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玩具是誰發明的
什麼是玩具(toy)? 簡單說,用於「玩」的器具,就叫玩具。著名教育家、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對玩具應作廣義理解,它不是只限於街上賣的供兒童玩的東西,凡是兒童可以玩的、看的、聽的和觸摸的東西,都可以叫玩具。」玩具不公適合兒童,還適合青年和中老年人,適合從0歲到100歲的所有的人群。它是打開智慧天窗的工具,它讓人們機智聰明。 供人們尤其是兒童玩樂和游戲的產品。距今約5000多年的古埃及文物中已有粘土、木材、獸骨和象牙等材料製成的玩偶,兒童墓葬中有小型飲具和生活用具。距今約3000年的波斯文物中發現有下設圓輪的拖拉玩具。古希臘有用線繩起動的發聲陀螺和動物形象的玩具。古羅馬陵墓中出土了四肢活動的牙雕人像。18世紀德國紐倫堡成為歐洲玩具生產中心。玩偶採用模印工藝,體內裝置機械部件,能表演啼哭、走路等動作。還生產了音樂玩具和發條玩具等。19世紀科學技術新成就應用於玩具設計和生產,促使玩具生產的發展,出現活動畫、西洋鏡、幻燈等光學玩具。1878年美國科學家T.A.愛迪生採用留聲機製成會說話、唱歌的玩偶。19世紀90年代,美國相繼生產了電動小風扇和有軌電動小火車。中國玩具也有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500年的山東寧陽大汶口遺址發現有小型陶豬。距今約3800年的齊家文化遺物中也有陶制玩具和響鈴。風箏和球類游戲也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空竹、風車、滾環、七巧板、九連環等成為中
② 中國古代玩具排名
泥玩具:從考古發掘出的大量漢代"泥車瓦狗"、"馬騎倡俳"的文物中就看出當時的模製工藝與捏塑工藝均已達到相當精緻的水平。品種繁多,所創造的形象簡煉生動,都具有鮮明的主題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對後來的雕塑藝術和樂器(如陶塤等音響玩具)的發展有一定影響和促進。
棋類玩具:棋類玩具中的圍棋,漢代開始已傳出國外,至唐代被列為琴、棋、書、畫人的文化修養四要素之一。象棋,到宋代形成後,已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大眾化棋類游戲玩具之一。
陀螺:據麻國鈞先生所著《中華傳統游戲大全》中說:陀螺的穩定旋轉曾給原子能反應堆的發明家恩里科·費米以極大的影響。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種著名的民間玩具。用兩根小竹棍拴線,纏在木軸上抖動,空竹高速旋轉而發出聲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為春季的玩具了,人們在胡同里、院落中抖響空竹,悠揚悅耳的聲響便在北京城內此起彼伏。
泥叫叫:是一種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顏六色,外表塗上油後,又黑又亮又好看,適宜兒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種,如:鳥哨、魚哨、豬哨等。
撥浪鼓:本來是一種古樂器,後來失去奏樂的作用,成為兒童的玩具。撥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於兩側的小球擊鼓發聲。各個地區的撥浪鼓形狀不一,有長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還有四鼓疊加的,發聲時高高低低,響亮悅耳。
掛虎、大座獅:是民間用來辟邪的掛飾,用泥土和紙漿製成,有黑白、彩色兩種,線條的變化很多,色彩的對比強。一些考古學家認為,掛虎從戲中的面具變化而來,後來被農民掛於門上,用以迎新驅鬼。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隴東皮影戲大約在明清(14世紀-19世紀)時就已經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鐫刻精細流暢。隴東皮影製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凈、晾至凈亮透明時即可製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著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著色完畢後「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出水後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台表演。
風箏:集娛樂、健身、競技、觀賞甚至通訊探測等多種功能,又和當代文化藝術及民俗節令密切結合,反映了我國傳統玩具文化發展的豐富內涵。早在漢代以前,我國採用固定翼飛行技術實現飛天被創制出來。它對後來飛機的發明和航空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啟萌作用,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據說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就掛著一隻中國風箏,上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我國風箏約在12世紀已傳到國外。直到1804年,英國的航空之父喬治·凱利才製造了風箏滑翔機,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在滑翔機上裝了發動機,成為世界最早的空中動力飛行器。
走馬燈和滾燈:宋代創制出來的。走馬燈的結構是利用蠟燭燃燒產生的熱空氣作動力,沖擊燈上面類似風車葉片的風車使其旋轉,從而使燈上裝飾的圖案跟著轉動起來。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熱氣流產生機械旋轉的裝置。它的基本原理與汽輪機、燃氣輪機相同。這樣的裝置在歐洲16世紀才出現。另一種滾燈,它的內部結構主要來自古代"被薰"。是兩個同心圓機環,機環內有軸,托著環內盛香料的小碗,轉動薰球時,小碗可始終保持向上的位置,使其相對穩定。將其移到滾燈內使用,保證了滾燈在滾動時使燈保持穩定向上的位置。其科學原理和近代陀螺儀中的萬向支架相似。類似裝置在歐洲1500年才由達·芬奇設計出來。
七巧板:是一種拼板玩具,大概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是從我國古代的燕幾圖演變而成的。燕幾是一種錯綜分合的案幾,可以拼成各種圖形,古人按圖設席,供賓客娛樂。後來,將這種大人用的實用品縮小,就演化成了玩具七巧板。它是將一塊正方形的紙板分成七塊,用它們拼成各種各樣的圖形。這種玩具很早就傳到了國外。據說十八世紀末的拿破崙一世就十分喜愛玩七巧板。他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在得其時他愛不釋手。即使後來在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也念念不忘玩七巧板。西方人還給七巧板起了「唐圖」這個名字。
九連環:也是一種古老的智力玩具,據考證它的歷史最少有幾百年。宋代以後在民間廣泛流行,它的結構比拼圖玩具稍微復雜一點,是用鐵絲和鐵片製成的。它共有九個環和一個柄,玩法是要把九個環一個一個套到柄里去。然後一個一個取下來。看起來不難,真正玩起來卻頗費周折。15世紀已流傳國外,被外國人稱為Chinese Ring,認為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奧妙的玩具之一。
華容道:它有一個帶二十個小方格的棋盤,棋盤上共擺有十個大小不一樣的棋子,它們分別代表曹操、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和關羽,還有四個卒。棋盤上僅有兩個小方格空著,玩法就是通過這兩個空格移動棋子,用最少的步數把曹操移出華容道。這個玩具引起過許多人的興趣,大家都力圖把移動的步數減少。據國外資料聲稱,美國數學家加德納已經創造了步數最少的世界記錄81步。
③ 中國民間傳統玩具介紹
1、撥浪鼓
是一種古老又傳統的民間樂器和玩具,出現於戰國時期。早期的撥浪鼓是樂器而非玩具。撥浪鼓並不是某一個地方所特有的,我國各地、各少數民族地區都出現過撥浪鼓。撥浪鼓流行於甘肅省卓尼,雲南省中甸、維西、麗江,四川省鹽源和中國北方廣大地區。
撥浪鼓古稱鞀、鞀鼓、鞉鼓。藏語稱達瑪如、達克、繞魯、熱巴窮格阿和卓尼鼓。納西族稱為東巴鼓、手搖鼓。又稱小鼓、貨郎鼓、波浪鼓、播郎鼓、博浪鼓、江南有些地區又稱搖咕咚。
2、九連環
是中國傳統民間智力玩具,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2003年3月8日,中國甘肅省嘉峪關市的王仲斌以3分57秒成功解出九連環,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3、陀螺
陀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之一,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干樂」,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河北吳橋地區被稱為bo。貴州等地方言稱為"geluo"ge讀第二音調,luo讀第一音調。
形狀上半部分為圓形,下方尖銳。從前多用木頭製成,現代多為塑料或鐵制。玩時可用繩子纏繞,用力抽繩,使直立旋轉。或利用發條的彈力旋轉。傳統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鐵制的倒圓錐形,玩法是用鞭子劈。現代已有用發射器發射的陀螺。
當然,還有一些「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是青少年們十分熟悉的玩具。風靡全世界。中國是陀螺的老家。從中國山西夏縣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就發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見,陀螺在我國最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4、竹蜻蜓
竹蜻蜓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民間兒童玩具之一,流傳甚廣。竹蜻蜓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玩時,雙手一搓,然後手一松,竹蜻蜓就會飛上天空。
旋轉一會兒後,才會落下來。它是中國古代一個很精妙的小發明,這種簡單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傳教士驚嘆不已,將其稱為「中國螺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德國人根據「竹蜻蜓」的形狀和原理發明了直升機的螺旋槳。
5、風箏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2011年4月16日,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吳曉紅在此間宣布,中國濰坊舉辦的萬人同放風箏活動,以10465隻同時放飛的風箏,刷新了2010年加沙6198人在此項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④ 中國傳統的玩具有什麼
1、撥浪鼓
撥浪鼓的產生在鼓之後,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中,就曾經發現過疑為鼓的器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擂鼓墩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座建鼓,底座上插有一根立柱,柱的中央是鼓,鼓身長形,木製,類似今天的腰鼓。這件建鼓的形態絕似一隻巨大的撥浪鼓,只是未裝雙耳。
戰國時期,還有一種「架鼓」,鼓身極扁,兩面蒙鼓皮,鼓皮用兩排互相交錯排列的鼓釘固定,類似現代「大鼓書」說唱藝人所用的鼓。鼓身由三隻金屬環拴掛在鼓架上。鼓架以髹漆木雕工藝完成,雙鳳背向共挑鼓身,底座是背向的雙虎。這些鼓的出現,為撥浪鼓的產生提供了基礎。
2、九連環
九連環是一種流傳於山西省的傳統民間的智力玩具。它用九個圓環相連成串,以解開為勝。據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曾以玉石為材料製成兩個互貫的圓環,「兩環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
後來,以銅或鐵代替玉石,成為婦女兒童的玩具。它在中國差不多有二千年的歷史,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3、陀螺
在1700多年前的晉代,中國還出現了另一種有趣的玩具——竹片蜻蜓。這種玩具18世紀傳到歐洲後,被西方人稱為「中國陀螺」,可見,真正的陀螺比這更早到傳到了國外。
為什麼把竹片蜻蜓叫作「中國陀螺」呢?原來正式提出「陀螺」這個術語的,是19世紀中葉的法國物理學家傅科 。在英語中,陀螺就是「回轉體」的意思。陀螺是在地上轉的回轉體,竹蜻蜓是在空中轉的回轉體,所以竹蜻蜓也可以說是一種陀螺。
4、竹蜻蜓
竹蜻蜓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竹柄。用一根竹片削成長20厘米、直徑4至5毫米的竹竿(柄)。二是「翅膀」。用一片長18至20厘米、寬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中間打一個直徑4至5毫米的小圓孔,用於安裝竹柄。
然後在小孔兩邊對稱各削一個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隨空氣漩渦上升的作用。翅膀做好後,將竹柄插入其小孔中。玩時,用雙手掌夾住竹柄,快速一搓,雙手一松,竹蜻蜓就飛向了天空。
5、風箏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的產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⑤ CTE中國玩具展的歷史和地位怎麼樣
很多玩具企業是沖著中抄國玩具展的超大規模而來,眾所周知2017年的CTE中國玩具展展會面積超過18萬平米、展商突破2,000家,品牌數3,600個,亞洲第一的規模打造出金字招牌。但是在這個巨大規模的背後其實是深厚的歷史淵源,CTE中國玩具展的主辦方是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它成立於1986年,已有超過30年歷史,是一個全國性的行業社團組織,擁有三十一年的深厚歷史,協會會員基本由行業骨幹企業、國際品牌及代理商組成,他們代表著玩具和母嬰行業權威,代表著豐富的渠道信息和行業力量,這種歷史積淀的力量在今年的中國玩具展上將得以集中體現。CTE展會全面涵蓋了玩具類、幼教類、模型機械類和檢測機構、配件、原材料等其他類別,項目研發上不斷突破創新,形成了具有增長趨勢的特色展館,在玩具展,你不僅能了解產品體系,更能掌握行業脈絡。
⑥ 有關中國玩具變化的紀錄片有什麼
五集紀錄片《玩具的故事》將圍繞玩具發展史中那些帶給人們感動與觸動的片段,展專示時代變換中的玩具屬所帶給人們的影響,追憶幾代人孩童年代的幸福印記,尋找蘊藏在這些被人熟知物件中的生命熱度。 本片將以全球化的視野及多方位視角對中國玩具發展史進行真實敘事,並展望未來的玩具產業之路。 玩具 —— 是每個人成長中的忠實夥伴,它將人生中第一份的趣味與驚喜帶給孩童,也為他們打開一扇認識世界、學習經驗的 。 紀錄片《玩具的故事》 —— 為數億中國觀眾打開一道歷史光陰的「門」! 為中國玩具產業走向世界探尋下一扇「門」! 為中國的玩具人敞開內心裡最深的「門」! 更為幫助優秀玩具企業在觀眾心目中豎立起歷史標桿地位! 門 中國第一部以玩具為題材的央視級別大型紀錄片 第一部從全產業鏈角度揭示玩具背後秘密的「產業史實片」 第一部從人文角度展現玩具與人羈絆關系的 「光影巨制」 《 玩具的故事 》 第一,意味著高度 那是創作的高度 是鏡頭的高度 是對中國玩具產業發展史進行真實紀錄的高度 第一,並不是炫耀 正如人們孩童時代得到的第一件玩具 正如眾多中國玩具企業在追趕世界品牌時邁出的
⑦ 如何認識中國民間玩具的發展歷程
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任何人都不會忘記它曾經給予自己的快樂和啟迪。我國古代民間玩具歷史悠久,品類繁多,它的獨特工藝和鮮明的藝術風格受到了中外人士的喜愛。
我國古代的兒童玩具主要是泥、木、草、竹、布做的,由於這些東西不易保存,考古發現的實物並不多,因此對它的研究只能結合古代的文獻記載和傳統工藝的挖掘去分析,找出一些頭緒來。
我國現在發現的最早的玩具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塤[xun勛]和陶豬。陶塤發現於陝西臨潼姜寨仰韶文化遺址中,是一個橄欖形上端尖下端圓的陶器,上端有一小孔,輕吹可發出聲音,這可能就是後來陝西玩具「雞叫叫」的先聲。陶豬發現於山東泰安大汶口文化遺址,長七厘米,形制粗糙,僅具雛形,可能是一件燒制過的玩具。這類玩具,別的地方也有發現,有的是小雞的形狀。
商周時的玩具,鄭州二里崗曾經出土過商代的陶虎、陶羊、陶龜、陶魚等。這些陶器造型勻稱,風格淳樸,有的細部(如眼睛、鼻孔、牙齒、爪部)用陰線刻畫,很有神采。這些可能是裝飾品,也同時兼小孩的玩具。
漢代的玩具,據文獻記載,已有假頭、假面(捏制或燒制)、竹馬、「泥車瓦狗、馬騎倡俳」等。不過,從出土文物看,還遠不止此。漢代文化遺址出土了不少像小陶龜、陶豬、綠釉騎馬人哨、綠釉陶狗、綠釉變形青蛙、綠釉陶魚之類的小工藝品,造型簡練活潑,肯定是玩具。從這些玩具,可以想見當時那些泥作、帛作、木竹作的玩具的形象,「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充分表現了當時兒童騎竹馬(飾有馬頭的竹竿)嬉耍的活潑和天真的神態。
唐代由於陶瓷技術的提高,玩具也進入「三彩」和瓷器的領域。江蘇鎮江曾出土一件三彩玩具虎,雙耳聳立,昂首嘯叫,十分威武。唐代一些民間瓷窯當時還燒制不少供人玩賞的小件陶瓷雕塑,如位於今四川境內的邛窯、位於今湖南長沙附近的銅官窯,燒制了大量的虎、狗、羊、象、麻雀、龜、鴿、青蛙、獅子之類的瓷玩具,這無疑給當時的兒童們增添了不少歡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塑勞動泥俑等,大概也是玩具。
宋代的玩具比較多。當時的畫家蘇漢臣畫了一幅名叫《貨郎》的畫。從這幅畫中,我們見到的兒童玩具大概就不下百數十種。當時城市中專賣兒童玩具糖果的很多,僅玩具糖果一項,就有打嬌惜、蝦須、糖宜娘、打鞦韆等名目,同時,毽子、陀螺、不倒翁、泥模等玩具也很流行。從考古發掘看,宋代的瓷質玩具像花哨虎、龍、雙人龍、騎馬人、狗、卧童、盤髻娃、爬娃、餵乳婦女、相撲等都很風行。這些玩具,不僅造型精細美觀,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也很全面。
宋代最具特色的玩具是「泥孩兒」。「泥孩、兒」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稱,有「摩睺[hou喉]樂」、「摩喝樂」、「土稚」、「土宜」、「巧兒」、「黃胖」、「迎春黃胖」、「湖上土宜」、「迎春土宜」等叫法。產地有鄜州(今陝西富縣)、汴梁(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平江(今江蘇蘇州)、昭文(今江蘇常熟)等地。當時著名的雕塑名家也很多,1976年江蘇鎮江宋代遺址中出土了一組「泥孩兒」,上有雕塑工匠的戳記。此組「泥孩兒」共五人,用泥塑成後燒制。其中兩個小孩摔跤,一個仰面跌倒,一個雖然勝利了,但也被拖拽趴下。旁觀的三個小孩,出自各自的個性表現出不同的神態,整組作品形態生動,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情趣和兒童天真活潑的氣息
⑧ 中國古代的玩具有那些
近年來,魔方這種智力玩具風靡全球,在我國也曾引起了一陣「魔方熱」。其實,智力玩具的老祖宗是在我國。我國古代有許多大可與魔方媲美的智力玩具,它們歷史悠久,為世代人們特別是青少年所喜愛。而且,早在幾百年前,它們就傳到了國外,使許多外國人著了迷。 七巧板(圖1)是一種拼板玩具,大概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是從我國古代的燕幾圖演變而成的。燕幾是一種錯綜分合的案幾,可以拼成各種圖形,古人按圖設席,供賓客娛樂。後來,將這種大人用的實用品縮小,就演化成了玩具七巧板。它是將一塊正方形的紙板分成七塊,用它們拼成各種各樣的圖形。這種玩具很早就傳到了國外。據說十八世紀末的拿破崙一世就十分喜愛玩七巧板。他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在得其時他愛不釋手。即使後來在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也念念不忘玩七巧板。西方人還給七巧板起了「唐圖」這個名字。唐朝是中國十分昌盛的時期,外國人常用「唐」來代表中國,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國的圖」了。 清代有一位叫童葉庚的人,將七巧板加以改進,七塊變成了十五板,改名為「益智圖」(圖2)。顧名思義,就是有益於智力的圖板,這就更名符其實了。它比七巧板拼的圖樣多,更吸引人了。古代許多文人還用它拼成戲文詩意。據魯迅日記記載,魯迅先生亦特別喜歡這種玩具。 九連環也是一種古老的智力玩具,據考證它的歷史最少有幾百年。宋代以後在民間廣泛流行,它的結構比拼圖玩具稍微復雜一點,是用鐵絲和鐵片製成的。它共有九個環和一個柄,玩法是要把九個環一個一個套到柄里去。然後一個一個取下來。看起來不難,真正玩起來卻頗費周折。 中國古代還有一些智力玩具和歷史故事聯系起來,使人興致倍增。「華容道」(圖4)就是其中之一,它聯系著《三國演義》里一個故事:東漢時代,曹操在赤壁打了敗仗,好不容易才從華容道上逃了出來。它有一個帶二十個小方格的棋盤,代表華容道。棋盤下方有一個兩方格邊長的出口,是供曹操逃走的。棋盤上共擺有十個大小不一樣的棋子,它們分別代表曹操、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和關羽,還有四個卒。棋盤上僅有兩個小方格空著,玩法就是通過這兩個空格移動棋子,用最少的步數把曹操移出華容道。這個玩具引起過許多人的興趣,大家都力圖把移動的步數減少。據國外資料聲稱,美國數學家馬丁·加德納已經創造了步數最少的世界記錄:81步。其實,據筆者獲悉,早在抗戰時期,我國新四軍里就廣泛流傳這種玩具,他們早已經創造了這項世界記錄,只是限於當時條件沒有公開發表而已。 值得一提的還有兩種玩具,它們是骨牌和骰子。骨牌是長方形的,上面刻著幾種花紋;骰子是正立方體形的,六面刻有點子。這兩種東西本來都是有益的玩具,可悲的是,後來竟被當成了賭博工具。然而慶幸的是,一些有心人將它們加以改造,又演變成了全新的智力玩具:「傷腦筋十二塊」和「包你迷」。 「傷腦筋十二塊」(圖5)幾乎是在國內外人士不約而同的研究下誕生的。「傷腦筋十二塊」是中國人取的名字,它形象地說明了這種玩具的構造和功用。它也是拼板玩具,共十二塊,每一塊都是由五個小正立方體組成的,形狀各不一樣。它不僅可以拼出許多平面圖形,而且可以拼出有趣的立體圖形,甚至還可以當棋子在國際象棋棋盤上下棋。國外叫這種玩具為「潘多米諾」,意思就是骨牌,這倒也說明了這種玩具是從中國的骨牌演變而來的。 「包你迷」(圖6)也是中國人起的名字,意思是十分迷人。而國外人取的名字叫「立即瘋」,意思是玩起來可以達到使人馬上發瘋的程度。這種玩具很簡單,找四個一樣大小的正立方體木塊或紙盒,依圖6所示的色標,在它們的六個側面上塗上四種不同的顏色,比如紅,綠,藍、白。玩法是把四個正立方體疊成一個正立方稜柱,使稜柱的四個側面都分別有四種顏色。這個要求看起來也不太難,實際上一玩就知道談何容易! 我國古代智力玩具的深刻意義可以用外國對「華容道「的評價來說明,國外把「華容道」譽為「智力游戲界四大不可思議」之一,這不是誇大之詞。九連環包含數學里深刻的拓撲學原理,七巧板、益智圖,傷腦筋十二塊與幾何學、空間鋪地錦和對策論有關,包你迷則涉及「離散數學」課題,而所有這些玩具幾乎現在都和電子計算機掛上了鉤。美國有位計算機專家,研究出了一種用機器人解七巧板問題的程序。華容道被編進了國外大學電子計算機的教科書。它們都已成了人工智慧的研究對象,可見其對智力開發的極大作用。 香包 古時候 ,每當端午節,家裡的長輩用棉布、絲綢等材料製成香包,在裡面填上帶香味的葯材,戴在小孩子 的胸前或掛在床頭,可以除病 求福。等過了端午節就把戴過 的香包扔掉,表示棄除疾病 。 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別人扔的香 包,可千萬不能撿啊。 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中國西北部甘肅的隴東皮影主要分布於平涼、慶陽各縣,較為集中的為東臨陝西、寧夏的三角地帶。隴東皮影戲大約在明清(14世紀-19世紀)時就已經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輪廓挺拔概括;鐫刻精細流暢。隴東皮影製作選用年輕、毛色黑的公牛皮,這種牛皮厚薄適中,質堅而柔韌,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凈、晾至凈亮透明時即可製作。先將樣稿輕畫在牛皮上,然後用各種型號的刀具或刻或鑿。之後用透明水色著色,顏色一般不調和,故而純正絢麗、對比強烈。刻鑿、著色完畢後「出水」即熨平,這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難的一關。出水後再晾乾,裝訂組合即可上台表演。 空竹 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種著名的民間玩具。用兩根小竹棍拴線,纏在木軸上抖動,空竹高速旋轉而發出聲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為春季的玩具了,人們在胡同里、院落中抖響空竹,悠揚悅耳的聲響便在北京城內此起彼伏。 掛虎與大座獅 掛虎、大座獅是民間用來辟邪的掛飾,用泥土和紙漿製成,有黑白、彩色兩種,線條的變化很多,色彩的對比強。一些考古學家認為,掛虎從戲中的面具變化而來,後來被農民掛於門上,用以迎新驅鬼。 泥叫叫 泥叫叫是一種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顏六色,外表塗上油後,又黑又亮又好看,適宜兒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種,如:鳥哨、魚哨、豬哨等。
⑨ 中國古代傳統經典玩具有哪些
風箏、撥浪鼓、九連環、陶響球、空竹。
1、風箏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2011年4月16日,英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吳曉紅在此間宣布,中國濰坊舉辦的萬人同放風箏活動,以10465隻同時放飛的風箏,刷新了2010年加沙6198人在此項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2、撥浪鼓
是一種古老又傳統的民間樂器和玩具,出現於戰國時期。早期的撥浪鼓是樂器而非玩具。撥浪鼓並不是某一個地方所特有的,我國各地、各少數民族地區都出現過撥浪鼓。撥浪鼓流行於甘肅省卓尼,雲南省中甸、維西、麗江,四川省鹽源和中國北方廣大地區。
撥浪鼓古稱鞀、鞀鼓、鞉鼓。藏語稱達瑪如、達克、繞魯、熱巴窮格阿和卓尼鼓。納西族稱為東巴鼓、手搖鼓。又稱小鼓、貨郎鼓、波浪鼓、播郎鼓、博浪鼓、江南有些地區又稱搖咕咚。
3、九連環
是中國傳統民間智力玩具,卓文君在給司馬相如的信中有「九連環從中折斷」的句子。清代,《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2003年3月8日,中國甘肅省嘉峪關市的王仲斌以3分57秒成功解出九連環,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4、陶響球
陶響球是一種重要原始樂器,也是最早的聲音玩具。出土的陶響球都是陶質的球形,中間是空的, 裡面裝有彈子或沙粒,搖動時嘩嘩作響。
5、空竹
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漢族民間游戲用具「陀螺」演變而來的。陀螺是遠古時代就出現的玩具,在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和常州圩墩遺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而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中出土了陶陀螺。
清朝是抖空竹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不僅戲器材簡單,易於學習,而且動作花樣繁多,技法多樣,引人入勝,受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