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四大富翁
中國古代富豪排行
2006-03-24 15:04:26 一渡網路 出處:
按照財富絕對值指標:劉瑾、和申、宋子文、伍秉鑒、鄧通、梁冀、呂不韋、石崇、沈萬三、陶朱公。
1 劉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被《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其收受賄賂所得據說合為33萬公斤黃金、805萬公斤白銀,而李自成打進北京時收繳崇禎一年的全國財政收入僅為白銀20萬公斤。
2 和申:清代乾隆時大貪官,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行列。其事跡不再贅述,僅提一句,嘉慶抄他家時所獲財產相當於乾隆盛世18年的全國賦稅收入,難怪時諺說「和申跌倒,嘉慶吃飽」了。
3 宋子文:《亞種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據說在任民國財政部長期間,靠壟斷美國對華軍援物資業務。其財富在當時早已首屈一指。
4 伍秉鑒: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迅速致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一說2600萬兩),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
5 鄧通:西漢文帝寵臣,憑借與漢文帝的特殊關系,壟斷當時鑄錢業,廣開銅礦,富甲天下。
6 梁冀:東漢外戚,兩個妹妹皆為皇後,廣斂財富。漢桓帝時被沒,繳得家財30億。
7 呂不韋:戰國時期大商人,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政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人從政的歷史性轉變,據說連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
8 石崇:西晉著名富翁,最經典的故事是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大獲全勝,可謂「富可敵國」。蓋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訓,終為一才妓綠珠破財,最後連命也搭上。
9 沈萬三: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
10 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
http://www..com/s?wd=%D6%D0%B9%FA%B9%C5%B4%FA%B8%BB%BA%C0%C5%C5%D0%D0&cl=3
Ⅱ 中國古代十大富翁有哪些
1、富甲陶朱——范 蠡(前-前448)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時期越國大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入越,輔助勾踐廿余年,在越國被吳國滅亡時,是他提出降吳復國的計策的,並隨同越王勾踐一同到吳國為奴,千方百計謀取勾踐回國,成為輔助勾踐滅吳復國的第一謀臣,官拜上將軍。
但當勾踐復國之後,他了解勾踐是一個可以共患難但不能同安樂的人,於是他急流勇退,毅然棄官而去,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但他仗義疏財,他賺了錢,就從事各種公益事業。他的行為使他獲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為幾千年來我國商業的楷模。相傳吳國滅亡,西施完成了自己的政治使命後,與范蠡泛舟江湖,不知所蹤。
2、儒商鼻祖——端木子貢(前520-?)端木賜,字子貢,名賜,姓端木,春秋末期衛國人(今屬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他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也是「孔門十哲」之一。子貢雖出儒門,卻懂經商之術。多年的經商活動使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為孔子與其門徒的周遊列國活動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歷史上多用「端木遺風」來表經商致富之人,即源於此。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古代宗廟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來比喻有立朝執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前385)白圭,名丹,戰國東周洛陽人,梁(魏)惠王時在魏國做官,後來到齊國、秦國。《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時商業經營思想家,同時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經濟謀略家和理財家。諸如「人棄我取」、「知進知守」等經商理論至今對現代理財有指導意義。
4、營國巨商——呂不韋(約前292-約前235)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5、富可敵國——沈萬三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墾殖為根本,以分財為經商的資本,大膽通番。他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的國際貿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只可惜其孫捲入藍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軍雲南,財產沒收。
6、第一富翁——伍秉鑒商名伍浩官。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他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pian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一說為2600萬兩)。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朝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 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100萬。同年在廣州病逝。
7、商業巨族——喬致庸(1818-1907)
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喬家大院》主人公喬致庸是喬家經商第三代人,喬家商業從第一代喬貴發起家,到第三代由喬致庸大手筆經營,使喬家成為商業巨族,故致庸可謂喬家殷實家財的奠基人,人稱他為「亮財主」。他經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謀善斷,是位商場高手。喬家在包頭開辦的復盛公商號,在他的策劃下發展為龐大的復字型大小商業網路,基本上壟斷著包頭商業市場,故包頭有「先有復字型大小,後有包頭城」之說。光緒十年(1884),他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創立了匯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恆票號。在他的經營下,喬氏商業遍及全國各大商埠及水陸碼頭,業務繁榮,財多勢旺,成為商場巨賈。
8、紅頂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績溪人,幼名順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設銀號,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調任陝甘總督後,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為左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葯、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最高達二千萬兩以上。並開辦胡慶余堂中葯店。
9、一代錢王——王熾(1836-1903)
王熾,一代錢王,紅頂商人。資本主義在西方巳興起,生活在一個閉關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國商品經濟萌動的態勢,投巨資於剛興起的銀行票據匯兌行業,以昆明「同慶豐」錢庄為龍頭,在當時全國22個行省中的15個行省及香港、越南、馬來西亞設立分行……被譽為「執全國商界牛耳」之雲南金融業的開山鼻祖。晚清巨商王熾在英國《The Times》評選的19世紀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紅頂商人」,晚清名臣李鴻章曾稱其為「猶如清廷之國庫也」。王熾的商德商道,對後人都具有啟迪和借鑒意義。
10、五金大王——葉澄衷(1840-1899)
寧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寧波商團的先驅和領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賦,頭腦清醒,樂觀時變,為人處事既誠且信,寬厚待人,被稱為「首善之人」。在葉澄衷傳奇性的創業歷程中,誠信寬厚的性格幫助他在窮途時得到難得的機緣,有人資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匯路口開設了上海灘第一家由中國人獨自開業的五金店——順記洋雜貨店。並據此發展出覆蓋五金、機械、鋼鐵直至軍需器械和軍服的龐大生意,開設了38個分支機構,贏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稱。並繼投資金融業,在上海、杭州、鎮海、蕪湖、湖州等地開設票號、錢庄,鼎盛時竟達108家。在寧波商幫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做人當如葉澄衷」。
Ⅲ 中國古代十大商人
1、陶朱: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
2、子貢:孔子高徒,經商致富的能人。《史記。貨值列傳》有傳。曾自費乘高車大馬奔走於列國,說齊、存魯、霸越、亡吳。儒家學說後來得以發揚光大、流傳百世,其功甚偉。
3、白圭:春秋末期人,最早的經商理論大師。范蠡曾向他求教過致富秘訣。「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即是他首創的經商名言。曾有經商哲學理論著作問世,可惜失傳。
4、卓氏:戰國時期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鋼鐵大王」。為尋優礦,夫妻遷居四川鞏徠,憑煉鐵業累致巨富,西漢時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岳父卓王孫即其後人。
5、呂不韋:戰國時期大商人,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生意就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據說連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應該說,憑此傳奇業績擠身「十大「次席當之無愧!
6、寡婦清:秦朝初期人,其祖輩憑開「丹穴」致巨富,守成有術,曾受到過秦始皇的嘉獎接見。作為難得的女富豪代表,提上一筆。
7、鄧通:西漢文帝寵臣,憑借與漢文帝的特殊關系,壟斷當時鑄錢業,廣開銅礦,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寵,被收。限於名氣之大,想不入選都難。
8、董賢:西漢哀帝寵臣,成帝時即為太子舍人,真正的靠「陪太子讀書」一舉擠進「富人圈」的典範,貴至「與帝同車」、權傾天下,後遭王莽誅殺。只作提名。
9、石崇:西晉著名富翁,其財富來源系任荊州刺史時攔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經典的故事是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大獲全勝,可謂「富可敵國」毫不誇張。蓋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訓,終為一才妓綠珠破財,最後連命也搭上。
10、王元琛:北魏時河間人,也要學石崇的樣子。他特地邀請貴族、大臣到他家宴會,宴席上用的食器,有水晶杯,瑪瑙碗,都精巧華麗得出奇。元琛還請大家參觀他的堆滿金銀綢緞的倉庫。後來大家到他家的馬廄一看,發現喂馬的食槽也是用銀子打的。 王元琛一面領著大家看,一面對章武王元融說:「大家都說晉朝的石崇富。我不恨自己見不到石崇,只可惜石崇沒有見到我。」
11、沈萬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其財富來源一說為海上貿易所得,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得國際貿易商人。入選。
12、伍秉鑒:商名伍浩官。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一說為2600萬兩),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100萬。同年在廣州病逝。建議入選。
13、胡雪岩:清末紅頂商人,因與左宗棠私交,包辦軍需物資業務致巨富。作一提名。
Ⅳ 古代中國的「八大富豪」,都是如何富可敵國的
說句玩笑話,如果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身份是人人都嚮往的,那麼這種身份一定就是“富豪”了,無論古今中外,就這一點來說,那是高度的一致。顯然,外國有富豪,中國也有富豪,當代有富豪,古代也有富豪,而我們今天的這篇文章,說的就是中國古代的富豪。
以上就是中國古代史上的“八大富豪”了,他們中有干正經生意的,如范蠡、沈萬三等,也有干不正經生意的,如石崇、鄧通等,更有甚至,還有直接貪污納賄的,如和珅、劉瑾等;而在文章的最後,我們只有八個字想說,這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Ⅳ 中國歷史十大超級富豪排行榜 誰是第一,
1 劉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
劉瑾,陝西興平人,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後凈身入宮當了太監,遂冒姓劉。孝宗時,犯死罪,得免。後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後來的明武宗。
他善於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深受信任。太子繼位後,他數次升遷,爬上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寶座。一旦大權在握,便引誘武宗沉溺於驕奢淫逸中,自己趁機專擅朝政,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他排陷異己,朝中正直官員大都受他迫害。
權力的集中刺激了他的貪欲。他利用權勢,肆意貪污。他勸武宗下令各省庫藏盡輸京師,從中貪污大量銀兩。他公然受賄索賄,大搞錢權交易。各地官員朝覲至京,都要向他行賄,謂之「見面禮」,動至白銀千兩,有的高達五千兩。有人為了行賄,只好貸於京師富豪,時人稱為「京債」。
凡官員升遷赴任,回京述職,都得給他送禮。此外,他還派親信到地方供職,為其斂財。據《明武宗實錄》記載,劉瑾「用侍郎韓福,肆虐湖廣,饋銀至十餘萬兩」。善行賄者,往往官運亨通,如巡撫劉宇,先後向其行賄數萬銀兩,官位也隨之上升至吏部尚書。
劉瑾的貪婪專權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無窮災難。安化王朱寘鐇趁機於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發動叛亂。由於不得人心,叛亂很快被平定。太監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劉瑾被捕,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經會審,劉瑾被判以凌遲。同年八月,劉瑾伏誅,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劉瑾其收受賄賂所得據說合為33萬公斤黃金、805萬公斤白銀,而李自成打進北京時收繳崇禎一年的全國財政收入僅為白銀20萬公斤,此人不選,是無天理。
2 和珅:清代乾隆時大貪官,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行列。
和珅(1746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一年——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要職,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他還是皇上的親家翁,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為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之額駙。後被嘉慶皇帝賜死。
其事跡不再贅述,僅提一句,嘉慶抄家時所獲財產相當於乾隆盛世18年的全國賦稅收入,難怪時諺要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了。此人必選!
3 宋子文:《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
宋子文,民國時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廣東文昌(今屬海南)人。1925年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1928–1930年間通過談判收回關稅自主權,使中國有權確定關稅稅率和監督稅收。
1942年擔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後曾與美國國務卿赫爾簽訂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次年與外國談判收回各國在華的治外法權。
1945年出席聯合國大會任中國首席代表,同年6月去莫斯科與斯大林會談,8月簽訂中蘇友好條約。1949年去香港,後移居美國紐約。1971年4月卒於舊金山。
據說宋子文在任民國財政部長期間,靠壟斷美國對華軍援物資業務,其財富在當時早已首屈一指。「十大」應佔一席。
4 伍秉鑒:商名伍浩官。
伍秉鑒(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迅成巨富。
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一說為2600萬兩),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100萬。同年在廣州病逝。
5 鄧通:西漢文帝寵臣。
憑借與漢文帝的特殊關系,壟斷當時鑄錢業,廣開銅礦,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寵,被收。限於名氣之大,想不入選都難!
6 梁冀:東漢外戚出身的權臣。
梁冀(?-159年),字伯卓,安定(今甘肅涇川)人,是中國東漢時期外戚出身的權臣。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時曾協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其父親為梁商,有一妹,是漢順帝的皇後。
永和元年(136年)成為河南尹。因質帝當面稱梁冀為「跋扈的將軍」,次年即被他所毒殺,另立十五歲的桓帝。
此後他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且大封梁氏一門為侯為官。漢桓帝時被收,繳得家財30億多。曾擠身於《亞洲華爾街日報》評選的中國巨富行列,合當入選。
7 呂不韋:戰國時期陽翟大商人。
呂不韋(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為秦國大臣,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滑縣)人。
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
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其門客有三千人。即《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據說連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應該說,憑此傳奇業績擠身「十大「次席當之無愧!
8 石崇:西晉著名富翁,其財富來源系任荊州刺史時攔劫沿途客商而得。
石崇(249年–300年),西晉文學家。字季倫。祖籍渤海南皮(今屬河北),生於青州,小名齊奴。元康初年,出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在荊州「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淮南王司馬允政變失敗,因舊與趙王司馬倫心腹孫秀有隙,被誣為司馬允同黨,與潘岳、歐陽建一同被族誅,並沒收其家產。
最經典的故事是石崇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大獲全勝,可謂「富可敵國」也毫不誇張。蓋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訓,終為一才妓綠珠破財,最後連命也搭上。限於名氣之大,當然獲選。
9 沈萬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沈萬三(1330年–1379年)本名富,字仲榮,世稱萬三,祖籍浙江吳興縣(今湖州)人,祖上遷居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東蔡村。
民間傳說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說沈氏獲得了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
沈萬三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其孫捲入藍玉之案被充軍雲南,財產沒收。其財富來源一說為海上貿易所得,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的國際貿易商人。入選也是理所當然!
10 陶朱公:春秋末期人。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時期越國的大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
陶朱公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當然入選。
Ⅵ 千年富豪排行:誰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富豪(轉)
按財富絕對值指標:劉瑾、和珅、宋子文、伍秉鑒、鄧通、梁冀、呂不韋、石崇、沈萬三、陶朱公 1、劉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其收受賄賂所得據說合為33萬公斤黃金、805萬公斤白銀,而李自成打進北京時收繳崇禎一年的全國財政收入僅為白銀20萬公斤,此人不選,是無天理。 2、和珅:清代乾隆時大貪官,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行列。其事跡不再贅述,僅提一句,嘉慶抄家時所獲財產相當於乾隆盛世18年的全國賦稅收入,難怪時諺要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了。此人不選,此評當廢! 3、宋子文:《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出身、事跡不再贅述,據說在任民國財政部長期間,靠壟斷美國對華軍援物資業務,其財富在當時早已首屈一指。「十大」應佔一席。 4、伍秉鑒:商名伍浩官。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contraband鴉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一說為2600萬兩),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go-vern-ment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100萬。同年在廣州病逝。 5、鄧通:西漢文帝寵臣,憑借與漢文帝的特殊關系,壟斷當時鑄錢業,廣開銅礦,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寵,被收。限於名氣之大,想不入選都難。 6、梁冀:東漢外戚,兩個妹妹皆為皇後,廣斂財富,鴆殺皇帝,時稱「跋扈將軍」。漢桓帝時被收,繳得家財30億多。曾擠身於《亞洲華爾街日報》評選的中國巨富行列,合當入選。 7、呂不韋:戰國時期陽翟大商人,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據說連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應該說,憑此傳奇業績擠身「十大「次席當之無愧! 8、石崇:西晉著名富翁,其財富來源系任荊州刺史時攔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經典的故事是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大獲全勝,可謂「富可敵國」也毫不誇張。蓋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訓,終為一才妓綠珠破財,最後連命也搭上。限於名氣之大,當然獲選。 9、沈萬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其孫捲入藍玉之案被充軍雲南,財產沒收。其財富來源一說為海上貿易所得,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得國際貿易商人。建議入選。 10、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當然入選,推薦為「中國十大富豪」之首。
Ⅶ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富翁
1、 劉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其收受賄賂所得據說合為33萬公斤黃金、805萬公斤白銀,而李自成打進北京時收繳崇禎一年的全國財政收入僅為白銀20萬公斤,此人不選,是無天理。
2、 和珅:清代乾隆時大貪官,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行列。其事跡不再贅述,僅提一句,嘉慶抄家時所獲財產相當於乾隆盛世18年的全國賦稅收入,難怪時諺要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了。此人不選,此評當廢!
3、 宋子文:《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出身、事跡不再贅述,據說在任民國財政部長期間,靠壟斷美國對華軍援物資業務,其財富在當時早已首屈一指。「十大」應佔一席。
4、 伍秉鑒:商名伍浩官。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一說為2600萬兩),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100萬。同年在廣州病逝。
5、 鄧通:西漢文帝寵臣,憑借與漢文帝的特殊關系,壟斷當時鑄錢業,廣開銅礦,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寵,被收。限於名氣之大,想不入選都難。
6、 梁冀:東漢外戚,兩個妹妹皆為皇後,廣斂財富,鴆殺皇帝,時稱「跋扈將軍」。漢桓帝時被收,繳得家財30億多。曾擠身於《亞洲華爾街日報》評選的中國巨富行列,合當入選。
7、 呂不韋:戰國時期陽翟大商人,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據說連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應該說,憑此傳奇業績擠身「十大「次席當之無愧!
8、 石崇:西晉著名富翁,其財富來源系任荊州刺史時攔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經典的故事是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大獲全勝,可謂「富可敵國」也毫不誇張。蓋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訓,終為一才妓綠珠破財,最後連命也搭上。限於名氣之大,當然獲選。
9、 沈萬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其孫捲入藍玉之案被充軍雲南,財產沒收。其財富來源一說為海上貿易所得,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得國際貿易商人。建議入選。
10、 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當然入選,推薦為「中國十大富豪」之首。
參考資料:http://club.chinaren.com/bbs/index.jsp?boardid=0&hotmsgid=70867145
Ⅷ 中國古代的「八大富豪」分別是誰,富可敵國的是誰
說句玩笑話,如果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身份是人人都嚮往的,那麼這種身份一定就是“富豪”了,無論古今中外,就這一點來說,那是高度的一致。顯然,外國有富豪,中國也有富豪,當代有富豪,古代也有富豪,而我們今天的這篇文章,說的就是中國古代的富豪。
以上就是中國古代史上的“八大富豪”了,他們中有干正經生意的,如范蠡、沈萬三等,也有干不正經生意的,如石崇、鄧通等,更有甚至,還有直接貪污納賄的,如和珅、劉瑾等;而在文章的最後,我們只有八個字想說,這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Ⅸ 中國最大的富翁是誰
財神的起源頗為難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財神,一般認為有所謂「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范蠡,「武財神」關羽,「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財神」劉海蟾。這些財神,又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大類,最為人們熟知的財神,則是「正財神」趙公明。
1、趙公明——專司人間財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財神,影響最大的當推趙公明。據《三教搜神大全》載,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故人稱「元帥之功莫大焉」。反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民間奉其為財神。舊時年畫中,趙公明的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武財神。
民間關於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早在晉代年間,干寶《搜神記》中,趙公明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東晉時期,陶弘景《真誥》中記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時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現,分別身披青、紅、白、黑、黃五色袍,各手執一物:一人執杓子和罐子、一人執皮袋和劍、一人執錘、一人執扇、一人執火壺。文帝問太史居仁:「他們是何方神聖?主管哪些災福?」張居仁奏曰:「他們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為五鬼,在人間為五位瘟神: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主管世間瘟疫。此乃天地運行時所產生的疾病。」文帝問:「怎麼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張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臨的疾病,無法制止」。於是那年許多百姓死於瘟疫。是時,文帝下令立祠,於六月二十七日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
趙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傳》中就更為具體了,只是他又從五方瘟鬼之一變成了八部鬼帥之一:元明時有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億萬數,周行於人間。劉元達領鬼兵施雜病,張伯元領鬼行瘟疫,趙公明領鬼施人間以痢疾,鍾子季(鍾士貴)施人間以瘡腫,史文業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給人間降下許多災禍疾病,奪走了萬民性命,枉夭無數。
直到《封神演義》問世,趙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樣渾身充滿邪氣、鬼氣和瘟氣。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職責是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從此,趙公明開始掌管天下財富,做了財神爺。趙公明司財,能使人宜利和合,發家致富,這正符合世人求財的願望,所以民間廣泛敬祀趙公明,而他原來作為冥神、瘟神、鬼帥的面目被日漸淡忘了。民間所供財神趙公明皆頂盔披甲,著戰袍,執鞭,黑面濃須,形象威猛。周圍常附之聚寶盆、大元寶、寶珠、珊瑚之類,更加強了財源茂盛的效果。
2、比干——公正無心的紂王叔
舊時財神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人家各有所司。尚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敬祀武財神,文武之道雖不同,卻都各有財發。除了武財神趙公明外,還有文財神比干。民間年畫中,比乾的神像為文官打扮,頭戴宰相紗帽,五綹長須,手捧如意,身著蟒袍,足登元寶。文財神的打扮與天官相似,二者的區別就是:天官神志慈祥,笑容滿面;而文財神比乾的神像面目嚴肅,臉龐清爍。
據歷史記載,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是一位忠義之臣。時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失政。據<<封神演義>>載:紂王聽信妲己妖言,製造酷刑,殺戮諫臣。雖有商容、比乾等大臣直諫,紂王終不悔悟。鹿台完工後,紂王聽信妲己謊言,欲會見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計,於十五日夜請軒轅墳內眾妖狐變成仙子、神仙、仙姬來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龍宴席,迷惑紂王。席上,狐狸騷臭難聞。功夫淺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紂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後將此情告知武成王黃飛虎。經查,眾妖狐都是軒轅墳內的狐狸精。比干便與黃飛虎領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將狐狸盡行燒死。比干還揀未燒焦的狐狸皮製成一件襖袍,嚴冬時獻於紂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與君前。妲己見襖袍盡是其子孫皮毛製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
一日,紂王正與妲己以及新納妖婦喜媚共進早餐,忽見妲己口吐鮮血,昏迷不醒。喜媚道是妲己舊病復發,須玲瓏心一片煎湯救治,並推算說惟亞相比干是玲瓏七竅之心。紂王急向比干索其心。比干怒奏曰:「心者,一身之主,隱於肺內,坐六葉兩耳之中,百惡無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則手足不正。心乃萬物之靈苗,四象變化之根本。吾心有傷,豈有生路!老臣雖死不息,只是社稷丘墟,賢能盡絕。今昏君聽新納妖婦之言,賜吾摘心之禍,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紂王怒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台上毀君,有污臣節,如不從命,武士拿劍去取心來!」比干破口大罵妲己,望太廟大拜八拜後,接劍自剖其腹,摘心擲於地,走出五門,上馬而去。
先是姜子牙離開朝歌時,曾去相府辭行,見比干氣色晦暗,知其日後必有大難,便送比干一張神符,叮囑在危急時化灰沖服,可保無虞。比干入朝前知己必難,便服飲姜子牙所留符水,故在剖心後能不流血而前行。後傳說,比干因服了姜子牙靈丹妙葯並未死去,而是來到民間廣散財寶。比干生性耿直忠證,公正無私,心被挖空後成
了無心之人,正是因為無心無向,辦事公道,所以被後人奉為財神。當時傳說在比干蔭佑下做買賣的人,無偏無向,公平交易,互不坑騙,所以比干廣為世人所傳頌和敬奉。
3、范蠡——生財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財神。他是春秋戰國之際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同時也是一位生財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字少伯,天資聰穎,少年時便有獨慮之明。後被越王勾踐拜為士大夫。越國兵敗於吳國,范蠡與越王一同去屈事吳王夫差。回國後又輔佐越王富國強兵,終於打敗了吳國。滅吳之後,越國君臣設宴慶功,群臣皆樂,唯獨勾踐面無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識大端:越王為爭國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願以償,便不想歸功於臣下。於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辭官隱退,帶領家屬隨從,架扁舟,泛東海,來到齊國。
范蠡父子在齊國海邊耕種土地,勤奮治產不久,就積累家產數十萬金。齊人聞其賢,請為其相。范蠡嘆息:「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它歸還了相印,將錢財盡分給了朋友和鄉鄰,只帶上最貴重的物品,暗自離開齊都,悄悄來到陶地。范蠡認為,陶地處天下之中,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為後半生的保證,自此居住下來自稱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說隱語「逃」;「朱」,一說為富翁的象徵,或說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說是對尊長,平輩的敬稱,或說寓己曾做為公爵)。范蠡父子靠種地、養牲畜,做生意又積累了數萬家財,成為陶地的大富翁,後又兩家分財於百姓,天下人都贊美陶朱公,拜其為財神。
陶朱公的經營智慧歷來為民間所敬仰,於是有許多經營致富術托與陶朱公名下。如《經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懶惰;價格要訂明,切忌含糊;用度要節儉,切忌奢華;賒賬要認人,切忌濫出;貨物要面驗,切忌濫入;出入要謹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優劣要細分,切忌混淆;貨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約定,切忌馬虎;買賣要適時,切忌拖誤;錢財要明慎,切忌糊塗;臨事要盡責,切忌妄托;賬目要稽查,切忌懶怠;接納要謙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靜,切忌粗糙;說話要規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為商家經驗之談,託名陶朱公,由此可見,他作為財神在民間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艱苦創業,積金數萬;善於經營,善於理財,又能廣散錢財,故稱其為文財神也..就理所當然了。
4、關羽——忠誠信義為本的關公
關公即關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的作者說:「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葯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據徐道《歷代神仙通鑒》記載的一種傳說:關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龍」,漢恆帝時,河東連年大旱,老龍憐眾心切,是夜遂興雲霧,汲黃河水施降。玉帝見老龍有違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劍斬之,擲頭於地。解縣僧普靜,在溪邊發現龍首,即提到廬中置合缸內,為誦經咒九日,聞缸中有聲,啟視空無一物,而溪東解梁平村寶池裡關毅家已有嬰兒落地,乳名壽,幼從師學,取名長生,後自名羽,字雲長。據《三國演義》載,關羽因原籍惡豪倚勢凌人,遂殺惡豪後奔走江湖。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誓共生死,同起義兵,爭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敗劉備。劉備投靠袁紹。曹操擒住了關羽,看中關羽為人忠義,拜為偏將軍。後曹操察覺關羽心神無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銀珠寶、高官、美女來收買,但關羽絲毫不為錢財名利所動。當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立即封金掛印,過五關斬六將去尋劉備。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封關羽為五虎大將之首將。曹操得知大怒,與司馬懿設計,聯合孫權共取荊州。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都督荊襄郡事,令取樊城。關羽分荊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呂蒙計,痛失荊州,夜走麥城,兵敗被擒,不屈而亡。《三國演義》後又記載:關羽遇難後,陰魂不散,盪盪悠悠,直到荊州當陽縣玉泉山上空大呼:「還我頭來!」山上老僧普靜聞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梁、文丑(皆被關羽所殺)等眾人之頭,又向誰索?」關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門。
關羽一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為佛、道、儒三門崇信。明清時代,關羽極顯,有「武王」、「武聖人」之尊,由此關羽被世人附會成具有司命祿,估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等「全能」法力,民間各行各業對「萬能之神」關帝頂禮膜拜。人們之所以奉關公為財神,是大概是因為關羽不為金銀財寶所動,與一些世間貪利妄義之徒
形成鮮明的對比。世人尤其是商賈們都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希望關公作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另外,人們希望商賈堅守誠信進行交易,把關公奉為公正人,來維護傳統的道德秩序。
5、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財進寶的偏財神
文武財神是民間所謂的正財神,在正財神之外,還有偏財神,這是就財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間的偏財神經常是指被稱為「五路神」的財神。在《封神演義》中,五路財神指的是趙公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頭、行神。清人姚富君說:「五路神俗稱財神,其實即五祀門行中之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其中的五路是指東西南北中五方,意為出門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運,發大財。五路財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他們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這天天剛放亮,城鄉各位都可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了搶先接到財神,商家多是初四晚舉行迎神儀式,准備好果品、糕點及豬頭等祭祀用品,請財神喝酒。屆時,主人手持香燭,分別到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堂接財神,五位財神接齊後,掛起財神紙馬,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拜罷,將財神紙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們搶先打開大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頭酒,直吃到天亮開門營業,據說可保一年「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清代蔡雲《吳覦》中有生動描述: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所謂「搶路頭」即搶接五路財神,人們個個爭早放頭通鞭炮,以此祈盼發家致富。
在民間所供財神中,不管是趙公元帥,還是賜福天官,身邊總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說是地地道道的偏財神。有關利市仙官的來歷,在《封神演義》中有記載: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財神趙公明的徒弟,後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之神。所謂「利市」包含三重含義:一是指做買賣時得到的利潤;二是指吉利和運氣;三是指喜慶或節日的喜錢如壓歲錢等。人們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財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滿,萬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別是商人,還把利市仙官圖貼到門上,並配以招財童子,對聯寫道:「招財童子至」與「利市仙官來」,隱喻財源廣進、吉祥如意。
6、劉海蟾——撒錢濟貧的准財神
在中國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中,有一類只能算作是准財神,意為未得財神封號,但由於此神能為人們帶來一定的財運,承擔了一部分財神的職責,於是人們就將其作為財神看待。劉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準財神。
劉海蟾,原名劉海,五代時人,籍燕山(今北京),曾為遼朝進士,後為丞相輔佐燕主劉宗光。此人素習「黃老之學」。
《歷代神仙通鑒》中有雲:一日,有自稱正陽子(呂洞賓)的道士來見,劉海以禮相待,道士為其演習「清凈無為之示,金液還丹之要」!索積蛋十枚,金錢十枚,以一錢間隔一蛋,高高疊起成塔狀。劉海驚道:「太險!」道士答道:「居榮祿,履憂患,丞相之危更甚於此!」劉海頓悟。後解去相印,改名劉玄英,道號「海蟾子」,拜呂洞賓為師,得到成仙,雲游於終南山、太華山之間。元世祖忽必烈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以此看來,劉海是個悟後棄富的道士,本與財神無緣,劉海成為財神也許是源於他的道號——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醜陋,分泌物有劇毒,對人體有害,被列為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強心、鎮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們所崇拜。《太平御覽》引《玄中記》雲:「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又能食山精。」當時人們把蟾蜍當成了避五病、鎮凶邪、助長生、主富貴的吉祥物,是有靈氣的神物。劉海是以「蟾」為道號而聞名,又以「劉海戲金蟾」的傳說被抬上了財神的寶座。
劉海戲金蟾出現在大量的民間年畫和剪紙中,歷代畫家也有不少這一題材的佳作傳世。在這些作品中,劉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顏開的頑童形象,其頭發蓬鬆,額前垂發,手舞錢串,一隻三足大金蟾叼著錢串的另一端,作跳躍狀,充滿了喜慶、吉祥的財氣。劉海所戲金蟾並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舉世罕見。金蟾被看作是一種靈物,古人認為得之可以致富。這是劉海被塑造成財神的主要根據。據說,劉海用計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劉海戲金蟾,金蟾吐金錢。他走到哪裡,就把錢撒到哪裡,救濟了不少窮人,人們尊敬他,感激他,稱他為「活神仙」。為此,還修建了劉海廟,把他的故事編成戲劇,到處吟唱。
Ⅹ 中國歷史上的大富豪
秦國的呂不韋,這一有錢的是和珅,曾今入選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