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歷史選擇題選擇技巧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沒有一點了解去做肯定是不行的 你就大概掃一遍歷史書 記住幾個重大事件的版大概時間 就像鴉片戰爭你權不一定記得她是具體的那一年 但至少的知道它在虎門銷煙之後不久 虎門銷煙是林則徐 是清朝官員 不就是在清朝末年 有大概一個聯想吧 大概有個了解了 做選擇題時 一種方法就是 直選法 就是當做沒答案 你會怎樣回答這道題 那就選接近的 還有就是排除法 把太離譜的排掉 剩下的就憑直覺 或是在其他題中找答案 我以前會比較喜歡在所有選擇題中獲取信息
② 高一必修一歷史選擇題500道
第一冊
第一單元 古代東方
單元核心概念:
(1)在人類歷史上,古代東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會門檻的地區。大約從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羅河流域、西亞的兩河流域和南亞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後出現了一批早期國家。這些地區的古代居民得益於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發展了以灌溉農業為基礎的社會經濟,並取得了輝煌的文化成就。
(2)古代埃及人創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古代兩河流域的居民創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漢穆拉比法典》。
(3)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會結構的特徵。佛教起源於古代印度,並逐步發展為世界性宗教。
第1課 古代兩河流域。
一、王國的更替:兩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兩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亞洲西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經的區域,基本上位於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國境內。古希臘人稱之為「美索不達米亞」,意為「兩河之間的地方」。
二、楔形文字與《吉爾伽美什》:楔形文字(A)
楔形文字,古代蘇美爾人創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稱為「釘頭文字」,是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兩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漢穆拉比法典》(B)
漢穆拉比頒布,用楔形文字寫成。
1、目的:為了更有效地規范王國的社會秩序,進一步鞏固王國的統治。
2、內容:全面維護統治集團的根本利益,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有財產,嚴格規定了各個階層的義務,嚴厲懲罰各種社會犯罪。
3、意義:《漢穆拉比法典》集古代兩河流域各國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比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王國的第一手文獻。
第2課 古代埃及。
一、法老專制統治:高度集權的法老專制統治(A)
古代埃及國家實行高度集權的法老專制統治:法老是擁有絕對權威的專制君主,集政治、軍事、經濟、司法和宗教大權於一身。他強化王權神授的觀念,自奉為神或神的後裔,將自己的意識視為法律,擁有對全國土地的支配權,並控制著所有軍隊,掌握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高級官吏的任免權。
二、金字塔與來世信仰:金字塔的象徵意義(A)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專制權力的象徵,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來世信仰的具體體現。
三、象形文字:象形文字與紙草(A)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發明了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的書寫材料:筆和墨水,紙草的使用最為普遍。
第3課 古代印度。
一、吠陀時代與種姓制度:種姓制度(B)
1、種姓制度的特點:四大種姓在理論上皆為職業世襲、內部聯姻和排斥外人的社會集團,各自的法律地位、社會權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2、對種姓制度的評價:造成印度社會階層的隔離,阻礙了社會成員的流動,對印度的社會發展、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一方面使下層勞動群眾備受壓迫和歧視,對所從事的工作缺乏興趣,缺乏創造性,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緩社會發展的進程。另一方面,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古代,使印度人產生安於現狀的平和心態,有利於維持統治,維持社會安定。在農業經濟時代,社會生產力發展是緩慢的,因此,種姓制度的消極作用影響比較小,相對安定的印度依然是世界上具有優秀文化成就的農業大國。進入工業經濟時代,社會進步迅速,種姓制度的負面作用使印度社會發展明顯落後於世界大潮,19世紀中期,終於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二、佛教的創立和發展:佛教創立的時間、創始人、地點和經典(A)
1、佛教創立的時間:公元前6世紀
2、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
3、佛教創立的地點:北印度
4、佛教的經典:佛教經典數量龐大,總稱為大藏經,由於內容主要由經藏、律藏和論藏三部分組成,所以又稱為三藏經或三藏。
第二單元 古代美洲與黑非洲
第4課 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印第安文明的代表:(A)
中美洲的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是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的傑出代表。
二、瑪雅文化:(A)
瑪雅人長於農耕,培育了包括玉米、馬鈴薯、西紅柿、可可、煙草在內的40多種農作物,後來都陸續傳播到世界各地,極大地豐富和改善了人類的生活。
第三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
單元核心概念:
(1)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古代希臘城邦制度與當時希臘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進步相輔相成,培育了以雅典民主政治為代表的古代政治民主制度,為希臘古典文化在哲學、史學、文學、戲劇和建築藝術等各個領域里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古代羅馬是繼古代希臘之後崛起於地中海地區的另一個古代文明中心。它通過不斷的對外戰爭,從一個城邦發展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環地中海大帝國。與這一歷史發展進程相適應,古代羅馬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歷了共和國和帝國兩個時期,並形成了以「十二銅表法」、「公民法」和「萬民法」為標志的羅馬法律體系。在羅馬共和國統治時期,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創立了基督教。
第6課 古代希臘城邦制度。
一、希臘城邦的形成:(A)
1、古希臘城邦制度特點:古代希臘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為中心、連帶周邊鄉村地區而形成的獨立國家,以小國寡民為基本特徵。
2、古典時代: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是古代希臘歷史上的「古典時代」。這是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發展的繁榮時期,也是古代希臘城邦制度的全盛時期。
二、雅典民主政治:(C)
1、特點:以全體公民的直接參與為核心。
2、形成原因:是平民在斗爭中逐漸戰勝氏族貴族的結果。
3、形成過程:公元前594年的「梭倫改革」,首開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終確立。公元前5世紀以後,尤其是經過希波戰爭之後,雅典的民主政治引來了全盛時期,即「伯里克里時代」。
4、評價:以伯里克利時代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臘城邦社會中先進的政治制度,它有利於調動城邦公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進步。然而它畢竟只是城邦公民內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才真正享有民主權利,婦女、外邦人和奴隸則都被排斥在外。
第7課 希臘古典文化。
一、史詩與戲劇:(A)
古代希臘人創作的《荷馬史詩》,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二、史學與哲學:(A)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被譽為「三大哲人」。
歐洲語言文字中的「歷史」一詞就源於希臘語,原意為「經過調查研究的紀事」。古代希臘的歷史學誕生於古典時代,是以希羅多德的名字及其《歷史》為標志的。
第8課 古代羅馬政治制度。
一、羅馬共和國:(A)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
二、羅馬帝國(A)
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
到公元2世紀初,羅馬的統治疆域達到了最大規模:東迄幼發拉底河、西抵不列顛、北達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環地中海大帝國。
西羅馬帝國滅亡是歐洲古代歷史終結的標志。
第9課 羅馬法體系。
「十二銅表法」(A)
1、頒布:公元前451年至公元前450年,由於羅馬平民為爭取自身權利而不斷斗爭,羅馬共和國頒布「十二銅表法」。
2、特點:是羅馬人傳統習慣法的匯編,表現出維護貴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傾向。
3、意義:是古代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明文公示、按律量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濫用權力,規范了社會生活,體現出古代羅馬人的法治精神。從法律條文的思路和格式上為後來羅馬公民法奠定了基礎,成為羅馬法體系的淵源。
第四單元 古代伊斯蘭世界
第10課 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
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的產生(A)
1、伊斯蘭教產生的時間:公元6世紀前後
2、伊斯蘭教產生的地點:阿拉伯半島
3、伊斯蘭教的創立者:穆罕默德
4、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
第11課 奧斯曼帝國。
一、攻佔君士坦丁堡:(A)
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率奧斯曼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奧斯曼人遷都君士坦丁堡,後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二、帝國的統治:(B)
奧斯曼帝國佔領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和君士坦丁堡以後,控制了亞歐商路。帝國政府對過往商旅強征苛捐雜稅,破壞了地中海區域原來的商業秩序和環境,迫使歐洲商人另行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
第五單元 中世紀西歐
單元核心概念:
(1)中世紀西歐社會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礎之上,農奴勞動和地租剝削是西歐封建經濟制度的主要特徵。自給自足的庄園是西歐中世紀農村基本的經濟和社會組織。法蘭克王國的采邑改革推動了西歐封建制度的發展。
(2)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英、法等過形成了等級君主制。
(3)中世紀西歐的王權與教權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爭斗,阿維尼翁之囚標志著教權由盛轉衰
(4)中世紀西歐文化在各個領域多有建樹,對後世產生了相當影響。
第12課 封建制度。
一、封建制度的產生:(A)
1、采邑改革
時間:8世紀上半葉
推行者: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
內容:改革土地分配製度,變無條件賞賜為有條件分封。史稱「采邑改革」。
影響:
(1)采邑改革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發展。采邑連同居住其上的耕種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農民的農奴化進程。
(2)在采邑制度下,國王僅僅是名義上的全國最高土地所有者,實際權力有限。
(3)法蘭克王國後期,采邑漸漸演變為世襲領地,封建領主勢力坐大,王國陷於分裂割據狀態。
2、西歐封建制度產生和基本確立的時間
產生:6世紀下半夜
基本確立:11世紀前後
二、等級君主制:(B)
1、背景:12世紀以後,隨著城市的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英、法等國王權呈加強之勢。以國王為代表的中央集權勢力與新興的市民階層在共同利益驅使下,力圖攜手打破封建割據局面。
2、形成:自13世紀下半葉起,英、法相繼出現了新的權力機構——等級代表會議,與會者大多為教會貴族、世俗貴族和城市市民,等級君主制產生。1265年召開的英國議會和1302年舉行的法國三級會議標志著英、法兩國等級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3、特徵:等級君主制是王權藉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的一種政權形式,貴族和市民等階層共同參政,並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利。這是西歐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徵之一。在等級君主制時期,司法和軍事等方面的權利漸漸集中到中央,等級代表會議則主要掌控國家賦稅的批准權和分攤權,市民階層的利益和要求開始受到重視。
4、意義:等級君主制相對於中世紀早期的政治混亂和割據狀態而言,具有歷史進步意義,推動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第14課 庄園和城市。
一、中世紀庄園:庄園的特徵(A)
庄園是西歐中世紀農村基本的經濟和社會組織,大體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實體。國王、教會貴族和世俗貴族都是庄園領主。
二、城市的復興與自治
1、城市的特徵: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中世紀城市規模都相當有限,平均人口僅為數千人。一直到14世紀,一般大城市也只有2萬餘人而已。由於空間狹小,公共設施建設滯後,城市環境臟亂,一旦遇到大規模瘟疫,便會迅速蔓延。
2、中世紀城市的自治:
背景:中世紀城市都建於封建領地之上,受領主盤剝。
目的: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營造有利於商品經濟發展的環境,爭取城市自治,奪取司法權和行政權。
手段:金錢贖買和武裝斗爭是常用的兩種手段。
結果:經過斗爭,部分城市獲得了完全自治權。一些城市取得了部分自治權,由國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一部分中、小城市仍然處於各級封建領主的控制之下。
第二冊
第一單元 從史前時期到夏商王朝
單元核心概念: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距今1萬年前後,我國遠古先民已學會栽培稻、粟,進入農耕時代。中國是世界農業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新時期時代的考古發現,揭示出中華文明的起源具有滿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點。夏朝完成了從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的歷史轉折。到商朝,國家形態是以商王為天下共主的方國聯盟。農業、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特別是精美的青銅器製作技術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說明商王朝是當時世界上發達的文明古國之一。
第1課 中華文明的搖籃
一. 原始農耕(A)
⒈ 出現時間:距今1萬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
⒉ 概念:以栽培穀物、馴養牲畜取代採集與漁獵。
⒊ 地位:中國是世界農業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⒋ 特點:南稻北粟的格局(粟類旱地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別同時起源於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
⒋ 意義:
⑴ 是生產性經濟活動的產生,標志著人類歷史實現了第一次偉大的經濟變革。
⑵ 為人類提供了持續穩定的食物來源。
⑶ 人類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農耕聚落。
⒌ 典型:陝西臨潼的姜寨遺址體現了早期的農耕聚落是一種共同生產、平均分配的血緣共同體,表明當時處在原始社會階段。
二. 中華文明的起源(A)
⒈ 炎黃傳說
中華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主要以神話傳說的形式。有關炎帝、黃帝的傳說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形成與發展。
⒉ 中華文明起源的特徵和核心地區。
考古資料表明,最遲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華文明的起源,已如滿天星斗,八方雄起。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融合、誕生的核心地區。
第2課 文獻與考古中的夏文化
一.從「公天下」到「家天下」(A)
⒈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儒家典籍《禮記?禮運》說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後進入了「小康之世」。「大同之世」是「天下為公」的社會,「小康之世」是「天下為家」的社會。
⒉ 夏王朝和國家的基本特徵
從文獻記載來看,夏朝已經具備了國家的基本特徵。世襲制、設官分職、軍隊、監獄、刑法等是其具體體現。
二. 二里頭文化與夏史探究:二里頭遺址(A)
1.考古發掘顯示:與文獻記載中的夏朝在時間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師的二里頭文化遺存。
2.二里頭社會的分化和居民的經濟生活
宮殿式建築的出現,說明了二里頭社會的分化已很明顯。二里頭居民的經濟生活大體以農業為主,農具有石制和骨質的鏟、鐮、斧等;飼養的家畜有豬、狗、雞、羊等。二里頭文化已進入青銅時代,遺址中出土的青銅器和玉器大多屬於禮器和祭器。
三.用文獻與考古相互印證的方法探究歷史(C)
1.二重證據法:20世紀初,歷史學家王國維提出。用「地下之新材料」證明「紙上之材料」,即考古資料與文獻資料的相互印證,也引申為不同來源史料間的相互印證。
2.實踐:參照文獻《禮記?禮運》與考古發掘成果——二里頭遺址相互印證展現夏朝國家、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
第3課 商朝與青銅文化
一.商朝的建立
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領湯完成了滅夏事業,建立商朝。由於甲骨文的發現和解讀,以及河南安陽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資料的發掘,商朝已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直接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的歷史也因文獻、甲骨卜辭和考古資料的多重印證而成為信史。
二.青銅時代
⒈司母戊鼎(A)
商朝青銅器的代表,製作精良,造型獨特,紋飾瑰麗,表明商朝青銅冶煉和鑄造工藝日趨成熟,為世界青銅文化史上所罕見。
2.商朝青銅器的特徵(A)
商朝的青銅器以禮器為主,青銅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數量組合,是器主等級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徵,專用於王室與貴族的禮典、祭祀等活動,被賦予溝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權力的功能。
3.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人在甲骨上記載占卜情況的古文字,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文字。真實記載了商朝社會各領域的歷史狀況,是探索商史的第一手資料。
第二單元 從周王朝到秦帝國的崛起
單元核心概念:
西周確立的封邦建國體制,周公倡導的德治與禮制,是周王朝的兩大創設。經歷春秋戰國的社會大變動,中央集權官僚體製取代了封建世襲貴族制,大國兼並戰爭催生了「天下定於一」局面的產生。急劇的社會變動,推動了思想家的活躍和思想創造力的發揮。「百家爭鳴」不僅對中國後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世界古代歷史上燦爛的思想學術奇觀之一。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帝國,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一個新時期。
第4課 封邦建國與禮樂文化
一. 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戰滅商,建周,定都鎬,史稱「西周」。
二. 封邦建國制(A)
⒈ 目的:對新征服的地區進行有效的統治。
⒉ 內容: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後裔和原殷邦方國的首領。以武力為後盾,將同姓諸侯分插到各地方國間,達到「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⒊ 影響:實現了對殷人的合圍控制,提高王權,周王成為天下共主。
第5課 社會變革和百家爭鳴
一. 東周的建立(A)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都城到洛邑,東遷後的周朝稱為「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時期。
二. 社會大變革:經濟領域的變革是最深刻的變革(B)
1.經濟技術:鐵制農具和犁耕技術。
2.經濟制度(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
3.階級關系:自耕農和新興地主的出現。
4.社會分工加速: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私人手工業與商業的活躍。
三. 百家爭鳴(C)
1.背景:春秋戰國時期,在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由於「士」對社會變革的態度、思考方向不同,提出了關於治理社會、安定人心不同的方案。
2.諸子百家
⑴ 儒家
① 創始人:孔子。發展了周公的禮治思想,創造出「仁」這一核心觀念,倡導「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為「禮」輸入了新的生命力,以造就理想人格為最高目標,試圖以倫理道德來規范社會秩序,協調人際關系。
② 孟子:由「仁」發展出「仁政」。
③ 荀子:重新解釋孔子的「禮」,熔禮、法於一爐
⑵ 法家:興起於戰國初期,韓非、李斯
正面肯定當時的社會大變革,提倡「法治」,倡導激進的功利主義,主張實行君主集權制度,廢除世卿世祿,獎勵耕戰,富國強兵,受到當政者的歡迎。然而其提倡專制獨裁、嚴刑峻法等,消極面也十分明顯。
⑶ 道家:春秋時期,老子
對現世政治持否定態度,主張「無為而治」,幻想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鄙視世俗的物質享受和對財富權力的追逐,具有對事物恆變、矛盾對立的轉化的樸素的的辯證法思想。
3.意義:是中國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學術思想最為燦爛的一頁,是我國後世學術思想的源頭。
第6課 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
一. 從列國紛爭到秦統一(A)
1.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2.商鞅變法
背景:戰國初期,秦國國勢日弱
目的:富國強兵,兼並天下
內容:廢除井田制度,獎勵農耕。廢除世卿世祿、建縣制和什伍連坐。
影響:秦國由弱變強,為統一奠定基礎。
3、秦的統一.:BC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建立
二.皇帝與中央集權體制(C)
1.目的:為了有效控制大一統的局面,秦朝統治者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權的國家機構。
2.內容:皇帝是最高統治者,嬴政自稱「始皇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職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設廷尉、治粟內史等諸卿。一切軍國大事均由皇帝裁決。地方政府為郡、縣兩級,郡縣的長官均有朝廷直接任命。
3.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
⑴ 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⑵ 建造馳道和直道,以保證政令的暢通。
⑶ 修築長城,以抵禦匈奴侵擾。
⑷ 開邊移民,以充實邊地實力。
⑸ 焚書坑儒,以統一思想輿論。
4.影響:秦創立的中央集權體製成為我國歷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藍本。
第7課 秦末農民起義
一. 秦的暴政(A)
⒈ 表現
(1) 徭役繁重,過度徵用民力。
(2) 賦稅繁重。
(3)《秦律》名目繁多,刑罰苛刻。
(4)一味重功利、恃酷法,不適合統一後社會發展的需要,導致社會矛盾激化。
2、結果:導致社會矛盾的激化,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騰的局面。
二. 秦末農民起義:第一次農民起義(A)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三. 楚漢戰爭和西漢的建立(A)
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劉邦與項羽為爭奪權利而展開了「楚漢戰爭」,劉邦獲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
第三單元 從西漢到南北朝的分合
單元核心概念:
漢承秦制,革除前朝弊政,休養生息,國力有所增強。在此基礎上,漢武帝加強集權,外御強敵,使漢代聲威遠揚四方,成為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強國之一。光武帝削平群雄,把漢王朝從衰亂中挽救過來,重振國勢。然而以豪強地主為社會基礎的地方勢力日漸膨脹,最終演化為三國鼎立、南北長期對峙的分裂局面。分分合合之中,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民族融合的推進,為歷史進程增添了新的動力,中國走向新的統一。
第8課 大一統帝國的重建
一、 漢承秦制(B)
漢朝建立後,漢統治者繼承秦朝的中央集權體制(皇帝制、中央官制、地方郡縣制。)
但是,劉邦借鑒秦朝「孤立而亡」的教訓,分封同姓諸侯,形成郡縣與封國並行的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權,導致「吳楚七國之亂」。
二、黃老思想與文景之治(A)
1.黃老之學以道家為主,又兼采儒、法,主張守道尊法,禮法並用,達到「清靜無為」的境界。
2、漢初統治者實施黃老思想的原因
(1) 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訓,迎合漢初人民厭惡戰爭,渴望社會安定的意願。
(2) 秦朝的暴政以及此後幾十年戰亂使社會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需要恢復發展。
(3) 與漢初統治者朴實謹厚的作風相一致。
3、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時期,採取「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政策,倡導以農為本,下詔減免田租;廢除秦朝留存下來的嚴刑苛法。這一系列輕徭薄賦、省刑約法的措施,為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的社會景象,史稱「文景之治」。但豪族勢力膨脹、土地兼並、貧富分化等社會不穩定因素凸顯。
第9課 漢武帝時代
從「無為」到「有為」:漢武帝加強皇帝集權(A)
⒈ 政治上
(1)實行內外朝制:由皇帝與親信近臣形成了宮廷的決策核心,稱為「內朝」或「中朝」;而以丞相為首執掌政務的政府機關,稱為「外朝」。
(2)創設「刺使」制度:由中央特派監察官員,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
(3)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權利,大體消除了漢初郡國並行制帶來的負面影響。
⒉ 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⑴ 手段:設五經博士,將儒學定為官學;建太學,授五經,從中選拔官吏。郡縣的學校也配有經師授學。注重改正朔,易服色等禮儀制度,實質是「儒表法里」。
⑵ 影響:儒學成為「經學」,成為官員選拔、學校教育和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為儒學學者置身仕途開辟了道路,「通經致用」成為古代學者的普遍追求。儒學成為歷代王朝的統治思想和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
第10課 東漢的興衰
一.東漢的建立(A)
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二.東漢的衰敗:豪強地主勢力的膨脹(A)
1.表現:
① 政治上: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權,成為官宦世家。
② 經濟上:建立自給自足的大庄園,驅使大量依附農民從事農業、手工業生產
③ 軍事上:擁有「家兵」、「部曲」之類的私人武裝。
④ 文化上:具有精通儒學的文化優勢,把持地方輿論。
2.影響:東漢後期,豪強地主演變為地方割據勢力,對中央集權統一王朝構成巨大威脅。黃巾起義後,各地豪強紛紛起兵,演變為一場軍閥大混戰,東漢王朝名存實亡。
第11課 割據和分立
一.三國鼎立(A)
1.赤壁之戰:208年,曹操親率20萬大軍南下,企圖一舉殲滅孫權、劉備。軍事是處於劣勢的孫、劉聯合抗曹,雙方在赤壁隔江對峙。孫劉聯軍運用火攻打敗曹操。
2.三國鼎立格局的最終形成(A)
220年,曹丕廢漢建魏,定都洛陽,史稱曹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定都建業(南京),史稱孫吳。三國鼎立的格局最終形成。
二.區域經濟的發展(A)
⒈ 背景
⑴ 漢末的戰亂集中發生在中原地區,北方人口被迫向長江流域以及更南的地區轉移,為南方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
⑵ 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後,各方為增強自己的實力,因地制宜,大力推動各業生產,促使地方經濟的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⒉ 區域經濟的發展
⑴ 曹魏:推行軍屯、民屯,對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具有不少作用。
⑵ 蜀漢:興修水利、開展屯田,發展農業。推動煮鹽、織錦等手工業的發展。開發少數民族聚集的南中八郡。
⑶ 孫吳:自然條件優越,水稻種植、絲麻紡織、銅鐵冶煉、瓷器燒造等都有明顯發展。濱海枕江、河網密布的地理環境使造船技術日益進步。使「山越」人與漢族農民同居共耕,推動了山越人經濟文化的進步,加速平原沃野的開發。
第12課 南北對峙與民族融合
一.南朝與北朝(A)
⒈ 魏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 東魏 北齊
十六國 北朝:北魏
魏 西晉 西魏 北周 隋
蜀
吳 東晉 南朝:宋 齊 梁 陳
2.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
後續需要的話可以留個郵箱給我 有ABC分級的哦~
③ 請給我一百道高中歷史選擇題及答案
買本資料書吧,五年高考3年模擬很好
參考答案:
1—:ADDBD 6—10:BDBCC 10—15:CBCDB 16—20: ABDCC 21-25:DBDCD 26-30:ADDCB 31-35:ABDBD 36-40:CCAAB 41-45:DBADD46-50: DBABB 51—55:CCBAA 56—60 BAAAC
61-65:DBCDD 66-70:ABADD 71-75:DADBD 76-70:BBBCA 80-85:CDADA 86-90:BDABD 90-95:ADBCC 96-100:CCACA
1、「國王是國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徵。」在19世紀末的下列國家中,符合這一民主特徵的主要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中國
2、商幫,是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鄉誼為紐帶,自發組成的區域性商人群體。商幫涌現反映了哪一時期商業發展的情況?
A.漢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3、「一戶所領之織機不得逾百張,以抑兼並,有過則罰。」這一規定反映的實質是
A.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B.清朝前期大機戶兼並小機戶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場的規模 D.封建制度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4、魯迅說,近代中國「簡直是將幾十世紀縮在一時:自松油片以至電燈,自獨輪車以至飛機.自標槍以至機關槍,……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傳統風俗習慣根深蒂固 B.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
C.新舊風俗雜陳 D.西方文化對中國影響廣泛
5、清朝晚期,有位商人從上海運一批貨物到漢口,受到了當地官吏的百般刁難、重重勒索。他氣憤地說:「政府同外國的條約規定,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自由航行,不受盤查,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行?難道非要中國商船插上外國旗子才有生路嗎?」這件事最早應發生在
A.1842年以後 B.1844年以後 C.1856年以後 D.1858年以後
6、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對群臣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始皇為解決上述問題,「求其寧息」的措施是
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 C.攻打匈奴 D.修築長城
7、「竹槍一支,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 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A.外敵的武力入侵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B.說明中國人民不勇敢,懼怕竹槍火炮
C.因為吸煙中國人民內部互相仇殺 D.揭示了鴉片輸入的危害
8、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楚歌聲里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煮豆燃萁誰管得,莫將成敗論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定都天京 B.天京變亂 C.被清政府攻破天京 D.北伐失利
9、《共同綱領》第二十五條:「對於國民政府與外國所訂立的各項條款和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這一規定實際上體現的外交政策是:
A.「一邊倒」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另起爐灶」 D.團結世界各國人民
10、20世紀中國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俞的勝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B.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的建立
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D.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11、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 6世紀歐洲的市民
①你會發現市場上出現了花生、玉米、甘薯等農產品
②如果你有機會去做生意,一般會獲得較好的利潤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會遇到一些裝滿了黑奴的船隻
④在陸地上,你可以坐火車;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20世紀70年代,歐洲各國的許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寫著「不要美元」。這一現象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資本主義世界出現金融危機 B.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動搖
C.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國際貨幣 D.世界經濟力量多極化
13、鄧小平在一次參觀文物展覽時,指著一幅名畫說:「我們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經濟了。」這幅畫應是
A.《天王送子圖》 B.《洛神賦圖》 C.《清明上河圖》 D.《步葷圖》
14、近年某地發現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銅方鼎,方鼎內壁刻有小篆。對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測正確的是
A.據玉面人的年代推算,應為母系氏族時期
B.青銅器是商朝標志性器物,故應在商朝
C.商朝時期出現青銅銘文,估計在西周時期
D.根據文字判斷,墓主最早應是秦朝人
15、「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從詞風格上看,該詞屬於
A.婉約派 B.豪放派 C.田園派 D.花間派
16、看圖讀史,斷定正誤,錯的一組是 (1) (2) (3)
A.圖(1)的核心思想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洋務派的宗旨
B.圖(2)的核心思想是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C.圖(3)的核心思想是發展資本主義
D.資政新篇》繼承了《天朝田畝制度》反封建的一面,但兩者在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經濟的主張方面卻是相矛盾的
17、圖片書中的人物對於美國來說,最大的影響是
A.締造美國
B.對美國的1787年憲法產生重要影響
C.最大限度發揮美國的民主意識
D.加強美國中央集權
18、1999年12月,在20世紀最後一期的《時代》周刊中,評選出了一位「世紀人物」。《時代》周刊稱他為「天才、政治難民、人道主義者、原子和宇宙謎的開啟者」「以其最偉大的思想和無與倫比的形象獨占鰲頭」。這個世紀人物應是
A. Isasc Newton B. C.R.Darwin C. T.A.EdisOn D. A1bert Einstein
19、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實施的根本目的是:
A.打擊工商業 B.保護小農經濟
C.鞏固封建統治 D.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徵收
20、15世紀,歐洲人探險尋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是:
A.歐洲人富於冒險精神 B.歐洲人的貪欲特別旺盛
C.歐洲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 D.歐洲的手工業和農業進一步分離
21、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必要條件是:
A.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B.工場手工業向機器生產發展的趨勢
C.增強殖民擴張的實力 D.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22、鴉片戰爭後,中國茶葉和生絲的出口量猛增,這一現象說明的實質性問題是:
A.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逐漸取得優勢 B.中國開始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C.茶葉和生絲日益商品化 D.生產生絲獲利多,並逐漸掌握自已的命運
23、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是:
A.甲午戰爭後 B.新文化運動時期
C.五四運動時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24、中國的近代化具有實踐性的探索始於:
A.鴉片戰爭時林則徐待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B.太平天國運動中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建國方案
C.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創辦軍事和民用工業
D.辛亥革命中孫中山為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而奮斗
25、羅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國家干預經濟
B.整頓了財政金融體系
C.對工業加強了計劃指導
D.緩和了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
26、二戰後初期,蘇聯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
A.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日益暴露 B.農業全盤集體化的消極影響
C.農業單位面積產量沒有提高 D.工業發展緩慢和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27、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
A.建立市場經濟 B.深化國企改革 C.引進先進技術 D.增強企業活力
28、城鎮化的含義是指:
A.農村變為城市 B.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
C.鄉鎮企業大量移到城市 D.人口、用地、經濟由農村型轉向城市型的過程
29、1953年我國實行了農業合作化運動,1978年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列對以上變化的評述,最准確的是:
A.是性質完全相反的兩種經濟政策 B.後者是對前者的發展
C.都是調整農村生產關系以發展生產力 D.後者是對前者的全盤否定
30、1947年簽訂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其性質是:
A.國際政治組織 B.國際貿易組織
C.國際貨幣組織 D.國際政治經濟組織
31、20世紀70年代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解體,它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 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動搖 B.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經濟危機
C.美日歐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D.世界經濟力量多極化
32、歐共體的兩大支柱是:
①歐元 ②統一大市場 ③關稅同盟 ④共同的農業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標志著歐洲一體化成為由歐洲公眾參與推動的自下而上的進程的事件是:
A.歐共體的成立 B.《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署
C.歐洲統一大市場建立 D.歐元的誕生
34、歐洲聯盟是:
A.歐洲地區的非政府國際組織 B.歐洲地區的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
C.世界最大的政府間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D.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35、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的區域合作集團是:
A.世界貿易組織 B.北美自由貿易區
C.東南亞國家聯盟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36、北美自由貿易區內,墨西哥出口的產品主要是:
A.技術密集型產品 B.本密集型產品
C.勞動密集型產品 D.知識密集型產品
37、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發達國家盡享全球化「紅利」,廣大發展中國家卻飽受貧困、落後之苦,解決這個問題必須:
A.取消國際不等價交換 B.免除發展中國家外債
C.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D.縮小各國之間的貧富差距
38、自1981年起,中國曾多次獲得世界銀行貸款,用於改造農田和發展教育,這說明:
A.世界銀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B.世界銀行的貸款重點只有發展中國家
C.世界銀行是為協調國際貨幣關系而建立的
D.世界銀行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
39、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趨勢是:
A.經濟全球化 B.區域經濟一體化
C.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 D.強調可持續發展
40、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
A.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B.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C.科學技術發展是其根本動力 D.推動了世界經濟發展,但存在嚴重問題
41、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是:
A.相互對立 B.區域集團化有利於全球化的發展
C.區域集團化即將被全球化取代 D.兩者既有矛盾也相互促進
42、造成古代中國封建社會出現「有力者無田可耕,有田者無力可耕」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貴族、官僚及豪強霸佔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採取不抑兼並的政策 D地權和勞動者的分離
43、請觀察下圖然後判斷這種工具出現的時間:
A:漢朝 B:魏晉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44、下圖是西漢的博山爐,請你仔細觀察此圖然後回答西漢時期出土的青銅器有什麼特點
A:器物造型莊重雄奇 B:紋飾細膩優美
C:工藝精湛處於最高峰 D:廣泛採用鎏金、鑲嵌等裝飾工藝,精美華麗
45、 導致經濟重心南移的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是
A、社會環境穩定 B、自然條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產力大為改觀
46、 「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的是
A、北宋時期江浙地區商品經濟繁榮
B、北宋立國後主要依靠東南的財富力量
C、中唐以後南方農業進入了全面開發期
D、南宋政權重視農業生產,江南經濟超過北方
47、 引進、推廣高產農作物玉米和甘薯所產生的重要影響是①養活了眾多人口 ②經濟作物專業區域擴大 ③直接導致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④提高了農業生產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8、 學習明、清史後,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其中哪一個概括了這一段歷史的全過程
A帝國的彷徨 B、中華的榮耀
C、東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興
49、 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這種布的原料是
A絲 B麻 C棉 D毛
50、 中國封建社會末期「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它造成的後果不包括:( )
A市場狹小 B原料不足
C勞動力缺乏 D資金短缺
51、 洋務運動沒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只重軍事不重經濟 B 沒有興辦真正的資本主義企業
C 沒有觸動封建制度 D沒有大力宣揚西方思想文化
52、 「谷撒地,薯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麼過?」詩中反映的20世紀50年代末的社會現象,造成這一現象主要由於
A.經濟建設缺乏經驗 B.自然災害迅速蔓延
C.「左」傾錯誤嚴重泛濫 D.蘇聯政府背信棄義
53、「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對這句1978年出自安徽鳳陽農民的話,理解正確的有 ①概括了包干到戶的優點 ②表達了對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擁護
③說明聯產承包責任制給農村經濟注入了活力④說明農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54、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A.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B.逐步擴大企業自主權,加強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C.鞏固和完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D.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
55、 引起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強的侵略 ②自然經濟的解體,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有識之士的推動 ④西方文化的影響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56、 新中國出現新生活新風尚的根本原因是
A.經濟的迅速發展 B.人民當家作主
C.蘇聯的援助 D.人們對美的追求
57、 對新航路的開辟起決定性作用的是:
A.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B.歐洲各國社會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識與航海造船術的進步
D.《馬可•波羅游記》對東方探險的激勵
58、 工業革命後社會生產力飛速提高,從本質上說明了:
A.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戰勝封建主義農業文明是一大進步
B.工業革命使工人生產積極性倍增
C.資本主義消滅了阻礙生產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學與生產緊密結合產生成效
59、新航路的開辟,從根本上看是
A.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產物 B.歐洲人對黃金的狂熱追求
C.商業危機的產物 D.人文主義倡導的產物
60、最早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航海家是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侖布 D.麥哲侖
61、新航路開辟後,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了
A.歐洲 B.亞洲 C.地中海 D.大西洋
62、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中,最重要的是
A.促進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B.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C.促進歐洲商業發生重大變化,貿易量大增 D.引起了殖民擴張和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63、從歷史淵源看,真正意義的經濟全球化開始於
A.資本主義萌芽 B.文藝復興運動 C.新航路的開辟 D.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64、假如你生活在15--16世紀的歐洲,下列商品你不能從市場買到?
A.中國的瓷器 B.非洲的象牙 C.美洲的咖啡 D.澳洲的皮革
65、被稱為17世紀歐洲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國 D.荷蘭
66、17世紀中期,英荷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
A.英國頒布<<航海條例>> B.英國海盜搶劫活動
C.荷蘭要擴大北美殖民地 D.英國搶奪荷蘭的海運事業
67、17---18世紀的殖民擴張活動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的主要作用是
A.搶佔了廣大海外市場 B.加速資本原始積累
C.削弱封建貴族勢力 D.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68、 十七世紀對我國進行殖民侵略的國家有 :①英國 ②西班牙 ③葡萄牙 ④荷蘭 ⑤法國
A.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69、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積累了豐厚的資本 B.圈地運動獲得大量勞動力
C.積累了大量技術知識 D.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70、「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並不因此減弱的變革」.恩格斯的這段話是
A.肯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地位 B.贊揚法國大革命的作用
C.譴責英國組織「反法同盟」 D.肯定英國工業革命的歷史地位
71、工業革命密切聯系了世界各地的聯系,媒介是
A.炮艦 B.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C.軍隊 D.物美價廉的商品
72、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
A.電力的廣泛應用 B.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C.化學工業的建立 D.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
73、20世紀初,人類可以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
A.汽車 B.火車 C.輪船 D.飛機
74、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主要是因為
A.資本主義制度廣泛確立 B.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
C.自然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 D.自然科學取得突破性進展
75、世界市場能夠形成,從根本上說是
A.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推動 B. 新的交通工具的發明
C.新的通訊手段的應用 D.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76、西周時諸侯國的國君相對於周王來說應是
A.大宗 B. 小宗 C.關系是相對的 D.不確定
77、「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這則紀功刻石說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統一六國
C.漢武帝開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78、古代中國由貴族政治轉變為官僚統治的重要標志是
A.三公九卿制的形成 B.郡縣制的實行
C.文化專制 D.皇帝制的形成
79、西漢時期,形成「中朝」決策機構的官員包括
①三公 ②尚書令 ③侍中 ④九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0、唐朝草擬政令以及審核政令的機構分別是
A.中書省和門下省 B.門下省和尚書省
C.政事堂和門下省 D.中書省和尚書省
81、中國歷史上延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廢除是在
A. 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2、《清史稿》:「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後百八十年,威命所寄,……蓋隱然執政之府也。」描述的是
A.尚書省 B.中書省 C.內閣 D.軍機處
83、我國古代自秦漢以來政治發展演變的基本趨勢是
①削弱地方加強中央 ②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③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和治理日趨嚴密 ④逐漸強化對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監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我國明清時期消極因素逐漸增大,主要表現在
A.激化了階級矛盾 B.出現了宦官專權的局面
C.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斗爭激烈 D.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85、在封建社會,皇帝與丞相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從漢至元,歷代皇帝曾經採取過的限制相權的措施包括①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參與決策 ②三省長官同為宰相,相互牽制和監督③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設三司使管理財政④設轉運使負責全國漕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86、之所以說梭倫改革將雅典引上了民主軌道,是因為他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平民的民主權利,這些措施包括(1)廢除債務奴隸制(2)設立平民可參與的民眾法庭(3)確立了「陶片放逐法」(4)按財產多少劃分公民的等級
A.(1)(2)(3) B.(1)(2)(4) C.(1)(3)(4) D.(2)(3)(4)
87、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是
A.終身制 B.平等協商,少數服從多數
C.集體領導的任期制和選舉制 D.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
88、西方法律繼承了羅馬法的
①陪審制度 ②律師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訴訟原則 ④自由民主原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9、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國家決策機構是
A.執政官 B.元老院 C.公民大會 D.民眾法庭
90、英國近代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確立的標志是
A.處死了國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國為共和國
C.1688年光榮革命 D.《權利法案》的通過
91、英國君主立憲制下的實際最高行政首長是
A.首相 B.國務卿 C.英王 D.眾議會在野黨領袖
92、下列對英國19世紀中期以後的內閣制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 ②內閣成員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③內閣實際上對國王負責 ④內閣選舉實際上是政黨間的權力角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3、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最高法院可以
A.通過被總統否決的法律 B.宣布總統法令違憲
C.否決國會通過的法律 D.自行任命聯邦法官
94、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下列哪次會議上提出的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5、20世紀80至90年代以來形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不包括 A.歐洲聯盟 B.北美自由貿易區 C.歐洲共同體 D.亞太經合組織
96、1921年蘇俄實施的新經濟政策和新中國過渡時期實施的合理調整資本主義工商業政策都
A.恢復和擴大了資本主義的自由貿易秩序
B.是兩國社會主義經濟政策成熟的基本標志
C.有利於提高社會生產力
D.是兩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長期策略
④ 一道高中世界歷史選擇題。
A說事以法國為首,從經濟角度也說不過去,德國和北歐的實力不可忽視專,當然英國也不屬會同意。
B說的不是那麼絕對,放眼全球來說,國際貿易的結算和國家的GDP表示什麼的都是以本國貨幣和美元來表示的。所以到現在為止你不得不承認美元是全球唯一的通用貨幣。
放過來英語也是一樣道理,國際貿易和契約都是英語來寫。
⑤ 高中歷史,世界歷史,怎麼理解題目和選擇
這一題應該是識記知識點的題目,注意羅馬是推崇法制的,所以選B,這個課本上回應該有!單憑題答面你什麼都看不出來,
附歷史學習一些經驗,我以前回答別人的
1,學習歷史,首先要熟知史實,把握四要素:時間、空間、史實和史論
2,牢記住史由證來,論從史出,決不能憑空發揮自己想像,把答題當作寫作文
3,學會總結課本內容,把課本中的史實濃縮起來,做成一個本子
關於答題
歷史選擇題記住一點,選擇最佳答案,除選項本身不能錯誤外,還要記住所選項不能被已知選項解釋或包含
材料題先看題,這樣便於從材料中快速定位答案,過濾掉無關信息,但注意題目所問內容與材料關聯,不排除出反向材料題(讓你駁斥材料內容的,照抄就是零分了)
問答題和論述題很麻煩,要有綜合分析能力,當沒有頭緒時,可以想出一點寫一點,並由一點往下想,導出第二點,以此類推
⑥ 上海高考歷史選擇題一般多少分總分能超過一百
據我的老師分析,如果你可以拿到六十一二分左右的話,基本就沒有問題了。因為後面的非選擇題,說實話,很多人基本都是維持在45分左右。所以保險起見的話,選擇題一定要認真做,要抓牢。我也是今年高考的,加油哦~
⑦ 一些高中歷史題(世界史)
1.D (B1871年巴黎公社,C《人權宣言》和1791制憲會議頒布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巴黎公社回失敗的原因:沒答有成熟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資本主義還處於上升階段,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時機不成熟)
4.A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根本原因: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端也日益暴露。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
17.貌似沒有一月革命,如果是二月革命就選A,如果是十月革命,選項好像會有點歧義,但是可以選D
18.A (這個書上有)
32.AC (這個書上也有,D資本主義還處於上升階段)
33.BC (書上)
34.A D (會議內容:三個文件、一個政府。①通過《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全部政權轉歸蘇維埃;②通過《和平法令》:締結停戰協定,實現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蘇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③通過《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土地,實現土地國有化,將土地分配給勞動者使用)
35.ABC (ABC都是十月革命的特點,馬克思主義誕生在巴黎公社前)
滿意否?加分吧!!!
⑧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100道選擇題
1、以下法律文書中,產生時間最早的是( )
A、《拿破崙法典》 B、《權利法案》 C、《漢謨拉比法典》 D、《獨立宣言》
2、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所倡導的社會思潮是 ( )
A、民族主義 B、復古主義 C、自由主義 D、人文主義
3、下列領導人中,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是 ( )
1克倫威爾 2華盛頓 3拿破崙 4玻利瓦爾 5林肯
A、24 B、135 C、245 D、12
4、林肯成為美國歷史上受人尊敬和愛戴的總統,主要是因為 ( )
A、他維護了美國統一,解放了黑人奴隸 B、他消除了種族歧視
C、他出生貧寒卻當上了總統 D、他是第一位遇刺身亡的美國總統
5、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俄國是通過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與俄國相似的還有哪個國家?( )
A、英國 B、法國 C、日本 D、美國
6、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利用議會同國王進行斗爭的是( )
1種植園主 2教士 3新貴族 4資產階級
A、12 B、34 C、13 D、24
7、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性質都是( )
A、自上而下的資產階階級革 B、自上而下的地主階級改革
C、自下而上的資產階級改革 D、自下而上的地主階級改革
8、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
A、攻佔巴士底獄 B、頒布《人權宣言》
C、第一共和國成立 D、雅各賓派專政
9、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上述內容應該出自下列哪次事件?( )
A、彼得大帝改革 B、日本明治維新
C、美國南北戰爭 D、俄國1861年改革
10、下列關於日本明治維新和中國戊戌變法共同點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都以失敗而告終 B、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C、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 D、都在文化教育方面採取了重要措施
11、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而產生了一系列的歷史活動,下列與資本主義萌芽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
1新航路的開辟2文藝復興3殖民主義的擴張4美國獨立戰爭
A、1234 B、124 C、134 D、123
12、從美國南方種植園主的角度看,美國內戰發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方工業的發展超過了南方農業的發展
B、南北雙方在奴隸制存廢問題上的矛盾變得日益不可調和
C、南北雙方在西部開發問題上的矛盾日益突出
D、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
13、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這樣,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在這里,「君主立憲制」的含義是 ( )
A、資本主義國家君主權利受憲法限制的君主制
B、資本主義國家君主權利不受憲法限制的君主制
C、資本主義國家由君主制定憲法的君主制
D、資本主義國家根據憲法產生君主的君主制
14、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它最早產生於( )
A、機械製造業 B、采礦冶煉業 C、交通運輸業 D、棉紡織業
15、19世紀中期,美國經過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又一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這里所說的「又一障礙」是指( )
A、西進運動 B、殖民統治 C、保護關稅 D、奴隸制度
16、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
A、巴黎公社成立 B、《國際歌》詞曲的完成
C、《共產黨宣言》發表 D、十月革命的勝利
17、下列各項中不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性質的是( )
A、美國內戰 B、洋務運動
C、日本明治維新 D、俄國1861年改革
18、日本是近代亞洲唯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國家,它之所以避免了類似其他亞洲國家的厄運,是因為它成功地實施了( )
A、大化改新 B、明治維新
C、天皇專制 D、幕府將軍的統治
19、1992年,一支船隊為紀念某航海家開辟新航路五百周年,從西班牙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西印度群島。這條航線當年是由哪一位航海家開辟的?( )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
20、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為了紀念他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國家是:( )
A、巴西 B、阿根廷 C、玻利維亞 D、委內瑞拉
21、美國獨立戰爭和美國內戰的相同點是:( )
A、贏得了民族獨立 B、維護了國家統一
C、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 D、解除了種族壓迫和歧視
2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
A、 俄國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
B、 林肯的偉大貢獻在於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
C、 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
D、 英國是18世紀中期世界上最大的殖民主義國家
23、下列哪一觀點不符合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 )
A、人是罪惡、卑微、消極的存在,只有上帝是完美的
B、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於自己
C、神聖的種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個人身上
D、真正的高貴並非天生的,而是自為的
24、在穆罕默德統一阿拉伯半島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
A、佛教 B、猶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25、下列航海家中,到達過太平洋的是( )
A、迪亞士 B、達·伽馬 C、麥哲倫 D、哥倫布
26、公元7世紀時,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次改革仿效的是( )
A、中國隋唐制度 B、中國明清制度 C、希臘共和制度 D、羅馬元首制度
27、林肯說:「一個婦人寫了一本小冊子,結果引起了一場戰爭。」這個婦人就是斯托夫人,這本小冊子就是《黑奴籲天錄》(又譯為《湯姆叔叔的小屋》),這場戰爭就是( )
A、美國獨立戰爭 B、美西戰爭 C、美國南北戰爭 D、朝鮮戰爭
1. 拉丁美洲革命前夕,大大鼓舞拉美人民的歷史事件是
A.歐洲啟蒙運動 B.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C.美國獨立戰爭 D.法國大革命
2.新航路開辟以後,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在
A.紅海沿岸 B.義大利半島 C.地中海沿岸 D.大西洋沿岸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領導階級是
①種植園主 ②教士 ③新貴族 ④資產階級
A.①② B. ③④ . C.①③. D.②③
4.在下列國家中,資本主義制度不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的方式確立的有
①英國 ②俄國 ③日本 ④美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③
5、標志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事件是
A.第一屆大陸會議召開 B.波士頓傾茶事件
C.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 D.萊剋星頓槍聲
6、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叱吒風雲的將軍,並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是
A.拿破崙 B.克倫威爾 C.俾斯麥 D.羅伯斯庇爾
7.下列內容屬於1787年美國憲法的是
①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②美國實行總統制③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④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右圖中所展示的事件掀起了法國
大革命序幕,該事件是
A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B.吉侖特派掌握政權
C.資產階級掌握政權
D.雅各賓派專政建立
9.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開國元勛」和「黑奴解放者的總統分別是
A .華盛頓 羅斯福 B.華盛頓 林肯
C.林肯 羅斯福 D.羅斯福 杜魯門
10.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國政府頒布的文件是
A《民法典》 B.《宅地法》 C.《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解放奴隸宣言》
11. 美國的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對美國歷史最重要的影響是:
A.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B.徹底廢除了奴隸制
C.美國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和發展 D.促使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12.被馬克思痛斥 「丟掉了最後一點恥辱心和良心」的殖民暴行是
A.赤裸裸的暴力搶劫 B.販賣黑人奴隸
C.種族滅絕政策 D.不等價交換
13.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強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是在
A.17世紀後半期 B. 18世紀後半期 C .19世紀後半期 D .20世紀後半期
14. 「美國南北戰爭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這一障礙是
A. 種族歧視政策 B.奴隸制度 C.封建統治 D.國家分裂
15. 19世紀以前,在拉丁美洲建立最廣大的殖民地的國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國 D.法國
16. 明治元勛大久保利通說:「大凡國之強弱,決定於人民之貧富,人民之貧富決定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又起因於是否鼓勵人民之工業」這段話體現的治國思想是:
A.學習西方 B.鼓勵人民富起來 C.工業立國 D.對外掠奪
17. 如果給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畫像,可以選擇的歷史情景是
A.他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B.他指揮薩拉托加戰斗
C.他簽署頒布《民法典》 D.他率領議會軍擊潰查理一世王軍
18. 右邊地圖展示的是世界近代史
中的哪一歷史事件?
A.三角貿易
B.對外貿易
C.等價貿易
D.對等貿易
19.最能體現明治維新性質的改革措施是
A.廢藩置縣 B.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C.提倡「文明開化 D.努力發展近代教育
20. 下列革命具有雙重革命性質的是
A .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 .美國獨立戰爭
C .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D .美國南北戰爭
21.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前提是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大名態度的轉變
C.幕府統治被推翻 D.武士階層的參加
22.進入「電氣時代」,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領先一步的是
A.美國 德國 B.英國 美國 C.英國 法國 D.法國 德國
23. 英國殖民者掠奪來的巨額財富主要用於
A.發動便略戰爭 B.發展國內資本主義工業
C.在海外投資貿易 D.供封建統治階級享樂
24. 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被送上斷頭台的封建君主是
A.詹姆士一世 查理一世 B.詹姆士二世 查理二世
C.路易十六 查理二世 D.查理一世 路易十六
25.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能源是
A.煤炭 B.太陽能 C.核能 D.電力
26.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並身體力行的是 A.達爾文 B.愛因斯坦 C.愛迪生 D.比爾·蓋茨
27.最先進行黑奴貿易的是
A.英國 B.法國 C.葡萄牙 D.西班牙
28. 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是
A.伊達爾哥 B玻利瓦爾 C.聖馬丁 D.查巴塔
29.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傑出的女英雄是
A.孟買女王 B.德里女王 C.孟加拉女王 D.章西女王
30.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
A.工人運動在歐洲蓬勃興起 B.馬克思和恩格斯開始了長期的合作
C.《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D.共產主義同盟的成立
31.之所以說俄國1861年改革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其主要依據是:
A.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B.廢除了封建農奴制
C.推動了學校教育,符合近代化趨勢 D.加強了沙皇的專制權力
32.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是
A.共產主義者同盟 B.第一國際 C. 俄國蘇維埃政權 D.巴黎公社
33. 世界第一次群眾性、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是
A.法國里昂工人第一次起義 B.法國里昂工人第二次起義
C.英國的憲章運動 D.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34. 右圖反映的是
A. 哈格里夫斯和他發明的水利紡紗機
B.瓦特和他發明的蒸氣機
C.富爾敦和他發明的水力織布機
D.瓦特和他發明的珍妮紡紗機
35. 首先打開日本大門的是
A.美國 B.德國
C.英國 D.日本.
1、金字塔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它位於:( )
A. 尼羅河流域 B. 兩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黃河流域
2、羅馬帝國的建立者是:( )
A. 亞歷山大 B. 漢謨拉比 C. 屋大維 D. 阿育王
3、以下法律文書中,產生時間最早的是( )
A.《人權宣言》 B.《權利法案》 C.《漢謨拉比法典》 D.《獨立宣言》
4、 古代兩河流域的人們創制的文字(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金文
5、佛教的教義最有利於下面哪個等級( )
A.婆羅門 B.剎帝利 C.吠舍 D.首陀羅
6、恩格斯稱下列那位是「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 )
A.達·芬奇 B.拉斐爾 C.但丁 D.布魯諾
7、下列領導人中,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是 ( )
①克倫威爾 ②華盛頓 ③拿破崙 ④玻利瓦爾 ⑤林肯
A.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
8、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麥加清真寺的所在地( )
A.沙烏地阿拉伯 B.伊郎 C.伊拉克 D.黎巴嫩
9、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所倡導的社會思潮是 ( )
A.民族主義 B.復古主義 C.自由主義 D.人文主義
10、要探究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確立之初的情況,下列哪一文獻最值得參考( )
A.《人權宣言》 B.《拿破崙法典》 C.《獨立宣言》 D.《權利法案》
11、世界上的三大宗教都產生在( )哪個洲?
A. 南美洲 B.非洲 C.歐洲 D. 亞洲
12、下列關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都處死過國王 ②都成立過共和國
③都打敗了外國軍隊的進攻 ④都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有這樣一幅世界著名油畫,畫中婦女溫柔、典雅,面帶微笑,那「神秘的微笑」給人們以無限豐富的聯想。這幅名畫是( )
A.《神曲》 B.《蒙娜麗莎》 C.《哈姆雷特》 D.《最後的晚餐》
14、法國大革命中,明確規定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的法律文獻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權利法案》 C.《獨立宣言》 D.《人權宣言》
15、歐洲殖民者在販賣黑人奴隸的過程中形成「三角貿易」,其主要經營者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法國 D.英國
16. 玻利瓦爾被譽為「拉美的解放者」。為了紀念他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國家是:( )
A.巴西 B.阿根廷 C.玻利維亞 D.委內瑞拉
17、發生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通過《人權宣言》 ②攻佔巴士底獄 ③建立共和國 ④雅各賓派專政
A. ①③④②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18、「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40多次勝仗;滑鐵盧戰役抹去了關於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們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文中的「我」是( )
A、克倫威爾 B、華盛頓 C、羅伯斯庇爾 D、拿破崙
19、被稱為「英國王冠上的寶珠「的殖民地國家是( )
A.北美13洲 B. .印度 C.加拿大 D 塞內加爾
20、下列有關日本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日本大改新是參照中國宋朝封建制度進行的改革
B. 5世紀大和統一日本,最高統治者稱天王,後稱天皇
C. 12世紀,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D. 幕府統治時期,天皇成為傀儡,將軍掌握實權
⑨ 高中歷史請問下題關於世界歷史的題目怎麼做
選b答案,12銅表法是羅馬法治建設的第一步,也就是說有了12銅表法,羅馬的權利才有了規范,貴族專權的格局才逐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