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商業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是重農輕商的,因為當時的政府認為商業無法填飽肚子,但專在春秋戰國和秦朝屬還是出現了許多富甲一方的富豪。在漢初他們更是趁著楚漢戰爭瘋狂投資大發橫財,漢武帝時商甲受到了嚴重打擊因為武帝說他們奢侈,其實是武帝要整頓經濟。絲綢之路開通前中國的商人沒有所謂的國外市場而絲路開後中國和西亞的商人通過絲路來往了。漢後直到唐朝中國的商業都是處於低谷,直到唐朝對外開放才有所好轉。後來的宋元時發展海外貿易,元時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和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而明時和清前期處於半鎖國狀態這也是我們落後西方的原因清後期則完全閉關鎖國我國商業完全癱瘓。
Ⅱ 中國古代商業天才有誰
1、富甲陶朱--范 蠡(前536-前448年)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時期越國的大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入越,輔助勾踐廿余年,在越國被吳國滅亡時,是他提出降吳復國的計策的,並隨同越王勾踐一同到吳國為奴,千方百計謀取勾踐回國,成為輔助勾踐滅吳復國的第一謀臣,官拜上將軍。
但當勾踐復國之後,他了解勾踐是一個可以共患難但不能同安樂的人,於是他急流勇退,毅然棄官而去,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但他仗義疏財,他賺了錢,就從事各種公益事業。他的行為使他獲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為幾千年來我國商業的楷模。
2、儒商鼻祖——端木子貢(前520——?)
端木賜,字子貢,名賜,姓端木.春秋末期衛國人,今屬河南省鶴壁市浚縣。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也是「孔門十哲」之一。子貢雖出儒門,卻懂經商之術。多年的經商活動使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為孔子與其門徒的周遊列國活動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歷史上多用「端木遺風」來表經商致富之人,即源於此。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古代宗廟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來比喻有立朝執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
白圭,名丹,戰國東周洛陽人,梁(魏)惠王時在魏國做官,後來到齊國、秦國。《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時商業經營思想家,同時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經濟謀略家和理財家。諸如「人棄我取」、「知進知守」等經商理論至今對現代理財有指導意義。
4、營國巨商——呂不韋(約前292年~約前235年)
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5、富可敵國——沈萬三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墾殖為根本,以分財為經商的資本,大膽通番。他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的國際貿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只可惜其孫捲入藍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軍雲南,財產沒收。
6、第一富翁——伍秉鑒
商名伍浩官。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一說為2600萬兩)。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100萬。同年在廣州病逝。
7、商業巨族——喬致庸(1818--1907)
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喬家大院》主人公喬致庸是喬家經商第三代人,喬家商業從第一代喬貴發起家,到第三代由喬致庸大手筆經營,使喬家成為商業巨族,故致庸可謂喬家殷實家財的奠基人,人稱他為「亮財主」。他經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謀善斷,是位商場高手。喬家在包頭開辦的復盛公商號,在他的策劃下發展為龐大的復字型大小商業網路,基本上壟斷著包頭商業市場,故包頭有「先有復字型大小,後有包頭城」之說。光緒十年(1884),他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創立了匯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恆票號。在他的經營下,喬氏商業遍及全國各大商埠及水陸碼頭,業務繁榮,財多勢旺,成為商場巨賈。
8、紅頂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績溪人,幼名順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葯、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並開辦胡慶余堂中葯店。
9、一代錢王——王熾(1836-1903)
王熾,一代錢王,紅頂商人。資本主義在西方巳興起,生活在一個閉關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國商品經濟萌動的態勢,投巨資於剛興起的銀行票據匯兌行業,以昆明「同慶豐」錢庄為龍頭,在當時全國22個行省中的15個行省及香港、越南、馬來西亞設立分行……被譽為「執全國商界牛耳」之雲南金融業的開山鼻祖。晚清巨商王熾在英國《泰晤士報》評選的19世紀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紅頂商人」,晚清名臣李鴻章曾稱其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王熾的商德商道,對後人都具有啟迪和借鑒意義。
10、五金大王——葉澄衷(1840-1899)
寧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寧波商團的先驅和領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賦,頭腦清醒,樂觀時變,為人處事既誠且信,寬厚待人,被稱為「首善之人」。在葉澄衷傳奇性的創業歷程中,誠信寬厚的性格幫助他在窮途時得到難得的機緣,有人資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匯路口開設了上海灘第一家由中國人獨自開業的五金店——順記洋雜貨店。並據此發展出覆蓋五金、機械、鋼鐵直至軍需器械和軍服的龐大生意,開設了38個分支機構,贏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稱。並繼投資金融業,在上海、杭州、鎮海、蕪湖、湖州等地開設票號、錢庄,鼎盛時竟達108家。在寧波商幫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做人當如葉澄衷」。
Ⅲ 概述古代中國商業在各歷史階段發展的主要表現
①原始末期:出現偶爾以物易物行為,產生原始商業 ②商 朝:職業商人和最早貨幣產生(「商人」一詞由來) ③周 朝: 商業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④春秋戰國:a.私商逐漸取代官商成為商人主體,出現許多大商人; b.各國紛紛鑄造貨幣,黃金、白銀也開始用為貨幣; c.商業繁榮,形成了許多著名都會。 ⑤秦 朝:統一貨幣、度量衡,修馳道,促進了商業發展 ⑥西 漢:a. 「開關梁,弛山澤之禁」使富商大賈周流天下 b.由於開通陸海絲綢之路,中外貿易逐漸發展 c.長安、洛陽等許多大城市發展成著名的商業中心,出現了專供貿易的「市」,官府有專職官員管理。 ⑦魏晉南北朝:a.社會動盪,商業發展受一定影響。貨幣作用減小,以物易物成為主要交換手段 b.北方發展時起時伏 c.南方有小幅發展,有關商稅成為東晉南朝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⑧隋唐: 發展原因:政治統一、農業手工業發展、大運河開通、開明政策 發展表現: a. 長安、洛陽、揚州等成為聞名中外的商業大都會;定點-市坊分隔;定時-市白天定時開放;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來往頻繁b.農村集市有了進一步發展,有些發展成市鎮c.廣州成為重要外貿港口,唐政府設市舶使專管外貿。d.出現了「櫃坊」(銀行雛形)、「飛錢」(類似匯票) ⑨宋 元:宋:a. 北宋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 b. 打破日中為市限制,夜市興盛c. 打破市坊界限,店鋪隨處可設d. 品種速增,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投放市場,城市中出現不同類型的集市e. 商稅越來越成為政府重要財源f. 重視邊境貿易(榷場)和海外貿易。 元:a. 漕運、海運發達,遍設驛站b. 大都是政治、文化、商業大都會;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泉州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⑩明 清:a. 城鎮經濟空前繁榮,貨幣經濟佔主要地位b. 廣泛使用貴金屬白銀,便利商品貿易和商業資本集聚c. 涌現出許多區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如徽商、晉商
Ⅳ 中國古代商業的幾大要素
古代商業發展的原因 1.政治方面: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2.經濟方面: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國家政策:統治者相對寬松的政策放鬆對商品交易的限制。 4.交通:水陸交通的便利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 5.金融:貨幣、金融機構的出現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二、中國古代商業 1、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由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商人。2、秦漢以來商業艱難發展:秦漢時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經商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商業總體水平不高。但還是有所發展,「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3、隋唐商業的發展:①邸店在各大商業城市不斷興辦,都市商業不斷發展;②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出現了草市。③出現了櫃坊和飛錢。櫃坊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飛錢類似後世的匯票;③城市繁榮:長安、洛陽、益州、揚州;④市場發展:城市中「市」( 商業區:長安有東市、西市)「坊」(住宅區)分開,商業受空間限制;⑤規定「日中為市」,商業受時間限制;⑥對外貿易: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港口,唐設市舶使。4、宋元商業繁榮 ⑴表現:①城市繁榮,徹底打破「市」「坊」界限(這是隋唐城市和宋元城市的最大區別),「草市」比較普遍,商業活動不受空間限制;②出現了「早市」、「夜市」,商業活動不受時間限制;③商業交換品種迅速增加,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投向市場;④世界上最早紙幣交子出現並推廣;⑤出現娛樂場所:勾欄和瓦肆;⑥貿易發達:邊境貿易和海外貿易發達。
Ⅳ 中國商業的發展歷程
1、遠古時期就出現了商品交換,並且在商朝得到初步發展,西周時出現了骨貝和銅貝。春秋時出現了巨商和商業中心。
2、唐代開辟了海上商運,陸路商運發達,輔助性經營場出現,除都市商業外,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出現了「草市」。
3、宋元由於「市」突破了原先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以及商業活動不再受到官史直接監管,商業得到空前發展,並且在四川出現了「交子」,成為最早紙幣。但只通行於四川。
4、明清出現了商幫,其中十大商幫最勢力最大,例晉商,徽商,閩商。也出現了許多名市名鎮,著名的就有出現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等四大商業名鎮,還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5、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春秋時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鄭國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貢和范蠡。
(5)中國歷史商業擴展閱讀:
1、秦漢以來,統治者多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使商業的發展比較艱難,重農抑商政策,秦漢至隋唐,商人經商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商業總體水平還不高。
2、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由於農業經濟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特別是隋朝時開鑿的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促進了商品流通范圍的擴大。
3、「宋元商業的繁榮」,教材主要分兩宋和元代兩個階段講述了宋元時期商業繁榮的情況,商業要繁榮,政府就必須放鬆對市場的嚴格控制。
4、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重新疏浚了大運河,疏浚後的大運河從杭州直達大都;開辟了海運,海運從長江口的劉家港出發,經黃海、渤海抵達直沽(天津)。
5、「明清時期」,教材首先介紹了政府對商人徵收沉重的商稅,並施行種種壓制政策,相比於宋元,有明顯的退步。
網路-中國商業發展歷程
Ⅵ 關於中國古代各朝代商業的特點
(1)商業興起於先秦時期
中國人很早就學會經商,商朝人善於經商。周武王滅商後,商朝的遺民為了維持生計,東奔西跑地作買賣,日子一長,便形成一個固定的職業。周人就稱他們為「商人」,稱他們的職業為「商業」。這種叫法一直延續到今天。商朝人使用的貨幣是貝類,有海貝、骨貝、石貝、玉貝和銅貝。銅貝的出現,說明商代已經有了金屬鑄造的貨幣。到了西周,商業成了不可缺少的社會經濟部門。當時在「工商食官」的制度下,商業由國家壟斷。在商業交換中,主要的貨幣仍然是貝,但銅也被用作交換手段。銅本身是一種重要的商品,同時也擔負著貨幣的職能,後來就發展為鑄造銅幣。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現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春秋時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鄭國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貢和范蠡;戰國時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國的白圭、呂不韋。戰國時期各國鑄造流通的銅幣種類增多,形狀各異,有的模仿農具,有的模仿各種工具,也有的模仿貝的形狀。貨幣的數量大,種類多,反映了商業較過去發達。商品交換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
(2)秦漢時期商業初步發展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改變戰國時期貨幣種類繁多,度(長短)量(容積)衡(輕重)不一的現狀,決定統一貨幣,把原來秦國流通的圓形方孔錢作為全國流通的標准貨幣,這就是通稱的「秦半兩」。他還統一度量衡,修建馳道,這些措施都有利於商業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特別是統一貨幣對後世影響深遠。以後各封建王朝大都掌握鑄幣權,錢的形制也保持著類似「秦半兩」的圓形方孔模式。兩漢時期,伴隨著統一局面的形成、鞏固和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兩漢政府實行「開關梁,弛山澤之禁」的政策,商業出現了初步的發展。當時的都城長安和洛陽,以及邯鄲、臨淄、宛(南陽)、成都等大城市都發展成為著名的商業中心。每個城市都設有專供貿易的「市」,長安城東、西有市,後來發展為九個市,當時官府對城市的商業活動採取嚴格限制的政策。市區與住宅區嚴格分開,周邊有圍牆。市內設有出售商品的店鋪、官府設有專職官員市令或市長進行管理,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後不許再有經營活動。市內的物價也由官員統一管理。
與以往不同的是,兩漢又開通了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中外貿易也逐漸發展起來。張騫通西域之後,陸上絲綢之路開通,路線是從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出玉門關或陽關、再經過今天的新疆進入中亞和西亞。漢武帝之後,還開辟了與南海諸國及印度半島等地交往的水上交通線,從事經常性的貿易往來,這就是海上絲綢之路。兩條絲綢之路的開通,有利於中外貿易的發展。
(3)隋唐時期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由於農業經濟的發展、手工業的進步,特別是隋朝時開鑿的貫通南北的大運河,促進了商品流通范圍的擴大。唐代還出現了櫃坊和飛錢。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比歐洲地中海沿岸出現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飛錢類似於後世的匯票。櫃坊和飛錢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它們的出現又促進了商業的便利與發展。
隋唐時期商業發達的城市,除黃河流域的長安、洛陽外,長江流域的揚州、益州也成為繁榮的商業城市。唐代長安城有坊、市;市有兩個,東市和西市。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東市和西市各占兩坊之地,各有220行。東市肆邸千餘,貨物山積,商賈雲集。唐朝政府允許外商在境內自由貿易,胡商遍布各大都會。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風」、「胡俗」流行。長安城的人口不下百萬,這樣龐大的人口對商品的需求,造成長安城商業的繁榮。農村集市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在水陸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斷增多,有些還發展成重要的市鎮。
隋唐時期對外貿易不斷發展。唐朝前期陸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出現商旅不絕的繁忙景象。安史之亂後,對外商業交通的重點,由西北陸路轉移到東南海道。廣州是南方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是外國商船的聚集之地。唐政府在這里設有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
(4)兩宋時期商業繁榮
兩宋商業空前繁榮,首先,北宋建立以後,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的局面,社會經濟得以正常發展,農業、手工業的高度發展,為商業的興盛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其次,政府逐漸放鬆對商品交易的限制。從唐代後期起,市坊嚴格分開的制度逐漸被打破,到宋代,店鋪已可隨處開設,買賣時間也一改日中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經營。第三,宋代市場上雖然仍然使用金屬貨幣,但在北宋時,四川益州的富商開始發行紙幣「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後來,官府在益州設立交子務,印製和發行交子。南宋時,紙幣使用的地區廣、發行量也大大增加。建議教師引導學生觀看課本插圖北宋的紙幣,歸納出紙幣的出現對商業發展的影響。紙幣的發行使用便利了商業活動的進行,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第四,兩宋時水陸交通便利,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有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
兩宋時期商業的繁榮首先表現為城市商業的繁榮。繁榮的大都會首推北宋的都城開封和南宋的都城臨安(杭州)。開封自五代開始日益繁華興盛,到北宋時已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超過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商業也空前繁榮。城內既有繁華的商業街區,又有專業交易場所。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形象地反映了開封城內商業的繁華景象。南宋定都臨安,全盛時期臨安的人口也達百萬,取代開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城內店鋪林立,貿易興隆,早市、夜市晝夜相連,酒樓、茶館、瓦子等錯落有致。
商品種類增多,各種類型的集市出現。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轉向市場,成為重要的商品。如蘇湖地區農民剩餘的糧食,南方篾匠所做的竹木器都變成了商品。北宋時商品種類增多,商家注重商品的包裝,還注意為自己的商品作廣告。說明北宋時商人經商的水平已有大大提高。城市中還出現了定期和不定期、專業性和節令性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集市。商稅收入,越來越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兩宋時期,邊境貿易繁榮。北宋與遼、西夏對峙,南宋與金對峙。兩宋在與遼、西夏、金相鄰的邊境地區設榷場,進行雙邊貿易,互通有無,獲利甚豐。
兩宋時期,海外貿易發達。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政府還特別重視海外貿易。這樣,海外貿易發達起來。北宋時,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非洲,有幾十個國家與中國進行貿易。南宋時,海外貿易更加發展,外貿稅收成為國庫財富重要來源之一。
(4)元代商業的繼續繁榮
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重新疏浚了大運河,疏浚後的大運河從杭州直達大都;開辟了海運,海運從長江口的劉家港出發,經黃海、渤海抵達直沽(天津);元政府還在各地遍設驛站,橫跨歐亞的陸上絲綢之路也重新繁榮起來,這些都促使元代商業繼續繁榮。
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華的國際商業大都會。從東歐、中亞,從非洲海岸,從日本、朝鮮,從南洋各地,都有商隊來到大都。城內各種集市三十多處,居民不下十萬戶。國內外各種商品川流不息地匯聚於此。「百物輸入之眾,有如百川之不息。」據說每天僅運入城中的絲即達到千車。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貿易之巨,無人能言其數」。泉州是元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經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國旅行家譽之為世界第一大港。元政府在這里設有市舶司,嚴密控制對外貿易。
(5)明清時期,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農產品商品化得到了發展;城鎮經濟空前地繁榮和發展,許多大城市和農村市場都很繁華。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匯集了四面八方的特產。在全國各地,涌現出許多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叫做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徽商
徽商即徽州的商人。徽州有經商的傳統,徽州人很團結,注重互相幫助,並且還崇尚節儉。經過幾百年的經營,徽商積累起驚人的財富。建議教師利用課後閱讀與思考中引用的顧炎武的一段話歸納徽商致富的原因。徽商幾乎「無貨不居」,經營范圍很廣,但「首魚鹽」,對食鹽的經營尤為重視。徽商的興起就是從經營食鹽開始的。明代食鹽的生產由官府壟斷。為了解決邊疆守軍糧餉不足的問題,明政府允許商人將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點交納,然後給予他們販賣食鹽的權利。徽州距邊防地點遙遠,徽商起初在鹽業的經營中不佔優勢。但到明中期以後,明政府將納糧改為納銀,徽商紛紛投資鹽業而暴富。徽商經營鹽業積累起商業資本之後,又擴大經營范圍,經營茶葉、木材、糧食等行業,活動范圍遍及全國各地,民間俗諺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在海外諸國也留下他們的足跡,有「遍地徽商」之說。徽商憑借雄厚的商業資本,經營大宗商品交易和長途販運;並且插手生產領域,支配某些手工業者的生產活動;還經營典當等金融行業,獲取高額利潤。徽商從明初至清末興盛了數百年,出現了擁有資產百萬乃至千萬以上的大富商。建議教師請學生觀看課本插圖「徽商的房舍」,然後向學生指出:這是幾百年前徽商建造的房舍,到今天還完好無損。
晉商
晉商即山西商人。他們是和徽商齊名的明清時期我國又一大商幫。他們興起和發展的經過與徽商如出一轍。晉商的興起也是經營鹽業。晉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邊防之便,為官府運送軍糧,獲取販鹽的權利,經營鹽業致富,成為富有的大鹽商。他們積累起巨額商業資本之後,逐漸擴大經營范圍,販賣絲綢、鐵器、茶葉、棉花、木材等。到清代乾隆年間,晉商開始興辦金融機構票號,經營存款、放貸、匯兌,也可以為官府代理錢糧。經過長期的經營和積累,晉商的財力不斷壯大,到清代時,資產達百十萬者不可勝數,晉商首富亢氏的資產多達數千萬兩。晉商的活動范圍極為廣泛,許多人甚至走出國門,到日本、東南亞、俄羅斯等地去做生意。
Ⅶ 中國古代的商業
不同時期不一樣
在秦以前,基本都是農業
漢朝時,商業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已回經是繁榮的商業,答那會還有著名的絲綢之路
在唐朝時,是盛世經濟的繁榮,商業自然也是
到了宋代,民族政權並立,但是南宋的商業繁榮,且經濟中心南移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後來清朝閉關鎖國,也是自給自足的商業封建經濟
Ⅷ 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有何特點
1、商業起源早,並來且自不斷發展: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出現了以物易物的原始商業,並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2、古代中國的市場交換比中世紀的西歐發達,這也從一個側面充分體現了古代史上中國經濟的遙遙領先地位,因為商業的發展與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緊密相連、相輔相成。3、中國古代商業只是作為自然經濟的補充而存在,不能動搖封建經濟制度,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條件。因為受重農抑商政策制約,中國古代商業發展艱難而曲折,古代商業與商人的命運與政府的商業政策密切相關。4、古代商業發展始終處於封建政府的壓抑和控制下,大商人必須同封建勢力相結合,在古代中國市場上最有勢力的商業資本都是享有特權的官商。5、城市商業經濟發達。
6、以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發達,構成了古代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促進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榮,國內貿易、邊境貿易和對外貿易全面發展。7、商人群體活躍,到明清時期出現大商幫。8、在商業發展的基礎上中國也幾乎與西方同時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但並未發展到工場手工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