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中國電信產業改革的原則和歷程
重組的目的就是避免一家獨大。
B. 中國電信業的發展歷史
近幾年來,中國電信業和國外電信巨頭走了完全不同的發展曲線。在網路經濟盛行時,國外電信業一路高歌猛進;但是隨著網路泡沫的破滅,國外電信業又一落千丈。短短的幾年,國外電信業經歷了發展的大起大落。再看看中國電信業,由於堅持務實的發展政策,盡管有局部地區進行寬頻圈地運動,但總體上沒有形成網路泡沫,也沒有盲目進行3G牌照的拍賣,實現了我國通信業的穩健發展,從而在世界電信業中「一枝獨秀」。
目前,我國電信業在某些指標上已居於世界前列。從規模總量上看,我國網路容量穩居世界第一,通信技術在全球領先。同時,電話用戶總數也居世界第一,截至2004年底,我國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12億戶,是2000年的兩倍多,其中無線市話用戶達到652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3.35億戶,是2000年的四倍。此外,互聯網用戶數突破了1億大關,規模居全球第二。從業務量上看,2004年我國的電信業務總量完成9224.8億元,是2000年的兩倍多。
盡管立足傳統業務、立足網路提供商進行發展的策略,為我們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長期執行這一發展策略,我國電信業業務收入的增幅在減小,實現利潤的能力在下降,發展的空間越來越狹小。
反思全球電信業在第一次轉型當中遭遇的泡沫和陷阱,我們發現,對寬頻、3G是未來發展方向的判斷並沒有錯,只是當時發展的環境還不具備。正是基於對環境的正確把握,我國電信業才沒有盲目跟風冒進。而時至今日,這一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滿足了基礎通信需求後,人們開始期待更高層次的增值信息服務。尤其是最近兩年,以移動數據業務為代表的新業務發展迅速,盡管在總體收入份額上還規模較小,但增長勢頭強勁,2004年簡訊業務量增長58.8%。在移動通信市場、技術發展以及移動通信企業的帶動下,移動增值領域迅速崛起,價值鏈已基本形成。而隨著光纖的應用和各種寬頻組網技術日益成熟、完善,寬頻增值領域目前也已起步,在線游戲、音樂下載、在線影視點播等個人用戶寬頻增值娛樂業務發展迅速,同時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等新型服務也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需求。用戶的消費觀念也已變化,互聯網內容服務由「眼球經濟」走向盈利模式,在移動夢網聚集的SP中,數十家SP每月有償信息收入超過1000萬元。
不僅如此,當前的網路條件也今非昔比。各種新技術、新軟體層出不窮,更加方便人們獲取網路信息。2000年,互聯網上幾乎沒有寬頻,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建設,固定寬頻網正逐步走向成熟。從出口帶寬到骨幹網再到接入層,寬頻化的物理環境已經具備。我國國際出口帶寬的總容量為53941MB,與2000年的351MB相比,增長了154倍。骨幹網帶寬則達到了100GB以上,接入帶寬總容量已達到T比特級,ADSL、LAN、WLAN等多種接入方式並舉,適應了各類用戶的不同需求。兩大移動公司的技術也在近幾年突飛猛進。中國聯通的CDMA1X具有高速傳輸的速度優勢,並具有穩定、容量大、安全性高等特點,可以使移動通信網路與寬廣的互聯網無縫鏈接。支撐中國移動「移動夢網」的GPRS網路,目前也已覆蓋全國所有省、區、市,網路遍及240多個城市,數據業務可以到達世界各地,實現真正的移動數據無線互聯。用戶使用寬頻數據通信、實現可視數據與多媒體數據通信變得十分便利。
很顯然,無論是從用戶需求還是從硬體環境來看,面向未來的綜合信息服務都將是我國電信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傳統的商業模式在過去幾年推動我國電信業的持續發展中功不可沒,但隨著新興的信息服務成為發展主流,其業務設置、網路架構、經營管理等一系列配套環節都與未來的電信業發展不匹配。因此,我國電信業轉型的主要任務就是重新評估企業面臨的環境,建立一套符合未來電信業發展特點的新型商業模式。這,就是我國電信業轉型的核心內涵。
C. 中國電信運營商發展史
98年之前,中國的電信業務歸中國郵電部和中國聯通公司(舊),聯通公司(舊)1994年7月成立,當時的朱 鎔基副總理為擊破郵電部的壟斷而成立,一直半死不活,98年朱副總理轉正,變總理了,首先向恐龍級的壟斷國企郵電部開火,開火持續到2000年,郵電部和各地的郵電局,首先將郵政業務分離出去,成立郵政局。
新成立了中國移動,接管郵電原來的所有的移動手機業務及資產。
國家直接強令郵電部和各地的郵電局分出至少20%(好像是)資產和尋呼機業務(當時最火最來錢的業務)直接劃撥給各地的聯通公司,給予聯通公司手機業務經營許可。
衛星通訊業務由新成立的中國衛通公司接管。
電信公司只經營固網業務,當時上網業務幾乎少的可憐,我這一江蘇的不算落後的靠長江的縣城,當時撥號上網的用戶僅50幾戶。
另外新成立了網通公司(國家99年組建)、吉通公司(當時電子信息部94年組建)和鐵通公司(鐵道部00年組建)也相繼獲得了電信運營許可證,相繼開展了固話及互聯網業務。
2002年,朱總理第二輪開火開始,中國電信南北分家,北方10省電信公司剝離中國電信與網通公司、吉通公司成立新的中國網通公司。至此,對中國電信的開火結束,但朱總理沒想到,中國移動從此變成中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一直到現在日賺3億,一直獨秀,打趴下中國電信這頭恐龍,冒出來中國移動這頭霸王龍,更大,更牛。
2001年我們簽了入市(世貿組織)的協議,面對外國通訊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10年承諾期和3g通訊時代的來臨的壓力。
08年5月24日,中國電信以1100億收購了中國聯通CDMA網(包括資產和用戶),中國衛通的電信業務並入中國電信。
09年01月07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聯通公司與中國網通公司重組合並,新公司名稱為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聯通(新)。
2008年5月23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通報: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正式並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
至此,中國大陸電信運營商幾經折騰,現有三家,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
▲說明:摘自:海克斯探測器的回答,你應該感謝「海克斯探測器」,這是他手工錄入的。
有個網友在網上說:「咋沒有人回答」。我們查閱資料,認真思考後,手工錄入,但回答後,連「謝謝」兩個字都沒有。
D. 中國電信發展史是怎樣的
中國電信作為企業簡稱通常意義上是指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以及其下屬的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港交所:0728,NYSE:CHA)、中國大陸南方21省區的電信有限公司、中國電信北京公司、中國電信北方公司和在北方10省區的分公司以及中國電信(美國)公司。中國電信目前是中國大陸地區最大的基礎電信業務運營商。
歷史發展
中國電信的前身應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的郵電部,實行郵電合營、政企合一的經營模式。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信的經營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電信業務蓬勃發展的需要,同時中國電信獨家壟斷的局面也屢遭詬病。1993年,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國聯通)作為中國電信的競爭者的形式出現了,中國大陸的電信市場首次出現了兩家運營商的局面。但是這並沒有改變中國電信的壟斷狀況,因為中國電信在參與競爭的同時也是整個市場的管理者,這種情況被比喻為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在此後幾年,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中國網通)、中國吉通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吉通)等紛紛成立,而中國電信的移動業務也於1999年被剝離,另行成立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移動)。
2000年,中國電信結束了郵電合營、政企合一的經營模式。5月17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作為一家完全的電信業務運營商成立,而電信市場的管理職能則交給了信息產業部負責,郵政業務則由郵政總局經營。
2001年,為進一步打破電信業的壟斷格局,中國電信被南北拆分。其中南方的21省區的省電信公司成立了新的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是南方地區的主導電信運營商。而北方10省區的電信公司則與原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中國吉通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中國網路通信集團公司。
2002年9月,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會選舉了周德強為董事長兼總經理及首席執行官,常小兵為副總經理、總裁。11月,中國電信H股分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以ADS形式)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交易。
下屬機構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部分資產重組後成立的上市公司,其H股分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以ADS形式)和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31個省級電信公司:其中20個省區市的電信公司在紐約和香港上市
中國電信(香港)國際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美國)有限公司:於2002年11月在美國華盛頓正式開業。中國電信(美國)公司是中國電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獲得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准為美國企業提供中美間國際電話、專線、數據、電視傳送和商用業務。
中國電信(歐洲)有限公司:2006年9月12日正式在英國首都倫敦掛牌成立。[1]
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系統集成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信元公眾信息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
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
中國電信廣東研究院
經營范圍
中國電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范圍內經營除移動通信業務以外的各類基礎電信業務、增值電信業務。包括:
一、語音通信業務 包括固定電話本地通話、國內長途通話、港澳台通話、國際通話、IP通話。
二、數據通信業務 包括各類專線、主機出租等。
三、網路通信業務 包括寬頻上網、窄帶上網、ICP服務等。
四、信息服務 中國電信原先的114查號服務在轉型後成為了綜合性的各類信息提供者。
爭議
中國電信寬頻上網的帳號含有可自動登陸的「互聯星空一點通」的功能,該功能默認開通,可以讓中國電信寬頻用戶在無需用戶密碼、無需上網帳號的情況下,「輕松一按」,即可登陸中國電信旗下網站「互聯星空」網站進行消費,可消費的內容包羅萬有,費用全部由該用戶的固網電話統一收取。
然而,該功能的推出備受爭議,有人認為這是電信局在借機亂收費。該功能推出不久,全國就有許多用戶陸續投訴,說自己家的電話費無緣無故多出幾百元,經查證,這些用戶的電腦其實許多都中了一種病毒,該病毒能夠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用戶寬頻的「漏洞」進行消費,隨後,部分地區的電信局退還了部分「多收」的電話費,但仍有一部分電信局拒不退費。這引起許多用戶的不滿。
電信局解釋說:用戶是可以自行到客戶服務中心申請禁用「一點通」功能,由病毒引起的損失理應由用戶承擔。
服務接入號
中國電信客服中心:10000
中國電信號碼百事通服務:114,118114
中國電信接入碼:190
E. 中國電信的誕生和發展歷史
中國電信的誕生是在1995年進行企業法人登記,從此逐步實行政企分開。
發展歷史如下:
在2001年, 中國電信被再次重組,這次重組進行了南北分拆,產生了北網通,南電信。
在2002年5月,新的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重新正式掛牌成立。
在2008年5月24日,中國電信1100億收購中國聯通CDMA網(包括資產和用戶),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並入中國電信 。
在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3張第三代移動通信(3G)牌照,此舉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中國電信獲CDMA2000牌照。
在2011年3月29日,中國電信移動用戶過億,並且成為全球最大CDMA運營商 。
在2012年7月20日,中國電信(韓國)股份有限公司開業,中國電信開始進入韓國市場。
在2013年12月12日,中國電信已獲准在全國超過40個城市開展4G規模網路實驗。
在2014年7月15日,中國電信正式在全國首批16個城市開放天翼4G手機服務。
在2016年1月13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與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資源共建共享、客戶服務提質」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在2017年12月,中國電信完成公司制改制,企業類型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企業名稱變更為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在2018年2月28日,中國內地的iCloud業務正式由雲上貴州負責運營後,雲上貴州牽手中國電信天翼雲為iCloud提供雲存儲服務,雙方已於2018年6月底正式簽署《基礎設施協議》。
(5)中國電信業改革歷史擴展閱讀
企業文化——企業標識
中國電信企業標志由國內品牌咨詢與設計公司正邦於2008年設計,中國電信的企業標識整體造型質朴簡約、線條流暢、富有動感。以中國電信的英文首個字母C的趨勢線進行變化組合,似張開的雙臂,又似充滿活力的牛頭和振翅飛翔的和平鴿,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視覺沖擊力。
傳遞出我們的自信和熱情,象徵著四通八達,暢通、高效的電信網路連接著每一個角落,服務更多的用戶;表達了我們「用戶至上、用心服務」的服務理念,體現了與用戶手拉手、心連心的美好情感。
同時,也蘊含著企業全面創新、求真務實,不斷超越的精神風貌,展現了企業與時俱進、奮發向上、蓬勃發展,致力於創造美好生活的良好願景。經緯度的兩個C,象徵著中國電信國際業務的布局,而且通過黃金分割方法的運用使得整個標志在動感中又具有沉穩屬性。
中國電信的企業標識以代表高科技、創新、 進步的藍色為主色調。文字採用書法體,顯得有生命力、感染力和親和力,與國際化的標識相襯,使古典與現代融為一體、傳統與時尚交相輝映。
F. 中國電信業的發展歷史中國郵電是何時被中國電信和中
中國電信,最初被稱為「中國郵電電信總局」。1995年進行企業法人登記,從此逐步實版行政企分開。權1998年,郵政、電信分營(中國郵電在此時分離出事業性質的中國郵政和企業性質的中國電信),開始專注於電信運營。1999年,中國電信的尋呼、衛星和移動業務被剝離出去(中國電信的第一次拆分,分成中國衛星通信、中國國信(傳呼,後並入聯通)、中國移動)。2000年,中國電信集團公司正式掛牌。2001年, 中國電信被再次重組,進行了南北分拆(北方部分與那時的中國網通公司和吉通重組成中國網通集團)。2002年5月,新的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重新正式掛牌成立。
G. 電信產業重組的重組歷史
1、郵電部成立 1949年11月來1日,自中央人民政府郵電部成立,朱學范為第一任郵電部部長;
2、聯通成立 1994年,為了效仿英國雙寡頭競爭的局面,當時的電子部聯合鐵道部、電力部以及廣電部成立了中國聯通,但主要還是經營尋呼業務;
3、信息產業部成立 1998年3月,在原電子部和郵電部基礎上組建了信息產業部,隨後電信業實現了政企分開,為隨後一系列的電信產業改革奠定了最基本的體制基礎;
4、中國移動成立 1999年2月14日,國務院批准中國電信改革方案。根據該方案的要求,信息產業部決定組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2000年4月20日正式成立;
5、中國電信南北拆分 2001年11月,國務院批准《電信體制改革方案》,對固定電信企業進行重組整合,決定組建新的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網路通信集團公司。2002年5月16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網路通信集團公司掛牌成立;
6、拆分中國聯通 2008年4月4日以後,中國移動將與中國鐵通合並,運營TD-SCDMA網路,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C網合並運營CDMA2000,而中國網通和中國聯通G網合並運營WCDMA,三家新運營商同時也獲得全業務牌照;
H. 中國電信的歷史
您好,首先感謝您對中國電信的支持。根據您的描述,
如需查賬單、交話費請登陸安徽電信網上營業廳。祝您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能得到您的採納!
I. 電信業歷次改革回顧,下一次會怎麼改
中國聯通老總:常小兵 聯通是作為中國電信行業改革者面目出現的。算來2004年11月上任的常小兵已是有著十年歷史的中國聯通的第七任董事長。在此之前,中國聯通有六位掌門人,他們分別是來自 國家經貿委的第一任董事長趙維臣和第二任董事長楊昌基,出身於電子部的第三任董事長劉劍鋒和王金城,以及來自信息產業部的楊賢足和王建宙。從這些董事長的委出單位就可以看出聯通主管部門的變遷。中國聯通的七位掌門人以相同的角色不同的策略為中國聯通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肩負責任和壓力。盡管電信行業的分分合合原本正常,但這家被寄予太多期望的基礎通信運營商在面臨中國電信業繼續重組的大趨勢面前仍引起人們空前的關注。其實從中國聯通發展的歷史看,它似乎從來就未斷過壓力與困難,但是各任掌門人卻帶領中國聯通順利走過歷次關鍵發展時期。本組文章通過聯通幾位重要人物來縱觀中國電信業的改革進程。中國聯通老總:常小兵 聯通是作為中國電信行業改革者面目出現的。算來2004年11月上任的常小兵已是有著十年歷史的中國聯通的第七任董事長。在此之前,中國聯通有六位掌門人,他們分別是來自 國家經貿委的第一任董事長趙維臣和第二任董事長楊昌基,出身於電子部的第三任董事長劉劍鋒和王金城,以及來自信息產業部的楊賢足和王建宙。從這些董事長的委出單位就可以看出聯通主管部門的變遷。中國聯通的七位掌門人以相同的角色不同的策略為中國聯通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肩負責任和壓力。盡管電信行業的分分合合原本正常,但這家被寄予太多期望的基礎通信運營商在面臨中國電信業繼續重組的大趨勢面前仍引起人們空前的關注。其實從中國聯通發展的歷史看,它似乎從來就未斷過壓力與困難,但是各任掌門人卻帶領中國聯通順利走過歷次關鍵發展時期。本組文章通過聯通幾位重要人物來縱觀中國電信業的改革進程。
J. 想了解一下中國電信業的發展歷史
中國電信的前身是原郵電部電信總局。二十世紀90年代特別是1998年以來,為了應對日益激內烈的國際競爭容,增強我國電信業的整體實力,國家對電信業實施了一系列旨在破除壟斷、引入競爭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改革。郵電部於1998年進行了郵政、電信分營,成立了中國郵電電信總局,經營和管理全國電信業務;2000年5月17日,在剝離了無線尋呼、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業務後,成立了中國電信集團公司;2002年5月,根據國務院《電信體制改革方案》(國發[2001]36號),對中國電信進行南北分拆重組、將北方九省一市劃給中國網通,成立新的中國電信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