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內戰歷史簡介

中國內戰歷史簡介

發布時間:2021-03-05 11:06:05

1. 中國戰爭歷史順序

1,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閉關鎖國後的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貿中,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地位。

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英國國會也通過對華戰爭的撥款案。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2,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3,甲午中日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5,北伐戰爭: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

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張作霖撤往東北並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6,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7,解放戰爭: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8、對越自衛反擊戰,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間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稱取得勝利。

隨後解放軍開始對越南北部的基礎設施進行系統毀滅後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布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1)中國內戰歷史簡介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反侵略、反帝是中華民族和外來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社會」。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反侵略發展成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國人民(包括農民、工人、手工業者、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的革命階級)和封建主義或勢力(包括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等)的階級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封建社會」。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通過斗爭,將民族矛盾化為民族獨立,將階級矛盾化為人民當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代史


2. 中國近代史戰爭資料

中國近代史戰爭資料 中國的近代史上發生的多少次戰爭?分別是哪些國家侵略的?專有哪些屠殺事件?屬清政府是怎麼處理的?日本修改了幾次侵華戰爭歷史?日本領導人參拜了幾次靖國神社? 你好,我可以回答你的問題,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發起的,中法戰爭,法國,八國聯軍侵華,是由英、法、俄、比利時、等等。甲午海戰,日本發起的蓄意挑戰, 屠殺的話,有旅順大屠殺,濟南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清政府採取綏靖的態度,退讓,還有當時有太平天國運動,被清政府聯合老外絞殺了,清政府還給他們錢,妄想換取片刻的和平,修改了幾次,我就不清楚了,但是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日本在前幾年在高中的歷史教材里,美化歷史,試圖抹掉罪名,幾乎每一屆日本首相都參拜過靖國神社,並且不顧國內外的反對,真是tm的,該死!

3. 國共內戰在中國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要叫解放戰爭,這場戰爭不是楚漢爭霸式的戰爭,而是先進戰勝了腐朽。意義吧,挽神州之陸沉。

4. 中國歷史簡介

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10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戰初期,日軍憑借其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較強的單兵作戰能力,在中國戰場上是屢打勝仗,以至於狂妄到三個月就可滅亡中國。但是不久之後,日軍就遇到了此後一直讓他們心驚膽顫的對手——桂軍,以至於後來的日軍指揮官一看到穿著黃色軍服的桂軍就頭疼不已。

1938年,李宗仁指揮的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全民族的抗戰情緒空前高漲,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真正讓日軍對桂軍懼怕的還是桂林保衛戰。

桂林保衛戰日軍出動了近7個師團,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多架飛機,大量重炮。反觀桂林守軍卻只有第一三一師1萬2千餘人,加上後來從桂林各地自參加戰斗的民團,總兵力不足2萬人。他們沒有飛機,沒有坦克,只有火炮22門。此戰桂林守軍1萬9千餘中,1萬2千人戰死,其餘7000多人因日軍釋放毒氣昏迷而被俘虜。

雖然最終日軍還是攻下了桂林,但是他們卻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根據日軍後來遞交給大本營的報告,日軍此役陣亡一萬三千九百多人,傷一萬九千一百多人,失蹤三百多人。

幾十年後,很多日本老兵回憶當年的侵華戰爭一直認為在中國經歷的最殘酷的戰役就是1944年的桂林保衛戰。甚至日軍在戰史里這樣評價道:「桂系鋼七軍是中國軍隊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

5. 1927年到1937年的中國歷史簡介,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戰爭。

192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創建紅軍,開辟農村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接著,又取得紅軍三次反「圍剿」的勝利。與此同時,建立了中華蘇維埃政權。

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由於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三省淪亡。日本扶植溥儀做傀儡皇帝,建立偽滿洲國,對東北實行殖民統治。1932年,日本又發動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變,取得了日軍駐留上海的權利 。

1937年7月7日,日軍進攻盧溝橋,中國軍隊奮起還擊,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由此揭開。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國民政府被迫對日作戰。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戰開始。

(5)中國內戰歷史簡介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3省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推動和領導下,紛紛組戚抗日義勇軍,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

1934年11月,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武裝開始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1936年又改稱東北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H游擊戰爭的主體。到1937年7月,部隊發展到11個軍另1個師,井3萬餘人。東北3省的抗日游擊戰爭,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促進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極其艱難曲折的道路。

曾從最多時的30萬人減少到約3萬人,但在戰爭實踐中鍛煉出一支英勇善戰的新型人民軍隊,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指揮員。

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形成了一整套適合中國革命戰爭情況的戰略戰術,為實現全國抗戰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 解放戰爭歷史概況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
1945年8月,中國人民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根據全國人民和平建國的迫切願望,同國民黨統治集團在重慶進行和平談判,努力避免內戰,實現國內和平,並試圖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中國的社會改革。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1946年1月10日簽訂了《停戰協定》。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卻在虛假地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同時,積極進行內戰的准備。1946年6月底,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悍然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英勇地進行自衛,開始了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共有三次戰役,分別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從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處於戰略防禦階段。戰爭主要在解放區進行。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放手發動群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最廣泛的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治方針,以及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的軍事方針。人民解放軍在這些正確方針的指導下,前8個月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後4個月努力打破國民黨的重點進攻。同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民黨統治區人民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民主愛國運動也逐步高漲,形成了反對蔣介石反動統治的第二條戰線,使蔣介石處於全國人民的包圍之中。
從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在外線大量殲敵,迅速改變了敵我力量的對比。與此同時,在解放區徹底實行了土地改革,開展了整黨和新式整軍運動。從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殲滅了國民黨軍主力,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區。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決定了黨對取得全國勝利以及在全國勝利以後的基本政策,批准了毛澤東主席關於以八項條件作為與南京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基礎的聲明。為了早日結束戰爭,4月1日, 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同以張治中為首席代表的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舉行談判。4月15日,中共代表團將《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送交國民黨政府代表團。但是在南京的國民黨政府拒絕接受這個協定,談判宣告破裂。由於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由總前委書記鄧小平統一指揮的第二、第三野戰軍(原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發起渡江戰役, 渡江部隊沖上長江南岸,一舉摧毀了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隨後,人民解放軍各路大軍繼續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舉行勝利大進軍, 分別以戰斗方式或和平方式, 迅速解決殘余敵人,解放廣大國土。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和廣東、廣西部分地區外,全國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獲得解放。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終於被人民趕出中國大陸。
從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在3年多的解放戰爭中,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7. 歷史上國共兩黨共進行過幾次內戰

兩次源.第一次是1927.8---1937.7的土地革命戰爭,也叫十年內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指北伐戰爭);第二次是1946.6---1949.9的解放戰爭,也叫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8. 國共內戰歷史

<解放戰爭>

9. 歷史國內內戰的問題

日本全面侵華之前來有十年內戰(自1927-1937)
國民黨是在1919年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改造而成的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到中國,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如李大釗,陳獨秀開始接受並宣傳馬克思主義,後來在國際共產主義的幫助下,於1921年成立了共產黨

10.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內戰

抗戰的時期中共和國民黨內戰。(一)由於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的矛盾、國內矛盾降到內次要和服從的地位而容產生的國際關系和國內階級關系的變化,形成了目前形勢的新的發展階段。
(二)中國很久以來就是處在兩種劇烈的基本的矛盾中――帝國主義和中國之間的矛盾,封建制度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一九二七年以國民黨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叛變革命,出賣民族利益於帝國主義,造成了工農政權和國民黨政權尖銳對立,以及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務不能不由中國共產黨單獨負擔的局面。

閱讀全文

與中國內戰歷史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