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的帝國與王朝區別

中國歷史上的帝國與王朝區別

發布時間:2021-03-05 06:06:36

㈠ 中國朝代和英國王朝有什麼差別

中國的朝代在世來界歷史上被源稱為中華帝國。是指由中華民族(廣意的)建立的大一統皇朝。五代十國和南北並不在其中。從大秦帝國到最後的大清帝國,從頭到尾都是皇權唯一,天下唯一的。英國是歐洲模式。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歷史上無數的公國小國。然後區分王朝只是姓氏的問題,如現代英國女皇姓溫莎,就是溫莎王朝。實際上大部分英國君主都是親戚(歐洲大部分皇族也是親戚)。就像是伊麗莎白一世,沒結婚所以他所處的都鐸王朝就滅亡了,然後由詹姆士一世即位。為斯圖亞特王朝

㈡ 王朝和帝國有什麼區別

1、性質區別

帝國的建立來自吞並和征服,在一個文化區域內占支配地位;王朝是帝國或王國中的某一段時期,反映了統治者的性質(姓氏,領地,統治者期望等)。

2、定義區別

在歐洲定義,帝國是一個多民族或多民族國家,帝國是一個龐大的政體, 它管轄著原界以外的領土,以強大的政治和軍事統治,內部文化和民族都不同。

在東亞定義,則有以中國皇帝為君主的華夏帝國,最高執政政權稱為朝、相對稱為野。

3、歷史使用

中華體系在歷史上不稱「帝國」,只稱「王朝」或「國號」。

「帝國」一詞是近代日本發明的,例如明代人只會稱「我大明朝」或「我大明王朝」,沒有「我大明帝國」的說法。只有清末才有「我大清帝國」的說法。

(2)中國歷史上的帝國與王朝區別擴展閱讀:

中國是不存在所謂的帝國,只有兩種情況:

1、歷朝歷代的正統朝代,一般自稱是「朝」。比如大漢王朝、大唐王朝、大明王朝!也有一些時期,南北兩朝並立,也可以自稱王朝。

2、那些沒有統一全國的分裂政權,一般只有國號,並不敢自稱「朝」。有些分裂政權的君主會稱帝,有一些不稱帝,但不管稱不稱帝,一般並不被認為是中國正朔朝廷。

在中國,被稱為「王朝」的朝代就代表著天下承認你是歷史正朔、天下正宗。而國,不論你是公國、王國還是帝國,都只是非主流的地方政權而已。

㈢ 國家,朝代,王朝,王國有什麼區別是不是一個意思有什麼不同

1、朝來代
一個國家的歷史可源以有很多個朝代,中國歷史有很多朝代、越南歷史有很多朝代、印度歷史有很多朝代、英國歷史有很多朝代,等等。朝代的定義是:建立國號的開國君主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期。
2、王國
王國的定義跟帝國同理,區別就是國家元首是國王而不是皇帝。在中國歷史,幾乎不存在王國,都是朝代或者帝國。在外國歷史,王國就比較多見了,尤其是歐洲、非洲、中東等地區,大部分都是王國,只有少部分是帝國。
3、王朝傾向於時間概念,國家傾向於空間概念。
或者說王朝是一個歷史概念,國家是一給地域人文概念。如,唐,宋,元,明,清等王朝,雖然分屬不同的歷史時期,但都建立在中華大地上,有著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它們都屬於中國,或者說都是中國的歷史。

㈣ 中國的"王朝"和外國的"王朝"有什麼區別

供你參考:1,外國(主要是指亞洲以外的西方)的王朝統治者一般被稱做KING或著QUEEN,只有在被教皇加冕的情況下才被稱為皇帝,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傳統始於羅馬帝國的屋大維,流行與公元476年以後的西歐世界.
2,西方王朝的統治者的權利遠遠比我國歷代皇帝的權利小,專制統治一般都很微弱.因為西方的王常常要和教會以及議會爭權奪利.
3,中國古代的王朝不會很少出現多君主共治或很長時間沒有君主的現象,即所謂的"國不可一日無君",可曾經在德意志史上有很長時期沒有君主.
4,中國的王朝中常常出現爭奪君主地位的事情,西方相反當王的往往是個沒落的領主,且是被選出來的.

5,西方常常出現各國王室聯姻,故"借王"常見,好幾個國家的君主都出自一個王室等,如盛極一時的哈布斯堡王朝.
6,偶爾也會出現一個特別強勢的王,如法國的路易十三,俄國的沙皇葉卡捷林娜二世等.
7,女王在西方是常見的.
8,中國的皇帝是全國的主子和所有者,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以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而西方卻是」風能進雨能進惟有國王不能進」
以上只是我能概括出的一些,要知詳細,建議看一本(套)世界通史.

㈤ 王朝和帝國有什麼區別比如清王朝與清帝國。

帝國是指一個國家 王朝是指一個朝代 如大清帝國是指當時地圖上的清朝,清王朝是指清朝的歷史

㈥ 帝國和王朝的區別

在中國復帝國和王朝基本是制沒有區別的,歐洲就有一些區別
如大英帝國,同是大英帝國就有不同的王朝,漢諾威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溫莎-蒙巴頓王朝等。
帝國是對領土非常遼闊,統治或支配民族眾多,擁有極大的國際影響力的強大國家的通稱。帝國一詞並沒有非常精準的科學定義,使用十分混亂。
王朝(wáng cháo):指朝代、朝廷 。歐洲的「王朝」概念和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概念其實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王朝更迭,都是徹徹底底的改變,往往還要伴隨著戰爭、流血以及宮廷政變。絕大多數的中國王朝更迭是沒有血緣聯系的,而歐洲的王朝,君主之間的傳承必須有血緣聯系,歐洲的王朝更迭,都僅僅是因為國王絕嗣,後繼無人,而不得不從去世國王的其它後代中去物色王位繼承人。由於被挑選出來的王位繼承人是先王的支脈、後裔。雖保持著爵位,但卻生長在異國他鄉,所以在他們的頭銜中往往帶有地名,如:「奧倫堡的克里斯欽伯爵」,及「格呂克斯堡的威廉姆公爵」等等。當被選為王位繼承人,當上國王後,一個新的王朝開始了,原來頭銜中的地名就成了新王的稱號,其王室血統也還是一脈相承的。

㈦ 我想知道"帝國"與"王國"的區別

我們平時所說的帝國,可以分成稱謂意義上的帝國和影響力意義上的帝國。在稱謂意義上,只要一國君主自稱皇帝,並被外國認可,就可算是帝國。如明治早期的日本,力量並不強大,但在稱謂上也叫日本帝國。又如20世紀的衣索比亞,雖然弱小,受英,意等國欺凌,但也是帝國。

在影響力意義上,只要一國足夠強大,並實行君主制,就可稱帝國。如,對俄國的沙,若干伊斯蘭國家的蘇丹和哈里發,匈奴的大單於或蒙古大汗,乃至古代亞述,波斯,馬其頓的君主們,這些君主並不使用皇帝的稱謂,但後人認為他們的制度和影響力符合帝國和皇帝的資格,也可稱他們為帝國和皇帝。

1 中國的皇帝

中國古代,最早被後世稱為皇或帝的,是伏羲,黃帝這些傳說中的君主,他們往往擁有神化的形象,死後飛升天界。而在夏商周三代,最高級別的統治者也只擁有"王","天子"這樣的稱號。此間文獻中的"帝",或是指那些遠古傳說中的君主,或是指"天"或"天帝",很少用來指代當時的君主。

東周年間,王室衰微,諸侯國大多自稱為王,本來普天唯一的王這時演化成一大堆諸侯王。因此秦統六合時,為了宣示自己凌駕於以往諸王的最高地位,採用了"皇帝"的稱號。這一稱號也被後世的朝代所繼承,直到最近的袁世凱稱帝為止。

歷史上自稱皇帝的人眾多,除了若干大一統王朝,如秦漢明清等的君主稱皇帝外,一些分裂期的君主如三國,十六國,隋末群雄,五代十國的君主也自稱皇帝。還有一些"兒皇帝",如唐李淵之於突厥,石敬瑭之於契丹,劉豫之於金。至於民間的小規模佔山為王或是搞迷信活動自稱皇帝的就更數不勝數了。(1949年以後各地自稱皇帝宣揚迷信的案件就有百十起)。

對於歷史上這無數的"皇帝",誰是夠資格的,誰是不夠格的,歷史學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如三國時的劉備,後人承認他資格的,稱他為漢昭烈帝;不承認的,稱他為蜀主。(稱號這樣的虛名,本來就無所謂,現代人蹲在廁所里自稱宇宙大皇帝,也沒人干涉)

中國古代並沒有"帝國"的說法。西方學者為了方便起見,把中國的規模較大的朝代稱為帝國,也無不可。

2 希臘-羅馬和天主教的皇帝

亞歷山大大帝:歐洲的第一個被尊崇的"皇帝"。但亞歷山大並未自稱皇帝,在當時通用的希臘和波斯語中也沒有"皇帝"一詞。"大帝"這一稱號其實是數百年後的羅馬君主追封給他的。

古羅馬皇帝:那個追封亞歷山大為大帝的人,則是歐洲第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皇帝---羅馬帝國的屋大維。奧古斯都追封亞歷山大的做法,則是為了渲染自己獨裁的合法性,正與中國的秦皇漢武登山封禪祭祀黃帝的做法暗合。需要注意的是,屋大維和其後的十幾位皇帝,在名義並未廢除共和制,其名義上的職務是共和國的首席元老兼執政官兼終身保民官。直到戴克里先皇帝,才完全廢除共和制而採用東方式的宮廷君主制。羅馬帝國又經歷數百年沉浮,在君士坦丁大帝時代,基督教成為國教。但是,在羅馬帝國時代,皇帝並不需要羅馬主教長(教皇)的加冕,因為皇帝本人就兼任教會的最高首領大祭司,而教皇是皇帝的下屬。此後,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帝國。

法蘭克帝國皇帝:西羅馬覆滅後,新入主的日耳曼人和羅馬教會結合,產生了一系列新的王國。其中最強大的法蘭克王國,在查理國王時期迅速擴張,大有恢復古羅馬疆域之勢,查理王也被教會加冕為羅馬人皇帝。查理的兒子虔誠者路易一世和孫子洛泰爾一世繼承了帝位。843年帝國分裂為東,西,中三個王國,皇帝只擁有中法蘭克的統治權,不久亦滅亡。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962年,東法蘭克(即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由教皇加冕稱帝,宣布繼承西羅馬帝國和查理曼大帝的正統,成為羅馬天主教世界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開創了神聖羅馬帝國。(但神聖羅馬帝國這一名稱從1157年起才正式使用),和拜占庭的東羅馬帝國皇帝遙相呼應。早期的神聖羅馬皇帝尚擁有實權,但自霍亨施陶芬王朝(1138~1254)開始帝權逐漸衰落,皇帝也成為擺設。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一世解散。從此,正統羅馬帝國意義上的皇帝的歷史結束了。

19世紀的歐洲皇帝:1806年被拿破崙趕走的神聖羅馬皇帝弗蘭茨,改稱奧地利皇帝,一戰後滅亡。拿破崙一世和三世先後建立法蘭西第一和第二帝國並加冕稱帝,並迅速滅亡。普魯士建立德意志帝國並加冕稱帝,一戰後滅亡。縱觀19世紀,教會的權力早已衰微,一個君主只要有能力進入羅馬,並且不害怕樹大招風的話,都可以加冕皇帝,所謂的皇帝已不代表什麼正統。

3 東正教系列的皇帝

拜占庭帝國皇帝: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東羅馬一支的皇帝,1453年被奧斯曼蘇丹滅亡。
俄羅斯沙皇: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1917年滅亡。俄羅斯一直認為自己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正統。

4 其他皇帝

古印度經歷了多次統一和分裂的過程。中國的史書一貫習慣把印度君主稱為"王",如孔雀王,戒日王,阿育王,阿克巴王等,但根據其疆域,軍事和文化的影響力,這些君主在西方也被稱為皇帝。在這里,王和皇的差別,只是一個梵-漢-英互譯中出現的問題。

㈧ 封建王朝和帝國有什麼區別呢難道只是帝國比較大謝謝~

帝國主義並不包含在我們主流的社會制度裡面。
帝國通常是稱呼一些有強大軍事,經濟,政治實力的有侵略性國家。這樣的國家封建主義社會有,資本主義社會也有。比如說大英帝國就是資本主義的。帝國就是一個稱謂。

㈨ 王朝和帝國的區別

帝國與王朝的區別

帝國和王朝都是君主國,之間的區別在一般人看來不內是特別明顯,但容它們之間大致的區分標准卻是有的。 所謂帝國,指的是以皇帝為君主的國家,一般領土廣闊,常常擁有屬國,並在一個文化區域內占支配地位。 在歐洲,最早只有一個文明區域,所以也只有一個帝國----羅馬帝國。後來隨著羅馬帝國分裂 西羅馬滅亡 教廷分裂,形成了兩個文化區域,於是就同時有了西歐天主教區域的神聖羅馬帝國和東南歐正教區域的拜占庭帝國。 在遠東,則有以中國皇帝為君主的中華帝國。一般來說,中華帝國的皇帝只有一個,不過也有例外,當中國處於分裂的時候中國可能同時有幾個人自稱為皇帝。然而,這些皇帝之間一般是不能互相承認的,並且當其中的一個皇帝向另一個皇帝稱臣的時候,這個皇帝就必須去掉帝號,改稱為王。

㈩ 王朝,王國,帝國的區別

在封建制度當中,國家分為三類:帝國、王國、公國。
最高最強大的叫帝國,帝國的君主為皇帝,由皇帝統領(在中國歷史上,帝國內還有藩王,每一個藩王就相當於王國的國王),只不過藩王有名無實罷了;王國的統治者叫國王;公國的統治者或者說國主叫公爵。
一個國家是帝國、王國,還是公國,這是自封的,但也需要得到周圍的認同。沒有實力誰也不敢自稱帝國。
帝國常帶有侵略性,軍事、文化都是某一區域的領導地位。如古代中國大一統時期就可以稱為中華帝國,影響力輻射整個東南亞。此外還有當時歐洲的羅馬帝國等。
至於王朝的區別。這里再提一下「皇朝」。王朝和皇朝區別不是很大,不過皇比王高一點,這是顯而易見的,自然,皇朝也比王朝高一點。古代中國大一統時期叫皇朝,皇權在手,而王朝卻有很多,比如南宋時期的大理國。王朝和皇朝史學家沒有太明確的定義,有大宋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幾個王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可見朝代更替當中各個時期稱為王朝。
另外:
大家一直說的封建王朝其實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宣告終結了,所謂封建制度是分封制定義的一種社會制度。國王向各類封建領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領主向國王效忠,從而形成了一種金字塔式的國家治理結構。
根據領主們的封地規模、家族地位等因素,國王授予公、侯、伯、男、子爵位。
真正的封建國家指的是類似歐洲王國的國家,而非中國的集權帝制。封建國家的統治體系層層聯系,分封後,只向上一級分封他的人負責。而集權帝制向皇帝負責。
因此,自秦始皇開始至辛亥革命的這段中國歷史時期,應被稱為(中央集權的)宗法專制社會。而同時期的歐洲經歷的中世紀卻是真正意義的封建社會,那時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統治,大大小小的君主受到分封後各自為政,建立屬於自己的城邦,如同中國的周朝,是一個真正封土地而後建國的封建社會。也可以說,中國在農業社會時期的社會形態發展是領先於歐洲社會形態的發展的,中國的「宗法專制社會」比同時期的歐洲的「封建社會」更加進步,而且兩種社會形態有著很明顯的區別。但是,就像一個早熟的嬰孩,中國在政治上過早地發展進入中央集權制度,而經濟上遠遠落後,這就嚴重阻礙了中國兩千年的發展,使中國的前進自秦以後就走進了「死胡同」。 但是為什麼中國的「宗法專制社會」被我們稱為「封建社會」,而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社會」卻被我們稱為「奴隸社會」呢?
這是因為一些人對中國歷史有曲解,並以訛傳訛。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的帝國與王朝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