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5 03:37:02

『壹』 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有哪些

有古代和近現代的,資料來自網路。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中國人口最初生活和繁衍於這一片地區。從秦漢時期開始,由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的原因我國人口頻繁地遷移,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特別是向
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從而使人口逐步擴散到我國的每一個地區。據我國地理學家胡煥庸教授估計,由「安史之亂」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地區,中國人口地理分區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歷史上,每當我國北方地區發生一次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南遷。
新中國成立後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遷移
這一時期,由於實行計劃經濟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許農村居民遷入城市,我國的人口遷移和流動數量較少。
從規模上看,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我國人口遷移規模較小,頻率比較低。據統計,從1954年到1984年,跨越鄉鎮及城市辦理遷移手續的遷移人口為5.94億人,平均每年在1900萬人以上。人口遷移情況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954至1984年我國人口遷移的三個階段
階 段 總遷移量 年均遷移量
1954至1960年 活躍時期 1.958億 2797萬
1961至1976年 低潮時期 2.548億 1593萬
1977至1984年 回升時期 1.437億 1796萬
1954至1984年我國省際人口遷移情況
凈遷出地區 遼寧、山東、上海和四川
遷出、遷入平衡地區 西藏
凈遷入地區 內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吉林、黑龍江、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雲南、貴州、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廣西
註:表中未反映我國台灣省的情況。現海南省、重慶市的人口遷移分別包含在廣東省、四川省之中。


從遷移方向上看,這一時期我國人口凈遷出地區主要是遼寧、山東、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為遷出和遷入持平的地區,其餘地區為人口凈遷入地區。人口遷移主要有以下幾種:(1)安置失業人員和閑散勞動力的人口遷移;(2)支援新開發工業基地建設的人口遷移;(3)移民墾荒支援邊疆建設農林牧業新基地的人口遷移;(4)高等學校搬遷、招生和分配的人口遷移;(5)新修水利和水庫庫區移民而引起的人口遷移;(6)壓縮城市人口規模而引起有人口遷移;(7)少量的自發遷移。總的來說,這一時期人口遷移受國家政策和戶籍管理制度的控制較多,而自發人口遷移和流動相對較少。

『貳』 中國歷史上有哪三大人口大遷移

當代中國地理上,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是位於江蘇中部的淮河。中國古代每逢北方兵荒馬亂的時候,北方人大都向淮河以南的地方遷移,來尋找新的安身立命之處。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三次淮北地區的人口大規模遷往淮南地區。
第一次:西晉末年。晉朝統一中國,太平了十幾年之後就爆發了「八王之亂」,使得晉朝國力損失大半。而此時原漠北地區的五胡(匈奴、鮮卑、羌、羯、氐)乘機紛紛來攻打晉朝。在此過程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蒼天又有不測風雲,西晉末年關中、三晉地區爆發大面積的旱災、蝗災,農民顆粒無收,餓死之人無數,甚至發生食人的悲劇!在這種天災人禍的雙重災難下,北方人民大多數由淮河以北遷至到淮河以南。
第二次:唐朝「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公元755年農歷十一月胡人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唐朝政府軍與叛軍對抗死傷無數,這還不算。安祿山叛軍每攻下一座城池便開始大規模屠城,造成屍骨成山的局面。但是「安史之亂」的七年零二個月的時間里主要戰場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南方則繁榮依舊。南方重鎮如金陵、廣州等很多地方,照樣有著大批來自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來大唐做生意,沒有因為北方戰亂而終止了他們和大唐的貿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批北方人遷移到了南方。
第三次:北宋「靖康之恥」。北宋末年,金邦女真人乘宋朝國力空虛,乘機大規模南下,一路上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幾乎到了見人就殺的現象。而宋朝政府軟弱無能,一個勁地往南逃。因此山東、河南等地區紛紛落入金邦手中,山東、河南等地的漢人因無非忍受金邦的屠殺和高壓政策,所以有很多北方漢人跟隨著宋朝朝廷大批大批地遷移到南方!

『叄』 中國歷史上四次人口大遷移

早在戰國時代(公元前475-前221年),秦人移民巴蜀,楚人開發西南,燕國開拓遼河流域,都曾作過一定數量的移民。

1、秦漢(公元前221--220)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匈奴常來侵犯,每值匈奴戰敗,常把他們的俘虜移居內地。西晉(公元281—318年)時,匈奴、鮮卑以及氏、羌等族人民移居內地更多。在此時期大量胡人南下,在華北地區曾先後建立了許多小國,大量漢族居民從黃河流域遷移到了長江以南。當時政府更把北方原有州郡地方政府遷到南方,稱為僑置州郡。例如有所謂南徐州、南袞州、南豫州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最大的人口遷移。

2、在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960年),北方有契丹族南進;隨後又有女真族的金人南下。在南宋時期(公元1133—1279年),華北各地由金人統治,南宋政府遷到臨安(今杭州)。這樣就有大量女真族人遷人黃河流域,原住黃河流域的漢人又一次大批被迫移居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最大的人口遷移。

由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政府(公元1279—1368年)統治了全中國,蒙族人民大量移入內地。

3、1659年滿洲人建立清朝統治中國。滿族居民大部進入內地,編為八旗,他們生活在廣大漢人之中,逐漸採用漢語;同時滿、漢之間也互相通婚。清代末期,滿人絕大部分留在內地生活。另一方面,東北的滿洲地方早期原禁止漢人前去,但因內地人口眾多,而且水旱災害也常發生,黃河下游山東、河北、河南各省人民開始私下到東北移墾,以後由於俄、日帝國主義妄圖霸佔滿洲,清政府也獎勵漢人前往,用以充實邊疆。

4、清代末年(公元1911年),東北三省人口又增至2,900萬。在短短的一百餘年中,東北總人口從不到100萬增加到2,900萬,增長近30倍。這雖然僅是國內地區性的人口遷移,但就其人數之多,增長之快,也可算是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肆』 中國近代歷史上三次人口遷徙分別是什麼

走西口(山西省居民遷到今內蒙古西部)、闖關東(山東省河北省居民遷到東北地區)、下南洋(東南沿海居民遷到東南亞一帶)

『伍』 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哪幾次重大遷移

遷移的史實
第一、秦漢時期人口從東向西遷移,如秦始皇命令12萬戶富豪遷咸陽(60萬人),漢高祖遷大量回人民到長安答.秦始皇遷移內地人民去河套地區居住生活;遷移50萬中原人到越族雜居.
第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從北向南遷移,如少數民族內遷(西北部的匈奴、鮮卑、羯、氐、羌從東漢起陸續內遷.),黃河流域人民因戰亂南遷.
第三、五代十國宋元及明末清初因北方戰亂人口繼續向南遷移.
第四、明清人口從國內向海外遷移.如鄭和下西洋後,大量華僑到東南亞;大量華工向美洲的輸人.
第五、內地居民向邊疆遷移,如秦朝時漢族人民向河套地區和越族地區的遷移;唐朝時向藏族地區、南詔地區等地區遷移;五代十國兩宋時期,北方人民不堪金人統治紛紛南遷.元朝時期漢族向邊疆地區遷移;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遷入中原和江南.明清時期內地人口向西南、東北、西北的遷移 .從唐朝開始,我國就有很多人到東南亞一帶謀生.明朝鄭和下西洋後,我國人民移居東南亞的就更多了.

『陸』 中國歷史上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1、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人口遷移到南方,給南方地區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了基礎。

2、發生在唐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人口的大量南移,南方得到更進一步開發,特別是江淮、太湖地區荒地被大量開墾,成為我國新的財富地區,到五代時南方經濟開始逐漸超過北方。

3、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從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至南宋末年。兩宋時期,北民的進一步南遷,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進程最終完成。

(6)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三股最大的移民浪潮

1、闖關東

關東指山海關以東的地區,也稱關外。清軍入關後,長期對東北實行封鎖,嚴禁漢人進入,使得土地肥沃的東北人丁零落,甚至形成大量的無人區。

19世紀,黃河下游災難頻發,成千上萬逃荒的農民為了生存,冒險進入東北,這成為「闖關東」的開始。1860年,沙俄侵入東北,清政府被迫開禁放墾以增強防衛,河北、山東等地的農民大量湧入東北墾荒。到1931年,闖關東的山東人就已達1000多萬。

2、走西口

走西口的主要是河北、陝西、山西人,而山西人所佔的比例最高。清代以來,土地貧瘠加上天災不斷,使得成千上萬的晉北貧民與商人背井離鄉。他們或向西遷移,經殺虎口進入蒙古,或向東進發,過大同後經張家口進入蒙古。

走西口直接導致晉文化傳播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使得當地單一的游牧文化變成了農耕並舉的多元文化。

3、下南洋

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從漢朝到明清時期,每當新老政權交替之時,不堪戰亂的百姓與沒落的權貴都會紛紛移居海外,東南亞因為易於到達而成為中國移民出國的首選之地。

鴉片戰爭後,近代中國人下南洋則是為了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當時英荷殖民統治下的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推出了許多優惠政策。

比如給移民免費土地、臨時住所、交通工具,甚至免費的食物,許多中國人,尤其是華南各省的老百姓,或拖家帶口,或單身一人,滿懷著希望與夢想來到南洋。

『柒』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徙

有七次的人口大遷徙。

1、「永嘉喪亂」時期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故稱為「衣冠南下」。

大概就是在西晉永嘉年間,匈奴人攻破首都洛陽,西晉政權被迫南遷至江東健康(南京),史稱東晉.這一時期,大量北方漢人中的精英不堪忍受異族的非人統治,紛紛南遷,形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遷徙. 使得江南與南下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展。閩南話,閩北話,客家話,甚至南通話,基本上都是在這一歷史時期形成的。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1923年-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7)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哪些擴展閱讀:

對於那些背井離鄉的人們來說,遷徙的目的其實很簡單:為了更好地生存。而從大的歷史社會背景來看,人口大遷徙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一是為戰亂、天災所迫;二是因為政治原因及人口膨脹的壓力,政府有組織的移民;三是由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逐。

『捌』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徙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

1、闖關東

19世紀,黃河下游災難頻發,成千上萬逃荒的農民為了生存,冒險進入東北,這成為「闖關東」的開始。1860年,沙俄侵入東北,清政府被迫開禁放墾以增強防衛,河北、山東等地的農民大量湧入東北墾荒。到1931年,闖關東的山東人就已達1000多萬。

2、走西口

走西口的主要是河北、陝西、山西人,而山西人所佔的比例最高。清代以來,土地貧瘠加上天災不斷,使得成千上萬的晉北貧民與商人背井離鄉。他們或向西遷移,經殺虎口進入蒙古,或向東進發,過大同後經張家口進入蒙古。

走西口直接導致晉文化傳播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使得當地單一的游牧文化變成了農耕並舉的多元文化。

3、下南洋

鴉片戰爭後,近代中國人下南洋則是為了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當時英荷殖民統治下的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推出了優惠政策,比如給移民免費土地、臨時住所、交通工具,甚至免費的食物,許多中國人,尤其是華南各省的老百姓,或拖家帶口,或單身一人,滿懷著希望與夢想來到南洋。

(8)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哪些擴展閱讀:

皇帝管制小民的其中一大法,是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這當然不是把全國的百姓都關進監獄,而是讓他們生活在有限的范圍之內,禁止其隨便遷徙早在夏朝,中央政府就把全國分為九州,著手統計人口和土地。

商朝設有分管統計人口的官吏「司民」。到了周朝,百姓開始有了戶ロ。周朝每年都通過比、間、族、黨、州、鄉,遂各級組織調查人口的增減,然後層層上報給中央負責管理戶口的司民。

三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叫做「大比」。屆時,司民將天下戶口報給司寇,司寇再上報天子,天子接受戶口冊時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五拜而受之,然後交天府內史保存。

秦統一六國後,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人口調查。這說明,自遠古時代,國君就十分重視掌握全國的人口情況,而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牢牢控制人民。人口調査對於國君或諸侯進行軍事征伐、徵收賦稅、佔有和分配俘虜與奴隸、追查逃亡以及殺人殉葬等,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秦朝在人口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嚴格而詳細的戶籍制度,以後各個朝代,無不重視對戶籍的管理,其制度也越來越周密完備。

從這種針對某一地區的禁令可以看出,內地大部分地區的百姓已經遵守法紀,沒有祖父母、父母尚在就分家他居的現象。

宋哲宗趙煦也效仿他的老祖宗,下令:同一個高祖父的子孫不得分家。皇帝們採取又賞又罰的手段,使百姓不敢或不願分家別居,不分家別居,就不會擅離故土。皇帝禁止百姓遷徙,除了考慮到農業生產和稅賦以外,主要是為了防止外流的百姓聚眾造反。

『玖』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遷移

歷史上我國的人口遷移
1.「永嘉喪亂」時期

發生在西晉永嘉年間,腐朽的統治者對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使黃河流域廣大人民流離失所,被迫大規模遷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次南遷人口約90萬,使秦漢以來人口分布顯著的北多南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南方人口得到較快增加,促進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中國人口分布中心向長江流域轉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2.「安史之亂」時期

發生在唐代,約有100萬人南遷,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分布以黃河流域為重心的格局,我國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達到均衡。
3.「靖康之亂」時期

發生在北宋,1125年金滅遼開始南下攻打北宋,黃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每次大的戰爭都造成黃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長江流域遷移,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北、四川,這是北宋末年人口遷移規模最大的階段。
4.「金完顏亮」時期

1161年金撕毀了與宋的合約,大舉南侵,淮河流域成為主要戰場,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遷到長江流域,主要遷移浙江、江蘇、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時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後,於1273年出動大批蒙古兵南侵,發動了消滅南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當地居民為躲避戰亂大量向珠江流域遷徙,主要遷入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闖關東」時期

19世紀後期的舊中國,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入東北,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1923年-1930年間移入東北達300萬人,1937年一年就達到70萬人。此外,西北地區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來自河南、陝西等省的農民。
7.「東南沿海下南洋」時期
歐美資本主義侵入東南亞後,為掠奪東南亞資源,招收中國破產農民作為開發殖民地的勞動力資源,並販賣中國勞工,致使東南亞人口激增。

黃河中下游平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我國人口就由黃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擴散,重點是向南方的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擴散。由「安史之亂」而引發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人口,中國人口地區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引起我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邊、戰爭和自然災害。如我國歷史上,每發生一場戰亂或者災荒,就會引起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拾』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大遷徙

1、永嘉之亂

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主要有林、陳、黃、鄭、詹、邱、何、胡八姓。五胡入據中原後,北方中原人流亡四方,死者不可勝數;晉室南渡建國,中原人士亦隨之南移,他們帶來先進的技術及資金,又使當時尚未得到充分開發的江南地區得到充足的勞動力。

此後,江南地區冶鐵、造紙、紡織、制瓷等技術也得到進一步發展。而建康(今南京)、京口、山陰、江陵、成都、廣州成為當時繁榮的都市。

2、安史之亂

在安史之亂後,北民南遷的狀況越來越明顯,致使經濟中心進一步南移。 安史之亂對北方生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大量北方人士南渡。

南方相對較為穩定,北方人口的南遷,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南方經濟日益超過北方,南北經濟趨於平衡。

3、靖康之恥

靖康之變客觀上加強了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的融合。隨著金軍的兩次南侵,北方各民族人民的家園被毀,廣大人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出現了歷史上又一次南遷的浪潮。靖康之變後,北方的經濟重心已然受到很大影響,加之無數難民遷至南方,必然導致經濟中心南移。

在經濟重心南移的同時,北方少數民族也不斷融入漢族的生活區域中,南北方民族的生產技術互相借鑒,生活習慣和民族文化也不斷融合。

總之,大量北方少數民族遷至南地不但補充了南方的勞動力,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增加了南方的軍事力量,促進了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的融合,完成了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10)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哪些擴展閱讀:

永嘉以後,胡人盤據中原,他們在武力上是勝利者,但文化上卻被漢人同化。五胡的首領多傾慕中原文化,重用漢人,委以國政。如石勒用張賓,苻堅用王猛,北魏拓跋氏用崔浩、李安世,北周宇文氏用蘇綽等。

其中鮮卑建立的北魏,孝文帝更推行大規模的漢化運動,胡漢相互通婚,泯滅兩族界限。其後,胡化的漢人高歡,與漢化的胡人宇文泰更積極從事民族調和工作。

在南方,晉室定都建康(今南京)後,隨之南遷的中原大族,亦積極剿滅山越盜寇,開發江南,其中以廣州的發展最著名。自永嘉以後,南、北方皆出現民族融和,擴大中華民族的內涵;亦調和胡漢文化,漢族文化既吸納胡族文化的精粹,取長補短,下開隋唐文化。

南北文化調和:五胡入主中原前,因北方發展較早,且為全國政治、經濟重心所在,故北方文化遠高於南方,但南方自孫吳以來,人才輩出,漸進一步成一股具朝氣的新興文化。晉室南渡,中原人仕開始與南方孫吳人接觸,視華夏在江南得到發展繼續,並把中原文化帶到嶺南。

經南朝宋、齊、梁、陳四代的發展,南北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調和,從此,南方文化大幅發展,漸有凌駕北方之勢。然而,南北文化雖得到調和,但仍各自保存特質,如南人靈巧,北人剛直。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