支配的人就是中國人。
這個歷史,就是大約五千年的悠久。
❽ 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應該讀歷史
不只是今天應該讀歷史,每一代人,每一個時期都應該讀歷史。以史為鑒可以專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可能屬今天,中國處於高速發展中,更快的節奏讓一部分人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未來的方向,需要在歷史中借鑒,找到前進的方向,所以相對立來講讀歷史的呼聲更高。
❾ 想問一個奇怪的問題,日本留學的人中 讀歷史系的 中國人多麼
其實復吧……應該不算很多。
因為制在每一個國家的歷史教材與資料不是絕對的正確,多多少少會有些私人情緒在其中,也就是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偏向於自己國家的言語。(也就是愛國情緒)
同一個事件在兩種歷史中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
對於這些,也只能接受。。。
因為我們中國人都有傲骨,在自己的國家收到了中國版本的世界史的熏陶,對日本及侵略中國的其他國家自然會有憤憤不滿的心情,而如果在日本,學習日本版本的世界史,自然會又不一樣的解釋,甚至顛覆了原來的事件的真實的經過,我們自然會有憤怒的心情,但是我們有沒有經歷過這些事,所以對於事情的真實性無從考證,我們也沒有那麼大的權力改動日本史(= =),so,與其在日本受氣,還不如乖乖的在日本選擇其他專業攻讀或乖乖的呆在中國內,然後省了一筆留學的費用【= =| | |】
SA
那中國人就不多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