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哪些成就 .打贏脫貧攻堅戰有何
2018年,脫抄貧攻堅在力度、廣度、深度和精準度上都達到了新的水平。我國脫貧攻堅三年行動開局良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進程明顯加快,作風治理和能力建設初見成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舉措扎實落地,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取得突破性進展,資金保障進一步加大,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多年困擾貧困群眾的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通信難、教育難、就醫難等問題,在大部分貧困地區得到了解決。
應答時間:2020-10-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❷ 精準扶貧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精準扶貧」重要理念五年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五年來,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在剛剛閉幕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來自11個國際組織和50多個國家的代表,就此進行了交流並給予高度評價。
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鍾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創造了中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2)中國在扶貧攻堅戰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的背面是粗放扶貧。長期來,由於貧困居民數據來自抽樣調查後的逐級往下分解,扶貧中的低質、低效問題普遍存在,如:貧困居民底數不清,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推測估算),扶貧資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貧年年貧」;
重點縣捨不得「脫貧摘帽」,數字弄虛作假,擠占浪費國家扶貧資源;人情扶貧、關系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表面上看,粗放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幹部的群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不可小覷。
現行的扶貧制度設計存在缺陷,不少扶貧項目粗放「漫灌」,針對性不強,更多的是在「扶農」而不是「扶貧」。以扶貧搬遷工程為例,居住在邊遠山區、地質災害隱患區等地的貧困戶,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是扶貧開發最難啃的「硬骨頭」,
移民搬遷是較好的出路,但是,因為補助資金少,所以,享受扶貧資金補助搬出來的多是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戶,貧困的特別是最窮的農戶根本搬不起。
新村扶貧、產業扶貧、勞務扶貧等項目,受益多的主要還是貧困社區中的中高收入農戶,只有較少比例貧困農戶從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對較少。
❸ 論述新中國成立以來扶貧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不少於一千字
新中國成立以來扶貧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中國的脫貧攻堅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舉世矚目成就的取得,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脫貧攻堅工作,既擁有正確的理論指引,又具有扎實的經濟基礎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一、脫貧攻堅的理論基礎
黨的根本宗旨是指引脫貧攻堅工作的理論基礎。古往今來,受資源約束、發展不平衡以及自然災害甚至戰爭等影響,貧困就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長期存在。既然貧困問題在人類歷史上長期存在,為什麼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提出脫貧攻堅的偉大號召,並且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從立黨之初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為此,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發展、共同富裕,繼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共產黨不懈追求的目標和使命。反觀中外歷史,不乏羅馬輝煌、漢唐盛世時期,所有的封建君主和帝王將相,除了追求文治武功或開疆擴土外,沒有哪個王朝提出過消除社會貧困並努力去實踐。
其主要原因是既沒有為人民服務的覺悟和意識,更沒有將治國理政的宗旨和目標設定在為人民服務上面,所以數千年漫長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雖時有經濟社會的繁榮昌盛,但人民的貧困卻是普遍長期存在。
近看當前的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在短短的三百餘年時間里,藉由工業技術、信息技術等,將人類社會的發展速度提升到空前水平,社會財富創造和積累更是前所未有。但是,三百餘年的資本主義社會進程中,資源掠奪和戰爭、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等不公平不公正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甚至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貧困現象在資本主義社會仍然廣泛存在。
其根本的原因是由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本質所決定。馬克思早在《資本論》中就無情地揭露,資本是追逐利潤的,「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反過來,如果資本不能產生利潤,社會的經濟活動就難以正常運轉,甚至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所以,資本主義社會以及資本背後的政府和國會等,是不會將資金、人力等社會資源投入到不會產生直接「利潤」的脫貧和減貧工作之中。
回顧歷史、對比中外,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有中國共產黨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並為此不斷追求全體人民的福祉,這就是我們當前脫貧攻堅的理論基礎。
二、脫貧攻堅的經濟基礎
持續穩定的經濟發展是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經濟基礎。原始社會在食物分配上的人人平等,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除貧困,因為其物質發展水平極其低下。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國適時實施脫貧攻堅戰略,是因為此時我們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
1978年,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將工作重心向經濟建設轉移並實行改革開放戰略;1987年,在經濟社會發展上進一步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取得舉世矚目成就。2007年、2009年,中國先後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8年,中國GDP總量超過90萬億元,摺合13.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接近16%;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汽車、住房、旅遊已成為中國家庭重要的生活消費。現在,中國已是第一大工業國、貨物貿易國、外匯儲備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因此,持續穩定的經濟發展和物質財富積累是我們黨能夠堅定開展脫貧攻堅的經濟基礎和信心來源。
三、脫貧攻堅的制度保障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脫貧攻堅工作的制度保障。脫貧攻堅工作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同時也具備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關鍵還需要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來確保政策的貫徹落實。
首先是系統的制度設計和政策體系。在制度層面建立脫貧攻堅責任體系,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為此中西部22個省份黨政主要負責人均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並層層壓實責任。
同時,圍繞中央脫貧攻堅精神要求和相關文件部署,中辦、國辦先後制定14個配套文件,中央和國家機關出台200多個扶貧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各地方更是在結合實際情況基礎上制定出台系列地方性脫貧攻堅文件,從而在政策體繫上確保了脫貧攻堅的政策依據和行動指南。
其次是行之有效的組織動員能力和資源調配能力。一是持續加大扶貧資金投入。2013年至2019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1%,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每年新增200億元;同時,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年均增長27.4%,市縣兩級投入也大幅增加。
目前每年有過萬億資金投入貧困地區的縣鄉村用於扶貧和脫貧。二是大力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僅2018年,東部9省市共撥付財政援助資金177億元,動員社會幫扶資金48億元,互派掛職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2.85萬名;中央單位對定點扶貧縣直接投入資金55.6億元,引進幫扶資金115.2億元,培訓基層幹部和技術人員42.3萬名。三是大力充實脫貧攻堅一線力量。
目前,全國縣級以上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共選派駐村工作隊24.2萬個、駐村幹部90.6萬人,以及197.4萬鄉鎮扶貧幹部,這些均是脫貧攻堅一線最堅實的力量。
三、嚴謹的脫貧攻堅考核體系和方法。
在脫貧目標上,將「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作為量化指標,即貧苦戶收入達標,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有保障;中部、西部貧困縣綜合貧困發生率分別低於2%和3%,脫貧人口錯退率低於2%,貧困人口漏評率低於2%,群眾認可度達到90%。
圍繞脫貧攻堅指標要求,獨立第三方評估、省際交叉考核以及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和上級機關的巡視督查等,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維度,全方位確保脫貧攻堅工作達到「脫真貧、真脫貧」的目標。
經過長期堅持不懈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現行標准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1660萬,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全國12.8萬個貧困村,已有10.2萬個已經脫貧摘帽。
(3)中國在扶貧攻堅戰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擴展閱讀:
長期困擾貧困群眾的出行難、飲水難、上學難和就醫難等問題得到大幅改善。廣大人民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可度幾近滿分,我們黨的群眾路線重新煥發新的活力。脫貧攻堅的中國實踐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既消除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又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❹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哪些成就
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1660萬,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239萬人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以習近平容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決定性成就。這個重大決定性成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數據來體現。
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1660萬,累計減少貧困人口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減少了將近9個百分點。建檔立卡貧困村從12.8萬個減少到2.6萬個,有10萬個貧困村已經脫貧退出了。全國832個貧困縣已經有153個宣布摘帽,2018年預計還有280個左右要脫貧退出。
(4)中國在扶貧攻堅戰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擴展閱讀:
脫貧攻堅的相關要求規定:
1、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強力推進。脫貧攻堅投入保障更加有力。作風建設和幹部培訓取得明顯成效;考核監督進一步完善。
2、強調脫貧攻堅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形成了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體系完整的脫貧攻堅戰略思想。
❺ 十九大以來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國力的不來斷增強,經濟基礎決定源一切,使一切美好願望的實現成為可能。
2、黨和國家的頂層政策傾斜,形成了舉國之力。
3、公民的自身扶貧需求和對社會落後地區扶貧的大力支持是可靠的社會基礎。
4、社會企業在黨和國家政府的提倡,領導下大力無私的援助與支持。
5、社會個人的大力捐助,援助。
(5)中國在扶貧攻堅戰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推進了脫貧攻堅的重大理論創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拓展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道路,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❻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
脫貧攻堅戰取得決來定性進展,六千多自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按現行農村貧困標准,2013-2018年我國農村減貧人數分別為1650萬人、1232萬人、1442萬人、1240萬人、1289萬人、1386萬人,每年減貧人數均保持在1000萬以上。六年來,農村已累計減貧8239萬人,年均減貧1373萬人,六年累計減貧幅度達到83.2%,農村貧困發生率也從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2018年末的1.7%,其中,10個省份的農村貧困發生率已降至1.0%以下,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有望得到歷史性解決。
(6)中國在扶貧攻堅戰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大力推進建檔立卡、駐村幫扶、資金監管、規范退出等重點工作,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
在責任制度方面,形成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東西部協作機制等。
❼ 1)近年來,我國在扶貧事業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鍾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創造了中國扶貧史上的最好成績。
2014年,中央對貧困人口全面摸底,建檔立卡,找准貧根兒。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脫貧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以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為重點,作出全面部署。
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已經全面展開,到2020年,中國現有的貧困人口,將和全國人民一道步入小康。
(7)中國在扶貧攻堅戰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擴展閱讀:
扶貧工作四大措施:
一是加強宏觀調控,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進一步促進農民減貧增收。
二是推進農村扶貧開發,提高貧困農民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
三是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四是實施城鎮居民就業工程,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執行最低生活保障線政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標准,推進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
❽ 我國脫貧攻堅中的四個關鍵問題和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有哪些
我國脫貧攻堅中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我國脫貧攻堅中的四個關鍵問題:
1、打造和配強扶貧幹部隊伍。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幹部。扶貧幹部隊伍包括村組幹部、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扶貧部門的幹部、鄉鎮幹部等。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這些幹部作為脫貧攻堅的的主力軍,處在「最前線」的扶貧幹部,精神狀態和干勁怎麼樣,直接關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局。
2、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基層黨組織是扶貧攻堅的主要工作力量,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對凝聚人心,形成脫貧攻堅強大氣場,凝聚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至關重要。所以應進一步加強對貧困地區黨員的教育管理,提升貧困地區基層黨組織書記的素質能力和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打造農村扶貧攻堅主力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和引領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
3、發揮脫貧攻堅人才支撐作用。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全力推進精準扶貧,如期實現精準脫貧,需要大力發揮各類人才作用。貧困地區應積極引進科技人才、農業技術人才,採取兼職掛職、項目合作、科技咨詢等方式,爭取智力支持。比如積極引導本土優秀人才和本地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服務家鄉,鼓勵為家鄉提供服務或帶資金、帶項目、帶技術,引導他們多為家鄉作貢獻。
4、注重從貧困群體自身入手。扶貧,除了物質,更重要的是思想扶貧。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扶貧力度,各項優惠政策不斷落地,很多人都享受到了諸如教育扶貧、醫療扶貧、住房扶貧、產業補助等方方面面的優惠。為了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有一個更好的生活,政策越來越好。
❾ 中國的脫貧攻堅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1、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形成發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精闢闡述了扶貧開發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脫貧攻堅四梁八柱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了體制機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3、脫貧攻堅所取得的顯著成績,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基礎,為全球減貧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9)中國在扶貧攻堅戰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擴展閱讀:
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
1、創造了中國減貧史上最好成績。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年底的1660萬人,累計減貧8239萬人,年均減貧137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8年年底的1.7%,累計下降8.5個百分點,減貧規模前所未有。
2、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顯著改善。貧困地區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0多萬公里,解決了1400多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易地扶貧搬遷870萬貧困人口,危房改造700萬貧困農戶,自然村通電接近全覆蓋,完成9.7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任務,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得到顯著改善。
3、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明顯加快。貧困縣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2個百分點。
4、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通過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鍛煉了機關幹部,培養了農村人才。
❿ 分析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並論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意義
歷史性成就:一、按現行標准衡量,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生活水平顯著改善,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我國農村從普遍貧困走向整體消除絕對貧困。
二、東部地區率先脫貧,中西部地區貧困人口全面下降。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農村生產力低下,農民生活水平普遍很低,處於普遍貧困狀況。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東部發達地區已率先基本實現脫貧,中西部地區貧困人口也全面下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區域性整體貧困明顯緩解,為實現到2020年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減貧人口佔全球減貧超過70%,對全球減貧作出巨大貢獻。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通過深化改革和大規模的扶貧開發,貧困人口大幅減少,也為全球減貧作出了巨大貢獻。一是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七成。二是為全球減貧提供了中國經驗。
四、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生活水平明顯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聚焦貧困地區,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斷加大投入和攻堅力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持續保持較快增長,與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差距縮小,生活消費水平明顯提高。
偉大意義:偉大意義:從歷史維度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將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中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從政治維度看,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庄嚴承諾。從發展維度看,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國發展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從治理維度看,在脫貧攻堅戰中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成為貧困治理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