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汽車發展歷史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我認為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回第一個答階段:中國汽車工業1953誕生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汽車產品從無到有。第二個階段,1978年到20世紀末。中國汽車工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從載重汽車到轎車,開始全面發展。這一階段是我國汽車工業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轉型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商用汽車發展迅速,商用汽車產品系列逐步完整,生產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開發能力。重型汽車、輕型汽車的不足得到改變。轎車生產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礎。我國汽車工業生產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企業自主發展、自主經營,大企業集團對汽車工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汽車工業企業逐步擺脫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存在的嚴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縛。政府通過產業政策對汽車工業進行宏觀管理。通過引進技術、合資經營,使中國汽車工業產品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摸索了對外合作、合資的經驗。第三個階段,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汽車工業在中國加入WTO後,進入了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車工業體.
『貳』 關於中國汽車的管理
在汽車的前面裝兩個會閃的燈?
大哥你夠大膽的啊,每種交通工具有的標記規則,例如:飛機是,左紅,右綠,尾白。
如果你想把汽車打扮成飛機的話,就試一試,看看能不能到拘留所溜達幾天。
『叄』 中國汽車製造業,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中國的汽車行業發展時間很短。中國的第一輛汽車是解放牌汽車,那時候是五幾年吧。到現在也只有幾十年的歷史
『肆』 汽車的發展歷史
1705年,紐可門首次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作功而是靠機械來作功的實用化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用於驅動機械,便產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驅動的機械即汽車的誕生,人類社會中便拉開了永無休止的汽車發展的序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到1804的年,脫威迪克又設計並製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里。
1831年,美國的哥德史沃奇.勒將一台蒸汽汽車投入運輸,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羅騰哈姆之間便出現了有規律的運輸服務,這台運輸車走完全程約需45分鍾。此後的三年內,倫敦街頭也出現了蒸汽驅動公共汽車。當這個笨重的怪物在英國城鎮奔跑時,曾引起了很大的騷動。
說起來,這種車比現在的築路用的壓道機還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壞未經鋪修的路面,引起各種事故。市民們當時曾呼籲取締這種汽車。為此英國制訂了所謂的「紅旗法規」,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由於這條法規的實施,使得英國後來在製造汽車的起步上大大落後於其它工業國家。
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由於蒸汽汽車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車又熱又臟,為了改進這種發動機,艾提力.雷諾在1800年製造了一種與燃料在外部燃燒的蒸汽機(即外燃機)所不同的發動機,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人們後來稱這類發動機為內燃機。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又發明了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先進行壓縮,然後點火,提高了發動機效率。這種發動機具有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為了紀念奧托的發明,人們把這種循環改稱為奧托循環。
(4)中國汽車管理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汽車發展簡介:
以前中國沒有汽車製造業。中國土地上第一輛汽車是1903年輸入的美國產奧斯莫比爾牌小汽車,領得第一號汽車行駛牌證,其所有者為上海富翁。中國製造汽車的嘗試是在奉系軍閥張學良將軍支持下,於1928 年聘請美國技師指導,在沈陽北大營軍工廠成功仿造了美國萬國牌載重汽車,1 年中裝出10 輛。
我國的第一輛汽車於1929年5月在沈陽問世,由張學良將軍掌管的遼寧迫擊炮廠製造。張學良讓民生工廠廠長李宜春從美國購進「瑞雪」號整車一輛,作為樣車。李宜春將整車拆卸,然後除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用原車零件外,對其它零件重新設計製造。
到1931年5月歷時兩年,終於試製成功我國第一輛汽車,命名為民生牌75型汽車,開辟了中國自製汽車的先河,這是值得欽佩的。
『伍』 誰用中國汽車行業發展歷史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我認為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中國汽車工業1953誕生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汽車產品從無到有。第二個階段,1978年到20世紀末。中國汽車工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從載重汽車到轎車,開始全面發展。這一階段是我國汽車工業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轉型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商用汽車發展迅速,商用汽車產品系列逐步完整,生產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開發能力。重型汽車、輕型汽車的不足得到改變。轎車生產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礎。我國汽車工業生產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企業自主發展、自主經營,大企業集團對汽車工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汽車工業企業逐步擺脫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存在的嚴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縛。政府通過產業政策對汽車工業進行宏觀管理。通過引進技術、合資經營,使中國汽車工業產品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摸索了對外合作、合資的經驗。第三個階段,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汽車工業在中國加入WTO後,進入了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車工業體.
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1.1我國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和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地位進一步增強
(1)中國已經穩居世界汽車生產與消費的前三位
2007年,我國生產汽車888.24萬輛,同比增長22.02%,比上年凈增160.27萬輛:銷售879.15萬輛,同比增長21.84%,比上年凈增157.6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
其中,乘用車去年產量638.11萬輛.銷量629.25萬輛。漲幅都超過了21%;商用車去年產量250.13萬輛.銷量達到249.90萬輛,同比增長22.25%,高於全行業的增幅。
總體來看,我國汽車產銷量在世界各國中的排名已分別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汽車產銷大國。
(2)自主品牌汽車穩定增長
在商用車方面,自主品牌繼續成為主流,過去3年在國內市場上的佔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北汽福田、東風、一汽,江淮、金杯股份、重汽、長安有限、江鈴、南汽、陝汽等10家企業共銷售商用車167.69萬輛,占商用車銷售總量的67%。
在轎車方面,自主品牌轎車銷量達到124.22萬輛,占轎車總銷量的26%,其中夏利、QQ、福美來、旗雲、F3、駿捷、自由艦、A520、奔奔和吉利金剛等十大品牌共銷售轎車88.91萬輛,占自主品牌轎車銷量的72%。
SUV呈高速增長態勢,自主品牌的哈弗,瑞虎分別銷售5.78萬輛和5.01萬輛。MPV銷量增長不明顯。瑞風和風行分別銷售4萬輛和1.07萬輛。
總體來看,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經過產品結構調整,2007年比2006的市場佔有率略有下調。但總量卻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局面。
(3)「走出去」的態勢初步形成
2007年,汽車出口延續了前幾年高速增長的勢頭。其中整車出口量達到61.27萬輛,同比增長79.85%,出口金額達到73.12億美元,同比增長1.3倍,出13量及出口金額再創歷史新高。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民族汽車企業已經成為轎車出口的主力,表明我國汽車產業已經形成較完整的生產和配套體系。在中低檔轎車,客車和載貨車領域的競爭優勢明顯。
我國華展,奇瑞、力帆、吉利等自主品牌廠家紛紛加速海外生產基地的開拓步伐,2007年以來先後在朝鮮、伊朗、俄羅斯、烏克蘭等地設立海外工廠。
我國汽車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走出去」的態勢初步形成。
(4)兼並重組獲得重大突破
2007年12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上汽?躍進全面合作簽約儀式」。江蘇躍進汽車有限公司將其下屬的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汽車業務,全面融入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公司,其中整車及緊密零部件資產進入上汽集團控股的上海汽車,其他零部件與服務貿易資產進入上汽與躍進合資成立的東華公司。
上汽集團將建成中國最大、世界一流的汽車企業。未來3年上汽將投入85億元人民幣,把南汽打造成為年產30萬輛汽車的重要生產基地。上汽、南汽聯合後,短期內將實現年產銷汽車200萬輛。
總體來說,上汽和南汽進行全面合作,有利地推動了汽車業的兼並重組,有利於改變當前中國汽車業分散發展的局面,同時加快改變當前汽車行業大而不強、過於分散的局面。
1.2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加快發展,產業國際競爭力有了明顯提高
(1)自主創新加速發展
2007年一汽解放J6重型載貨車和東風1.5t級高機動性越野車的成功開發,標志著我國重型載貨車和越野車開發能力的重大突破,具備了從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試制能力,掌握了關鍵總成的核心技術。建立了規范的開發體系和開發流程,對我國汽車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一汽自主研發的V12發動機CAl2GV的成功點火,意味著我國掌握了開發頂級轎車用V型發動機的關鍵技術,是我國汽車工業自主創新的里程碑。
奇瑞、吉利、長安、華展、比亞迪、力帆等一批自主品牌企業在全力打造自主品牌轎車方面繼續取得新的成就。
一汽集團在未來8年(到2015年)將投入130億元發展自主品牌,建設4個轎車平台,開發50款自主品牌轎車車型;東風公司為發展自主品牌成立的東風汽車乘用車公司,到2010年,自主品牌的銷量將提升到72萬輛,占銷售量的53%;上汽集[]2007年宣布將籌資270億元投向自主品牌建設。
(2)新能源汽車邁入重要起步笠
2007年11月1日,國家發改委《新能源汽車生產准入管理規則》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邁入重要的起步年。
目前,全國共有60多種自主研發的電動汽車在試驗運行,建立了北京、武漢等4個電動汽車示範城市及6個相應的關鍵零部件測試基地。已有8個混合動力汽車進入國家機動車產品公告。
新能源汽車起步較晚,但在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和純電動轎車產業化方面已有突破性進展。
(3)汽車產業聯盟開始形成
我國汽車市場國際化競爭程度較高,企業創新基礎條件較為薄弱,通過技術聯盟實現企業間和產。學、研間的聯合創新,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正在成為行業共識。
2007年11月,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聯合國內汽車、機床及相關製造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計35個單位聯合發起的。汽車製造裝備創新聯盟」成立,以促進我國汽車製造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2007年12月27日,「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宣告成立。該聯盟是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一汽、東風、吉利、長安、奇瑞等汽車製造企業、材料冶金企業及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計12個單位組成。旨在提高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的輕量化技術水平和碰撞安全性。
(4)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
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形成了以吉林長春、湖北十堰、安徽蕪湖、廣東花都為代表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汽車零部件產業呈現集群化發展的趨勢,初步形成了華北、京津、華中,西南、長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部件集中區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擁有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區在1000個左右,關鍵集群區域約100個。
『陸』 簡述我國的汽車發展歷史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創建期,成長期,全面發展期,高速發展期。
一、創建期,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製造廠在長春開工建設,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載貨汽車走出生產線,結束了中國不能自己製造汽車的歷史。1966年以前,我國在汽車工業中共投資了11億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個汽車製造廠。
四、高速發展期,我國從1999年至今,高速發展汽車工業,尤其是轎車工業技術。整車技術大幅度提高。中國汽車工業也由原來的散亂,格局差的局面變成現在的大集團為主的規模化、集約化的產業新格局。這也標志著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柒』 中國汽車營銷模式的發展歷程
可參考《中國汽車營銷報告》全書約40萬字,是我國第一本全方位記錄中國汽車營銷發展歷程的「大史記」。
國內汽車營銷發展歷趨勢
目前中國汽車營銷模式的主要有五種,即品牌專賣店、汽車交易市場、多品牌銷售店、連鎖店和網上銷售。中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地區間市場需求水平差距較大,需求特點也千差萬別,加上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品種繁多,因此汽車的營銷模式呈現多樣化的格局。汽車品牌專賣店、汽車連鎖店、大型汽車交易市場主要集中於大中城市,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大多還是以集貿市場或小型店鋪式經營為主體。
目前,國內汽車企業都在整頓自己的營銷體系,乘用車甚至商用車的營銷體系都在向品牌專賣方向轉變,這其中多位一體的品牌銷售服務店將逐步成為主流。估計未來國產汽車的營銷體系將逐步形成以品牌專賣為主,汽車交易市場(有形市場)、連鎖經營、網上銷售等多種營銷方式並存的營銷體制。
對應於國內企業正在大力推廣的品牌專賣營銷模式,目前,汽車銷售渠道的功能模式正在向集整車銷售、零配件供應、維修、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的經營模式轉變,銷售渠道的服務功能得到了大大增強。現在國內新興的功能模式主要有3S模式、4S模式,三位一體模式(3S)的功能包括整車銷售、零配件供應、整車維修,四位一體模式(4S)包括整車銷售、零配件供應、整車維修、信息服務等功能。二手車經營權放開之後,還將加上二手車經營的功能。與傳統的功能分離模式相比,多功能模式把汽車產業鏈有效地連接在一起,為客戶更好地提供產品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大大提高了客戶滿意度,且有利於提升和強化品牌,從整體上提高產業鏈的競爭力。
營銷渠道及其所提供的服務,構成了企業的"營銷體系"。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有效的營銷體系,它給企業所帶來的有形和無形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產品本身。隨著我國汽車企業的逐漸成熟,加入WTO汽車服務貿易領域的對外開放,汽車廠家之間的渠道競爭也日趨激烈,不同企業之間的市場份額將在新一輪的兼並重組、渠道爭奪中重新改寫。預計國內汽車營銷渠道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1)渠道扁平化:目前,主要汽車企業,如一汽、東風、上汽(通用和大眾)、長安、北汽等正在整合營銷網路,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在內,品牌專賣、扁平化是其整合方向;(2)信息化:電子商務模式下汽車營銷渠道的建立,首先要求企業本身必須實行信息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上下游供應鏈條的運營效率;(3)多功能一體化:即對整車銷售、維修服務、配件供應的全面整合,實現經銷商的多功能一體化,汽車行業的技術更新和服務特殊性要求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緊密合作,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達到雙贏。
『捌』 新中國建立後到改革開發前中國汽車發展史
東風轎車:1958年由中國第一汽車製造廠研製,開創了中國轎車生產的先河。這是一款曾令全中國人民興奮不已的轎車。商標是一條騰飛的金龍,代表東方巨龍的發達和自強,與車頭前毛澤東主席手書的「東風」兩字相互輝映。毛澤東同志乘坐了這輛轎車後,曾高興地宣布:坐上我們自己的小汽車嘍!
上海牌:建國後上海生產的最早的轎車。曾是中國僅次於大紅旗的行政用車。60年代上海里弄新娘子出嫁,一部上海牌轎車做婚車能引起全弄堂的轟動和羨慕;桑塔納的誕生讓它走完了歷史旅程。
CA770:1965年一汽生產的紅旗CA770型三排座高級轎車。這款氣宇軒昂,氣勢不凡的車,在老百姓心目中曾具有崇高的地位,也是權力地位的象徵。許多四十歲以上的中國人至今記得,每當紅旗牌轎車行駛在馬路上,行人都會向它行「注目禮」。最終這款承載了無數政治榮光的車因「不夠經濟」停止生產。
北京212:由北京汽車廠生產。曾是供部隊高級指揮員使用的越野車。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長時期受到了部隊和地方百姓的歡迎,一度影響巨大。被譽為能征服任何路面的、物美價廉的中國越野車先驅。合資改進後產品予以新概念「新城市獵人」,包括BJ2020VB、BJ2020VE兩種車型。
桑塔納:中國第一款合資生產的轎車,由上海大眾汽車公司出品。因好用、皮實成為中國老百姓心目中好品質車的象徵。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依然生命力旺盛,可見對中國轎車市場影響之深遠。
捷達:一汽大眾的主力車型。自落戶於中國的那天起,始終堅持優秀品質和質朴的造車理念,在國內不斷地創下了多項第一。目前在市場上仍保持領先地位。
夏利:1987年天津市汽車工業公司最先生產。國內最早進入家庭的主力車型之一,也是國內計程車市場保有量最大的車型。八十年代,夏利轎車以其出色的性能成為當時的低端商用車和少數富人的私家車,在大街小巷,「紅色夏利」是當時一道靚麗的風景,至今已經超過100萬輛。
富康:1995年開始在中國武漢合資生產的富康轎車其實就是雪鐵龍ZX的翻版,由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出品。是最早進入中國家庭的的家用轎車之一。8年多來,累計生產了大約30萬輛。曾以實用征服了第一代私家車用戶。但如今喜新厭舊的老車主卻開始嫌它有點兒土了。
奧迪A6:四個連環圈圈標志的黑色奧迪,是中國人眼裡公認的豪華車。而奧迪與一汽集團共同生產的奧迪A6,至今仍大量裝備政府機關,成為中國當代豪華轎車的傑出典範之一。
POLO:上海大眾汽車公司出品。以時尚造型影響了中國當代白領。也是中國第一輛與世界同步推出的家庭轎車。活潑而又靈動的俏皮造型,富有力度而自信的線條,賦予了她一張富有青春活力而極具親和力的面孔。巧妙迎合當代都市白領追求時尚的心理。成為汽車時尚的一個標志元素。
CA10:1956年7月13日,這是一個讓中國人自豪的日子,12輛解放CA10下線。
首批生產的解放CA10原型車為前蘇聯斯大林汽車廠出產的吉斯150,不過,一汽人並沒有將前蘇聯的散件直接拿來組裝,首批車就有一半的重要零件是自己生產的,再SKD組裝而成。該車空車重3·9噸,載重4噸,馬力達到90匹,四行程的六缸發動機,最高速度可以達到65公里/小時。
奧迪100:在1988年,奧迪公司授予中國一汽代號為「C3」的奧迪100生產許可證,並於當年組裝499輛汽車。1991年,一汽大眾正式開始生產奧迪100,當時主要是為了滿足公務車市場的需要。由於技術先進,外形漂亮,在當時供不應求。官車市場的巨大容量為奧迪帶來豐厚了的利潤,也確立了奧迪100的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地位,成為新一代「官車」的代表。
中國第一汽車:中國一汽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總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始建於1953年,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名奠基.
東風汽車:也稱「二汽」是1969年才開始在湖北的十堰市建造的,它生產「東風牌」卡車、「富康牌」轎車以及後來的「愛麗舍」轎車等等。二汽原屬國務院計劃單列管理,九十年代改名東風汽車公司,有員工12萬人。
從地域上看,二汽所在的十堰市位處湖北、四川、陝西三省交界,深入中國腹部;從地形上看,群山環抱,只有一條鐵路和公路通進來。套用歐陽修的文章,「環堰皆山也」,非常適合描述二汽所在的十堰市。
建設二汽,最早於1952年底提出,但正式開始建設,已到1969年,其間經歷了前後17年、「兩下三上」的漫長波折。
北汽-------------北京汽車製造廠有限公司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先驅之一,集北京汽車工業五十年之大成;是北京五十年汽車工業發展的濃縮;是北京汽車民族品牌的代表。
北京汽車:北京汽車製造廠創建於 1958年,由朱德委員長親自題寫廠名,是國家繼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後,興建的第二家大型汽車生產企業。2001年按現代企業制度創建北京汽車製造廠有限公司(中文簡稱 「北汽有限」、英文簡稱「BAW」)。
上海汽車集團:600104,公司簡稱「上海汽車」。2006年經過重組,上海汽車成為目前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65.5億股,合並總資產864億元,職工總數3.3萬人,公司目前控股股東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公司是目前國內領先的乘用車製造商、最大的微型車製造商和銷量最大的汽車製造商,2006年度以134.4萬輛的整車銷量,居全國汽車大集團之首。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1月29日,集中了世界500強企業上汽集團與汽車產業鏈相關的資產和業務,旗下企業主要從事汽車和零部件的生產、銷售、開發、投資及配套服務,2005年共向中國及海外市場銷售整車超過105萬輛。
上汽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上汽汽車)於2006年2月22日正式成立。上汽汽車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股份)和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各投資60%和40%組建,初期投資為36.8億元人民幣。
目前,上汽汽車的各項工作已全面啟動,將同步建設上海和儀征兩個生產基地,中期規劃將形成年產轎車及變形車30萬輛和發動機40萬台的生產規模。截止到2010年,上汽汽車計劃推出RV車、中級車、緊湊型車等5個平台超過30款車型,混合動力車也將在其間推出, 從而形成與國際汽車技術發展趨勢相同步的、價格從6.5萬元至30萬元、覆蓋主流乘用車領域各個細分市場的寬系列產品線布局。
上汽(集團)股份投資18億元建立的上汽工程研究院將和上汽海外研發中心將共同成為上汽汽車 的技術研發基地,致力於自主品牌新產品研發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為上汽汽車自主品牌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證。
上汽汽車作為國際化品牌的經營者,將依託上汽集團20多年合資合作所積累的技術、製造、采購、營銷和管理優勢,以國際化的視野,創造性地集成全球優勢資源,以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滿足消費者高品位需求,以優秀的國際合作團隊,打造中國汽車領導品牌,進而成為全球汽車業不可或缺的力量。
[編輯本段]公司業務
公司主要業務:汽車整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與整車開發緊密相關的零部件(包括動力傳動、底盤、電子電器等)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與汽車業務密切相關的汽車金融。
[編輯本段]集團下屬
公司下屬主要企業:乘用車分公司,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申沃,上汽通用五菱、韓國雙龍汽車等整車企業;汽車齒輪總廠、聯合汽車電子等與整車開發緊密相關的零部件企業;以及上汽財務公司等汽車金融企業。
[編輯本段]大事記
1955年12月 上海市內燃機配件製造公司成立。
1958年03月 上海市內燃機配件製造公司與上海市動力設備製造公司合並,成立上海市動力機械製造公司。
1958年09月 上海汽車裝配廠試製成功第一輛小轎車,命名「鳳凰牌」。
1960年01月 上海市動力機械製造公司更名為上海市農業機械製造公司。
1964年02月 鳳凰牌轎車改名為上海牌轎車,至1975年形成5000輛年生產能力。
1964年12月 上海牌SH-760型轎車開始成批生產,年產量為50輛。
1969年04月 上海市農業機械製造公司更名為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
1978年11月 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開始企業性公司試點。
1982年06月 上海轎車項目代表團赴西德訪問,與德國大眾簽署桑塔納轎車試制協議。
1983年04月 第一輛上海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
1984年10月 中國汽車工業公司、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中國銀行上海信託咨詢公司與西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簽署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合同,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奠基。
1985年03月 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03月 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
1991年11月 為集中力量發展桑塔納轎車,上海牌轎車停產。
1993年08月 上海桑塔納達到年產10萬輛能力,國產化率突破80%。
1995年04月 上海大眾與德國大眾、巴西大眾聯合開發成功桑塔納2000型。
1995年09月 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1995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簽定基礎協議。雙方計劃在上海建立一個汽車合資企業和合資技術開發中心以及其他相關項目。
1997年01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簽署合營合同與章程。
1997年03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簽署合營合同與章程。
1997年06月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11月 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發行3億股A股股票,發行價7.02元/股,股票代碼600104。
1998年12月 上海通用項目建成,別克新世紀下線。
1999年01月 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江蘇省儀征市汽車工業公司聯合組建的「上汽集團儀征汽車有限公司」合同簽約儀式在揚州舉行。
2001年03月 上海汽車首次實施配股方案,向原股東每10股配售3股,共配售4.2億股,配售價8元/股。
2002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參股通用—大宇項目正式獲得國家批准,通用大宇汽車科技公司在韓國漢城正式宣布成立。
2002年11月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廣西柳州舉行掛牌。
2004年03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與遼寧省、山東省的有關企業正式簽署沈陽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山東大宇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協議;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各擁有沈陽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和山東大宇汽車發動機公司25%的股份,上海通用汽車持有50%的股份。
2004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3年度117.2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首次進入《財富》雜志世界五百強排行榜,列第461位。
2004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韓國雙龍汽車公司簽署了收購雙龍汽車公司48.92%的股份的合同。
2004年12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實施改制重組,設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控股股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每10股送3.4股的比例向全體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使所持非流通股股份取得流通權;隨後,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改承諾,在二級市場投入10億元資金按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股改後的59.8%增至67.7%。
2005年12月 上汽實現整車銷售105萬輛,提前兩年完成年產100萬輛目標。
2006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5年合並報表143.6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再次躋身《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行列,排名第475位。
2006年10月 上汽正式發布了首款自主品牌中高檔轎車榮威(Roewe)750。
2006年11月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與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共同簽署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汽車全球合作夥伴協議》。
2006年12月 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正式完成向控股股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定向發行32.7503億股A股的相關股權變更工作,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
2007年06月 經國務院國資委和上海市國資委批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持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83.83%股權劃轉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擁有,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成為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與上汽菲亞特紅岩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在重慶舉行了成立揭牌奠基儀式。
2007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合並報表18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402位。
2007年09月 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汽車。
2008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7年度合並報表226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373位,第四次入選世界500強,排名比上一年度上升29位。
榮威(Roewe)是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旗下的一款汽車品牌,於2006年10月推出。該品牌下的汽車技術來源於上汽之前收購的羅孚,但由於品牌「羅孚」的使用權被福特汽車公司從寶馬手中買走,因此上汽不得不自推品牌。
榮威的品牌口號為「創新傳塑經典」,表達了上汽以國際化的視野、創新的理念傳承國際汽車的先進技術,打造國際品牌新經典的決心和信心。
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股份」)正式對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為「榮威(Roewe)」,取意「創新殊榮、威儀四海」。榮威的品牌口號為「創新傳塑經典」,表達了上汽以國際化的視野、創新的理念傳承國際汽車的先進技術,打造國際品牌新經典的決心和信心。上汽還同時宣布,其繼承了英國經典車型核心技術的首款產品,將於本月24日正式亮相。據了解,上汽與其海外(歐洲)研發中心共同開發的該款產品,在品質、技術含量、環保標准等各方面對原產品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傳承與重塑。至此,上汽打造的中國第一個中高級國際汽車品牌已正式進入商業化運作階段。
上汽集團、上汽股份董事長胡茂元認為,上汽的「十一五」發展目標是成為國內領先,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的大型汽車集團。打造自主的國際品牌,是上汽朝著實現這一目標邁出的堅實一步,並將使上汽實現可持續發展。
上汽集團副董事長、上汽股份總裁陳虹表示:上汽始終遵循高起點、國際化、跨越式的發展策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是我們的使命。以高起點的產品為基礎,「榮威(Roewe)」是一個具有全新文化內涵與價值取向的中高端品牌,它的發布是上汽實現國際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步。
據悉,「榮威(Roewe)」品牌將定位於中高端市場,其目標客戶是有知識、有修養,事業發展成功,勇於創新突破,積極向上,追求品味的消費者。 「榮威(Roewe)」品牌將為消費者創造出優雅尊貴、自信進取且富有內涵的品牌體驗,同時,上汽也力求以基於Rover(羅孚)75平台核心技術開發而成的「榮威(Roewe)」的首款產品為消費者傳遞「經典、創新、自主掌控」的產品和服務體驗。
以「成為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的汽車企業(集團)」為自身發展目標的上汽股份,其自主品牌命名充分體現了上汽「高起點打造國際化品牌」的差異化戰略思路。中高端轎車市場是集中考驗企業綜合實力與競爭力、且含金量最大的市場領域,自主品牌在此領域的突破,是中國自主汽車工業健康發展所必須跨越的一步。上汽直接選擇中高端的品牌定位,直面全球汽車巨頭強勢品牌的激烈競爭,令人期待,同時也充滿了挑戰。
榮威(Roewe)品牌命名詮釋
榮威(Roewe)品牌命名中西融匯,開放而不失於內斂,雍容而不失於自信,充分闡釋了上汽集團以自主掌控、自主創新的信念,傳承世界先進技術,全新塑造中國的國際品牌之決心與信心。
榮威: 榮威(Roewe)中文命名詮釋
「榮威」的中文命名融入了中國的傳統元素,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深厚的中國文化積淀,同時也傳遞出一種經典、尊貴的氣度。其中,「榮」,有榮譽、殊榮之意,「威」,含威望、威儀及尊貴地位之意。榮威合一,體現了創新殊榮、威儀四海的價值觀。
榮威(Roewe)外文命名詮釋
外文命名「Roewe」源自西班牙語Loewe,蘊含「雄獅」之寓意,以「R」為首意在傳達創新與皇家尊貴之意。Roewe按照英語習慣發音[』ru:ivi],同「榮威」的中文發音相似;如按照西班牙語習慣發音[』reui],則帶有中國「如意」的韻味。最後,「WE」暗含「我們」之意,體現眾志成城的精神與信念
榮威(Roewe)品牌標識詮釋
榮威(Roewe)品牌的商標圖案的設計,充分體現了經典、尊貴、內蘊的氣質,並突出體現了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構圖形式相融合的創意思路。這與其即將向公眾亮相的首款產品風格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經典盾形徽標 整體結構是一個穩固而堅定的盾形,暗寓其產品可信賴的尊崇品質,及上海汽車自主創新、國際化發展的堅強決心與意志。
色彩感觀 以紅、黑、金三個主要色調構成,這是中國最經典、最具內蘊的三個色系,紅色代表中國傳統的熱烈與喜慶,金色代表中國的富貴,黑色則象徵威儀和莊重。
核心形象 以兩只站立的東方雄獅構成。獅子是百獸之王,在中國宮廷大殿、私家豪宅的正門前,左右分別蹲座著石雕或銅鑄的雄赳赳的獅子,氣宇軒昂、凜然而不可冒犯,代表著吉祥、威嚴、莊重。在西方文化中獅子也是王者與勇敢精神的象徵,其昂然站立的姿態傳遞出一種崛起與爆發的力量感。雙獅圖案以直觀的藝術化手法,展現出尊貴、威儀、睿智的強者氣度。雙獅圖案以直觀的藝術手法,展現出尊貴、威儀、睿智的強者氣度。
符號寓意 圖案的中間是雙獅護衛著的華表。華表是中華文化中的經典圖騰符號,不僅蘊含了民族的威儀,同時具有高瞻遠矚,祈福社稷繁榮、和諧發展的寓意。
圖案下方用現代手法繪成的符號是字母「RW」的融合,是品牌名稱的縮寫,同時「RW」在古埃及語中亦代表獅子。此外,圖案的底部為對稱分割的四個紅黑色塊,暗含著陰陽變化的玄機,代表了求新求變、不斷創新與超越的企業意志。
『玖』 中國汽車發展史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我認為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回:第一個階段:中答國汽車工業1953誕生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車工業發展的基礎。汽車產品從無到有。第二個階段,1978年到20世紀末。中國汽車工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從載重汽車到轎車,開始全面發展。這一階段是我國汽車工業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轉型期。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商用汽車發展迅速,商用汽車產品系列逐步完整,生產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開發能力。重型汽車、輕型汽車的不足得到改變。轎車生產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礎。我國汽車工業生產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企業自主發展、自主經營,大企業集團對汽車工業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汽車工業企業逐步擺脫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存在的嚴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縛。政府通過產業政策對汽車工業進行宏觀管理。通過引進技術、合資經營,使中國汽車工業產品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摸索了對外合作、合資的經驗。第三個階段,進入21世紀以後。中國汽車工業在中國加入WTO後,進入了一個市場規模、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車工業體.
『拾』 中國汽車發展簡史那有、
1766年來 英國發明家瓦特(1736--1819)改進了蒸自汽機,拉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
1769年 法國陸軍工程師古諾(1725--1804)製造出第一輛蒸汽機驅動的汽車.1771年 古諾改進了蒸汽汽車,時速可達9.5千米,牽引4-5噸的貨物. 1794年 英國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氣混合製成混合氣體以供燃燒的構想.
1796年 義大利科學家沃爾茲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電池,