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歷史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ppt

歷史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ppt

發布時間:2021-03-05 16:34:56

『壹』 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發展歷程和科學技術發展歷程

一、 首先談一談形成期的情況。
距今約4500~4000年龍的時代,相當於堯舜傳說時代,古文獻上已經紀載當時人們已開始冶鑄青銅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里,經考古發掘,在幾十處遺址里發現了青銅器製品,從現有的材料來看,有幾個特點及含義。
1、什麼叫青銅?它是紅銅和錫、鉛的合金,也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顏色呈金黃、肉紅、銀白色,合金或錫不同而有所變化,純銅加入錫、鉛的合金,今天之所以稱為「青銅」,是因為這種合金經幾千年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綠色的銹,古人稱這種合金為「金」,較珍貴,文獻或金文所講的「賜金」多少,既指「青銅」。
青銅與紅銅並存,並發現黃銅、紅銅即純銅。當時的冶煉水平之高可能超過我們的想像,發現的青銅遺址主要有甘肅省東鄉林家出土一件青銅器范疇的青銅刀,河北省唐山大城山遺址,發現兩件帶孔的紅銅牌飾,河南省登王城崗龍山城內出土一件含錫7%的青銅容器殘片,山西省襄汾陶寺墓地內出土一件完整的銅令,系紅銅,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出土兩件青銅錐等等,其中發現銅質品最多的是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的齊家文化,有好幾處墓地出土刀、錐、鑽、環和銅鏡,有些是青銅,有些是紅銅,技術方面有鍛打的,也有的是用范鑄造的,比較先進的,關於黃銅,即銅鋅合金,雖然屬於青銅,但鋅熔點低,純鋅不易獲得,中國宋代後,才冶煉出鋅,且有些銅礦中,銅鋅伴生。
2、青銅器品種少,多屬於日常工具和生活類,如刀、錐、鑽、環、銅鏡、裝飾品,但應當承認當時人們已能製造容器,清朝乾隆年間編纂的《西清古鑒》書里收錄一件銅鬶,其形制與龍山文化的鬶相同,而河南封王域崗山城內出土的那件青銅器腹片,仍是鬶殘片,這種現象不僅認為當時有紅銅,或黃銅鍛打成的,陶鬶疑是仿造銅鬶,我們期待著考古新發現。
3、一般小遺址也出土銅製品,一般居民也擁有青銅製品,這顯然有別於三代的青銅器,多出土於當時都邑,或其它重要遺址,和只有貴族階層才能夠擁有青銅器,此外,這個時期的青銅製品多數朴實無飾,就是有紋飾的銅鏡也僅為星條紋,三角紋,絕無三代清銅器紋飾的神秘感。
二、 鼎盛時期的青銅器種類,紋飾及冶煉鑄造技術。
三代的青銅器不可勝計,據統計有銘文的青銅器近萬件,沒有銘文的青銅器,遠遠大於這個數字,這當然不包括仍埋在地下寶庫里未曾面世的青銅器,青銅器種類很多,但由於時代久遠,部份器物名稱已無法辯明,好在中國有豐富的古文獻,青銅器銘文本身就有「自名」,如鼎是一種深腹而有三或四足的烹煮器,有些器物的銘文中,都自稱作「鼎」,所以我們才稱之為鼎。
這時的青銅器可分為禮樂器、兵器、雜器、古代禮,樂不可分,用樂制度同樣也體現了身份和地位的等級,樂器主要用於宗廟祭祀活動中去,禮器是古代繁文縟節的禮儀中使用的,或陳於廟堂,或用於宴飲,盥洗,還有一些專門做殉葬的明器,古人日常飲食時,主要使用漆木器,或陶器,極少用笨重的青銅器,青銅器帶有一定的神聖性,是不能在一般場合使用的,所有青銅器中,禮樂器數量最多,製作也最精美,禮樂器可以代表中國青銅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禮器種類包括烹飲器、食器、酒器、水器和像設神像類,中原地區以前四類為主。
青銅器也是藝術品,不同時期器物有不同風格的紋飾,這些紋飾有一定含義,裡面蘊含著古人的思想,是當時文化的一種反映,最常見的花紋之一,叫獸面紋,也叫「饕餮紋」。
西周中晚期,流行的「竊曲紋」,估計來源於作「s」形捲曲的一首雙尾的龍,只是後來圖案化了。
蟬紋是商代、西周最常見的花紋,到了春秋,還有變形的蟬紋。春秋時代,蟠螭紋盛行,逐漸佔了統治地位,把其他花紋差不多擠掉了,它可分不同類型,其特點是每個單元都有兩條或更多的小龍紋結成,蟠螭已是完全圖案化的紋飾,不再帶有任何種種森嚴的色彩了,這在青銅器紋飾發展史上無疑是一次巨大意義的改革。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另一個特徵是製作工藝的精巧絕倫,顯示出古代匠師們巧奪天工的才能,用陶質的復合范澆鑄青銅器的和范法,在中國古代得到了充分發展。陶范的選料、配料、塑模翻范、花紋刻制均極為考究,渾鑄、分鑄、鑄接、疊鑄技術非常成熟,還有一種毋需分鑄的失蠟法,無疑是一種大進步,下面介紹失蠟法工藝鑄造薰爐過程:
1、用泥制范料塑出薰爐內范,使之陰干。
2、在內范內貼蠟片。
3、蠟片雕空、刻花。
4、另用蠟塑料塑出蟠龍和口銜的蠟柱。
5、塑制蠟質澆口排氣通道,並焊接成整組蠟模。
6、將花料稀釋成泥漿,反復塗於蠟模之外形成能承受澆鑄銅液所需的厚度,陰干後,取較乾的范料包覆於泥漿層外、再陰干或整體的泥花。
7、澆口杯朝下,烘燒范料,蠟料熔化流出,燒至攝氏600—850度成陶范。
8、澆鑄青銅液前將陶范預熱至燒結的溫度。
9、青銅凝固冷卻後,脫除內外范割除澆口。
10、鑄成形狀復雜的完整薰爐,加以適當拋光,用失蠟法鑄造小小的觚,竟需如此復雜的工序。如鑄造最大的司母戊方鼎,是商朝晚期現存最重的青銅器,它通高133厘米,口長116厘米,寬70厘米,此器重875公斤。在1939年,河南安陽武宣北地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長方體,深腹平面,底立耳外側飾雙虎食人首,空柱足,四角有扉棱,四壁周邊飾獸面紋,足上部也浮雕獸面。這么大的青銅器需多少塊陶片,需多少翻范、制模、液化銅汁、澆鑄、拼接,沒有幾百人同時帶動是難以完成,所以到了東周時代,冶鑄技術發展較高,出現了製造青銅器,技術總結性文獻的《考工記》也出來了。
三、 談談青銅器的藝術特徵。
它是匠師的創作,古代社會條件下才能最優異、技術最精良的匠師,主要 集中於王朝首都以及諸侯國的都邑內,他們世代相傳,其「作品」有一定模式化、固定化、程式化,但由於中國地域大,各諸侯國的傳統和技術均不一樣,所以會形成不同風格的流派,如中原各國的青銅器古樸典雅,楚國的青銅器裝飾細膩秀麗。另外,青銅器的製作有其特殊性,如合范性,一套陶范在青銅器澆鑄成型後,就要拆碎,不再重復使用,因而每鑄造一件人物(青銅器),等於一次創造,它必須經過由制模到鑄成兩個過程。由於有這個原因,有一些青銅器看來外觀相似,但細察仍有差別存在,這顯然有一個個性風格的問題,這樣青銅器就有更大的創造性,因而每個時期都能出現傑出作品,他們是卓越匠師的精心創造,更富有藝術方面的價值,中國三代青銅器藝術方面有以下特點:
1、重視調諧是中國青銅器設計上突出的一條原則,這里說的調諧包括青銅器形的塑造,紋飾的布局,色彩的對比等各方面。
2、顏色的和諧很早受到重視。
3、紋飾的圖案化是中國青銅器的又一特點,可以說伴隨著青銅器的誕生,這種傾向業已出現了,三角紋和乳丁紋也許是青銅器最早的紋飾,齊家文化的殘刀柄和七角星紋鏡,都裝飾著三角紋。
4、中國青銅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迄今為止沒有發現過任何肖像,不少的青銅器用面形作為裝飾,如人面方鼎,人面鉞等,但這些人面卻不是什麼特定人物的面容,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體形象,如人形的燈和器座或者以人整體,作為器物的一部分,如鍾架有配劍人形舉手托住橫梁,銅盤下有幾個人形器足之類,這些人形大都是男女侍從的裝束,而且也不是特定婢奴的肖像。
5、與這一特點有聯系的青銅器的動物形象大多數也並非生物的再現,而是經過藝術塑造而神話化了。
上面談到的特點,使中國古代青銅器區別於其他古國的青銅器工藝,成為美術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個門類,無怪乎中國和海外的許多博物館、美術館都要把中國青銅器陳列在顯要的位置,不僅禮器、樂器等大件器物,連一些小件如銅鏡、帶鉤之類,也倍受重視。
四、 轉變期
中國青銅器發展的最後一階段,即轉變期。即戰國末年至秦漢末年時期,經過幾百年兼並戰爭及為富國強兵之爭的政治、經濟、文化改革,以郡縣製取代分封制,具有中央集權的性質封建社會,最終傳統的禮儀制度徹底瓦解。鐵製品廣泛使用,社會各領域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禮儀制度仍然在某些領域存在,但已不是那麼嚴格,青銅器文化的轉變在這個時期就更加明顯了。
傳統的禮儀制度主要保留在埋葬制度上,如某些墓內或多或少隨葬列鼎,列鼎一般製作不精良,給人以粗糙感覺,更重要的是貼近現實的日常生活,如銅幣、帶鉤、銅洗盆、薰爐、車馬器、兵器等

『貳』 最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無論是宮廷美術還是民間美術,無論是文人畫還是宗教畫,經過歷代的畫家、藝人、工匠的創作實踐,積累了大量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殷商時期的青銅,從戰國時期的器皿、帛畫到漢代的雕塑畫像石,從唐宋的繪畫到明清的瓷器 ,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剪紙、木版年畫、建築、紋飾、戲裝、面具等等,充分體現了或恢弘靈巧,或簡約或精緻,或工整或粗放或熱烈或娟秀,或質朴或奢華等多種手法。無論是逸筆草草的國畫筆墨還是板刻結圓的裝飾圖案;無造型誇張的民間剪紙還是色彩強烈的木版年畫

1.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例
其起源就不詳述了,目的是為了紀念屈原。百姓們紀念他,主要是因為他忠君愛國,這就是傳統的,優秀的,值得發揚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其作用顯而易見是教育,感化,能夠凝聚民族團結力。
2.傳統文學:儒學為例
儒家傳統思想作為中國長期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它的作用並不只是教育民眾。拿論語來說,論語體現的是孔子的思想,他的初衷應該是建立一個和諧有序的禮儀之邦。所以,論語展現的也是道德理念與規范,是孔子理想中的萬民之所向。當然,儒學思想並不只是這樣狹隘的一部分。它包含的還有人生觀與價值觀,認識論與方法論。它的社會作用應當是規范人們的行為准則。
3.國畫,國樂,書法等
這一部分當屬傳統文化中的佼佼者,不論是國畫,還是國樂,書法的創作者及其作品,都深含著一種靈魂與神韻。它們展現的是中華民族優秀而高超的創作才藝,同時,也蘊含創作者的思想境界與價值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藝術性極強的代表。它們的作用除供人鑒賞,瞻仰,最主要的是能夠讓人修身養性,提升境界。

(以上為傳統文化)

中國近代的科學技術成就主要有: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2003神五載人升入太空,
1983年研製銀河一號 計算機,
1965年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古代的有四大發明,就這么多了。

(以上為科學技術)

『叄』 要中國近代和古代文字發展史ppt文檔的。急...急..急...急....急

文字是人類傳達感情、表達思想、記錄語言的圖形符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了中國文字外,還有蘇美人、巴比倫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聖書文字和中美洲的瑪雅文字,這些文字造就了古文明的歷史成就。如今楔形文字、聖書文字、瑪雅文字已銷聲匿跡不再使用,且該地區現行之文字和這些古文字也沒有淵源關系,故中國文字應該算是現存最古老的文字。中國文字的主要發展歷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1. 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緒,國子堅王懿榮得了大病,四處求醫找葯,無意中發現葯材中有一種刻了文字的龜甲,認為是很有價值的古物,於是便派人此處搜購,原來這些龜甲是河南安陽一帶農民拾獲後賣給中葯店的,後來經研究發現龜甲上的紋路應該就是古老的文字,這個發現轟動了學術界和文化界,從此,甲骨文受到許多學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視。 甲骨文是我們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中國文字,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面的文字,這些文字主要是用來卜斷吉凶的,占卜的過程先利用火燒灼龜甲,龜甲上便會出現裂痕,商代的人們便根據這裂痕卜斷吉凶,並將卜問的事情和結果記錄刻在龜甲上,而這些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便稱為甲骨文。
2. 金文
在青銅器上鑄銘文的風氣,從商代後期開始流行,到周代達到高峰。先秦稱銅為金,所以後人把古代銅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於鍾和鼎在周代各種有銘文的銅器里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稱金文為「鍾鼎文」。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一千二百多年。 和現代的鑄鐵產品一樣,青銅器的鑄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預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鑄出來的,也有少數則是銅器鑄好後直接刻上的,因為陶范質地松軟,雕刻比龜甲、獸骨更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繪圖性質更強,更為接近原始文字。
3.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小篆又稱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變而來的一種字體,產生於戰國後期的秦國,通行於秦代和西漢前期。戰國時代,列國割據,各國文字沒有統一,字體相當復雜,於是秦始皇便以秦國的文字篆體,施行「書同文」來統一天下的文字,廢除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並將秦國固有的篆文形體進行省略刪改,同時吸收民間文字中一些簡體、俗字體,加以規范,就成一種新的字體—小篆。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人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體異眾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統稱為中國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學的發展,對於促進中國古代歷史、哲學、經濟、法律、文化、科學技術的研究,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4.隸書
小篆雖然是較整齊的長方形,結構由均勻圓轉的線條組成,但是書寫起來相當不方便,且字形繁復,由於種種缺點,故在民間很快地出現了一種新字體,將小篆的端莊工整、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帶方折的,這種字體據說當時在下層小官吏、工匠、奴隸中較為流行,所以稱為「隸書」。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漢代以後,小篆成為主要用來刻印章、銘金文的古字體。 隸書的形成使文字從隨物體形狀描書的字元,變成由一些平直筆劃所組成的簡單字元,這種改變大大地提高了書寫的速度。中國文字由小篆轉變為隸書,叫做「隸變」,隸變是中國文字發展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結束了古文字的階段,使中國文字進入更為定型的階段,隸變之後的文字,接近現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識了。
5.草書
草書,就是寫得草率、快速的字體。草書是輔助隸書的一種簡便字體,主要用於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書形成的過程中,因為官府的佐、史經常需要使用起草文書,因而影響了草書的流傳。進入東漢後,經過文人、書法家的加工,草書就有了比較規整、嚴格的形體,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場合,稱之為「章草」,帶有一點隸書的味道,保留了隸書的撥挑和捺筆。草書由於字形太過於簡單,彼此容易混淆,所以無法像隸書取代小篆那樣,取代隸書成為主要的字體。 在楷書產生後,草書在楷書的基礎下進一步發展,不但筆劃之間可以勾連,上下之間也可以連寫,隸書筆劃的某些特徵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種類型的草書,稱之為「今草」。
6.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不像楷書那麼工整,也不像草書那麼奔放;如果楷書像人的坐,草書人的跑,那麼行書就是人的行走,因為行書比楷書隨便些,可以寫得快,又不像草書潦草的讓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們的喜愛。 行書大概在魏晉時代就開始在民間流行了,被稱為「書聖」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創作了大量的行書作品,長期以來價倍受人們的喜愛。行書沒有嚴格的書寫規則,寫得規矩一點、接近楷書的,稱為真行或行楷;寫得放縱一點、草書味道比較濃厚的,稱為行草,行書寫起來比楷書快,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7. 楷書
楷書在字體結構方面,與隸書差不多,但楷書將隸書筆劃的寫法改變了,且由扁形的隸書改為基本上呈現方形的楷書,即所謂的「方塊字」。楷書也稱為正書、真書,說明了楷書是提供人學習和運用的正規書體。最早的楷書書法家是東漢末年的鍾繇,從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中,還多少殘留著隸書的筆意。楷書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經歷了不少變化,到了隋唐之後才基本定型,定型後的楷書,筆劃、結構都相當精緻、嚴謹,如唐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作品就是範本之一。

中國文字進入楷書階段後,字形還再繼續簡化,但字體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了,做為我國四大發明術之一的印刷術,就是以楷書做為印書的主要字體,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楷書被美術化,寫得更加規矩而漂亮,稱為「宋體字」,後來還有模仿宋體字而加以變化的,叫做「仿宋體」。我們今天閱讀的書籍、報刊上所用的字體,大致上是這一種風格的楷書變體。

『肆』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記憶就是與遺忘不斷作斗爭的過程。你可以在第一背誦之後,間隔1小時後再翻一次,記不住的再背一次;第二次間隔1夜,再間隔10小時,如此反復,直到你完全記住為止

閱讀全文

與歷史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