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墓歷史

中國歷史墓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4 18:20:41

⑴ 請問中國歷史上誰的墓沒被盜過

關羽的墓沒被盜!
關羽逝世於公元220年,死後頭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現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卧當陽,魂歸故里。」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君王將相的墓都被盜墓賊光顧過,只有極少知道墓地所在之處而沒被盜的陵墓。那麼將近1800年了,關羽的墓為何至今無人敢盜呢?是因為他像諸葛亮一樣一生廉潔兩袖清風,墓地里沒有值錢的寶貝嗎?很顯然,不是的。是怕墓中有機關嗎?很顯然,也不是的。傳說在兩座關羽墓中都有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子,大約是怕關羽寂寞給他配的陰婚。洛陽城墓中女子身份已經不可考證,但當陽墓中的女子被懷疑是貂蟬。我們尚不管此傳說是真是假,也不管那名女子是不是貂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關羽這么受人尊敬,隋唐以後,歷代皇帝都會為關羽加封,幫其擴建修繕陵墓,所以關羽墓里值錢的東西是一定有的。那麼關羽墓中既然有寶貝,又沒有機關,為何至今都沒人去盜呢?不急,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關羽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大意失荊州」。一直以來人們對於關羽失荊州爭議不斷,但是當時在劉備集團內部,能夠獨擋一面的大將只有關羽一人。守荊州非他莫屬,一方面關羽善用水軍,一方面智勇兼備,之後的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也正體現了他過人的軍事才能,如果換做趙雲黃忠等,我想應該沒有這么大的作為。荊州被偷襲是在關羽攻襄樊之時,有人說劉備諸葛亮為何不制止他發動襄樊之戰?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說劉備授意關羽打襄樊,所以說攻襄樊是關羽自己的決定,劉備諸葛亮第一時間不知道,而且襄樊之戰前期關羽一直是占上風的,因此在劉備知道之後,表示聽之任之,也並沒有派援軍。只是誰也想不到呂蒙竟然在背後捅了關羽一刀,這時候再派援軍,已經為時已晚無力回天了。總而言之,荊州之失乃由關羽不可一世的性格所導致,不聽諸葛亮之言得罪東吳。話說他為什麼要攻襄樊?第一,為劉備拓展基業,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上頭了,以為自己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後天下再無敵手,於是還想拿下襄樊,也由此給了呂蒙可乘之機。不過盡管這是他輝煌人生中的一大敗筆,卻絲毫不影響他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也正因為如此,三教九流的人均敬關羽忠義,而且很多地方視關羽為財神爺,黑道拜把子什麼的,都要敬拜關二爺。這也是關羽墓上千年來都無人敢盜的原因,試想誰會不顧全國人民的唾棄,去盜自己的財神爺或是祖師爺的墓呢?

⑵ 中國古代十大名墓穴

中國古代十大名墓穴分別是:成吉思汗陵、黃帝陵、茂陵、明十三陵、明孝版陵、權乾陵、清東西陵、秦始皇陵、西夏王陵、昭陵。

1、成吉思汗陵,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陵園佔地約5.5公頃,對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歷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先後調用軍工10萬,歷時達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為陵」舊制,又創方墳為圜丘新制。

⑶ 中國著名的50位歷史人物墓地分別在什麼地方

中國著名的50位歷史人物墓地分別在什麼地方?
(1) 孔子:山東曲阜縣
(2) 屈原:河北秭歸縣
(3) 荀子:山東蒼山縣
(4) 范蠡:安徽渦陽縣
(5) 張良:河南蘭考縣
(6) 張騫:陝西城固縣
(7) 司馬遷:陝西漢城縣
(8) 王昭君:內蒙古呼和浩特
(9) 王充:浙江上虞縣
(10) 蔡倫:湖南耒陽
(11) 張衡:河南南陽市
(12) 華佗:江蘇徐州市
(13) 張仲景:河南南陽市
(14) 諸葛亮:陝西勉縣
(15) 關羽:湖北當陽
(16) 王羲之:浙江嵊縣
(17) 陶淵明:江西九江市
(18) 玄奘:陝西長安市
(19) 李白:安徽當塗縣
(20) 杜甫:河南鞏縣
(21) 韓愈:河南孟縣
(22) 白居易:河南洛陽市
(23) 柳宗元:廣西柳州市
(24) 范仲淹:河南伊川縣
(25) 歐陽修:河南新鄭縣
(26) 蘇洵:河南郟縣
(27) 司馬光:山西夏縣
(28) 蘇軾:河南郟縣
(29) 蘇轍:河南郟縣
(30) 岳飛:浙江杭州市
(31) 辛棄疾:江西鉛山縣
(32) 元好問:陝西忻縣
(33) 楊萬里:江西吉水
(34) 施耐庵:江蘇興化縣
(35) 唐寅:江蘇蘇州市
(36) 李時珍:湖北蘄春縣
(37) 劉伯溫:浙江文成
(38) 鄭成功:福建南安
(39) 蒲松齡:山東淄博市
(40) 林則徐:福建福州市
(41) 魯迅:上海市
(42) 秋瑾:浙江杭州市
(43) 廖仲凱:江蘇南京
(44) 孫中山:江蘇南京
(45) 方誌敏:江西南昌市
(46) 馮玉祥:山東泰安市
(47) 何香凝:江蘇南京
(48) 李大釗:北京市
(49) 左權:河北邯鄲市
(50) 宋慶齡:上海市

⑷ 中國歷史上發現了哪些「不一般」的陵墓

閃開,讓我來。

中國漫長的文明史上,發現了許許多多的墓葬。俗語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同理,墓葬多了,什麼種類的也都有。

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不一般」。因為中國歷史上大部分墓葬都是挖個長方形的坑,裡面埋人。這個在考古學上叫「豎穴土坑墓」。這是最為常見的墓,也就是最為一般的墓。不一般的墓可以理解為「非豎穴土坑墓」。

一、典型墓葬舉例:

首先介紹一下在中原地區發現的不尋常的墓葬:濮陽西水坡M45

其實還有一些其他的墓葬種類,如西藏的天葬,水葬,東北地區的石棚墓,商代的甲字形大墓,漢代的穿山為陵,唐代的帶天井和小龕的斜坡墓。西藏地區的由於宗教原因及其他原因不好獲取圖片,可以自行搜索。後者我有機會會專門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一些「不一般」的帝陵、墓葬。

參考書目: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⑸ 簡述中國古代陵墓的發展概況

論中國古代墓葬文化發展歷程

中國墓葬,是伴隨華夏文明誕生而同步發展的。中國文化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墓葬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地面文化的補充,又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的縮影。通過對墓葬文化的比較、分析、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數千年璀燦的文化歷史,也可以懂得中華民族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
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萌芽時代就已出現原始墓葬。山頂洞遺址中下層的深處及為死者的墓地,在墓地中發現三具完整的人頭骨化石喝一些軀干骨,是兩個婦女和一個老年男子的遺骨。皆配有裝飾品,身旁安放著生產工具,骨架周圍有赤鐵礦粉末撒成的圓圈。
該墓葬反應了原始社會的多重信息。其一:中國原始人類已能簡單提煉利用礦產資源,而相比之下,西方大陸的礦產利用相對較晚。因此商周時期,中國礦產使用和利用水平高於其他世界各國是有原因的,起點不同而一定時期內發展勢必存在差距。其二:紅色赤鐵礦象徵著鮮血,是生命的來源和靈魂的寄生處。在死者周圍撒赤鐵礦粉,祈求給死者以新的生命,顯然是原始靈魂不滅的觀念的反應。因此,當時就已產生了原始宗教的崇拜。其三,死者隨葬品中的農具反應原始時期人們對農業的高度重視,而裝飾品反映出 這一時期人們的生產水平有了提高,工藝水平精湛,人類已有愛美的觀念和對美的追求。而這些商品也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見證,原始藝術的萌芽已經出現。
母系社族時期盛行對偶婚制度,對偶婚下的夫妻關系鬆弛,未形成獨立的經濟單位。反映在墓葬制度上則盛行單人葬和同性合葬,母子合葬,但沒有一對年齡相仿的男女夫妻合葬和父子合葬,女子的配偶是其他氏族的男子,男子死後必須歸葬本氏族,顯示出其對母系氏族的血緣依附關系。
父系社會時期,墓葬出現了三大特點。一:婚姻形態的變化在埋葬方式上得到充分反映,與前一時期有顯著不同。不但盛行單身葬,還出現了以男子為主的男女合葬、父子合葬。而且男女合葬墓中女子多成屈辱或侍奉男子的形態出現,反應婦女地位的下降和父系統治的確立。正如恩格斯所說:「歷史上最初的階級對立,是和個體混之下夫妻間的對抗同時發生的,而最初的階級壓迫是和男性對女性的奴役同時發生的。」
二:父系氏族墓葬中,以豬頭或其他牲畜隨葬的風氣很盛。在秦魏家和臨夏大河庄墓地隨葬豬下頜骨的現象十分普遍,表明牲畜成了個體家庭私有財產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衡量財富的重要標志之一。其三:在一些墓地里,骨架殘缺不全,有的骨架上還帶有箭頭的,一般為青壯年,一些地方還出現利用廢井、廢坑埋人的現象,這些人很可能是戰爭中的戰俘或地位低下的奴隸。反映了原始戰爭的發生和新階級關系的萌芽發展。
奴隸制社會時期,墓葬分商墓和周墓兩種。各具特色,反映了奴隸制社會時期兩大王朝的經濟發展狀況。
商墓,墓葬中青銅器是重要代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的鐵器等。青銅器被用於禮器、樂器、工具、兵器等。反映當時青銅器生產數目繁多,工藝精湛。相對應的,商朝是智慧的中國人已發明了一批地下開采、提升、裝載的工具,在江西瑞昌縣銅陵發掘的商周時期采銅遺址,有地下開採的井巷遺跡和露天采礦的遺跡,采礦景象均採用木支護,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木支護開采銅礦的實證。而且在最近發現的一些陰墟遺址中,出現了原始瓷器,證明早在商代中期我國就已奠定瓷
器生產基礎。加之當時絲織品,工藝品(如編鍾)的興盛,足可見商代時我國手工業水品之高。
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大國之一。它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對後世和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但商代也保留了一些原始的野蠻習俗,如人殉和人祭。
1976年在安陽武官村北地殷王陵墓區東側發掘的一個祭祀坑中,共有1178具用作人殉的遺骸年齡由六歲至80歲不等,數量驚人。可見人祭在商代普遍存在,且殺祭量巨大,表明商代還處於奴隸制不發達階段,還無法合理利用生產力。且這一制度在秦國時期還有延續。
西周時期,出土墓葬表明,青銅器鑄造依然是手工業生產的重要部門。但數量遠遠超過商代,而且類型與商代相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次,墓葬中各式瓷器的出土表明瓷器製作業在周有了突出的發展,安徽屯溪墓葬出土的原始瓷器,數量和種類都超過前代。
周墓重要特點在於是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有利反應,並成為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棺木依身份而有明確的規定,天子九重棺,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二重。在埋葬的時間,方位等方面也依次而有身份地位的區別。西周盛行宗族的公共墓地制,目的有公墓,邦墓之分。前者為王侯墓地,後者為家族墓地。可見,葬禮的等級是現實社會等級制度的延續。而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瓦解,諸侯士大夫等僭越權利,提高身份地位也以墓葬規模為重要表現形式。如當時諸侯喪葬墓中使用九鼎。
出土的春秋戰國後期墓葬中,人數眾多且屍骨殘缺不全,部分還帶有兵器殘骸,可見當時戰事頻繁,死傷無數。
封建時期墓葬有一典型代表——長沙馬王堆漢墓。 馬王堆漢墓在長沙市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因傳為楚王馬殷的墓地,故名馬王堆。是中國考古發掘史上的一大寶庫。向我們珍貴的展示了漢及以前的珍貴歷史資料。
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3000多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種漆器,製作精緻,紋飾華麗,光澤如新。更珍貴的是大量絲織品,保護完好。品種眾多,有絹、綺、羅、紗、錦等。有一件素紗襌衣,輕若煙霧,薄如蟬翼,織造技巧之高超,天工巧奪。根據馬王堆出土的絨圈錦的結構分析,當時織造工藝上已經實用分租的提花束綜裝置和雙經軸機械。由此可見,西漢不僅已使用提花機,而且提花技術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同時,漢馬王堆出土的帛畫,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描寫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帛品。還有彩俑、樂器、兵器、印章、帛書等珍品。豐富陪葬物足可反映出西漢手 工藝技藝的高度發達和西漢時期對死者的尊重。
由於中國墓葬包容了皇權、等級、親情、為了後代繁昌、凝聚民族情感諸種復雜因素,呈現出它的多元特徵,客觀的反映了中國社會歷史的方方面面。為此, 我認為中國古墓葬是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及文化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倒影,可以稱之地下文物倉庫、地下博物館。如今,我們通過對那些不同類型的墓葬、葬具、葬式等等的發掘和考查,不僅可以研究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氏族部落,各個朝代的埋葬習俗、埋葬制度、社會組織形態、社會結構、墓葬時代和人種學諸方面的問題,還可以對研究民族學、母系社會或父系社會,以及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藝術、建築、醫學、科技、習俗、宗教、對外交流等重大問題,找到極具價值的實物實證。而這一切,正是中國古墓葬的文化傳承及意義之所在。也是中華古文化傳承發展意義之所在。

⑹ 中國古代陵墓的空間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慣用土葬。新石器時代墓葬多為長方形或方形豎穴式土坑墓,地面無標志。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中曾發現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達10餘米,並有大量奴隸殉葬和車、馬等隨葬。周代陵墓集中在陝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陽附近,尚未發現確切地點,陵制不詳。戰國時期陵墓開始形成巨大墳丘,設有固定陵區。秦始皇陵在陝西臨潼縣,規模巨大,封土很高,圍繞陵丘設內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據記載,地下寢宮裝飾華麗,隨葬各種奇珍異寶,其建築規模對後世陵墓影響很大。漢代帝王陵墓多於陵側建城邑,稱為陵邑。唐代是中國陵墓建築史上一個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築,氣勢雄偉。由於帝王謁陵的需要,在陵園內設立了祭享殿堂,稱為上宮;同時陵外設置齋戒、駐蹕用的下宮。陵區內置陪葬墓,安葬諸王、公主、嬪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將、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獸、闕樓等。北宋除徽、欽二帝被金所虜,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鞏義市,規模小於唐陵。南宋建都臨安,仍擬還都汴梁,故帝王靈柩暫厝紹興,稱攢宮。元代帝王死後,葬於漠北起輦谷,按蒙古族習俗,平地埋葬,不設陵丘及地面建築,因此至今陵址難尋。明代是中國陵墓建築史上另一高潮。明代太祖孝陵(見明孝陵)在江蘇省南京,其餘各帝陵在北京昌平縣天壽山,總稱明十三陵。各陵都背山而建,在地面按軸線布置寶頂、方城、明樓、石五供、欞星門、祾恩殿、祾恩門等一組建築,在整個陵區前設置總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紅門、石牌坊等,造成肅穆庄嚴的氣氛。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遼寧新賓,福陵、昭陵在沈陽,其餘陵墓建於河北遵化和易縣,分別稱為清東陵和清西陵。建築布局和形制因襲明陵,建築的雕飾風格更為華麗。
空間布局和藝術構思 陵墓是建築、雕刻、繪畫、自然環境融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其布局可概括為3種形式:①以陵山為主體的布局方式。以秦始皇陵為代表。其封土為覆斗狀,周圍建城垣,背襯驪山,輪廓簡潔,氣象巍峨,創造出紀念性氣氛。②以神道貫串全局的軸線布局方式。這種布局重點強調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為陵山主體,前面布置闕門、石象生、碑刻、華表等組成神道。神道前再建闕樓。借神道上起伏、開合的空間變化,襯托陵墓建築的宏偉氣魄。③建築群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選擇群山環繞的封閉性環境作為陵區,將各帝陵協調地布置在一處。在神道上增設牌坊、大紅門、碑亭等,建築與環境密切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庄嚴肅穆的環境。中國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後,在陰間仍然過著類似陽間的生活,對待死者應該「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築和隨葬生活用品均應仿照世間。文獻記載,秦漢時代陵區內設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宮人獻食,猶如生時狀況。秦始皇陵地下寢宮內「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並用金銀珍寶雕刻鳥獸樹木,完全是人間世界的寫照。陵東已發掘出兵馬俑坑3處,坑中兵馬俑密布,完全是一隊萬馬奔騰的軍陣縮影。唐代陵園布局仿長安城,四面出門,門外立雙闕。神路兩側布石人、石獸、石柱、番酋像等。
用材和結構 陵墓墓室使用木、磚、石3種材料。因時代不同結構形式有變化。大型木槨墓室是殷代開始一直到西漢時期墓室的特點。早期為井傒式結構,即用大木縱橫交搭構成。到西漢時又出現用大木枋密排構成的「黃腸題湊」形式,形成木構墓室的高潮,漢代一些王墓即屬此制。磚築墓室是墓室結構的重要形式,反映出早期磚結構技術的發展水平。磚築墓室分為空心磚砌築和型磚砌築兩類。空心磚墓室始於戰國末期,型磚墓室約始於西漢中期,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應用漸廣。墓室頂部結構有幾種形式,方形墓室頂部為疊澀或拱券,長方形墓室頂部為筒拱等。例如南京南唐李昪欽陵墓室的前、中二室為磚砌墓室。石築墓室多採用拱券結構,五代時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是由多道半圓形拱券組成。宋陵墓室雖然是由石料構成,但頂部是由木樑承重,為木石混合結構。明清陵墓墓室全部用高級石料砌築的拱券,與無梁殿相似。數室相互貫通,形成一組華麗的地下宮殿。

⑺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帝王墓尚未被發掘

沒有找到的陵墓。來周代歷代自天子的陵墓
曹操歷來以七十二疑冢而著稱,至今可能還沒找到。(去年發掘的曹操墓穴不見屍體,表示懷疑。)
蜀漢昭烈帝劉備的墓現在在成都武侯祠內,可能是假的。
遼、金代帝陵記載的不多,可能找到的比較少,我懷疑大多數都在東北地區。
元代歷代帝王的陵墓沒有找到,可能多數都在外蒙古,感到很痛心。內蒙古建有成吉思汗陵,但顯然是個紀念意義的建築,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在外蒙古是無疑的
明確找到或者成規模的:秦陵、漢陵、唐陵以及隋文帝的楊陵,大都在西安咸陽地區。秦二世胡亥墓在西安市區內。唐朝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
宋陵,在河南鞏義地區,南宋的在杭州紹興地區
吳越王墓在杭州地區
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孝陵在南京紫金山,孫吳大帝孫權陵也在那裡。
清東、西陵在河北省,努爾哈赤、皇太極陵在遼寧省(遼陽、沈陽)
這些基本上沒有發掘

⑻ 中國古代十大帝王陵墓

1.成吉思汗陵

位於鄂爾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內,距東勝區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爾山崗上。相傳,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軍遠征西夏途經鄂爾多斯高原,目睹這里水草豐美,花鹿出沒,心裡特別高興,陶醉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了地上。部將剛要拾起馬鞭,卻被成吉思汗制止了,並即興吟詩一首:「梅花幼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孵化之鄉,衰亡之朝復興之地,白發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後,人們就遵囑將他葬在這里。

2.黃帝陵

黃帝陵相傳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玄遠黃帝的陵園,它位於黃陵縣城北的橋山頂上。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出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名叫附寶,據史書上載;農歷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黃陵縣沮水河)沮 源關的降龍峽生下黃帝,從此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吉祥之說。司馬遷在《史記》里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可見,黃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歲就被群民擁戴當上軒轅聞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於歷經五十三戰,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結束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一帝。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所以後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黃帝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位偉大的部落首領,是開創中華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矢。他的妻子能養蠶,其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其臣大撓創造了干支歷法,其樂官伶倫製作了樂器。我國後來能巍然屹立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列,這與黃帝的赫赫殊勛是分不開的。據說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當黃龍飛越陝西橋山時,黃帝請求下駕安撫臣民。黎民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個個痛哭流涕。在黃龍的再三催促下,黃帝又跨上了龍背,人們拽住黃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黃龍帶走了黃帝之後,只剩下了黃帝的衣冠了。人們把黃帝的衣冠葬於橋山,起冢為陵。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帝陵的由來。但是也有人說,黃帝死後就安葬在橋山。黃帝陵區約4平方公里,山水環抱,林木蔥郁。參觀者到達橋山山頂,首先看見路立的一塊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黃帝陵」3個大字。祭亭後面又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龍馭」4字。再後面便是黃帝陵。

3.茂陵

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今興平縣南位鄉茂陵村,距興平縣城東15千米。西漢時,茂陵地屬槐里縣之茂鄉,武帝在此建陵,故稱茂陵。公元前87年,71歲的漢武帝病死,葬於茂陵。

4.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位於北京西北約40多公里處的一個著名的陵墓區。這里青山環抱,風景美麗,在方圓約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里,錯落有致地分布著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後人稱為明十三陵。

5.明孝陵

明孝陵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後馬氏合葬於此。

6.乾陵

乾陵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東距西安市約80公里。它是唐代第三個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

7.清東、西陵

清東陵、清西陵同時於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舉行的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締約國大會上,被成員國全票通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河北易縣的清西陵、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分別於今年4月和5月舉行了世界文化遺產標志揭幕儀式。清初先建陵於遵化縣馬蘭峪西(東陵),雍正8年(1730年)選易州永寧山下太平峪為陵址(西陵),翌年興建泰陵,乾隆時有詔定父子不葬一地之制,相間在東西二陵分葬,自此清皇室陵有東西陵之分。

8.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俑雕塑和製作的工藝,是中國和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寶,宣示著我泱泱中華的古老文明。
9.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為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是我國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在我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

10.昭陵

李世民(公元599-649年),李淵次子,母竇皇後。封秦王,通過玄武門之變,被立為太子,而後繼位,在位24年(公元626-649年),後中毒死,葬昭陵,年號貞觀。

⑼ 中國古代墓葬演變

河姆渡的時候不會墓抄葬.半坡時期時有襲了簡單的墓葬。
夏、商、西周時期的墓葬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大的突破,
如夏先修地宮,從平地夯築起巨大的錐形金字塔,與埃及不同,陵墓要截去頂部,形成平台,稱為「方上」。
到唐代,李世民廢平地起高坡的做法,開始以山為陵越顯得氣勢非凡。

⑽ 中國古代墓葬文化發展歷程

剛開始在原復始社會就有陪制葬品 是他們喜歡的東西像陶器什麼的 商朝就有《禮記》規定喪葬制度,那時候是土木的 想漢朝的黃腸題湊 秦朝到宋朝一直是覆斗方上制 唐朝開始因山為陵式在明清就成為寶城寶鼎式 蒙古比較特殊 他們是把人埋掉就讓馬踏平 牽一隻母駱駝和小駱駝當著母駱駝的面殺掉小駱駝 撒下草籽等草長得和周圍一樣就離開 祭祀時就牽著母駱駝它走到哪裡就在哪裡祭拜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墓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