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五、六十年代我們中國人要還可惡的蘇聯許多債他們究竟借給了我們什麼給了我們什麼好處
好處多多,來比如蔣介石堅持堅自守南京,就因為前蘇聯談好的,前蘇聯要出兵,可是卻沒出,蘇聯他們幫助我們打擊美國,美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壓迫中國,八五年戈爾巴喬夫就出面打擊美國,達到孤立美國打擊英國聯合法國中國中巴
2. 中國還蘇聯債務為什麼要還鋼鐵為什麼要還債務最後還完沒
因為他知道中國生產不出鋼鐵來
蘇聯在解放戰爭期間沒少提供援助
解放軍除了大量版繳獲的日軍裝備,(很多是國權共戰爭時從國民黨手上繳獲的)
再來就是蘇聯的武器,比如輕騎步槍,火炮彈葯等
還有大批人員來中國搞建設,比如修建鐵路,建設工廠。還沒建完,蘇聯就讓這些專家撤了。結果工廠和鐵路都修了一半仍在那兒了。
中蘇論戰時,雙邊關系惡化。毛子趁機擺中國一道
真是坑死人了,中國人自己都吃不上飯還得去還他們債
越南戰爭的時候,越南人的大批輜重都是我們中國人提供的。從武器到糧食和衣服。
結果最後越南人還吃著我們的糧,穿著我們的衣服,拿著我們的武器打我們。
而越南戰爭還是我們幫蘇聯人支持北越共。
那個赫魯曉夫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S B
斯大林一直以來建設的蘇維埃龐大帝國從他開始就敗家
他在位置還沒怎麼坐穩就被蘇聯軍政高層給搞下去了。
從他搞修正主義開始,中蘇之間就沒少用輿論相互抨擊。
不然中國能跟美國建交么。
事實證明靠誰也不如靠自己
與其給他們糧食援助來換取外交關系,還是讓我們的老百姓們先吃上大米白面吧。
我們吃飽了,他們羨慕了,自然就靠過來了。
3. 中國通過什麼方式還蘇聯國債
似乎是以物抵債吧!農產品抵債的嗎!因此和前蘇聯決裂了!
4. 、六十年代國家還蘇聯外債'全國下放工人,他們現在大都八十歲左右,建國初為國家出力流汗,家裡妻兒老小顧...
蘇聯成立上海/薛偉強
蘇聯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轉介共15個加盟共和國。但它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個過程經歷了至少23年。前加盟共和國的行為,自願,被迫升級換代也被轉移,內部重組和外部侵略。
1922年,第十屆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全權代表簽署了「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四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條約」,正式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南高加索,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這三個國家組成一個聯盟,被迫加入蘇聯政府的,其簡單粗暴的做法傷害了少數人的自尊,所以後來也是獨立的。)
</ 1925年,亞洲新的土庫曼和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
1929年,原本屬於烏茲別克共和國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不斷增加,在1931年升格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的第七個成員國的聯盟。
,共和國的新憲法,1936年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條件的具體規定,主要有三種:一是必須在濱海邊疆區,鄰居們應該有一個共同的邊界與蘇聯以自己的名字作為共和國的名字,在共和國的民族人口佔一半以上;,共和國總人口應該在百萬以上。
哈薩克自治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吉爾吉斯南高加索聯邦,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自治共和國,根據新「憲法」的規定,符合條件的加入共和國。日對上述五國於1936年,在新憲法生效12月5日,前蘇聯共和國。南高加索聯邦機構將被取消。 7日至11日,蘇聯的發展。
由於制約作用的斯大林模式,聯盟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制下降到有名無實的尷尬地位,從20世紀30年代嚴重變形,加入了「主權共和國憲法的規定「,」自由分離權「被擱置了。蘇聯政府對俄羅斯民族和俄羅斯聯邦的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高高於上述其他族裔。
二戰爆發後,德國抵禦。德波戰爭期間,蘇聯設置建立一條線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以准備為德國攻擊的所謂的東歐前的一個嘗試,以加強的戰略地位的防禦侵略的德國通過擴大西部地區。
1939年蘇聯入侵芬蘭。的次年素芬約三月列寧格勒附近蘇聯邊境向北通過150公里,蘇聯將領土41000平方公里,到俄羅斯聯邦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又將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卡累利阿 - 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升級,並然後接收12個加盟共和國。
在1940年,蘇聯違反「公約」的互助蘇瑞理由的反蘇軍事同盟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政府,軍隊佔領了波羅的海國家。在八月初,這三個國家被迫加入蘇聯。斯大林當地民族不滿者採取了罕見的「集體懲罰」措施,或流放,或驅動成千上萬的人數以百計的外國受害者的。蘇聯加盟共和國這樣的發展從12到15。經過幾十年的波羅的海三國總是有一個從蘇聯謀求獨立的斗爭,使古老的蘇聯領導人感到不安。他們率先在戈爾巴喬夫時期是獨立事故。
在1940年6月,蘇聯在國際形勢要求的理由,最快的解決歷史遺留的領土問題,部隊佔領了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的管轄之下。後比薩拉比亞並入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成立於1924年,成立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的16個加盟共和國。
在1956年,蘇聯政府「卡累利阿 - 芬蘭共和國,在我們共和國的現行結構的形式不符合降級的常住人口的民族構成其部分俄羅斯聯合會,但由於當地民族構成變化的原因主要是蘇聯政府在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移動到俄羅斯少數民族地區的政策沒有任何限制,鼓勵大眾。卡累利阿 - 芬蘭共和國被轉移並入俄羅斯聯邦聯共和蘇聯政府不尊重當地民族的意願,相反的權利的原則人民自決的表現的。它實際上是決定當地居民對此事不很明白或不明白的情況下,這個動作不僅損壞卡累利亞民族區域自治,造成不良影響和其他少數民族。其他族群擔心同樣的命運伊萊亞斯家庭會在某個時刻已經累了,卡,從而提高他們的聯盟中央的離心傾向。在這一點上,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數量固定為15。第一部分的教育狀況與政策
十月革命前教育簡報
在十月革命以前,中亞,教育是非常落後的,而不是一個機構,高等教育和中等專業學校。在該地區的教育具有以下特點:1,居民的教育水平非常低,文盲充斥在9-49歲的居民於1897年,吉爾吉斯斯坦人民識字的只有0.6%,0.7%,土庫曼,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1.6%,佔0.5%,佔2 %的哈薩克人。在1913年,烏茲別克識字的人口佔2%,塔吉克和土庫曼識字的人口佔1.5%,2%至3%,分別為2,伊斯蘭教佔主導地位的社會生活,教育是一種宗教教育,學校和宗教團結。似乎早在第八世紀,在現今的中亞洲烏茲別克伊斯蘭經文學校的學生主要是通過背誦的阿拉伯經文學習文化。中世紀,在烏茲別克,哈薩克,塔吉克,清真寺創辦小學和中學的宗教學校,教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培養職業宗教人員的官員和豐富的孩子,大部分學生。3,俄羅斯的影響。沙皇俄國的政治統治和經濟利益的需要,俄羅斯學校的創辦人與當地民族混合學校,教俄羅斯和實踐知識。成立於哈薩克俄羅斯哈薩克語言學校,男孩和女孩混校。在1911年,一共有63所這樣的學校在塔吉克,4000多名學生,學校也開始了低級別的官員的10個文化在中亞的哈薩克四國。
二,教育政策和教育狀況的蘇聯時代
1,教育政策蘇聯在中亞,反映
後建立??的蘇維埃政權,蘇聯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管理職業共和國的國民教育的少數民族的發展高度重視,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中亞五國發展和改革文字。 20-30年,蘇聯政府第一次到中亞,使用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後改為籍哩兒字母,俄文字母。顯然,這將改變阿拉伯字母到拉丁字母,讓學生學習,並然後改變俄文字母使得它易於俄羅斯*長俄羅斯化。兩次過程中的變化的文字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該地區的教育發展的障礙。2,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掃盲運動,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蘇聯出版的推動掃盲運動的開展,大量的識字課本,課本和直觀的教科書文本的每一個國家,中亞五國廣泛提供成人識字學校和識字班。,塔吉克,1926年-1932,各種識字重點發展從63到3300,識字率超過13萬人,其中包括超過20,000名婦女在1940年,1932年,中亞五國的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掃盲工作的順利完成。超過60在20世紀50年代末,中亞五國,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3,保證,教育世俗化的教會與國家分離,學校從教堂。4,顯著增加預算撥款教育在普通%。學校大發展,如1937年的普通學校經費比1932年增加了3倍,1933年至1937年,塔吉克,數量增加了近一半的學生,烏茲別克增加了3.5倍,吉爾吉斯斯坦增長了2.5倍,土庫曼增加了0.8倍,哈薩克增加了0.7倍,1940年,蘇聯的哈薩克教育經費6.86億盧布,到20世紀50年代初,增加了13.6十億盧布,同比增長1倍以上。1940-1941學年,與1914年相比-1915學年,4838烏茲別克普通學校的學生增加了74倍,普通學校的教師人數超過1.26億名學生,高達3.6億人。塔吉克普通學校的學生增加了853倍,增長了46倍,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同比增長36倍。學校的類型和層次,也增加了共和國先後成立了一些機構,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最艱難的歲月里,蘇聯政府還撥出大量資金,以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教育的發展,民族共和國。大多數當地的民族高校學生,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政府免收他們的學費,並提供住宿的貧困學生。在戰爭年代,一個大學生的數量顯著減少,但有一個巨大的增長,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共和國和土庫曼共和國的大學學位。還增加了一些學生的二次技術學校在1976年,蘇聯10年的義務教育已成為流行。大學生全聯盟在1940年至1978年,總人數增加了5.3倍,土庫曼增加了10.1倍,烏茲別克增加了13 - 塔吉克倍,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增加了16.1倍,增加了22.2倍,增長了22.6倍。5,在教育,實施減少,甚至全聯盟的政策和水平的差距,這是由於蘇聯當局在教育方面所採取的措施,中亞五國的教育狀況顯著改善。根據人口統計數字蘇聯於1979年,原有的文化和教育落後的中亞地區,每個二級和三級級,617,638全聯盟的水平相比,已經非常接近。
進入力在1973年的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國民教育立法框架,中亞五亞洲國家在教育體系中,除了與俄羅斯保持一致,但也享有同樣的與其他加盟共和國在發展自己的國家的教育方針的許可。在哈薩克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高校招收學生在當地主要國家優先權的規定。
30年後,由於蘇聯的民族政策是一個錯誤,人為地加快國家關閉和整合的過程中,教育失去了自己的中亞五國,專門為俄羅斯教育的翻版,教學語言的特點逐漸切換到俄羅斯在獨立後的中亞五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負面影響。
2 ,蘇聯時代的各種教育狀況
蘇聯時期,中亞五國,一直是國家教育事業的根本性的變化,逐步建立一個完備的現代教育體系:學前教育,普通中學教育,校外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術教育,中等專業教育和高等教育。
各類教育概況學前教育。這種形式的教育正逐步形成十月革命後,當地企業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設立教育機構的學前兒童。在1990年,烏茲別克永久學前教育機構,9700幼兒教育的兒童是130萬,哈薩克8700和1.2億元,分別。在中亞地區的大發展,其他三個學前教育機構。
一般教育。蘇聯時代,一般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10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教育系統類似的共和國,是統一的教學大綱,以確保整個教育的連貫性。在一般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中亞五國。例如,在1956年,烏茲別克基本上完成了7年的普及8年義務教育教育於1959年,塔吉克在1950年完成7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完成於1962年,中亞五國的8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下表中的普通學校。
5. 中國被蘇聯挖走的礦物
稀土(稀有礦),在中國三彈一氫的大概前後時期,新中國成立後。
6. 中國在什麼時候完全還清前蘇聯的債務
1965年。
從1954年至1959年間,中國歸還了蘇聯33億元,已經把抗美援朝的軍火債還清,平均內每年還款額5億多元。容
1960年至1965年中國又歸還了餘下的23億元,平均每年還4億多元,主要是以礦物質而非農產品還債。
7. 60年代蘇聯要求中國償還抗美援朝的戰爭款,如果不償還會有什麼後果嗎
蘇聯逼債只是一個歷史名詞,而非真的逼債。蘇聯方面並不希望中國在短期內了結債務,他們更希望中國被債務壓彎腰,進而向其屈服。債務也並非全部源於抗美援朝戰爭。
關於1950年代中國政府欠蘇聯債務總額有多種數據,中蘇政府均未公布過詳細情況。大部分債務是軍事貸款,因中國參加朝鮮戰爭所產生。小部分為經濟貸款,部分亦直接或間接用於朝鮮戰爭。一種說法,債務總額約在86億人民幣左右。另一種說法,債務總額含利息共為57.43億元人民幣。
1960年10月,中國對外貿易部長葉季壯口頭聲明:貿易方面,估計共欠蘇方20億盧布,可能要在5年內還清。
12月,蘇聯外貿部長帕托利切夫針,一方面同意進行談判,另一方面指責中方未協商就把「償還期限確定為5年」,要求中國政府在合同有效期滿之日起三個月償清貿易欠款。這被認為是「蘇聯逼債」的由來。
1961年蘇聯為增加債務總額,部分恢復對華援助。並表示願意借給中國100萬噸糧食和50萬噸蔗糖。中國政府接受蔗糖,是否借用糧食日後再作決定(後來未用)。4月,中蘇協議:「1960年中方貿易欠款可在5年期間分期歸還,中方借用的50萬噸蔗糖欠款,可在1967年以前歸還,均不計利息。」
10月,中蘇正式決裂。同年,中國政府決定加速歸還欠蘇聯債務。1959年至1964年,中國政府平均每年還債額度為10億元人民幣。1965年,提前還清欠蘇聯債務。5月11日,《人民日報》報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國家。
8. 中國什麼時候還完蘇聯的債務
1965年12月對蘇債務全部還付完畢,1967年代朝鮮還完了朝鮮所欠蘇聯的債務。1969年代阿爾巴尼亞還完了其所欠蘇聯債務。
9. 阿勒泰一號礦,誰了解,據說建國初國家的債務全靠它
國防功臣、地質聖坑——新疆可可托海三號礦<br><br>地質聖坑——可可托海三號稀有金屬礦全貌,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礦坑之一。<br><br><br>可可托海地處新疆准葛爾盆地東北部,位於阿勒泰山中段南麓,東北部與蒙古國接壤。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為綠色的叢林。以罕見的巨型稀有金屬礦而聞名於世。位於湖畔的可可托海鎮,面積619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人,主要為哈薩克族。<br><br><br>這是一片異常神奇的土地,可可托海被稱為「中國寒極」,海拔僅為1200米,年均氣溫卻只有零下2.08攝氏度。1965年元月,在伊雷木湖上曾測得-57℃的最低氣溫紀錄。在這樣的冬季,人們可以聽到自己呼出的氣凍成冰的唰唰聲。而在此期間,黑龍江的漠河氣象站測出零下60℃的低溫,於是漠河便被定為中國第一寒冷區,可可托海就只有屈居第二了。在距可可托海鎮10公里處有一條1931年8月11日蘇爾提大地震遺留下長達176公里、落差達數十米的地震斷裂帶,它是世界上最罕見、保存最完好的地震斷裂帶之一。<br><br><br>聞名世界的可可托海三號稀有金屬礦坑,不僅償還了中國政府欠前蘇聯40%的外債,還為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和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作出了重要貢獻。<br><br><br>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坐落在額爾齊斯河南岸,素以「地質聖坑」享譽海內外,是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麥加」聖地。<br><br><br>可可托海三號巨型稀有金屬礦坑,直徑達三四百米,深達180米的巨型圓坑,狀如古羅馬斗獸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坑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種礦物,這里就有86種,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礦區蘊藏著有鋰、鈹、鋮、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及放射性元素。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鋰、鉭資源量分別居全國第五、六、九位。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為世界罕見。<br><br><br>最讓人大飽眼福的是這里出產的礦物珍品,人們採到過16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公斤重的黃玉、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500公斤重的水晶塊、12噸重的石榴石、30噸重的綠柱石晶體等。最引人注目的是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它通體黝黑,鉭鈮含量超過70%。鉭鈮被稱為「宇宙天空時代的稀有金屬」(俗稱黑寶石),其合金被廣泛應用於火箭、人造衛星、太空梭等的製造。<br><br><br>由於地下水的滲出,三號坑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座高山湖泊。湖水向陽的一面閃爍著藍綠色的水紋,背陽的一面,則只剩下墨綠烏黑的深沉。盛夏六月的天氣,站在坑邊還是寒意陣陣,坑裡的水連同巨坑,散發出陰冷的氣息,坑壁上內旋著的類似於盤山道的路徑,是當年露天開采時留下的通道,此時還隱約可見冰雪的痕跡。廢棄的礦渣形成了長達數千米,高十多米的人工「平頂山」。.<br><br><br><br><br>可可托海礦區發現於1930年,當時僅有當地少數民族對三號礦脈露頭部分進行開采,產品用做珠寶裝飾材料。1935年,前蘇聯政府的兩個地質分隊來到阿勒泰。為推動找礦,他們隨身帶有多種有色及稀有金屬礦物標本,動員廣大農牧民在阿爾泰山區採集有用礦物,交地質隊按質論價收購。正是根據牧民的報礦地點,地質人員首次在阿勒泰地區五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上標出了綠柱石的礦化點八處,其中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床於1935年被阿牙闊孜拜(國籍、族別不詳)等人發現,並列為八處綠柱石礦點之一。這個富產綠柱石(鈹)等稀有金屬礦床的發現,引起了前蘇聯政府和科技界及地測、采礦人員的重視,他們多次來華從事地質勘探,並在可可托海礦區以三號礦脈為主進行試采,開采了綠柱石和鉭鈮鐵礦。根據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1950年3月1日成立了「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阿山礦管處」。1955年元月1日,礦區全部企業移交我國獨自經營,原阿山礦管處更名為冶金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總局新疆有色金屬公司可可托海礦管處,直屬中央管理。<br><br><br>1958年8月30日,新疆有色金屬公司發布產品代號及廠礦代字命令,規定綠柱石(鈹)為「1號產品」,鋰輝石為「2號產品」,鉭鈮石為「3號產品」,可可托海礦管處為「111礦」。關於那個年代可可托海的神秘,著名「額爾齊斯石」的發現者韓鳳鳴這樣說:「我在冶金部長春地質學院上學期間,只聽老師講起過新疆有個叫可可托海的地方是『天然地質博物館』,被尊奉為地質學家的『耶路撒冷』、『地質聖坑』,但一直不明白教科書中為什麼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1957年,我到了可可托海後,才知道是保密的需要。」<br><br><br>被譽為「額爾齊斯河之父」的張學文從小就跟隨父母在可可托海礦區生活。「那時我父親是可可托海成品庫房的統計,成品庫房有四名軍人手持七九式或三八式步槍、沖鋒槍站崗看守。」這一切,均與可可托海生產的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用於尖端軍工事業有關。<br><br><br>從1955年到改革開放前的幾十年間,由於國防發展的需要,可可托海曾長期隱藏在深山之中——1967年之前,在共和國的地圖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它被「111礦」代表著。1981年之前,可可托海礦區周圍還設有三道關卡,任何人進出礦區都必須持有自治區開具的邊防通行證<br><br><br><br>我國製造原子彈、氫彈、衛星所用的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來自可可托海礦。該礦為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及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英雄礦」、「功勛礦」。講到可可托海為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及國防建設做出的重要貢獻,不能不提到新疆鋰鹽廠。<br><br><br>新疆鋰鹽廠始建於1958年12月,被譽為「中國鋰鹽工業搖籃」,和可可托海被命名為「111礦」一樣,它最初被稱為「115廠」,此後更名為烏魯木齊有色金屬冶煉廠、新疆有色鋰鹽廠,直至今天的新疆鋰鹽廠。而最初名為「115廠」也是國防、保密的需要<br><br><br><br>鋰能夠生產出重氫氘以及超重氫氚,還能製造氫化鋰、氘化鋰、氚化鋰。1967年6月l7日,我國成功試爆的第一顆氫彈,其中的「炸葯」就是氫化鋰和氘化鋰。1公斤氘化鋰的爆炸力相當於5萬噸烈性TNT炸葯。氫彈的『引信』用的是原子彈,由此可見其爆炸所產生的能量有多大。新疆鋰鹽廠建廠之初,所生產的氫氧化鋰只應用於蓄電池的生產,後因運輸及資金困難被迫停產,1963年恢復生產,主要是為氫彈的研製提供原料。1963年,新疆鋰鹽廠生產了30噸氫氧化鋰,由國家二級部派軍隊押送到四川,從氫氧化鋰提取鋰的同位素鋰六,用來產生重氫氘。鋰鹽廠生產氫氧化鋰的原料鋰就來源於可可托海。<br><br><br>鋰是一種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的稀有金屬,其化合物多達數百種,被譽為「工業味精」、「能源金屬」、「最輕金屬」。鋰和它的某些化合物是優質高能燃料,已經用於近代尖端技術如宇宙火箭、洲際火箭、人造衛星和超聲速飛機等系統方面。當1960年蘇聯撤走專家、帶走圖紙時,一些外國人曾經斷言:「中國人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彈來。」然而,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彈,1966年10月又成功實現了導彈與原子彈的結合,1967年6月成功爆破第一枚氫彈。這些成績的取得,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功不可沒。<br><br><br>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一時間《東方紅》樂曲響徹蒼穹,震動了世界。從此,不僅開創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br><br><br>消息傳來,可可托海一片歡騰。「東方紅一號衛星使用了可可托海提供的銫!」可可托海職工們的臉上洋溢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在自然界里,銫的分布相當廣泛,岩石、土壤、海水以及某些植物機體,到處都有它的「住地」,可是它沒有形成單獨的礦場,在其它礦物中含量又少。而在可可托海礦區,銫的儲量居全國第五位。那裡的人們稱含銫的礦石為「銫鎦石」。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根據銫原子最外層的電子繞著原子核旋轉一周的時間總是精確在幾十億分之一秒的特點,製成了一種新型的鍾——銫原子鍾,並據此對「秒」作了最新的定義。有了像銫原子鍾這樣的鍾表,人類就有可能從事更為精細的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比如對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火箭和導彈的發射以及宇宙航行等實行高度精確的控制。<br><br><br>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br><br><br>早在20世紀50年代,國家開發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時,小鎮聚集了來自祖國各地的4萬餘人,而且前蘇聯專家帶來了先進的設備,蓋起了俄式風格的樓房,可可托海成為當時新疆物質、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br><br><br>1960年7月,前蘇聯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撤走專家,逼迫我國限期還債。為爭一口氣,盡管面臨「三年自然災害」,全國人民還是勒緊褲腰帶還清了這筆債務。周恩來總理1964年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及李先念在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做的《關於1961年和1962年國家決算的報告》中都有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中國欠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14億600萬新盧布(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摺合人民幣52億余元。按照協議,這些外債應於1965年前全部還清。當時我國建國僅十年有餘,工業尚在起步階段,所以只能用農產品來償還。雞蛋、蘋果要過篩子,大了小了都不要;豬肉要卡一下膘,肥了瘦了都不行——這是前蘇聯當年驗收中國抵債物資時的真實寫照。<br><br>以農產品還債,何時才能還清?中央研究決定,以蘇聯急需的稀有礦產品來抵債。按當時農產品與礦產品價值的對比,一噸一般的礦砂能抵數噸農產品,而一噸稀有金屬礦產品比幾十噸甚至上百噸農產品價格都高。用稀有礦產品來抵債,既可以省下糧食緩解人民生活困難的局面,又可以加快還清所欠債務的進度。在中共中央1964年2月29日給蘇共中央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到1962年底為止,我們向蘇聯供應的糧油和其他食品值二十一億新盧布。在同時期內,我們向蘇聯提供礦產品和五金值十四億多新盧布……這些礦產品中,有許多都是發展尖端科學、製造火箭和核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到1964年,我國提前一年還清了上世紀50年代欠前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1965年10月前又還清了蔗糖貸款和貿易欠款,至此還清了欠前蘇聯的全部債務。同年12月3日,外交部部長陳毅接見日本記者時宣稱:「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沒有任何外債的國家。」有資料顯示,可可托海礦務局還債礦產的價值佔到了總外債的40%左右。
10. 當年中國什麼時候怎麼欠前蘇聯債務的
債務來源有以下三點:
1抗美援朝給中國的破武器。本來應該是中國出人,它出武器的。
2幫中版國權建設。
3給中國代的款。
別人總是有所圖的。朝鮮戰爭和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無償援助,和蘇聯翻臉後,蘇聯要中國還債,迫於蘇聯武力的威脅,在中國最困難時期把債還了。
主要是解放後,蘇聯為了利用和拉攏我們,跟咱們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幫咱們進行了一些建設,如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立起來的大型、重工業企業。但是蘇聯人不是什麼好人,也不是救世主,當然不能白給我們,就要我們還債。不過客觀上也加速了我們的工業化進程。
當年蘇聯為了拉攏中國對抗美國,援助中國與中國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貸款3億美元給中國,幫助中國恢復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