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史上有堅強不屈品格的人有哪五個,表現他們堅強不屈的事情是什麼
文天祥 ,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後不幸被內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容屈被害。他晚年的詩詞,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斗精神。
於謙,護從皇帝駐扎在樂安時,高煦出來投降,皇帝讓於謙口頭數說他的罪行。於謙義正詞嚴,聲色俱厲。而高煦伏在地上戰保,自稱罪該萬死。
司馬遷,李陵向匈奴投降事件,司馬遷為之辯護而獲罪,在監獄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
蘇武,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也沒有投降!
史可法,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
⑵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堅強不屈的人物
1文天祥《正氣歌》《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於謙《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3抗日英雄,楊靖宇等。
⑶ 中國歷史上身殘志堅的人物
馬易樟,男,1981年出生,肢體殘疾人,眾埠鎮界首村村民。因患小兒麻痹症造成內雙下肢殘疾。他從小就容立志要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在新余電腦科技學院畢業後,曾去過廣東、浙江等大型企業工作,憑自己的雙手闖出了一片天地。2004年返鄉創業,成立了眾埠駿馬電腦銷售部。靠著熱情服務,誠信經營,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但他致富不忘回報社會,從2015年起,連續幾年購置學習文具、書包等,捐給眾埠中心小學的留守、困難學生。他的事跡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⑷ 中國近代歷史上面對挫折而意志堅強的三個人物的事例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開普勒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後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於他的同伴。後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於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者」。
愛迪生
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 ,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獲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後,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
我可以試想,如果愛迪生在助手勸他停止實驗的時候放棄了,我們現在會怎麼樣呢?可能我們還要點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燈在夜裡照明。其實愛迪生的每次試驗失敗都可以看作是挫折。這么一算,愛迪生發明電燈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數目啊!
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奧斯特洛夫斯基
命運對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殘酷的:他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節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對著命運的嚴峻挑戰,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沒比掉隊更可怕的事情了。」奧斯特洛夫斯基與命運進行了英勇的抗爭:他不想躺在殘廢榮譽軍人的功勞簿上向祖國和人民伸手,他用沸騰的精力讀完了函授大學的全部課程,如飢似渴地閱讀俄羅斯與世界文學名著。書籍召喚他前進,書籍陪伴他披荊斬棘。
⑸ 中國歷史上堅持不懈然後取得成功的人物事例有哪些
一、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准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准備自殺。
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
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准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
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二、鑒真東渡
鑒真出生於揚州,十四歲時出家做了和尚,二十歲起就到洛陽、長安游學,跟隨多位有名的佛教大師學習。在名師的熏陶下,勤奮好學的鑒真很快學成,成為江淮地區有名的高僧。他的弟子中有三十多人在當時就很有名氣,他還建造了許多寺院和佛塔,寫了三部大藏經,聲名遠揚。
鑒真認為日本是一個有緣之國,他詢問哪位弟子願意前往。弟子們低頭不語,半天也沒人吭聲。鑒真剛要再次詢問,有個弟子站起來說:「大唐與日本之間隔著茫茫大海,路途又遠,實在是太危險了。」
鑒真卻說:「傳揚佛法,何必在惜生命!你們不去,我去!」
那時鑒真已經五十五歲,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健康狀況欠佳,毅然決心東渡傳法。弟子們感動了,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跟隨師父一同到日本傳法。
鑒真決定東渡後,立即著手准備船隻、干糧等。第二年春天,鑒真率領弟子發船東渡。但是,在以後的五年中,由於當時唐朝政府海禁較嚴,再加上海上自然環境惡劣,經常遭遇風浪,他一連四次渡海都以失敗告終:第一次被官方指控為「勾結海盜」,第二、三次遇到颶風觸礁,第四次被官方押送回籍。
公元748年,鑒真第五次東渡起航了,這時他已經六十齣頭了。他們從揚州崇福寺出發,船才駛到舟山群島便遇上了風暴,停泊了約兩個月才繼續出發。誰知第二天又遇上了颶風的襲擊,船隻在波峰浪谷間顛簸,迷失了方向。
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十四天,糧食吃完了,淡水也用光了,鑒真和弟子們飢渴難耐,勞累不堪,可他們沒有動搖傳法的決心。經歷了無數險阻、萬千困難,船隻終於靠岸了,一上岸才知道已經漂流到了海南島的振州(今海南崖縣)。
多年旅途的勞頓,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健康。日本僧人榮睿不幸患上重病,不治身亡。鑒真悲痛萬分,加上旅途的辛勞,使他眼病突發,雙目失明。後來,他的得意弟子祥彥又病死於船上。
然而,無論是風浪,還是病魔,都無法阻止鑒真東渡的步伐。公元753年,鑒真已經六十六歲高齡,他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隻,開始了第六次東渡。由於這一次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因而比前五次順利。次年一月,鑒真到達日本九州島,歷時十多年的東渡終於獲得了成功。
三、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個叫匡衡的書生家裡窮得叮當響,為了掙錢糊口,不得不給人打工,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匡衡非常喜歡讀書,可到了晚上家裡買不起蠟燭,沒有光就無法讀書。
他發現鄰居家每晚都燈火通明,就跑去找鄰居借燭火,他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家的依存之地呢?」鄰居聽了直搖頭,並奚落他:「既然那麼窮,還讀什麼書?」匡衡聽出了這話里的諷刺,非常氣憤,從此更加發憤圖強。
他為了借光讀書,就偷偷在牆壁上挖了一個洞,好讓鄰居家的燭光透過來,憑著這微弱的光亮,他讀完了家裡所有的藏書。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大學者。
四、鐵杵磨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說:「我在磨針。」
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並被稱為「詩仙」。
五、蘇秦引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年輕的時候,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
於是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直到取得成功。這就使蘇秦「錐刺股」的故事
⑹ 求5個中國歷史上有堅強不屈品格的人,還有表現他們5個堅強不屈的事情
文天祥 ,臨來安危急時,他在源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後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詩詞,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斗精神。
於謙,護從皇帝駐扎在樂安時,高煦出來投降,皇帝讓於謙口頭數說他的罪行。於謙義正詞嚴,聲色俱厲。而高煦伏在地上戰保,自稱罪該萬死。
司馬遷,李陵向匈奴投降事件,司馬遷為之辯護而獲罪,在監獄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
蘇武,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也沒有投降!
史可法,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
⑺ 中國偉大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1、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政治人物,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榜》排名第十七位。
6、鄧小平(1904-1997),現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真正使中國走向偉大復興的不是孫和毛,而是鄧小平。改革開放帶來了現代工業和現代文明,這改變著中國的命運,也改變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影響深遠!鄧小平實際上是中國歷史最成功的改革家之一。
⑻ 中國歷史上具有堅強不屈、剛直不阿的人物
司馬遷
司馬遷撰寫史記,態度嚴謹認真,實錄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寫的每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都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對史實反復作了核對。司馬遷早在二十歲時,便離開首都長安遍踏名山大川,實地考察歷史遺跡,了解到許多歷史人物的遺聞軼事以及許多地方的民情風俗和經濟生活,開擴了眼界,擴大了胸襟。漢朝的歷史學家班固說,司馬遷「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也就是說,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這便高度評價了司馬遷的科學態度和史記的記事翔實。
司馬遷要堅持「實錄」精神,就必須面對現實、記錄現實,這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忌諱"的問題。可是他在給人物作傳記時,並不為傳統歷史記載的成規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對歷史事實的思想感情記錄。從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貴族,到將相大臣,再到地方長官等等,司馬遷當然不會抹殺他們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們的腐朽、丑惡以及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尤其揭露了漢代統治階級的罪惡。他雖是漢武帝的臣子,但對於他的過失,司馬遷絲毫沒有加以隱瞞,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當時盛行的封禪祭祖、祈求神仙活動的虛妄。在《封禪書》中,他把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葯的荒謬無聊行為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司馬遷想為封建統治者提供歷史的借鑒作用,反映的是真實的歷史,這是非常可貴的。本著實錄的精神,司馬遷在選取人物時,並不是根據其官職或社會地位,而是以其實際行為表現為標准。比如,他寫了許多諸如游俠、商人、醫生、倡優等下層人物的傳記。在司馬遷心目中,這些人都有可取之處。司馬遷首創了以人載事,始終敘述一個人生平事跡的寫法。著重寫其「為人」,並注意其「為人」的復雜性,是司馬遷的筆法。他在作傳時,把自己的看法寓於客觀的事實敘述之中,來表示自己對人物的愛憎態度。比如項羽這個人物,司馬遷同情他,以非常飽滿的熱情來寫這位失敗英雄。他既稱贊項羽的驍勇,又對他的胸無大志、殘暴自恃作出批評。可是,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並沒有發議論,但是他對項羽的愛憎態度卻於敘事之中明顯地表現了出來。這便是司馬遷作傳的最大特點,即真實性和傾向性的統一。
⑼ 中國歷史上具有堅強不屈品格的人物並且說他的事跡
江姐 紅梅贊說的就是她,抗日戰爭年代,「紅岩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一片丹心,誓死不屈,不畏強敵。
⑽ 中國歷史上堅強的人
當然有毛主席呀!中國抗戰那麼艱難,他的親人又一個個死去。他還是堅強的帶領大家抗日。最後讓日本舉了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