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對中國古代的煉丹的詳細評價
中國是煉丹術出現最早的國家。雖然煉丹家以追求煉制長生不老之仙丹為目的,但採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原料使他們成為最先開始進行化學實驗和化學研究的人。在我國歷史上研究煉丹術的人中,最著名的要算晉朝的葛洪(約281~361)。
葛洪自號抱朴子,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官僚貴族家庭。13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每況愈下。但是,他發奮讀書,無錢買紙筆,就用木炭練字。他博覽群書,對經書、史書、醫書、百家之言等都認真學習研究,因此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一生對煉丹感興趣。雖做過「關內侯」的官,但最終還是辭官不做,專事煉丹、制葯,兼做醫生。他長期遠離塵世,從事煉丹研究,了解了許多化合物如銅青(硫酸銅)、礬石(明礬)、密陀僧(氧化鉛)的性質,並進行包括煉丹、煉汞等在內的許多化學轉變。除煉丹外,他還把煉丹中觀察到的化學變化詳細予以記載。他一生著作頗多,有《抱朴子》內外篇共一百六十篇,還有《金匱葯方》一百卷,《時後要急方》四卷。其中《抱朴子·內篇》是他的主要煉丹著作。
在《抱朴子》書中「金丹」、「仙葯」、「黃白」三卷,對漢晉以來的煉丹術從理論到實踐作了系統、完整的闡述。書中記載了很多丹葯配方,描述了許多化學變化和煉丹設備,內容詳細而具體,所含化學知識十分豐富。三卷各有特點:「金丹」以用無機物質煉出所謂長生的仙丹為主;「仙葯」以討論植物性的「五芝」用延年益壽為主;「黃白」以所謂人造黃金和白銀為主。如在「金丹」卷中寫道:「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紅色的硫化汞一經加熱就分解出汞,汞和硫化合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熱又恢復紅色硫化汞的原狀。後一種硫化汞的製成實際上是無機合成,有別於天然丹砂。這是人類最早用化學合成法製成的產品之一。我國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知道了這一變化,而葛洪卻是最早較詳細記載這一化學反應的人。在「黃白」卷中,葛洪寫道:「 (鉛)性白也,而赤之以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為 。」顯然葛洪已經知道鉛能變成紅色的四氧化三鉛,而四氧化三鉛又能分解出鉛,這里明確指出化學變化的可逆性。「黃白」卷中描述過外表像黃金或白銀的金屬,可能就是葛洪曾經制出的合金。在「金丹」卷中記載有溶解金屬的葯物,其中用到醋、硝石。硝石能提供硝酸根離子,在酸性溶液中起類似稀硝酸的作用,所以許多金屬和礦物都可以被它溶解。有意識地在醋酸中加入硝石,按近代化學的觀點看,這是把酸鹼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統一起來加以運用,在化學史上是一種創造。
煉丹術追求的目的是荒誕的,所依據的理論也大部分是屬於唯心主義和迷信的。但由於煉丹家從事大量的化學實驗,在長期的實踐中,他們摸索出了許多物質的性質和相互轉化關系,觀察和記載了雖然零散卻很豐富的化學知識,包括設計和運用大量原始的化學儀器和設備,這些實驗記錄是人類文化史上的寶貴遺產,它客觀上對中國古代無機化學、醫學等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貳』 在中國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煉丹師
葛洪(284~364或來343)為東晉道教學者、自著名煉丹家、醫葯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著有《神仙傳》、《抱朴子》、《肘後備急方》、《西京雜記》等。
中文名: 葛洪
國籍: 中國,東晉
出生地: 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
出生日期: 公元284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4年或343年
職業: 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葯學家
東漢時期,魏伯陽編著了一部煉丹術的著作《參同契》,這是世界公認現存的最古老的煉丹書(外國現存的最老的煉金術著作是聖·馬克書稿,是公元十世紀的抄本)。實際上《參同契》是魏伯陽鑽研總結了前人大量的煉丹書「火記六百篇」後總結的理論著作,他把物質分為陰陽兩大類,提出要產生新物質必須陰陽配合,同類物質在一起是不會化合的。他還指出如果是「葯物非種、分劑參差、失其紀綱」時,那就會「飛龜舞蛇,愈見乖張」,這實際是煉丹過程中發生爆炸的情況(這正是煉丹家發明火葯的前奏)。
『叄』 我國古代煉丹家在煉丹時發現了什麼
在戰國到西漢這段時期,有些人就把冶金技術運用到煉制礦物葯方面,夢想煉出長生不老的仙丹,或者煉出更多的金銀來。這就產生了煉丹術;同時也出現了煉丹家,這種煉丹家,當時稱為「方士」。
那些煉丹家煉仙丹,煉金銀,就是為了長生,為了發財。這本來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有些封建帝王、官僚貴族卻信以為真。他們收羅一些煉丹家大搞所謂煉丹。那些煉丹家雖然沒有煉成仙丹,煉出金銀,卻在一次又一次的冶煉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的冶煉經驗和化學知識,對促進我國古代化學的發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有些煉丹家在化學的發展上也有一定的貢獻。 我國火葯的發明和發展,就跟煉丹家有很大的關系。
根據歷史記載,戰國時候,北方的燕國已經有不少人搞煉丹術了。到了秦漢時候,煉丹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煉丹家紛紛建造煉丹的爐灶,找來一些礦物和植物,煉丹制葯。我國很早就出現了講煉丹的著作。東漢末年有個魏伯陽,寫了一部《周易參同契》,專講煉丹。書中提到煉丹所用的一些礦物,其中就有硫黃。這部書不但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煉丹著作,在世界上也是最古的。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煉丹風氣盛行的時代。東晉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煉丹家叫葛洪,寫了一部完整的煉丹著作——《抱朴子》這部書分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其中內篇就是專門討論煉丹問題的。從他的著作中,我們知道他所用的煉丹原料中,就有硫黃和硝石。
唐朝初年,有名的葯物學家孫思逸,也搞過煉丹。他寫了一部叫《丹經》的書,書裡面提到一種「內伏硫黃法」,就是用硫黃二兩,硝石二兩,研成粉末,放在砂罐里。然後,在地上掘一個坑,把鍋子放在坑內,鍋頂和地面齊平,鍋子周圍用土填實。再用皂角子三個,用火點著,放進鍋內,使硫黃和硝石燒起了焰火。等到焰火剛熄滅時, 在用熟木炭三斤來炒。等木炭燒完三分之一,趁沒冷卻的時候取出混合物,就叫做「伏火」。
硫黃和硝石等量研成粉末,點著後,能夠起一種類似火葯的作用,可是,這還不能算火葯,必須再加上木炭,並且按恰當的比例配製,才能成為真正的火葯。
宋朝初年編的《太平廣記》上還有這樣一則記載:隋朝初年,有個名叫杜子春的人去訪問一個煉丹老人。天色晚了,煉丹老人留他住下。夜裡,他一覺醒來,看到煉丹爐里突然冒起大火,火焰一直升到屋頂,把房子也燒了。這個記載告訴我們,在唐朝孫思逸以前,可能已經有某些煉丹家發現火葯了。
經過一次又一次爆炸起火,經過一次又一次冒險試驗,終於有人找到了恰當的比例,進一步把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樣東西合在一起,配製成為火葯。
根據上面講的這些資料,我們大致可以推斷,火葯的發明和煉丹家有很大關系,發明的時間可能在唐代以前。由於煉丹家喜歡保守秘密,我們現在已經無法知道火葯發明的具體年代了。
『肆』 我國古代煉丹家的目的是什麼
中國古代的煉丹家和外國古代煉丹家有著不同的目的。歐洲煉丹家的目的,是在「點鐵專成金」,把賤金屬怎樣屬來變成貴重金屬,中國煉丹家的目的,則是在「長生不死」,但其間也有不少是以「煉黃白」為目的者。因此,中國煉丹者,與歐洲煉丹者思想出發點各有不同。可是,也有個別人不是片面追求「點鐵成金」或「長生不死」,而是追求「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富貴仙兼而有之迷夢。當封建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力有了一定提高,統治階級的物質享受大有增加時,那些帝王和貴族們便自然而然地產生出「長生不死」和「多財多富」的慾望,秦皇、漢武身為天子,還想長生不死,來延續他萬世萬代的基業,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伍』 在中國歷史的著名煉丹師都有誰
魏伯陽,東抄漢東漢著名襲煉丹家,號雲牙子,會稽上虞人,為高門望族之子。
左慈——道教丹鼎派創始人、中國最早的煉丹者、世界化學之父、葛玄之師
葛洪(284~364或343)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葯學家。
陶弘景,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著名的醫葯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
馬和,是我國唐朝的煉丹家,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氧氣的人。
孫思邈,被後世尊為"葯王"。不僅是偉大的醫葯學家,而且是著名的煉丹家,自號「孫真人」。提出硫磺伏火法的配方。
道教四大天師:張道陵、葛玄、許遜(許旌陽)、薩守堅。 另有一說:張道陵、許遜、邱弘濟、葛洪
神話傳說:太上老君
『陸』 在中國史上著名的煉丹家
左丘明,葛洪,扁 鵲(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張仲景,華 佗,皇甫謐,孫思邈,錢 乙,朱震亨,李時珍,葉天士。
『柒』 既是古代著名煉丹家又是著名醫葯學家的人是誰
1、孫思邈(唐朝初期著名醫學家和煉丹家)(581-682),漢族,京兆華原(現陝西內銅川市耀州區)人,容唐代醫葯學家,被後人稱為「葯王」。
2、中國古代著名的煉丹家和醫葯學家葛洪。葛洪(公元284~364年)為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葯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漢族,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
『捌』 是誰首先提出中國古代火葯的發明者是煉丹家這一論斷的
1954年,馮家A在其《火葯的發明和西傳》一書中卓具創見地提出了中國古代火葯的發明者是煉丹家的論斷。經過40年來眾多科學史家的進一步論證,現在已為人們普遍接受。
『玖』 中國煉丹術的始祖是誰
中國煉丹術的發明源自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長生不老的觀念。如後羿從內西王母處得到不死之葯容,嫦娥偷吃後便飛奔到月宮,成為月中仙子。我們沒有確切的紀錄知道古代的服葯者吃甚麼丹葯以求長生,但若根據晉人編纂的《列仙傳》,他們所服食的包括丹砂、雲母、玉、代赭石、石、松子、桂等未經制煉的礦物和植物。
"騶衍"此方術已於戰國時萌芽,秦始皇、漢武帝亦好神仙和長生之說。諸方士如李少君、欒大等在朝廷服務,武帝時劉安也是著名的煉金丹人物,其著作《淮南子》曾提到汞、丹砂、雄黃等葯物。至景帝煉金風氣流行,西漢末的王莽也喜神仙思想和煉丹術。另外,道教亦與煉丹術扯上關系,道教創辦者張陵亦被稱精通此術。
東漢前煉丹術有兩個不同傳統:一是致力尋找長生不老葯;二則試造黃金。東漢時兩個傳統匯合為一,煉丹術家嘗制長生不老葯,而促成兩個傳統結合的因素實與醫葯發展有關,因此許多著名煉丹家如葛洪、陶弘景等同時是大醫葯家。葛洪對煉丹術和早期的化學貢獻保留在《抱朴子內篇》內,紀錄了許多長生不老葯(如太清丹、金液)及它們的制煉方法。
以上是一種流傳已久的信仰,更指出凡人也能脫胎換骨成神仙,此變形可用陰陽五行的理論作解釋。
『拾』 誰是中國古代煉丹集大成者
從漢武帝之後,中國皇帝服食各種丹葯的非常多。漢武帝、唐太宗、唐憲宗、包括清朝的雍正皇帝,都曾經服食過丹葯。明朝光宗皇帝的「紅丸案」至今爭論不斷。如果是親身煉丹,那就只有嘉靖皇帝了。
煉丹術在我國起源甚早,約產生於漢武帝時,當時方士李少君「化丹沙為黃金」以作飲食器,就是燒煉金丹。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用陰陽論述金丹,被譽為「萬古丹經王」。東晉葛洪對當時流傳的外丹加以總結,著《抱朴子》一書,將外丹分為神丹、金液、黃金三種,並稱金丹為葯,燒之愈久,變化愈妙,百煉不消,畢天不朽,人若服之能令人不老不死。總體來說,都是一些重金屬和礦物質,不具備延年益壽的功能。
在中國的皇室文化中離不開的一個詞就是「丹葯」。中國皇帝的死亡也有很多都是因為「丹葯」。中國古代最發達時期--唐朝的皇室也沒有離開「丹葯」的夢寐。
唐朝從建立到滅亡的290年間,一共有21位皇帝。這21位皇帝中,至少有5位是因為服用丹葯中毒而喪命的,他們是唐太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唐太宗雖然能夠建立在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卻卒與一粒小小的「丹葯」。甚至他的子孫後代也重蹈覆轍。
雍正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死於丹葯的皇帝。在雍正超乎尋常的努力當中,大清帝國逐漸走向鼎盛。然而,過度的操勞耗盡了雍正的體力,孤獨和壓抑一直是他揮之不去的噩夢。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皇帝不得不求助於傳說中的仙葯。
嘉靖。即位之初,革除先朝弊政,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朝政為之一新,後世譽之為「中興時期」。
但可惜這位皇帝崇信道教,痴迷於煉丹。不僅本人信道,還要全體臣僚都要尊道,尊道者陞官發財,敢於進言勸諫者輕則削職為民,枷禁獄中,重則當場杖死。嘉靖帝時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等官至禮部尚書,陶仲文還一身兼少師、少傅、少保數職,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嘉靖皇帝不理朝政,首輔嚴嵩專國20年,吞沒軍餉,吏治敗壞,邊事廢弛,在長城以北,蒙古韃靼部首領俺答汗不斷侵擾,甚至兵臨北京城下,大肆掠奪。倭寇頻繁侵擾東南沿海地區,造成極大破壞。雖然在戚繼光、俞大猷等著名將領的英勇抗擊下,抗倭斗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但也不能抵消嘉靖的過失。
由於嘉靖皇帝一心求長生不老術,長期服用丹葯,不光身體越來越差,而且脾氣越來越壞,許多大臣動輒被殺頭或廷杖。國家興衰得失,他全不管,為了修煉,又大肆建造宮殿,國庫極度空虛。淳安知縣海瑞,被升任戶部主事不久,見嘉靖帝如此行徑,於嘉靖四十五年二月買好了自己的棺木,訣別妻兒,遣散家僮,寫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上疏死諫,大膽地說:「嘉靖者,家家皆凈也!」嘉靖執迷不悟,將海瑞逮捕入獄。
海瑞入獄10個月後,這位痴迷道教的醮齋皇帝沒有長生不老,活了44歲病逝。可能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吧,臨死前遺詔太子:「殺方士,砸丹爐,釋放海瑞。大徹大悟,為時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