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歷史中國輕松讀主要講了什麼

歷史中國輕松讀主要講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04 17:21:36

㈠ 哪些書講中國歷史的,要很詳細的那種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葯)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這是二十四史,官方正式,不知道你所有不論什麼題材是什麼意思,如果你要想要所有中國古代史的書包括野史正史,我想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給你列出這個書目,你這輩子也不可能看完。 那我建議你先把這二十四史通讀一遍,中國5000年歷史,不同內容不同體例不同版本的史書不計其數,真的是不可能找全的,你先把正史讀完,然後再到你們當地的公共圖書館把裡面剩下的史書讀完,如果還有精力,就去北京的中國國家圖書館再去找。 年輕人有遠大抱負是好的,但是不要好高騖遠,先把基礎打牢,只有先把正史真正的讀明白了再讀其他的野史才有意義,否則只會一團漿糊。 補充: 1921年,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本的《清史》還沒有編寫完成。 再幫你補充點歷史知識,關於歷史分類。 正史 史學分類書目名稱。指官方編纂或認可的、最正規最重要的史書,正史之名始見梁代阮教編著《正史削繁》。《隋書·經籍志》將以帝王本紀為綱的紀傳體史書《史記》、《漢書》列為正史。唐劉知幾《史通》中則把《尚書》、《春秋》及其後的紀傳、編年體史書視為正史。《明史·藝文志》亦以編年、紀傳二體史書為正史。清乾隆四年編纂《四庫全書》,欽定自《史記》至《明史》等二十四史為正史,私家不得擅自增益。1921年北洋軍政府又增柯劭所撰《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 雜史 泛指我國古代私家著述的史書,是以記載帶有掌故性見聞為主的史書。它即不同於紀傳表志等體例齊全的正史,也不同於關系一朝大政的別史,它不受體例限制,博錄所聞,雖則雜蕪疏淺,卻可彌補官修史書之疏漏與不足。它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類別。 別史 一種私修史書之稱謂。指按一定體例系統記載歷朝或一代大政史實的史書,不屬正史與雜史之列。別史之名始見於南宋陳振孫《直錄書齋解題》一書。後來的《宋史·藝文志》、清黃虞稷《千傾堂書目》及《四庫全書》等多有承襲。明代柯維騏所撰《宋史新編》等即為別史。 野史 我國史書分類中雜史的一種。指與官修正史相對的私撰史書。大多無一定體例,均為雜記異錄性質,然史料詳實,記敘生動。野史之名始見於《唐書·藝文志》所載《大和野史》,明高儒《百川雜志》始立為一門。野史盛行於宋明兩代。 稗史 雜史之一種,是中國古代記敘街談巷議、閭巷風俗、朝野軼聞的書籍。它體裁不一,隨聞而錄,甚或類似小說,對研究歷代社會風俗及歷史事實、社會環境頗有參考價值,因此類史書多古代稗官小吏所撰,因而得名。 私史 我國史書的一種分類。指官修或未經國家認定的正史以外所有私家個人撰寫的史書,如別史、雜史、野史等皆為私史。〕 專史 史書分類之一種。指專門記載某一學科或領域的歷史著作。如文化史、軍事史、文學史、史學史、哲學史等,後來其意域逐漸廣泛,凡是專記一人或專敘一事的史書,也稱專史,如《揚州十日》、《虎門銷煙》等皆屬專史。 通史 史書的一種,指記載歷代史實、貫通古今的歷史著作。與只記一個時代的斷代史不同,通史連續記載歷代史實、軼聞,便於讀者了解歷史全貌。根據不同體例,通史可分為紀傳體通史、編年體通史、紀事本末體通史和典志體通史。 斷代史 史書的一類。指與通史相對的僅記載單一朝代史實的歷史著作。斷代史始創於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後世的正史皆屬此類。 4 回答者: qian198683

㈡ 故事化的歷史讀物《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都講了些什麼內容

主要內容:以時間為經,以事件和人物為緯,穿針引線,縱橫交縱,從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開始,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精髓,展現,為讀者提供了了解歷史的捷徑。清晰地勾勒出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歷史人物的真偽辯惡。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等。故有書《中華上下五千年》。

(2)歷史中國輕松讀主要講了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㈢ 輕松讀史

我喜歡歷史,經常看歷史故事。我第一次完整的聽中國歷史,是在不到六歲的時候。

那天,我在家裡看地圖玩,媽媽在旁邊說:兒子,你知道嗎?幾千年前是沒有這些國家、省、市的,連家都沒有。我說:啊!怎麼會這樣?媽媽告訴我:很早很早以前,人類什麼都沒有,只會製造簡單的石器,用打獵和採集果菜來生活。後來,人們有了孩子、後代,才組成了家族,各個家族之間有血緣關系比如哥哥弟弟,或者互相通婚,才有了部落。漸漸的,部落有了語言文字會製造青銅器鐵器,生產的發展導致收入了不同,就有了奴隸主和奴隸的出現,在這個時候,原始社會結束了,開始了奴隸社會。媽媽手裡拿著一盒二十四色彩筆,她把一支黃色的筆放在床上,告訴我,中國的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大禹治水你聽過的,他的兒子啟就是夏朝的建立者,我們稱他夏啟。夏朝經過了十七個國王的統治,在農業生產、鑄銅技術、天文歷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發展。第十七個王也是夏的最後一個國王:夏桀,上台了,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桀雖然有智有勇,但很殘暴兇殘,他殺人成性,勞民傷財,殘害百姓。這時,東邊的商部落便趁機騎兵伐桀,滅掉了夏朝。這就是商朝,商朝的第一位國王是:商湯。媽媽又拿了一支綠色的彩筆放到黃色的筆後,代表商朝。就這樣,媽媽用一支支彩筆相連接,給我講了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她講了夏商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民國;她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講到1939年,有一個很重要的人出生了,就是我的爺爺,O(∩_∩)O ~講到1942年,又有一個重要的人出生了,就是我奶奶;把我逗得哈哈直笑。她又講了爸爸媽媽的出生年月日,接著她講2001年——我的眼睛閃閃發亮,等待著……媽媽講到了我,原來我也在歷史中呀!我從此對歷史著了迷,每天我自己定了一個問問題時間,專門詢問感興趣的歷史問題;我還經常讓媽媽重講中國歷史,媽媽每次講的人物和事件都不同,有趣極了。

只有你進入了歷史的長河裡,你才會知道歷史有多精彩,多讓人著迷!

我背《三字經》後,對歷史朝代更熟悉了,有次媽媽講歷史故事時,說錯了一個朝代,我馬上幫她糾正了,媽媽很高興。

我聽的歷史故事越來越多了。去年冬天,媽媽設計了一張歷史朝代表,我把它手工製作出來了。這張表按照歷史朝代排序: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中華民國。上面同時註明了每個朝代的起始和終止年份。在每個朝代的最後,都有一塊很大的空白位置。媽媽告訴我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歷史名人、歷史故事填到這張歷史朝代表中。

㈣ 想把中國的歷史從頭到尾讀一遍,應該看什麼書,要包括

《中國通史》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 中華上下五千年

再細點,就看二十五史啊、內資治通鑒等讀完你就基容本完整的知道了中國的歷史。要讀懂的話,大約十到十五年的時間就差不多吧。

要點娛樂性,就《中國歷史通俗演義》 史學大家蔡東藩先生著 既當小說讀又可作史看 從秦朝寫到民國 是中國最長的一部小說。

㈤ 讀歷史。中國歷史要必備什麼呢、、

讀歷史首要的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
1特定的時間2特定的事件3特定的人物。
就是必須用哪個版時代的眼光權去看待那個時代的問題。不可以用現代的眼光看待過去的問題
第二個原則
真實性原則,一個論點,必須通過第三方的渠道進行證實
1邏輯2史料3其他的記載的史料
第三個原則
必須讀完歷史以後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和整體和部分的觀點,還有普遍聯系的原則。來看待歷史事實。

這是讀歷史必備的原則性問題。很多網路上的朋友,知道的很多。但是缺乏第三點原則。造成知識的支離破碎。無法稱為系統。

而缺乏第一點和第二點原則的
很多都是淪為憤青和台幣黨和美元黨。

㈥ 中華上下五千年內容簡介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等。故有書《中華上下五千年》。

在華夏廣袤的大地上,我們的祖先以偉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歷盡磨難,從遠古走到現代,從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鑄成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我們血液里流淌著傳統文明的精華,凝結著華夏兒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業,更蘊涵著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一位古希臘哲學家說過:「一個遠離歷史文明、頭腦中失去這方面知識的人是貧窮的。」

作為中國人,我們只有全面了解民族的歷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創造明天。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

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

這樣,在情節的生動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對讀者了解歷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較可靠的,有根據的。

用故事化形式來講述歷史,有它的局限性。

通過故事,讀者只能了解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動的片斷;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現象,至於它的經濟、政治的背景(特別是經濟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發展的關系。

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來詳細論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為一種學習歷史的輔助讀物,不能代替歷史教科書。

寫歷史讀物,不能不涉及一些觀點問題。在這方面,仍要保持林先生的做法,即作者盡量不發議論,少作分析。

有些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分析、思考、批判。當然,在材料的取捨上,語氣的褒貶上,作者實際上已經表示了自己的態度。

我覺得還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在運用原史籍材料的時候,作者力求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加以選擇、剪裁。

但是不用現代的觀點去修改史料。

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語言,基本上是按照原來的歷史原樣寫的。第二,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也不能輕易地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

不能一說好人,就什麼都好;一提壞人,就壞到底。本書里的每則歷史故事,只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個側面,一個片斷,不能憑它來對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面的評價。

(6)歷史中國輕松讀主要講了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演算法

整個歷史的大致時間線如下:

1、約公元前3000年之前:原始社會,無文字記錄,僅存創世傳說。

2、約公元前3000-前2100年:原始社會時期。三皇五帝活躍時期。

3、約公元前2100-前221年:封建社會時代。家天下制度確立,王位世襲,夏商周朝代更替。

4、公元前221-1911年:帝國時代。秦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首創皇帝制度,中國進入綿延2000年的帝國時代,直到滿清覆滅,徹底結束了皇權制度。

清朝末期,中國在世界舞台上備受屈辱,民族自信深受打擊。

5、公元1911年至今:近現代。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和國共內戰後,中共得政,經歷70年發展中國成為世界強國,民族自信心日益恢復。

㈦ 《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講的什麼

主要內容:

中華上下五千年(套裝共4冊)》是一本故事化的歷史讀物,描述了中國從遠古的神話時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進程。

全書涵蓋了政治、軍事、文化、科技、藝術等諸多領域,選取了歷史上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用生動淺顯的語言描繪出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勾勒出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全方位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軌跡。

以時間為經,以事件和人物為緯,穿針引線,縱橫交縱,從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開始,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精髓,展現,為讀者提供了了解歷史的捷徑。清晰地勾勒出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歷史人物的真偽辯惡。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間流傳有許多的神話,歷史故事等。故有書《中華上下五千年》。

(7)歷史中國輕松讀主要講了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上下五千年》賞析:

《中華上下五千年》,它完整的記載了中國上之唐堯虞舜,下之上世紀中葉文革之間的五千多年的歷史。

《上下五千年》像一首詩,把中國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詩人的悲歡情愁,淋漓展示;更把豪放和婉約的詞風,從歷史長河中緩緩吹來,讓你為詩人、詞人們的絕妙精彩的佳句而陶醉。

《上下五千年》更像一支歌,有徵戰沙場激昂豪邁的旋律,有盛世和諧和平發展的謳歌,有變革失利的悲傷的曲調,還有外交全球巡航世界的交響樂。

《上下五千年》也像一副畫,《清明上河圖》的工筆細膩在書中處處可見,四大名著的街坊觀園也很容易覓得蹤影,《夢溪筆談》《天工開物》等等如簽章閑章一般,深深印在了中國的歷史畫卷上,令人矚目。

《上下五千年》告訴我的不僅僅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而是我國盛衰榮辱的見證,是我國傳統及民風的記載,是我國各族人民團結發展的寫真,是我們小學生回頭看、低頭思、抬頭走的絕好的教材。

應把《上下五千年》放在床頭,一有閑暇就打開閱讀。讀了《上下五千年》,讓人心中充滿了激情,也帶著深深的思考。《上下五千年》是良師益友,每每讀它,就感受到自己在和歷史對話,在和古人交談。古人的睿智、豁達、開明,都能在記憶中存放,在追求的夢中重現。

一部《上下五千年》,一段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手捧歷史,才知道自己的路怎麼去走,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生存和發展。更想借鑒歷史的路,去創造祖國明天的輝煌。

㈧ 中國歷史讀什麼書

我是大來學歷史系的學生自,在我的高中和大學,中國古代指史前-1840鴉片戰爭前,近代指1840-1949.考慮到樓主的需要,我同時推薦一些近代史的書吧。
教授給我們推薦的書有:
《中國古代簡史》張帆著,很專業,從史前講到清中期
《國史概要》樊樹志著,復旦大學歷史系教科書之一,從史前講到清中期
《國史大綱》錢穆著,經典,不過裡面的一些史觀已和現代不同
我自己看過的,覺得不錯的書有:
《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史前講到清中期)黃仁宇著,就如樓上所言,這位前輩的觀點都比較新穎,值得一看
《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茅海建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此書改變了我以前的歷史觀,具體的你看了就知道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陳寅恪(que)著,名家著書,非常仔細的一本書
《文武北洋》,李潔著,有文采,有令人信服的推測,證據
我才疏學淺,以上幾本書是我所閱過的,少數幾本有把握的好書。同時我想提醒樓主,在歷史學科中基本做不到正確真實,因為寫史之人都有主觀意識。只有綜合各種材料,加上理性的推測,才能得出一段較可信的歷史。
希望能夠對樓主有些許幫助。

㈨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㈩ 中國歷史講的是什麼

有出土文字記錄是商開始
至於中國歷史講什麼要看是課本還是其他資料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中國輕松讀主要講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