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美譽的省份是
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美譽的省份是山西省。
山西是我國現存各類古建築最多的省份回,共計4萬余處,上迄唐答代,下至民國,時代連續,品類齊全,構成了我國建築史上品質超群、蔚為壯觀的古建築標本體系,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很高的文化欣賞價值,享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之美譽。
B. 中國古代著名建築遺址
1、兵馬俑
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博物館位於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使得觀眾驚嘆不已,是一個世界都為之震驚的發現。
2、故宮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
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3、拉薩布達拉宮
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的布達拉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
整座宮殿依山而建,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宮內收藏了無數珍寶,堪稱一座藝術的殿堂。它是西藏地區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堡式建築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宮殿。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型古代宮殿。
4、長城
有2000多年歷史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世界奇跡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艱巨工程與防患意義。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力量與智慧的結晶。
5、曲阜三孔
曲阜三孔指的是孔府、孔廟和孔林。山東的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儒家文化也是在這里誕生的。儒學至今影響著中國的思想,因此曲阜無疑就是誕生這一文化的「聖城」。
曲阜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無論是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文化中都佔有顯著的地位,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6、華清池
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的華清池,又叫華清宮。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以溫泉湯池著稱。這塊風水寶地被歷來統治者作為游宴享樂的行宮。
6000年的溫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園林建築史,鑄就了這座旅遊風景名勝。而今皇室繁華不再,遊人仍然可以在這里洗溫泉澡,講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7、三星堆
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的三星堆,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千年的歷史的三星堆,出土了寶貴的文物,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
8、都江堰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都江堰,既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自然遺產。都江堰建設於古代並使用至今,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9、西安碑林
西安市南城牆魁星樓下的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該博物館在孔廟舊址上擴建,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
館區佔地面積31900平方米,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書法四部分組成,設七個陳列室、六條游廊和一個碑亭,陳列面積4900平方米。
10、西安城牆
西安城牆位於西安市中心,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建設而成。完全圍繞「防禦」戰略體系,城牆的厚度大於高度,穩固如山,牆頂可以跑車和操練。
從明洪武始建至今,城牆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是中世紀後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築之一,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
C.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
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圓明園、大雁塔、小雁塔、河南少林寺、回南京明孝陵、武漢黃鶴樓、答長城、盧溝橋、趙州橋、承德避暑山莊、杭州凈慈寺、揚州個園、徽州民居、紹興沈園、南京江寧織造府、南京棲霞寺、鎮江金山寺、鎮江芙蓉樓、洛陽白馬寺、正定大佛寺、曲阜孔府、曲阜孔廟、徐州燕子樓、湖南嶽陽樓、昆明大觀樓、蘇州園林等
拓展資料:
想要去這些古代建築地旅遊可以選擇在淡季出行,淡季不僅人比較少,而且門票和吃住的價格相對來說也會更加便宜
如果想要了解這些古代建築,可以在售票處租一台講解儀,這樣自己可以隨意玩,也有人會為你講解,同時還不用花大價錢請導游
D. 中國十大歷史建築
中國最有名的十大歷史建築解釋如下:
璀璨的中華文化造就了5000年輝煌的歷史。在我們華夏民族的文化瑰寶之中,有多得數不完的東西可以去欣賞和研究,而雄偉的古建築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明珠。
1、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老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間半,是世界最大的宮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整個建築群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體突出。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明、清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它在故宮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中最大的木結構宮殿。故宮是中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收藏著90多萬件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其中有許多稀世珍寶。
2、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佔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布達拉」系舟島,是梵文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拉薩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3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3、慈禧的寢宮——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瓮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20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4、道教宮殿式建築——永樂宮
永樂宮修建於元代,施工期前後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格宏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築群。特別是宮殿內部的牆壁上,布滿了精心繪制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來到山西,自然不能放過去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的機會。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粗大的斗拱層層疊疊地交錯著,四周的雕飾不多,比起明、清兩代的建築,顯得較為簡潔、明朗。幾個殿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排列。
5、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秦始皇陵於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動用徭役、刑徒72萬餘人。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陵園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圍呈回字型,築有內、外兩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基址。
6、唐陵中的傑作——乾陵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為墳,因此比秦漢時的人造巨冢更有氣勢;陵墓的神道極長,石雕剛健雄偉,數量也較前加多,墓內壁畫尤為生動
乾陵不僅外現宏偉,修建堅固,內藏也十分豐富。李治生前酷愛書法,廣為搜集,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李治和武則天均處於盛唐時期,且據勘查,乾陵雖經1000多年,卻未被盜過。由上可以想見,乾陵內部的文物一定十分豐富,極其珍貴。
7、天下第一橋——趙州橋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石拱橋是用石塊拼砌成彎曲的拱作為橋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橋面,以行車走人。而趙州橋的特點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兩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橋結構中最先進的一種。她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單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橋,被世人公認為「天下第一橋」。趙州橋正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其設計者是隋朝匠師李春。趙州橋是正常的交通運輸橋,它的橋身弧線優美,遠眺猶如蒼龍飛駕,又似長虹飲澗。尤其具有藝術特色的是欄板以及望栓上的浮雕。充分顯示了隋代矯健、俊逸、渾厚、嚴整的石雕風貌。整個大橋堪稱一件精美的藝術珍品,稱得上是隋唐時代石雕藝術的精品。
8、天下絕景——黃鶴樓
黃鶴樓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之巔,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自古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代名士都先後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而崔顥的詩《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一直被認為是「唐詩七律壓卷之作」,很多人都能背誦。因這首詩,成就了黃鶴樓「文化名樓」的地位。
9、江南名樓——岳陽樓
湖南嶽陽市著名古建築,它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前身是三國時(215年),吳國魯肅練水兵士構築的閱兵台。唐開元四年(716年)中書令謫守岳州,在此修樓,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宋慶歷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時重修,並請范仲淹撰《岳陽樓記》,於是名聲更大,成為我國南方一大名勝。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六年(1867年)再建,保持宋代建築的藝術風格。
10、中國第一塔——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在登封縣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內。嵩岳寺原名閑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離宮,後改建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間,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歷史。
E. 中國著名古代建築風景旅遊勝地
1、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皇家宮殿,國家5A級旅遊景點,世界五大宮之首,世界文化遺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從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宮博物院幾乎每周一閉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區。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園,也稱驪山陵。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其規模之大、陪葬坑之多、內涵之豐富,為歷代帝王陵墓之冠。根據考古工作發現,秦陵的陵基為近覆斗方形,夯土築成,陵基東西寬345米,南北長350米。圍繞封土堆,在地面上還築有兩重南北向長方形城垣,內城和外城的四面均有城門,城的四角還築有角樓。1987年被列入物質文化遺產。
3、蘇州園林(拙政園、虎丘山、留園)。
蘇州園林又稱「蘇州古典園林」,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蘇州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美譽。
4、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風景名勝區。
承德避暑山莊: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1961年3月4日,避暑山莊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頤和園、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F. 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位於北京市宣武區永定門內大街西側,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公元142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農諸神及舉行藉田典禮的場所。
先農壇的全部建築由內外兩重圍牆環繞,平面為北圓南方的長方形。壇內建築可分為三組,即先農壇、天神地祗壇和太歲殿。先農壇組包括壇台、神廚神庫、神倉、具服殿、觀耕台、慶成宮,用於祭祀先農和舉行藉田典禮。天神地祗壇用於祭祀大地和山川等自然神。太歲殿是一組雄偉的建築群,用於祭祀太歲。
先農壇始建於明代,明清兩朝的皇帝於每年春日率百官來此,親自手執耒耜在著名的「一畝三分地」藉田,並祭祀先農,同時發市「藉田詔」,以告示天下,勸農耕作,1979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先農神壇--先農神壇是皇帝祭祀先農神的祭壇。先農神壇呈方形見方約15米,高一層約1.5米,由石包磚砌,四面有台階各8級。宰牲亭--宰牲亭是祭祀宰殺犧牲的亭子。神廚神庫院--神廚庫院是存放先農諸神神位和准備犧牲祭品的院落,位於先農神壇的正北。由正殿,東、西配殿和兩座六角井亭組成,正殿稱為神版庫用供奉先農神的牌位,東配殿為神庫,存放祭祀和親耕用品的地方,西配殿為神廚。俱服殿--俱服殿為皇帝親耕前更換親耕禮服的地方,位於觀禮台的北方。觀耕台--觀耕台為皇帝親耕完畢,觀看王公大臣們耕作的高台。觀耕台呈方形見方18米,高一層1.9米,四面各有台階9級,台階踏步由漢白玉條石砌成,側面雕有蓮花圖案。
一畝三分地是皇帝親耕的田地,位於觀禮台的南方。俗語所說的一畝三分地就是由此而來。神倉院--神倉院是存放耕田收獲的穀物的地方,親耕收獲的穀物供北京各壇、寺廟祭祀使用。院子分為前後兩個院,前院有收谷亭、圓廩神倉和庫房,後院是祭器的庫房。神倉院建於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
先農壇是明、清皇家祭祀建築的傑出範例,建築布局基本完整的明代皇家建築群,中國封建社會典章制度的實物見證,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太歲殿建築群位於先農壇內壇北門西南側,是為祭祀太歲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靈之地。其東鄰神倉,西近神廚,南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農壇內壇建築的中心地帶,建築體量為先農壇之最。太歲殿組群建築佔地約9076平方米,內有四座單體建築,中軸線從南向北依次為拜殿、太歲殿,東西兩側各有廂房11間,建築間用圍牆相連,拜殿兩側牆及東西牆北側共設隨牆門4個。
拜殿建築面積約860平方米。通面闊七間50.96米,進深三間(8椽9檁)16.88米。前置332.5平方米的月台,正面置六階台階三個。後檐分別在明間、稍間置六階台階。殿內北部減去金柱四根,其木構架結構與宋《營造法式》的「八架椽屋乳*%對六椽*%用三柱」類同。徹上明造。屋面單檐歇山式,黑色琉璃瓦綠琉璃瓦剪邊。檐柱頭有砍殺。斗碩為五踩單翹單昂鎏金斗碩,明間及次間補間斗碩六攢,稍間及盡間為四攢,四周共用柱頭斗碩22攢(包括4攢轉角斗碩),補間斗碩84攢。殿宇前檐中三間用四扇格扇門,稍間下砌檻牆,上置四扇格扇窗,盡間砌牆,後檐七間全開四扇格扇門,格扇形制為四抹頭,菱花為三交六碗。
太歲殿建築雄偉高大,建築面積1118.2平方米。通面闊七間51.35米,明間、稍間前置六階台階,進深三間(12椽13檁)25.7米。其木構架結構形式基本與故宮太和殿上層類似。徹上明造。屋面單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綠剪邊。柱礎石為素麵覆盆式,檐柱高6.2米,柱頭有砍殺。金柱高10.35米,建築室內總高15.97米。斗碩為七踩單翹雙昂鎏金斗碩,明間及次間補間斗碩六攢,稍間及盡間為四攢,四周共用柱頭斗碩22攢(包括4攢轉角斗碩),補間斗碩96攢。殿宇前檐七間各開四扇格扇門,其餘三面砌牆,格扇為四抹頭,菱花為三交六碗。殿內明間北部有神龕,無神像。拜殿及太歲殿均用金龍和璽彩繪。
東西配殿建築面積各為755.3平方米。其面闊各11間55.56米,進深三間(6椽7檁)13.58米,前出廊,僅明間置五階台階,南北兩側於廊步盡頭置如意踏跺三級。懸山黑琉璃瓦屋面。東西配殿大木構架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結點的柱頭直接承載大斗,斗正面出梁頭,側面出檁枋,柱間用額枋相連接,柱頭有卷殺,柱有側角。殿宇通面闊11間,各開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門。彩畫為龍錦枋心。
太歲殿院外東南側有磚仿木結構無梁建築焚帛爐一座,為焚燒紙帛祭文之用。西向,面闊6.6米,進深3.74米,黑琉璃瓦綠剪邊,歇山屋面,須彌底座,正面設三個大小不同的拱券門(中門稍大),四角有圓形磨磚圓柱,柱上磚制額枋處雕刻明代旋子彩畫,上置磚仿木五踩單翹單昂斗碩,周圈有轉角斗碩4攢,補間斗碩27攢。
太歲殿組群建築,於1987年收歸文物部門管理,同期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救性修繕,並根據《順天府志》記載「垣內南北東西各三間」,復建四角值房。現由古建博物館使用,殿內陳列《中國古代建築展》。 神倉院位於太歲殿東,又稱東院。原為明代旗纛廟,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建為神倉。南牆正中有磚砌拱券門三座,黑琉璃筒瓦綠剪邊,前院正中有圓亭一座即神倉,黑亭琉璃瓦綠剪邊圓攢尖頂。前有方亭一座,為收谷亭,四角攢尖頂,6.9米見方。後對隔牆拱門,可通後院。收保亭東西各有東西房兩排,為神倉谷,南側東西倉,筒瓦硬山頂,面闊三間,旋子彩畫;北側東西倉,黑琉璃瓦綠剪邊懸山頂,木板牆,上有天窗,面闊三間,通寬12.5米。後院正中為瓷銅器庫,筒瓦懸山頂,面闊五間,旋子彩畫。東西各有配殿三間,簡瓦懸山頂,旋子彩畫。神倉秘貯藏五穀祭品的處所。
G.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館舍簡介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建築布局整齊大氣,雄偉壯觀,古色古香,給人一種庄嚴肅穆的感覺。現有的陳列基本位於太歲殿、拜殿、西配殿等展區。穿梭在各個展廳,如同遊走於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華夏民族七千年建築文明史一一浮現眼前,而自身也彷彿化作那畫卷中的主體——「萬物之靈長」的人類,正親身體驗著華夏建築史上的無限神奇與魅力。
展廳內陳列的「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詮釋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精奧,令參觀者眼界大開。它以大量豐富多彩的圖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實物、細致精美的模型,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從茅茨土階的原始狀態發展到明清時代城牆高築、布局嚴整的宮廷建築所走過的漫長里程。漢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綺麗,元之自由,明清之規范,各時期的建築風格盡收眼底,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領略到中國各地區建築之特色——北國之雄渾,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朴真,讓人不得不感嘆我國古代建築歷史悠久、成就燦爛。
民居展廳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里用實物展示了我國民居的演進——從巢居到干闌式建築,從半地穴式建築到泥牆房屋。居住的歷史折射出古人在思索、解決人與自然、與環境空間關系時所體現出的智慧和哲理,令人嘖嘖稱贊。在展出的眾多民居模型中,婉容故居模型備受矚目,這大概與她的身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吧。婉容故居,布局整齊而又參差有致,具備了老北京傳統四合院的所有要素:廣亮大門、影壁、垂花二門、正房、跨院、抄手游廊等,樣樣俱全。讓許多人羨慕的是院中還有一個別致的小花園,園中樹木假山掩映其間,古徑通幽處,盡顯清靜素雅。一位遊客禁不住感嘆:「如果能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該多好啊!」周圍的人不約而同地點頭。
博物館的主要展覽有「古壇掠影-先農壇史料圖片展」和「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發展簡史」。
H. 哪個地方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
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築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實為國內所罕見。其中有始建於西周,擴建於明洪武3年(1370年),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擊城牆;有始建於北漢天會七年(963年)被列入我國第三位的現存最珍貴的木結構建築鎮國寺萬佛殿。殿內的五代彩塑堪稱珍品,是研究中國早期彩塑的樣本;有始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年)、被譽為「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寶庫」,現存宋元明清彩塑2052尊的雙林寺;有中國宋金時期文廟的罕見實物——文廟大成殿;有中國金融上的開山鼻祖,被譽為「天下第一號」、「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有始建於唐顯慶二年,國內古建築中罕見的「懸梁吊柱」奇特結構清虛觀。觀內20餘尊木雕神像是研究中國古代木雕造像藝術和道教發展的稀有之物;有遍布古城內外1000通碑刻及年代不一、形式多樣、色彩續紛的各種琉璃實物。同時,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築的薈萃中心之一。古城內現存4000處古、近代民居建築中,有400餘處典型地體現著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築的風格和特點。
平遙古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它完整地體現了17至19世紀的歷史面貌,為明清建築藝術的歷史博物館。其古建築及文物古跡,在數量和品位上均屬國內罕見,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變遷、城市建築、人類居住形式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I. 北京與歷史有關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乘1、2、10、59、120路,或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站下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一座以歷史與藝術為主,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悠久文化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集文物徵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於一身,系統地收藏了反映中國古代、近現代、當代歷史的珍貴文物。
首都博物館:
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
乘1、4、52路工會大樓站下車;或地鐵1號線木樨地站下
首都博物館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博物館共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包括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辦公科研樓。這里的展覽陳列多為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的珍品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
北京民俗博物館:
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141號
乘101、109、110、112、750、846、855、858路神路街站下
北京民俗博物館設在集元、明、清古建群為一體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東岳廟,是京城唯一一家國辦民俗類博物館。博物館旨在保護、挖掘東岳廟歷史文化,徵集北京地區民俗文物,研究、展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內常年舉辦老北京民俗風物系列展,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都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宣南博物館:
北京市宣武區長椿街9號
乘6、57、715路牛街站下
京城名剎長椿寺修繕一新後特辟為宣南博物館。該館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投資近千萬元。博物館設有「悠悠宣南」、「宣南士鄉」、「英烈足跡」、「梨園勝景」、「城南樂園」、「百年興商」、「民族團結」、「宣南文化保護開發成果」八個展廳。
北京戲曲博物館:
北京市宣武區虎坊路3號
乘6、57、70、102路虎坊橋路口西站下
北京戲曲博物館坐落在宣武區虎坊橋湖廣會館內,是北京市建成開放的第一百座博物館。戲曲博物館基本陳列為「北京戲曲史略」,以翔實珍貴的戲曲文獻、文物、圖片和音像資料,向觀眾展示了以京劇藝術為主的北京戲曲發展史。館藏展品有京劇名家王瑤卿、梅蘭芳的拜師圖,武生泰斗楊小樓演出用的戲裝等珍貴藏品。
J. 中國首都博物館的歷史建築風格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用地面積24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
設計了綠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築物(地面以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左右,建築高度41米。建築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建築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巨大的屋蓋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深遠挑檐;通長的石質幕牆象徵著中國古代城牆;廣場起坡傳承古代高台建築風格;在大廳北門外地面上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築平面中心軸線特點;橢圓形的青銅展館斜出牆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銅、木材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一種歷史的久遠。北廣場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產於自古以來為營造北京城供應石材的房山地區;方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北京最常見的榆木;橢圓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青銅材料,並飾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樣。鋼結構棚頂、玻璃幕牆等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順應了當代建築的國際流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