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社會救助的歷史和現狀是什麼
一、原始社會時期的社會救助思想
五帝時期,當時還處在原始社會時期,便有「塞爭端、通貨財、存亡更守、有無相貨、疾病相救」的社會救助的思想萌芽。夏朝出現了「慈幼」思想。到了商朝,《尚書》中記載:「商代伊尹輔佐商湯,年老告退到致仕」,這種致仕制度可以說是最早的退休制度。
周朝,從中央到地方,制定了對災荒、孤寡、老幼等實行救助的相應的政策制度,當時的社會救助制度主要有:荒政、養老、恤幼、倉儲、賑災,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
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候的思想主要是提出保障人民的生活,是再分配的理論來源;首先提出風險的客觀存在,提醒統者社會保障機制的必要。
三、秦朝到隋朝的社會救助思想
秦朝受法家思想控制治國,雖然有社會保障制度,但涉及的很窄,使得這一制度施行起來效果不是很大。
西漢社會救助方面力度加大,制度化逐漸形成,道德教化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的政策化使得社會保障提高到了治本為目的的層次。
東漢時期救助措施更加固定化操作性更強,貧民成為了社會保障的對象,並首先提了婦女保障。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六疾館和孤獨園之類的專門救助機構出現於此時。六疾館與孤獨園的創立,開了國家設立專門機構集中救助鰥寡孤獨和貧病無依之人的先例。
義倉立於隋代。
四、唐、宋、元、明、清時期的社會救助思想
唐朝社會保障制度開始以律令的形式出現了。唐朝還建立了專門的醫院。唐朝的計會救助的范圍覆蓋了老人、婦女、兒童、鰥、寡、孤、獨、皇族、官居、士兵、學者、病人、貧困人群等等,唐朝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內容完善,覆蓋全面,而且形成一整套體系,開始以法律的形式對社會救助進行規定。社會保障發展到唐代已經正式制度化、政策化,機制更加健全,覆蓋了近代社會保障范圍的大部分,成為了我國封建社會官方社會保障機制的雛形。
宋朝的保障內容涉及災害保障、弱勢群體保障、醫療保障等方面,幾乎涵蓋了以救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的全部內容。《救荒活命書》、《救荒全書》是宋朝時關於救災和荒政的典集。當時的官辦社會保障機構有:常平倉、惠民倉、福田院、居養院、慈幼院、惠民局、養濟院、漏澤園。
明朝初年政治清明,社會保障制度較為完善。延續了宋朝的做法。
清朝的《清實錄》中記載:由皇帝主持的盛大的「千叟宴」,予宴臣民(年70歲以上):康熙五十一年為1900餘人(年70以上);乾隆五十年3900餘人;嘉慶元年5900餘人(年60歲以上),其中百歲以上老人以十數計。康雍乾盛世期間,不只大利發展社會救濟,也有了社會福利的雛形。
現代:我國社會救助制度發展由最初的救急型舉措經由道義性扶貧,最後達到制度性救助,由片面的城市低保制度向農村低保制度轉變進而實現全社會的最低保障。
⑵ 100年前中國貧窮落後的社會狀況
食不飽來腹生活很差,百姓流離源失所戰火紛飛。那個年代是個很悲慘的年代,普通老百姓的命根本就不是命來的。
辛酉政變後,隨著太平天國的失敗,清廷政局逐漸穩定下來,慈禧太後的統治地位也日趨鞏固。1894年甲午戰爭後,世界列強爭先恐後地奪取侵華權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國的局勢。
(2)中國貧困歷史現狀分析擴展閱讀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熊秉坤打響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
⑶ 新中國成立前後中國貧窮情況
一直是發展中國家
⑷ 近代中國貧困落後的原因分析
中國近代史是-部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有人將原因歸結為清朝政府,有人將原因歸結為傳統文化,有人將原因歸結為政治制度,有人將原因歸結為中國人種。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後,舉起科學與民主的大旗,打倒孔子及傳統文化,將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全部歸罪於孔子及傳統文化,直到今天,人們對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應從中,西方思維理念方面入手,尋求答案。
西方人的思維理念是從分析入手,[ 指主流思維理念]
中國人的思維理念是從綜合入手,[ 指主流思維理念]
先從西方思維說起, 西方經歷了宗教蒙昧時期, 宗教認為是神創造了人, 達爾文從分析自然物種入手, 用大量實證自然物種科學證據, 證明人是自然進化的產物, 促進了自然科學的進步.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盧梭提出了天賦人權論的進步思想, 用人權對抗皇權, 從而形成自由, 平等, 博愛的時代追求.
在經濟學方面, 亞當, 斯密寫出名著《國富論》, 為近代資本主義奠定理論基礎, 從而促進近代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
西方的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人文科學在同宗教蒙昧主義的斗爭中, 獲得勝利, 取得空前的大發展.
但是西方宗教並沒有消亡, 並生存發展到當代. 宗教與科學和諧共生, 各自發展。(筆者有專文; 宗教在當代的作用是什麼)
在當代, 由於資本主義過分追求物質利益, 大量耗費自然資源, 也面臨衰退的風險. 西方有識之士也倡導從中國古代哲人思想中吸取精華. 主要是孔子的思想, 但人們卻忽略了中國哲學始祖老子.
從上面的事例看, 西方學者的思維理念是從分析入手, 通過對宏觀世界, 微觀世界的分析來認識自然, 認識社會, 建立學術體系, 形成了-套現代實證科學體糸.
再來看中國哲人的思維理念, 中國哲人的始祖, 應首推老子, 道德經, 僅5000多字, 但包容萬象, 將宏觀世界高度概括, 思維理念是綜合式, 古代也沒有實證科學的支撐, 在2千多年前的古代, 人類尚在半蒙昧狀態, 老子能總結出世界萬物成長消亡的規律. 真是令人佩服.
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長河中, 中國哲人的思維理念, 主流是綜合式的. 但是, 其中也有分析式思維. 自然科學的發展需要分析式的思維方式. 如中國的四大發明. 李約瑟先生著作[中國科技史] 中的緒多自然科學的發明創造, 都是運用分析式思維, 但在漫長的中國歷史發展中, 這種分析式思維始終不是主流思維.,
中國歷史中, 唐朝是國人自豪長臉的朝代(主要是貞觀之治), 唐朝以後的各代帝王, 吸取傳統文化中負面的成份, 沒有發展以分析式思維為主流的自然科學. 因而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屈辱史.
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式綜合性思維輸給了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近代資本主義的分析式思維理念.那麼中國式綜合性思錐理念, 在當代就毫無價值, -無是處嗎?下篇文章;中國的特色產業是什麼?將談這個問題. 另外, 筆者看到聽到,在許多著名學者的書中, 談話中, 頻頻出現說;』 歷史上, 中國人從來沒有信仰, 中國人不信宗教.
⑸ 中國貧困問題背景、現狀、原因及解決方法。急!!!
http://www.nwdisaster.org/zhypk/povertry/5.htm
⑹ 舊社會中國人民的貧窮生活狀況是怎樣的
在舊社會,中國人民可謂窮怕了、餓怕了。為了讓站起來後的人民吃飽肚子,生活不斷得以改善,延安時期,毛澤東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建國後,他號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心耿耿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積極探索適應中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十大關系」,改造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國民經濟基本恢復,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建國前大大提高。
僅土地改革,就使全國3億農民無償獲得7億畝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免除每年向地主交納的3500萬噸糧食,平均每個農民年增加糧食233.33斤。
二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使中國人的封建意識根深蒂固。毛澤東通過發起運動,開展一系列思想教育,使人們與封建社會,與舊社會的人緣關聯徹底決裂,徹底鏟除了封建社會的歷史根基。人們的思想獲得全面解放,再沒有人願做舊社會的「餘孽」。這讓全國人民從思想上站了起來。
(6)中國貧困歷史現狀分析擴展閱讀: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用宏亮的湘音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自此,中國歷史進入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是他讓全國人民站起來了!
在走上天安門城樓前的28年間,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定的反帝反封建戰士和他的戰友們領導全國人民英勇奮斗,推翻了三座大山,締造了新中國。
毛澤東和他的自信自強奮斗史,已化為中華民族新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圖騰。他點燃了中國人的理想激情,毛澤東的一生,都是在演繹著一個偉大的「中國夢」,演繹著一部人類歷史上閃耀今古的「東方傳奇」。
他為人民謀幸福,團結人民浴血奮斗,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領導中國人民創建了人們當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國,開創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他接手的中國,是一個百年積貧積弱,國家滿目瘡痍,連一枚小鐵釘一盒火柴都要靠進口,人民飢寒交迫的落後的農業大國。
當他撒手人寰的時候,留給世界的卻是一個衛星上天,「核武」在手,現代工業體系完整,人民生活面貌煥然一新,最後連西方世界的「盟主」都曾前往他的書房拜訪的令世界尊敬的東方大國。毛澤東以人民當家做主,國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集體利益至上。
人人崇尚奉獻,比工作、比學習、比思想、比風格,人們的精神面貌積極樂觀,整個社會蓬勃向上。精神的豐滿,信仰的堅實,使得人民群眾在艱苦奮斗建設新中國大廈的勞動中,還爭相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以吃苦奉獻為榮,以勞動創造為樂。
因為人民熱愛國家,熱愛集體。因為人民相信共產黨,相信人民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和政府,的確值得人民信賴。人民對國家,對生活,對未來始終充滿了信心。
⑺ 中國貧困現狀及其問題發言稿1000字
中國問題實質上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是中國問題。在「13億人口,9億農民」的國度里,無論怎樣強調農民問題都不為之過分。相反,對農民問題視而不見或漠然處之,那就是貽誤了中國最大的問題。正視農民問題、分析農民問題、解決農民問題,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農民貧困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
社會問題產生的原因、結果、責任和解決方法都來自於社會、依賴於社會。論文研究是以分析農民貧困為核心,以農民貧困的外在表現——經濟上的貧困群體,文化上的落後群體,政治上的弱勢群體為基礎,以自組織方法論為理論依據,以自組織的耗散結構環境條件方法論、協同學的動力方法論和超循環結合方法論為視角,分別從農民貧困問題產生的環境條件因素——「城鄉分治,一國兩策」和「戶籍制度」及自然條件等方面,從農民追求發展的動力機制——競爭與合作方面,從超循環結合——資源的循環利用方面進行分析論證。我們由此得出的結論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環境資源減少,競爭與合作不足,資源低效利用是農民貧困問題產生的根源。
我們找到的對策是:
1、改善環境資源條件——結束城鄉分治,廢除戶籍制度;減輕農民負擔,改善農民就業政策,真正落實農民的「國民待遇」;實行「工業反哺農業」策略,向農業投資,優化農村自然環境。
2、完善動力機制——優化競爭與合作,創建農民合作組織,走科技興農的發展戰略。
3、超循環利用資源——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超循環利用農村人力資源,必須減少農民,走城市化發展的道路。 論文的突出之處,是運用了二十世紀最前沿科學技術方法論——自組織方法論對當前我國農民貧困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和論證,為解決我國農民貧困問題提供了又一思路,又一理論依據。
⑻ 國內外對中國貧困問題研究現狀
一個江西中年男子,帯著老婆和一個十五歲的女兒、一個十三歲的兒子。到我們村子版里租了八畝六分地權種蔬菜,租金每畝付一仟三百元一年。住的是在租地上搭起一間十平米左右的石棉瓦小棚子,四周除一個出口外密不通風。夫妻倆毎天起早落夜種植管理著這八畝六分田,兩亇孩子都上初中了,借讀在離他們住処六七公里外的一所學校走讀。孩子們毎天回家先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接著就邦父母整理蔬菜裝框,晩鈑一直要到八點後才能吃上。飯吃完後男子就急忙去睡了,因為他到零點時還要開著三輪拉菜到批發市場去賣。到批發市三輪來回一倘要五亇小時左右,有時菜賣不出去時間要更長。這樣幸苦的干著,大約一年能賺上四萬元左右。這四萬元左右付出孩子的借讀弗,近二萬結余。他這樣干已經八年了,這個家庭在他們當地可祘也是富有了,今年還到老家迠了一間新房。這亇家庭其實是當今中國的一亇縮影。你說他貧困吧!他蓋起了新房。你說他富吧!連孩子想買一本成語詞典都捨不得買。這就反映出了當今中國一亇不小群體的現狀。
⑼ 貧困人口現狀及原因的調查報告
(一) 中國貧困地區的特徵
從自然條件、生態環境和社會基礎方面分析,中國貧困地區具有如下共同特徵:
1、 自然條件惡劣 導致中國貧困地區貧窮落後的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諸多方面。
2、 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薄弱
--水資源短缺。中國貧困地區大多缺水嚴重。80年代中期,全國農村有2.4億人(占農村人口的27%)、1.5億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其中有8000多萬人、6000多萬頭牲畜常年缺水,分布在貧困地區的就有70%。
--電力供應不足。1992年,全國有195年縣的戶通電率小於50%,有1389個縣(佔全國總縣數的58%)戶通電率低於95%,有28個無電縣,有1453個無電鄉、63120個無電村、1.2億農村人口沒有用上電。28個無電縣中,西藏21個、新疆6個、青海1個。1.2億無電人口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陝甘寧、豫東皖西、本峽、貴州、滇桂、川青、西藏等。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貧困地區。
--交通不便。貧困地區多數處於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我國最為落後的西部地區,雖然土地面積佔全國的2/3以上,但鐵路里程還不到全國的1/4。西藏至今還沒有鐵路,雲南每平方公里只有鐵路4.5米,公路170米。廣大邊遠貧困山區,尚有一半至2/3以上的鄉村不通公路,物資交流和商品輸出十分困難。
3、 人口增長過快,教育、衛生等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太低
--與經濟落後、增長緩慢相反,中國貧困地區是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據統計,貴州自1949年至1987年的人口平均增長水平比全國高16.7%。河北省貧困山區1949年到1988年的人口增長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3%。由於人地矛盾突出,基本生存條件惡化,無法保證正常的營養供給,貧困地區群眾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加上一些地區近親結婚和水土條件造成的地方病,人體健康受到嚴重損害。
--文化教育落後。貧困人口大多數居住分散、偏僻,辦學條件差,教育設施落後,加之貧困戶生活困難,無力支持子女上學,適齡兒童失、輟 學率較高,青、壯年文盲比例偏大。據1997年的統計,農村勞動力文化程度指數僅達小學文化程度6.12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勞動者比重高達21.9%,雙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高1倍以上。
--衛生保健水平低。按UNDP1994年統計,我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在全世界108位。最能反映衛生保健社會服務水平的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指標,前者全國平均水平比發達國家高出6-8倍,貧困地區則比發達地區高出20-30倍。後者中國平均水平比發達國家高出6-8倍,貧困地區則比發達國家高出20倍以上。
4、 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礎投入嚴重不足
--農業生產條件較差。1993年國定貧困縣人均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0%;在耕地中機耕面積僅佔36%,有效灌溉面積31%,分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8個和20個百分點;旱澇保收耕地面積則更少,1993年人均僅0.36畝,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4.5%。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民還使用竹竿、木犁和簡陋的鐵制農具進行勞動、耕作,廣種薄收,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沿襲"刀耕火種"的古老生產方式。
--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嚴重不足。1997年全國貧困縣人均財政收入105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30%;國定貧困縣累計財政補貼101億元,縣均1706萬元。由於長期處於赤字狀態,貧困縣無力增加投入以改善貧困社區的公共設施、基礎社會服務的低水平狀態,形成惡性循環。
⑽ 歷史上中國為什麼貧窮至極
沒錯復,中國在歷史上也富得流油過制,比如宋朝,無論是國內貿易還是國外貿易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妥妥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可惜重文輕武,宋朝在北方政權眼裡也就只是一塊肥肉罷了。但其它時期,即使是在盛世老百姓也常常吃不飽,貧富差距太大,這是由於封建制度的弊端,土地制度的不合理,沉重的稅收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