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
中國漢字的前身是商朝時期發明的甲骨文。商朝距離今天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甲骨文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意味著漢字的歷史也有三千多年了。
Ⅱ 中國書法有幾千年歷史
中國書法有五六年千的歷史了
Ⅲ 中國書畫的歷史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廣袤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多萬年的大溪人已堅實的邁開了中國歷史的步伐。幾百萬年來,我們的祖先在中國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艱苦奮斗,前赴後繼,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與文化。現在人類學、考古學以無比豐富的成果證明,中國文明早已不能僅用「上下五千年」來概括了。中國文明遠比五千年悠久得多。我國現在已知的最早的陶器,就誕生於距今八千多年的的河北、河南、江西眾多原始文化中。代表著人類文化叫高級形態的文字、繪畫、雕刻等藝術,有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和研究無可辯駁的證明,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以及大量早期岩畫即已誕生,在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得到發展,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經成熟。
所以,將我國書畫發展概括、中國書畫史,必從六千多年前講起。漫漫歷史長河,淵源流長,我國古往今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有關書畫史志的文獻,車載斗量,難以計數,僅現在讀者們較易見到的近代學者所著中國書法史、中國繪畫史之類的著作,亦不勝枚舉,且大多數為數十萬計上百萬言的「大部頭」。
如前所述,中國文字產生於六千年前。那時,仰韶文化的人們已在陶器上刻劃文字,是為「書」。既有文字刻寫,就已有一定的「點橫撇捺」之幸運頓挫的方法藝術,是為「法」。書法之藝術,從誕生起。各種彩陶文化的精美繪畫,眾多的岩畫,已用當時的藝術觀點,記敘了我們祖先的生產、生活、思想、情感,繪畫已經趨於成熟。我們講求中國書畫史,本應從這里開篇。但這樣講來,一是時間跨度太長,即使略而又略的講下了,也萬言難止,非所能容許。二是這些資料史實,需要我們來鑒定的彩陶繪畫、岩畫難得進入尋常讀者家和文物市場。
為了便於敘述,書與畫分開介紹。先講書法。我國文字發展到商代,以甲骨文為代表,即已相當成熟了,完全具備了漢字形、音、義諸要素,龜甲獸骨上那些細小剛健文字,就是當時的書法作品。大批從事巫術占卜的知識分子—貞人,就是那時的書法家,有許多還留下了姓名。上周時期我國的奴隸制經濟文化得到空前的發展,文字及書法亦進入一個新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刻寫、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即所謂「金文」,書體是大篆,古拙蒼勁,氣勢雄渾。這種書體,至今還為書法愛好者所鍾愛,不少書家還竭力追慕臨學,亦饒有情趣。秦漢時代,以小篆和隸書的形成最為重要。小篆相傳為秦相李斯所創,實際上是秦代為了統一文字達到「書同文」,將商周以來的各國流行之不同體式的大篆加以改造去取而成。小篆較大篆筆畫簡約,筆法自如,書法仍具蒼勁雄渾之美。相傳撰寫小篆的書法家有李斯、趙高等。隸書也產生於秦代,相傳為獄吏程邈所創,亦是將大篆增減損益而成,便於人們易學易寫快寫。隸書字體規整,筆劃點捺橫豎分明,工穩沉靜,歷代至今不少書家功隸書者眾,是書法藝術中一個重要的種類。漢代還有一種「解散隸體」草草而成字體,即漢代古草(草書之初始者,又稱章草),不過遠不如小篆隸書重要。
到後來,把寫字這件事,不單是作為記事行文的工具,而當成了一門藝術潛心研究,經年累月揮毫不輟,又上升為哲理進行探討,有一大批把字寫得來極具時代精神和個人品格,又具形神兼備的藝術品質,可稱為「書法」作品的,當代魏晉時期。所以有人說危機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書法藝術首次成熟的時期,更有人說它是我國書法藝術的「鼎盛時代」。這時期書法藝術的顯著特色,一是書體有了很大變化,逐步從篆、隸、章草中脫變出來,形成了真書、行書、今草書。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到這一時期,真、草、篆、隸、行五種書體已經全部具備。此後時代各領風騷的書法大師,均是在此五種書體上發揮而已。特色之二是這一時期,產生了一大批書藝超群,其書法作品千百年來一直為學書者楷模範本的大書法家,如三國時期的鍾繇、皇象,兩晉時期的衛夫人,東晉時的陸機,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王珣,南朝的羊欣、王僧虔等等。王羲之的成就、名望尤其突出,被稱為我國書法藝術的聖人即「書聖」。他的書法作品中,唐代初年即已珍貴若拱璧,太宗李世民生前大力搜求,死後竟將王書《蘭亭序》殉葬。王羲之《蘭亭序》唐代大書法家幾乎都有臨本。北宋晚期宣和內府所藏臨本即有243件之多,可見世人珍愛之深。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書法藝術理論業已形成體系,出現了一批書法理論家和書學著作。如西晉衛恆的《四體書勢》,南宋梁代虞龢的《論書表》,售肩吾的《書品論》,袁昂的《古今書評》,梁武帝蕭衍與陶弘景的《論書啟》。《論書啟》是陶弘景宇梁武帝君臣之間就書法藝術問題的奏摺、批答,由後人匯編而成的書法論著,從中可見當時書法風氣之盛。
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的巨大成就,還體現在這時期留給我們一大批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珍品,許多皆為我國藝術瑰寶,價值連城。茲列其重者略舉如下:
鍾繇《賀克捷表》(唐代拓本),《薦季直表》,《墓田丙舍帖》、《力命帖》、《還示帖》、《調元帖》等,均為拓本或後人摹寫本。鍾氏真跡,早在南朝已渺難尋覓了。
皇象《天發神苙碑》、《谷朗碑》,摹本《急就章》等。
陸機的《平復帖》、《望想貼》,均為墨跡。
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以敘及,均為唐宋名家摹本或勾填本。然個大名家摹本,書法藝術本身藻麗多姿,極為珍貴。《快雪時晴帖》(唐人勾填本),《行書千字文》(有人認為乃唐人集王羲之之字本),《萬歲通天帖》等。
王獻之《鴨頭九帖》(真偽無定論)、《中秋帖》(宋代米芾臨摹)、《二十九日帖》。
王珣《伯遠帖》真跡,任晉代書法作品中唯一一件無爭論的晉人真跡。
具陳重遠著《古玩指南與鑒賞》記,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這兩件國寶,為現存僅有的兩件晉人墨跡,宋以來一直收藏宮中,清末流入民間,明國初被古玩店學徒出身的袁世凱大總管郭世五收購,抗戰勝利後,曾一度落入宋子文之手。後因朱敏該國民主人士張伯駒在報上揭露此事,宋只得將其退還郭世後人。其後於50年代初,被人典當給香港一家英國銀行。張伯駒激昂此事報告給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十分重視保護文物,迅速派專人赴香港在典當期滿前,用重金將兩件國贖回。
唐代是我國封建政治經濟和文化得到巨大發展的時代,文化藝術中的詩歌、繪畫、書法、音樂、舞蹈,均放射出輝煌的光彩。書法藝術在唐代發展到又一個高峰,主要特點是真、草、隸、篆、行個體書法均得到發展,又以行書與草書取得的成就特別巨大,影響我國書法藝術極為深遠;各種書體都涌現了一大批名家高手,他們的書法作品無論碑帖均有無可爭議的真跡傳世,極大地豐富了我國書法藝術寶庫;各種書體的體書風格,體現出「盛唐氣象」。「真書書家大多脫胎於王羲之,但又秉承魏晉以來墨跡與碑版的雙重傳統,漸從蕭散妍麗的王家書派中脫穎而出,風格轉呈嚴謹雄勁,法度森嚴。行草書家,特別是草書家亦漸有步大、小王(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而趨於飛動縱逸。雖篆書無多大發展,亦能述秦漢遺法,星辰或嚴謹緊勁,或遒勁圓活的新風」。楊仁愷先生主編的《中國書畫》中這段話,較好的概括了唐代書法藝術的特點。
隋唐五代主要書家和重要碑帖墨跡有
隋代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藏日本小川簡齋家。
唐代歐陽詢的隸書《宗聖觀記》,真書《化度寺衪禪師舍利塔銘》,真書《九成宮醴泉銘》等碑刻;墨跡有草書《千字文》,行書《千字文》和《史事帖》。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宋元重刻),《汝南公主墓誌銘》等。褚遂良的《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雁塔省教序》、《房玄齡碑》、《通州聖教序》等碑刻,還有傳世墨跡《枯樹賦》、《倪寬贊》等,多為後人所作。薛稷的《信行禪師碑》等,以上四人,號稱「歐、虞、褚、薛初唐四大家」。
唐代最著名的草書書法家有張旭和懷素。張旭的代表作為傳世墨跡《古詩四貼》。懷素流傳下來的作品較多,著名的墨跡有《自敘帖》、《苦蘆帖》、《小千字文》等。
真書在唐代得到空前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對後世真書發展影響特別巨大,尤其初學書法的人,必從真書學起,而學真書必臨習「顏、柳」。顏即顏真卿,其存世主要作品有碑刻《多寶塔感應碑》、《東方畫贊碑》、《郭家廟碑》,《麻姑仙壇記》、《中心頌》、《元次山碑》、《送璟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墨跡《自告身書》,《竹山堂聯句》等。柳公權的碑刻主要有《金剛經》、《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及《李晟碑》等。傳世墨跡有《蒙招貼》歷代有名。
唐、五代著名書法家和他們的書作名品還有很多,如孫過庭及其《書譜》,陸柬之及其《陸機文賦》,鍾紹京及其《轉輪王經》,李邕及其《雲麾將軍碑》,徐浩及其《不空和尚碑》,賀知章及其《孝經》,李陽冰及其《城隍廟碑》,史惟及其《大智禪師碑》,蔡友鄰及其《尉遲回廟碑》,韓擇木及其《告華獄文》。
宋代社會城市經濟發達,士人階級隊伍龐大,文化藝術十分繁榮,抒發竟有一些帝王後妃倡導乃至身體力行(如北宋太宗趙光義、徽宗趙佶,南宋高宗趙構,北宋仁宗曹皇後,南宋寧宗楊皇後等,尤趙佶的瘦金體獨具特色,造詣很高,對元明清書法有一定的影響)教隋唐五代有新的發展。由於社會文化發展的特點,宋代書法藝術,真、草、隸、篆、行五體書中,真書、篆書成就不大,草書、隸書較前人亦少有較大發展。宋代書法藝術成就最為突出者,是以「宋四家」即「蘇黃米蔡」為代表的行書。宋代行書,不僅突破「二王」風格,亦越出唐代「顏柳」規范,形成一種瀟灑縱逸、輕快活潑,恣肆放達,以意為書的全新書風,可稱為書法藝術中的「行書豪放派」,對清以至近現代書壇影響極為深遠。
「宋四家」中的蘇即著名文學家蘇軾,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行書《黃州寒食詩》,《洞庭春色賦》,楷書《赤壁賦》等。黃即黃庭堅,代表作品有《草書諸座上貼》,行書《松風閣詩》、《詩送四十九侄貼》等。米即米芾,更是一位留下大量墨寶的書法大家,其代表作品有行書《苕溪貼》,《向太後輓詞》,《行書三紮》、《蜀素帖》等等。蔡,從書法藝術功力上講,應為蔡京,因他為惡名昭著的佞臣,人品為世人不齒,而以北宋名臣蔡襄代之。其代表作品有行書《自書詩卷》,行書《南都貼》、《十紮卷》等。這里所列,僅是他們流傳至今的大量墨寶中的點滴。由於它們均善書而又勤奮,當時之時名氣已經很大,一些人有四海為官,時人求其書作者眾,請其書寫碑石者亦多,故他們的書法作品的墨跡碑刻相當豐富,全國許多地方都可見到,國外一些大博物館也有收藏。
宋代文風很盛,士人物不能書,且書法藝術水平均很見功力,即使當時一些無名小卒縮寫應酬文字,其書法藝術水平,即可令今天一些剛學了幾年字能塗鴉幾筆便自命不凡的「書法家」們汗顏。宋代那些明載青史的書法家的成就更應一提。李建中及其《行書同年貼》、《土母貼》,歐陽修及其《行書愛貼》、《自書詩》,文彥博及其《行書三紮卷》,司馬光及其《中和貼》,范仲淹及其《行書二扎》,《道服贊》,陸游及其《自書詩卷》朱熹及其《行草書詩扎》,魏了翁及其《文向貼》,文天祥及其《謝諸無座右辭》,等等。這些人雖然素以文章氣節或高官經世重於世,其書法藝術也是造詣很高,其書法作品無不珍同拱璧。
宋代書法留給後世的還有一項重要遺產,就是宋代官私所刻的各種帖書。前文已述,宋代文風盛,帝王後妃喜愛書法者眾,他們的愛好影響士大夫,進而形成全社會的時尚。從太宗趙光義集古聖賢書法名家墨跡刻成《淳化閣帖》始,整個宋代公私刻帖不斷,最著名的有徽宗趙佶臨刻《大觀帖》,米芾刻《寶晉齋法帖》,。由於宋代以來歷史變遷,這次峨帖本千餘年天災人禍,損失幾盡,殘存的原刻拓本以稀少如鳳毛麟角。
宋代書法藝術不如晉唐那樣光耀奪目已如上述。到南宋時法藝術更不引人注目,顯一種衰退之勢,沒有產生如蘇黃米蔡那樣的能彪炳書史的大書法家。我國書法藝術大展到了元代,又才有所起色。以趙孟頫、鮮於樞等為代表的元代書法家,對晉唐書法進行認真嚴肅的研究,艱苦的探索,竭力追摹晉、唐志書法藝術傳統,形成了自己的時代風格。不過由於元代歷史不長,統治者的文化倡導不如唐宋,所以書法成就不及唐宋巨大,書體以行、楷書、草書有較大發展,水平亦高。
趙孟頫是元代最有影響的的書法家,其書法以行楷為主,亦有部分草書,代表作有:楷書《丹巴碑》、《神福觀記》,行書《洛神賦》,《前、後赤壁賦》,草書《千字文》,等等。趙孟頫的書法在我國書法師商承前啟後,對明清書壇影響巨大,名望極高追隨者眾。
鮮於樞時名僅次於趙孟頫的元代書法家,亦以行書,楷書為主,草書也精。主要作品有:楷書《老枝道德經》卷,行草書《王荊公雜詩》卷,楷書《御史箴》卷,《草書千字文》卷,等等。元代其他重要書法家還有:鄧文原,其代表作章草書《急就章》卷等;康里夔夔及其草書《顏魯公述張旭法記》、《漁父辭》等;張雨及其《唐人絕句》等,郭昪及其行書《詠青玉荷盤詩》卷,楊維楨及其行書《鬻字窩銘》軸、草書《夢游海棠城詩》,吳睿及其《離騷經、千字文》全卷,以及大批能畫亦善書而以畫名重的藝術家,如王蒙、倪瓚、黃公望、吳鎮所謂「元四家」等等。
明代的書法藝術,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真、草、隸、篆、行個體均有一定成就。從風格流派講,上學魏晉碑體、二王、顏柳,幾近學謙超長孟頫的都有,形成一些藝術流派。大畫家又是書法家的現象,比元朝更盛。明代書壇也出了一些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有成就的書法家,更留下遠較前代豐富的書法藝術珍品。
同前代不同的是,明代書法藝術的發展,階段性較鮮明,各種書體各有自身的發展脈絡和傑出代表。
明代前期的書法,以真書的成就最大,其次為草書,代表人物有所謂三宋(宋克、宋廣、宋璲)和二沈(沈度、沈粲),以宋克名望最大。這時的真書,有一種圓潤平生,主要流行在翰林、中書舍人中,多用作奏章、行文中的書法,稱為「台閣體」,由於皇室提倡,盛行一時,並影響到整個清代書壇。其代表人物是沈度、姜立綱等人。這時期的草書也各有成就,以宋廣、解縉為代表。
明代中期書法,以行書成就較大,楷書以承前期余勢,有些發展,主要是矯正了曾經盛行的'「台閣體」那種比較呆滯的書法。行、楷書的代表人物有祝允明、文徵明、王寵、陳道復,以沈周、唐寅等。他們都是聲名赫赫的大畫家,又是卓有成就的書法家。我國書畫藝術本來同出一源,許多理論、方法相同,藝術規律一致,所以從來習畫者大多善書,習書法者又有不少能畫。在他們那裡,書畫集於一身了。也因如此,人們在討論書、畫,往往同時進行,各種辭書介紹人物技藝等,也書畫並稱。此期草書亦有成就,風格狂縱,以張弼、張俊、祝允明為代表。
明代晚起書法,以出現了多種書體各領風騷,均有重大成就又有傑出代表書家這種現象為特點.行書楷書以董其昌為代表,草書以刑侗、傅山、為代表,篆書以趙宦光為代表。還有張瑞圖的行草書,倪元路、黃道周似草似隸的隸書等等,以董其昌的影響最大。
明代書法家數量眾多,出前文一提到的一些流派及時代的著名這而外,還應提到的書法家有:錢溥、錢博、陳獻章、程南雲、李東陽、吳寬、文彭、徐謂、米萬鍾等。由於明朝較今較近,才不過五六百年,傳世書法作品很豐富,不勝枚舉,只能從略了。
清代是具現代最近的一個封建時代,清末具近不到百年,其書法藝術對今天的人說來,不很算古,流傳至今的情人書法作品,易於尋覓。清代書法的重要特徵是:中期以前帖字占優,中晚期碑學流行,書法藝術有重振雄風之勢,涌現了一大批名垂書史的書法家。如清初的傅山、朱耷(八大山人)、石濤等人的縱逸狂放的草書或行草書,極有時代烙印,極有個性。
乾隆、嘉慶時期,因乾隆帝的影響,趙書書法有一度成為官僚士大夫臨摹的樣本,其主要代表又張照、董皓、汪由敦等。此時除趙字外,以「鍾王」、「顏柳」、「蘇米」為師者也大有人在,如翁方綱、劉墉、鐵寶、梁同文、王文治、錢澧、姚鼐等等。更有世稱「揚州八怪」的一筆書畫家,不滿當時統治書壇的趙、董貼學,大膽創新,寫出有個性,有新意的書法作品。如黃慎的草書,汪士慎的隸書、鄭板橋的「六分半書」、金農的「漆書」。
從清初傅山開始「反貼倡碑」,直到清中葉嘉慶時碑學芳形成陣勢,晚清書法更是碑學的天下,一大批書法家,從傳世碑帖和新出土的漢碑版書中汲取營養,書法藝術日已精進,書壇逐漸充滿活力。這是其重要的書法家有:鄧石如、伊秉綬、丁敬、黃易、桂馥、陳鴻壽、包世臣、何紹基、趙之謙、吳熙載、吳昌碩等等。特別要提到的是鄧石如,他真、草、隸、篆無不精絕,書法藝術成就,人稱「清代第一」。何紹基、趙之謙也是清代書壇很有地位的書法大師。
Ⅳ 對於中國的漢字經過六千多年的歷史我們有怎樣的責任
字太多了,都認識,實在是太沉重的壓力。
認全,已經不可能了。
應該簡化。
Ⅳ 現代中國漢字已經有了多少年的歷史了
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 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7762年(±128年)歷史;還有七千年前的 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庄橋墳遺址文字、 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夏墟的水書。
早期的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漢字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楷書、 草書、 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古文字階段的漢字,漢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
戰國文字:「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疇異畝,車塗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秦國文字是漢字發展的主流。六國文字,地域差異大,不反映漢字發展軌跡,是支流。
Ⅵ 中國書法的發展史
不知何時,在學書法的很多人眼中總有一種這樣的看法,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其實產生這種說法的原因有二,其一,入門便是以楷書入門,不同其他書體。其二,是對書法筆法的演變過程不了解。
其實書法的基礎是筆法,篆隸有篆隸之筆法,行草有行草之筆法,唐楷有唐楷之筆法,晉楷有晉楷之筆法,魏碑有魏碑之筆法,當你掌握了一門書體的筆法並且能熟練應用其結字規律的時候,才說明具備了這種書體的基礎。
將楷書練得好,並不意味著就具備了書寫其他書體的基礎,所以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在很多人的眼中,楷書僅限於唐楷,其實楷書豈止有唐楷而已?
楷書基本可以分為三個方向:
晉楷、魏碑、唐楷晉楷這三種楷書筆法不同,流變也不同,風格也大相異趣。
首先楷書的產生,是源於隸書的快寫,將筆畫中的波碟變為了平直的筆畫,將轉折處的圓筆變為了方筆。
元和之後,以沈傳師、柳公權為代表的痩勁風貌取代了顏魯公的豐腴之貌,從而又是一變。
認清了楷書這樣的流變,明白了筆法的流變的過程,也許就不會有人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樣的話了。
Ⅶ 中國書法歷史有幾年
中國書法史抄有兩千年二襲百多年的歷史了。
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就開啟了中國書法的歷史。秦始皇這個時代,中國的文字是比較混亂的,原來的六國各有各的書寫風格。
但是,規范的字,仍然是篆書,這種篆書,也叫大篆,是有一別於我們後來發現的甲骨文的周代文字體系。但是,由於春秋戰國時期長達400多年的諸侯獨立,各國的文字也有一些自己的特點。
不少字已經與原來的西周文字差別很大。 秦始皇統一中國,當然面臨著文字統一問題,所以,頒布命令,由丞相李斯主持了對國家規範文字的統一。
(7)中國書畫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距今八千多年前,黃河流域出現了磁山、斐李崗文化,在斐李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較多的類文字元號,這種符號,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功能的混沌結合,這些雖非現人能識別的漢字,但確是漢字的雛形。
緊接著距今約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遺址,出土了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畫的彩陶。這些符號已區別於花紋圖案,把漢文字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了一步。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二里頭文化考古發掘中發現有刻畫記號的陶片,其記號共有二十四種,有的類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單個獨立的字。
Ⅷ 畫畫有幾千年歷史
半坡人的人面魚身彩陶,有六七千年的歷史啦!
Ⅸ 中國書畫的發展
中國書畫發展概況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廣袤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00多萬年的大溪人已堅實的邁開了中國歷史的步伐。幾百萬年來,我們的祖先在中國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艱苦奮斗,前赴後繼,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與文化。現在人類學、考古學以無比豐富的成果證明,中國文明早已不能僅用「上下五千年」來概括了。中國文明遠比五千年悠久得多。我國現在已知的最早的陶器,就誕生於距今八千多年的的河北、河南、江西眾多原始文化中。代表著人類文化叫高級形態的文字、繪畫、雕刻等藝術,有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和研究無可辯駁的證明,早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以及大量早期岩畫即已誕生,在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得到發展,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經成熟。
所以,將我國書畫發展概括、中國書畫史,必從六千多年前講起。漫漫歷史長河,淵源流長,我國古往今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有關書畫史志的文獻,車載斗量,難以計數,僅現在讀者們較易見到的近代學者所著中國書法史、中國繪畫史之類的著作,亦不勝枚舉,且大多數為數十萬計上百萬言的「大部頭」。
如前所述,中國文字產生於六千年前。那時,仰韶文化的人們已在陶器上刻劃文字,是為「書」。既有文字刻寫,就已有一定的「點橫撇捺」之幸運頓挫的方法藝術,是為「法」。書法之藝術,從誕生起。各種彩陶文化的精美繪畫,眾多的岩畫,已用當時的藝術觀點,記敘了我們祖先的生產、生活、思想、情感,繪畫已經趨於成熟。我們講求中國書畫史,本應從這里開篇。但這樣講來,一是時間跨度太長,即使略而又略的講下了,也萬言難止,非所能容許。二是這些資料史實,需要我們來鑒定的彩陶繪畫、岩畫難得進入尋常讀者家和文物市場。
為了便於敘述,書與畫分開介紹。先講書法。我國文字發展到商代,以甲骨文為代表,即已相當成熟了,完全具備了漢字形、音、義諸要素,龜甲獸骨上那些細小剛健文字,就是當時的書法作品。大批從事巫術占卜的知識分子—貞人,就是那時的書法家,有許多還留下了姓名。上周時期我國的奴隸制經濟文化得到空前的發展,文字及書法亦進入一個新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刻寫、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即所謂「金文」,書體是大篆,古拙蒼勁,氣勢雄渾。這種書體,至今還為書法愛好者所鍾愛,不少書家還竭力追慕臨學,亦饒有情趣。秦漢時代,以小篆和隸書的形成最為重要。小篆相傳為秦相李斯所創,實際上是秦代為了統一文字達到「書同文」,將商周以來的各國流行之不同體式的大篆加以改造去取而成。小篆較大篆筆畫簡約,筆法自如,書法仍具蒼勁雄渾之美。相傳撰寫小篆的書法家有李斯、趙高等。隸書也產生於秦代,相傳為獄吏程邈所創,亦是將大篆增減損益而成,便於人們易學易寫快寫。隸書字體規整,筆劃點捺橫豎分明,工穩沉靜,歷代至今不少書家功隸書者眾,是書法藝術中一個重要的種類。漢代還有一種「解散隸體」草草而成字體,即漢代古草(草書之初始者,又稱章草),不過遠不如小篆隸書重要。
到後來,把寫字這件事,不單是作為記事行文的工具,而當成了一門藝術潛心研究,經年累月揮毫不輟,又上升為哲理進行探討,有一大批把字寫得來極具時代精神和個人品格,又具形神兼備的藝術品質,可稱為「書法」作品的,當代魏晉時期。所以有人說危機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書法藝術首次成熟的時期,更有人說它是我國書法藝術的「鼎盛時代」。這時期書法藝術的顯著特色,一是書體有了很大變化,逐步從篆、隸、章草中脫變出來,形成了真書、行書、今草書。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到這一時期,真、草、篆、隸、行五種書體已經全部具備。此後時代各領風騷的書法大師,均是在此五種書體上發揮而已。特色之二是這一時期,產生了一大批書藝超群,其書法作品千百年來一直為學書者楷模範本的大書法家,如三國時期的鍾繇、皇象,兩晉時期的衛夫人,東晉時的陸機,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王珣,南朝的羊欣、王僧虔等等。王羲之的成就、名望尤其突出,被稱為我國書法藝術的聖人即「書聖」。他的書法作品中,唐代初年即已珍貴若拱璧,太宗李世民生前大力搜求,死後竟將王書《蘭亭序》殉葬。王羲之《蘭亭序》唐代大書法家幾乎都有臨本。北宋晚期宣和內府所藏臨本即有243件之多,可見世人珍愛之深。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書法藝術理論業已形成體系,出現了一批書法理論家和書學著作。如西晉衛恆的《四體書勢》,南宋梁代虞龢的《論書表》,售肩吾的《書品論》,袁昂的《古今書評》,梁武帝蕭衍與陶弘景的《論書啟》。《論書啟》是陶弘景宇梁武帝君臣之間就書法藝術問題的奏摺、批答,由後人匯編而成的書法論著,從中可見當時書法風氣之盛。
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的巨大成就,還體現在這時期留給我們一大批舉世無雙的書法藝術珍品,許多皆為我國藝術瑰寶,價值連城。茲列其重者略舉如下:
鍾繇《賀克捷表》(唐代拓本),《薦季直表》,《墓田丙舍帖》、《力命帖》、《還示帖》、《調元帖》等,均為拓本或後人摹寫本。鍾氏真跡,早在南朝已渺難尋覓了。
皇象《天發神苙碑》、《谷朗碑》,摹本《急就章》等。
陸機的《平復帖》、《望想貼》,均為墨跡。
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以敘及,均為唐宋名家摹本或勾填本。然個大名家摹本,書法藝術本身藻麗多姿,極為珍貴。《快雪時晴帖》(唐人勾填本),《行書千字文》(有人認為乃唐人集王羲之之字本),《萬歲通天帖》等。
王獻之《鴨頭九帖》(真偽無定論)、《中秋帖》(宋代米芾臨摹)、《二十九日帖》。
王珣《伯遠帖》真跡,任晉代書法作品中唯一一件無爭論的晉人真跡。
具陳重遠著《古玩指南與鑒賞》記,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這兩件國寶,為現存僅有的兩件晉人墨跡,宋以來一直收藏宮中,清末流入民間,明國初被古玩店學徒出身的袁世凱大總管郭世五收購,抗戰勝利後,曾一度落入宋子文之手。後因朱敏該國民主人士張伯駒在報上揭露此事,宋只得將其退還郭世後人。其後於50年代初,被人典當給香港一家英國銀行。張伯駒激昂此事報告給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十分重視保護文物,迅速派專人赴香港在典當期滿前,用重金將兩件國贖回。
唐代是我國封建政治經濟和文化得到巨大發展的時代,文化藝術中的詩歌、繪畫、書法、音樂、舞蹈,均放射出輝煌的光彩。書法藝術在唐代發展到又一個高峰,主要特點是真、草、隸、篆、行個體書法均得到發展,又以行書與草書取得的成就特別巨大,影響我國書法藝術極為深遠;各種書體都涌現了一大批名家高手,他們的書法作品無論碑帖均有無可爭議的真跡傳世,極大地豐富了我國書法藝術寶庫;各種書體的體書風格,體現出「盛唐氣象」。「真書書家大多脫胎於王羲之,但又秉承魏晉以來墨跡與碑版的雙重傳統,漸從蕭散妍麗的王家書派中脫穎而出,風格轉呈嚴謹雄勁,法度森嚴。行草書家,特別是草書家亦漸有步大、小王(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而趨於飛動縱逸。雖篆書無多大發展,亦能述秦漢遺法,星辰或嚴謹緊勁,或遒勁圓活的新風」。楊仁愷先生主編的《中國書畫》中這段話,較好的概括了唐代書法藝術的特點。
隋唐五代主要書家和重要碑帖墨跡有
隋代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藏日本小川簡齋家。
唐代歐陽詢的隸書《宗聖觀記》,真書《化度寺衪禪師舍利塔銘》,真書《九成宮醴泉銘》等碑刻;墨跡有草書《千字文》,行書《千字文》和《史事帖》。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宋元重刻),《汝南公主墓誌銘》等。褚遂良的《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雁塔省教序》、《房玄齡碑》、《通州聖教序》等碑刻,還有傳世墨跡《枯樹賦》、《倪寬贊》等,多為後人所作。薛稷的《信行禪師碑》等,以上四人,號稱「歐、虞、褚、薛初唐四大家」。
唐代最著名的草書書法家有張旭和懷素。張旭的代表作為傳世墨跡《古詩四貼》。懷素流傳下來的作品較多,著名的墨跡有《自敘帖》、《苦蘆帖》、《小千字文》等。
真書在唐代得到空前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對後世真書發展影響特別巨大,尤其初學書法的人,必從真書學起,而學真書必臨習「顏、柳」。顏即顏真卿,其存世主要作品有碑刻《多寶塔感應碑》、《東方畫贊碑》、《郭家廟碑》,《麻姑仙壇記》、《中心頌》、《元次山碑》、《送璟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墨跡《自告身書》,《竹山堂聯句》等。柳公權的碑刻主要有《金剛經》、《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及《李晟碑》等。傳世墨跡有《蒙招貼》歷代有名。
唐、五代著名書法家和他們的書作名品還有很多,如孫過庭及其《書譜》,陸柬之及其《陸機文賦》,鍾紹京及其《轉輪王經》,李邕及其《雲麾將軍碑》,徐浩及其《不空和尚碑》,賀知章及其《孝經》,李陽冰及其《城隍廟碑》,史惟及其《大智禪師碑》,蔡友鄰及其《尉遲回廟碑》,韓擇木及其《告華獄文》。
宋代社會城市經濟發達,士人階級隊伍龐大,文化藝術十分繁榮,抒發竟有一些帝王後妃倡導乃至身體力行(如北宋太宗趙光義、徽宗趙佶,南宋高宗趙構,北宋仁宗曹皇後,南宋寧宗楊皇後等,尤趙佶的瘦金體獨具特色,造詣很高,對元明清書法有一定的影響)教隋唐五代有新的發展。由於社會文化發展的特點,宋代書法藝術,真、草、隸、篆、行五體書中,真書、篆書成就不大,草書、隸書較前人亦少有較大發展。宋代書法藝術成就最為突出者,是以「宋四家」即「蘇黃米蔡」為代表的行書。宋代行書,不僅突破「二王」風格,亦越出唐代「顏柳」規范,形成一種瀟灑縱逸、輕快活潑,恣肆放達,以意為書的全新書風,可稱為書法藝術中的「行書豪放派」,對清以至近現代書壇影響極為深遠。
「宋四家」中的蘇即著名文學家蘇軾,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行書《黃州寒食詩》,《洞庭春色賦》,楷書《赤壁賦》等。黃即黃庭堅,代表作品有《草書諸座上貼》,行書《松風閣詩》、《詩送四十九侄貼》等。米即米芾,更是一位留下大量墨寶的書法大家,其代表作品有行書《苕溪貼》,《向太後輓詞》,《行書三紮》、《蜀素帖》等等。蔡,從書法藝術功力上講,應為蔡京,因他為惡名昭著的佞臣,人品為世人不齒,而以北宋名臣蔡襄代之。其代表作品有行書《自書詩卷》,行書《南都貼》、《十紮卷》等。這里所列,僅是他們流傳至今的大量墨寶中的點滴。由於它們均善書而又勤奮,當時之時名氣已經很大,一些人有四海為官,時人求其書作者眾,請其書寫碑石者亦多,故他們的書法作品的墨跡碑刻相當豐富,全國許多地方都可見到,國外一些大博物館也有收藏。
宋代文風很盛,士人物不能書,且書法藝術水平均很見功力,即使當時一些無名小卒縮寫應酬文字,其書法藝術水平,即可令今天一些剛學了幾年字能塗鴉幾筆便自命不凡的「書法家」們汗顏。宋代那些明載青史的書法家的成就更應一提。李建中及其《行書同年貼》、《土母貼》,歐陽修及其《行書愛貼》、《自書詩》,文彥博及其《行書三紮卷》,司馬光及其《中和貼》,范仲淹及其《行書二扎》,《道服贊》,陸游及其《自書詩卷》朱熹及其《行草書詩扎》,魏了翁及其《文向貼》,文天祥及其《謝諸無座右辭》,等等。這些人雖然素以文章氣節或高官經世重於世,其書法藝術也是造詣很高,其書法作品無不珍同拱璧。
宋代書法留給後世的還有一項重要遺產,就是宋代官私所刻的各種帖書。前文已述,宋代文風盛,帝王後妃喜愛書法者眾,他們的愛好影響士大夫,進而形成全社會的時尚。從太宗趙光義集古聖賢書法名家墨跡刻成《淳化閣帖》始,整個宋代公私刻帖不斷,最著名的有徽宗趙佶臨刻《大觀帖》,米芾刻《寶晉齋法帖》,。由於宋代以來歷史變遷,這次峨帖本千餘年天災人禍,損失幾盡,殘存的原刻拓本以稀少如鳳毛麟角。
宋代書法藝術不如晉唐那樣光耀奪目已如上述。到南宋時法藝術更不引人注目,顯一種衰退之勢,沒有產生如蘇黃米蔡那樣的能彪炳書史的大書法家。我國書法藝術大展到了元代,又才有所起色。以趙孟頫、鮮於樞等為代表的元代書法家,對晉唐書法進行認真嚴肅的研究,艱苦的探索,竭力追摹晉、唐志書法藝術傳統,形成了自己的時代風格。不過由於元代歷史不長,統治者的文化倡導不如唐宋,所以書法成就不及唐宋巨大,書體以行、楷書、草書有較大發展,水平亦高。
趙孟頫是元代最有影響的的書法家,其書法以行楷為主,亦有部分草書,代表作有:楷書《丹巴碑》、《神福觀記》,行書《洛神賦》,《前、後赤壁賦》,草書《千字文》,等等。趙孟頫的書法在我國書法師商承前啟後,對明清書壇影響巨大,名望極高追隨者眾。
鮮於樞時名僅次於趙孟頫的元代書法家,亦以行書,楷書為主,草書也精。主要作品有:楷書《老枝道德經》卷,行草書《王荊公雜詩》卷,楷書《御史箴》卷,《草書千字文》卷,等等。元代其他重要書法家還有:鄧文原,其代表作章草書《急就章》卷等;康里夔夔及其草書《顏魯公述張旭法記》、《漁父辭》等;張雨及其《唐人絕句》等,郭昪及其行書《詠青玉荷盤詩》卷,楊維楨及其行書《鬻字窩銘》軸、草書《夢游海棠城詩》,吳睿及其《離騷經、千字文》全卷,以及大批能畫亦善書而以畫名重的藝術家,如王蒙、倪瓚、黃公望、吳鎮所謂「元四家」等等。
明代的書法藝術,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真、草、隸、篆、行個體均有一定成就。從風格流派講,上學魏晉碑體、二王、顏柳,幾近學謙超長孟頫的都有,形成一些藝術流派。大畫家又是書法家的現象,比元朝更盛。明代書壇也出了一些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有成就的書法家,更留下遠較前代豐富的書法藝術珍品。
同前代不同的是,明代書法藝術的發展,階段性較鮮明,各種書體各有自身的發展脈絡和傑出代表。
明代前期的書法,以真書的成就最大,其次為草書,代表人物有所謂三宋(宋克、宋廣、宋璲)和二沈(沈度、沈粲),以宋克名望最大。這時的真書,有一種圓潤平生,主要流行在翰林、中書舍人中,多用作奏章、行文中的書法,稱為「台閣體」,由於皇室提倡,盛行一時,並影響到整個清代書壇。其代表人物是沈度、姜立綱等人。這時期的草書也各有成就,以宋廣、解縉為代表。
明代中期書法,以行書成就較大,楷書以承前期余勢,有些發展,主要是矯正了曾經盛行的'「台閣體」那種比較呆滯的書法。行、楷書的代表人物有祝允明、文徵明、王寵、陳道復,以沈周、唐寅等。他們都是聲名赫赫的大畫家,又是卓有成就的書法家。我國書畫藝術本來同出一源,許多理論、方法相同,藝術規律一致,所以從來習畫者大多善書,習書法者又有不少能畫。在他們那裡,書畫集於一身了。也因如此,人們在討論書、畫,往往同時進行,各種辭書介紹人物技藝等,也書畫並稱。此期草書亦有成就,風格狂縱,以張弼、張俊、祝允明為代表。
明代晚起書法,以出現了多種書體各領風騷,均有重大成就又有傑出代表書家這種現象為特點.行書楷書以董其昌為代表,草書以刑侗、傅山、為代表,篆書以趙宦光為代表。還有張瑞圖的行草書,倪元路、黃道周似草似隸的隸書等等,以董其昌的影響最大。
明代書法家數量眾多,出前文一提到的一些流派及時代的著名這而外,還應提到的書法家有:錢溥、錢博、陳獻章、程南雲、李東陽、吳寬、文彭、徐謂、米萬鍾等。由於明朝較今較近,才不過五六百年,傳世書法作品很豐富,不勝枚舉,只能從略了。
清代是具現代最近的一個封建時代,清末具近不到百年,其書法藝術對今天的人說來,不很算古,流傳至今的情人書法作品,易於尋覓。清代書法的重要特徵是:中期以前帖字占優,中晚期碑學流行,書法藝術有重振雄風之勢,涌現了一大批名垂書史的書法家。如清初的傅山、朱耷(八大山人)、石濤等人的縱逸狂放的草書或行草書,極有時代烙印,極有個性。
乾隆、嘉慶時期,因乾隆帝的影響,趙書書法有一度成為官僚士大夫臨摹的樣本,其主要代表又張照、董皓、汪由敦等。此時除趙字外,以「鍾王」、「顏柳」、「蘇米」為師者也大有人在,如翁方綱、劉墉、鐵寶、梁同文、王文治、錢澧、姚鼐等等。更有世稱「揚州八怪」的一筆書畫家,不滿當時統治書壇的趙、董貼學,大膽創新,寫出有個性,有新意的書法作品。如黃慎的草書,汪士慎的隸書、鄭板橋的「六分半書」、金農的「漆書」。
從清初傅山開始「反貼倡碑」,直到清中葉嘉慶時碑學芳形成陣勢,晚清書法更是碑學的天下,一大批書法家,從傳世碑帖和新出土的漢碑版書中汲取營養,書法藝術日已精進,書壇逐漸充滿活力。這是其重要的書法家有:鄧石如、伊秉綬、丁敬、黃易、桂馥、陳鴻壽、包世臣、何紹基、趙之謙、吳熙載、吳昌碩等等。特別要提到的是鄧石如,他真、草、隸、篆無不精絕,書法藝術成就,人稱「清代第一」。何紹基、趙之謙也是清代書壇很有地位的書法大師。
標簽: 中國傳媒大學書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