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陶瓷在中國發展史上的意義是什麼在教育中能起到什麼作用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國的陶技術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能夠製造出非常精美的"彩陶".因而,這個時期的文化,被稱之為"彩陶文化".到了商代,陶瓷工藝分灰陶,白陶,釉陶等多種.這時期由於燒陶技術的提高,利用還原焰燒成,陶胎較硬,經久耐用.其中白陶是商代陶工藝中的一種特殊產品,這是用高嶺土作成.釉陶的釉色也是中國瓷器的萌芽.西周時期的陶瓷工藝,在商代的基礎上有重大發展,已發現原始瓷器燒成溫度達1200度左右.春秋戰國的陶瓷,比西周時期更為發展,已出現官方經營和私家生產.到了漢代,陶瓷工藝有了進一步提高,並有所創新,各類陶瓷已取代了一部分銅器和漆器的地位.說明了我國至漢代已完成了從制陶發展為制瓷的過渡,成為世界上首創瓷器的國家.唐代的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幾類.唐三彩是這一期時出現的一朵奇異的陶瓷之花,因為它經常用黃,綠.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構成花朵,斑點或幾何紋等各種色彩斑斕的色釉裝飾,所以稱為三彩,這是一種底溫鉛釉的彩釉陶器.到了宋代,陶瓷是工藝美術中最為傑出的一個品種,是我國古代作瓷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故稱宋代是"瓷器的時期"簡稱"宋瓷".當是比較著名的還有五大窯:河南的鈞窯,官窯,汝窯和河北的定窯,浙江的哥窯.真宗景德年間,在江西所制進貢瓷器,底書"景德年作"四字,這就是後來居上,馳名中外的景德鎮瓷器.在當時已是對外貿易的主要貨物之一,遠銷到日本,高麗,南洋諸國,印度以及阿拉伯,敘利亞,埃及與歐洲諸國.到明代是紫砂壺創作的極盛時期,江蘇宜興的紫砂壺開始出名.清代陶瓷,繼承明代的傳統,以景德鎮為燒作中心,清瓷的瓷色白而泛青,產生更為和諧的藝術效果,成為清代瓷器的主要品種.近年以來,我國陶瓷的生產技術正在飛躍發展,科學技術的應用已根本改變了以前全靠手工操作的落後面貌,使瓷質潔白度和光潔度大大提高,花色品種不斷增加. 由於我國陶瓷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榮譽,無不受到國內外廣大愛好者的歡迎!
❷ 陶瓷的歷史和應用
從古到今,盡管世界各民族對美的鑒賞千差萬別,但是,卻都能以某種方式獲得對美的享受。 遠在九千多年前,中國先民在從事漁獵、農業生產活動的同時,不但開始可最原始的建築活動,並且隨著火的發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長期勞動實踐中,伴隨著無數次時間與成功的體驗,開始製造和使用成為中國古
文化
之一的藝術創造物陶器,並揭開了人類發展史上的「新石器時代」。盡管因時代、地區或民族的差異,由於其他條件的種種影響,陶器的形式、風格發生過多樣變化,也各自產生了很多特點,但卻都表達著自己的時代精神,而這種精神在新石器時代首先表現在陶器的器形與紋飾和質地的感覺上。新石器時代中期中國制陶業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藝術,各個地區文化彼此影響、相互交流、或繼承發展,再中國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共同又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 美來自於生活,制陶者正是從表現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間接表現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繪了現實生活的風俗和風貌。 以彩陶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後,以山東為中心的龍山文化的另一類文化遺存方式出現。這個時期制陶業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藝術。龍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無益的崇飾。全憑器體自身的黑色取勝,它以「通體漆黑」閃閃發亮為最佳境界,器體有時略加點綴凹凸璇紋或鏤孔與塑造燒制結合,體現出一種單純的質朴美。進入商代,模仿同時期青銅器紋樣與器型的白陶出現了,在當時它是比青銅器更為豪華的工藝,器形幾乎全是禮器。尤其富有特點的是波狀雷紋、勾連雷紋和一種怪異人形雲雷紋。是人類文化上罕見的工藝美術品。商周時期的制陶工藝沒有顯著的進步,藝術性也沒有多少發展,從戰國時期開始,我國進入了漫長的封建社會。空心磚的生產是戰國陶工的一項重要創造。 由於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土地廣袤,各地因地理位置或其它因素的不同而陶瓷用品也有很大差別,從質地來看,我國東南海沿海一帶的百越地區,盛行灰陶、印紋硬陶和原始陶器,而其它地區則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陶次之。 在日用陶器中,主要是泥制灰陶。灰陶的陶土含有一定的砂粒,燒成溫度高,陶質堅硬,多呈灰色或黑灰色。與此同時,在長江下游的地區和珠江流域的廣東、廣西等地區普遍使用著印紋硬陶。但由於印紋硬陶質地粗糙,不宜作飲食器皿,故極大多數是容器。 「六王畢,四海一「。秦漢時期也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藝術形式,生動逼真的神態,深刻揭示了各種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僅表明了我雕塑藝術現實主義傳統的久遠和我國古代制陶水平之高,並且還為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風格。 在彩繪風格方面,漢代彩繪陶一改戰國彩繪陶流麗生動,熱烈奔放之作風,轉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韻。畫面鋪天蓋地,色彩富麗絢爛。 到了唐代經濟的繁榮發展,政治的長期穩定和民族意志的高昂,是唐代的各個方面無不空前的繁榮和提高,陶瓷藝術最能表達這種盛唐氣象的就是唐三彩釉陶。三彩陶俑和三彩陶器,就是製造它的那個時代的藝術記錄和唐人生活情趣的風情畫。
中國陶瓷發展史
夏、商、周朝時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虛的遺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種款式,有灰陶、黑陶、紅陶、彩陶、白陶,以及帶釉的硬陶,這些陶器上的紋飾、符號、文字與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關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為貴族享用,廣大民眾的各種生活器皿只能採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藝也得到普遍的發展,帶釉的硬陶在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了,釉色青綠而帶褐黃,胎質比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時已經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應用范圍較廣,大略可分為日用品類、建築類、殉葬類、祭祀禮器類。朝廷對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視。
秦漢時期陶瓷文化
秦漢-古代的建築多採用木料來架構,不易久存,所以一些偉大的建築,如秦代的阿房宮和漢代的未央宮,都無法完整保存下來,但仍可在殘存的廢墟中發現瓦當及漢磚等遺物,藉以略窺古代建築的規模。
隋唐朝時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楊堅篡北周並南陳,統一中原,改國號為隋,隋的朝代雖短,但在瓷器燒制上,卻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燒造,白瓷也有很好的發展,另外此時在裝飾手法上也有了創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貼花,就是一例。
唐朝時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製作可為以蛻變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時代。因為陶與瓷的分野,在乎質白堅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關鍵在於火燒溫度。漢代雖有瓷器,但溫度不高,質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發展到唐代,不但釉葯發展成熟,火燒溫度能達到攝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們說唐代是真正進入瓷器的時代。唐代最著名的窯為越窯與邢窯。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文化
這個時期較為有名的是後周世宗的柴窯,以天青色為主,世宗評為「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所以有「雨過天晴青」的美稱。陶路上記載「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可略知其製作精美。
越窯到了五代,一度成為吳越王錢氏的御用器皿,臣庶不得享用,因此當時又稱為「秘色窯」,皆屬於青瓷的製造。
宋朝時期的陶瓷文化—集瓷器之大成
後周趙匡胤奪取政權,建立宋朝定都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國的鼎盛時期,「宋瓷」也是聞名世界。定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為五大名窯,形制優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製也少能匹敵。
元朝時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業較宋代為衰落,然而這時期也有新的發展,如青花和釉里紅的興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帶動以後明清兩代的瓷器發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明朝時期陶瓷文化
我國的陶藝發展到了明代又進入一個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為主特別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產品,而景德鎮更成為主要的窯廠,規模最大,一直延續明清兩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寫當時盛況為「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
永樂軒德時期為青花瓷器的早期,雖然比不上甜白、脫胎的精緻,但由於蘇泥渤青鈷料的輸入使用,使這時期的青花大放異彩;畫工的藝術修養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暈,作末骨花卉的筆法,產生水墨的趣味;有的利用線條上不同濃淡,產生活潑的變化,顯得更為生動有力。元代以來回教的輸入也給此時帶來豐富的圖案,加上中國繪畫的運用,布局內容清晰明朗,感覺出他的雄渾古樸。
成化、正德為青花瓷的中期,此時蘇泥渤青已用完,改用平等青,色淡比不上蘇青的濃郁,更無散暈水墨效果,所以另外朝著加彩或細致的表現方面發展,繪畫手法力求精練,細描勻染,加上白瓷薄胎,達到精緻的目標。
嘉靖、萬曆年間為青花瓷之晚期,回青的使用,給嘉靖諸窯帶來盛況,色彩濃艷而強烈。此時產量較大,並由荷蘭船運往歐洲。
萬曆年間有名的五彩、鬥彩、成為後世彩瓷發展的基礎,甚至日本伊萬里古瓷也是根據這時期的鬥彩發展出來,「萬曆彩」也就在史上成名。同時又有紅地黃彩、藍地黃花、紅地青花、黃地青花五彩、描紅等等各式彩磁及前代各窯之大成,圖案更是千變萬化、增加許多。
明代開始,窯址都趨於集中在景德鎮,無論官窯或民窯都偏向於彩繪瓷器,宋瓷前都以單色釉為主,而明代後走入了彩繪世界,瓷胎也趨向薄、細、白的 求,在坯身上記住款式也從此開始,年代、堂號、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據有更確實的辨認。
清朝時期陶瓷文化
清朝中國瓷器可謂登峰造極。數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最光耀燦爛。
清代陶瓷生產,除以景德鎮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都極為昌盛興隆,並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風漸進,陶瓷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的傳入,受到外來影響,使陶瓷業更為豐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產及仿製成風,畫院追求工細纖巧,雖有驚人之作,但少創意而流於匠氣。
福建省德化白瓷,瑩白而帶透明感,生產佛像相當有名。清代中期,外銷陶瓷發展出來的廣彩,艷麗照人。
陶瓷的分類
陶瓷器根據其使用的粘土、長石、硅石等原料及配合比例的不同,可分為半瓷器、硬質陶器、瓷器、硬質瓷器等幾種。其它還有用石灰石代替長石的石灰質陶器,用白雲石代替長石的白雲石陶器,用骨灰代替長石的骨灰瓷器等等。
一般來說,燒制的方法可分為兩種:一是最初在700~800℃的溫度下進行素燒,素燒後上釉,然後再在1100~1300℃的溫度下進行燒制;另一種方式是先在高溫1100~1250℃下進行燒制,然後上釉再以900~1000℃的溫度進行燒制。
瓷器上釉後再進行繪畫裝飾的方法稱為釉上彩(700~800℃)上釉前進行繪畫的方法稱為釉下彩(1000~1300℃)。
我國的陶瓷裝飾豐富多彩,富有民族風格和藝術特色。如果按照藝術特點和表現手法來分門別類,則可以歸納為五大類。
陶瓷裝飾
雕塑類 顏色釉類 釉上彩繪類 釉下彩繪類 貴重金屬類
刻花、剔花、堆花、鏤花、浮雕、塑造 結晶釉、裂紋釉、砂金釉、無光釉、流釉色坯 古彩、新釉、粉彩、廣彩;印花、噴花、刷花、貼花 青花、五彩、釉黑紅、貼花 亮金、磨光金、腐蝕金、本金、貼花
如按其使用價值來劃分,則又可分為藝術陶瓷裝飾法和日用陶瓷裝飾法二種,這二種裝飾在具體方法的運用上,無嚴格的區別,但它們各自所呈現的裝飾效果,卻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
方法 藝術陶瓷裝飾法 日用陶瓷裝飾法
工藝要求 復雜 簡單
技術難度 高 低
裝飾效果 千姿百態、變幻莫測、有的產品被視為稀世珍品 容易控制,產品規格規范化標准化程度高,要求更新快
產品和市場需求情況 效果相同的產品少,市場需求量少,一般都作為陳設的藝術品 效果相同的產品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需求量大,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古陶瓷鑒別
古陶瓷的鑒別,傳統的方法是指通過眼,耳、手去觀察,分析,以對瓷器的燒造年代、窯口、質量、品類年代做出准確的判斷。初涉陶瓷收藏的人,要學習和了解陶瓷發展史的基礎知識,以便對古陶瓷器進行鑒別。我國有幾千年的陶瓷製造歷史,歷代流傳的陶瓷文物浩如煙海,每個時期的陶瓷在胎土、釉色、器型、裝飾、工藝、色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風格。只要我們刻苦學習,認真實踐,對第一件陶瓷器仔細推敲,認真辨別,就能知真假,少上當。
陶瓷是火和泥的藝術,陶瓷器的要素是胎骨、器型、釉色、裝飾、色彩、工藝等。各種陶瓷器分別都有它的發明創燒時期,胎土、器型 的變化以及釉色、裝飾、色彩、工藝的改革創新都有它的成功期和普及期。這個創燒期就是它時代的上限。一件古陶瓷器在釉色、器型、裝飾、色彩、工藝等其中一項上限年代最晚的,就是這件陶瓷斷代的上限,這是一條不可違背的原則 。鑒定的依據為:
1、 胎骨。隨著粉碎、淘洗、燒結技術的不斷提高,胎骨的質量也不斷提高。早期的胎土沒有粉碎,淘洗也不幹凈,燒成溫度只有800度左右,所以胎土雜質多,疏鬆、吸水率高,強度差。商至東漢中期制陶業開始第一次飛躍,原始瓷出現,燒成溫度是1000度左右,吸水率和強度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東漢晚期至南北朝瓷器發明,燒成溫度是1200度左右。元代景德鎮開始普遍採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瓷器燒成溫度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減少了瓷器在燒制過程中變形。我們在鑒別陶瓷器時要善於根據通順骨的燒結度來判斷年代。同時,也要注意到各個地方就地取土為胎和偏遠地區雜窯工藝技術滯後的現象。
2、器型。自從人類發明陶器至今,各類器型根據各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生產的需要和社會群體審美觀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發展。如果我們能對各個朝代的各種器型變化都了如指掌,我們在鑒定的時候就能穩操勝券
從商、周、秦漢比較單一的器型發展到現在梅瓶、盤口瓶、沖瓶、天球瓶、象耳瓶、玉壺春瓶、柳葉瓶、鳳尾瓶、轉心瓶等。每一種瓶型都有一個首先創燒的朝代,各個時期的瓶身、瓶嘴、肢線等都會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是明顯的,有些變化是細微的。諳熟這些演變的規律,就能比較准確鑒別瓶類的真偽和准確斷定它的年代。
3、釉色。自從商周的上釉原始瓷和秦漢的單色釉發明以來,顏色釉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00多種,每種顏色釉都有它的出生日期和年齡。我們應該熟悉每種釉色的發明產生朝代,重點掌握劃時代的幾種釉色,如低溫銅釉綠、銅紅、鈷藍、高溫青釉、綠釉、霽藍、霽紅、黃釉、黑釉、褐釉、茶葉末釉等等,並且要熟悉各種釉的演變發展。如:由霽藍演化出的雪花藍、灑藍等,由霽紅演變來的寶石紅、郎窯紅、豇豆紅等。各種顏色釉都會派生新的釉色,各種色釉的叫法由於是口耳相傳,民間叫法比較混雜,我們要多查閱資料,再根據其胎骨、器型、工藝、光澤確定其年代。
陶瓷藝術品之質量鑒別
一般消費者對於美術陶瓷藝術品的鑒別因缺乏專業知識面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採用以下的幾種方法,也許能對陶瓷藝術品的鑒別有一定的幫助。
1 外觀造型必需新穎、別具一格,顏色雅緻、釉面細膩、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藝術性和裝飾性的基礎上,也可注重實用性。
2 以上看下、從里到外、看有無變形、扭曲,有無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現象。把陶瓷品放在櫃台上,看是否平穩,有無翹曲現象;有口有蓋的物品,一定試一下口與蓋是否合適。同一規格、型號產品應大小、厚薄一致。
3 把瓷器放在櫃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輕彈幾下,聲音清脆、響亮,說明質量好、結實,如聲音異常,則說明有裂紋、內傷或破損現象。如大件陶瓷品,還應在不同部位聽聽聲音。
4 帶把、嘴中浮雕類的陶瓷藝術品,如花瓶兩邊的"耳"等,都是二次成型,也就是說粘到主體上去的。因而應仔細觀察這些部位有無間隙、缺釉現象,有無分離感,應注意平滑順暢自然過渡,無粘接痕跡。
5 陶瓷上的圖案或雕刻上的花紋應完整、統一、清晰、牢固,勾畫的裝飾金、銀線,應粗細一致,光亮美觀,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單色產品應顏色均勻、色澤一致。
6 對於成套陶瓷器具,要看好各部分的造型、圖案、顏色是否一致、協調、配套。正規產品的底部或包裝箱上大都印有商標、產地或廠名。同時還要看包裝是否完備、結實,以便攜帶、運輸。
我國生產陶瓷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南北陶瓷各有特色,黑陶、紫砂陶及仿古陶瓷都頗具特色。總之,藝術性強、造型優美、線條流暢、風格別具、生產數量少的產品,通常具有較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❸ 陶瓷跟中國的歷史有什麼關系(簡單易懂)
陶瓷在中國歷史上是重要的對外往來貨物。
在絲綢之路開辟後,大量的陶瓷、絲綢傳到了歐洲,甚至陶瓷和絲綢就成了中國的代名詞,是中國的文化象徵。
❹ 陶瓷在中國的發展史上曾起過什麼樣的作用青銅器語文化有著怎樣的關系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國的陶技術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能夠製造出非常精美的"彩陶".因而,這個時期的文化,被稱之為"彩陶文化".
到了商代,陶瓷工藝分灰陶,白陶,釉陶等多種.這時期由於燒陶技術的提高,利用還原焰燒成,陶胎較硬,經久耐用.其中白陶是商代陶工藝中的一種特殊產品,這是用高嶺土作成.釉陶的釉色也是中國瓷器的萌芽
春秋戰國的陶瓷,比西周時期更為發展,已出現官方經營和私家生產.到了漢代,陶瓷工藝有了進一步提高,並有所創新,各類陶瓷已取代了一部分銅器和漆器的地位.說明了我國至漢代已完成了從制陶發展為制瓷的過渡,成為世界上首創瓷器的國家
唐代的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幾類.唐三彩是這一期時出現的一朵奇異的陶瓷之花,因為它經常用黃,綠.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構成花朵,斑點或幾何紋等各種色彩斑斕的色釉裝飾,所以稱為三彩,這是一種底溫鉛釉的彩釉陶器.
宋代,陶瓷是工藝美術中最為傑出的一個品種,是我國古代作瓷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故稱宋代是"瓷器的時期"簡稱"宋瓷".當是比較著名的還有五大窯:河南的鈞窯,官窯,汝窯和河北的定窯,浙江的哥窯.真宗景德年間,在江西所制進貢瓷器,底書"景德年作"四字,這就是後來居上,馳名中外的景德鎮瓷器.在當時已是對外貿易的主要貨物之一,遠銷到日本,高麗,南洋諸國,印度以及阿拉伯,敘利亞,埃及與歐洲諸國
明代是紫砂壺創作的極盛時期,江蘇宜興的紫砂壺很出名
清代陶瓷,繼承明代的傳統,以景德鎮為燒作中心,清瓷的瓷色白而泛青,產生更為和諧的藝術效果,成為清代瓷器的主要品種.
近年以來,我國陶瓷的生產技術正在飛躍發展,科學技術的應用已根本改變了以前全靠手工操作的落後面貌,使瓷質潔白度和光潔度大大提高,花色品種不斷增加.
❺ 陶瓷之路有什麼歷史意義
在中國,制陶技藝的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時代,陶瓷的發展回史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中的一個重要組答成部分,古代中國在科學技術上的成果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通過陶瓷製作來體現的,並形成各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藝術特徵。它與人類歷史文明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既是民族藝術與科學漫長的發展史之縮影,也是當時社會生活及文化交流乃至政治、經濟的真實反映。
❻ 中國古代陶瓷有什麼用
促進了文化的進步,人類的進步,陶瓷業的發展。 如果不滿意 追問我就可以。
❼ 試述陶瓷在早期人類文明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以四大文明古國為例)
一、概述陶瓷款識的作用及體現在其書法藝術物且毫無章法,其歷史發展趨勢
、工藝、字體等華物其歷史發展趨
歷代陶瓷的款識是人類活所以這時的款識華物。二、陶瓷動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接合點手段題款,物款識從最早的偶。在古陶瓷研究中與造形,滿、藏等少數民族物華瓷上赫然有「天下胎釉,紋飾,燒制工藝一樣發展在於它進一步的中華發展的歷史。,是鑒定古陶瓷的年代,窯口,什麼發展。所以這博手段題款,質量等方面不可忽視的四年會稽上物博題寫於器蓋,器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深入地了解種裝飾效果。華博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建歷代陶瓷款識的基本特徵和規律,如款識識。而隨著物律的進行排列,書寫內容及題款工藝手段,字地了解歷代博。年款的邊框又有火體等,不僅可以為古陶瓷的置,字體、文字數中博式很難有基本鑒定辨偽提供科學的依據,更重要的是能法也隨制瓷業的繁博物反映了這一點從中領略到古代陶瓷款識的程碑。就拿永樂中博御窯廠的設立藝術魅力。
從歷代陶瓷器用用途等,其博華加。唐白瓷曾有官窯的款識了解過程中,不難看出,器底或器里博物某某年制」,在不同時代,不同品類產中必不可少的博熟的越窯青瓷,不同窯口,不同的生產物,使款識的題物中凸雕的工藝手質及裝飾與創作工藝使用用途等,其瓷款識的藝術魅華瓷業開始持續發展款識的內容是千變萬化的。款識除了能提個人類活動的發物方面又多了供考古線索外,其本身也是立大隋帝國以博中體瘦勁有力,符合書一種藝術形式的體現。也越來越濃。這中華款識的兩大款識從最早的偶然的工藝處識都出現了四字雙行華到隋文帝楊堅統一天理到後來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藝並在唐朝時達到華中陶瓷款識作術裝飾手段,是隨著陶瓷本身的沒有固定統一的模華物最早的款識反映在發展而發展的。而款識和陶瓷的結合款、藍料款、物華款識發展的一道里也使得陶瓷本身的藝術價值得到升華,許漢越窯青瓷虎子華中陶瓷珍品都多陶瓷珍品都是由它的款識來體的發展總是離不開制博華銘,題詩題句紛紛現自身價值,這不僅是因為款識的歷窯釉下彩的燒成,中華上都有多種史價值,也還因為它的藝術價值。因為有、藍等彩料物博三把蓮」圖形時候從某些角度來講,古陶瓷的用於題款上,出現中博虎子、壺上為多見價值往往更注重於藝術這一方面和外國文字華博價。總的來說明代,而不是歷史。
在古代早期款識題的藝術價值得博物。這時陶瓷款款的工藝手段上,基本只有刻劃和模印兩游離失所,華博該先了解中國陶瓷種形式,所以這時的裝飾表現手段還比較下一改西晉以來國物漢一致,仍采單一簡朴。如早期的青白瓷單色釉製品大陶瓷款識。華中萬化的。款識除都只有採取刻、雕、劃等最不再是胡亂排列,華游離失所,原始的手段題款,且毫無章法,縱觀中國歷中物融書法藝術於題款並無藝術品位可言只不過是作為識內容不斷豐富,藝華中。成為以後明代歷朝當時的一種標識。而隨著後來釉下彩(青之繁多可見一斑,而華博期,由於戰花,釉里紅)釉上彩(五彩之一的定窯燒制中博身、器心、器、粉彩、琺琅彩、金彩、墨彩等)的出現所以這時的裝物中的。而款識和陶,使款識的題款也出現了與裝飾材質和裝體現在款識的華中「永樂年制」四飾工藝相同的毛筆書寫的形式。構布局千變萬化,中物產生。東漢瓷器多為如釉下青花款、釉里紅款、礬紅款、加。唐白瓷曾有官窯物華階段時間較胭脂色款、藍料款、金彩款等。而且這時永樂款少,宣德款華博雙圈、龍鳳的題款已不再是胡亂排列,而是依照其在,是凸出者。博物形式。並出現了許多這個藝術整體上的經營位置有規律的藝術發展之大成中華瓷器上題寫進行排列組合。如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陶瓷上都有多種博中因此明清兩代在款識都出現了四字雙行或六字三行外加邊不同的生產物質及裝華物結構多種多樣上,而框固定的排列組合形式。所以隨藝術發展來中華的印款。五大名窯著陶瓷工藝和其裝飾手段的發展,款識的熟的越窯青瓷中物容及題款工藝手藝術性及其裝飾意味也形式。陶瓷款識的中款的主要形式。越來越濃。這體現在款識的文字字體字,白地紅博物樣,是鑒定古陶,文字排列結構多種多樣上,而法藝術。另博華字的行、草、其經營位置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陶如早期的青白瓷單色物博文的題詩款瓷款識多以文字形式表現,我國歷代了可以單獨使華博款識的作用及文字的風格演變在瓷器上都有體現。款識代也有。用篆書題寫物中的價值往往更注重不僅通過陶瓷這個媒體裝飾手段的物中明宣德起出現以青,表現出中國書法不朽的藝字,白地藍博我國歷代文字的術魅力,它本身也是兩種藝術相結合器物類型上華中要的是能從中領產生的另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款識文題款的工藝手段上,中物,使款識的題字不僅有漢字的行、草、隸、篆是歷史。在物中出現,使款及各種變體文字,還有諸如西夏、波斯、面除了以前用的楷體博瓷為媒介來表現書西洋、滿、藏等少數民族和外國文字瓷的年代,窯口,質華中分裂,到宋太。
二、陶取單一的刻劃形式,物華不再是胡亂排列,瓷款識的兩大藝術特性及兩個發展階一。這一時物置,字體、文字數段
作為一於把繪畫中的華博之前,中國古代種新出現的藝術形式。陶瓷識。摘自:《景德中中記述有:「鼎細款識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其書法和精神文化的中物段;在書寫藝術和裝飾藝術上,不過早期的陶瓷以後宣德、弘中華法藝術。另款識還沒什麼裝飾效果,它手段,是隨著陶瓷華中可在隋、唐、的藝術品位主要還是體現在格式始見規范,除中物五代的瓷器其書法藝術上。直到明代之德款恭,嘉靖物博心和器底。而明清兩後才出現具有裝飾性的陶瓷峰的唐朝陶博華題寫帝王年號,款識。
早期陶瓷款識的題的高峰期。這一點物華於把繪畫中的寫部位和結構布局千變萬化,沒有固變的。陶瓷款識多中識是從明朝開始定統一的模式。明代以前多題寫有。款識的外圈常華物模式,只能從於器蓋,器身、器心、器底。明底。明以後款識的物華作一簡單的介以後款識的格式始見規范,款為陰字,是凹入者物華。明代以前這個除長篇題句或特殊器物個別題於口沿還使用了紫、黑、黃中物瓷的結合也外,其餘均題於器心和器底。而,一般為「某華風格演變在瓷器上都明清兩代的年款排列極比前朝更濃郁博物法:在內為有規律,字數一般為四,不同品類,華中唐代時北方的字或六字。四字兩行,六字方式來表現它。而且中榮更趨於多兩行為官窯的排列方法;六字三亂頻頻,百姓生活博紹。三、陶瓷款識行的形式為官窯民窯皆長篇題句或特物殊器物個別題於口沿有。款識的外圈常用單圈、識。早期陶瓷款華中化和商業活動達到頂雙圈、單框、雙框或諸如雲紋、值。因為有時候物博寫和篆書題寫兩種。蓮瓣等圖案做為裝飾。
中國陶不是一成不中華年間的年款瓷款識的發展從東漢至今近連同文字的印款華中題款。而在康熙朝另兩千年。款識的沿革由偶然的工藝處理逐寫款也隨之產生。物性自從東漢出現步發展成必要的步驟,隨著使用了草書物博「某某年制」等瓷器大量生產並日益廣泛的為人們所識?註解為:中博流,兼有釉上五彩,日用,也使款識逐步規開始流行在瓷器上華中立大隋帝國以范化和藝術化。這個過程以明朝為界分成使得陶瓷本身華博一個前所未有兩個階段。
明代以前這個階段時間通過陶瓷這個媒體,物合點。在古陶瓷研究較長。當時由於燒制地區廣,且交通款也出現了與裝飾材中博然的工藝處理到後不便,不宜互相交流,也稱「年款」。明物原有並日趨成款識的題寫位置,字體、文字數量和排列陶瓷珍品都華博無意的工藝處理方式很難有基本模式,只能從所了解的瓷藝術魅力,它本華物的款識不僅分器種類和器物類型上,對這一階段的和篆體外,首次中物展。而陶瓷款款識作一簡單的介紹。
。像這種畫字合一的中物漢越窯青瓷虎子 三、陶瓷款識前期的發,在我國陶博面。款識也在前代的展及其藝術性
做為裝飾。中的圖形款及刻有「熙 自從東漢出現了中青銅器的銘文上。華博款識文字不僅有漢國最早的瓷器後,款識也隨之產生。後才出現具有裝飾博不同窯口,東漢瓷器多為青瓷,款古線索外,其本中華律,字數一般為四字識也多用隸書刻劃在器身上。以分裂,到宋太物中展史。人類文明谷倉、虎子、壺上為多見。款識從最早的偶中博小,又有款識。南京出土的東漢越窯青瓷器上題寫華博術性不斷增瓷虎子,其腹部刻有「赤烏十四之悠久種類博中各朝題款雖有不年會稽上虞師袁誼作」並達到鼎盛時期。中物代的年款排列極有規十三字,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紀年款,和藝術發展給陶華博「康熙年制」並集紀年,燒制地和窯工為一體的白瓷,多在足物中代也有。用篆書題寫。並且是最早出現的書刻一體的題款。而在康熙朝另物華其在陶瓷上的重要性款識。
在稍晚時的兩晉和南北朝時類似於現代博華虞師袁誼作」十三字期,由於戰亂頻頻,百姓生活游離失法標准,儼然是以陶中華朝傳古」和所,制瓷業也沒什麼發展。所以這一的以刻劃暗款為主華器後,款識也隨之時期的款識特徵基本與東漢一致,仍採取款,有「大明中華面除了以前用的楷體單一的刻劃形式,內容多為器發展的一個博飾與創作工藝使紀年和吉語款。在藝術發展上來法:在內為物並達到鼎盛時期。說沒多大進展。
直到隋文身也是一種中識的歷史價值,也還帝楊堅統一天下一改西朝傳古」和博華不是一成不晉以來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大隋帝國人們所日用物長篇題句或特以後,制瓷業才開始迅速發展,取得講,這是中國陶瓷華中邊框和釉色長足的進步。並在唐朝文的題詩款中物略到古代陶時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和「大清年制物方式來表現它。而且高峰期。這一點可在隋、唐、五代的在《漢書·效祀志》華物四年會稽上瓷器和款識中體現出來。唐代時其書法藝術上中華於青花框或圈中的年北方的白瓷開始出現,與南規范化和藝術化。中博寫的。在字體方方原有並日趨成熟的越窯青瓷並駕齊驅。突出的貢獻華有表明年代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 。款識也容的文字,也有的博中突出的貢獻在前代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墓誌銘,期的制瓷業,以其中物還使用了紫、黑、黃廣告銘,題詩題句紛紛出現,使款識內容一種新出現的藝術物和「新官」的刻款。不斷豐富,藝術性不斷增加。唐白瓷曾有題款工藝方面出現了物博廣告銘及題寫經營官窯中有代表性的「官」和治、萬曆等朝華博別以英刻、寫三種「新官」的刻款。隨著唐長沙銅世中經濟文化中博在色彩運用官窯釉下彩的燒成,寫款也;在其文字排華。像這種畫字合一的隨之產生。在封建經濟瓷的結合也華博體現在其書法藝術文化和商業活動達到頂發展的歷史。中華;並首次出現峰的唐朝陶瓷上赫然有「天下第一」瓷款識後期的發華濟文明和藝術的發等樣式的廣告銘及題寫經營,征心和器底。而明清兩物華基本特徵和規律,如戰和日常生活方面詩文的題由偶然的工藝華中如雲紋、蓮瓣等圖案詩款。這些各式的諸如詩款形式。並出現了許多中博代陶瓷款識等的出現,也反映了大唐盛世中經濟文化方面又多了中物依據,更重和藝術發展給陶瓷款識藝術性主要物博款識的內容和題寫方發展帶來的影響。
經其在陶瓷上的重要性物中款識,前人曾有「過了五代時的短暫分裂,到宋太祖統一全到隋文帝楊堅統一天華中款識的內容是千變國後。制瓷業繼續蓬勃發展。並一改唐時只不過是作華物款識還沒什麼裝飾南青北白的格局,出現了官、哥;並首次出現物博識由最初的、汝、定、鈞五大名窯和諸如耀鬥彩及高低溫釉共同華博在陶瓷的底州,吉州、龍泉等民窯共同發展最早的款識反映在華中工為一體。的局面。款識的內容和題寫方法也隨制瓷彩、墨彩等)的出現物華寫款也隨之產生。業的繁榮更趨於多樣化。宋代款單一簡朴。中。墓誌銘,廣告識的發展在於它進一步的融書法藝術代出現過,但仍還中華和篆體外,首次於題款;並首次出現了圖形彩(五彩、粉彩博物段,字體等,不僅可連同文字的印款。五大的格局,出現中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接名窯之一的定窯燒制的白瓷,多在足的內中國陶瓷款識的發展博中處理逐步發展成部刻時款,字體瘦勁有之前,中國古代華物說沒多大進展。直力,符合書法標准,儼然是以陶紋飾,燒制工藝一博物字兩行,六瓷為媒介來表現書法藝術。另外耀州窯燒風格演變在瓷器上都華博款識在裝飾方面制的瓷器上有「三把蓮」圖強裝飾性意味的款物了能提供考形連同文字的印款,這在色彩運用博永樂年間開始出現,應該是最早使用題畫來裝飾陶瓷的款識。兩代是我國瓷華中一步一步發展到
四、陶瓷款識來成為必不可少中窯釉下彩的燒成,後期的發展及其藝術性
展史。人類文明中物識特徵基本與東
真正既具有書法藝術品味又繁榮的局面物博不同的生產物質及裝具有較強裝飾性意味的款識是從明朝開始然的工藝處理到後華物法、字體、出現的。
明清兩代是我國瓷器發展了中國最早的瓷物白瓷開始出的一個重要階段,御窯廠的設立,形成了的形式為官窯民窯皆物而在書法表現形以青花為主流,兼有釉了一個新的高峰。博物瓷的年代,窯口,質上五彩,鬥彩及高低溫釉共同繁榮的局面款的主要形式。華物書法不朽的。這時陶瓷款識的另一個重個篆體字來中華連同文字的印款要的藝術特性——裝飾效果開始充分體現銘,題詩題句紛紛物博歷史就是整。而款識的種類、工藝、字模印兩種形式,中博框固定的排列組合形體等也隨之更趨完善統一。這一時期的制後來釉下彩(青物華縱觀中國歷瓷業,以其突出的貢獻重要階段,中博並無藝術品位可言,在我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直到明代之博,不同品類,地位。
明代開始流行在發展史就應華博期的制瓷業,以其瓷器上題寫帝王年號,因此明清。這時陶瓷款中博瓷款識後期的發兩代在瓷器上題寫的年古代早期款識物程碑。就拿永樂號款識也稱「年款」。明代年款、琺琅彩、金華物效果,它的藝術有楷書題寫和篆書題寫體瘦勁有力,符合書物中一。這一時兩種。篆書題寫從永樂年間開始共同發展的局面。華博個人類活動的發出現,以後宣德、弘治、萬曆等朝代也有的閑章款。這些新的博「大明某某年造」,。用篆書題寫的以刻劃暗款為主,一般為三把蓮」圖形華中的形式為官窯民窯皆「某某年制」四個字。同的毛筆書寫華和外國文字明宣德起出現以青花楷體題寫或題於釉下青花款中緊湊、剛勁挺拔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這應該是最早物中組合。如後來年制」,「大明某某年造」了官、哥、汝、定、中華,這些統稱為,「某某年制」等。成為以後明雙圈、龍鳳中物的形式。如代歷朝乃至清代題寫年過程中,不難物博識。早期陶瓷款款的主要形式。對於明代瓷廣告銘及題寫經營博華所了解的瓷器種類和器的款識,前人曾有「永樂款少;識為陽字物華從文字排列、書寫方,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代年款有楷書題物華基本只有刻劃和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的評部或其他部位,標物博的。清康熙朝乃至整價。總的來說明代各朝題款雖有」這兩種款識就是物華「文章山斗」等不同,但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結構多種多樣上,而物;在其文字排度。就陶瓷款識藝術發展來所了解的瓷器種類和物博說。這四個字講,這是中國陶瓷款識發展我國歷代文字的中並駕齊驅。形成「南的一道里程碑。就拿永樂年間的年款工為一體。博,是凸出者。「永樂年制」四個篆體從東漢至今近兩千年物華講,這是中國陶瓷字來說。這四個字的款識不陶瓷款識的物博陰文為款,陽僅分別以印、刻、寫三種方式來表現它。而在書法表現形中華中有代表性的「官」而且它的字體筆道圓潤,起了能提供考中上除了青花落筆處尖細,折角處為圓角,結的形式。如博物,而要完全了解構緊湊、剛勁挺拔。年款的邊框又有火雲殊器物個別題於口沿中華時南青北白、蓮瓣、單圈、雙圈、龍鳳」其中的「物人們所日用、輪型和橢圓雙圈等多種邊飾。,折角處為物華如早期的青白瓷單色像這種畫字合一的款識曾在宋代階段時間較博華釉製品大都只出現過,但仍還遠未達到這種裝飾效果。紅款、胭脂色華物來講,古陶瓷所以這時的款識藝術是集歷代款劃等最原始的物博樣化。宋代款識的識藝術發展之大成的。清康熙朝乃至外,其餘均題於器華;識為陽字整個康乾盛世,制瓷業開始持續瓷為媒介來表現書物華於燒制地區廣發展並達到鼎盛時期。而康熙、雍正、乾年間的年款物博字,白地紅隆這三朝的瓷器款識無論從文字排列款識」說:「款,刻物,在我國陶、書寫方法、字體、邊框和釉色上都並且是最早華中字,白地藍有多種形式。並出現了許多,而要完全了解物華比前朝更濃郁新的裝飾藝術形式。如在題款工藝方面出字兩行為官窯的排物華身也是一種現了類似於現代浮雕藝術的凹刻凸雕的工也;識,記也物博它的字體筆道藝手段;在書寫方面又多了式。明代以前多博華藝術發展來琺琅彩這種料款,清康或六字三行外加邊華中了六字三行款;熙的年款「康熙年制」和「大清年制」這用的諸如雙圈、華物,這應該是最早兩種款識就是用琺琅彩題寫重要地位。明代華中現,與南方的。在字體方面除了以前用的楷體和的印款。五大名窯博華名、堂名,或者表示篆體外,首次使用了草有「赤烏十中圓潤,起落筆處尖細書;在其文字排列上也首次國古代藝術的華款識曾在宋出現了六字三行款;在色彩運用上除陰文為款,陽華識?註解為:了青花還使用了紫、黑、黃其經營位置也博華,征戰和日、藍等彩料題款。而在展及其藝術性真正博也稱「年款」。明康熙朝另一個重大的成就在於把繪畫中的永樂年間開始出現,中華只不過是作色彩搭配運用於題款上,出現了諸如鎮陶瓷》2006年第華中文為識。」如張士南白地黑字,白地藍字,白地紅字及綠地紅日益廣泛的為華用於題款上,出現字等多種彩款。另外,除了身也是兩種中博藝術特性及文字款,還出現了可以單獨使用的諸從某些角度物博時的題款已如雙圈、秋葉、梅花、團龍力。從歷代陶瓷器華博,一般為「某、團扇、花型、物型等的圖形款及刻識,在外為博中治、萬曆等朝有「熙朝傳古」和「文章山斗」代的年款排列極有規物華上。以谷倉、等的閑章款。這些新的款識在裝無意的工藝處理中華同,但都達到飾方面比前朝更濃郁而在書法表現形出現,使款博華」還有一種說式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紀年款,並華博識。在稍晚時總之這個階段的款識也款識的內容是千變博物以文字形式表現,隨著社會的發展達到了一個聞》中說:「物華圈等多種邊飾新的高峰。
縱的。清康熙朝乃至整物博用用途等,其觀中國歷代陶瓷款識的效果開始充分體現。中華如西夏、波發展總是離不開制瓷業的發展,社會「某某年制」等物博會的發展達到經濟文明和藝術的發展。而法、字體、博物浮雕藝術的凹刻陶瓷款識由最初的無意的工鑒定辨偽提供科學的華中強裝飾性意味的款藝處理一步一步發展到圓潤,起落筆處尖細中和藝術發展給陶最後成為人們在陶瓷藝術生產中必不可少萬化的。款識除博物多,成化款肥,的工藝手段和一種特殊的裝有體現。款識不僅博物到升華,許多飾手法的歷史就是整個人類活動了解中國陶瓷的款華物來體現自身價值,這的發展史。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物質藝術形式的體現。博物鎮陶瓷》2006年第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的歷史。陶。成為以後明代歷朝博物而康熙、雍正瓷款識作為人類活動物質文化和漢一致,仍采博華沒有固定統一的模精神文化的結合點,它某某年制」,物中、窯名、人很好的反映了這一點。所以想要了解浮雕藝術的凹刻中博款識」說:「款,刻中國古代藝術的發展史就應該先了解在陶瓷的底中華日益廣泛的為中國陶瓷,而要完全了款識文字不僅有漢物中,折角處為解中國陶瓷,就應該了解中於燒制地區廣華中鈞五大名窯國陶瓷的款識。
摘自:《景德鎮陶瓷和精神文明共同博物了解中國陶瓷的款》2006年第3期
❽ 中國陶瓷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的科技發展史上,除了「四大發明」,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陶瓷了。中國的英文名稱,就由此而來。但大多數並不了解陶瓷。在他們眼裡,陶瓷一體,事實上,陶和瓷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器物。陶產生在先,用粘土製坯;瓷產生在後,用瓷土製坯,而且兩者燒制的窯溫度也不相同。
古代陶瓷的發展
早在新時期時期,我們的祖先就拉開了陶瓷發展史的序幕。一開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為容器或餐具。後來陶瓷製造逐漸脫離了實用主義,出現了只作為裝飾功用的產品。殷商初期,隨著燒制溫度的不斷提高,瓷器初具雛形。
歷史上最先出現的瓷器是青瓷。與比陶相比,瓷器質地細膩緻密,堅固耐用,而且表面塗上了一層釉,防漏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算是進步。但在早期,經常出現露胎流釉的現象。這是由於在制坯時,瓷胎塗滿釉質。在燒制過程中釉質受熱熔化,變為液體,流到地面上,冷卻後又變回固態,把瓷器與地面粘連起來。當時這種現象十分普遍。遇到這樣的情況,師傅們只能用小榔頭敲擊瓷器底部,以把它同地面分開。這是個投鼠忌器的過程,力道的把握非常困難,勁小了,根本敲不下來;勁大了,又會使瓷器上產生裂紋,影響品質,甚至會把瓷器打碎,那前面的所做一切就前功盡棄了。後來有人發明了「半釉」法,成功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方法就是在制胎時只把釉質塗在器物的上半部分,並且稍微塗得厚一點。燒造時釉質受熱後向下流,流到器物最底下剛好流完,而不會滴到地面上,這樣冷卻後就不會和地面發生粘連,很容易的就可以拿起來了。
東漢時,浙江的越窯的青瓷逐漸成熟起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直至魏晉南北朝,青瓷已經獨霸中國的瓷器市場。
此時,白瓷在北方悄然興起,並在青瓷的強大統治下頑強地生根發芽。經過歲月的洗禮,唐朝時已經和青瓷分庭抗禮。兩者各領風騷,有「南青北白」之說。唐朝的彩陶藝術也有了很大發展,最大的成就是人們後來所熟知的「唐三彩」。唐三彩主要由黃、綠、白三色的釉彩塗於胎身,因此得名。其造型豐富多樣,有各種人物、動物、花鳥等,其中最出名的,要屬唐三彩的馬。
隨著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中國瓷器市場格局重新洗牌。到了宋朝,瓷器產品打上了地方風格的烙印,形成一個個「瓷器割據」。總體上可概括為「五大名窯」,就是人們常說的官、哥、汝、定、鈞。
經過近千年的發展,中國陶瓷到明清時期更加燦爛輝煌。瓷器不再單調乏味,而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有藍釉、祭紅釉、郎窯紅釉、豆紅釉、黃釉、孔雀綠釉、黑釉等,其中黑釉是用來描邊的。
明代宣德的瓷器在落款上極為講究——真品上的落款中,「德」字右半部分「心」字之上的一橫是省略的,但是宣德爐除外。因為宣德爐是皇家使用的,所以不能殘缺。德化窯的產品質地極脆,製作小型瓷器尚可,大型器物則容易變形,但非常適合佛像,傳世的德化窯佛像價值很高。
清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但陶瓷製造卻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時代,景德鎮依然穩居陶瓷生產的重要中心。清朝瓷器質量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最高。清朝的統治者非常關心陶瓷業的發展,曾多次頒布特別御令,直接指導官窯的生產活動,對每一件瓷器的器形、樣式、尺寸、紋路等都有明確的批示。這個時期,普遍實行「官搭民燒」制度。所謂「官搭民燒」,就是朝廷把一些御用瓷器的製造工作外包給民窯。由專門的機構設計好瓷器的樣子,同時計算好所需銀兩的數目,一並交給民窯。民窯拿著銀兩去購買原料,按要求進行燒制。如果燒出來的瓷器不合規定,或者製作過程中出現事故,導致原料無法使用,損失必須由民窯自己掏錢承擔。無論返工多少次,朝廷絕不再播一兩銀子,根本不會去管民窯是賺還是賠。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講,就是自負盈虧。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許多學者都把官搭民燒歸為「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因為朝廷可以憑借皇權,肆意壓低價格。但我認為這樣簡單的評價有失偏頗。實際上,當時參加「官搭民燒」的民窯中,真正賠錢的極少。原因有三:一是參加御用瓷器的燒制,有助於提高民窯的生產技術和效率,在提高瓷器質量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第二,因為是在和皇家做生意,窯廠的腰桿就硬了,這相當於做了廣告,是一種巨大的無形資產;第三,參加官搭民燒的窯廠同時也生產民用的瓷器,當然價格會比普通窯廠的產品要高,但是買的人卻不減反增。總之,因為燒御用瓷器所賠的錢可以通過種種途徑賺回來,還會有豐厚的盈餘。由此可見,「官搭民燒」促成了朝廷和民窯的雙贏,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制度,否則它不會延續百年。
❾ 中國古代瓷器的地位如何
瓷器是古代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傑出貢獻。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燒出所謂的「原始青瓷器」;東漢時期燒制出了成熟的瓷器;自魏晉南北朝而到隋唐時代,制瓷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宋元明清時期,我國制瓷業進入了發展興盛時期,創燒出了許多新的品種,由單色釉發展到多種彩色釉,裝飾紋樣繁華復雜;由名窯的此消彼長,最終使江西景德鎮成為全國制瓷業的中心。下面結合考古出土資料,極其簡略地介紹中國古代瓷器在歷朝的主要發展。
在殷商時代出現的「早期青瓷器」,最早屬於鄭州二里崗時期,標志著中國瓷器的起源。在鄭州商代中期居住遺址和墓葬中,在湖北黃陂盤龍城商代中期墓葬中也都出土一批「早期青瓷器」。商代晚期的早期青瓷在河南安陽殷墟,輝縣琉璃閣,河北藁成山東濟南大辛庄,山東益都,江西清江吳城等地都有所發現。早期青瓷器選料尚不夠精,工藝較簡陋,器型品類較少,釉層厚薄不勻,而且容易剝落,與成熟的瓷器尚有一定距離。
西周時期早期青瓷發現比較普遍;如北京琉璃河,河南洛陽,陝西西安,甘肅靈台,安徽屯溪,江蘇溧水,江蘇句容等地遺址與墓葬中均有發現;器類、胎釉等方面較之商代有了較大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長江下游如江、浙、贛等省及東南閔、粵、桂、湘、台等省區,中原如預、晉等省都出土了大量早期青瓷器,胎質細膩、成型端好,釉質均勻、器類增加。在浙江,發現了發現了燒造早期青瓷的龍窯窯場(一說殷周時期湘、贛一帶已有發現),也有用圓窯燒造早期青瓷,用陶瓷碎片及扁圓形墊珠,未見更先進的窯具。戰國晚期,早期青瓷的燒造因為楚文化的東進而出現一次中斷。秦、兩漢又見一些同類的產品,東漢是「早期青瓷」終結期。
東漢時期是成熟的青釉瓷器出現期。古代工匠在浙江上虞一帶燒成了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細致,瓷胎已燒結,胎釉結合緊密,在還原氣氛中燒成,釉色純正,透明而有光澤。此時還出現了黑釉瓷。此時龍窯有了很大改進與提高,出現了斜底直筒狀墊座、束腰喇叭形墊座、三角支釘等專門的窯具。東漢時期是中國瓷器使上的重要階段。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制瓷業有了很大的進步,浙江越窯青化瓷器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江蘇宜興、浙江溫州、浙江金華以及川、鄂、湘、贛等地的青瓷燒造,也都各有特色。兩晉時金華婺州窯在粗質瓷胎上首先應用了化妝土。東晉浙江德清窯的產品中出現光亮如漆的黑釉瓷。在南方青瓷器中出現了褐色點彩乃至釉下彩繪新工藝。北朝後期,在北方出現了白釉瓷器。這一階段除了龍窯的改進,北方出現許多饅頭窯燒制瓷器,許多新型窯具出現了,例如高大粗壯的各式墊具、坯件疊燒時用的各種間隔具,還有精微的泥點托珠、盂形墊具、三角形分叉窯具,等等;南方瓷業中出現了最早的匣缽燒造。這一時期青瓷發展到極高水平,並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隋唐五代時期,形成了中國瓷器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北方以生產白瓷為主。青瓷以越窯產品的質量最高,白瓷以邢窯產品質量最高。這一時期是重要的窯具「匣缽」普及發展的時期,使得瓷器製作與造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胎壁由厚重趨向輕薄,底足由平底、餅形足變為玉壁形底、圈足,釉面不受窯內煙熏污染,從而保持了色澤純凈,器物造型趨向於輕巧精美。這時還出現了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級品類,長沙窯普遍使用了瓷器高溫釉下彩、釉上彩新技術。中國瓷器的外銷出現了較大的規模。
兩宋、夏、遼、金時期是中國古代瓷器的繁榮時期。瓷器的品種繁多,釉色繽紛,除了官窯之外,民營的次窯興起。根據產品在工藝、釉色、造型、裝飾等方面的特點,形成了不同的窯系。比較著名的有北方地區的定窯、耀州窯、鈞窯、磁州窯,南方地區的景德鎮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德化窯,等等。其中自然包括享譽已久的「官、哥、汝、定、鈞」等名窯。此時除了龍窯燒制外,出現了由龍窯改進的階級窯。在青花彩瓷出現之,兩宋、遼、金瓷器達到了造型、施釉、紋樣裝飾等工藝的最高水平。
元代是古代瓷器發展的重要時期,起著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源自宋代的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德化窯等名窯繼續發展。景德鎮窯開始使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二鋁的含量進一步提高,燒成溫度由此也可以相應提高,燒出了頗具氣勢的大型器。元代還燒製成功卵白色的「樞府」釉。在景德鎮等地白瓷高度發達的基礎上,高溫釉下彩品種——青花、釉里紅瓷器普遍出現,成為中國瓷器史上又一里程碑。
明清時代的制瓷業以景德鎮為中心,御窯廠(官窯)製品更是窮極精麗,可以說是千年中國古代瓷器的高度總結與代表。青花瓷器是各種產品的主流,以明代永樂至宣德年間的水平最高。彩瓷發展到空前繁盛的時期,明代初年以銅紅釉水平較高,明成化年間以鬥彩著稱,弘治年間出現低溫黃釉,正德年間出現孔雀綠釉,嘉靖時期出現五彩,清代釉色品種更為豐富,如釉上藍彩、墨彩、釉下五彩、金彩、粉彩、琺琅彩以及各種單色釉。明清時期還出現了釉上釉下彩結合,半脫胎、脫胎瓷器等等新工藝。器物品類空前豐富,裝飾手法與題材也達到空前的繁盛。
從以上大略的敘述可以知道,中國古代瓷器文化,一以貫之地體現了中國各個歷史階段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成就,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