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世界歷史學大會

中國世界歷史學大會

發布時間:2021-03-05 20:38:47

Ⅰ .....求.世界歷史中國歷史大事件的年代表

200萬年前,人類進入打制石器的舊石器時代。
100萬年前,人類掌握了火的使用技術。
2萬年前,人類發明弓箭。
1萬年前,人類進入定居農業社會。
前7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有陶窯及模製的陶器。
前4241年,古埃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
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製造、冶金術、酒醋製造、顏料染色。
前2500年,埃及人用沙和蘇打製取玻璃。
前21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發明六十進位制、乘法表。
前2000年,埃及人發明十進制,整數和分數計演算法,三角形和圓面積計演算法,正方角錐體和錐台體積計演算法;發明防腐劑以保存木乃伊。
前1950年,巴比倫人能解兩個變數的一次和二次方程。
前1200年,中國用蠶絲織絲絹。
前1200年,中國殷商青銅(銅錫合金)冶鑄技術已達成熟階段。
前1066年-前221年,周朝。
前770-前476,春秋時代。
前770年,中國已會鑄鐵。
前722年,中國開始用干支記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記載了磁石。
前7世紀,巴比倫人發現日月食循環的沙羅周期。
前611年,中國有彗星的最早記錄,即後來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6世紀,希臘的泰勒斯(Thales,前625-547)發現琥珀摩擦生電,發現磁石吸鐵現象。
前6世紀,希臘畢達哥拉斯證明了勾股定理,發現了無理數,提出了地球球形說,研究了音律。
前6世紀,印度人計算出2的平方根為1.4142156。
前594年,希臘梭倫改革,確立民主政治,制定憲法,工商業興起。
前551年,孔子誕生。
前5世紀,希臘的德謨克利特完成古代原子論,認為萬物是由大小和質量不同、運動不息的原子組成。
前5世紀,中國的《周禮》中記載了用金屬凹面鏡從太陽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戰國時代。
前462年,希臘巴門尼德、芝諾等埃利亞學派指出在運動和變化中的各種矛盾,提出了飛矢不動等有關時間、空間和數的芝諾悖論。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發現小孔成像。
前4世紀,希臘亞里士多德對數學、動物學等進行綜合研究,在《天論》一書中提出了地球中心說。認識到聲音是由空氣運動產生的。發表《動物自然史》等書,記載有500多種動物,第一次把生物學置於廣泛觀察的基礎之上。
前4世紀,希臘的菲洛勞斯提出中心火說,是日心說的萌芽。
前4世紀,中國的莊子(前369-286年)中記載了鑽木取火的方法,提出了 「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事不竭」的觀點。
前350年,中國戰國時代的甘德、石申編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前3世紀,希臘歐幾里德發表 《幾何原本》13卷。
前3世紀,希臘的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212)發現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發明阿基米德螺旋。韓非記載司南。
前285年,埃及國王托勒密2世即位,獎勵保護學術。
前258年,希臘埃拉西斯特拉托最早從事比較解剖學和病理解剖學。
前250年,中國戰國末年《韓非子》一書中有用「司南」識別南北的記載。
前245年,希臘的克達席布斯在埃及亞歷山大發明壓力泵、氣槍等。
前230年,希臘的厄拉多塞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測定出地球的大小。
前221-前206,秦朝。
前221年,中國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其體制沿用到20世紀。
前206-公元220年,漢朝。
前2世紀,劉安(前179-122)著淮南子,記載用冰作透鏡,用反射鏡作潛望鏡。
前2世紀,中國西漢用絲麻纖維紙。
1世紀,希臘希龍(Hero,62-150)發明蒸汽旋轉器和熱空氣推動的轉動機,這是蒸汽渦輪機和熱氣渦輪機的萌芽。發明虹吸管。
1世紀,羅馬普利尼的網路全書《博物學》問世。
1世紀,中國的《漢書》記載尖端放電。
100年,希臘尼寇馬寫《算術引論》一書,此後算術開始成為獨立學科。
105年,中國東漢時蔡倫造紙。
132年,中國東漢時張衡發明世界上第一個測量地震的儀器地動儀。
2世紀,希臘托勒密運用圓錐、圓筒等方法繪制地球,建立了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體系。發現大氣折射。已知道中國。
220-581年,三國兩晉南北朝。
3世紀初,中國漢末華佗發明麻醉劑麻沸散用於外科手術。
3世紀,中國魏晉時期的劉徽提出割圓術,得圓周率為3.1416 。
5世紀,中國南北朝時南朝的祖沖之(429-500)算出圓周率的值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比西方人早1000多年。
581-618年,隋朝。
6世紀,中國北魏時賈思勰寫《齊民要術》,在世界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618-907,唐朝唐太宗。
7世紀,中國唐朝已採用刻板印刷。
725年,中國南宮說等人實測子午線的長度。
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入西方,阿拉伯煉金術獲得發展,制出了硫酸、硝酸、王水等,為向化學過渡准備了條件。
9世紀,中國唐朝的煉丹士發明火葯。
9世紀,阿拉伯花剌子模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使西歐人熟悉了十進位制,他也是代數學的奠基人,阿拉伯阿爾·拉茲寫成《醫學集成》,被後人認為是醫療化學的先驅。
9世紀,中國唐朝的煉丹士發明了火葯,這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重大發現。
10世紀,阿拉伯伊本·西拿寫成《醫學經典》,對以後6個世紀影響很深。
10世紀,中國宋代發明了膽礬溶液浸銅法生產銅,這是水法冶金術的開始。
960-1279年,宋朝。
11世紀,中國宋代沈括寫成《夢溪筆談》一書。

11世紀,阿拉伯愛薩(西方人稱為阿維森納)寫成《醫典》。
1041年,中國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早於西方400年,奠定了現代印刷術的基礎。
1054年,中國《宋史》記載了一次超新星爆發,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超新星爆發的文字記載。該超新星的殘骸形成了現在所見的蟹狀星雲。
1200年,歐洲人開始使用眼鏡。
1202年,義大利斐波那契發表《計算之書》把印度-阿拉伯計數法介紹到西方。
1231年,中國宋朝人發明「震天雷」,充有火葯,可用投擲器射出,是火炮的雛形。
1259年,中國南宋抗擊金兵時,使用一種用竹筒射出子彈的火器,是火槍的雛形。
13世紀中前葉,中國火葯傳入阿拉伯。
1279-1368年,元朝。
1284年,義大利人發明眼鏡。
14世紀中前葉,中國開始應用珠算盤。
1368-1644,明朝。
1385年,中國在南京建立觀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設備完善的天文台。
14世紀-16世紀,文藝復興先驅義大利的但丁發表《神曲》。文藝復興的開始。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150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發現美洲。
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開辟好望角到印度的航路。
1500年,達芬奇設計了風力計、濕度計、降落傘、紡紗機、踏動車床等草圖。
1517年,德國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球形。
1539年,波蘭的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理論。1543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出版,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
1582年,西歐許多國家實行格里歷,即現行公歷的前身。
1583年,義大利的伽利略發現擺的等時性原理。
1589年,荷蘭的史特芬發現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1590年,義大利的伽利略作自由落體等一系列科學實驗。
1590年,荷蘭的詹森發明復式顯微鏡。
1593年,義大利的伽利略發明空氣溫度計。
1596年,中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出版,書中記有葯物1892種,是重要的科學典籍。
1600年,義大利的布魯諾因擁護哥白尼地動說並宣傳宇宙無限,在羅馬被教會燒死。
1605年,英國的培根(1561-1626)著《學術的進展》,提倡以實驗為基礎的歸納法。
1607年,義大利的伽利略嘗試測量光速。
1609-1619年,德國的開普勒提出行星運動定律。
1609年,義大利的伽利略製成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用其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
1609年,義大利的伽利略初次測光速,未獲成功。
1620年,荷蘭的斯涅爾發現折射定律。
1620年,葡萄牙的德列貝爾發明潛水船。
1628年,英國的哈維發現血液循環。
1632年,義大利的伽利略提出相對性原理。
1637年,中國明朝的宋應星完成「天工開物」,總結了中國工農業生產技術。
1638年,法國的笛卡爾提出 「以太」。
1644-1911,清朝。
1648年,捷克的馬爾西發現光的色散。
1654年,德國的蓋里克發明真空泵,表演馬德堡半球實驗。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現彈性定律。
1666年,英國的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1666年,英國的牛頓用三棱鏡分光。
1676年,丹麥的羅默利用木衛食測光速。
1677年,德國的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
1687年,英國的牛頓提出力學三定律和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的概念。
1699年,法國的阿蒙頓發現摩擦定律。
1701年,英國的貝努利創建變分法。
1728年,英國的布拉德雷利用光行差測光速。
1745年,德國的克萊斯特發明萊頓瓶。
1750年,英國的米切爾設計測靜電力扭秤,並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50年,美國的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
1752年,美國的富蘭克林作風箏引天電實驗。
1775年,義大利的伏打發明起電盤。
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
1780年,義大利伽伐尼發現蛙腿肌肉收縮現象,認為是動物電所致。
1781年,英國的瓦特改良蒸汽機。
1785年,法國的庫侖用實驗證明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89年, 法國大革命。
1792年,義大利的伏打研究伽法尼現象,認為是兩種金屬接觸所致。
1798年,英國的卡文迪許用扭秤測定萬有引力常數。
1800年,義大利的伏打發明伏打電堆。英國的赫謝爾從太陽光譜的輻射熱效應發現紅外線。
1801年,英國的楊用干涉法測出光波波長。
1802年,英國的特里維西克造出了蒸汽機車。
1808年,法國的馬呂斯發現光的偏振現象。
1808年,英國的道爾頓發表提出化學原子論。
1820年,丹麥的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1820年,法國的安培發現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1821年,愛沙尼亞的塞貝克發現溫差電效應。
1826年,德國的歐姆確立歐姆定律。
1827年,英國的布朗發現液體中的微粒作無規則運動。
1830年,義大利的諾比利發明溫差電堆。
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34年,法國的珀耳帖發現電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應。
1835年,美國的亨利發現自感。
1840年,鴉片戰爭。
1845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磁場使光的偏振面旋轉。
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9年,法國的斐索用轉動齒輪法測光速。
1849年,英國的開爾文提出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
1850年,英國的赫姆霍芝提出了能量守恆定律。
1850年,中國太平軍起義。
1851年,法國的富科證明地球自轉。
1852年,英國的焦耳和湯姆生發現氣體膨脹致冷效應。
1858年,德國的普呂克爾在放電管中發現陰極射線。
1859年,德國的基爾霍夫開創光譜分析法。
1859年,英國的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開創了生物進化論。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
1869年,俄國的門捷列耶夫發表元素周期表。
1875年,英國的克爾發現電光效應。
1875年,巴黎會議簽訂米制公約。
1876年,美國的貝爾發明電話。
1879年,英國的麥克斯韋出版《電磁通論》,集電磁理論之大成。
1879年,美國的霍爾發現電流通過金屬,在磁場作用下產生橫向電動勢。
187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電燈。
1880年,法國的居里兄弟發現晶體的壓電效應。
1881年,美國的邁克爾遜發明靈敏度極高的干涉儀。
1883年,奧地利的馬赫的《力學科學》出版,批判了牛頓力學中的絕對時空的概念以及力和質量的概念。
1885年,德國的本茨發明了汽油內燃汽車。
1887年,德國的赫茲發現電磁波,發現光電效應。
1887年,美國的邁克爾遜和莫雷試圖由地球在「以太」中運動而引起的光的干涉效應,證實「以太漂移」的存在,但得到否定結果。
1889年,法國的拉瓦錫發表《化學綱要》,開創了化學新紀元。
1889年,英國的菲茨傑拉德提出了收縮假說,以解釋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零結果」。由於發表其論文的英國《科學》雜志不久停刊,所以直到1892年荷蘭的洛倫茲獨立提出收縮假說才為世人所知。
1890年,匈牙利的厄缶作實驗證明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相等。
1892年,荷蘭的洛倫茲獨立提出收縮假說。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德國的倫琴發現x射線。
1896年,法國的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
1896年,荷蘭的塞曼發現磁場使光譜線分裂。
1897年,英國的湯姆生從陰極射線證實電子的存在。
1899年,俄國的列別捷夫用實驗證實光壓的存在。
1899年,德國的盧梅爾和魯本斯做空腔輻射實驗,精確測得輻射能量分布曲線,為普朗克1900年的量子假說提供了重要實驗依據。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德國的考夫曼從鐳輻射測β射線在電場和磁場中的偏轉,從而發現電子質量隨速度變化。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1903年,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採用多級火箭實現航天飛行的理論。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
1904年,荷蘭的洛倫茲提出時空坐標變換方程組。法國的彭加勒提出電動力學相對性原理,並認為光是一切物體運動的極限速度。
1905年,瑞士的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
1905年,俄國「波將金」號戰艦起義。
1905至1906年,法國的彭加勒闡明了電磁場方程對洛倫茲變換的不變性,並提出了四維時空理論。
1907年,德國的明可夫斯基提出狹義相對論的空間-時間四維表示形式。
1908年,德國的普朗克提出動量統一定義,肯定了質能關系的普遍成立。
1908年,法國的佩蘭(J.B.Perrin)用實驗證實布朗運動方程,求得阿佛加德羅常數。
1911年,辛亥革命。
1911年,荷蘭的翁納斯發現低溫下金屬的超導現象。首次將氦液化。
1911年,英國的威爾遜發明雲室。
1911年,奧地利的海斯發現宇宙射線。
1913年,丹麥的玻爾提出定態躍遷原子模型。
1913年,德國的斯塔克發現原子光譜在電場作用下的分裂。
1913年,英國的布拉格父子用晶體的x光衍射測定晶格常數d。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5年,愛因斯坦完成廣義相對論。
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有限無界的宇宙模型。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1919年,英國的愛丁頓等人在巴西和幾內亞灣觀測日全食,證實引力使光線彎曲的預言。
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蘇聯的弗里德曼得到引力場方程的非定態解,據此提出宇宙膨脹假說。
1925年,美國的亞當斯發現天狼星光譜線的引力紅移,再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1929年,美國的哈勃(E. Hubble, 1889-1953)發現星系的紅移與離地球的距離成正比—宇宙膨脹。
1931年,美國的勞倫斯建成第一台迴旋加速器。
1932年,英國的考克拉夫特和愛爾蘭瓦爾頓發明高電壓倍增器,用以加速質子。
1932年,美國的安德森在宇宙射線中發現正電子。
1932年,英國的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1933年,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4年,俄國的契侖柯夫發現液體在β射線照射下發光。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
1938年,德國的哈恩、施特拉斯曼用中子轟擊鈾而發現了鈾的裂變。
1939年,奧地利的邁特納、弗立施提出鈾裂變的解釋,並預言每次核裂變會釋放大量的能量。
1939年,美國的奧本海默和斯奈德預言黑洞。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第一次實現電視直播。
1940年,敦刻爾刻大撤退。
1941年,美籍義大利人羅西和美國的霍耳由介子蛻變實驗證實時間的相對論效應。
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
1942年,美國的阿倫間接證明中微子的存在。
1942年,美國在費米等人領導下,根據鈾核裂變釋放中子及能量的性質,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了第一個熱中子鏈式反應堆。
1942年,美日中途島海戰。
1945年,美國在奧本海默領導下製成原子彈。
1945年,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
1946年,第一台計算機ENIAC在美問世。
1946年,美國的伽莫夫(G.Gamow)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
1948年,美國的肖克利、巴丁與布拉頓發明晶體三極體。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2年,美國的格拉塞發明氣泡室。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58年,德國的穆斯堡爾實現了γ射線的無反沖共振吸收。
1960年,美國的梅曼製成紅寶石激光器。
1961年,美國的格拉肖、溫伯格和巴基斯坦的薩拉姆提出電弱統一理論。
1963年,發現類星體(Quasar),體積不大,能量極大,亮度劇變。宇宙中大約有106個。
1964年,美國的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檢測接收衛星信號的天線時,發現在波長7.35cm處有3.5K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1964年,中國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1968年,英國的休伊什發現脈沖星。
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成功登月。
1970年,中國發射「東方紅1號」人造地球衛星。
1971年,美國Intel公司製成微處理器,開始計算機第二次革命。
1971年,美國的凱汀和海弗爾攜帶原子鍾環繞地球飛行80小時,證明了時間的相對性。
1973年,英國的霍金發現量子效應會使黑洞輻射粒子,並使黑洞蒸發。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
1978年,美國的泰勒觀測短周期雙星證實引力波,這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驗證。
1981年,美國的太空梭第一次升空。
1982年,中國潛艇水下發射火箭成功。
1990年,美國的哈勃望遠鏡(口徑2.4m,重12.5噸)被送上太空。
1990年,中國北京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
1991年蘇聯解體
1992年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年歐洲聯盟建立

Ⅱ 中國和世界歷史大年表比較

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大年事表
上傳: 周清華     更新時間:2011-12-22 19:22:05
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大年事表
中國世界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
商朝甲骨文產生--漢文字的起源青銅器製造達到頂峰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
西周初期分封制、宗法制確立
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時期
春秋出現鐵器和牛耕,春秋末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倫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成立
公元前481年—前411年智者學派的普羅塔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
公元前475年---前222年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司南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思想領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
公元前469---前399年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公元前449年,《十二銅表法》頒布,標志羅馬成文法起步
公元前443年---前429年伯里克利當政時期雅典民主政治達到頂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形成,中國進入封建社會
公元前206年西漢建立,公元22年滅亡
西漢漢武帝在位期間(公元前157年---前87年)強化皇權形成刺史制度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正統地位確立
公元元年耶穌誕生
公元25年—220年東漢時期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的奴隸社會結束
581年---618年隋朝
618年---907年唐朝
隋唐時期, 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確立並發展
960年---1127年北宋時期
唐末宋初火葯開始用於軍事
北宋的畢升(約970—1052年)發明活字印刷術
1127---1279 南宋時期
南宋朱熹(1130—1202)集理學之大成,《四書》形成
1279年—1368年元朝
元朝改革地方行政體制,形成行省制度
1368---1644年明朝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廢丞相,明永樂帝(1402—1424)在位設內閣加強皇權
明朝中後期,江南手工業內部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受中國傳統經濟政策的影響,發展緩慢,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歷史發展朝向與此同時,15世紀的前後,在義大利地區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卻引發了歐洲社會內部的一系列的變革,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
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新航路路開辟,下面為新航路開辟的經過:
1487年—1488年迪亞士從歐洲出發到達非洲的好望角
1492-----1493哥倫布從歐洲向西出發,發現美洲
1497—1498達伽馬從歐洲出發繞過好望角,首次到達亞洲
1519---1522麥哲倫率領船隊,從歐洲向西,首次實現了環球航行
新航路的開辟也使人類分散的歷史走向一體化的進程
14世紀至17世紀的文藝復興,發展了從智者運動以來的人文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薄伽丘(1313---1375)文藝復興早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十日談》
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興晚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哈姆雷特》
馬丁路德(1483---1546)掀起了歐洲16.17世紀的宗教改革,解放了基督教對人們思想上的束縛
1644---1911年清朝而歐洲思想領域掀起更大的颶風,政治領域資產階級革命也在展開
17.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把人文主義發展到了理性主義的階段,資產階級開始利用啟蒙運動的思想來改造世界:清朝皇帝雍正(1722---1735在位)為加強皇權設立軍機處明末清初隨著商品經濟的活躍,中國思想領域再次出現思想活躍局面
出現很多反傳統的思想家如李贄(1527---1602),黃宗羲(1610—1695),顧炎武(1613_1682),王夫之(1619—1692)但這些思想並沒有改變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
孟德斯鳩(1689---1755)法國啟蒙思想家代表作《論法的精神》,主要主張:三權分立
伏爾泰(1694—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代表作《哲學童心》主張人言論自由
盧梭(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代表作《社會契約論》主張人民主權
康德(1724—1804)德國啟蒙思想及主張人的思想的自由平等
1640年英國議會開展與國王之間的斗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英國的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代議政體
新航路開辟後,西歐國家走向了早期的殖民擴張
1588年荷蘭和英國聯合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成為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
1651年,英國頒布了針對荷蘭的《航海條例》,取代荷蘭取得海上霸權
1763年,英國取得英法「七年戰爭」的勝利,開始獨霸世界,號稱日不落帝國
自然科學領域,英國的牛頓(1642—1727年)在1687年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由此,以牛頓的科學發現構建了近代科學大廈的體系
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進化論開始傳播
1776年開始美國的獨立戰爭掀起歐美大陸的資產階級革命潮流
1787年美國憲法確立了美國的民主共和的聯邦制政體,為以後美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789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大革命,歷盡曲折,終於在1875年,通過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法國的民主共和政體
1871年普魯士通過王朝戰爭完成了德意志帝國的統一,通過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伴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大陸的確立,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也相應出現新的變革
18世紀70年代從英國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至19世紀中期結束),在19世紀上半期擴展到歐美其他國家
當歐美國家在進行轟轟烈烈的政治革命,工業革命時,中國的封建王朝還在強化專制制度,鞏固自然經濟,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歷史的車輪滾滾碾過,中國的前途如何?
西方國家用大炮轟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中國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艱難的走向近代化之路
第一次工業革命過程中,瓦特的改良蒸汽機的出現(1782年)使人類進入到蒸汽時代
以電力和內燃機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至19世紀末結束),緊跟第一次工業革命,在更多的國家同時進行,使人類進入到電氣時代。
中國近代時間表在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中,歐美的文藝界也充滿著對過去世界的批判,對將來美好世界的嚮往,這種潮流就是浪漫主義,文學界的浪漫主義的代表是英國的詩人拜倫(1788-1824)其代表作《唐璜》是傑出的浪漫主義作品;音樂界的貝多芬也是浪漫主義大師
1840年:中國近代史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但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資本主義世界並沒有設想的那麼理想美好,在文學領域出現了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國的巴爾扎克(1799-1850),他的作品包羅萬象,其作品集《人間喜劇》被稱作「法國社會的一面鏡子」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1828---1910)也是現實主義大師,他的《戰爭與和平》,展現了俄國19世紀初期遭拿破崙入侵時的宏大的歷史場景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定
1851年: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開始)在思想領域,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前人成果,深入工人斗爭實踐,1848年發表《共產黨宣言》,指導無產階級斗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官員中洋務派開始洋務運動,中國經代化起步
1864年:天京失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9世紀70年代,東南沿海地區,中國民族工業興起1871年法國巴黎人民在面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普法戰爭戰敗後投降賣國的形勢下,發動起義,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但慘遭失敗
1876年:左宗棠出兵收復新疆中國第一條鐵路的修建(上海吳凇鐵路)
1878年:收復新疆(除伊犁外)中國開始設立郵局但由海關代辦
1881年:中國自己最早修建的鐵路(唐胥鐵路)
1882年:電話傳入中國
1884年:新疆設立行省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興中會成立隨著歐美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東西方世界在經濟文化各個領域都進一步加強了交流,在繪畫領域出現印象主義學派,代表人物有莫奈(1840—1929)《日出》,梵谷(1853—1890)《向日葵》。文化娛樂領域1895年出現了電影。
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結束,簽定《馬關條約》
1896年電影傳入中國
1898年: 戊戌變法(維新變法)京師大學堂創辦(北大的前身)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20世紀以來世界歷史大年事表
1901年:中國與八國簽定《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半封社會)
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形成
1905年:同盟會成立京張鐵路開始修建第一部無聲電影拍攝《定軍山》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7年英、法、俄三國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民國元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宣統退位(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結束)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創辦《新青年》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
1918年:新文化運動進入後期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1919年1月∼6月巴黎和會
1920∼1922年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年: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中共一大召開)
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制定民主革命綱領1922年12月蘇聯成立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
1927年:北伐勝利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四一二政變)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1927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秋收起義
毛澤東開辟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中國革命走向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獨特的革命道路
1929∼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第一部有聲電影拍攝《歌女紅牡丹》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件
1934年:長征開始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國上台,開始建立法西斯專政
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6年:長征勝利結束「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由對峙走向合作
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國抗戰開始)「南京大屠殺平型關大捷1937年7月7日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年:台兒庄戰役1938年9月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百團大戰1940年6月法國投降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
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到70年代基本瓦解
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確立1945年2月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年抗戰勝利(8月15日)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10月聯合國建立
1946年:6月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人民解放戰爭爆發)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從被動轉為反攻)1947 年杜魯門主義出台美蘇冷戰正式開始1947年8月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年:遼沈戰役(48年9月-48年11月)
平津戰役(48年11月-49年1月)
淮海戰役(48年9月-49年1月)
此為三大決戰,消滅國民黨主力
1949年:渡江戰役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垮台
1948年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年9月中國第一屆政協會議召開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代史結束現代史開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近代史分期
1840---1911 晚清政府統治時期
1912-1949中華民國時期
1912—1926 軍閥政府統治時期
1927年4月12日--1949年4月23日:國民政府時期
1840年--1919年: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義時期
19世紀60年代—甲午戰爭:洋務運動
1912—1918 民族工業的春天
1927-1936 民族工業的夏天
1937年--1945年:八年抗戰民族工業遭受沉重打擊民族工業秋天
1946年--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時期
民族工業走入絕境民族工業冬天
中國現代史大事表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現代史開端
1949年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950.10.25--1953.7:抗美援朝1950∼1953年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
1951:西藏和平解放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3: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3年年底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一化三改造」
1953--1957:「一五計劃」
1954.9: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新中國三項根本政治制度
1954.4--7:日內瓦會議(瑞士)
1955:萬隆會議(印尼)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美蘇兩極對峙正式形成
1953--1956:三大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1956:中共八大
1956:「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
1958: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提出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60年八字方針提出,大躍進結束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
1964.10.16:原子彈研製成功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1966--1976:文化大革命20世紀60年代初∼1973年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
1970:東方紅一號火箭
1971.9.13: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1.10.25: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2.2:尼克松訪華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2:中日建交
1973:袁隆平秈型雜交水稻1973年美國在《關於結束越南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上簽字
1976.10:粉碎「四人幫」文革結素
1977.10:恢復高考
1978.底: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1978: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79: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1982:全國人大全面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80: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1984:南海特區建立
1985:國有企業改革
1989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建立
1991: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1991年底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1992: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993年歐洲聯盟建立
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形成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1997: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1997.7.1:香港回歸
1999.12.20:澳門回歸
改革開放以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
1999:「神州一號」上天
2001:上海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召開
2001: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2001.1:中國加入wto
2003:「神州五號」上天楊利偉
2000:全國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教興國」戰略
2008:中國成功舉辦第29屆奧運會
中國現代史分期
1949—1953 建國初期
1953—1956 過渡時期
1956—1966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1966—1976 文革
1979年以來改革開放新時期

Ⅲ 中國歷史上黨的幾次重大會議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①內容:確立黨的奮斗目標是用無產階級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②意義: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之後出現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

①內容: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 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②意義: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共三大(1923年)

①內容:決定國共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

②結果:與國民黨進行了合作,國民大革命興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由於中共放棄領導權及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而失敗

4、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5、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

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

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瓦窯堡會議(1935年底)

①內容: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②影響: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推動了全民族的抗戰

7、洛川會議(1937年秋):

①內容: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

②影響: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建立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後方變為抗日的前線

8、中共七大(1945年春)

①內容: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指出當前形勢下黨的任務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確立毛澤東思想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②意義:為爭取抗日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准備

9、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

①背景: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全國即將解放

②內容:

a、黨今後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

b、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

c、規定了革命勝利後黨的基本政策和總任務: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

d、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③意義: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問題

10、中共八大(1956年秋)

①內容:

a、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國內的主要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

b、確定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盡快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c、確定今後的總任務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

d、確定經濟建設方針是既反冒進又反保守,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意義:八大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是對我國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1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

12、十二大(1982年)

內容: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為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13、十三大(1987年)

內容:a、闡明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b、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14、十四大(1992年)

①內容:a、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b、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意義:為我國規劃了本世紀前進航程,確立了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大會形成了以江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15、十五大(1997年)

內容:

a、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b、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

c、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改革和發展作出跨世紀的戰略部署

16、十六大(2002年)

主題: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主要內容:

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①三個代表進一步回答了怎麼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建設怎麼樣的黨。

②當前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三個代表」

17、十七大(2007年)

十七大提出了三個基礎、三個重點和二個補充的發展新思路。

它們是:「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8.十八大(2012年)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最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18.十九大(2017年)

主要考點(點擊右側題目進入新的文章查看):十九大報告期中考怎樣命題? 歷史、思品老師"鎖定"了這些考點!

會議總結性考點

1、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現和原因

(1)表現:①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②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了統一革命戰線,並在大革命中得到了實踐。

③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及時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向農村進軍,開展土地革命,創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正確道路。

④1935年遵義會議上,糾正了王明的「左」傾錯誤,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則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⑤1936年,中共又根據國情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調整政策,由「反蔣抗日」改為「逼蔣抗日」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實現全民族抗戰奠定了基礎。

(2)逐漸走向成熟的原因:

①中共能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②中共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實踐,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經驗。

③中共排除了共產國際「左」傾錯誤的干擾,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2、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轉移

①第一次:由城市轉向農村 (八七會議)

原因:

a、由於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敵我力量的懸殊

b、三次武裝起義受挫表明城市暴動的革命方式不符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

c、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因此,只有開展土地革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才是革命取得勝利的基礎和保證

d、文家市會議決定進軍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黨的工作重心逐漸由城市轉向農村

②由農村轉向城市(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原因:a、1949年,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已成定局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了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開始了城市領導農村的革命時期。

③由階級斗爭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十一屆三中全會)

原因:「文革」十年動亂給黨和人民造成極大損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3.中共三次轉折點

第一次:、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次: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三次: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

Ⅳ 2017年在中國哪個省召開了世界歷史學大會

中國世界中世紀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2017年10月13至15日在成都舉行。

本次年會由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世界中世紀史專業委員會、四川師范大學聯合主辦,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承辦,《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協辦。學校黨委書記丁任重教授出席大會並致辭。

參會代表共計90餘名,分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50多所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等相關研究機構,以及《世界歷史》、《史學集刊》、《四川大學學報》、《四川師范大學學報》、商務印書館等媒體和學術出版單位。代表中包括多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委。

(4)中國世界歷史學大會擴展閱讀

本次年會主題是「中世紀各主要文明及關系研究」。大會開幕式由我院世界史學科負責人許曉光教授主持,中國世界中世紀史學會會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天津師范大學侯建新教授,分別致開幕辭或者作總結講話。

學校科研處處長何詣然教授、《四川師范大學學報》主編凌興珍編審、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副院長汪洪亮研究員參加了開幕式。

大會由開幕式、大會發言、分組討論、總結大會和閉幕式等五個環節組成。代表們分為4個小組,圍繞歐洲文明中的政治、法律;歐洲文明中的經濟、社會;歐洲文明中的思想、文化;其他主要文明及文明間關系等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和學術交鋒。

Ⅳ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歷次召開

歷時8天的第19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於8月13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召開,2000年正值奧斯陸建城1000周年紀念,大會閉幕的周末,市民傾城上街慶祝,載歌載舞,盛況空前。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中國歷史學會於1980年申請參該組織,並應邀參加同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15屆大會。今年的大會因在世紀之交召開,參加者特別踴躍,據雲達兩千人。大小會議(主題大會、專題討論會、圓桌座談會、報告會)不下一百餘次,使人應接不暇。 大會組織的三個主題報告吸引了眾多聽眾:第一個題目是「全球史(世界史)的概念與方法論」,下分兩個副題:1、世界史是否可能?2、數世紀來各大洲之間的文化交流。第二個題目是「千年的時間與歷史」,下分兩個副題:1、時間的構建與區分,2、千年運動與對未來的幻想。第三個題目是「歷史的用途與歷史學家在歷史中的地位」,下分三個副題:1、近代以前歷史的應用和濫用與史學家的地位,2、
近代社會中歷史的工具化與史學家,3、近代史學的批判功能。 專題討論會也很有特色,共分20個專題,如20世紀史學的評估;記憶與認同;各種社會如何構建與處理其過去;科學發明(科學知識的傳播與接受);司法理論與實踐;歷史中的伊斯蘭社會;傳教、現代化、殖民與非殖民化;宗教與性別;家庭結構與人口統計——歐亞社會比較;區域與區域化;自古至今的寫作與閱讀習慣;環境史的最新發展;16至20世紀知識交流的方式等等。 圓桌座談會的題目更多:傳媒革命,歷史教學,歐洲與非歐洲法制的交遇與對抗,性別、種族、排外與民族主義,疾病史,檔案的公開與共產主義史(1990—2000),50年來冷戰史著作評議等,充分反映了近年來國際史學界注視的方向。 英國歷史學家奧布萊恩就第一個主題「世界史是否可能?」所作的報告,對我們了解西方學界對世界史研究的新趨勢和存在的問題頗有幫助。 「世界史是否可能?」這個問題在我們看來似乎是幼稚可笑的。但在西方歷史學界看來,世界史確實還是一門有爭議的學科,何況擺脫「西方中心主義」對他們大多數歷史學家來說比對我們困難得多。不過近一二十年來情況有了轉變。奧布萊恩教授首先從史學史發展的角度列舉古代的希羅多德、司馬遷,中世紀的奧羅息斯、奧托主教,近代的伏爾泰和哥丁根學派,到當代的麥克尼爾、斯塔夫里阿諾斯的世界史著作和觀點,認為他們代表了擴大歷史研究領域、重視其他文化和民族的世界史學傳統。 有些後現代主義者顧慮「全球史」的復興會重新突出西方在科技、軍力、經濟發展的超前性。奧布萊恩指出,這種顧慮也不是沒有根據,因為不少歷史學家仍被幾個不正確的觀點所誤導:一是認為歐洲在19—20世紀在科技和經濟的領先地位可以追溯到1815年以前若干世紀;二是認為歐洲的政治、法律、文化遺產對促進其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特別有利(即所謂「特殊論」);三是認為亞洲人一直生活和工作在不利的環境下,這種生態實際長期束縛和阻礙著亞洲的經濟發展。這就是說,西方在歷史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是由於它的「特殊」條件,是東方所望塵莫及的。這些片面的觀點近年來遭到了東西方歷史學家
的批評和駁斥。 最後,奧布萊恩預測:歷史比較方法和跨文化的國際交往研究將是21世紀世界史學的主要風格,只要處理得當,這兩種方法「定能加深我們對異質文化的了解,滿足全球范圍內一體化和相互依賴的要求,並且促進對各民族、團體、文化在歷史上豐富多彩的貢獻的理解和贊賞」。 2005年第20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首次在歐洲和美國之外的國家舉行。雖然這次大會是在澳大利亞的悉尼舉行,而不是在亞洲等發展中國家舉行,但是會議的組織者明確表示,這次大會在澳大利亞舉行有不同尋常的意義,表明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對第三世界國家歷史研究的重視。這次會議的選題也反映了世界歷史學界共同關心的問題、反映發展中國家與現代化關系的歷史 。
第20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確定了三大主題,即歷史上的人與自然,神話與歷史的關系,戰爭、和平、社會與歷史上的國際秩序。這三大主題體現了對傳統課題的重視,更強調了當今時代的需要。「人與自然」包括了生態史、環境史等內容,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問題;「神話與歷史」則包括了大量的傳統基礎課題,目前大量的考古材料和解密材料,對研究傳統未解的歷史之謎提供了研究的基礎;「戰爭、和平、社會與歷史上的國際秩序」既包括了傳統課題,更包括了當今時代提出的迫切需要研究和解答的新研究課題。
這次大會非常重視亞非拉國家的歷史。在大會組織的6個專題討論會中,除一個是研究1000—2000年中歐在東西方歷史中的地位外,其他都是研究亞非拉國家歷史的題目。其中關於對中國歷史與現代化問題的研究,大會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分論壇,足見大會組織者對中國歷史研究的重視。 簡介
第21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將於2010年8月22—28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是由國際歷史學會主持的,每五年舉辦一次,是全世界歷史學家的盛會。建設世界史學科,必須加強國內外世界史學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國史學會是國際歷史學會的國家會員,按照慣例,中國史學會決定組織中國史學家代表團出席這次大會。 這次大會確定了三大主題:帝國的衰落;作為文化的城市;宗教與權力 。
另外,還有21個專題討論會。議題分別為個人傳記與微觀史;征服與人口學;誰擁有歷史?過去與現在的史料;非洲的殖民帝國與文化混雜;變化中的旅行文化;移民;現代歷史中自由與不自由的勞工;跨文化視野中的書籍;20世紀伊斯蘭世界的國家建構;消費社會與經濟變遷;「我們吃,我們穿,故我們存在」:歷史中的食物與服裝;信貸的社會史;民族認同與對霸權的記憶;邊疆與邊界;歷史與人權;性暴力:歷史、文化與表述;新共和國:19世紀拉丁美洲的國家建構;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基督教中的高等教育;前現代時期南亞與東南亞的宗教與社會;通向一種世界史?全球化世界中的社會政策與政治;作為歷史要素的情感:古代世界的感知與感情。
15個圓桌會議。主題分別為奴隸制;歷史學與倫理學;18世紀之前的寬容;關於殖民化的相互沖突的記憶;古代與中世紀的天文學和占星術;世界的形象:為世界繪制地圖;歷史學存在一種全球方法嗎;參見專題21;死亡的權利;公共空間概念的使用;城市暴力;古代與中世紀的種族多樣性、文化交流與認同;口語文化與書寫文化的沖突;集體認同的女性圖像表達;婦女與學術文化。
10個聯合討論會。議題分別為性別與教育;城市、知識與傳媒;歷史上的人文主義;歷史編纂的政治史;圖像、大眾傳媒與歷史;民族史與歷史學的全球化;作為創新政治模範的小國家;體育運動中的國際關系:歷史編纂學的趨勢與新挑戰;現代史中的空間概念;從古代到現今的貿易與文明。
4個特別討論會。議題分別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項目的歷史;倫理學、歷史研究與法律;中國、印度和日本的現代化:一項比較研究;歷史視野中的世界形象。4個特別討論會中,其中第3項「中國、印度與日本的現代化:一項對比研究」是中國史學會建議的,由中國史學會主持。
此外,還有國際史學會22個分支機構召開的各種討論會。按照規定,專題討論會的主持國學者不能超過三人,需要多個國家學者參加。其他各種場次的討論會也需要中國學者出席。
李伯重在開幕式上作基調報告
應歷史科學國際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Historical Science)秘書長Jean-Claude Robert教授的邀請,清華大學歷史系和國學院教授李伯重出席了2010年8月22-28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21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storical Science, CISH2010),並在開幕式上做了題為「Water and the History of China」 的基調報告(keynote speech)。李伯重教授是第一位在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上開幕式上做主題報告的中國學者 。
首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於1923年在布魯塞爾舉行,隨後歷史科學國際委員會1926年5月15日在日內瓦成立,這是歷史學科最重要的國際組織。我國的中國史學會於1982年加入了該組織,成為該組織的正式成員。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參加此次大會的學者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來自世界各國。中國史學會派出了由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教授、秘書長陶文釗教授率領的陣容強大的代表團參加了這次大會,並成功地獲得了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主辦權(將於2015年在山東濟南舉行)。陶文釗教授還當選為歷史科學國際委員會執行局成員。
今年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開幕式講演的主題是水與歷史。開幕式在阿姆斯特丹音樂廳(Muziektheater Amsterdam)舉行,做主題講演的學者有李伯重(中國)、Ibrahima Thioub(塞內加爾)和Jean-Claude Robert(加拿大)三位歷史學家。
本次大會舉行的討論會(session)有122場,其中大會組委會提議組織的特別討論會(special session)有兩場。在這兩場特別討論會中,一場是李伯重教授與日本學者友部純一教授、印度學者Prasannan Parthasarathi教授合作組織並主持的「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India and Japan: a Comparative Study」。五十餘位各國學者參加了這場討論會,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教授、印度加爾各答發展研究所所長Amiya Bagchi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蘇基朗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學松浦正孝教授等學者作了報告。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21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上,經過大會陳述、執行委員會投票等程序,最終以36票支持、8票反對、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將在中國山東大學舉行的議案 。
2009年初,中國史學會分析討論後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行影響深遠;全球經濟危機時期,中國恢復經濟發展的實力和信心,更是鼓舞著全世界。中國的發展顯然為申辦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創造了充足的條件,因而,中國史學會應在2010年召開的第21屆大會上,正式申辦2015年的第22屆大會。
中國史學會在討論有關申辦設想時認為,第22屆大會如能在中國舉行,山東濟南及山東大學應成為首選的舉辦地。山東是孔孟故鄉、中華文化的發祥地,近年來山東經濟的發展也一直處在全國的最前列。山東大學素以「文史見長」,許多領域的研究居國內乃至國際學術界前沿。請各國歷史學家到山東來討論歷史文化問題,可以使他們通過山東正確地認識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也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山東、宣傳山東,為山東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過渡創造國際輿論。2009年2月6日,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在歷史文化學院院長王育濟的陪同下,專程拜會了中國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海鵬先生(現為中國史學會會長),雙方座談後議定:擬申辦的2015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將在山東大學舉行。
積極申辦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意義十分重大,這既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機遇,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屆時,全世界的2000多名頂尖級史學家齊聚濟南,也將是山東的一大文化盛事,不僅將極大提升山東省和山東大學的國際影響力,極大提升齊魯文化和孔孟儒學的影響力,同時,對開拓山東的旅遊市場,推動山東經濟走向世界,也將產生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因而,此項工作得到了國務院以及山東省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姜大明省長親筆簽發了致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執行局和執行主席的個人信函。
近一年來,在中國史學會的領導下,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與中國史學會秘書處緊密合作,扎實推進申辦的各項准備工作,先後完成了相關申辦陳述文件編纂,相關宣傳視頻和宣傳畫冊的製作等。今年7月12日,徐顯明校長在北京與張海鵬先生等舉行最後一次申辦工作會議,就申辦工作的各項具體事宜進行了周密安排。
8月21日—28日,中國史學會代表團共18人前往阿姆斯特丹,參加了第21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並成功地完成了第22屆大會的申辦工作。山東大學王育濟、姜生教授做為中國代表團的代表全程參與了大會的各項活動,並在8月24日中國代表團舉行的招待酒會上,向各國代表團團長和國際史學會執行局各位執委,著重介紹了山東省濟南市和山東大學的相關情況,回答了相關問題。在這次招待酒會上,山東大學設計製作的《山東o濟南o山東大學: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申辦地》的大型畫冊,受到歡迎和好評,對8月26日的執委會投票產生了積極影響。會議期間,王育濟、姜生教授還應邀出席了阿姆斯特丹市長的招待酒會,拜會了荷蘭史學會會長布羅蒙教授。在8月28日中國代表團的總結大會上,張海鵬團長對山東大學在申辦工作中的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
5年之後的2015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開幕式、閉幕式將在山東大學新建的體育館中舉行,大會的主會場和大部分分會場將設在山東大學的各個校區;屆時,預計會有2000名以上的外國史學家參會,山東大學將有眾多的學生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大會。

Ⅵ 關於中國以及世界歷史...


前-前1600


前1600-前1046


西周
前1046-前771

東周
前770-前256
春秋時代
前770-前476
戰國時代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6


西漢
前202-公元8(新8-25)
東漢
25-220
三國

220-265


221-263


222-280

西晉
265-316
東 晉

十六國
東晉
317-420

十六國
304-439

南北朝
南朝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北朝
北魏
386-534 (439統一北方)

東魏
534-550

北齊
550-577

西魏
535-557

北周
557-581


581-618

618-907
五代十國
後梁
907-923

後唐
923-936

後晉
936-946

後漢
947-950

後周
951-960

十國
902-9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907-1125

西夏
1038-1227


1115-1234


1279-1368
元代皇帝及人物

1368-1644
明朝皇帝及人物

1644-1911
清朝皇帝及人物
中華民國
1912-1949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 鴉片戰爭 1840年 結果中國戰敗,被迫與英國在南京簽定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容:中國把香港島割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國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
2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 簽定《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內容分析:

(1)天津條約:1858.6

①外國公使進駐北京——逐漸影響和操縱清政府的內政和外交。

②十口通商——使外國侵略勢力擴展到沿海各省,並深入到內地(長江中下游)。

③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僅使列強取得了中國內河航行權,且便於外國商品向長江內地傾銷,也有利於列強的軍事侵略。

④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資本主義經濟文化進一步滲入中國社會。

⑤向英法兩國賠款各2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200萬兩白銀——加重了中國人民負擔。

(2)《北京條約》:1860年10月

①《天津條約》有效。

②增開天津為商埠——天津成為外國經濟勢力在中國北方的重要活動基地。

③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使英在香港地區的侵略勢力擴大。

④准許華工出國——掠賣中國人口,開發海外殖民地。

⑤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800萬兩白銀——進一步加重了中國人民負擔。

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1)在政治上,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清朝統治者集團,開始分化。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2)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方便了它們傾銷商品,掠奪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同時,中國洋務運動興起,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總之,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 中法戰爭

時間1883-1885年,爆發於越南境內,以法軍向駐守越南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為開始。重大戰役有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1884年馬尾海戰清政府福建水師受重創。戰後,清政府被迫向法國宣戰。l885年,馮子材取得鎮南關大捷,但清政府妥協投降,乘勝而求和,於1885年與法簽訂了《中法新約》,這樣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中國西南門戶被迫打開了。 《中法新約》的危害:①開辟從中國西南地區的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強對邊疆的侵略和原料掠奪,是帝國主義國家侵略擴大的結果。②《中法新約》中關於允許法國在中國投資建築鐵路的規定,是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輸出在中國的首次條約規定,大大加深了大西南邊疆的危機

4 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 結果中國戰敗,簽定<馬關條約>,大大加重了中國民族的災難.1.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阜。4.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5 八國聯軍侵略 1900年 結果中國簽定了辛丑條約,這不僅給中國帶來了沉重負擔,還嚴重損害了國家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內容: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付清,年息4厘,本利共達9.82億兩,加上各省地方賠款2000萬兩,總計10億兩。二、北京設使館區。三、拆毀大沽炮台,外國有權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駐軍。四、清政府須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五、設立外務部。六、修訂新的商約。七、清政府分派王公大臣赴德、日「謝罪」,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地點建立牌坊,對被殺的日本使館書記生杉山杉「用優榮之典」。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它在生產領域和社會關繫上引起了根本性變化,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生在英國,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到19世紀上半期,機器本身也用機器來生產,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之後,法、美等歐美各國也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工業革命是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標志著的科學技術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上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
總之,三次科技革命主 要 標 志: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第二次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三次20世紀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 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Ⅶ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大會簡介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始辦於1900年,每5年舉辦一屆,至今已舉辦了21屆(世界大戰期間未能舉行);每屆參會的各國歷史學家都在1500—2000人之間,是世界歷史學家的盛會。此次在荷蘭舉行的第21屆大會,參會國家100多個,正式注冊代表近1600人,另有部分自由參會人員,總人數超過了2000人。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從未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舉辦過。20世紀30年代,胡適等人曾以個人身份出席過大會。20世紀80年代,在胡喬木同志的提議下,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國史學會以國家會員的身份加入國際歷史學會的報告。此後,中國史學會組團參加了1985年的第16屆(團長劉大年,成員有季羨林等18人)以及此後的歷屆大會。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並取得北京市政府的正式支持,中國史學會代表團曾在加拿大召開的第18屆大會上,正式提出2000年在北京舉辦第19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申請,但因種種原因,這一申辦議案沒有被通過。
當前世界各國的歷史研究各有側重,但仍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這主要體現在世界歷史學界每五年召開一次的「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上。這是一個學術會議,參加者有附屬於大會的各相應的專業委員會,如現代歐洲史研究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學會等會員,以及對大會感興趣的世界各國學者個人。會議的承辦者,過去主要是歐美國家,因此長期以來每屆大會的主題主要反映歐美國家學者的研究情況,缺乏反映研究第三世界國家歷史的選題。但是隨著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越來越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

Ⅷ 求中國歷史大事年表和世界歷史大事年表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一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世界歷史大事年表

100萬年前,人類掌握了火的使用技術。

2萬年前,人類發明弓箭。

1萬年前,人類進入定居農業社會。

前7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有陶窯及模製的陶器。

前4241年,古埃及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

前4000年,埃及人已掌握陶器製造、冶金術、酒醋製造、顏料染色。

前2500年,埃及人用沙和蘇打製取玻璃。

前21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發明六十進位制、乘法表。

前2000年,埃及人發明十進制,整數和分數計演算法,三角形和圓面積計演算法,正方角錐體和錐台體積計演算法;發明防腐劑以保存木乃伊。

前1950年,巴比倫人能解兩個變數的一次和二次方程。

前1200年,中國用蠶絲織絲絹。

前1200年,中國殷商青銅(銅錫合金)冶鑄技術已達成熟階段。

前1066年-前221年,周朝。

前770-前476,春秋時代。

前770年,中國已會鑄鐵。

前722年,中國開始用干支記日。

前700年,管仲(前725-645)記載了磁石。

前7世紀,巴比倫人發現日月食循環的沙羅周期。

前611年,中國有彗星的最早記錄,即後來的名的哈雷彗星。

前6世紀,希臘的泰勒斯(Thales,前625-547)發現琥珀摩擦生電,發現磁石吸鐵現象。

前6世紀,希臘畢達哥拉斯證明了勾股定理,發現了無理數,提出了地球球形說,研究了音律。

前6世紀,印度人計算出2的平方根為1.4142156。

前594年,希臘梭倫改革,確立民主政治,制定憲法,工商業興起。

前551年,孔子誕生。

前5世紀,希臘的德謨克利特完成古代原子論,認為萬物是由大小和質量不同、運動不息的原子組成。

前5世紀,中國的《周禮》中記載了用金屬凹面鏡從太陽取火的方法。

前475-前221,戰國時代。

前462年,希臘巴門尼德、芝諾等埃利亞學派指出在運動和變化中的各種矛盾,提出了飛矢不動等有關時間、空間和數的芝諾悖論。

前400年,墨翟(前468-376)發現小孔成像。

前4世紀,希臘亞里士多德對數學、動物學等進行綜合研究,在《天論》一書中提出了地球中心說。認識到聲音是由空氣運動產生的。發表《動物自然史》等書,記載有500多種動物,第一次把生物學置於廣泛觀察的基礎之上。

前4世紀,希臘的菲洛勞斯提出中心火說,是日心說的萌芽。

前4世紀,中國的莊子(前369-286年)中記載了鑽木取火的方法,提出了 「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事不竭」的觀點。

前350年,中國戰國時代的甘德、石申編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前3世紀,希臘歐幾里德發表 《幾何原本》13卷。

前3世紀,希臘的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212)發現杠桿原理和浮力定律,發明阿基米德螺旋。韓非記載司南。

前285年,埃及國王托勒密2世即位,獎勵保護學術。

前258年,希臘埃拉西斯特拉托最早從事比較解剖學和病理解剖學。

前250年,中國戰國末年《韓非子》一書中有用「司南」識別南北的記載。

前245年,希臘的克達席布斯在埃及亞歷山大發明壓力泵、氣槍等。

前230年,希臘的厄拉多塞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測定出地球的大小。

前221-前206,秦朝。

前221年,中國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其體制沿用到20世紀。

前206-公元220年,漢朝。

前2世紀,劉安(前179-122)著淮南子,記載用冰作透鏡,用反射鏡作潛望鏡。

前2世紀,中國西漢用絲麻纖維紙。

1世紀,希臘希龍(Hero,62-150)發明蒸汽旋轉器和熱空氣推動的轉動機,這是蒸汽渦輪機和熱氣渦輪機的萌芽。發明虹吸管。

1世紀,羅馬普利尼的網路全書《博物學》問世。

1世紀,中國的《漢書》記載尖端放電。

100年,希臘尼寇馬寫《算術引論》一書,此後算術開始成為獨立學科。

105年,中國東漢時蔡倫造紙。

132年,中國東漢時張衡發明世界上第一個測量地震的儀器地動儀。

2世紀,希臘托勒密運用圓錐、圓筒等方法繪制地球,建立了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體系。發現大氣折射。已知道中國。

220-581年,三國兩晉南北朝。

3世紀初,中國漢末華佗發明麻醉劑麻沸散用於外科手術。

3世紀,中國魏晉時期的劉徽提出割圓術,得圓周率為3.1416 。

5世紀,中國南北朝時南朝的祖沖之(429-500)算出圓周率的值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比西方人早1000多年。

581-618年,隋朝。

6世紀,中國北魏時賈思勰寫《齊民要術》,在世界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618-907,唐朝唐太宗。

7世紀,中國唐朝已採用刻板印刷。

725年,中國南宮說等人實測子午線的長度。

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入西方,阿拉伯煉金術獲得發展,制出了硫酸、硝酸、王水等,為向化學過渡准備了條件。

9世紀,中國唐朝的煉丹士發明火葯。

9世紀,阿拉伯花剌子模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使西歐人熟悉了十進位制,他也是代數學的奠基人,阿拉伯阿爾·拉茲寫成《醫學集成》,被後人認為是醫療化學的先驅。

9世紀,中國唐朝的煉丹士發明了火葯,這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重大發現。

10世紀,阿拉伯伊本·西拿寫成《醫學經典》,對以後6個世紀影響很深。

10世紀,中國宋代發明了膽礬溶液浸銅法生產銅,這是水法冶金術的開始。

960-1279年,宋朝。

11世紀,中國宋代沈括寫成《夢溪筆談》一書。

11世紀,阿拉伯愛薩(西方人稱為阿維森納)寫成《醫典》。

1041年,中國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早於西方400年,奠定了現代印刷術的基礎。

1054年,中國《宋史》記載了一次超新星爆發,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超新星爆發的文字記載。該超新星的殘骸形成了現在所見的蟹狀星雲。

1200年,歐洲人開始使用眼鏡。

1202年,義大利斐波那契發表《計算之書》把印度-阿拉伯計數法介紹到西方。

1231年,中國宋朝人發明「震天雷」,充有火葯,可用投擲器射出,是火炮的雛形。

1259年,中國南宋抗擊金兵時,使用一種用竹筒射出子彈的火器,是火槍的雛形。

13世紀中前葉,中國火葯傳入阿拉伯。

1279-1368年,元朝。

1284年,義大利人發明眼鏡。

14世紀中前葉,中國開始應用珠算盤。

1368-1644,明朝。

1385年,中國在南京建立觀象台,是世界上最早的設備完善的天文台。

14世紀-16世紀,文藝復興先驅義大利的但丁發表《神曲》。文藝復興的開始。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發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1492-150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發現美洲。

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開辟好望角到印度的航路。

1500年,達芬奇設計了風力計、濕度計、降落傘、紡紗機、踏動車床等草圖。

1517年,德國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球形。

1539年,波蘭的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理論。1543年,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出版,從此自然科學便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

1582年,西歐許多國家實行格里歷,即現行公歷的前身。

1583年,義大利的伽利略發現擺的等時性原理。

1589年,荷蘭的史特芬發現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1590年,義大利的伽利略作自由落體等一系列科學實驗。

1590年,荷蘭的詹森發明復式顯微鏡。

1593年,義大利的伽利略發明空氣溫度計。

1596年,中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出版,書中記有葯物1892種,是重要的科學典籍。

1600年,義大利的布魯諾因擁護哥白尼地動說並宣傳宇宙無限,在羅馬被教會燒死。

1605年,英國的培根(1561-1626)著《學術的進展》,提倡以實驗為基礎的歸納法。

1607年,義大利的伽利略嘗試測量光速。

1609-1619年,德國的開普勒提出行星運動定律。

1609年,義大利的伽利略製成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用其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

1609年,義大利的伽利略初次測光速,未獲成功。

1620年,荷蘭的斯涅爾發現折射定律。

1620年,葡萄牙的德列貝爾發明潛水船。

1628年,英國的哈維發現血液循環。

1632年,義大利的伽利略提出相對性原理。

1637年,中國明朝的宋應星完成「天工開物」,總結了中國工農業生產技術。

1638年,法國的笛卡爾提出 「以太」。

1644-1911,清朝。

1648年,捷克的馬爾西發現光的色散。

1654年,德國的蓋里克發明真空泵,表演馬德堡半球實驗。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現彈性定律。

1666年,英國的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1666年,英國的牛頓用三棱鏡分光。

1676年,丹麥的羅默利用木衛食測光速。

1677年,德國的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

1687年,英國的牛頓提出力學三定律和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的概念。

1699年,法國的阿蒙頓發現摩擦定律。

1701年,英國的貝努利創建變分法。

1728年,英國的布拉德雷利用光行差測光速。

1745年,德國的克萊斯特發明萊頓瓶。

1750年,英國的米切爾設計測靜電力扭秤,並提出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50年,美國的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

1752年,美國的富蘭克林作風箏引天電實驗。

1775年,義大利的伏打發明起電盤。

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

1780年,義大利伽伐尼發現蛙腿肌肉收縮現象,認為是動物電所致。

1781年,英國的瓦特改良蒸汽機。

1785年,法國的庫侖用實驗證明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789年, 法國大革命。

1792年,義大利的伏打研究伽法尼現象,認為是兩種金屬接觸所致。

1798年,英國的卡文迪許用扭秤測定萬有引力常數。

1800年,義大利的伏打發明伏打電堆。英國的赫謝爾從太陽光譜的輻射熱效應發現紅外線。

1801年,英國的楊用干涉法測出光波波長。

1802年,英國的特里維西克造出了蒸汽機車。

1808年,法國的馬呂斯發現光的偏振現象。

1808年,英國的道爾頓發表提出化學原子論。

1820年,丹麥的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1820年,法國的安培發現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1821年,愛沙尼亞的塞貝克發現溫差電效應。

1826年,德國的歐姆確立歐姆定律。

1827年,英國的布朗發現液體中的微粒作無規則運動。

1830年,義大利的諾比利發明溫差電堆。

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34年,法國的珀耳帖發現電流可以致冷的珀耳帖效應。

1835年,美國的亨利發現自感。

1840年,鴉片戰爭。

1845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磁場使光的偏振面旋轉。

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9年,法國的斐索用轉動齒輪法測光速。

1849年,英國的開爾文提出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

1850年,英國的赫姆霍芝提出了能量守恆定律。

1850年,中國太平軍起義。

1851年,法國的富科證明地球自轉。

1852年,英國的焦耳和湯姆生發現氣體膨脹致冷效應。

1858年,德國的普呂克爾在放電管中發現陰極射線。

1859年,德國的基爾霍夫開創光譜分析法。

1859年,英國的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開創了生物進化論。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

1869年,俄國的門捷列耶夫發表元素周期表。

1875年,英國的克爾發現電光效應。

1875年,巴黎會議簽訂米制公約。

1876年,美國的貝爾發明電話。

1879年,英國的麥克斯韋出版《電磁通論》,集電磁理論之大成。

1879年,美國的霍爾發現電流通過金屬,在磁場作用下產生橫向電動勢。

187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電燈。

1880年,法國的居里兄弟發現晶體的壓電效應。

1881年,美國的邁克爾遜發明靈敏度極高的干涉儀。

1883年,奧地利的馬赫的《力學科學》出版,批判了牛頓力學中的絕對時空的概念以及力和質量的概念。

1885年,德國的本茨發明了汽油內燃汽車。

1887年,德國的赫茲發現電磁波,發現光電效應。

1887年,美國的邁克爾遜和莫雷試圖由地球在「以太」中運動而引起的光的干涉效應,證實「以太漂移」的存在,但得到否定結果。

1889年,法國的拉瓦錫發表《化學綱要》,開創了化學新紀元。

1889年,英國的菲茨傑拉德提出了收縮假說,以解釋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零結果」。由於發表其論文的英國《科學》雜志不久停刊,所以直到1892年荷蘭的洛倫茲獨立提出收縮假說才為世人所知。

1890年,匈牙利的厄缶作實驗證明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相等。

1892年,荷蘭的洛倫茲獨立提出收縮假說。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

1895年,德國的倫琴發現x射線。

1896年,法國的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

1896年,荷蘭的塞曼發現磁場使光譜線分裂。

1897年,英國的湯姆生從陰極射線證實電子的存在。

1899年,俄國的列別捷夫用實驗證實光壓的存在。

1899年,德國的盧梅爾和魯本斯做空腔輻射實驗,精確測得輻射能量分布曲線,為普朗克1900年的量子假說提供了重要實驗依據。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德國的考夫曼從鐳輻射測β射線在電場和磁場中的偏轉,從而發現電子質量隨速度變化。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1903年,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採用多級火箭實現航天飛行的理論。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

1904年,荷蘭的洛倫茲提出時空坐標變換方程組。法國的彭加勒提出電動力學相對性原理,並認為光是一切物體運動的極限速度。

1905年,瑞士的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

1905年,俄國「波將金」號戰艦起義。

1905至1906年,法國的彭加勒闡明了電磁場方程對洛倫茲變換的不變性,並提出了四維時空理論。

1907年,德國的明可夫斯基提出狹義相對論的空間-時間四維表示形式。

1908年,德國的普朗克提出動量統一定義,肯定了質能關系的普遍成立。

1908年,法國的佩蘭(J.B.Perrin)用實驗證實布朗運動方程,求得阿佛加德羅常數。

1911年,辛亥革命。

1911年,荷蘭的翁納斯發現低溫下金屬的超導現象。首次將氦液化。

1911年,英國的威爾遜發明雲室。

1911年,奧地利的海斯發現宇宙射線。

1913年,丹麥的玻爾提出定態躍遷原子模型。

1913年,德國的斯塔克發現原子光譜在電場作用下的分裂。

1913年,英國的布拉格父子用晶體的x光衍射測定晶格常數d。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5年,愛因斯坦完成廣義相對論。

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有限無界的宇宙模型。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1919年,英國的愛丁頓等人在巴西和幾內亞灣觀測日全食,證實引力使光線彎曲的預言。

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蘇聯的弗里德曼得到引力場方程的非定態解,據此提出宇宙膨脹假說。

1925年,美國的亞當斯發現天狼星光譜線的引力紅移,再次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1929年,美國的哈勃(E. Hubble, 1889-1953)發現星系的紅移與離地球的距離成正比—宇宙膨脹。

1931年,美國的勞倫斯建成第一台迴旋加速器。

1932年,英國的考克拉夫特和愛爾蘭瓦爾頓發明高電壓倍增器,用以加速質子。

1932年,美國的安德森在宇宙射線中發現正電子。

1932年,英國的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1933年,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4年,俄國的契侖柯夫發現液體在β射線照射下發光。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

1938年,德國的哈恩、施特拉斯曼用中子轟擊鈾而發現了鈾的裂變。

1939年,奧地利的邁特納、弗立施提出鈾裂變的解釋,並預言每次核裂變會釋放大量的能量。

1939年,美國的奧本海默和斯奈德預言黑洞。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第一次實現電視直播。

1940年,敦刻爾刻大撤退。

1941年,美籍義大利人羅西和美國的霍耳由介子蛻變實驗證實時間的相對論效應。

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

1942年,美國的阿倫間接證明中微子的存在。

1942年,美國在費米等人領導下,根據鈾核裂變釋放中子及能量的性質,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了第一個熱中子鏈式反應堆。

1942年,美日中途島海戰。

1945年,美國在奧本海默領導下製成原子彈。

1945年,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

1946年,第一台計算機ENIAC在美問世。

1946年,美國的伽莫夫(G.Gamow)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

1948年,美國的肖克利、巴丁與布拉頓發明晶體三極體。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2年,美國的格拉塞發明氣泡室。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58年,德國的穆斯堡爾實現了γ射線的無反沖共振吸收。

1960年,美國的梅曼製成紅寶石激光器。

1961年,美國的格拉肖、溫伯格和巴基斯坦的薩拉姆提出電弱統一理論。

1963年,發現類星體(Quasar),體積不大,能量極大,亮度劇變。宇宙中大約有106個。

1964年,美國的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在檢測接收衛星信號的天線時,發現在波長7.35cm處有3.5K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1964年,中國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1968年,英國的休伊什發現脈沖星。

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成功登月。

1970年,中國發射「東方紅1號」人造地球衛星。

1971年,美國Intel公司製成微處理器,開始計算機第二次革命。

1971年,美國的凱汀和海弗爾攜帶原子鍾環繞地球飛行80小時,證明了時間的相對性。

1973年,英國的霍金發現量子效應會使黑洞輻射粒子,並使黑洞蒸發。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

1978年,美國的泰勒觀測短周期雙星證實引力波,這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驗證。

1981年,美國的太空梭第一次升空。

1982年,中國潛艇水下發射火箭成功。

1990年,美國的哈勃望遠鏡(口徑2.4m,重12.5噸)被送上太空。

1990年,中國北京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

1991年蘇聯解體

1992年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年歐洲聯盟建立

Ⅸ 中國史學會的學術活動

中國史學會領導受邀參加會議1949年7月1日,中國史學界組織了中國新史學研究會,作為社會科學界代表之一,參加了於9月21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 1951年7月,中國史學會正式成立,郭沫若任主席,吳玉章、範文瀾任副主席。
中國史學會還開展了大量學術活動,如1958年9月的《紀念戊戌變法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1961年4月的《紀念巴黎公社九十周年學術討論會》、5月的《紀念太平天國110周年學術討論會》,以及10月的《紀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學術討論會》等。
十年浩劫期間,中國史學會停止了活動。粉碎「四人幫」後,史學界積極投入了批判「影射史學」和打破禁區的活動,並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各省、市、自治區歷史學會大多恢復活動,國內外學術交流日漸增多的情況下,1980年4月,各地史學界代表齊集北京,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胡喬木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既要成為歷史研究工作的向導,也要不斷用歷史科學和其他學科所提供的新成果來豐富自己。為此,他還提出了一些改進歷史教學和歷史著作出版工作的建議。大會還通過了《致台灣歷史學界書》,指出史家之責,在明治亂之跡,通古今之變;研討中華民族發展歷史, 促進祖國統一早日實現,為我歷史學界同仁神聖職責。
自1980年以後,中國史學會召開過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即1983年4月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88年7月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1993年11月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及1998年9月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史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史學會多次組織了學術討論會,並在1991年和1996年分別在西安和合肥舉辦了兩次全國青年史學工作者會議。除推動國內的史學研究以外,中國史學會還積極參加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的活動,曾先後四次組團出席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即1980年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十五屆、1985年在聯邦德國斯圖加特舉行的第十六屆、1990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十七屆以及1995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十八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通過參加國際活動,加強了中國史學界和世界其他國家歷史學家的聯系,極大提升了我國史學界在國際上的影響。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
大會簡介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中國歷史學會於1980年申請參加該組織,並應邀參加同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15屆大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第21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上,經過大會陳述、執行委員會投票等程序,最終以36票支持、8票反對、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將在中國濟南的山東大學舉行的議案。
申辦過程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始辦於1900年,每5年舉辦一屆,至今已舉辦了21屆(世界大戰期間未能舉行);每屆參會的各國歷史學家都在1500—2000人之間,是世界歷史學家的盛會。此次在荷蘭舉行的第21屆大會,參會國家100多個,正式注冊代表近1600人,另有部分自由參會人員,總人數超過了2000人。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從未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舉辦過。20世紀30年代,胡適等人曾以個人身份出席過大會。20世紀80年代,在胡喬木同志的提議下,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國史學會以國家會員的身份加入國際歷史學會的報告。此後,中國史學會組團參加了1985年的第16屆(團長劉大年,成員有季羨林等18人)以及此後的歷屆大會。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並取得北京市政府的正式支持,中國史學會代表團曾在加拿大召開的第18屆大會上,正式提出2000年在北京舉辦第19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申請,但因種種原因,這一申辦議案沒有被通過。
2009年初,中國史學會分析討論後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行影響深遠;全球經濟危機時期,中國恢復經濟發展的實力和信心,更是鼓舞著全世界。中國的發展顯然為申辦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創造了充足的條件,因而,中國史學會應在2010年召開的第21屆大會上,正式申辦2015年的第22屆大會。
中國史學會在討論有關申辦設想時認為,第22屆大會如能在中國舉行,中國濟南及山東大學應成為首選的舉辦地。山東是孔孟故鄉、中華文化的發祥地,近年來山東經濟的發展也一直處在全國的最前列。山東大學素以「文史見長」,許多領域的研究居國內乃至國際學術界前沿。請各國歷史學家到山東來討論歷史文化問題,可以使他們通過山東正確地認識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也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山東、宣傳山東,為山東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過渡創造國際輿論。2009年2月6日,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在歷史文化學院院長王育濟的陪同下,專程拜會了中國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張海鵬先生(現為中國史學會會長),雙方座談後議定:擬申辦的2015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將在濟南山東大學舉行。
積極申辦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意義十分重大,這既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機遇,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屆時,全世界的2000多名頂尖級史學家齊聚濟南,也將是中國的一大文化盛事,不僅將極大提升山東省和山東大學乃至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極大提升齊魯文化和孔孟儒學的影響力,同時,對開拓山東的旅遊市場,推動山東經濟走向世界,也將產生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因而,此項工作得到了國務院以及山東省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姜大明省長親筆簽發了致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執行局和執行主席的個人信函。
在中國史學會的領導下,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與中國史學會秘書處緊密合作,扎實推進申辦的各項准備工作,先後完成了相關申辦陳述文件編纂,相關宣傳視頻和宣傳畫冊的製作等。今年7月12日,徐顯明校長在北京與張海鵬先生等舉行最後一次申辦工作會議,就申辦工作的各項具體事宜進行了周密安排。
8月21日—28日,中國史學會代表團共18人前往阿姆斯特丹,參加了第21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並成功地完成了第22屆大會的申辦工作。山東大學王育濟、姜生教授做為中國代表團的代表全程參與了大會的各項活動,並在8月24日中國代表團舉行的招待酒會上,向各國代表團團長和國際史學會執行局各位執委,著重介紹了山東省濟南市和山東大學的相關情況,回答了相關問題。在這次招待酒會上,山東大學設計製作的《山東o濟南o山東大學: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申辦地》的大型畫冊,受到歡迎和好評,對8月26日的執委會投票產生了積極影響。會議期間,王育濟、姜生教授還應邀出席了阿姆斯特丹市長的招待酒會,拜會了荷蘭史學會會長布羅蒙教授。在8月28日中國代表團的總結大會上,張海鵬團長對山東大學在申辦工作中的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
2015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開幕式、閉幕式將在山東大學新建的體育館中舉行,大會的主會場和大部分分會場將設在山東大學的各個校區;屆時,預計會有2000名以上的外國史學家參會,山東大學將有眾多的學生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大會。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世界歷史學大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