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康熙對中國歷史的貢獻
康熙一生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概括說來,共有八點:
第一,削平三藩,鞏固統一。三藩是指三個降清的明將:平西王吳三桂,鎮雲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鎮廣東;靖南王耿繼茂(父仲明、子精忠),鎮福建。三藩占據要地,擁兵自重,成為清初的三個地方割據勢力,其中以吳三桂實力最強。從順治朝開始,軍費開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以順治十七年(1660年)為例,國家正賦收入銀875萬兩,而雲南一省就要支出銀900多萬兩。竭全國之財力,尚不足一藩之需求。到了康熙初年,財政困難局面仍舊未見好轉。國家錢糧,大半耗於三藩。三藩在自己的獨立王國里,設立稅卡,私行鑄錢,圈佔土地,掠賣人口。平西王吳三桂還自行選派官員,稱為「西選」。康熙帝除鰲拜後,三藩成為他最大的心病。他要削平三藩,強化皇權。
當時,朝廷上主張不可撤藩的占絕大多數,支持撤藩的只有兵部尚書明珠、戶部尚書米思翰等少數官員。20歲的康熙帝力排眾議,他認為:「三桂等蓄謀久,不早除之,將養癰(yōng)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於是,下令撤藩!
第二,統一台灣,開府設縣。明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人侵佔台灣。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鄭成功死後,其子鄭經奉南明正朔(即承認南明的正統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鄭經死後,其子鄭克塽年幼、部屬內訌、台灣政局不穩的時機,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率軍統一了台灣。設台灣府,隸屬於福建。台灣府下設三縣——台灣縣(今台南)、鳳山縣(今高雄)、諸羅縣(今嘉義),派總兵官一員、率官兵八千,駐防颱灣。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台灣的管轄,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第三,抵禦外侵,締結和約。黑龍江地域在皇太極時已經歸屬清朝。清軍入關後,沙俄東進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地區,佔領雅克薩(今阿爾巴津)、尼布楚(今涅爾琴斯克)、呼瑪爾(今呼瑪)等城。康熙統一台灣後,調派軍隊進行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取得勝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國在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了中俄兩國的東段邊界,從法律上劃定了以額爾古納河、格爾畢齊河和外興安嶺為界,整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的領土。這是中國歷史上同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表明康熙帝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
第四,親征朔漠,善治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解決了漠南蒙古問題,康熙則進一步解決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問題。從秦漢匈奴到明朝蒙古的民族難題,到康熙時才算得解。康熙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蒙古成為清朝北部堅固的長城。
第五,重農治河,興修水利。清軍入關後,最大的弊政莫過於圈佔土地,跑馬占田,任意圈奪。順治帝曾諭令禁止圈地,但禁而不止。康熙帝頒令,停止圈地,招徠墾荒,恢復生產。
為促進農業生產,康熙帝六次南巡,治理黃河、淮河、運河、永定河,並興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績。
第六,移天縮地,興建園林。康熙先後興建暢春園、避暑山莊、木蘭圍場等,乾隆又大興「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圓、萬壽山清漪園(後改名頤和園)和圓明園等,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推向高峰。
第七,興文重教,編纂典籍。他重視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律歷淵源》、《全唐詩》、《清文鑒》、《皇輿全覽圖》等,總計60餘種,2萬余卷。
㈡ 康熙皇帝在歷史上的地位到底是如何的
康熙皇帝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康熙仍是封建統治的維護者,他施行閉關鎖專國、文字獄等,屬嚴重阻礙了中國近代化,使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康乾盛世只是封建社會的落日余暉。他加強中央集權,重農抑商,嚴重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中國失去了社會轉型,社會近代化的機會。直接造成了中國近代的屈辱和落後。從維護多民族的中國統一,為近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基礎來說,他仍是一個英明的君主,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以上只是個人愚見。😁
㈢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康熙時期清朝在世界實力能排到第幾
有很多人說康熙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時代之一,並說清朝的GDP是世界第一。八旗兵是世界上最強的騎兵,也拿出很多的證據來證明康熙時期中國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這些都是騙人的,就從國家實力來講,清朝在當時的世界最多也只是一個二流國家,甚至連二流干趕不上。
再來看一下清朝的陸軍軍事力量,來跟沙俄比較。沙俄幾百個盜匪就能抵抗住清朝的幾千個八旗兵,幾十年來清朝從來沒有真正清除過盜匪。最後的雅克薩之戰更是清朝以10倍乃至20倍的人,並且配備了軍炮。最後依靠最原始的方式,令對方彈盡糧絕,才勉強攻克。
要知道當時的雅克薩城堡並不是最堅固的,只是沙俄匆忙建立的城堡。沙俄的盜匪兵都是流氓,土匪,囚犯組成,軍事實力在沙俄最多是二流。而清朝八旗軍隊這樣比起來最多也是四五流。
㈣ 康熙是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請問他有什麼「過」嗎
其實,樓上諸位說的都是過。但是,最大的過還不是這些。最大的過是,康熙拒絕了現代的科學技術與西方的先進文化。
我們可以看看與康熙同時代的俄國的彼得大帝,彼得全面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與先進制度,把俄國從落後的奴隸國家引向了封建國家,並且憑借著科技的力量迅速擴張領土。
而我們的康熙帝在打敗了三藩的時候,領悟的僅僅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沒有看到科技的大炮的力量。認為吳三桂有大炮等火器,但是他不得人心,所以會失敗。
終於在與俄國的戰爭中,發現了火器的好處,製造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神威大炮打敗了俄國的入侵。但是戰爭結束後,大炮並沒有引起康熙的重視。以致到近代的時候我國用的火炮還是百年前的技術,怎麼可能不被外國侵略者欺負。
康熙把西方的先進的東西都當作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而已,而不是把它作為治國的理念。以至於康熙個人倒是精通科學理論(像微積分,可能今天的學生還沒有幾個像康熙那樣精通的),但是手下的文武大臣都是科學盲。本來康熙時,是有最佳機會引進西方的科技文明的(雖然後世也有,但是機會都沒有康熙時那樣好,因為後世的皇帝沒有一個像康熙那樣懂科學理論的),但是康熙放棄了這個機會,使得我國在近代的時候淪為他人「砧板上的魚肉」。
這是康熙最大的過錯,而且作為錯誤所付出的代價,今天的我們還在承受著。我們的子孫後代仍然還要繼續承受!可能是一百年或者更多,直到中國能真正崛起的那一天為止。可以想像一下,這是多麼可怕的錯誤呀!!!
㈤ 為什麼說康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擁有後宮女人最多的一位
據百度網路康熙帝的後妃資料顯示,康熙皇帝有封號的嬪妃就多達六七十人,康熙一生共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共計55個子女,可見康熙嬪妃之多。
據網路康熙帝的後妃資料顯示康熙有封號的嬪妃如下:
皇後(4位):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孝恭仁皇後烏雅氏(追封)。
皇貴妃(3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愨惠皇貴妃佟佳氏。
貴妃(1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妃(11位):順懿密妃王氏、純裕勤妃陳氏、惠妃納喇氏、榮妃馬佳氏、平妃赫舍里氏、宜妃郭絡羅氏、宣妃博爾濟吉特氏、慧妃博爾濟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萬琉哈氏、良妃衛氏{覺禪氏}。
嬪(10位):熙嬪陳氏、僖嬪赫舍里氏、端嬪董氏、靜嬪石氏、安嬪李氏、敬嬪王佳氏、襄嬪高氏、穆嬪陳氏、通嬪納喇氏、謹嬪色赫圖氏。
貴人(15位):勒貴人、布貴人兆佳氏、袁貴人、藍貴人、尹貴人、文貴人、新貴人、馬貴人、常貴人、伊貴人;貴人郭絡羅氏、貴人納喇氏、貴人納喇氏、貴人陳氏;老貴人(一說為雍正帝妃子)。
庶妃(4位):庶妃鈕祜祿氏、庶妃張氏、庶妃王氏、庶妃劉氏。
常在(9位):瑞常在、常常在、尹常在、祿常在、徐常在、石常在、壽常在、色常在、貴常在(貴答應)
答應(9位):妙答應、秀答應、慶答應、靈答應、春答應、曉答應、治答應、牛答應、雙答應。
(5)康熙是中國歷史上擴展閱讀: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死後,因為後宮與其私混過的女人數量龐大,雍正曾經降諭內務府官員,命令他們慎重處理康熙「後宮未亡人」的事宜,諭旨內文有一段說:「今日總管等所奏易貴人之事,似此貴人入陵尚可。陵內關系風水之地,嗣後爾等宜加意斟酌,如曾奉御皇考之貴人尚可。若隨常加封者則不可。」
㈥ 為什麼說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皇帝
康熙是不是最出色的皇帝不好說,最色的皇帝之一倒基本能坐實。為啥呢,後宮鼎盛時候超過三千人,一生共有55個子女,還娶了孝誠仁皇後赫舍里、平妃赫舍里兩朵姐妹花。他先後六下江南,除了政治的需要之外,巡幸美女也是其中重要的活動安排。
好了,拋開私德不說,評價皇帝主要還要看他為國家、為人民、為推動歷史進步做了什麼。
1,除鰲拜,從輔政大臣手裡收回皇權,這都沒什麼可講的,只牽涉個人命運。
2,平三藩、滅葛爾丹,可以加兩分,為維護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
3,收復台灣,維護了中國領土完整,這個必須手工點贊。他治下的清朝版圖遠大於明朝,僅次於元朝,還是蠻厲害的。
4,取得對沙皇俄國的雅克薩之戰,加分,敲定尼布楚條約把大量領土割讓出去,嚴重負分。打勝仗還吃虧送地,是不是其實打輸了反而告捷?理解不了。
5,所謂康熙盛世,可能也是P過圖的美化產物,否則當時的外國傳教士自媒體發出來的衰敗、貧窮的大清怎麼解釋?那時候還沒專業抹黑三十年的黑粉啊。
6,實施海禁國策,大興文字獄等讓清朝與世界脫軌,全面落後於歐洲、日本各國,拉開了近代悲劇的序幕。
總之,康熙雖然是帶有時代局限性的偉大君主,歷史給他的評價還是有點過高了。
他開創了康乾盛世,中國當時國力強大,人口眾多,疆域遼闊,擒鰲拜,平三藩,收台灣,退沙俄,滅葛爾丹,每件事都是了不起的,這在歷代王朝的和平盛世時期是很難找的,因為他不是開國皇帝,李世民、朱元璋,朱棣這些人雖然武力厲害,可經濟卻都不行,貞觀之治,永樂盛世都是吹噓的,水分太多,我可不是憑空胡說有歷史依據的,不信的同學可以去查一下歷史書。武力達到康熙這個水平的盛世帝王是屈指可數的,歷史上的盛世帝王能達到與康熙齊名的,只有漢武大帝,與康熙孫子乾隆,就這三個人。而後兩人武功比康熙稍遜一籌,而節儉方面也比他兩個做的好,故說康熙是中華帝國史上最出色的皇帝!
客觀而言。康熙功過相當。
建立了一套比明朝還落後很多的政治體制。禁錮了中國人的思想。這是致命損失。中國近代的落後。滿清貴族要負主要責任。
看看同期的彼得一世。差距就很明顯了。
㈦ 中國清朝康熙皇帝歷史
康熙 出生年月:1654年 卒年:1722年
(1661—1722) 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
俗稱清聖祖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為明清之帝王時多隻有一個年號,因而往往以年號代稱帝王。
清聖祖康熙,名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稱謂來自其年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後孝庄文皇後的幫助下,在康熙八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斗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一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維持了東北邊境一百五十多年的邊界和平。在雅克薩戰役,康熙派遣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成功驅逐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此戰清兵三千多人,在中國東北與遠離後方的俄羅斯數百哥薩克作戰,然而久戰不下,最後以圍困戰術迫使沙皇同意和談,一定意義上顯示出了清朝在軍事科技上與西方的差距),收復了雅克薩城(現俄羅斯聯邦斯科沃羅丁諾)和尼布楚城。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將其作為蒙古、西藏、哈薩克等部王公貴族覲見的場所,但是也為清朝大規模的修建皇家園林開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歷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康熙帝還褒封道教白雲觀方丈王常月,並依於門下。
康熙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 ,並頗有著述。對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後來卡康熙逐漸發現羅馬教廷試圖過多的干預清朝的政治,並且皇子皈依基督後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有所抵制基督教,但是,康熙在推廣西方學術上無所作為,從而使中國科技遠落後於西方。 康熙自幼習武,精於騎射。多倫會盟他開硬弓命中很遠的靶子令到場的蒙古王公驚駭不已 ;每每圍場狩獵康熙總是所獲野獸甚多。頭天晚上還在作幾何證明題,第二天一早盡興馳騁以至累垮兩三匹馬,足見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經自稱一天打死了三百隻兔子,可見其對自身武力的自信(今天人民也非常懷疑,以弓箭在一天內獵殺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康熙在收復台灣後在開放了海禁但是不久沒有繼續,後來此政策持續了整個清朝歷史(利用「文字獄」這種殘酷的方式打擊了江南一帶的文化學者, 例如康熙五十年發生過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獄事件。
4、親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經分為三個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內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爾蒙古。准噶爾的噶爾丹率領軍隊南進威脅了中央王朝。康熙決定親征,打敗了噶爾丹。漠北蒙古,康熙通過一系列的籠絡的措施全完解決了喀爾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成,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中國從秦漢時的匈奴到明朝,蒙古這個歷史難題兩千年來沒有解決,康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這是一個很大歷史貢獻。
5、重農治河,興修水利
明未清初經過長期的戰亂,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黃河和水利,修黃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農治河,興修水利,取得了前無古人的成就。
6、移天縮地,興修園林
康熙修建了暢春園、承德避暑山莊、熱河木蘭圍場,他的孫子乾隆又繼續興修三山五園(三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 五園: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清漪園也就是頤和園)這樣就把中國古典園林的藝術,推到了一個最高峰,清朝園林的興修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遺產。承德避暑山莊這座比北京的頤和園大一倍的皇家園林,決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休息場所,它與木蘭圍場一樣是康熙政治大棋盤上的一顆至關重要的棋子。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風格修建的宮殿廟宇,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蒙藏等各種上層人物進入山莊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透過這一片片幽靜淡雅的山水人們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六世班禪為乾隆祝壽就住在這里,派遣駐藏大臣,明確靈童轉世和金瓶掣簽制度也在這里。蒙古王爺們朝見皇帝住在這里,皇帝接見外國史臣也在這里。卷秩浩繁的《四庫全書》存放在這里,嘉慶和咸豐兩位皇帝先後死在這里,它見證了清王朝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7、興文重教,編纂典籍
康熙重視文化教育]。。親自主持編纂了許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說《康熙字典》《佩文韻府》《清文鑒》《康熙全覽圖》《古今圖書集成》康熙主持編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種,大約有二萬卷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財富。康熙朝使清帝國屹立於世界東方。當時俄國有彼得大帝,法國有路易十四,康熙與他們比有偉大過人之處,康熙時候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裕,文化最繁榮,疆域最開闊,國力最為強盛。康熙時候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到蔥嶺,南至曾母暗少,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么湖,東北到庫葉島,總的面積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
8、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
他可以說在帝王當中,他是最勤奮學習的一個,可是他在幼年時的不幸,激勵著他努力學習。康熙八歲時父親死了,10歲母親也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一個孤兒形影相弔,實在是可憐。他祖母負責撫養他,康熙身上有三種血統,有三種文化,有三種品格,康熙的三種血統,他父親是滿州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親是漢人,他又受了三種文化的影響,他的滿族師傅給他講滿語,較他寫滿文,教給他騎射,他的漢族師傅給他講四書五經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康熙對朝政講勤慎,康熙的親政就是從他14歲的時候開始的,當時親政叫「御門聽政」什麼叫御門聽政呢?就是皇帝親自主持朝廷會議,議商和決定軍國大事。御門聽政在乾清門前,參加御門聽政的主要是:九卿(禮、吏、戶、兵、刑、工)六部的尚書,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還有大學士,參加御門聽政的還有起居注官。什麼時候開始呢?就是早上晨時開始(七點-九點)晨時是八點,每天早上晨時開始與大臣們討論奏報,議商一些軍國的大事,無論寒暑無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門前,舉行最高朝廷會議,這個實在是不容易。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門聽政從康熙一直到光緒堅持下來,以上這時康熙勤政的「勤」,底下就說以下,康熙第二個就是「慎」, 康熙這個人在處理軍國大事的時候非常的謹慎,可以說慎之又慎,不是腦門一熱一排板就這么辦了。不是這樣的,我想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康熙慎政的情況,我就舉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宮廷的柱子上寫了什麼呢?寫了三藩及河務,漕運三件大事。康熙親自派侍衛逆黃河而上一直到黃河源頭星宿海往返行程兩萬里,繪制了黃河全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經過實際踏勘繪製成的黃河圖,把黃河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任用賢能的官員來治河,那庸他治不好河還貪污啊!他任用了兩個重要官員,一個叫靳輔,一個叫陳潢,他任用靳輔做河道總督,靳輔每天給康熙上八個奏章,陳述自己對治河的意見。 治河當時發生了意見分歧,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治了黃河以後就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輔的意見就是把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錢再續繼治河。多出的土地給當時的豪坤。第二黃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不暢,靳輔的意見是把河堤加高,讓河水沖沙,泥河沖入海中,他的對立一面,於成龍不同意,把黃河入海中那裡挖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嗎。靳輔說不行,說你那樣的話就海水倒灌。於成龍說你那不行,河堤高的話,那房子在河堤底下,那河堤一泛濫人不就跑到魚肚子里去了嗎。康熙呢怎麼辦呢,讓他們倆個人御門前辯論,開朝廷會議到康熙面前各抒已見,互相駁難,都各說各的道理,康熙還是不能決定,他沒有支持一方,反對一方集思廣益。下令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鄉在黃河有關地方,你們每人要寫一個意見你的看法,上奏於康熙,康熙看了各個方面的意見後就支持於成龍的意見,免去了靳輔河道總督的職位。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文武雙全,既精通傳統文化,又涉獵西方科學;既能上馬左右開弓,御駕親征擊退噶爾丹,又能治國安邦善於管理。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收復台灣,顯示了康熙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著過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以條約確保了國家在黑龍江的領土不被侵犯;康熙還特別重視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續100多年的「康乾盛世」。
傳位的爭議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後所生的一歲的皇次子胤礽為太子,但數十年後由於太子本身的素質問題及其在朝中結黨而廢太子。廢太子後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復立,但康熙仍無法容忍其結黨,三年後再廢太子。最終在康熙六十一年臨終時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傳位給胤禛的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練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寬縱積弊,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鍾愛胤禛之子弘歷(未來的乾隆帝)而傳位於他,還有傳說是顧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矯篡遺詔,故有「傳位十四皇子」竄改為「傳位於四皇子」之傳說,但按清宮秘檔分析,遺詔是由滿、漢、蒙三種語言並列寫成,「傳位十四皇子」改為「傳位於四皇子」之傳說符合漢字書寫邏輯,卻無法符合滿文及蒙文書寫邏輯。繁體漢字十和於大相徑庭。此為誤解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7個女兒活到成年。
㈧ 康熙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貢獻是保衛了領土完整。貢獻是保衛了領土完整。
但中國落後與世界,就是專從康熙屬開始的。其主要過錯為,一,遷海令。閉關鎖國,民不聊生,害死無數漁民和沿海居民。二 文字獄,毀壞典籍篡改文獻。篡改歷史。殺死機關槍的發明家。禁止科學發明。禁止火器使用(只有火炮例外) 三 尼布楚條約,將大量領土割讓給了俄國。四 嚴酷統治,事實上,正是清朝的嚴酷統治。自清朝建國到滅亡。沒有哪一年沒有內亂的。這是除了元朝外,沒有那個朝代有的現象。
㈨ 康熙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帝王
1.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回。8歲登基,14歲親政答。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2.玄燁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後佟佳氏時為庶妃,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順治十八年,順治帝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順治十八年正月玄燁即位時只有6歲(虛歲8歲),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遺詔同時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㈩ 康熙歷史
姓名:愛新覺羅玄燁 別名:康熙帝 清聖祖 生辰: 1654年5月4日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民族:滿族 祭日: 1722年12月20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籍貫:北京 地區:北京 國家:清朝 職業:皇帝 康熙帝,滿族,全名愛新覺羅·玄燁,廟號清聖祖,「康熙」為其年號,明清兩朝習慣以年號稱呼皇帝。康熙系滿清入關後第一皇帝順治帝的第三子,母為孝康章皇後,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於1722年11月13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執政長達61年。康熙穩固了滿清開國時的統治,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封建統治,並大大加強了君主集權,以文字獄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來的地位。 康熙8歲即位,14歲時親政,16歲時鏟除了權臣鰲拜。 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從鄭成功的孫子鄭克爽手中奪取台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抵抗了當時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簽定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中國東北邊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作為與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從此建立會盟制度和避暑山莊外藩朝覲制等,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從社會經濟的角度考察,康熙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積極鼓勵墾荒,廢止滿清初年殘酷的圈地令,實施更名田;整修黃河、淮河、運河的水利工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決定「新增人丁永不加賦」,想取消新增人口的人頭稅,但實際根本無法操作,不到十年就演變成「攤丁入畝」制度,徹底將「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變成了一句沒有意義的空話。大蠲賦稅。最終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耕地面積的迅速擴大與糧食產量的提高、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文化上他曾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帝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歷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同時他對西學也有濃厚的造詣,在天文學、數學(特別是幾何學)、物理學、化學、葯學(曾在宮中推行可治療瘧疾的金雞納(現書籍多記載為金雞納霜,誤,金雞納霜到十九世紀才被提取出來))、醫學(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種痘,以預防天花)等方面都畢生的學習,但是這一對西學的愛好僅限於其個人,漢族士大夫階層獨尊儒術的傳統不可動搖,康熙並未採取推動西學的措施。康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數學修養最高的帝王,我們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數學名詞就是他親自命名翻譯的。 康熙為了孤立台灣,實行海禁,進行遷界禁海給沿海百姓造成苦難,也首開閉關鎖國之始。他崇尚儒學,尤其是朱熹理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文件專制達到了頂峰。晚年因選擇繼承人失誤,兩度廢立皇太子,造成長達20餘年的諸皇子為奪儲位的結黨爭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黨派林立,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於暢春園。 謚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聖祖。葬於今河北遵化的清東陵 「景陵」。康熙生平康熙帝,名玄燁,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史書記載其「天表英俊,岳立聲洪」 。據說當他六歲時,與皇二子福全一起向父皇問安。順治問他們二人,將來想做什麼。福全的回答是:「願為賢王」 。而玄燁卻回答道「願效法父皇」 。順治深以為異。順治帝臨終時,指定玄燁為皇位繼承人。因當時的玄燁年僅8歲,順治帝又指派了4名親信大臣輔政,即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玄燁即位後,改元康熙,史稱康熙帝。康熙8歲喪父,10歲又喪母。母親重病時,康熙「朝夕虔侍,親嘗湯葯,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病故後,他又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後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康熙5歲入書房讀書,自稱「自五齡受書,誦讀恆至夜分,樂此不為疲也。」 康熙又喜好書法,「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他讀「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必使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後來他要求皇子讀書,讀滿百遍,還要背誦,這是他早年讀書經驗的傳承。康熙繼位後,學習更加勤奮,甚至過勞咯血。他讀書不是為消遣,而是為「體會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國、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宮,談《周易》,看《尚書》,讀《左傳》,誦《詩經》,賦詩著文,習以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釋卷。康熙的父親是滿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親是漢軍旗人。他深受祖母的教誨,又向蘇麻喇姑(蘇墨爾,孝庄隨嫁貼身侍女)學習蒙古語,向滿洲師傅學習騎射,跟漢族師傅接受儒家教育。因此,康熙文化思想受到滿州、蒙古、漢族儒學和西方等多種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