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越南在歷史上是中國的嗎
越南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是屬於中國的,直到秦末漢初,越南才脫離中國 自立 雖然自立但是在此後的時間里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直到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後才正式劃清與中國的關系。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6年開始施行革新開放,2001年越共九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越南共產黨是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越南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之一。
越南,全稱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英語: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語: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B. 越南以前是中國領土嗎
曾經是中國的,中斷了589年
越南古稱安南,早在秦朝時(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就在嶺南(泛指大庾嶺、始安嶺、臨賀嶺、桂陽嶺、揭陽嶺等五嶺以南的地區)地區設立了桂林郡(今廣西貴港市境)、南海郡(今廣州)、象郡(今廣西來賓象州縣)三郡,並遷徙五十萬人到五嶺,與越人居住在一起,和睦相處,共同開發,加強了民族的融合。
漢文帝時(公元前207年),南越王趙佗歸順。趙佗自稱是中原漢人(太原一帶),為避秦末戰亂,帶族人逃到這里。現在國家安定,所以率部歸順。漢文帝封其為南越王,永鎮南番。(史記、漢書、資治通鑒都有記載)
漢武帝時(公元前111年),設立了交州(今廣州)。下轄交趾郡(今越南河內附近)、九真郡(今越南清化附近)、日南郡(今越南廣治附近)、南海郡、蒼梧郡、玉林郡、合浦郡共七郡。後四郡由於文化較高,交通便利,漢族的政治文化影響較強,越族人便逐漸朝著與漢族人融合的方向發展;而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由於文化較低,交通不便,受漢族政治文化影響也小一些,少數漢人就朝著與越族人融合的方向發展。
秦漢時期,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仍處在氏族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漢朝雖在其地設立郡縣,但基本上依俗而治。郡守、縣令的統治很松,基層政權仍掌握在雒王、雒將、雒侯手裡,故稱其民為雒越。東漢初期,錫光、任延分別任交趾、九真太守,教其民耕稼,制衣冠履,設媒娉,立學校。這些措施,客觀上有利於交趾地區的氏族社會和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自此後,越南處於中國封建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直至中國宋朝以前都是中國的郡縣,稱為「郡縣時代」。公元10世紀前70年內,出現了12個割據政權,史稱「十二使君之亂」。公元679年,唐朝在南越設安南都護府,「安南」的名稱由此而來。
明永樂時期(公元1406年),永樂皇帝派張輔率軍平定叛亂,設交趾布政使司(1414~1427)。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
C. 歷史上中國丟失的領土有哪些越南曾經是中國的領土嗎
一、外蒙,失去外蒙的史實其實是非常清楚的,是國民黨政府一手丟失的,與共產黨毫無關系,二戰勝利後外蒙要求獨立,國民黨政府與蘇聯經過談判,1945年8月14日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同意外蒙古就是否獨立進行公投。公投結果是97.8%的蒙古公民贊成外蒙古從中國獨立出去,當時國民政府派出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帶觀察團前往對投票進行監督,公投後國民政府承認公投結果,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並與蒙古建交。1961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630號決議案,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當時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中華民國政府也並沒有反對。由此可知,失去蒙古,中國由桑葉變公雞完全是國民黨的責任,與共產黨無關。
二、海參崴,指責共產黨對失去海參崴負責是所有指責中最荒誕無聊的,如果有人相信此說法可以說此人已經愚蠢到家,徹底沒救了,因為只要在中國上過學,只要學歷是初中水平,就都學過相關內容,初中課本里寫的很明確,在滿清時期沙俄通過《北京條約》《璦琿條約》割走了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海參崴就在烏蘇里江以東,1860年11月14日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白紙黑字,瞎子才看不見,所以我懷疑這些傳播相信此謠言的人都是海外反華勢力僱傭的,因為中國人不可能如此無知白痴。
三、唐努烏梁海,此地區位於外蒙北部,與中國並不接壤,外蒙開始走上獨立道路後,唐努烏梁海也於1921年獨立,建立圖瓦共和國,並與蘇聯在1925年建立「外交關系」,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圖瓦共和國參加蘇聯衛國戰爭,1944年圖瓦共和國決定加入蘇聯,正式成為蘇聯領土,中國當時的民國政府對此鞭長莫及無可奈何。失去此領土,有沙俄蘇聯引誘鼓動的因素,也有中國國力衰弱無法實施有效管轄的因素,無論怎樣,失去唐努烏梁海都是在民國時期,與共產黨毫無關系。
四、長白山天池,天池我去過,可惜去的那天大霧彌漫,能見度極低沒有看到美麗的天池,天池確實有一部分位於朝鮮境內,但說共產黨割讓天池給朝鮮就很扯淡了,中朝兩國傳統邊界基本以長白山和鴨綠江為界,但是並沒有明顯細致的劃分,也從來沒有簽署過邊界條約,在滿清時期朝鮮是中國的屬國,中國當然不可能與朝鮮平等的去談邊界問題,隨後朝鮮變成日本殖民地,中國與日本沖突在即,大戰一觸即發,自然也不可能有閑工夫去和日本軍國主義談劃分邊界的事,在朝鮮建國後,雙方的邊界劃分才有可能實現,根據雙方平等友好協商,1962年中國和朝鮮政府在平壤簽訂了《中朝邊界條約》劃分了中朝邊界,對於從來沒有劃分過的邊界進行劃分,自然是各有所得,怎麼能說是喪失領土呢。
五、緬甸江心坡,這是指中國緬甸之間的位於中國雲南高黎貢山之東,恩梅開江及邁立開江之間地帶,早在1927年民國期間英國就已經實際佔領了此地區,英國對此進行了有效管制,1941年英國借中國抗戰處境艱難,急需外援,對英國控制的滇緬公路有著很大仰賴的時機,以關閉公路的威脅為施壓手段,於1941年6月18日與民國政府換文,確定江心坡地區歸屬緬甸,此次劃定的邊界線,史稱「1941年線」。國民政府對此線是承認的,在抗戰中的1942年,國軍一部曾進入江心坡建立抗日基地,英國立刻提出抗議,國民政府政府隨即令國軍從江心坡撤出,表明對此土地屬於英國。二戰之後,1947年緬甸獨立,英方向緬甸移交江心坡地區的行政權,對此中華民國政府也未提出異議,說明此已經不是爭議土地。由此可見,這和外蒙一樣,又是國民黨的民國政府的責任,與共產黨毫無關系。
四、中國印度邊界,中國印度邊界爭議主要分東西兩段,西邊是新疆的阿克賽欽地區,東邊是西藏的藏南地區,這里插句題外話,英國這老牌殖民者真是狡猾大大的,無論在什麼地方走人後都留一個爛攤子禍亂他人,印度獨立搞個印巴分治,鬧的幾十年不消停,一場又一場的印巴戰爭,死亡上百萬無辜者,英國人製造麻煩製造分裂的手段真是高明,所以當年中國在香港問題上硬是按著英國人的脖子把這塊肥肉吐出來真是不易。
中國印度邊界西段的阿克賽欽地區一直由中國控制,印度從未染指過,此地是由新疆進入西藏的戰略要地,中國在此修建了新藏公路,印度對此多次抗議但也無可奈何。中國印度東段邊界藏南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之南,這是英國人在1914年炮製的麥克馬洪線劃給印度的,但問題是這條線是非法的,因為當時英國人只是與西藏政府代表進行換文,西藏政府並沒有授權給代表劃界的權利,西藏當地政府不承認此線,至於中國的中央政府更是不知道有這條線,從來沒有承認過。中國的建國與印度的獨立幾乎同時,本來雙方關系很好,但由於邊界糾紛鬧的很不愉快,最後在1962年打了一仗,印度慘敗,邊界問題就這么一放幾十年,目前西段阿克賽欽地區由中國實際控制,東段藏南地區大部分由印度實際控制,中印邊界爭端是一塊最難啃的骨頭,但雙方都沒有簽署邊界協議,所以並不能說中國失去了藏南地區給印度,印度也不會對中國佔領下的阿克賽欽地區放手不要,就這么維持吧,用鄧小平的話說,讓後代人比我們聰明,讓後代人去解決。為了獲得解決爭端的有利地位,中國必須自強,必須發展,強大了才能維護領土完整國家安全,什麼時候中國強大到世界第一了,邊界領土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五、中越海上的白龍尾島,這個謊言曾經蒙蔽過很多人,事實上在1887年中國與法國簽署邊界條約時,白龍尾島就是在越南一側,後來奠邊府戰役結束,法國戰敗失去了印度支那,越南分裂為北越和南越,白龍尾島在北越一側,中國是支持北越的,當時戰爭剛結束,北越政府無力顧及海島,為避免白龍尾島被海盜或南越侵佔,中國於1955年臨時占據此島,兩年後將此島交還北越政府,所以明白了嗎,白龍尾島從來不是中國領土,丟失一說毫無根據。
六、中越陸地邊界老山法卡山者陰山,以上這些地區全部在中國境內。
共產黨執政後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問題非常重視,竭盡全力挽回曾經失去的領土,其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收回香港主權,要知道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都是被明確割讓給英國的,讓日不落帝國吐出她吞下去的土地,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收回的領土,比如珍寶島
越南只能說部分是中國的領土,大部分時間只是中國的藩屬國。
D. 越南歷史的中國領土時期
主詞條:南越國、二征起義
中國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繼而進攻位於華南、越北的百越(又作百粵)。前214年,秦朝設置桂林郡(在今中國廣西省)、南海郡(在今中國廣東省)及象郡。秦朝對此三郡推行移民實邊的政策,將中原內地的民眾遷徙到這里,讓他們「與百粵雜處」。
秦末,中國內亂,南海郡尉趙佗割據當地。中國史書記載他迅速擴張勢力,「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成立南越國。南越國對中原的西漢王朝入貢受封,對內實行「和集百越」的民族政策,在越北地區,「令二使典主交阯、九真二郡人」,設立官署以作統治。南越國又透過軍事壓力及財寶饋贈,增強對鄰近部族閩越、西甌、駱等的影響力。
南越國在越南歷史里又被稱為「趙朝」,封建時期史家如黎文休、吳士連等把南越國視為越南史上的正統王朝,到現代卻遭到否定,史家陶維英指出它「只能是外族侵略者」,「企圖開疆拓土,侵佔我國辟為郡縣」;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稱之為「只是中國封建集團內部的一支割據勢力」。
公元前111年,西漢武帝滅南越國,越南成為漢朝領土。漢朝實行直轄統治,設立「交趾刺史」(後又改為交州),轄境橫跨中國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的北、中部。位於越南北、中部的交趾(交趾又作交阯,在今河內一帶)、九真(今清化省、乂安省一帶)、日南(今廣平省、廣南省一帶)三郡便屬於它的管治范圍。各郡內又管轄若干縣份。西漢對越南的統治政策有三個要點,分別為「與民生息」、「因其故俗治,毋賦稅」及「諸雒將主民如故」。西漢末年,交趾郡太守錫光教導當地民眾禮義;東漢建武初年,九真太守任延教民耕稼,制定婚姻嫁娶制度。錫光和任延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並使越南開始沾染華風。
建武年間,交趾郡轄下的一位女姓雒將(雒越人領袖)征側被太守蘇定「以法」懲治,征側不服,乃於公元40年,與其妹征貳起事反抗,史稱「二征起義」,一度攻下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六十五城。東漢朝廷派大將馬援率軍鎮壓,最終在43年殲滅征氏姊妹,事件遂平。 主詞條:前李朝
公元43年,東漢大將馬援重新平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後,在當地推行新措施,包括修治城郭,整頓水利,又向朝廷報告越律及漢律抵觸之處,然後跟越人「申明舊制」,駱越人從此遵行馬援的措施。相傳馬援在交趾「立銅柱」,成為當時的「漢之極界」。
兩漢時期,越南北、中部地區是漢朝對外交通樞紐。自日南郡出發,可到達南海、印度洋沿岸各地。東漢時,南海及西方的葉調國(在今爪哇)、撣國(在今緬甸北)、天竺國(今印度)、大秦國(即羅馬帝國)等國人士到中國內地時,都會以日南郡為必經之道。
公元2世紀,日南郡常有「象林蠻夷」起事,對抗漢朝政府。現代學者認為,這些蠻夷起兵事件,象徵著林邑國(即占婆國)的建立。
中國在東漢晚期出現州郡割據的局面,交趾太守士燮亦於187年至226年長期控制交州全境,而九真、合浦、南海等郡的長官職務都由士氏兄弟出任。據歷史記載,士燮為人寬厚,禮賢下士,吸引了中原名士前來投靠,交州因此成為東漢末至三國初年相對安定繁榮之區。後世越南史家的高度評價士燮的統治:「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於後代,豈不盛矣哉!」佛教思想家牟子便是在士燮時期投靠交趾,寫成佛教要籍《牟子理惑論》。中國江南的東吳勢力崛起後,士燮於211年投附,名義上隸屬孫氏,實質仍操有自主權。226年士燮死後,吳主孫權打算削弱士氏家族在交州的勢力,遭士燮之子士徽等人反抗,吳將呂岱遂設計誘殺士徽兄弟,奪得交州控制權。
248年,交趾、九真民眾起事反吳。據越南史籍所述,是次起事的領袖趙嫗能乘象作戰,在山中對抗吳軍。吳廷派交州刺史陸胤討伐,最終平息事件。而在全中國的局勢而言,東吳為三國時代的割據政權之一,與北方的曹魏(後被司馬氏所篡)交爭,影響到交州政局。263年,曹魏出兵占據交趾、九真、日南三郡。265年,司馬氏代魏,成立西晉,繼續管治交州三郡。268年,吳主孫晧派陶璜等率兵反擊,到271年大破晉軍,收復交州,陶璜任交州牧。東吳最終在280年被西晉所滅,交州牧陶璜亦投降,越南遂歸西晉統治。西晉朝廷聽取陶璜建議,為使交州免受南方林邑國(占婆)的威脅,維持其地方兵力。
316年,中國北方被五胡各族所據,晉室南渡,是為東晉。東晉期間,交州常有軍事將領互相攻殺或據地作亂,又有林邑國入侵,局勢長期不穩。東晉末年的大型民變孫恩盧循之亂亦蔓延至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擊敗盧循,結束動亂。420年劉裕代晉,建立劉宋(與南齊、南梁、南陳合稱「南朝」),繼續任杜慧度為交州刺史。杜慧度任職期間,整頓風俗,改善人民生活,修建學校,使交州出現安定局面。劉宋末年至南齊初年(468年至485年),交州人李長仁及其從弟李叔獻,先後以「行州事」的名義專制一方,違抗朝廷,最終因南齊朝廷擬欲征討,李叔獻才交出權力。
南梁時期,因交州刺史蕭咨為政苛暴,引起當地人士李賁的不滿及起兵,據有交州,於544年稱帝,改年號為「天德」,越南後世稱李賁為「李南帝」,其政權為「前李朝」。南梁朝廷於545年派陳霸先率軍鎮壓,擊敗李賁,李賁終在549年被部下所殺。中國正史又提到,李賁敗死後,其兄李天寶逃到九真繼續抗爭,最終亦被陳霸先殲滅。而根據越南史家的描述,前李朝在李賁死後,其部下趙越王、兄長李天寶、族人李佛子等仍繼續領導,至602年李佛子投降隋朝,前李朝才結束。 公元602年,即中國隋文帝仁壽二年,交州有李佛子稱兵割據,隋廷派劉方征討,李佛子懼而請降,越南又歸於中國統治之下。到隋朝亡後,唐朝重新崛起,消滅南方的蕭銑勢力,越南便入於唐。唐朝政府對越南地區的行政建置數有變更,例如有「安南都護府」、「靜海軍節度使」等官署。
在唐代,越南地區受中國內地文化發展,且有著名詩人杜審言、沈佺期等曾在當地任官,使其文風盛行。愛州(在今越南清化人姜公輔便為唐代越南文士的代表人物,曾在唐廷任職高官,並有作品傳世。然而唐室治下的越南亦常常出現亂事。當地民眾曾發動數起大型叛變,如722年的梅叔鸞起事、791年的布蓋大王馮興起事等等,最終為唐室所平。在對外關繫上,唐代中晚期先後有環王國(即占婆國)、南詔國侵擾越南地區。環王國在9世紀初(時為占婆第五王朝時期)入寇驩州及愛州,唐軍旋即將之擊退。南詔國為唐朝西南方的鄰國,雙方時有交戰,9世紀中期南詔數度攻打安南,863年更占據府城大羅(又稱羅城、安南城,即今河內),866年才由唐將高駢奪回。唐廷從此採行藩鎮制度統治安南,設置「靜海軍節度使」,由高駢任節度使。高駢管治時致力建設,重修大羅城,整頓河道以便航行。唐代人的河渠工程對越北有相當建樹,據《天威徑新鑿海派碑》所述,當地河流原本危險難行,「舟人所歷,毛發自寒」,經整頓後「則安流坦途,不復經斯險矣」。
唐朝衰亡時,交州土豪曲氏家族掌管靜海軍節度使一職,與中國嶺南的南漢政權相爭。930年南漢滅曲氏,但交州本地將領楊廷藝等仍爭奪自主權。938年,廷藝舊將吳權控制當地,南漢出兵討伐,吳權在白藤江植入大樁,待潮漲時引南漢軍船來到,此時潮水退卻,南漢軍船因碰到大樁而擱淺,吳權乘機派舟師擊敗南漢軍隊。戰後,吳權自立為王,建立吳朝。吳權的勝利及建政,在越南獨立進程中具重要意義,後世越南史家評道:「我越之正統,庶幾乎復續矣。」
中國近千年的統治,對越南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歸納指出:「我交州地區自漢以迄於五代仍是內屬中國之地,因而中國的治亂也影響到我們的國家」;「當儒教、老教(指道教)、佛教在中國興盛之時,我交州之地還屬於中國,因而我們的人也皈依了這些宗教。後來我國自主之後,這些宗教更形興盛,例如佛教盛於丁朝、前黎朝和李朝,而儒教盛於陳朝以降。凡風俗和政治大抵都是由學術和宗教演化而出。而我們的人已尊奉了中國的學術和宗教,則我們的一切也都完全效法中國。」
E. 越南曾經是中國領土把關於這個的歷史說清楚
確切的說,越南南抄北方在古代都有部分地區是中國領土。 越南北方,古代是百越的領地,在秦朝被征服,屬於桂林郡。漢朝時向南征服,大概達到今天承天-順化省地方,建立了九黃郡和日南郡,統稱交趾或者交州。 越南北方被中國控制的地區主要是今天紅河平原地帶,不包括西部山區,民族主要是越族。大概在唐朝以後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南部在漢代就分離出去,據說是當時的縣丞性曹的建立的,國名叫做占婆,中國叫占城。主要民族是占族和真臘族(就是柬埔寨高棉族)。 北方建立的國家,最初叫交趾國,後來自稱「大越」,開始擴張,在大概明朝後期滅亡了南方的占婆國,然後繼續向南,佔領了湄公河三角洲附近的水真臘國家,領土基本上成型。 也就是說,越南從北到南,是:越國、占婆國、真臘國。除了真臘,前兩個都曾經是中國的領土。 越國實際上在五代以後就沒有被中國實際管轄了,占婆在唐代就沒有。在唐代占婆又叫做「林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舊唐書》,有相關記載。明朝打算收復所有的「漢唐故地」,曾經佔領過越國,但是因為民族關系沒搞好,又受到當地土著的反對最終撤退。占婆則根本就沒到過,是「不征之國」。
F. 越南歷史上屬於中國嗎
古越南人屬於中國百越族的一支,公元前214年,秦軍征服南越,設立三郡,其中象郡就在越南北部。
創立越南王國的君主最早均為古中華人。越南在秦朝被鬆散地統一,在秦漢的改朝換代中,開國國王當然也是中國人,開國前是秦王朝南海郡民軍司令,乘秦末內亂而獨立為南越王國(首都廣州,管越南北部)。在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及其後的開疆拓土戰爭中,中國將其並入漢國,故土的越南北部分為數郡(越南河內的交趾郡,越南清化的九真郡,越南東河的日南郡)。
公元4世紀東晉時代,中國開始分裂了長達260年的最長、最大分裂,直到隋朝,此時越南北部依然繼續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大分裂給南方偏遠地區也帶來一些好處,因受中國北方戰亂的影響,大量漢人從北方中原一帶大量南遷到原來沒有太多中華文化的地方,如廣東、廣西、福建和越南等,這些人各種各樣,但最主要的成分卻是著名的客家人(在當時即為漢人)。在當時幾個地區的漢文化都不高,而且差不多。不幸的是,盡管有大量的華人移民到越南,但那是因各種戰亂而南遷的中華人,他們的南遷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舉措。因為殖民和移民的原因,相當部分的越南人多少有華人的血統,甚至說在1000年前他們就是中國人亦無不可。
中國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唐朝帶給中國對外的最大成功,是恢復隋朝的固有疆土。唐王朝最初的目標只希望排除北方突厥汗國的威脅。可是接連不斷的軍事勝利,刺激了當權者的雄心,使唐王朝的疆域回到盛漢王朝時的版圖。唐朝立國60年後,越南重新並人唐帝國,設安南總督府於河內。
唐末的勢微有如漢末,非中華本土部分全部脫幅而去,需要下一個鼎盛的帝國重新拿回。當下一個強盛帝國久久不來時,那這些地區就獨立成功了。事實上世界歷史上強大帝國周圍的國家,大都是以這種形式完成獨立過程的。南漢王國(建都廣州),幾乎重復了此前800年前漢朝吞並南越王國前的態勢。
越南的失去與宋王朝的軟弱有關。宋朝初曾擺平了獨立了60年左右的南漢王國,但對南漢王國中的越南部分則不在乎了。本可收復北越南部分,但在宋朝皇帝自己的不爭氣和偏安習性上,加上越南人的乖巧,一個交趾王國遂在中國批准之下,合法成立。第一任交趾國王死後,宋帝國派了些兵想收回,但不幸敗回。3年後越南人假裝謝罪,同時要求冊封,人類歷來有承認既成事實的習慣,只好同意,第二任交趾國王於是又產生了。後來1000年左右的沖突中,每每越南人一下跪表示謝罪和悔意,古近代中華帝國就會滿意。交趾王國也採用事奉大國政策,對中國的恭順程度,較之高麗王國,有過之無不及。
明朝時因越南的內亂給了明帝國一個機會,派兵攻入越南,此時交趾王國已改名安南。於是,中國宣布撤銷安南王國,改稱交趾省。這個10世紀起脫離中國而獨立的國土,再回歸祖國。但經400餘年的隔絕,統一的條件已非常不成熟,維持了20年的時間後,明朝終於鬆手。此後近500年的時間里,沖突僵持一陣後,越南每每乞求清朝寬容,古近代中國大都面對現實而又顯大度,只求一個名義上的宗主國。而另一個唐時的殖民地朝鮮自唐末脫離中國後,中國再沒去打擾過它,而且一直受到中國這個宗主國的到保護,至今已獨立了1100年之久,這些年中若有沖突發生,妥協的方式有如越南對中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設九郡,其中三郡就是越南北部和中部。
此後直到五代十國,越南都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郡縣,也就是越南的「郡縣時代」。
在此期間,越南的經濟和文化都得到發展,人民起義也未曾斷絕。到了五代十國,由於中國分裂,安南地方勢力便乘機獨立,建立吳氏割據政權。此後越南又屢次變故,南宋時,越南李氏王朝李英宗被封為安南王,越南正 式擁有國號。
李朝政權鞏固後,開始南侵擊敗占婆,他們也曾在北宋時北侵中國,但被宋軍擊敗。
1225年,越南進入陳朝統治,陳朝繁榮強大,還曾成功地擊敗了侵略越南的蒙古軍隊,維護了國家獨立。
明代時,因外戚奪權,胡朝建立,明成祖派兵干涉,滅胡朝,佔領越南十三年,後不得已撤軍。越南又進入黎朝時期,此時期的越南軍,南滅占婆、北侵大明,還迫使寮國臣服。黎朝末期,越南分裂,隨後便被西方殖民者控制,後來淪為法國殖民地。
因為越南與中國戰事不斷,所以北部邊疆存在不少領土糾紛,至今未能妥善解決
G. 歷史上,越南是中國領土嗎
越南古稱交趾、來交州、安南源,中國宋以前歷代王朝均設郡府管轄。越南以奉中國做宗主國為榮,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國明朝皇帝正式冊封黎仁宗安南國王後,歷代新君執政,只有得到中國政府的冊封才能算是正統。是中國的藩籬
H. 越南歷史上是中國的領土嗎是哪個朝代
越南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是屬於中國的,直到秦末漢初,越南才脫離中國
自立
雖然自立但是在此後的時間里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直到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後才正式劃清與中國的關系。
I. 越南以前是中國領土嗎 如果是請問是哪個朝代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公元前214年,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征服當地回的百越諸部族,答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立了三個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駱越)歸屬於象郡管理。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越南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為「北屬時期」或「郡縣時代」。
公元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擺脫了中國的控制。938年的「白藤江之戰」吳權擊敗中國南漢,939年稱王,史稱前吳王,建立吳朝,是越南脫離中國之始。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968年正式脫離中國獨立建國,之後越南歷經多個封建王朝並不斷向南擴張,但歷朝歷代均為中國的藩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