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上改革運動

世界歷史上改革運動

發布時間:2021-03-05 04:53:15

世界歷史上有幾次著名改革

我國公元前700年後:
管仲改革(春秋前賦稅改革)、魏文侯變法(戰國),著名的商專鞅變法
公元485年北魏屬孝文帝改革
公元1069年王安石變法
公元1272年忽必烈改制
公元1572年張居正改革
古雅典:
公元前594年梭倫改革(解負令)
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
歐洲:
早期(一工前):英國資本主義改革1640、美國獨立戰爭(資本主義改革1787)、法國大革命(從1791——1875年確立)
中期(一工----二工):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德國資本主義改革(三次王朝戰爭)1871、日本明治維新1867年後、美國南北戰爭
晚期(二工後):1898我國百日維新、1911辛亥革命

❷ 19世紀60,70年代世界上三大改革運動是指什麼

一、俄國1861年改革

1、歷史背景:

①根本原因:落後的封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A、19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在俄國有了一定發展;

B、農奴生活貧困,沒有人身自由,造成國內市場狹窄,自由勞動力缺乏,社會經濟大大落後於西歐。

②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加劇了國內的社會經濟危機

③目的:為了挽救統治危機,俄國統治者不得不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2、時間:1861年

3、人物: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4、內容:①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②農奴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以高價贖買(實質是對農民的掠奪)

5、評價:①是沙皇實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資產階級性質),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②廢除了農奴制度,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美國內戰

1、背景:美國的領土擴張

①手段:贖買、武裝顛覆、入侵(侵略戰爭)

②結果:19世紀中期,美國領土從大西洋沿岸擴展到太平洋沿岸

③影響:形成了美國歷史上的西進運動——一方面,土著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殺,或被趕往更為偏遠、荒涼的地區;另一方面,西部廣大地區得到開發,客觀上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2、內戰原因:

①根本原因:兩種經濟形式(制度)的矛盾

A、兩種經濟形式:北方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和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都屬於資本主義經濟,但存在很大差異,19世紀中期矛盾不斷激化。

B、矛盾表現:北方工商業資產階級要求保護國內市場和原料,擴大工業品出口,同時提高關稅,限制工業品進口;希望廢除奴隸制,增加自由勞動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為了謀取高額利潤,把棉花等原料大量運往英國,並從英國輸入大量工業品;他們力主降低關稅,擴大進口;擴充奴隸數量,在西部擴展奴隸制。

C、矛盾焦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D、矛盾影響:19世紀上半期,廢奴運動日益高漲,南北方的矛盾日益尖銳。

②導火線:1860年主張限制奴隸制的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總統

(共和黨:代表北方資產階級的利益;民主黨:代表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的利益)

3、起訖時間:1861——1865年

4、內戰經過:①內戰爆發:1861年南部一些州成立南部同盟,公開分裂國家,挑起內戰

②內戰初期:北方失利——原因:雙方力量對比和人心向背有利於北方,但南方蓄謀已久,准備充分;北方幻想妥協,戰備鬆懈。

③林肯政府的措施:

A、1862年通過《宅地法》,規定美國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手續費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塊相當於64公頃的土地,連續耕種5年以上就成為私有財產;

B、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1月1日起,叛亂諸州的奴隸獲得自由,並可以參加聯邦軍隊。

C、擴充兵力,調整軍事部署。

④主要戰役:1863年葛底斯堡戰役,北方軍隊開始掌握戰爭主動權。

⑤戰爭結束:1865年,南方軍隊投降,美國內戰結束。

⑥林肯被刺

5、評價:①性質: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②意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奴隸制,進一步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起飛鋪平了道路。

③局限:沒有徹底消除種族歧視

三、德意志統一

1、原因:①統一的必要性:德意志分裂局面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A、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德意志各地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B、由於缺乏統一的國內市場,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很大阻礙;

C、資產階級感到,要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必須有強大的國家做後盾。

②統一的可能性:普魯士掌握了統一的旗幟——比奧地利具有更大的優勢

A、普魯士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經濟發達;

B、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

C、民族成分單一,統一決心堅定;

D、統治階級實力雄厚,野心勃勃;

E、俾斯麥的作用:一方面加強對國內局勢的嚴格控制,進行軍事改革,推行「鐵血政策」,大力發展普魯士的經濟、軍事實力;另一方面,展開靈活的外交活動,爭取分化、孤立敵國,各個擊破。

2、過程: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實現

①1864年普、奧對丹麥戰爭:取得丹麥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區。

②1866年普奧戰爭:在薩多瓦戰役中奧軍主力被擊潰,奧地利從此被排擠出德意志;普魯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統一了德意志北方諸邦。

③1870年普法戰爭:色當戰役大敗法軍,俘虜了拿破崙三世;南方諸邦並入北德意志同盟

④1871年初,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即位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國統一完成。

3、影響:①結束了德意志長期分裂的局面,為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鋪平了道路;

②遏制了法國和奧地利,德國成為新興強國,改變了歐洲的國際格局;

③統一後的德國繼承了普魯士的舊制度,特別是軍國主義傳統,德國逐漸成為歐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國家。

四、義大利的統一

1、原因:①統一的必要性:19世紀上半期義大利仍然處於分裂狀態且多數地區被外國控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A、中部和北部受到奧地利的統治;南部的兩西西里王國處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羅馬被法軍控制;(唯一保存獨立的是北部的撒丁王國)

B、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義大利各地要求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的運動日益高漲。

②統一的可能性:撒丁王國的成為義大利統一大業的核心

A、資產階級民主派發動的旨在自下而上完成統一的多次武裝起義連連受挫;

B、撒丁王國是當時義大利惟一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義大利力量最強、經濟最發達的邦國;政治比較開明,是義大利資產階級自由派向歸的中心。

C、加富爾的作用:1852年加富爾出任撒丁王國首相,推行富國強兵政策:改革財稅制度,增加國家收入;資助鐵路、港口建設,發展工商業;降低關稅,實行自由貿易。撒丁王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為增強。

2、過程:①1859年,撒丁王國與法國聯合對奧地利戰爭:義大利北部人民紛紛響應;拿破崙三世單獨與奧地利議和,退出戰爭,但統一大勢不可逆轉;1860年義大利北部基本完成統一。

②1860年兩西西里王國人民起義,加里波第遠征兩西西里王國,佔領了兩西西里王國首府那不勒斯;不久,加里波第將政權交給了撒丁王國。

③1861年義大利王國成立,撒丁國王成為義大利國王。

④後來,義大利王國借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之機,把奧地利和法國勢力趕出義大利;70年代初義大利最終完成了統一。

3、影響:①義大利結束了異族統治壓迫和分裂割據局面,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義大利封建殘余勢力仍很頑固,加上自然資源又缺乏,資本主義的發展困難重重。

五、日本明治維新

1、背景:①19世紀中期,日本幕府統治的危機進一步加劇:

A、處在德川幕府統治之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是一個封建落後的國家。

B、日本社會的急劇變化:一方面勞動人民生活日益貧困,紛起抗爭;另一方面,封建領主經濟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並得到發展,新興地主和高利貸商人對自己政治上的無權地位日益不滿;作為幕府統治基礎的中下級武士,因自身經濟狀況的惡化,對現實的日益不滿。

C、1853年,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紛紛侵入,日本經濟遭到摧殘,國家主權不斷喪失,社會動盪不安,民族危機嚴重。

②鑒於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受辱的教訓;

③倒幕派的形成和武裝倒幕:

A、倒幕派的形成:以中下級武士為主,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一些對幕府統治不滿、贊成改革的大名的支持,先後掌握了長州、薩摩等西南強藩的政權,建立了倒幕武裝。

B、武裝倒幕:1867年倒幕派准備討伐幕府,並組成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1868年明治政府軍摧毀了幕府統治;明治政府遷都江戶,改名為東京。

2、目的:鞏固天皇為首的新政權;向西方國家學習,積極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力爭實現民族振興,擺脫外來壓迫,建立近代化的獨立國家。

3、措施:①政治方面:改革落後制度,建立新的體制

A、逐步削弱封建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

B、廢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權——實現形式上的平等。

②經濟方面:大力進行改革,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A、改革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從法律上保障新興地主的土地所有權;

B、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C、廢除國內關卡和行會制度,積極修建鐵路,興辦郵局、開辦工廠等;

D、扶植私人企業,發展對外貿易。

③軍事方面:實行軍事改革

A、推行徵兵制,建立一支富於武士道精神、絕對效忠天皇的新式軍隊;

B、積極准備對外侵略擴張。

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開化政策

A、用西方資本主義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大力發展近代教育,培養資本主義建設人才。

4、成功原因:①日本的封建專制統治相對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夠迅速壯大;

②倒幕派掌握了較大的實力,終於推翻了幕府的統治;

③倒幕派建立新政權以後,實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④西方列強集中力量侵略中國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客觀上使日本發展資本主義有一個相對寬松的國際環境。

5、影響:①使日本改變了封建落後狀況,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②日本逐步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收回了國家主權,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

③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勢力;

④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日本竭力推行軍國主義,開始對亞洲鄰國進行侵略擴張,成為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

❸ 世界史(包括中國史)上的思想解放運動有哪些

世界:1文藝復興,2宗教改革,3啟蒙運動,4明治維新
中國:1百家爭鳴,2戊戌變法,3新文化運動,4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

❹ 歷史上著名的變法或改革運動有哪些

中國古代改革或變法的類型。1。奴隸社會內部富國強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專等。2。地主階級的封屬建化政治改革,如商鞅變法、李悝變法等。3。少數民族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耶律阿保機改革、清初皇太極改革等。4。封建社會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改革,如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等

中國近現代改革或變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中共11屆3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

世界近現代改革或變法: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

❺ 全世界歷史上重大的改革、變革有哪些

中國:商鞅變法、改革開放
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維新
俄國:彼得大帝改革、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新經濟政策、戈爾巴喬夫改革
美國:羅斯福新政
歐洲:查理.馬特改革

❻ 世界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我對世界歷史不太懂,但我說一下中國歷史上的重大變革:
一,夏的確立:是中內國社容會由原始社會走向奴隸社會,進而形成了華夏這個民族理念
二、周武周公建立的周朝,加入周公是和周禮有關系,完善了等級制度的理念,是奴隸社會達到頂峰的標志。
三、秦孝公時代的商鞅變法,這是先秦時代所有變法的集大成者,也就是說別的變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為商鞅變法提供了依據,意義在於使秦帝國進入了封建時代,這個生產關繫上的先進彌補了生產力上的落後,最終實現了統一。
四、西漢獨尊儒術,很多人都對這個不理解,但這確實是對中國歷史能夠延續至今的最重大貢獻之一,如果說秦的統一是在政治軍事上,那麼西漢則完成了人們在思想文化上的統一,所以就形成了石階上罕見的一個多民族融合成的一個名族漢族,以一個國家的代號成為一個民族的代號,一個文化的代號(漢語),可見思想文化的統一多麼重要。
五、隋文帝改制(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六、宋明改革(廢丞相而設內閣)

❼ 在世界近代歷史上,不屬於自由主義改革運動范圍的歷史事件是( )

A
獨立戰爭不是

❽ 世界古代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改革

1.梭倫改革
梭倫改革的背景
梭倫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的基本特點
基本特點:梭倫改革觸及了當時的土地問題,是對舊生產關系的調整,運用"中庸"調停,平衡平民和貴族的關系,平民和貴族的矛盾並未解決.
梭倫改革的影響
①梭倫改革促進了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為雅典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②把雅典引上了民主政治道路,為後來西方民主政制提供了借鑒.
②把雅典引上了民主政治道路,為後來西方民主政制提供了借鑒.
A梭倫改革穩定了雅典公民團體,促進了工商奴隸主階層的崛起.使雅典階級結構發展為貴族奴隸主,工商奴隸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會格局,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會基礎.
B政治措施使下層平民得以參與國家政治,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證,同時也開啟了西方權力劃分的先河.
C滲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與東方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價值基礎.
2.商鞅變法
(1)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認識春秋戰國時期時代特徵
(2)商鞅變法的措施,內容
(3)商鞅變法的歷史作用:①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徹底的成功的一次改革;②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對生產關系徹底的改革,使封建生產關系和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確立與發展;③收富國強兵之效,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實力,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3.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A,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等方面改革,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推動了少數民族的發展;
B,促進了北魏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C大大加快了民族融合的進程,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4.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歷史作用
評價:實質:
(1) 積極:增加了收入;促進了生產;增強了國力.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扭轉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穩定了北宋統治.王安石不愧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改革家.他勇於改革,敢於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
(2) 局限性:用人不當,出現官僚為害百姓和"國富民窮"的現象.
變質:宋哲宗時黨爭,宋徽宗時變質.
失敗原因:(1)變法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2)新法在執行過程中,因為執行不善,引起了民間的不滿.
(3)宋神宗死後,司馬光任宰相,廢除了新法.
認識:改革是艱辛的,必然會充滿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毫不動搖才能成功.改革要注意用人.
五,對古代改革的綜合認識
改革的類型和特點
①促進社會轉型的變革:此類變革多側重從政治秩序,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入手進行改革,如商鞅變法等.②封建社會富國強兵,拯救危局的改革:此類改革多把推行新的經濟政策作為改革的重點,如有王安石變法革.③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先進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類改革多是以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接受先進文化為主體,如魏孝文帝改革等.
改革的作用和啟示
作用:中國古代改革有成有敗,從效果上來看,所有改革都收到了明顯成效,管仲改革,商鞅變法都收到了富國強兵之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忽必烈改革大大加快了封建化進程;王安石變法和張居正改革一度改變了中衰局面.但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有成有敗,一般情況下,最高統治者直接推行的改革都取得成功,王朝中後期推行的改革多遭到失敗.
啟示:改革是改革弊政,促進國家富強的手段,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傑出人物在改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改革過程伴隨著尖銳而復雜的斗爭,充滿著艱辛.商鞅,王安石等人變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值得後人學習.
近代社會的改革
一,歐洲的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2,歐洲宗教改革的內容,新教主張
(1)德國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主張:反對贖罪券;提出"因信稱義"的思想,認為教徒得救不靠教皇,聖禮和善功,只能靠終生悔改,即信仰即可得救;主張普通教徒和教士沒有區別,全體信徒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據是《聖經》;簡化天主教復雜的聖禮,神甫可以娶妻.
成果:產生的新教派稱"路德宗",在德國和北歐傳播.
(2)瑞士加爾文的宗教改革
主張:許多主張與路德相似,如反對盲從天主教會,《聖經》的權威至高無上,主張信仰得救,簡化聖禮等.但是他的主張更加激進,更能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如把信仰得救解釋成"上帝先定論",為資產階級的發財致富作辯護;神職人員由選舉產生,建立民主教會;制定嚴格的道德標准;主張把日內瓦建成政教合一的神權共和國等.
成果:產生的新教派稱"加爾文宗",在英國,法國,尼德蘭等地傳播.
(3)英國的宗教改革
英國宗教改革的特點是由國王自上而下進行,目的是強化王權,建立附屬於國王的民族教會.推行者是國王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主要措施是頒布《至尊法案》,規定英王是教會的最高首腦,保留天主教的儀式,解散修道院等,嚴重削弱了英國教會的實力,強化了王權,但是保留了天主教的殘余,後來又興起了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清教運動.
3,宗教改革的實質和影響.
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以後,資產階級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爭,一種形式是文藝復興,另一種形式就是宗教改革.16世紀開始於德意志,並波及到西歐諸國的宗教改革運動是一場反封建的社會運動.
宗教改革打擊了歐洲的封建統治的支柱天主教會,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從此,西歐各國的民族文化,教育事業得以迅速發展,為後來的歐洲走向現代社會創造了條件.同時,迫使天主教會展開教會改革運動,一定程度上純潔了天主教會,恢復了天主教會的部分勢力,而耶穌會也充當了殖民侵略的先鋒,在一定程度上又在某種程度上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但是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較低,早期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不可能徹底.另外,在宗教改革後仍存在教派的紛爭和宗教迫害,造成嚴重的後果,宗教寬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改革的歷史背景 2,改革的主要內容 3,改革在埃及歷史上的作用
三,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1,改革的歷史背景
2,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內容,作用
3,改革對俄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影響:廢除農奴制度的改革,使農奴獲得人身自由,解脫了封建生產關系束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俄國走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另外也開始建立近代司法體系,地方自治機關中城市資產階級開始占據主導地位,是俄國向現代化邁進的重要步驟.因此,1861年改革是沙皇實行的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但是政治方面的改革相對滯後,改革沒有觸動俄國政治制度,沙皇專制依然存在.改革也沒有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負擔沉重,階級矛盾尖銳.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很不徹底.
四,日本明治維新
1,改革的歷史條件 : (1)內憂:幕府統治的危機
政治上,日本實行幕藩體制和嚴格的等級制度,包括藩主,武士在內的各階層對幕府統治不滿;
經濟上,領主土地所有制和重農抑商的政策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對外政策上,實行閉關鎖國,造成日本的落後;
階級關繫上,各階層對幕府統治不滿,社會動盪不安.
(2)外患:1853年培里叩關,打開日本的國門,造成嚴重的民族危機.
(3)改革派的活動:武裝倒幕,建立新政府.
在內憂外患的局勢下改革派形成,經歷過改革幕政和王政復古的努力失敗後,他們確立了武裝倒幕的方針,以西南強藩為根據地,組織倒幕武裝,發動政變,推翻了幕府統治,建立明治政府,為改革提供了政治前提.
2,維新的主要過程和基本內容
3,維新在日本近代化進程中的地位: ,歷史作用:
(1)積極作用:明治維新使日本改變了封建落後面貌,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加強了中央集權,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的國家;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它的成功經驗也為其他國家提供啟迪.
(2) 局限性:依然存在較強的封建勢力殘余,實質上仍然是藩閥專制,人民沒有民主權力.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日本推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給亞洲鄰國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五,戊戌變法
1,變法產生的歷史根源 : 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也激發了人們的民族意識,救亡圖存成為當時最高亢的呼聲.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在民族危機加劇的形勢下,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圖存的政治運動.維新思潮興起並迅速發展起來.
2,維新派的主張和變法的主要內容
3,變法的失敗及其原因
,與日本相比中國改革失敗的原因:
社會背景
領導力量
措施實施情況
國際環境
日本明治維新
封建專制統治相對薄弱,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
倒幕派掌握較大實權
全面而有效
帝國主義集中侵略中國,國際環境有利
中國戊戌變法
封建勢力依然強大,
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展
維新派力量弱小,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
沒有真正實施
帝國主義對中國開展激烈爭奪
4 ,歷史作用: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要求實行有利於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逐步變封建專制制度為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在當時是符合中國歷史發展趨勢的,有進步意義.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變法的失敗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總結:對近代改革的綜合認識
(一)相似的背景:
1,外部危機:19世紀以來,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許多國家展開並完成,資本主義已成歷史發展的潮流.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產地,因此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歐美列強加緊了在全球的侵略和擴張.這樣,亞非拉大多數尚處於農業文明階段的落後國家,一方面面臨著被資本主義國家武力侵略,變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險;另一方面也受到先進的工業文明的沖擊.如俄國克里木戰爭的失敗,埃及被英,法等國家殖民侵略,日本與美英等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和中國甲午戰後嚴重的民族危機等.近代化的改革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潮流.
2,內部危機:外部的危機激化了各國內部存在的各種矛盾.各國內部危機重重,腐朽落後的制度和日益激化的階級矛盾威脅著統治者.如俄國的農奴制是經濟,軍事落後的根源,埃及馬木路克的黑暗統治和包稅制,日本幕府統治的危機,還有中國清政府的腐朽統治等,這些都阻礙了進步因素的發展,違背歷史發展的潮流.在這樣的背景下,近代化改革成為各國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的目的和性質:
俄國改革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改革成為大勢所趨的情況下為維護統治而進行的,日本改革是由代表新地主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明治天皇在推翻幕府統治後推行,中國戊戌變法是弱小的資產階級依靠封建的沒有實權的皇帝,為挽救民族危機而推行,這些改革雖然結局各異,並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但都屬於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以富國強兵為目的,雖然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但主要是軍事工業,並且管理方式仍是封建的,腐朽的,對人民的專制手段也是導致其失敗的原因,因此埃及改革的性質相當於中國的洋務運動,是一次封建統治者進行的近代化改革.
(三)相似的內容:
1,經濟上,都大力引進西方先進科技,發展機器工業,或者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除障礙.如埃及創辦了第一批近代化工廠,並採用行政手段發展民族工業;俄國廢除了農奴制;日本實行殖產興業政策大力促進工業化;維新變法也採取了許多鼓勵發展工商業的措施等.
2,政治上,都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體制.俄國的司法改革與地方自治,埃及加強中央集權,日本廢藩置縣,建立中央集權的體制,中國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等.
3,思想文化上,相應的提倡西方先進思想文化,主要是日本的文明開化和中國維新思潮.
另外,埃及等還進行了軍事改革.
總之各國改革的內容都是仿效西方,學習先進,使本國經濟,政治,思想或軍事走上近代化道路.而由於落後制度的阻礙和改革者的階級局限性,各國的政治改革都相對比較滯後或者曲折.
(四)結局和影響:
歐洲的俄國,非洲的埃及,亞州的日本和中國改革由於國情等的差異而各有結局.在這場世界性的改革浪潮中,日本取得了成功,由原來地處東亞一隅,名不見經傳的小國,一躍躋身世界五大強國之列;俄國改革步履蹣跚,矛盾重重,在兩次改革後仍背負著沉重的傳統包袱;埃及改革最終由於失去群眾基礎而失敗;而中國的改革由於民族危機的嚴重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弱小而尤為艱難,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也無力回天.
但是,無論成敗,各國改革都不同程度上促進了本國的近代化進程,成為本國歷史的轉折點.

❾ 歷史上著名的變法或改革運動有哪些

中國古代改革或變法的類型.

  1. 奴隸社會內部富國強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等.


2.地主階級的封版建化政治權改革,如商鞅變法、李悝變法等.


3.少數民族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耶律阿保機改革、清初皇太極改革等.


4.封建社會內部調整統治政策的改革,如王莽改制、周世宗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等

中國近現代改革或變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與「預備立憲」,中共11屆3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

世界近現代改革或變法:明治維新,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上改革運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